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风清桂子香 月朗人团圆 - paper.jzxww.com.cnpaper.jzxww.com.cn/jzwb/page/26/2019-09/13/08/2019091308_pdf.pdf · 响团圆。”吕珊珊说,她对外出游玩有着 强烈的期盼,每个假期总会约上几个亲

责任编辑 张璐责任编辑 张璐 20192019年年99月月1313日 星期五日 星期五晋中日报晋中日报 版版

88··99

风清桂子香风清桂子香风清桂子香风清桂子香风清桂子香风清桂子香风清桂子香风清桂子香风清桂子香风清桂子香风清桂子香风清桂子香风清桂子香风清桂子香风清桂子香风清桂子香风清桂子香风清桂子香风清桂子香风清桂子香风清桂子香风清桂子香风清桂子香风清桂子香风清桂子香风清桂子香风清桂子香风清桂子香风清桂子香风清桂子香风清桂子香风清桂子香 月朗人团圆月朗人团圆月朗人团圆月朗人团圆月朗人团圆月朗人团圆月朗人团圆月朗人团圆月朗人团圆月朗人团圆月朗人团圆月朗人团圆月朗人团圆月朗人团圆月朗人团圆月朗人团圆月朗人团圆月朗人团圆月朗人团圆月朗人团圆月朗人团圆月朗人团圆月朗人团圆月朗人团圆月朗人团圆月朗人团圆月朗人团圆月朗人团圆月朗人团圆月朗人团圆月朗人团圆月朗人团圆““每逢佳节倍思亲每逢佳节倍思亲””““但愿人长久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千里共婵娟娟””……每当这些优美而……每当这些优美而熟悉的诗句频繁地在耳边熟悉的诗句频繁地在耳边萦绕萦绕,,那就是中秋来了那就是中秋来了,,盼盼望的团圆近了望的团圆近了。。团圆是中团圆是中国节日永恒的主题国节日永恒的主题。。在中在中国人的观念里国人的观念里,,平日的忙平日的忙碌和分离碌和分离,,不就为了这一不就为了这一天的欢聚和团圆吗天的欢聚和团圆吗??

9月8日,市市场监管局召开“两节”市场整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就中秋节、国庆节期间的市场监管工作进行了安排部

署,“两节”期间,市场专项检查工作、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集中整治行动随之在全市范围内铺开。

做好“两节”市场监管重点,为全市群众营造安全、和谐的节日市场环境。按照安排,全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迅速行动,以市场专项检查、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集中整治两项行动为统领,以节日期间“吃、住、游”等相关内容为监管重点,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强化业务融合、协作配合、上下联动,

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针对节日市场食品药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工业产品质量安全、校园周边食品安全等,该局进一步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围绕重点品种、重点区域、重点单位,加大日常监督检查和专项抽检力度,强化了风险排查和隐患治理。严格落实网格化监管制度,将监管责任落实到人。同时,强化痕迹管理,坚持监督有记录、检查有台账、问题有整改。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执法人员立即采取措施予以整改;对整改不到位的,一律依法查处;对严重违法违规行为,一律纳入

“黑名单”管理,并向社会公布;对涉嫌构成犯罪的,一律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在耿燕儿时的记忆中,拜月赏月是中秋节最重要的民俗,“村里的八月十五最热闹、最有意思”。

耿燕的老家是寿阳县平头镇的一个小山村。“每年一立秋,就盼着过中秋,可以吃到平常吃不上的月饼,还有好些稀罕的吃食。”和很多“60后”“70后”一样,耿燕的童年时期,物质生活还不富裕,对他们来说,节日最大的意义就是解馋。

耿燕介绍,那时候每到中秋节,下午大人们就开始准备晚上拜月的瓜果糕饼。从地里采摘回新鲜的瓜果梨桃,挑选个大、味美、品相好的,一个个清洗干净。玉米、毛豆、南瓜蒸熟切段,亲手打制的月饼切块,然后整整齐齐地堆叠到盘碟中。等到圆月初升,把圆桌摆到院中,再把准备好的瓜果糕饼一一摆上。

“中秋节以瓜果梨桃祭月,是对当年丰收的庆祝,也是对来年好年景的祈愿。”耿燕说,之后,家中老小会在桌前冲着天上的月亮,依次叩拜。之后,就是耿燕最盼望的时刻,全家人围坐一桌分享丰收的果实。她说:“这时候是最热闹的,一家人其乐融融,赏月、分食月饼。不时有小孩送来月饼、瓜果,母亲会准备回礼,全村人一起分享果实,庆祝丰收。”

物质匮乏的年代,爷爷亲自打制的月饼,曾是耿燕记忆中最美味的食物。耿燕与:“除了红糖,还放了炒熟的瓜子、芝麻,面皮里裹了油,鏊子一烤香飘村外,咬一口,酥、香、甜,唇齿留香。”如今,缺衣少食的年代早已远去,但蕴含着月饼般醇香滋味的生活,以及寄托着美好愿望的风俗文化却愈久弥香,让耿燕怀念至今。

每年中秋节前,月饼市场都要火一把。连日来,记者走访了市城区部分商场、超市后了解到,今年的月饼品种丰富,最受欢迎的当是晋式月饼,此外,苏式月饼等也深受市民的喜爱。

在市城区新建路一家大型超市,记者了解到,半个月前,月饼就成为热销商品,早早摆在了促销区。价格较为亲民,散装月饼以个计,价格在2元至十几元不等。月饼礼盒多为百元左右,还有少数三四百元的高档礼盒月饼,以满足不同市民的需求。该商场销售人员告诉记者,这些年,月饼市场更趋于理性,过度包装的月饼市场大为缩水,百元左右的实惠品牌礼盒月饼销量看好。此外,散装月饼由于满足了人们实惠、尝鲜的需求,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临近中秋三四天的时候,月饼价格普遍下降。一位销售人员表示,月饼属于高糖、高热食品,人们过节时吃月饼多是因为中秋习俗。一旦过了中秋节,月饼市场会回归。因此,为了清理库存,中秋节前三四天,月饼价格大跳水。在龙湖街一家商场,月饼促销价格更是实惠,买一送二,很快便被抢购一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在假期三代同游,途中赏月成了近年来欢度中秋节的新主流。

“中秋就放3天假,带着全家老小周边自驾游是最好的选择,一家人其乐融融。”市民陈晓强坦言,自己平时工作忙,陪伴父母的时间很少,现在只要有机会都会尽量带着一家老小一起出游,“对我们来说,一家人能在一起,无论在哪里都是团圆,外出旅游,纵情山水,还能一扫工作压力,好处多多。”

市民吕珊珊一家计划全家出动,去

台儿庄古城。“台儿庄古城既有大战文化、运河文化、鲁南文化等传统文化,又有酒吧、风情街等时尚去处,老人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即开心了,又不影响团圆。”吕珊珊说,她对外出游玩有着强烈的期盼,每个假期总会约上几个亲朋好友游山玩水,长假出国,短假周边,一般不会选择热门景点,而是提前研究规划,找一些较为冷门但有趣的线路。

放松心情,寓教于乐,合家团圆,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中秋节期间不少市民都想走出家门,带着家人、约上好友,去亲近自然,享受旅行的惬意时光。

今年的中秋节对于市民刘金梅而言,意义非凡。9月1日刚升级为母亲的她,对母爱、对亲情、对团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祖籍重庆的刘金梅于去年嫁到榆次区,父母在重庆打工,因距离太远,平时她和家人只能通过电话、微信交流,一年到头见面的次数屈指可数。如今,为了照顾她坐月子,父母专程赶来陪她,恰好赶上中秋节,这让刘金梅很开心。她说:“从2011年

读大学开始,我就没和爸妈一起过中秋了,这次因为生宝宝,我们能聚在一处,今年中秋对我而言很有意义。”

刘金梅表示,因为爸妈全国各地打工,她从初中就开始住校,和他们在一起的时间很少,每年只有寒暑假才能聚在一起。每当中秋节来临,看着别的同学和家人一起吃饭、游玩,她都很羡慕。工作后,她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事业上,和家人欢聚的时光更少了。每当节日到来,刘金梅都

会忍不住惦念牵挂着她的故乡和亲人,她中秋节最大的心愿就是能一家人欢聚在一起。

“都说养儿方知父母恩,这话说得一点不假。”刘金梅直言,“自从当了母亲,才真正体会到亲情的伟大。从坐月子开始,爸妈细心照顾我,为了外孙女,老两口都没睡过囫囵觉。看到他们那关怀的目光,听着他们的暖心叮嘱,吃着他们做的可口饭菜,我感觉很幸福。”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秋节本该是合家团圆的日子,只是,为了生活、为了责任、为了梦想,很多家庭无法团圆,孩子在外打拼,父母在家守望,共望一轮明月,遥寄相思。

“儿子,妈妈看看你是瘦了还是胖了,你在部队还好吗?不用想妈妈,我在家挺好的。你要好好照顾自己,妈妈为你感到骄傲。”中秋节前夕,家住榆次区修文村的王月凤不由

自主地想念在远方当兵的儿子,一番视频通话下来,王月凤满怀不舍

地挂掉了手机。王月凤说,小儿子自2015年到

新疆某部队当兵后,每年只能回家一次。由于孩子父亲走得早,加之大儿子成家后住在太原,如今家中只剩下她一个人。

“中秋节是团聚的日子,虽然儿子不在我身边,但我知道他们心中有我。”王月凤说,虽然有很多不舍,但她知道,孩子长大了,国家需要他,她为儿子感到自豪和骄傲。

早在一个星期前,胡鑫就已经告诉父亲胡国明自己中秋节要加班,不回去过节了。“现在能视频通话,想见就见,挺容易的。”胡国明翻出自己的手机,“这是今年过年的时候,儿子给我买的。现在,随时都可以语音、视频。”在谈话间隙,胡国明收到了儿子的语音,提醒他秋凉了,早晚要加衣,要注意身体。每天晚上9点,胡国明一家会准时打开视频。彼时,儿子已经忙完工作,孙子也写完作业。这是一家最幸福的时刻。

即便不在同一处,但对着视频,举杯同庆中秋,月,还是那么圆!

节日市场

月饼

临近中秋普降价

旅行 路上团圆乐融融

市场 强化监管保安全

虽然近年来自己动手做月饼的人越来越少,但仍有部分市民保持着这一传统习俗。此外,还有一些热爱烘焙的手工达人,喜欢创新,制作出口味独特的个性月饼。不少市民表示,自己做的月饼不仅安全、健康、无添加,还可以根据喜好做出适合自己口味的月饼。最重要的是,做月饼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快乐的体验。

今年68岁的市民庞女士从年轻时就开始做月饼。“每年都做,做了40多年了。”庞女士告诉记者,以前,生活条件不好,月饼馅也只是简单的两三样配料。如今,生活条件好了,月饼的馅料丰富起来,有瓜子、花生、葡萄干、白芝麻、黑芝麻、白糖、红糖,都是传统馅料。她还向记者展示了她的“祖传”月饼模具,这个模具陪伴了她几十年。如今,模具的花纹有些已经模糊,不过,这不影响她做月饼的

热情。每年,她都要做很多月饼,分发给亲戚朋友。

中秋节也是一些烘焙达人一显身手的日子,他们做的月饼不拘形式,有传统月饼,也尝试苏式、广式等种类的月饼。此外,还有冰皮月饼、巧克力月饼等创新月饼。

不仅如此,很多学校、幼儿园还举办了中秋节做月饼的活动,让孩子们体验传统习俗。E贝佳国际儿童俱乐部的王老师告诉记者,为了让孩子过一个特别的中秋节,他们筹备了中秋节活动。活动中,老师会向孩子们介绍中秋节的由来,再让孩子们亲自动手做出自己的月饼。“俱乐部的孩子大多在2至5岁,正是好动好玩的年纪。这样的活动,既可以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开发智力,又能让他们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比较深刻的了解。”王老师说。

传统习俗

享受做月饼之乐

拜月赏月庆丰收

中秋故事

共享团圆幸福夜

一轮明月寄相思

给自己一个团圆的理由

张颖

又到八月十五中秋节,她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此时,月儿最圆,象征着圆满,寓意合家团圆。所以,中秋节还被称为“团圆节”。中秋节回家过节,一家团圆,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习惯。即使没办法回到自己的家乡,人们也会遥望圆月,寄托思乡之情。

古语有云,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很多时候,我们忙忙碌碌,被工作、生活,甚至被手机占去了所有时间。我们已经很久没有去看望年迈的父母,很久没有陪孩子去过公园。那么在中秋节,给自己一个闲下来的理由,给自己一个回家的理由,暂时抛下忙碌,陪父母说说闲话,陪孩子逛逛公园,陪爱人做做家务。

感谢中秋,感谢有这样一个节日,给了我们充足的理由,享受这一刻惬意和轻松,享受家人团聚在一起的美好和温暖。

本版策划 郭贵虎 曹 丽 路丽华本版策划 郭贵虎 曹 丽 路丽华本版统筹 张 颖本版统筹 张 颖本版撰稿 张 颖 张莉芬本版撰稿 张 颖 张莉芬

闫淑娟 闫晓媛 李娟闫淑娟 闫晓媛 李娟本版摄影 程 婧本版摄影 程 婧本版制图 郝成圆本版制图 郝成圆报眉设计 赵向文报眉设计 赵向文

记者手记

市民开心选购月饼

年轻人D

IY

月饼

市民自制月饼庆中秋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