19

N Þ a © ñ N ñ Ò à ª f u Ö Á Y Ì Ý } ð è  ä ê ö× Q # W Õ O ...€¦ · 宗元發現「遊」始於心靈感悟;袁宏道則暗詡 自己並非俗士 統測103

  • Upload
    others

  • View
    0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N Þ a © ñ N ñ Ò à ª f u Ö Á Y Ì Ý } ð è  ä ê ö× Q # W Õ O ...€¦ · 宗元發現「遊」始於心靈感悟;袁宏道則暗詡 自己並非俗士 統測103
Page 2: N Þ a © ñ N ñ Ò à ª f u Ö Á Y Ì Ý } ð è  ä ê ö× Q # W Õ O ...€¦ · 宗元發現「遊」始於心靈感悟;袁宏道則暗詡 自己並非俗士 統測103
Page 3: N Þ a © ñ N ñ Ò à ª f u Ö Á Y Ì Ý } ð è  ä ê ö× Q # W Õ O ...€¦ · 宗元發現「遊」始於心靈感悟;袁宏道則暗詡 自己並非俗士 統測103

第 3 週 21

吳玉杏 覺得心胸開闊

8小時前.岳陽樓上

課 目 複 習 重 點 歷 屆 考 題 重 點

燭之武退

秦師  

本文為說服類古文。佚之狐向鄭文公推薦燭之武,

鄭文公去請託燭之武遊說秦伯,而最後燭之武成功

說服秦伯退兵的原因,是因為能夠站在對方「有利

」的角度進行分析

字義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表示一層推進

一層的遞進關係 統測 102

文意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那麼我怎

麼敢用此事來麻煩您呢 統測 103

出師表

諸葛亮在出師前向後主劉禪殷殷叮囑,不斷以「親

賢臣,遠小人」提醒勸諫,表明自己圖報先帝、效

忠蜀漢的心志

字音 親賢臣,「遠」小人:音ㄩㄢ ˋ 統測 101

字義 諮「諏」善道:商量,諮詢 統測 103

諫太宗十

思疏  

魏徵以「十思」上疏,說明人君當居安思危,積其

德義,方能使百官各盡其才,達到無為而治的境地

文意「載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車朽索,其可忽乎」

:比喻取得民心的重要 統測 100

修辭夫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竭盡誠意來對待

屬下(非使動用法) 統測 103

始得西山

宴遊記 

本文以「始」為文眼,不僅重新定義了自然美,也

標示了柳宗元思想的重要轉捩點,在遊覽西山之後

,達到「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的逍遙境界

閱讀

理解〈始得西山宴遊記〉與〈晚遊六橋待月記

〉的比較。柳文的西山樣貌帶有個人遭遇的投

射;袁文的西湖風姿多為景色直觀的感受。柳

宗元發現「遊」始於心靈感悟;袁宏道則暗詡

自己並非俗士 統測 103

岳陽樓記

范仲淹藉著描寫遷客騷人「雨悲」、「晴喜」兩種不

同的心境,抒發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與「

先憂後樂」的襟懷,並與友人滕宗諒相互砥礪

字義˙ 遷客「騷」人:憂愁 統測 103

˙ 「薄」暮冥冥:迫近 統測 104

黃州快哉

亭記  

本文題旨與蘇軾〈超然臺記〉相似,兩文都著眼於

不得意的際遇,並鋪寫隨遇而安的豁達心境閱讀

今張君不以謫為患,竊會計之餘功,而自放山

水之間,此其中宜有以過人者:為曠達自適的

心境 統測 101

項脊軒志

˙ 本文重點在以項脊軒的變遷為線索,抒發對祖

母、母親及妻子的深刻懷念

˙ 歸有光擅長在平淡的日常瑣事中,自然流露出對

親人的真摯情感,對桐城派影響極深

字音 修「葺」補漏:音ㄑㄧ ˋ 統測 102

琵琶行并

序   

本文為七言樂府,白居易藉琵琶女的淒涼身世及精

湛技藝,抒發自身屢遭貶謫與天涯淪落的惆悵

字音 「嘔」啞嘲哳難為聽:音ㄡ 統測 103

詞義 暮去朝來「顏色」故:容貌 統測 104

第三冊

一、散文: 燭之武退秦師、出師表、諫太宗十思疏、始得西山宴遊記、岳陽樓記、黃州快哉亭記、項脊軒志、夏之絕句

二、詩文:琵琶行并序、浪淘沙、念奴嬌、狼之獨步三、小說:散戲、魚四、應用文:契約、規章

3

Page 4: N Þ a © ñ N ñ Ò à ª f u Ö Á Y Ì Ý } ð è  ä ê ö× Q # W Õ O ...€¦ · 宗元發現「遊」始於心靈感悟;袁宏道則暗詡 自己並非俗士 統測103

22 第 3 週

課 目 複 習 重 點 歷 屆 考 題 重 點

浪淘沙、

念奴嬌 

˙ 「詞至李後主,眼界始大,感慨遂深」,李後主作

品可分為前後兩期,前期大都描寫宮廷歡樂生活

,極為華麗溫馨;後期因遭逢國家敗亡,充滿故

國之思,情調淒婉

˙ 蘇軾以詩文入詞,開啟「豪放」一派,不僅開拓

詞的新境界,題材也更為廣闊

字音 羽扇「綸」巾:音ㄍㄨㄢ 統測 101

國學「詞」一名詩餘,依字數分為小令、中調、長調

統測 103

狼之獨步

紀弦積極鼓動臺灣新詩革命,其詩具有浪漫主義的

傾向,題材多變,風格多元,有時滑稽,有時豁達

,彷彿詩壇老頑童

字音 狼「嗥」:音ㄏㄠ ˊ 統測 102

夏之絕句分析本文用「絕句」來比喻蟬聲的緣由,以及生命

之歌的內涵字形

散落一地的鏗鏘字句,擲地如金石聲,而後寂

寂「寥寥」成了「斷」簡殘篇 統測 104

散戲、魚

˙ 〈散戲〉一文象徵舊農村文化的結束,〈魚〉一文

則寫出了鄉下生活的困苦與平實

˙ 洪醒夫、黃春明都擅長描寫鄉村小人物的困頓與

無奈,留給讀者許多感動與反思

作家

黃春明:除了小說創作之外,並致力於歌仔戲

及兒童劇編導;以具有地方特色的語言,反映

蛻變中的臺灣社會,是臺灣重要的鄉土小說家

統測 104

契約、規

章   

˙了解契約的種類及撰寫要點

˙注意規章的種類及用語契約

甲方將坐落於地點臺北縣林口鄉(今新北市林

口區)中華路 5 號兩層樓房乙幢租與乙方:應

刪去「地點」,文句較通順 統測 95

1384 個人都說讚   973 個分享

魏徵 諸葛亮 阿亮你還好嗎?最近很常看到你在欄杆邊嘆氣啊

讚.回覆.追蹤貼文

諸葛亮

最近實在是心力交瘁啊……上諫給我家後主,也不知道他能不能聽得進去。我倒是羨慕你,主子聽得進勸,煩惱

就更少一點了

讚.回覆

魏徵 別喪氣太快啊~你那篇〈出師表〉聽說非常動人,我想後主一定會聽勸的

讚.回覆.追蹤貼文

李煜 我才羨慕你們呢!還有國家跟君主可以效忠,我可是連國家都沒有了……

讚.回覆.追蹤貼文

魏徵 欄杆邊嘆氣的前輩,李煜 煜哥出現了!

讚.回覆

諸葛亮 所謂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就是在說現在這種情況吧!煜哥拍拍,我相信痛苦會過去,美會留下的!

讚.回覆

李煜

讚.回覆.追蹤貼文

Page 5: N Þ a © ñ N ñ Ò à ª f u Ö Á Y Ì Ý } ð è  ä ê ö× Q # W Õ O ...€¦ · 宗元發現「遊」始於心靈感悟;袁宏道則暗詡 自己並非俗士 統測103

第 3 週 23

選擇題(占 76 分)

一、綜合測驗(占 40 分,每題 2 分)

1. 下列選項「 」中的字音,何者完全相同?

「施」施而行,漫漫而遊/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陟罰臧「否」,不宜異同/泰極還生「否」,樂處又逢悲

「樂」盤遊,則思三驅以為度/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闕」秦以利晉,惟君圖之/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2. 下列文句中,何者沒有錯別字?

阿蒼一邊攘,一邊把拿在手裡的葫蘆水瓢貫在地上,像小牛一般地哭起來

後背塔臺上傳來一陣急促的呼喊。引擎催緊,累累如急鼓敲打。如海面一朵暫放的黑色

花朵,一扇尾鰭高高盛開

夏天什麼時候跨了門檻進來,我並不知道,直到那天上文學史課的時候,突然四面楚歌

、鳴金擊鼓一般,所有的蟬都同時叫了起來

金發伯站在稍遠的地方,驀然地看著他們,他抽著煙,始終不發一語。天色漸自黯了,

僅剩的那一點餘光照在他拘僂的身上,竟意外地顯出他的單薄來

3. 下列文句「 」中的字義,何者前後相同?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

吾妻「歸」寧,述諸小妹語/「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學以致其道

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吾家讀書久不「效」,兒之成,

則可待乎

4. 下列選項中的詞語,何者與李煜〈浪淘沙〉:「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

。」中的「潺潺」意思不相同?

丁丁 淋淋 蕭蕭 澌澌

5. 閱讀下文,推斷缺空內最適合填入的詞語為何?

  時間被安排/演一場意外/妳□□走開/故事在城外/濃霧散不開/看不清對白/妳

聽不出來/風聲不存在/是我在感慨/夢醒來/是誰在窗臺/把結局打開/那薄如蟬翼的

未來/禁不起誰來拆(方文山〈千里之外〉)

愀然 悄然 愕然 斐然

6. 下列文句「 」內的詞語使用,何者最為恰當?

只有「一股腦兒」往前衝,才能扭轉劣勢,一舉得勝

我們之間既然沒有合作的可能性,倒不如「南轅北轍」

市民要的不是一個只懂「聞過則喜」的政府,而是要能體恤民瘼的執政者

整個公司團隊「各行其是」已經好一陣子了,再這樣下去,公司恐怕將分崩離析

Page 6: N Þ a © ñ N ñ Ò à ª f u Ö Á Y Ì Ý } ð è  ä ê ö× Q # W Õ O ...€¦ · 宗元發現「遊」始於心靈感悟;袁宏道則暗詡 自己並非俗士 統測103

24 第 3 週

7. 下列文句「 」中的詞語,何者屬於敬稱詞?

甲、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

乙、「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

丙、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

丁、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於明哲乎

甲 乙丁 甲乙丙 甲乙丙丁

8. 下列選項中,何者沒有冗詞贅句?

金庸小說深受大眾喜愛,陸續有多部作品不斷被拍成電影

處理公務必須小心謹慎,以免延宕工作進度,又遭上司責罵

黑心食品一經衛生福利部公布,各賣場現在已經進行一個下架的動作

營養專家指出飲食是肥胖的重要關鍵,但吃素與減肥不必然畫上等號

9. 下列文句關於應用文「得」的規章用語,何者解釋正確?

假定例外的事情發生,而預先謀求解決辦法 肯定必須如此之意,與「應」相似,而語氣較緩和

表示許可之意,即在某種情況下可以這樣做,但沒有強制性

表示例外之意,原則上已有規定,如有例外,就用此字作連接詞

10. 下列選項中,何者沒有文句不通或語意不明的情形?

新北市汐止區嚴重積水,某家網咖店內的一百臺電腦全部付之一炬

楊冠宇的花式調酒苦練多時,只見他表情嚴肅,手微微地顫抖,戰戰兢兢地完成所有演

關於本次日本海嘯受災情形,記者在現場為您轉播來自NHK電視臺的第一手獨家新聞報

天外天有線電視臺昨日晚間無預警斷訊,引起所有用戶的恐慌,又因電話占線,更加深

心中的疑懼

11. 下列關於李煜兩首詞作的敘述,請選出最為恰當的選項:

甲、 花明月黯籠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襪步香階,手提金鏤鞋。 畫堂南畔見,一向偎

人顫。奴為出來難,教君恣意憐。(〈菩薩蠻〉)

乙、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

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浪淘沙〉)

兩首詞皆為亡國前的作品 兩首詞所描寫的時間皆是有薄霧籠罩月色的夜晚

〈浪淘沙〉中「別時容易見時難」主要是指與親友的生離死別 〈菩薩蠻〉內容著重表現女子幽會前的複雜的心理,感情纏綿,描摹細膩

12. 古人名與字往往有意義上的聯繫或相關,如「諸葛亮,字孔明」、「蘇軾,字子瞻」,名

與字之間皆取其相輔相成的關係。請問下列名與字的關聯何者與此相同?

端木賜,字子貢 韓愈,字退之

歸有光,字熙甫 朱熹,字元晦

Page 7: N Þ a © ñ N ñ Ò à ª f u Ö Á Y Ì Ý } ð è  ä ê ö× Q # W Õ O ...€¦ · 宗元發現「遊」始於心靈感悟;袁宏道則暗詡 自己並非俗士 統測103

第 3 週 25

13. 蘇轍〈黃州快哉亭記〉:「使其中不自得,將何往而非病?」使用「假使……那麼……」

的表意方式,下列文句語氣何者與之並不相同?

人而如此,則禍敗亂亡,亦無所不至

向不出其技,虎雖猛,疑畏,卒不敢取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此以朝,他日汝當用之

蘭槐之根是為芷,其漸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14. 下列是一段中間拆散的現代詩,請依文意選出排列順序最恰當的選項:

  「獨木橋」的初遇已成往事了,/如今又已是廣闊的草原了,/

甲、而我不錯入金果的園林

乙、紅與白揉藍於晚天,錯得多美麗

丙、卻誤入維特的墓地……

丁、我已失去扶持你專寵的權利

  這次我離開你,便不再想見你了(鄭愁予〈賦別〉)

丙甲丁乙 丙丁甲乙

丁乙甲丙 丁丙乙甲

15. 李煜〈浪淘沙〉一詞以「春意闌珊」、「落花流水春去也」暗示美好時光消逝,同時也反

映詞人精神的頹喪,對人生充滿絕望。請問下列文句何者亦有類似的「傷春」情懷?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

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

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殘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

16. 要說服別人,首先必須站在對方立場為他設想。下列文句,何者是由「利害關係」層次分

明的角度進行遊說?

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

今棄擊甕叩缶而就鄭、衛,退彈箏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

豈人主之子孫,則必不善哉?位尊而無功,奉厚而無勞,而挾重器多也

17. 閱讀下文,推斷缺空內最適合填入的作者是:

  夫古之善記山川,莫如□□。□□材固雋,然亦以朝夕鈷鉧、愚溪間,故得以恣其盤

谿邃谷飛泉峭壁之好,而肆焉以為文。(茅坤《茅鹿門先生集.復王暘谷乞文書》)

王臨川 歸熙甫

范文正 柳子厚

18. 「在新詩上的貢獻,有如杜甫之確立律詩;在現代散文的成就,則有韓潮蘇海的集成與開

拓」,又有「璀璨的五采筆」的美譽,請問這位作家是:

徐志摩 張曉風

余光中 鄭愁予

Page 8: N Þ a © ñ N ñ Ò à ª f u Ö Á Y Ì Ý } ð è  ä ê ö× Q # W Õ O ...€¦ · 宗元發現「遊」始於心靈感悟;袁宏道則暗詡 自己並非俗士 統測103

26 第 3 週

19. 閱讀下文,選出符合所述情境的選項:

  武德末,(魏徵)為太子洗馬,見太宗與隱太子陰相傾奪,每勸建成早為之謀。太宗

既誅隱太子,召徵責之曰:「汝離間我兄弟,何也?」眾皆為之危懼。徵慷慨自若,從容

對曰:「皇太子若從臣言,必無今日之禍。」太宗為之斂容,厚加禮異,擢拜諫議大夫。

數引之臥內,訪以政術。徵雅有經國之才,性又抗直,無所屈撓。太宗每與之言,未嘗不

悅。徵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又勞之曰:「卿所諫前後二百餘事,皆稱朕意。非卿

忠誠奉國,何能若是?」(吳兢《貞觀政要》)

本文述及人物共有四位

唐太宗胸襟寬廣,能重用原本隸屬於敵對陣營的魏徵

要想成為卓越的領導者,都必須要有包容敵人的雅量

唐太宗認同魏徵的才能,但面對他的直言進諫,屢屢表示不悅

20. 閱讀下文,推測作者為什麼用「稻草人」來比喻兄弟?

  「阿公,我聽到沙沙的聲音了!」

  「是,是,多美的消息。從現在開始,每粒的金穀子裡面的乳漿,漸漸結實起來了。

來!趁這個時候麻雀還沒來以前,快把兄弟布置好。」

  「麻雀什麼時候來?」

  「就要來了。快把兄弟布置起來。」

  「阿公!」阿明落在後頭,手拿著笠子叫:「稻草人的笠子掉了!」

  「噓!」青番公馬上轉過身停下來說:「這麼大聲說稻草人,麻雀聽到了我們豈不白

忙?記住,麻雀是鬼靈精的,以後不要說稻草人,應該說兄弟。做一個好農夫經驗最要緊

,你現在就開始將我告訴你的都記起來,將來大有用處。」(黃春明〈青番公的故事〉)

青番公勤儉持家,所以惜物惜情

青番公的個性忠厚良善,喜歡結交朋友

稻草人可以說是青番公的生財工具,不能有一絲損傷

為避免讓麻雀發現,稻草人非真正的人,因此稱呼稻草人為兄弟

二、篇章閱讀測驗(占 36 分,每題 2 分)

21 - 23 題為題組

閱讀下文,回答第 21 - 23 題

  丁挽,是「討海人」對白皮旗魚的稱呼。每年中秋過後,丁挽隨著黑潮洄游靠近花蓮海岸。這

時節,東北季風吹起,冷鋒鋒面帶動一波波翻湧的浪潮降臨,這是個漁船繫緊纜繩及上架歲修的季

節。丁挽卻偏偏選擇鋒面過境的惡劣天候中浮現浪頭。與一般漁船不同,鏢丁挽的鏢魚船,在這個

起風季節解開纜繩,迎著風浪出海。

  冷鋒壓境,北風掀起波濤,無論在高聳的浪頭或深陷的波谷,丁挽始終把尾鰭露出水面一定高

度,像一支豎立在海面的小旗子。即使在那根旗子被鏢魚船發現而展開追逐時,牠也會像一個奔跑

的旗手,一個意氣風發不輕易降下旗子的旗手。

  海洋以其繽紛多樣的魚群誘惑漁人,又以翻臉無情的風浪疏離著漁人。討海人說:「海湧親像

水查某。」海洋有著謎樣的魔力,潮汐般鼓動著漁人血液裡的浪潮。初初下海的那年春末,我和海

Page 9: N Þ a © ñ N ñ Ò à ª f u Ö Á Y Ì Ý } ð è  ä ê ö× Q # W Õ O ...€¦ · 宗元發現「遊」始於心靈感悟;袁宏道則暗詡 自己並非俗士 統測103

第 3 週 27

湧伯在立霧溪海口拖釣「土托」,船隻繞行了大半天,船後的尾繩仍然沒有絲毫動靜。我坐在船尾

,看著水裡一隻隻幾乎透明的水母被槳葉攪出的白沫溢向兩側,形形色色的水母像極了星際大戰中

的飛行器正在海洋的天空裡飛翔;一群烏賊扭著大象樣的鼻子匆匆經過船邊;一隻海龜把一顆圓鈍

的頭露出水面,警覺的看著經過的船隻。海上豐富多樣的生命,讓我忘了這趟出海「摃龜」的不愉

快。海湧伯突然轉頭問我:「少年家,為什麼出來討海?」我溶在水裡的心一時拉不回來,不知如

何回答。海湧伯又問:「為著魚,還是為著海?」(節錄自廖鴻基〈丁挽〉)

21. 下列文句所使用的修辭法,何者標示錯誤?

丁挽始終把尾鰭露出水面一定高度,像一支豎立在海面的小旗子:譬喻

海洋以其繽紛多樣的魚群誘惑漁人:轉化

討海人說:「海湧親像水查某。」:飛白

海上豐富多樣的生命,讓我忘了這趟出海「摃龜」的不愉快:轉化

22. 有關「海湧親像水查某」這句話的意旨,何者闡釋正確?

女人天生愛追求浪漫和完美,就跟海水一樣

女人是水做的骨肉,就像海水一樣清澈靈秀

海水容納百川,就像女人總是不斷包容周遭事物

對海洋各種不可捉摸的樣貌,漁人充滿了敬畏、包容與迷戀

23. 依據上文,海湧伯問作者:「為著魚,還是為著海?」請問作者的答案可能會是:

漁人也是海洋中生養的生物之一

漁人與海洋是生命共同體,兩者相依相存

海洋只不過是提供漁人養家活口的生命舞臺

我迷戀海洋,因為最原始的人性得以掙脫束縛

24 - 26 題為題組

閱讀下文,回答第 24 - 26 題

  我們仍然活著。仍然要飛行/在無邊際的天空/地平線長久在遠處退縮地引逗著我們/活著。

不斷地追逐/感覺它已接近而抬眼還是那麼遠離

  天空還是我們祖先飛過的天空/廣大虛無如一句不變的叮嚀/我們還是如祖先的翅膀。鼓在風

上/繼續著一個意志陷入一個不完的魘夢

  在黑色的大地與/奧藍而沒有底部的天空之間/前途祇是一條地平線/逗引著我們/我們將緩

緩地在追逐中死去,死去如/夕陽不知覺的冷去。仍然要飛行/繼續懸空在無際涯的中間孤獨如風

中的一葉

  而冷冷的雲翳/冷冷地注視著我們(白萩〈雁〉)

24. 關於本詩主旨,下列選項何者正確?

人的存在本身即具有其荒謬性 生存對我們而言就是一種重擔

人生應該為了實踐理想,無悔地追求 人必須信守承諾,才能獲得別人的信賴

25. 關於本詩的寫作技巧,何者正確?

以「雁」比喻平凡的人生 以「地平線」暗指不可知的凶險

以廣大虛無的「天空」隱喻處境的艱難 以「雲翳」象徵可見不可即的理想

Page 10: N Þ a © ñ N ñ Ò à ª f u Ö Á Y Ì Ý } ð è  ä ê ö× Q # W Õ O ...€¦ · 宗元發現「遊」始於心靈感悟;袁宏道則暗詡 自己並非俗士 統測103

28 第 3 週

26. 動詞如果使用恰當,將使整篇文章有畫龍點晴之效,如「地平線長久在遠處退縮地『引逗

』著我們」。用生動的「退縮」、「引逗」的動作,對理想的追求,造成無情的嘲弄。下

列選項「 」中的動詞,何者也有相同的用法?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白髮三千丈,緣「愁」似箇長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蘄三折肱

27 - 29 題為題組

閱讀下文,回答第 27 - 29 題

  上半天課的小學生涯,整個下午,會有好多不同賣吃的小販經過家門口,整個下午,生活就是

一連串的期待,總是一邊寫著家庭作業,一邊側耳傾聽各種小販的叫賣聲。……

  小販的麥芽糖有兩種,一種是傳統的黃色透明麥芽糖,另一種是白色濃稠的麥芽糖。小販有一

種特製的竹籤,總是手腳伶俐地在錫鐵製的容器中,順手刮幾下,拉拔出麥芽糖的細絲,繞著小木

串轉幾下,就成了小孩心目中好吃極了的麥芽糖棒。我永遠記得童年麥芽糖的滋味,那種在口中纏

綿黏口後慢慢溶化的甜香,再加上在牙齒、舌頭、口腔中旋轉的口感,讓年幼的我識得了味覺奇妙

的樂趣。

  冬天的晚上,我期待著賣麵茶的叔叔,長大後總想不清到底麵茶是只有在冬天的晚上賣,還是

我只在冬天晚上買麵茶呢?記憶中只要聽到賣麵茶的汽笛水聲忽遠忽近地響起時,總是在淒寒蕭瑟

的冬夜,隨便套上大衣的我,拿著大碗奔出家門。口中呼著寒氣的我,迎著麵茶攤上那冒著白煙的

大茶壺奔去,心底就開始溫暖起來。

  這些日日夜夜流動的味道,也許出現在自家門口,也許出現在小鎮的街上,也許在臺北市區的

鬧街上,都成了生命中難忘的味道。這些人,有的是跟著政府來臺的外省老兵,退伍後挑著擔子賣

起家鄉的山東大餅、南京茶葉蛋、溫州餛飩;有的是從雲林、屏東來臺北討生活的莊稼人,推著四

輪車賣米苔目、蚵仔麵線、豬血糕;他們在都市中流動,把美好的味覺帶給了人們。

  但這些流動的味道,有些慢慢地,在生活中一點一點消失了。而我也不知不覺地長大,也終於

知道,那些流動的味道,都成為我記憶底層經常跳躍的味道。而這些味道,並不只是食物的味道,

還有光陰的味道和人情的味道,最後都成為不可磨滅的童年的味道。

(節錄自韓良露〈童年流動的味道〉)

27. 文中說:「但這些流動的味道,有些慢慢地,在生活中一點一點消失了。……那些流動的

味道,都成為我記憶底層經常跳躍的味道。」下列何者可相互印證?

有些氣味,若沒有真實的經歷和體驗,是我們永遠無法用想像重現的

有些人看似生活得繁華熱鬧,卻往往是天底下最寂寞的人,因為他們把自己的心封閉了

在逃去如飛的日子裡,在千門萬戶的世界裡的我能做些什麼呢?只有徘徊罷了,只有匆

匆罷了

像春花,也像秋草,似無所見,又非視而不見 ― 童年的許多細碎事物,大體如此,不

去想,什麼都沒有,一旦思想起,便歷歷如繪

Page 11: N Þ a © ñ N ñ Ò à ª f u Ö Á Y Ì Ý } ð è  ä ê ö× Q # W Õ O ...€¦ · 宗元發現「遊」始於心靈感悟;袁宏道則暗詡 自己並非俗士 統測103

第 3 週 29

28. 下列何者不是本文所要傳達的意思?

作者的味覺記憶包含了整個求學生涯

麥芽糖的纏綿口感使作者永遠記得

記憶中冬夜裡的美味就是麵茶

「流動」的是食物的「味道」,也代表著為討生活而四處流動的小販

29. 作者善於運用感官摹寫,引發讀者濃濃的情感與鄉愁。下列文句中的感官摹寫,何者與其

他不同?

小販的麥芽糖有兩種,一種是傳統的黃色透明麥芽糖,另一種是白色濃稠的麥芽糖

順手刮幾下,拉拔出麥芽糖的細絲,繞著小木串轉幾下,就成了小孩心目中好吃極了的

麥芽糖棒

那種在口中纏綿黏口後慢慢溶化的甜香,再加上在牙齒、舌頭、口腔中旋轉的口感,讓

年幼的我識得了味覺奇妙的樂趣

有的是從雲林、屏東來臺北討生活的莊稼人,推著四輪車賣米苔目、蚵仔麵線、豬血糕

;他們在都市中流動,把美好的味覺帶給了人們

30 - 32 題為題組

閱讀下文,回答第 30 - 32 題

  有老人面稟其子忤逆者。官訊之,對曰:「小人世業紉工,今眼目昏花,藉子奉養。祭小人之

子遊手好閒,棄小人不顧,將為餓殍矣。求教訓之。」官怒曰:「不孝重情,汝退,我即喚汝子責

之。」時為紛紛遞呈者所嬲嫎,官心煩而退。忽憶及忤逆事,命僕喚紉工,僕誤謂其欲成衣也,喚

平日伺應之紉工至。官盛怒升堂,喝命大杖,責訖,紉工泣訴曰:「小人何罪?」官曰:「棄養汝

父,尚稱無罪?真不知薄罰之恩者。」紉工曰:「小人幼失怙恃,何父之有?」官益怒,曰:「父

尚不認,悖逆之徒,豈可輕恕?」吏役僉娋跪告曰:「此人自幼在署應差,小人等俱知底細,其父

母實于某年月日病故,眾所共知,惟祈照察。」官駭曰:「才口訴之老人其為鬼耶?」眾曰:「此

某紉工之父,非此人父也。」官知又誤,強叱曰:「為人子者,不能顯親揚名,僅作賤業,是為辱

親,不孝莫甚。再敢辯者,立予重罪!」紉工茹痛而去。(吳熾昌《客窗閒話.卷一》)

30. 閱讀本文,紉工被杖打的原因為何?

被老人誣告

沒有向官員行賄

官員認為他棄養自己的父親

做卑賤的職業,讓父母蒙羞

31. 下列選項「 」中的詞語,何者不能做為父母的代稱?

無忝「所生」 「風木」含悲

「怙恃」俱失 「椿萱」並茂

32. 閱讀本文,故事裡的官員是個什麼樣的人?

明察秋毫 洞若觀火

片言折獄 怙惡不悛

嫎嬲:音ㄋㄧㄠˇ,擾亂。娋僉:音ㄑㄧㄢ,皆,全部。

Page 12: N Þ a © ñ N ñ Ò à ª f u Ö Á Y Ì Ý } ð è  ä ê ö× Q # W Õ O ...€¦ · 宗元發現「遊」始於心靈感悟;袁宏道則暗詡 自己並非俗士 統測103

30 第 3 週

33 - 35 題為題組

閱讀下文,回答第 33 - 35 題

  凡釀蜜蜂普天皆有,唯蔗盛之鄉,則蜜蜂自然減少。蜂造之蜜,出山岩土穴者十居其八,而人

家招蜂造釀而割取者,十居其二也。凡蜜無定色,或青、或白、或黃、或褐,皆隨方土花性而變。

如菜花蜜、禾花蜜之類,百千其名不止也。   凡蜂不論於家於野,皆有蜂王。王之所居,造一臺如桃大,王之子世為王。王生而不採花,每日

群蜂輪值,分班採花供王。王每日出遊兩度(春夏造蜜時),遊則八蜂輪值以待。蜂王自至孔隙口

,四蜂以頭頂腹,四蜂傍翼飛翔而去,遊數刻而返,翼、頂如前。(宋應星《天工開物.蜜蜂》)

33. 閱讀本文,明朝人的蜂蜜來源是:

從菜花及禾花中取得

來自洞穴的占十分之八,其餘則來自甘蔗

野生的占十分之八,人工養蜂造釀的占十分之二

蜜蜂釀造的占十分之八,人工釀造的占十分之二

34. 閱讀本文,明朝人對蜜蜂的觀察,下列何者正確?

蜂王是以競賽的方式擔任,採集最多蜂蜜者為王

蜂王的食物來源是由八蜂負責,而且分班次採集花蜜

蜂王每天採花蜜的工作只有兩次,分別是早上跟晚上

蜂蜜其實沒有固定的顏色或名稱,端看是什麼蜂採了什麼花的蜜而定

35. 閱讀本文,如果要幫第二段下一個標題,它可能會是:

秩序的生活 濃厚的友情 蜂王的生活習性 蜂王的住所特色

36 - 38 題為題組

閱讀下文,回答第 36 - 38 題

  今有三人焉,一人勇,一人勇怯半,一人怯。有與之臨乎淵谷者,且告之曰:「能跳而越,此

謂之勇,不然為怯。」彼勇者恥怯,必跳而越焉;其勇怯半者與怯者則不能也。又告之曰:「跳而

越者予千金,不然則否。」彼勇怯半者奔利,必跳而越焉;其怯者猶未能也。須臾,顧見猛虎暴然

向逼,則怯者不待告,跳而越之如康莊矣。然則人豈有勇怯哉?要在以勢驅之耳。

  君之難犯,猶淵谷之難越也。所謂性忠義、不悅賞、不畏罪者,勇者也,故無不諫焉。悅賞者

,勇怯半者也,故賞而後諫焉。畏罪者,怯者也,故刑而後諫焉。先王知勇者不可常得,故以賞為

千金,以刑為猛虎,使其前有所趨,後有所避,其勢不得不極言規失,此三代所以興也。

(蘇洵〈諫論下〉)

36. 請依文意推敲,作者最重要的論點應該是: 臣子可以分為三種:勇、勇怯各半、怯 國君的威嚴不能隨意冒犯

為使臣子進諫,必須施以適當的賞罰 三代興盛的原因,應該是時勢所趨

37. 「顧見猛虎暴然向逼」句中「然」字的用法與下列何者不同? 禹,吾無閒「然」矣 岈「然」洼然,若垤若穴

引觴滿酌,頹「然」就醉 彼閹「然」媚於世者,能無愧哉

Page 13: N Þ a © ñ N ñ Ò à ª f u Ö Á Y Ì Ý } ð è  ä ê ö× Q # W Õ O ...€¦ · 宗元發現「遊」始於心靈感悟;袁宏道則暗詡 自己並非俗士 統測103

第 3 週 31

38. 下列文句中的思想,何者與本文主張相同?

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者,有好惡,故賞罰可用

以著其義,以考其信,著有過,刑仁講讓,示民有常

苟正其身矣,於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上必無為而用天下,下必有為為天下用,此不易之道也

非選擇題(占 24 分)

寫作測驗

  在眾聲喧譁的社會氛圍中,人們不甘於或太害怕被忽略、被埋沒,於是搶著「說自己」、「做自

己」、「表現自己」……。在凡事聚焦於自己的同時,往往也陷入目不見睫的危機:我們急著「說」

,我們忘了「聽」。一個失去「傾聽」能力的社會,將演變成怎樣狂暴的世界?失去什麼無法想像的資

產?

  請以「傾聽」為題,寫一篇完整的文章,述說生活中的相關經驗及你的感受或看法。

詳細解說請參見詳解本 P.10

Page 14: N Þ a © ñ N ñ Ò à ª f u Ö Á Y Ì Ý } ð è  ä ê ö× Q # W Õ O ...€¦ · 宗元發現「遊」始於心靈感悟;袁宏道則暗詡 自己並非俗士 統測103

10 第 3 週

由「杜季良豪俠好義,憂人之憂,樂人之樂,清濁

無所失,父喪致客,數郡畢至,吾愛之重之,不願

汝曹效也」,可知杜季良並不是馬援希望姪兒們效

法之對象

蚲由「效伯高不得,猶為謹敕之士,所謂刻鵠不成,

尚類鶩者也」、「效季良不得,陷為天下輕薄子,

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狗者也」,可知「刻鵠類鶩」

比「畫虎類犬」還接近樣貌。刻鵠類鶩:比喻仿效

雖欠逼真,但仍近似。畫虎類犬:比喻企慕高遠卻

無法做到。

寫作測驗

【寫作引導】

  這是一道主旨極其傳統的題目,設計並無新意。但

鑑於青少年為上街頭參與運動而導致親子衝突,甚至發

生悖謬行為,故希望青少年能藉此重新思索這個古老的

命題。

審題:題目清楚提出「依指示寫作」,故只需看清故

事內容,掌握父子互動前後的變化,繼而提出對「孝

」的看法。題目指示雖只說「親子互動」,但就故事

本身而言,「孝」是不言可喻的核心,文章高下關鍵

在於寫作者是否表現出真誠的反省與思考。

建議策略

禑 對傳統德行的論述最好多引用《論語》或《孝經》

的經典名言,以增說服力。

禙 首段依題目指示寫出父子相反的心態與表現事實,

必須清楚呈現其間的反差。

辻 次段寫「對親子互動的思考」,以及你對人子孝道

表現的觀察,結合題目中的故事,加以議論。

稆 第三段再以故事為本,進行與前段不同觀點探索。

込 結語總論故事帶來的刺激與啟示。如:父母所求不

多,人子可給的也不多,都不過只是「愛」,關鍵

在於「存心」而已。

【範文】

  父對子耐心慈愛的教導,對比子對父不耐與焦躁的

回應,印證了《紅樓夢》中〈好了歌〉的說法:「痴心

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不免令為人子女的我

們思索:對父母表現愛,這麼難嗎?

  父母子女立場不同、想法不同,相應的表現自然也

不同,但「不同」必須以衝突的形式來因應嗎?孔子說

:「事父母,幾諫。」那委婉柔軟的「幾」,不就是子

女對父母的親愛與尊重嗎?我們一直習慣父母的關懷照

護,理所當然地享受著,然而隨年歲增長,我們逐漸遺

忘了那世間無可替代的深恩厚愛,於是文中的兒子出現

不自覺對父母的傷害行為。也許理性上他知道自己應該

要對患有老年痴呆症的父親更有耐心,但他卻「無心」

控制自己的脾氣。這不禁又令我們想到孔子回答子夏問

孝,說「色難」,原來對父母「色難」的不侷限於青少

年,這竟是一輩子的功課。

  也許照顧年老父親讓兒子感到相當大的壓力,但回

歸到最基本的孝道表現 ―「無違」,兒子的行為著

實令人難以忍受。當年父親循循善誘,可沒有因為重複

十幾次而不耐。「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

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所謂的「孝」不該只是物

質生活上的滿足,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由珍惜、感恩而衍

生的敬意。「大孝終身慕父母」,如果有感親恩,心存

敬謹,區區一點耐心陪伴,又怎會是一件難事呢?

  在這個故事裡,顯然父親不是真的老年痴呆,他的

作為太有寓意了。他沒有直接責備兒子,而是用了婉轉

又有力的方式,再一次「教育」了兒子:愛父母不難,

他們要的只是一顆有愛的心。心中有愛,自然就關懷、

就耐煩了。

請參見內容 p.21 3

   鋽 鍃 鎄蚲 鎭 蚲 

 蚲    蚲 䕷 蚲 

 蚲 蚲 蚲 蚲 䧥 枠 䨤 靀蚲

䨵䕷 鞲 韂 噔 䫤蚲 惨 颹蚲 䬙 飱

塄䕷 餎䕷

一、綜合測驗

䕷「施」施而行:音ㄧˊ。施施:緩慢前進的樣子/

功「施」到今:音ㄧˋ,延

陟罰臧「否」:音ㄆㄧˇ/泰極還生「否」:音ㄆㄧˇ

「樂」盤遊:音ㄧㄠˋ/獨「樂」樂:音ㄩㄝˋ

蚲「闕」秦以利晉:音ㄑㄩㄝ/不知天上宮「闕」:

音ㄑㄩㄝˋ。宮闕:指天子所居的宮殿。

䕷出自黃春明〈魚〉。一邊「攘」→ 一邊「嚷」/

「貫」在地上 →「摜」在地上

出自廖鴻基〈黑與白 ― 虎鯨〉。「累累」如急

鼓 →「擂擂」如急鼓/「暫」放的花朵 →「綻」

放的花朵

出自簡媜〈夏之絕句〉

蚲出自洪醒夫〈散戲〉。「驀」然 →「木」然/「

拘」僂 →「佝」僂。

䕷出自魏徵〈諫太宗十思疏〉。承天「景」命:大。

語譯:歷代所有君王,承奉上天偉大的使命/出自

范仲淹〈岳陽樓記〉。至若春和「景」明:日光。

語譯:至於晴和的春天日光明朗,水波平靜

Page 15: N Þ a © ñ N ñ Ò à ª f u Ö Á Y Ì Ý } ð è  ä ê ö× Q # W Õ O ...€¦ · 宗元發現「遊」始於心靈感悟;袁宏道則暗詡 自己並非俗士 統測103

第 3 週 11

蠢的人,都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事,更何況是明智

的人呢。

䕷同時使用「陸續」、「不斷」,造成冗詞,擇一即

同時使用「小心」、「謹慎」,造成冗詞,擇一即

「進行一個下架的動作」應改為「陸續下架」。

䕷為「如」的解釋

為「須」的解釋

蚲為「但」的解釋。

䕷「付之一炬」只能用於火災

既然是轉播,就不是第一手報導

蚲電視臺斷訊,並不會造成恐慌。

【語譯】

甲、 花朵那麼明豔,月色朦朦朧朧,四周被薄霧籠罩

著,今晚正好要到情郎那裡去。只穿著襪子悄悄

踏過臺階,手裡提著剛脫下的金縷鞋。約好在華

麗的廳堂南邊見面,一見到他,馬上依偎在他的

懷裡,身子還不住的顫抖。我出來一趟真不容易

,任郎君盡情的愛憐吧

乙、 簾外的雨聲潺潺不斷,春意已漸漸衰殘。薄薄的

絲被擋不住五更時的寒意。睡夢中不知自己已淪

為俘囚,兀自貪戀著片刻的歡愉。一個人的時候

不要獨自倚欄遠眺,因為早已看不到故國的萬里

江山,分別時是容易的,如今想再見面,卻是困

難重重。花落水流,春光已逝,今昔景況對比,

有如天上人間,真令人不勝欷歔。

䕷〈菩薩蠻〉中描寫到香階、畫堂、金鏤鞋等豪貴的

用品及處所,可推知是寫宮廷生活,為詞人前期的

作品。〈浪淘沙〉則為亡國後的作品

〈浪淘沙〉所描寫的時間為清晨,下著潺潺不斷的

春雨

「別時容易見時難」不僅指親友之間,而主要是指

與故國「無限江山」的分別。

䕷賜:上對下的給予。貢:臣下貢獻物品給君王。反

愈:更加、超過。與「退之」相反

「光」、「熙」皆有「明亮」之意

蚲熹:光亮。晦:暗。反義。

「使」其中不自得,「將」何往而非病:假使……那

麼……,表假設語氣。語譯:假使內心不能自在快樂

,那麼到哪裡能不憂傷嗎?

䕷出自顧炎武〈廉恥〉。人「而」如此,「則」禍敗

亂亡:假使……那麼……,表假設語氣。語譯:人

如果像這樣,那麼災禍、頹敗、變亂、滅亡也就沒

有不降臨的了

出自歸有光〈項脊軒志〉。吾妻「歸」寧:返回。

語譯:妻子回到娘家向父母請安,回來時轉述妹妹

的話/出自陶淵明〈歸去來辭〉。「歸」去來兮:

返回。語譯:回去吧!田園即將荒蕪,為何不回去

出自蘇轍〈黃州快哉亭記〉。其流奔放「肆」大:

擴張、伸展。語譯:長江出了西陵峽後,才流到廣

闊的平地,它的水勢奔騰浩大/出自《論語.子張

》。百工居「肆」以成其事:手工業作坊。語譯:

各行各業的工匠在各種製作的場所,完成他們的工

作,君子透過學習以求得一切道理

蚲出自諸葛亮〈出師表〉。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

「效」:任務。語譯:希望陛下把討伐奸賊、復興

漢朝的任務交付給臣;如果不能成功,那就拿臣治

罪/出自歸有光〈項脊軒志〉。吾家讀書久不「效

」:成效,指得到功名。語譯:我們家的子弟讀書

,已經好久沒得過功名了,將來這孩子的成就或許

可以期待。

鋽題幹語譯:簾外的雨聲潺潺不斷,春意已漸漸衰殘,

薄薄的絲被擋不住五更時的寒意。

䕷蚲皆用以形容雨聲

用以形容風聲、馬鳴聲或落葉聲。

鍃這首歌詞鋪陳的是戀人的離別相思,主角心知肚明,

這是一場不應該的相愛,兩人的未來毫無希望可言。

䕷愀然:容色驟變的樣子

悄然:寂靜無聲的樣子

愕然:驚奇的樣子

蚲斐然:有文采的樣子

選較符合分離的情境。

鎄䕷一股腦兒:指的是全部。應改為「一鼓作氣」

南轅北轍:比喻行動和目的彼此背道而馳。應改為

「分道揚鑣」

聞過則喜:指聽到別人指出自己的缺失而感到高興

。形容人虛心接受別人的批評。應改為「文過飾非」

蚲各行其是:各人按照自己認為對的去做。

鎭甲、 出自諸葛亮〈出師表〉。願「陛下」託臣以討賊

興復之效:古代臣民對天子的尊稱。語譯:希望

陛下把討伐逆賊、復興漢室的責任交託給臣

乙、 出自諸葛亮〈出師表〉。「先帝」創業未半:用

高位表示敬稱。語譯:先帝創立王業還沒完成一

半,就中途死亡了

丙、 出自《左傳.燭之武退秦師》。敢以煩「執事」

:不直言秦君而言左右辦事的人,表示尊敬。語

譯:如果滅掉鄭國對秦國而言是有利的,那就勞

煩您來攻打吧

丁、 出自魏徵〈諫太宗十思疏〉。臣雖「下愚」:自

謙詞,表示無才無德。語譯:即使像微臣這般愚

Page 16: N Þ a © ñ N ñ Ò à ª f u Ö Á Y Ì Ý } ð è  ä ê ö× Q # W Õ O ...€¦ · 宗元發現「遊」始於心靈感悟;袁宏道則暗詡 自己並非俗士 統測103

12 第 3 週

井殘垣」,白白流逝的春景,一如她花樣的青春無

人欣賞。語譯:原來群花開得嬌豔鮮美,這樣的美

景卻被安排在這殘敗的廢井頹牆邊。如此良辰美景

,上天竟是這樣安排,真是莫可奈何,又有誰知道

在自家庭院裡把握春光以成賞心樂事呢。

䕷出自《左傳.燭之武退秦師》。越過晉國,以鄭國

為秦之邊鄙,反而對晉國有利。語譯:但是要越過

別人國境(晉)才能取得這遙遠又偏僻的鄭國為邊

邑,您也知道這是很困難的。何必要滅了鄭國來增

加鄰國的實力呢

出自《左傳.燭之武退秦師》。說明晉侯、秦伯圍

鄭的理由。語譯:晉文公與秦穆公聯合攻打鄭國,

因為鄭文公曾經對晉文公無禮,而且鄭文公又私下

親近楚國而不利中原士族

出自李斯〈諫逐客書〉。說明重物輕人不合常理。

語譯:如今陛下捨棄敲擊陶製樂器所發出的聲音,

而去欣賞鄭國、魏國的歌謠,放棄彈奏秦箏而採用

《韶虞》、《武象》的古典音樂,這樣做是為了什

蚲出自《戰國策.觸讋說趙太后》。說明君王子孫不

能長久繼承侯位的原因。語譯:難道君王的子孫就

一定不好嗎?這是因為他們的地位崇高卻沒有做出

貢獻,俸祿豐厚卻沒有功勞,所擁有的寶物又太多

的緣故啊。

關鍵字是「山川」、「鈷鉧」、「愚溪」,皆與柳宗

元有關,故可判知蚲為答案。

璀璨的五彩筆,即詩(紫色筆)、散文(金色筆)、

翻譯(藍色筆)、文學評論(黑色筆)、編輯(紅色

筆),而以余光中各體兼長。

【語譯】

  武德末年,魏徵擔任太子洗馬,見太宗和太子暗

中相互傾軋奪權,常常勸太子建成早做打算。太宗殺

了太子以後,召見魏徵責備他說:「你離間我們兄弟

,這是什麼原因?」旁人都為他擔心恐懼。但是魏徵

慷慨自如,從容回答說:「皇太子如果聽從我的話,

必定不會有現在的災禍。」太宗聽了收起生氣的神色

,對他厚加禮遇,提升他為諫議大夫。多次讓他進入

臥室請教為政之道。魏徵平素有治理國家的才能,性

情又很剛強正直,不屈不撓。太宗每次與他談論事情

,都十分欣喜。魏徵也很高興遇到了解自己的君主,

用盡全力為太宗謀劃。太宗又慰勞他說:「你所諫諍

的事情前後有兩百多件,都很稱合我的心意。要不是

你忠誠為國,哪裡能夠這樣?」

䕷本文述及人物僅三位:魏徵、唐太宗、太子建成

兩者之間無必然關係

蚲唐太宗對魏徵的諫言,屢屢表示肯定與讚許。

出自柳宗元〈三戒〉。「向」不出其技,虎雖猛,

疑畏,「卒」不敢取:假使……終究……,表假設

語氣。語譯:假使驢不顯露牠拙劣的本領,老虎雖

然兇猛,但是因為懷疑、畏懼,終究不敢捉取牠

出自歸有光〈項脊軒志〉。他日汝「當」用之:應

該、應當,表肯定語氣。語譯:這是我祖父太常公

在宣德年間拿著去朝見皇帝用的笏,日後你應當用

得著它

蚲出自荀子〈勸學〉。「其」漸之滫:如果,表假設

語氣。語譯:蘭槐的根是香草,如果浸泡於臭水中

,君子就不肯接近它,老百姓也不會佩帶它。

〈賦別〉是一首離別的詩,說的是一場有始無終的戀

愛。「金果的園林」乃借用希臘神話中金蘋果的典故

,故事中帕里斯決定把蘋果判給許諾,讓他得到天下

最美的女人 ― 海倫的愛神維納斯,引發了特洛伊

戰爭。不過,此詩卻以帕里斯得到海倫,象徵有結果

的愛情。「維特」是引用歌德名著《少年維特的煩惱

》,因為維特苦戀女子夏綠蒂,最後選擇自殺一途,

在此暗示沒有結果的愛情。首句從「初遇已成往事」

說明分手,宜接丁自己已喪失對戀人「專寵的權利」

,故可刪䕷選項。從甲「而我不錯入金果的園林」

與丙「卻誤入維特的墓地……」可知二者語法上下連

貫,最後從選項判讀乙的位置,順讀文意無誤,故選

【原文】

  「獨木橋」的初遇已成往事了,/如今又已是廣

闊的草原了,/我已失去扶持你專寵的權利,/紅與

白揉藍於晚天,錯得多美麗,/而我不錯入金果的園

林,/卻誤入維特的墓地……/這次我離開你,便不

再想見你了。

䕷出自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本詩借草取譬,

抒發別後不斷滋長的離情。語譯:原野上茂盛的青

草,秋冬枯萎,春來生機勃勃。野火不能將它燒盡

,只要春風一吹,就又發芽滋長

出自李白〈春思〉。這是一首閨怨詩,以思婦對春

風的嗔怨,表明自己的守貞志節。語譯:等到你欲

返家團圓之日,正是我愁腸寸斷之時。春風啊!你

也不認識我,為什麼總要悄悄吹進我的羅帳裡呢?

我期待的是良人,不是春風你啊

出自宋祁〈木蘭花〉。這首詞勸人趁著大好春光,

及時行樂。語譯:綠柳如煙,拂曉時分,還有輕微

的寒意,紅杏枝頭上,只見一片燦爛春意喧鬧。人

生變化無定,我常恨歡樂太少,怎會不忍割捨金錢

而錯過歡笑的機會呢

蚲出自湯顯祖《牡丹亭.驚夢》。主角杜麗娘在園內

看見「奼紫嫣紅」的春景,卻無人欣賞而「付與斷

Page 17: N Þ a © ñ N ñ Ò à ª f u Ö Á Y Ì Ý } ð è  ä ê ö× Q # W Õ O ...€¦ · 宗元發現「遊」始於心靈感悟;袁宏道則暗詡 自己並非俗士 統測103

第 3 週 13

蚲出自洪醒夫〈紙船印象〉。意謂有些事原本就長存

記憶深處。

䨵䕷作者把味覺記憶跟童年回憶連結起來,主要是指小

學的階段。

鞲䕷為視覺摹寫

為視覺摹寫

為味覺摹寫

蚲為視覺摹寫。

韂 - 䫤題為題組

【語譯】

  有一個老人當面向官員告他的兒子不孝順。官員訊

問他,他回答說:「小人世代都做紡織工,現在已老眼

昏花,只能靠兒子奉養。哪知小人的兒子整日遊蕩貪玩

,無所事事,棄小人於不顧,小人都快要餓死了。請求

大人教訓他。」官員生氣的說:「這種不孝事情太嚴重

了,你先回去吧,我立刻就把你兒子叫來責罰。」當時

官員正被紛紛遞上的公文所煩擾,官員心煩而退朝。忽

然想起這件兒子忤逆老父的事情,就命令僕役召來紡織

工,僕役以為他想要做衣服,於是就叫平常伺候官員做

衣服的紡織工來。官員在盛怒之下升堂,大聲喝令杖打

紡織工,處罰完後,紡織工哭著說:「小人犯了什麼罪

?」官員說:「你棄養父親,還說沒有罪?我這樣輕罰

你,你還不知感恩悔改。」紡織工說:「小人幼年父母

就已過世,哪來的父親啊?」官員更加生氣了,說:「

你連父親都不認,這種叛逆的小子怎麼可以輕易饒恕?

」所有僕役官吏全都跪下來向官員求情:「這個人從小

就在官署當差,我們都知道他的內情,他的父母真的在

某年某月某日病死了,大家都知道,希望大人明察。」

官員驚嚇的說:「那剛才來告兒子的老人難道是鬼嗎?

」眾人說:「那是某紡織工的父親,不是這個人的父親

啊!」官員知道他又誤判了,逞強地喝斥:「做人家的

兒子,不能光耀雙親、揚名萬里,只做這種卑賤的職業

,這就是侮辱雙親,沒有比這個更不孝的了。再敢狡辯

,就立刻治他重罪!」紡織工只好忍著痛楚離去了。

韂依文中所述,官員將兩名紡織工弄混,責打無辜的

紡織工。

噔䕷無忝所生:不辱父母,對得起父母之意

風木含悲:用以比喻父母亡故,兒女不得奉養的悲

傷。「風木」非代稱父母

「怙恃」一詞出自《詩經.蓼莪》:「無父何怙?

無母何恃?」,比喻父母

蚲椿萱並茂:香椿和萱草均長得很茂盛。比喻父母都

健在。

䫤䕷明察秋毫:比喻能洞察一切,看出極細微的地方

洞若觀火:觀察事物非常清楚透澈

蚲青番公將稻草人塑造成一個人性化的兄弟,除了熱

愛這片土地之外,也極力保護這片珍貴的家園。

二、篇章閱讀測驗

- 題為題組

蚲「轉化」應改為「飛白」。在修辭學中,刻意把方

言、俚語、吃澀、錯別、以至行話、黑話等,加以

記錄或援用的修辭格,稱為「飛白」,可以增加文

章的趣味。關鍵字「摃龜」為閩南語方言,指的是

「落空」、「失敗」。

蚲海洋就像美麗的女人,擁有瞬息萬變的本質,神祕

而可親可畏。

蚲依據「海洋有著謎樣的魔力,潮汐般鼓動著漁人血

液裡的浪潮」,可知作者對海的心情,來自對大自

然的敬畏與了解,是包容與迷戀交織夾纏的複雜體。

䧥 - 䨤題為題組

䧥本詩以雁喻人,藉著雁的合群、飛行,歌頌人類永

不屈服的意志。

枠䕷以「雁」喻人

以「地平線」象徵可見不可即的理想

蚲以「雲翳」暗指不可知的凶險。

䨤䕷出自王維〈鳥鳴澗〉。夜「靜」春山空:形容詞。

以幽靜的夜,顯出春天的山是多麼空寂。語譯:人

悠閒地站在山中,看微風吹過,桂花紛紛飄落

出自李白〈秋浦歌〉。緣「愁」似箇長:名詞,指

愁緒。語譯:我的白髮有三千丈那麼長,因為我的

愁思也是這麼長

出自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風又「綠」江南岸:

形容詞轉為動詞,以「綠」字的活用,展現春天的

盎然綠意與生命力。語譯:春風又將吹綠整個江南

河岸邊,明月何時能夠照映我返回故鄉鍾山呢

蚲出自黃庭堅〈寄黃幾復〉。持家但有四「立」壁:

動詞轉為形容詞,形容家中只有牆壁四立的狀態。

語譯:你生活困苦,家徒四壁,但你的才能不需經

過多次試用就已具備。

靀 - 鞲題為題組

靀儘管時光消逝,記憶味覺卻成了複製難忘經驗的絕佳

媒介。

䕷出自吳岱穎〈偽造旅行-讀岳陽樓記〉。創作必

須來自真實的經歷和體驗

出自杏林子〈心囚〉。真正的囚禁不是因為身體的

疾病,而是心理的不健全。要有一顆積極、光明的

心,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與快樂

出自朱自清〈匆匆〉。作者藉此抒發時光飛逝之快

且一去不復返的感慨

Page 18: N Þ a © ñ N ñ Ò à ª f u Ö Á Y Ì Ý } ð è  ä ê ö× Q # W Õ O ...€¦ · 宗元發現「遊」始於心靈感悟;袁宏道則暗詡 自己並非俗士 統測103

14 第 3 週

敢、怯懦各半的人,所以聽到有獎賞就會進諫。畏懼刑

罰的人,如同怯懦的人,所以看到有刑罰就會進諫。先

王知道勇敢的人不可能經常獲得,所以把獎賞當作千金

,把刑罰當作猛虎,讓大臣們前進時有追求的方向,後

退時有躲避的目標,大臣們在這種形勢下不能不盡力諫

言規勸國君的過失,這就是三代興盛的原因。

飱由「故以賞為千金,以刑為猛虎,使其前有所趨,

後有所避,其勢不得不極言規失,此三代所以興也

」,可知臣子的進諫動力來自於賞罰,也間接影響

了一個國家是否興盛。

塄䕷出自《論語.泰伯》。吾無閒「然」矣:用於句末

,表肯定、斷定的語氣。語譯:大禹,我找不出缺

點來批評他了

出自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岈「然」洼然:

形容詞尾,隆起「的樣子」。語譯:那高低不平的

地勢,有的凸起像土堆,有的深陷像窟窿

出自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頹「然」就醉:

形容詞尾,乏力欲倒「的樣子」。語譯:舉起酒杯

,斟滿了酒,痛快暢飲,喝到醉倒下來

蚲出自顧炎武〈廉恥〉。彼閹「然」媚於世者:為形

容詞詞尾,屈意奉承「的樣子」。語譯:那些只知

躲藏遮掩、討好媚外的人,能不感到羞愧嗎。

餎䕷出自《韓非子.八經》。人性趨利而避害,所以可

以用在治國之道。語譯:凡要治理天下,必須依據

人情。人之常情,有喜好和厭惡兩種趨性,因而賞

和罰可據以使用

出自《禮記.大同與小康》。指儒家小康世界的實

踐。語譯:他們以禮來揭示百姓當行之事,以禮來

考驗百姓是否誠實,他們以禮來明白指出百姓的過

錯;以仁德為典範,講求禮讓;以禮來昭示人民生

活的常規

出自《論語.子路》。治國的前提在於君主要嚴以

律己。語譯:能真正端正自己,那麼從政有何困難

?若不能端正自己,又如何端正別人

蚲出自《莊子.天道》。君主的統治方法是以無為役

用天下。語譯:帝王必須無為才能役用天下,臣子

必須有為而為天下所用,這是天經地義不能隨意改

變的規律。

寫作測驗

【寫作引導】

審題

禑尋找主題核心:「聽」。

禙 解讀核心以延伸:「傾」以「聽」之。「傾」表示一

種尊重。

片言折獄:憑一句話就能斷定訟獄

蚲怙惡不悛:有過惡卻不肯悔改。

惨 - 䬙題為題組

【語譯】

  釀蜜的蜜蜂普天之下到處都有,但是在盛產甘蔗的

地方,蜜蜂自然就會減少。蜜蜂所釀造的蜂蜜,其中十

分之八是野蜂在山崖和土穴裡釀造的,出自人工養蜂的

蜜只占十分之二。蜂蜜沒有固定的顏色,有青色的、白

色的、黃色的、褐色的,隨產地土壤和花性種類的不同

而改變。例如菜花蜜、禾花蜜等,名目何止成千上百種

啊!

  不論是家蜂還是野蜂,其中都有蜂王。蜂王居住的

地方,會建造一個有如桃子般大小的檯子,蜂王之子世

代繼承王位。蜂王生來從不外出採花蜜,每天由群蜂輪

流分班值日,採集花蜜供蜂王食用。蜂王在春夏造蜜的

時節每天出遊兩次,出遊時,有八隻蜜蜂輪流值班伺候

。等到蜂王自己爬出洞穴口時,就有四隻蜂用頭頂著蜂

王的肚子,把它頂出,另外四隻蜂就在周圍護衛著蜂王

飛翔離去,出遊幾刻鐘就會回來,回來時還像出去時那

樣,頂著蜂王的肚子並伺候蜂王送進蜂巢之中。

惨由「蜂造之蜜,出山岩土穴者十居其八,而人家招

蜂造釀而割取者,十居其二也」,可知十分之八為

野生,其餘為人工養蜂的蜜。

颹䕷蜂王乃世襲制,非由競賽結果決定

採花蜜是由一群工蜂輪值,分班次採花蜜供給蜂王

食用

蜂王天生不用採花蜜。

䬙第二段的內容包括蜂王的住所、蜂王的傳承方式、食

物來源以及出遊的形式。

飱 - 餎題為題組

【語譯】

  現在有三個人,一個人勇敢,一個人勇敢、怯懦各

半,一個人怯懦。有個人把他們帶到深淵前,告訴他們

說:「能躍過深淵的人,才算勇敢,不然就是怯懦。」

勇敢的人以怯懦為恥,一定會躍過深淵;而勇敢、怯懦

各半的人和怯懦的人就做不到。這個人又說:「躍過深

淵的人獎勵千兩黃金,否則就沒有獎勵。」勇敢、怯懦

各半的人為了追逐利益,一定會躍過深淵;但怯懦的人

還是做不到。不久,怯懦的人回頭看到一頭猛虎凶狠地

逼近,不等別人告知他,就趕緊躍過深淵,如同走過平

坦的大路一樣。由此可知,人難道有勇敢、怯懦的區別

嗎?關鍵在於如何利用形勢驅使他們罷了。

  國君威嚴難以冒犯,如同深淵難以跳躍。本性忠誠

有節義、不追求獎賞、不畏懼刑罰的人,就如同勇敢的

人,所以沒有什麼事不能進諫。追求獎賞的人,如同勇

Page 19: N Þ a © ñ N ñ Ò à ª f u Ö Á Y Ì Ý } ð è  ä ê ö× Q # W Õ O ...€¦ · 宗元發現「遊」始於心靈感悟;袁宏道則暗詡 自己並非俗士 統測103

第 4 週 15

民主」是看誰收集的口水多。不願「傾聽」的人們,其

實都在無意間成了不尊重他人的獨裁者,持續進行著自

己最憎恨的暴行。

  說話和傾聽,同為人類最重要的兩種溝通能力。在

這口水狂噴的年代,勇於表達的同時,且莫忘「傾聽」

。除了動嘴,也多用用耳朵,多動動腦吧!訓練自己真

正有能力思考,並正確判斷,成為一個既不剛愎自用、

也不受外在雜音干擾的獨立人格者。

請參見內容 p.32 4

  蚲 鋽蚲 鍃 鎄蚲 鎭  

䕷    䕷 蚲   蚲

蚲 蚲   䕷 䧥䕷 枠䕷 䨤 靀

䨵蚲 鞲䕷 韂蚲 噔 䫤蚲 惨蚲 颹䕷 䬙蚲 飱

塄 餎䕷

一、綜合測驗

䕷趑「趄」:音ㄐㄩ/「殂」謝:音ㄘㄨˊ。殂謝:死

亡/刀「俎」:音ㄗㄨˇ

踉「蹌」:音ㄑㄧㄤˋ/船「艙」:音ㄘㄤ/寒「傖

」:音ㄘㄤ。寒傖:窮困、寒酸的樣子

穿「窬」:音ㄩˊ。穿窬:穿越牆壁/揶「揄」:

音ㄩˊ。揶揄:嘲弄/「逾」期:音ㄩˊ

蚲「愒」日:音ㄎㄞˋ。愒日:浪費光陰/「偈」語

:音ㄐㄧˋ。偈語:佛家語/短「褐」:音ㄏㄜˊ。

䕷出自余秋雨〈都江堰〉。「仳」護 → 「庇」護/

「嚅」養 →「濡」養

出自琦君〈人鼠之間〉

出自林文義〈夜未眠〉。恍「忽」→ 恍「惚」/

「漠」生 →「陌」生

蚲出自嚴長壽〈第一等危機處理高手〉。按「步」就

班 → 按「部」就班。

䕷出自蒲松齡〈勞山道士〉。竟不「少」減:稍微。

語譯:然而,大家傳來傳去的倒酒,壺裡的酒竟然

一點也沒少/出自王羲之〈蘭亭集序〉。「少」長

咸集:年少者。語譯:許多賢德之士全都來了,年

少的和年長的都聚集在一起

出自袁宏道〈晚遊六橋待月記〉。竟不忍「去」湖

上:離開。語譯:我當時被桃花所迷戀,竟然捨不

得離開湖上/出自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相

「去」萬餘里:距離。語譯:我們彼此距離那麼遙

遠,各在天的一隅

出自蘇軾〈赤壁賦〉。舉酒「屬」客:勸請。語譯

:拿起酒來勸客飲酒,吟誦歌詠著《詩經.月出》

篇〈窈窕〉章的詩句/出自《戰國策.馮諼客孟嘗

建議策略

禑設定起承轉合的基本寫作架構。

禙 首段破題:首先定義「傾聽」的意涵並略作議論。

議論方向最好扣住題目的引導文字,因為那是出題

者的感慨與初衷:現實社會中,人們總是「急著說

」而「忘了聽」。故而對比並列「聽」與「說」的

論述是較適合的切入點。

辻 承題與轉題:次段承接首段破題的論述,提出題目

引文中所要求的生活相關經驗:如師生、親子、同

儕或社會上「聽」與「不聽」的常見事例,以及可

能發生的結果。第三段則以次段為基,反向立論,

正反對比可凸顯主題。最好夾敘夾議,則敘事較不

乾澀,若所舉事例是親身經歷,更可於此抒情,藉

此順利達成題目所要求的「感受或看法」。

稆 結論:末段總論,畫龍點晴的提出「傾聽」之積極

意義,最好回扣首段所論,以收首尾呼應、結構緊

密嚴實之效。

【範文】

  說話和傾聽,同為人類所具備最重要的兩種溝通能

力,而在這喧囂紛擾的年代,具有攻擊性的說話能力者

,似乎更易於攫取眾人焦點,獲得關注。且看口沫橫飛

的名嘴們忙碌奔走於各色政論節目中,可知一二。媒體

亂國,風氣所及,在害怕被埋沒或不被重視的同時,人

們開始認為:那種快速的、具攻擊性的話語能幫自己申

冤,讓自己被重視,甚至顯得自己很聰明、高人一等。

但爭取認同的同時,大家往往忘了「聽」的重要與必要

,尤其是專注而謙卑的「傾聽」。一味口無遮攔,亂「

箭」傷人的結果,只是讓自己的愚蠢與殘忍原形畢露而

已。

  表現自己的愚蠢還不是最可悲的,最可悲的是,在

拒絕或遺忘「傾聽」的當下,人們火冒金星的眼中只有

自己,腎上腺素的強烈分泌,使大腦失去思考、反省的

功能,說話成了反射動作,於是我們說出多少言不由衷

的話,造成了多少無法挽回的傷害。只有學習「傾聽」

、願意「傾聽」,才能讓大腦冷靜下來,從事有效而合

宜的思考。同儕的意見、師長的引導、社會的聲音……

,極可能是歧途的明燈、迷津的指引,我們不但可從中

修正自己的偏執,也許還因此獲得課本以外的珍貴知識

與價值。我們必須「傾聽」,否則,就像一言堂的法庭

,不可能做出真正公平的判決,失去「傾聽」能力的人

同樣也無法客觀的看待這個世界。

  「傾聽」在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也代表了你對別人

的尊重。尊重,是人們相處對待最重要的原則之一。看

看我們美麗的寶島:大家都驕傲的把「民主」兩個字掛

在嘴邊,但不管何方陣營,最常見的狀態是動輒惡言相

向,沒有人願意「傾聽」,大家都只想發言,所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