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
敬請張貼 論 文 集 9 789866 221989 0 0 2 0 0 ISBN 986622198-9 2014 Forum on Special Topics Paper Presentation Keynote Speech 103419-20日(星期六、日) 輔仁大學濟時樓 9 樓國際會議廳 (新北市新莊區中正路510號) 會議日期/地點 2014 國際體育學術研討會 2014 國際體育學術研討會 International Sports Conference 2014 International Sports Conference 2014 指導單位:教育部體育署全民運動組、中華民國大專院校體育總會、 輔仁大學教育學院 主辦單位:輔仁大學體育學系 中華民國1034月 出版 指導、主辦單位 183

Keynote Speech 2014...敬請張貼 論 文 集 9 789866 221989 0 0 2 0 0 ISBN 986622198-9 2014 國際體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輔仁大學體育學系 編印 Forum on Special

  • Upload
    others

  • View
    4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 敬請張貼

    論 文 集

    9 789866 221989 00200

    ISBN 986622198-9

    20

    14

    國際體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輔仁大學體育學系

    編印

    Forum on Special Topics

    Paper Presentation

    Keynote Speech

    103年4月19-20日(星期六、日)輔仁大學濟時樓 9 樓國際會議廳(新北市新莊區中正路510號)

    會議日期/地點

    2014

    國際體育學術研討會

    2014

    國際體育學術研討會 International Sports Conference 2014 International Sports Conference 2014

    指導單位:教育部體育署全民運動組、中華民國大專院校體育總會、

    輔仁大學教育學院

    主辦單位:輔仁大學體育學系

    中華民國103年4月 出版

    指導、主辦單位

    輔仁大學研究叢書

     大

     書

     坊

    輔 大 書 坊

    183

  • 2014 國際體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目 錄

    一、口頭發表論文 1. 論數位定位技術對大眾體育生活的影響 ···························································· 1

    杜愷

    2. 臺灣現代五項運動發展的契機與省思 (1973~2013) ············································· 10 楊世章 洪煌佳 陳瑞斌

    3.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PASSIVE WARM-UP TO ECCENTRIC EXERCISE ON EXERCISE PERFORMANCE AND MUSCLE DAMAGE ········································ 20

    CHIEN-HUNG LEE JEN-CHUN LO CHIN-FANG WANG KUO-WEI TSENG

    4. 抗阻訓練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及新型訓練方式的應用 ·········································· 27 王菲 常芸

    二、海報發表論文 1. 羽球教練領導行為、教練-選手關係與選手內在動機之探討···································· 38

    徐銘俊

    2. 足球運動體制化過程 ···················································································· 39 陳函瑜

    3. 我國優秀男子標槍選手投擲出手速度及最後左側支撐腳之運動學分析 ······················ 40 葉耀中 王建畯 劉志華

    4. 我國男子優秀標槍選手之運動學分析-以黃士峰為例 ·········································· 41 賴慶霖 王建畯 陳儷勻

    5. 臺東獨木舟遊程景點之經驗研究—以加母子灣與杉原海水浴場為例 ························· 42 張詞訓 詹紹廷 馮建強

    6. 臺灣體育運動政策法制過程之研究 -以運動彩券發行條例為例- ······························ 43 黃志雄

    7. 奧林匹克運動會女性選手的參賽史 ·································································· 44 朱華真 陳太正

    8. 游泳運動教育推動現況之個案分析 ·································································· 45 洪國朕 高麗娟

    9. 複合式訓練對下肢肌力動力與速度之影響 ························································· 46 黃超桀 王建畯

    10. 現代運動特性之探討----以足球運動為例 ··························································· 47 陳函瑜

  • 2014 國際體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II 

    11. 台灣籃球運動發展歷程 ················································································· 48 朱華真 陳太正

    12. 陸資?開創台灣職業運動新世紀 ····································································· 49 魏仕勳

    13. 粉絲經濟對於運動產業之影響-塑造運動明星 ··················································· 50 魏仕勳

    14. 2012 年歐洲足球錦標賽進球方式之分析 ···························································· 51 林信志 邱奕文 洪慶懷 曾慶裕

    15. 高一學生體適能與學業成績之關係—以新北市某高中為例····································· 52 黃仲毅 廖偉傑 王顯智

    16. 2013 年世界棒球經典賽前六名隊伍投打表現與勝率之相關 ···································· 53 江榮忠 陳太正

    17. 團隊運動與品德之探討—以樹林區國中運動代表隊為例 ······································· 54 吳源偉

    18. 輔仁大學 101 學年度大學新生健康體適能分析之研究 ·········································· 55 劉元凱 劉俊業 楊哲宜

    19. 2013 年亞洲籃球錦標賽男子組比賽得失分統計分析 ············································· 56 黃淼湘 李清棋 龐雲漢 曾慶裕

    20. 國民中學體育教師職場工作壓力之探討 ···························································· 57 徐正亮 陳太正

    21. 銀髮族運動參與動機與運動選擇之探討 ···························································· 58 徐正亮 陳太正

    22. 運動員的壓力來源與調適 ·············································································· 59 王梓睿 賴慶霖 王建畯

    23. 影響跆拳道館學員參與學習動機之探討 ···························································· 60 武文瑛 蔡明志

    24. 跆拳道館學員學習阻礙因素之探討 ·································································· 61 武文瑛 蔡明志

    25. 淺談 TRX 懸吊式訓練 ··················································································· 62 陳盈村

    26. 教師久站工作健康問題之探討 ········································································ 63 陳竑睿 徐育廷 曾慶裕

    27. 探討大學生族群對運動鞋品牌及行銷策略 ························································· 64 徐靖萱

  • 2014 國際體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III 

    28. 要學就要動-一位國小教師實施班級規律運動之經驗敘說····································· 65 陳怡靜 鄭國銘 李加耀

    29. 從炫麗到平凡:一位職棒明星球員的生涯轉換敘說 ············································· 66 林文超 鄭國銘 李加耀

    30. 從「林來瘋」談「偶像崇拜」在運動行銷中之應用 ············································· 67 范姜宗懋 陳太正

    31. 高中競技啦啦隊動機氣候與凝聚力關係之探討 ··················································· 68 范姜宗懋 陳太正

    32. 全國高中羽球校隊在教練家長式領導與團隊凝聚力之關係····································· 69 許惠英

    33. 臺北市國、高中職羽球校隊選手知覺教練家長式領導與選手訓練滿意度之關係 ·········· 70 蔡慧敏

    34. 中華職棒 24 年各隊打擊表現與勝率相關之研究 ·················································· 71 張琼基 林郁捷 陳太正

    35. 2017 世大運與國內運動場館規格比較-以籃球項目場地為例 ··································· 72 郭子賝 賴慶霖 陳太正

    36. 籃球急停跳投動作運動學之探討 ····································································· 73 林宗憲 陳太正

    37. 學校體育特色教學自編拳術之發展-以北市育成高中為例 ······································ 74 歐懿慧 徐久雁 曾慶裕

    38. 舉重運動員在國際比賽發展的成功關鍵策略探討-以郭婞淳為例 ······························ 75 歐懿慧 呂育如 曾慶裕

    39. 新北市國民小學實施游泳教學現況之研究 ························································· 76 蕭豫奇 陳太正

    40. 新北市 103 年全中運國中男子組跆拳道代表選手訓練歷程之研究 ···························· 77 蔡宜亨 蔡明志

    41. 國中生對學校體育競賽的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 ················································ 78 范秉維

    42. 理解式教學法融入國中桌球教學之前導性研究 ··················································· 79 陳文宗

    43. 103 學年度高中(職)、五專免試入學分析─以體適能為例 ······································· 80 曾煥淵

    44. 運動對氣喘學生健康體適能改善之探討 ···························································· 81 周育德 范家豪

  • 2014 國際體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IV 

    45. 企業贊助運動之行銷效益探討—以三星電子為例 ················································ 82 周育德 徐為紘

    46. 學校運動代表隊組訓之探討 ··········································································· 83 張福生 林清山

    47. 國內職業撞球選手使用球桿品牌現況分析 ························································· 84 蔡忠憲 曾仲葛

    48. 品德教育融入體育教學之探討 ········································································ 85 楊佩蓉 林清山

    49. 體育教學實施多元評量之現況探討 ·································································· 86 陳俊良 高麗娟

    50. 國小樂趣化體育教學-以呼拉圈為例 ································································· 87 許朝宏 林清山

    51. 不同族群之國小高年級代表隊同儕關係研究計畫 ················································ 88 馬尚偉

    52. 原住民運動員運動參與歷程之個案研究 ···························································· 89 戴秋松 黃中興

    53. 清末民初中華民國體育史文獻書寫之探討 ························································· 90 黃乙純 陳月娥

    54. 破「繭」而出:○○拔河隊之個案研究 ···························································· 91 王馨儀 胡天玫

    55. 體育課無動機之探討 ···················································································· 92 邱淑苑 季力康

    56. 高地訓練對中長跑選手專項體能運動表現成績之影響 ·········································· 93 蔡惠芳 王秋竣 張永政 陳淑華

    57. 臺北市市民運動中心兒童運動遊戲服務內容之分析 ············································· 94 林彥宏 楊志顯

    58. 臺灣銀髮族休閒運動期刊論文之內容分析 ························································· 95 何 馨 楊志顯

    59. 優秀運動員對企業形象與企業效益的影響—以合庫桌球選手為例 ···························· 96 黃秋香 潘天財 曾慶裕

    60. 內皮素增加骨骼肌肉內發炎因子介白素-1 BETA 的表現 ········································ 97 涂擇信 湯智昕 吳旻寰

    61. 臺北市幼兒運動遊戲發展初探 ········································································ 98 李乘嵊 湯添進

  • 2014 國際體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62. 體育教師增進學生學習動機方法之探討 ···························································· 99 張志強 王士豪 曾慶裕

    63. 優秀短跑選手無氧動力與運動表現之相關研究 ··················································· 100 何承諫 蔡易達

    64. 羽球正拍網前挑球步法之生物力學分析 ···························································· 101 林恆雯 黃貴樹 張少遜 潘光敏 蔡虔祿

    65. 中華職棒大聯盟球迷進場意願之探討 ······························································· 102 林錦章 曾慶裕

    66. 企業贊助高中籃球聯賽 HBL 之效益 ································································· 103 林錦章 曾慶裕

    67. 新式無縫桌球的彈性與擊球效果之運動學分析 ··················································· 104 蘇政瑜 蔡虔祿

    68. 國片運動電影中的運動文化意象—以《志氣》為例 ············································· 105 詹紹廷

    69. 從認知神經科學角度探討運動員注意力訓練之成效 ············································· 106 林建勳

    70. 臺灣基層足球聯賽現況與展望 ········································································ 107 朱盛發

    71. 遊客之休閒體驗與滿意度之相關研究-以大板根森林渡假村為例 ···························· 108 王金蓮 洪惟泉

    72. 台灣客家地區居民身體活動量分析 ·································································· 109 梁玉秋 曾慶裕

    73. 銀髮族選擇運動休閒設施考量因素與參與動機之探討 ·········································· 110 林月枝 楊漢琛 陳有村 魏佩芝

    74. 體育賽事旅遊對決策行為的影響研究─以輔仁大學運管學士學程廈門行為例 ············· 111 楊漢琛

    75. 奧運跆拳道比賽國際競技實力分析 ·································································· 112 蔡羽翔 蔡明志 羅新明 吳燕妮 陳太正

  • 2014 國際體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論數位定位技術對大眾體育生活的影響

    杜愷 上海體育學院 

    摘要

    本文研究動機在於隨著數位技術和網路頻寬的升級,數位定位技術在社會各

    個方面的作用日顯突出,在北京和倫敦兩屆奧運會中都起到了提升賽事整體服務

    質量的作用。而在賽後,這項服務技術也隨著贊助商、體育俱樂部、賽事承辦地

    的大量需求而被不斷運用到實際應用中,其對於促進大眾體育活動的推廣、傳播

    體育健身的理念以及對體育文化內涵的豐富方面作用明顯。研究目的在於研究這

    種技術對於城市賽事傳播和大眾體育生活的影響。研究方法主要運用了功能分析

    法和探索性研究法。研究結果得出基於數位定位技術的服務商首先必須找到適合

    自己的盈利模式,其次有必要開拓思路,做出和傳統位置服務 APP有區分度的產品,同時根據體育健身的特性,注重線上線下的互動,將贊助商、賽事組織方、

    參賽俱樂部、閱聽人四方利益結合起來,充分挖潛體育賽事的可拓展性。 

    關鍵字:LBS;賽事服務;大眾體育

    壹、 前 言

    一、 LBS 在中國大陸發展的現狀

    (一)LBS 的釋義與功效

    LBS 全稱是 Location Based Service,中文譯名為「基於地理位置的數位服務

    技術」。它是通過電信移動運營商的無線電通訊網路(如 GSM 網、CDMA 網)

    或外部定位方式(如 GPS)獲取移動終端使用者的位置資訊(地理座標,或大地座

    標),在 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資訊系統)平臺的支援下,為使

    用者提供相應服務的一種增值業務。 1

    而在大陸,頻繁運用 LBS 定位服務的老玩家被稱為「切客」,源自英文 checker,

                                                           1 电子发烧友网。LBS 定位服务 http://www.elecfans.com/3g/tech/20120917289038.html

  • 2014 國際體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意為檢查者、體驗者的意思。他們在互聯網上分享其消費體驗或經驗,並形成自

    己獨特的消費理念和行為,不僅為自己的個人空間增添色彩,更無形中影響其身

    邊的朋友,乃至地理位置在「身邊」卻素未謀面的人。

    據艾媒市場諮詢研究資料顯示,過去 3 年,中國大陸 LBS 個人「切客」應

    用市場規模保持快速增長態勢,2009 年的市場規模為 3.35 億元,到 2010 年將達

    到 9.98 億元。預計到 2015 年,中國大陸 LBS 個人「切客」應用市場總體規模將

    突破 7 0 億元,5 年平均增幅將超過 100%,其中,政府與行業應用市場規模將

    超過 60 億元。2

    (二)LBS 在中國大陸 SNS 領域中的表現 數位定位技術在大陸的應用遠遠晚於美國。例如 Google 於 2005年 6月了推

    出「Google 地圖」,也就是 LBS 服務技術的雛形。而在大陸,類似的大型搜尋引擎網站下的地圖資訊服務功能卻在 2010 年 8 月才在「百度地圖」上實現。而此時在美國,一些社交類網站如「四角」Foursquare、「臉書」Facebook、「夜蒲」Yelp都早已推進地理位置資訊服務。 

    2002年 11 月,中國移動也首次開通了位置服務,如移動夢網品牌下面的「我在哪裡」、「找朋友」等;2003年,中國聯通也曾在 CDMA網上推出「定位之星」業務,用戶可以在較快的速度下體驗下載地圖和導航類的複雜服務。但是由於當

    時移動通信的頻寬很窄、GPS的普及率比較低,更重要的是使用者對他們的服務並不感冒,導致整個市場並沒有像預期的那樣順利,LBS在國內的發展一直比較緩慢。3 

    如今,隨著手機用戶端的盛行,越來越多的手機APP開始捆綁LBS服務技術。

    主要服務內容包括:生活資訊(如丁丁生活、大眾點評)、地圖導航類(如百度

    地圖、導航犬)、朋友圈定位(如微信、陌陌)、個人健康服務類(如Nike+、Polar

    運動管家)。SNS負責虛擬世界的互動,LBS負責物理世界的體驗。可以說,

    「LBS+SNS」的組合式使用者體驗和商家行銷已經成為了目前手機用戶端線上

    類軟體所基本的一套運營框架體系。

    (三) LBS 在體育賽事中的初步應用

    雖然 LBS 在美國早已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好幫手」,在體育賽事中也有多

    種多樣的服務模式,但 LBS 首次進入中國大陸體育賽事服務圈,還是在 2008 年

    北京奧運會的時候。

    據國家體育總局資訊中心研究表明,在大眾生活和工作中,有近八成的資訊

                                                           2 经济参考网.切客盛行 LBS 市场井喷 http://jjckb.xinhuanet.com/2010-10/19/content_264323.htm 3 唐娜.切客营销:刚刚吹响的新营销战役.[J]市场营销,2010(11)

  • 2014 國際體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地理位置相關,數位定位技術可以有效地將北京奧運會關於「數位奧運」的理念

    落到實處。該項技術運用於北京奧運會的目標則是將基本實現任何人、任何時間、

    任何奧運相關場所,都能夠安全、方便、快捷、高效地獲取可支付得起的、豐富

    的、多語言智慧化的、個性化的資訊服務,即「4A」的資訊服務。面向奧運會的

    體育資訊服務已不再只是競賽資訊服務,還包括體育設施、安保、物流等各個方

    面,應該是與奧運備戰、比賽、組織相關的綜合性的資訊服務。4

    可惜的是,當時的通訊技術依舊停留在 2G 的水準,同時智慧手機也不夠普

    及,所以傳播頻寬和接收載體的缺失,使得承載奧運之風推進「數位體育」的風

    潮並未真正影響到中國大陸百姓的生活。

    反倒是在 2013 年非洲俱樂部杯上,賽事組織方別出心裁地推出了「球迷教

    練」的互動理念,雙方的戰術和換人都由現場觀眾的手機來決定。持票觀眾掃描

    球票二維碼,將自己的定位功能開啟,並連入賽事組織方指定的手機 APP,即可

    進行投票,當某一指令的數量達到一定比例時,球隊的教練就會按球迷的「旨意」

    來進行戰術的切換和對場上隊員的更替。這類線上和線下基於 LBS 技術的創新

    型的舉措,大大地增强了球迷的參與感,進而提升了賽事的整體影響力。

    二、 LBS 在國外體育圈中的應用

    目前,在國外使用 LBS 技術來進行行銷的商家越來越多,主要有麥當勞、

    耐克、星巴克等等。LBS 定位到用戶的即時地點,換取商家優惠劵,還可以即可

    上載到社交網路,將自己的運動體驗分享給朋友。而目前在國外的體育圈應用的

    主要有兩類模式:「LBS+品牌資訊服務」和「LBS+物流貨運車輛管理」。前者主

    要通過宣傳品牌文化加強體育受眾的粘合性,後者為打開門市銷量和網購之間的

    平衡起到一定的作用。

    例如,中國大陸最大的互聯網服務商騰訊在 2014 年 3 月 10 日與大陸電子商

    務領頭羊京東商城達成戰略合作夥伴,可見坐擁 QQ 和 Wechat 兩大互聯 APP 的

    資訊,也需要物理世界中的電子商務來完善自身缺乏大宗商品、大利潤額銷售產

    品的缺失。線上的擬態空間和線下的物理世界,可以說是相互聯繫、共同促進的

    關係,偏廢了任何一方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體育用品品牌的商業應用

    LBS 服務首先將作用於傳統運動品牌。越來越多的運動品牌開始走向從賣                                                       4 面向 2008 奥运会基于位置的体育信息服务研究。国家体育总局

    http://www.sport.gov.cn/n16/n1152/n2523/n377568/n377613/n377763/390606.html 

  • 2014 國際體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產品」到賣「概念」、賣「文化」的路子上。消費者早就不再專注於這雙鞋有

    幾個氣墊、那件衣服有幾個排汗點,明星、專屬、定制的運動文化不僅有更高的

    附加值,對運動迷而言具備更強的粘性。

    如今 Nike 也推出了其專屬的 LBS 應用,取名「Nike+」。作為一款輔助健身

    類的應用軟體,使用者可以通過開啟定位服務及 Nike+的軟體,監控自己每次的

    跑步路線,得出自己的跑步里程數、卡路里消耗、平均時速等等。此外,可以分

    享到自己的專屬頁面,和所有的「跑友」一起規劃線路,找到最理想的健身路徑。

    其實,也在同時傳播了以 Nike 運動鞋為載體的這樣一種運動健身的資訊,無形

    中暗示了周遭的運動迷,只有穿這個品牌的運動鞋才是真正在為自己的健身而起

    跑。

    此外,Nike+也會定期推送一些新品運動鞋和運動裝備到用戶端,並根據位

    置定位服務功能將用戶端周圍的專賣店的位址標記出,做到了「產品宣傳+線下

    活動+銷售通路」的一條龍服務。用免費提供跑步運動的科學資料分析強化使用

    者的健身信念,進而增加使用者黏性,在目標受眾群體裡定點式的行銷。

    (一) 賽事承辦地的公共宣傳

    2012 年落下帷幕的倫敦奧運會也隨處可見 LBS 技術的身影。倫敦奧組委在

    大賽開幕三周前,推出了 2012 London Olympic For Fun APP。

    這一官方的 APP 應用,通過使用定位功能和離線地圖,可以使您清晰地瞭

    解自己所在位置,掌握附近好玩又有趣的去處。如果您住在一個您並不熟悉的城

    市—倫敦,也許會錯過許多有趣的活動,這個應用程式將會顯示倫敦所有的演出、

    酒吧、餐館、俱樂部、電影等資訊。此外,還能照顧到您在觀賽期間的一切出行

    問題,讓您的視線不僅僅局限在奧運比賽上,更能對倫敦這座城市有新的認識,

    譬如:跟蹤和尋找巴士。您還可以規劃路線,找出最近的車站,及時更新線路變

    化資訊。計畫您的火車之旅,獲得即時的火車時刻表、火車延誤和取消資訊,以

    及其他鐵路資訊。

    同時,還能兼顧一定的 SNS 屬性,例如應用 LBS 技術,集百科全書與導遊

    功能為一體,包含建築物、地點、事件和人物四個部分,遊客走到哪兒,就把故

    事就講到哪兒,同時還能將自己的照片分享給周圍並不認識的人欣賞。而別人又

    能對你照片進行評價與轉發,還能根據您照片的地圖資訊,應用 2012 London

    Olympic For Fun APP 設計出自己前往該處遊玩的線路。可以這麼說,有了這個

    應用,奧運會比賽將不僅僅是看比賽本身那麼簡單,對奧運會的宣傳以及對倫敦、

  • 2014 國際體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對大不列顛國的形象都是有巨大的利好。

    貳、 研究方法

    本文通過綜合運用功能分析法與探索性研究法探究 LBS 技術對於促進地方

    賽事的舉辦,進而影響大眾體育生活的各個方面,功能分析作为一种分析方法,

    由英国人类学家 B.马林诺夫斯基和 A.R.布朗首先加以系统地运用。他们认为

    社会是一个整体,其特征是不同的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构造,须从整体上分析才

    能了解每个特殊的成分,在本文中即指:不能將新興技術和社會生活割裂開,要

    將其在整個社會運行機制中的功能以一種結構型的分析手段予以呈現。而在文本

    調查方面,主要運用的是探索性研究法,綜合分析二手資料和網路資訊,重點突

    出LBS技術在民眾體育生活和賽事舉辦地的各方利益主體間的一種粘合劑作用。

    參、 結果與討論

    一、 LBS 在體育賽事中有別於 SNS 的盈利模式

    網路的魔力在於可以一夜時間讓人出名,也可以在頃刻之間傾家蕩產。數位

    定位技術既然有那麼多的成功範例,為何還有那麼多應用商垮臺。其實最根本的

    問題還是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盈利模式。大多數的失利原因在於市場開拓進度過

    速,一味盯著每日上升的用戶數和市場份額,而沒有一個長期的、可持續的獲利

    點,畢竟羊毛出在羊身上,只是餵羊而不擠奶,一定會餓死農夫。筆者認為,目

    前 LBS 在體育賽事中的應用主要有以下三種區別於傳統 SNS 服務的獨特盈利模

    式。

    (一)賽場服務簽到優惠卷

    LBS作為一種新興的應用,它依託GPS 定位等新技術,能夠極大地方便人

    們的生活,並為用戶帶去實惠。我們來設想一個場景:一個人走在路上,覺得累

    了又有些口渴,此時能做的應該是找一家咖啡店或冷飲店喝點東西,休息一下,

    僅此而已。如果是LBS用戶呢?這個時候就可以掏出手機,登陸LBS 用戶端,搜

    索一下附近有哪些LBS 服務商的簽約商家,可以享受多大幅度的消費優惠等。

    同時,搜索一下是否有好友在附近,或是隨手拍一張附近的照片上傳到LBS平臺,

  • 2014 國際體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等待好友按照圖片顯示的位置找到自己。5

    而目前LBS技術有兩大難題存在,一是運營商涉及國家安全的全面資質能力,

    二是必須採集到精確的位置資訊。而體育賽事的應用可以巧妙地規避這兩個問題。

    首先,無論是上海舉辦的F1大獎賽分站賽,還是舉全國之力舉辦的北京奧運會,

    都是一種政府牽頭、商家跟進的「分包模式」,可以說,在行政力量的保駕護航

    之下,獲得「國家地理位置資訊經營牌照」不算是難事,同時,賽事本身關鍵之

    處就在於安全、合法、流暢地進行,相對而言,較難出現涉及國家機密和隱私的

    問題。 所以商家可以很放心自己的「Check in」優惠券能夠吸引到觀眾,同時觀

    眾也能及時找到自己商戶的位置。

    此外,只要運用得當,還能幫助賽事進行全方位的監控,例如在上海國際馬

    拉松長跑比賽中,可以對沿途的各個急救站、飲水點進行時時監控,對處於行進

    狀態的參賽者進行位置定位,保證每位元參賽者的路徑正確,並能減少過度運動

    後的不良身體反應。運作得當的話,該技術將具備強大的服務集成和輸出能力。

    第二個利好在於,賽事場地本身的物理半徑比起城市而言小很多,故可操作

    性更強。為何那些來勢洶洶的LBS+SNS模式引導下的APP很容易曇花一現,就在

    於其過於迷戀超便捷的服務體驗的提供,而罔顧了城市過大,位置資訊不精確的

    問題。傳統商戶運用LBS服務公佈自己的位置,一來等待聚攏人氣無異於守株待

    兔,因為幾乎是和所有同行在競爭,二來優惠券具有時限,一旦到了截止日期,

    服務商會將廣告資訊自動下架,將後續的廣告填充上來,商戶很難得到定向的廣

    告效果。而賽事由於其具備時間上的週期性、政府行政保障性、地理位置可控性

    這三大特點,其線下資源整合將更靈活、快速、高效,更容易將最基礎的工作做

    到位,為賽事本身的運作服務。

    (二) 體育用品商的賽後拓展

    依託賽事進行定向宣傳最有力的兩類贊助商,其一是運動型飲料,其二便是

    傳統體育用品商。後者最為常見的兩種行銷手法便是各類媒體的廣告和贊助相關

    賽事。

    以冬季運動品牌 HAGLOFS 為例,我們幾乎沒有在夏季奧運會的時候見過

    其廣告,所以該品牌具備很強的專業性和排他性。冬季奧運會、雪上項目、冰上

    運動的賽場會是其擴展品牌知名度的「優質田地」。相較於傳統 LBS+SNS 的不

                                                           5何玺.LBS如何演绎“定位”营销.[J]销售与市场,2011(7):60‐63    

  • 2014 國際體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定向性,專業運動品牌和定向體育賽事的聯姻將更容易達到雙贏的局面。

    (三) 比賽運動隊官方俱樂部活動

    無論是車隊還是球隊,款待自己的擁躉是必不可少的。畢竟他們是帶來廣告

    收入的重要依據,他們是拓寬市場的重要砝碼。如果說一個團隊中的核心是支撐

    團隊不斷向前的動力,那麼那些持票觀賽的球迷可以說是俱樂部球迷體系中的

    「核心」。

    那麼比賽的俱樂部不僅可以提供類似的投票權票選賽事 MVP,更可以給進

    入現場,也就是 LBS 服務區域內的球迷一定的福利。這在美國 NBA 賽場上已經

    有了先例。

    隨著聯盟中的巨星紛紛「抱團」,一些小球隊由於缺乏當家球星撐場面,近

    些年來球市一直不好。底特律活塞隊推出過「1 dollar」計畫(一場比賽購買散票

    的觀眾,可以以一美元的超低價現場觀賽,除了季票區和臨賽場五排之內的位置

    之外,隨意選擇座位)來吸引球迷入場觀賽,但這樣的舉措立刻就引起那些購買

    了價格不菲的季票球迷的不滿,根據經濟學中的「80/20 原則」,這兩成的球迷往

    往其生產力將占到球隊周邊行銷收入的八成,活塞隊管理層舍小頭棄大頭的做法

    值得商榷。

    肆、 結論與建議

    綜上所述,本文研究結論對於專做賽事 LBS 服務的服務商而言,首先必須

    找到適合自己的盈利模式,準確地接入市場,其次有必要開拓思路,將自己的產

    品和傳統位置服務商的 APP 區分開,做出得到體育迷認可專屬的內容,充分利

    用體育賽事和活動的特性,抓住其情緒性、激情性、週期性等特點。同時注重結

    合線下線上的互動,將贊助商、賽事組織方、參賽隊俱樂部、觀眾四方利益結合

    到一起,充分挖潛賽事的可拓展性,並能讓民眾的體育生活得到更多的選擇機會

    和活動空間。

  • 2014 國際體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參考文獻

    肖扬(2012):敏捷开发方法下的基于 LBS 的篮球类体育 SNS 小区的设计。现代

    电子技术

    唐娜(2010)切客营销:刚刚吹响的新营销战役。广告市场观察

    王崇明 王泽民 朱李忠(2009):LBS 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武汉大学学报

    杨健民(2008):面对 2008 奥运会基于位置的体育信息服务研究。政法司理论

    处专刊

    李婷(2010):NIKE 的另类行动广告。中国广告

    晓钟,美玲(2012):LBS 位置服务路在何方。人民邮电

    杨艳(2012):LBS 位置服务解疑。卫星与网络

    孔爱群(2010):位置服务演绎精彩未来。辽宁日报

    何玺(2011):LBS 如何演绎「定位」营销。销售与市场

    石安(2010):切客盛行,谁将畅享 LBS 大餐。媒体观察

    Avi Freedman(2009): Support of Location Based Services. IEEE C802.16m-

    08/1133rl

    M. Porretta er al(2008): Location ,location ,location, IEEE Vehicular Technology

    Magazine

    M. Porretta er al(2004):Single base station location technique for microcellular

    wireless networks, IEEE Tra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

  • 2014 國際體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The Effect of Digital Location Technology on Mass

    Sport Lives

    Du Kai

    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

    Abstract

    The motivation  of  this  paper  is with  the  upgrading  of  digital  technology  and network bandwidths, digital location technology in all aspects of society have become a prominent  role. During  the Beijing  and  London Olympic Games,  it  also played  a tournament to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service role. And after the game, along with the service technology sponsors, sports clubs, events hosted in high demand, the digital location technology has been constantly applied to practical applications, which promoted mass sports activities for the promotion, dissemination and fitness concept sports and richening cultural connotation obvious aspects of the role. The purpose is to study the spread of this technology for urban and mass sports events of life impact. The research method used functional analysis and exploratory research method. The results  obtained  necessary  positioning  technology  based  on  the  digital  location technology providers should firstly find out their own profit model. In addition, they have to explore new ideas and make a distinction between traditional location‐based services of APP product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hysical fitness, focusing on  interactive online  and offline,  combining  the  interests of  sponsors,  sport event organization, participating clubs, audiences that would fully explore the potential of sporting events scalability. 

    Keywords-LBS; Sport Event Service; Mass Sports

  • 2014 國際體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10 

    臺灣現代五項運動發展的契機與省思 (1973~2013)

    楊世章 1       洪煌佳 2       陳瑞斌 3 

    1縣立南崁國中         

    2國立臺東大學         

    3私立臺北海院 

    摘要

    本研究為瞭解臺灣現代五項運動發展的社會過程及價值定位。採用文獻蒐集

    分析及針對現代五項運動協會和相關的人員進行半結構式訪談,以釐清臺灣現代

    五項運動發展契機與省思。研究結果優勢的契機中,在組織成員與相關項目的發

    展的構面:游泳出身較具優勢;發展女子獲勝機率高;聘任外籍教練或移地訓練,

    可提高績效;因項目屬性不同,有多元發展機會。在會務經營與國際事務發展構

    面:舉辦國際賽事,可增加選手比賽經驗與民眾認知機會;修改規則後使媒體轉

    播及觀眾能輕易瞭解,可增加觀眾及票房的收入、選手奪牌機會及獎牌數量。另

    外,也面臨許多劣勢,從逆境的省思中發現核心組織成員受限,使得會務推展不

    易的構面:須爭取臺東大學及高雄大學兩所院校招收,以解決訓練銜接問題及取

    得競技學分資格;退役後輔導安排鄰近學校就業,能夠讓選手更專心投入訓練。

    在場地設備不足,訓練受阻的構面:可朝平面化發展的運動公園,將馬術、射擊、

    擊劍及游泳四項以社團方式成立,採育樂營模式經營。

    關鍵詞:現代五項運動、訪談法、運動公園

    壹、前 言

    現代五項運動推展可從 1973 年 5 月 9 日前後,國際各單項協會有排我納中

    國大陸之遂勢,中華奧會為維護奧會會籍,奧會前主席沈家銘建議應參加國際冷

    門之項目,以增國際單項協會數目,例如:滑雪、雪車、現代五項暨冬季兩項及

    滑冰等。在此政治時空背景下,海軍陸戰隊奉命成立 「中華民國現代五項暨冬

    季兩項運動協會」,首任理事長也由軍方系統的何恩廷中將 (陸戰隊司令)擔任,

    並請馬履綏副秘書長(上校、組長) 擬訂發展計畫後,再進行甄選選手、聘請

    教練、增添訓練器材及設施規劃,自 1973 年至 1997 年間,均由陸戰隊司令兼任

    協會理事長(劉欽芝,2002)。1997 年國防部希望軍中退出各項運動協會運作,

    原海軍陸戰隊掌管事務,轉由民間機構人士擔任(1998~2013 年),2006 年因配

  • 2014 國際體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11 

    合高雄市政府興建世運龍騰主場館,於同年 11 月搬遷高雄市楠梓射擊場原地重

    建。

    然而,臺灣對現代五項運動的發展過程的社會學觀摩相關研究較少,現行文

    獻偏重在選手成績表現作剖析。例如世界現代五項各國實力分析比較研究 (陳

    瑞斌,2004)及第 4 屆亞洲現代五項錦標賽暨國際邀請賽成績分析(許樹淵,

    1985),主要是對項目介紹及競賽成績比較分析,強調在技術的量化分析。其次,

    對選手身心理狀態研究中國大陸有三篇為現代五項賽前機能狀態研究(樊兵,

    2006)、現代五項中的心理訓練(馬杰,2007)及我國現代五項男運動員心臟型

    態及機能(王安利,1993)。另外,對現代五項運動概況的描述有全方位能力的

    考驗現代五項運動(林生祥,2013)、現代五項之介紹(陳瑞斌,2010)、現代五

    項運動認知與概述(保里乃玲、林生祥、賴昱君,2006)、1991 年國際現代五項

    教練講習會(劉欽芝,1992)及現代五項--運動中的運動(馬術、擊劍、射擊、

    游泳、越野賽跑)(馬履綏,1973)。這些雖然有對現代五項運動內容作輪廓介紹,

    但是卻僅強調在項目介紹認知,而對臺灣現代五項運動發展的社會過程探討較少,

    不容易釐清社會力對現代五項運動發展的影響。因而,使得本研究有進一步探討

    的意義與價值。

    由於現代五項運動受限於項目繁多、場地與設備短缺、運動經費籌措不易、

    選手來源及升學銜接等影響,使得推廣非常艱辛(保里乃玲等,2006)。臺灣現

    代五項運動發展 40 餘年來,曾歷經蓬勃發展與衰退。然而,近年來在人力、物

    力及國際賽事規模萎縮(且國際奧會亦可能將該項目刪除)…等不利因素影響下,

    連帶影響到臺灣現代五項運動未來發展。所以本文擬透過目前發展的契機與省思

    來檢視以提供參酌。

    貳、研究方法

    本研究透過文獻分析及訪談等方式,以瞭解臺灣現代五項運動發展脈絡。

    一、文獻分析法:研究相關學術論著及會務資料。

    二、訪談法:本研究以協助現代五項運動推展工作資深人員 7 名、選手家長 1 名

    及現役國家代表隊選手 4 名,共 13 名對象進行半結構式訪談,其訪談資料

    分別以代碼C01~C013呈現。受訪者的經歷與背景符合目的性抽樣原則 (陳

    向明,2002),且有其代表性。

  • 2014 國際體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12 

    參、現代五項運動發展優勢的契機

    一、組織成員與相關項目的發展

    現代五項運動的選才大多是游泳專長出身的較多,在 1973 至 1990 年期間進

    入現代五項訓練選手都來自游泳隊。

    「從選手轉換到教練後覺得現在的選手游泳能力較差,因為培養具有競爭的

    游泳能力,需有 3 年多的基礎訓練,現在選手有些是從高中體育班才來練,甚至

    有些選手都還不太會游泳似乎太慢了,越小開始練游泳肌肉骨骼較柔軟,發展性

    較佳。(C07)」

    「若是游泳選手出生具備很好能力,祇要 10 位選手中 1 位轉練五項就會有

    出線機會。現在正積極與各縣市游泳基層教練溝通或分級舉辦兩項(跑步、游泳

    運動)、三項 (跑步射擊、游泳)或四項(跑步、射擊、游泳與擊劍)運動等競

    賽,來選拔出有興趣具潛力選手進行集中長期培訓。(C10)」

    「現在東體中一開始是帶游泳隊訓練至 3、5 年後,才轉練五項訓練,反而

    成績表現較好,現在也有一批國小學童在練五項及鐵人三項。(C07)」

    因此,教練及相關人員普遍認為,游泳專長出身較具優勢。亞運會從日本廣

    島亞運會開始,現代五項運動成為正式比賽,當時尚未有女子參賽,直至釜山亞

    運開始增設女子項目。

    「在高中時期參加德國世界盃女子錦標賽即獲得第 15 名,當時亞洲區排名

    第 1 殊榮,大學時期參加世界盃曾榮獲最佳成績第 4 名,此佳績一直保持到 2000

    年韓國世界盃錦標賽,女子團體選手在亞洲大致都保持在 3 名內。(C07)」

    因此,從澳洲雪梨奧運會開始提倡女子運動,發展女子現代五項選手獲勝機

    率較具優勢,因為亞洲地區參賽人數較少。另外,因目前教育環境改變,提供了

    學生培養多元能力的機會,可朝學校社團規劃,作為現代五項運動種子,並向下

    扎根培育未來國手。

    「在 3 年前楠梓國小、楠梓國中有家長成立現代五項家長後援會,他們花錢

    請教練,借現代五項場館訓練,付清潔及水電費,那時有 30 幾個小孩,每個禮

    拜一、四、六下午 5 點至 7 點半,周日早上 9 點到 12 點來訓練,這些小朋友比

    賽成績表現都非常好,家長都很付出且願意來配合。(C10)」

    奧林匹克運動的創始人也是五項現代五項運動的創始者-顧拜旦(Coubertin)

    男爵爲:「此項運動是真正男子漢的運動」。可培養任何變化的情況下對勇敢、合

  • 2014 國際體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13 

    作、體能、自律和適應自然的需要(中國現代五項運動協會,2013)。從事現代

    五項訓練可提供了多元發展機會。

    「不同性質的運動型態融合一起,且須在 1 日內完成,不管是競賽或是平日

    訓練都是不會感到枯燥乏味,而是越練越起勁深具自我挑戰,並且有機會在相關

    單項運動上有傑出表現。(C03)」。

    「國小階段選手訓練現代五項可兼練小鐵人三項及直排輪射擊項目。國中階

    段除跑步射擊、游泳必須練外。可加入擊劍、兼練鐵人三項。高中階段再加入馬

    術、兼練鐵人三項。(C06)」

    「馬瑜梅選手曾經獲得 1998 年亞運 10 公尺空氣手槍個人第 5 名,甚至在國

    內比賽五項出生選手也有很好成績表現,因此射擊協會認為選手需具備體能,在

    射擊時充滿了自信充沛的,在精神態度上也比較積極的、強悍的,勇敢去做並完

    成比賽。大學階段選手可選擇現代五項或其他相關單項發展,例如韋詩亭、蘇瑋

    琳、黃晨瑋選手利用射擊專長順利考取中央警察大學,畢業後擔任警察公職。

    (C08)」

    1985 至 1987 年期間聘任匈牙利裔澳洲籍教練皮索(Piso)指導,當時孔憲

    文女子選手大學時期榮獲世界杯錦標第 4 名(亞洲區第 1 名),韓國漢城奧運時

    李金和、莊堂發(因臨時聯絡不到楊進國)兩位獲得參賽資格,且每年都有多位

    選手選上參加世界盃錦標賽資格。另外,在國內擊劍、射擊、馬術、游泳及鐵人

    三項競賽等現代五項選手也有傑出表現,甚至代表參加亞運或世界盃比賽。

    「配合 2014 年亞洲運動會選拔具潛力選手,有考慮聘任具知名度外籍教練

    簽約方式來指導或安排國外移地訓練,這對國內現況水準將會提升。(C10)、

    (C09)」

    「體委會最近公佈將補助 18 歲以下青年訓練補助,準備 2017 年世大運得

    牌,現代五項培訓計劃將列入臺東高中、左營高中及其他高中加起來 20 幾個選

    手,都可利用寒暑假來此集訓,還加上中山大學附設中學,明年還有新營高中,

    在暑假、寒假及假日都可以來訓練。(C10)」

    「現代五項和其他項目不同,需集中場地訓練才有效果,因為五個項目性質

    不同,現在就必須要有國高中設有體育班下午訓練時間,大學利用課餘時間來訓

    練,才有辦法配合。最近為了自立更生,舉辦了一些活動,例如直排輪射擊,因

    一般大眾對射擊有興趣,參加人數越來越多,或者利用寒暑假舉辦五項訓練營,

    沒有全部五項,使用了兩項、三項等運動,吸引一些青少年來參加,這無非是兩

  • 2014 國際體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14 

    個目的,一個是推廣、一個是為協會挹注經費。(C11)」

    「在 2010 年臺東體中開始廢除游泳項目改以現代五項專長發展,高中有現

    代五項專班成立不簡單,才成立 1 年於去年就獲得全國中正盃冠軍,再來臺東有

    5 個小學有現代五項專長訓練,這些學生在國高中有臺東體中,大學可銜接臺東

    大學,再來整個訓練環境設備於臺東體中內均有,除了馬場設備外,都很完善,

    所以選手四項成績表現非常好。(C07)」

    「臺東體中五項訓練中心設備標準又齊全,學校又可配合,早上下午假日等

    都可集中管理又住在學校裡,可說是比左訓還好,選手也比左訓時還多。(C10)」

    具體而言,聘任外籍教練指導可提升國內水準,並於暑假期間安排臺東體中

    或國外移地訓練,可彌補平時不足之處。

    二、會務經營與國際事務發展

    2006 年因配合高雄市政府興建世運龍騰主場館,於同年 11 月搬遷高雄市楠

    梓射擊場原地重建。高雄市政府協助會務組織設置在高雄市楠梓區的運動公園中,

    擁有場地資源使得會務能夠順利推展。另外,因為舉辦國際賽事,國內現役選手

    有機會與世界好手同場競技及觀摩互動交流機會,增加了國際視野,並促進水準

    提升。最令人可喜的是 2013 年現代五項國際總會於塞普勒斯共和國舉行年會,

    會中決議,我國爭取到 2015 年國際現代五項年會於臺北市舉行(中華民國現代

    五項暨冬季兩項運動協會,2013),這是非常殊榮的體壇盛會,也是外交上一大

    突破。

    相關人員提到:「國內創立於 1973 年,當時由海軍陸戰隊接管,後來於 1997

    年正式轉由民間人士接任,至今日超過 40 年,已經舉辦過 7 次亞錦賽、2 次世

    青賽、1 次世界錦標賽。爭取承辦亞洲及世界級錦標賽多次經驗豐富,可增加國

    際交流及曝光度。在國內列為全國運動會項目,部分縣市正積極推廣。另外爭取

    直排輪射擊混合兩項列入全民運動會中,這帶給選手表現機會(C10)。」

    國際現代五項聯盟為因應國際奧委會要求,規則上不斷在進行測試,原 1991

    年以前現代五項比賽均採 5 日進行五個項目的比賽方式,後來改成 3 日比五項,

    直至 1996 年亞特蘭大奧運中首次進行 1 日賽完五個項目。這樣的轉變對於進行

    1 日賽完五個項目。這樣轉變對於五項運動選手來說雖然生理與心理的負荷越來

    越大,但也相對的提高了該賽事的可看性與複雜性,而這也符合觀眾的需求(王

    安利,1993)。近年來在國際現代五項運動的推動效率下已有進展,如:2013 年

    國際現代五項聯盟委員開會決議利用各國田徑場館來辦理現代五項運動,並修改

  • 2014 國際體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15 

    規則讓賽事更簡單易懂,使媒體轉播及觀眾能輕易瞭解現代五項比賽及融入其中

    競賽氣氛,且可增加觀眾及票房的收入及增加選手奪牌機會及獎牌數量(林生祥,

    2013)。

    「觀眾可以一張票收看 5 個項目在 5 個小時內,這一革命性的創新將使 2016

    年奧運首次實施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將會提高觀眾和媒體參與。(C08)」

    肆、現代五項運動發展逆境的省思

    一、核心組織成員受限,使得會務推展不易

    隊伍中最重要的人物是教練,現代五項因五種不同屬性專長,教練的專業素

    養及對選手訓練協助極為重要。現今,在訓練中心的教練太少,又需負責學校事

    務,在舉辦比賽時還需肩負大會籌辦、裁判及教練工作,因而無法專心照顧到選

    手訓練及協助,進而影響成績表現。

    「行政需改組,例如辦比賽的競賽組、推廣的行銷組,例如協會現有的場館

    利用,舉辦一些活動來增加經費,協會有錢後很多事就好辦多,另外一組就是訓

    練組專門執行選手訓練工作,這樣就可讓更多的人進來參與協助並可增加協會收

    入。(C12)」

    「由協會輔導培養退役選手取得專任教練資格,協助安排至訓練中心附近中

    小學體育班任教。另一方式也可聘請單項教練使用訓練中心資源指導現代五項對

    選手及單項選手訓練。(C02)」

    曾聘任匈牙利裔澳洲籍教練皮索(Piso)指導,且每年都有多位選手選上參加

    世界盃錦標賽資格。但現今教練人手不足並分工不易,無法全心照顧指導。選手

    擊劍項目於現代五項國際競賽中表現不佳。

    「規劃安排寒假期間移地在臺中體育運動大學與擊劍隊共同訓練並交流經驗,

    或聘任具知名度外籍教練指導,這對國內現況水準將會大幅提升。(C02)」

    「配合 2014 年亞洲運動會選拔具潛力選手,有考慮聘任具知名度外籍教練

    簽約方式來指導或安排國外移地訓練,這對國內現況水準將會提升。(C10)、

    (C09)」

    「可考慮按以前模式,聘請較知名度教練。(C08)」

    「協會提出整體訓練計畫及優異選手補助,含從國小至大專或兵役階段,解

    決銜接問題,主動與各縣市地方泳隊招攬具有發展潛力選手集中長期培訓。

    (C12)」

  • 2014 國際體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16 

    專任教練需修畢競技科系學分並取得學士證書,方可依規定程序考取專任教

    練資格,這對非競技科系畢業學生影響較重,除非於亞洲層級以上競賽獲得前三

    名。但高雄市楠梓訓練中心鄰近大學並無競技科系,選手就讀受限,相對影響選

    手學業方向及人生未來發展。

    「練五項之後到了大學時,因就讀林口國立體院學分假日班,就必須每周南

    北返回跑,平常周一至周五訓練休息時間就較多些,因配合高中選手作息。(C01)」

    「爭取國立臺東大學及國立高雄大學,招收現代五項運動專長選手,暢通升

    學管道,並積極協助輔導退役選手取得專任教練及教師資格,安排在訓練中心周

    邊學校體育班任教,由協會組織提供資源及輔導。(C04)」

    「我個人認為專任教練制度非常不合理,為什麼一定要競技科系畢業才可以,

    休閒運動相關科系就不行,目前競技系可收的學生有限,窄門太小,只好往休閒

    運動發展,而且大專盃比賽時也是甲組選手,書一樣照讀,也有成績,卻不符合

    資格,政策是有問題的,應該要開放。(C07)」

    二、場地設備不足,訓練受阻

    因配合高雄市政府興建世運場館而遷移及軍中不再支援後,以前有馬匹可練,

    現在馬匹已病死,無法讓選手進行訓練,所以選手需自行出資並至約 1 小時車程

    的私人馬場訓練,往返耗時不便,主因協會財源不足無法負擔及照顧馬匹問題。

    「國高中階段選手馬術可利用一年當中安排寒暑假約 2、3 個月移地訓練馬

    術,但不只訓練馬術,其他項目也需兼顧,所以訓練馬術要與鄰近私人馬場協調

    安排好,但跑步射擊、游泳、擊劍亦要兼顧,且應該具備些許水準;而大學階段

    及國家代表隊選手須由協會高雄楠梓訓練中心設法購置馬匹提供訓練。(C11)」

    「針對新的體育政策運動產業化經營上協會因應規劃,是場館使用者付費,

    馬匹使用、射擊使用、教練指導等,馬匹飼養及協會會務就有辦法維持可推廣。

    (C10)」

    舉辦國際級競賽有場地但設備簡陋,不具國際觀,難登大雅之堂。楠梓訓練

    中心本身沒有游泳池場館,臨近有一座楠梓露天游泳池,但只能提供選手春夏秋

    季節訓練,每當進入秋冬選手需自費至較遠的大學院校校內游泳池訓練,往返耗

    時且交通不便;擊劍場地空間太小破舊,平時訓練使用尚可,但不足以做為比賽

    場地,需商借鄰近學校體育館使用。

    「協會能夠利用現有資源去行銷管理,而能自給自足,這是未來趨勢,現在

    的模式大多採俱樂部模式,例如臺北市運動中心,那高雄五項訓練中心也可像臺

  • 2014 國際體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17 

    北一樣可朝平面化運動公園發展,再來馬術、擊劍、射擊這是五項的特殊性,但

    法律上還需解套,因為地是屬於高雄市政府,目前借用不能有商業用途,育樂營

    的模式是可以的,因經濟不景氣,物美價廉的內容是不容易的,協會需思考的問

    題,另外還有游泳池的歸劃,需要在運動中心整個環境重新規劃。(C08)」

    伍、結語

    一、優勢的契機

    (一)組織成員與相關項目的發展的構面:游泳選手出身較具優勢,轉練其

    現代五項運動發展較快;開發女子參與現代五項運動獲勝機率高,因

    女子亞洲地區有機會奪牌;聘任外籍教練或移地訓練,有機會提高績

    效;因各自項目屬性不同,訓練後有多元發展空間。

    (二)會務經營與國際事務發展的構面:經常舉辦國際賽事,可增加選手比

    賽經驗與民眾認知機會,並加強國際外交友誼,同時促進水準提升;

    修改規則後使媒體轉播及觀眾能輕易瞭解現代五項比賽及融入其中

    競賽氣氛,且可增加觀眾及票房的收入、也增加選手奪牌機會及獎牌

    數量。 二、逆勢的省思

    (一)核心組織成員受限,使得會務推展不易的構面:因專任教練不足與取

    得資格不易,使得核心組織成員受限,因人力不足會務推展不易,希

    望能夠增取到臺東大學及高雄大學兩所院校的競技系招收,以便解決

    訓練銜接問題及取得競技學分資格,退役後輔導安排鄰近學校就業,

    能讓選手更專心投入訓練。

    (二)場地設備不足,訓練受阻的構面:在場地資源不足之下,可朝平面化

    的運動公園規劃發展,將馬術、擊劍、射擊及游泳四項以社團方式成

    立,採育樂營的模式經營,所以需要在現有的訓練中心上重新做規劃,

    方可朝向普及性及增加運動人口。

    三、因應策略

    將場館整理有限開放民眾參與付費使用,解決訓練場地設備及經費不足問題。

    建議:協會組織提出整體訓練計畫及優異選手補助 (含從國小至大專或兵役階

    段,解決銜接問題),並主動與各縣市地方泳隊招攬具有發展潛力選手集中長期

    培訓,還需輔導退役選手解決就業問題,可讓優秀選手及其家長放心配合,讓更

    多參與者看到希望與機會。

  • 2014 國際體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18 

    參考文獻

    中華民國現代五項暨冬季兩項運動協會(2013):中華民國現代五項暨冬季兩項

    運動協會第十屆第8次理監事會會議資料。高雄市:中華民國現代五項暨冬

    季兩項運動協會。

    王安利 (1993):我國現代五項男運動員心臟型態及機能。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16) 4,54-61。

    保里乃玲、林生祥、賴昱君 (2006):現代五項運動認知與概述。北縣體育,20,10-14。

    林生祥 (2013):全方位能力的考驗現代五項運動,19。臺中市:白象文化。

    馬杰 (2007):現代五項運動的心理訓練。洛陽師範學院學報 2007,5,187-189。

    馬履綏 (1973):現代五項-運動中的運動 (馬術、擊劍、射擊、游泳、越野賽跑)。陸戰隊月刊 (17) 7,15-18。

    許樹淵 (2003):第 4 屆亞洲現代五項錦標賽暨國際邀請賽。體育與運動,92,84-87。

    陳瑞斌 (2004):世界現代五項各國實力分析比較研究。臺北市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陳瑞斌、徐文冠、盧彥丞、黃琬婷 (2010):現代五項之介紹。華醫社會人文學報,21,79-86。

    陳向明 (2002):教師如何作質的研究。臺北市:洪葉文化。

    樊兵 (2006):現代五項運動賽前機能狀態研究。洛陽師範學院學報 2006,6,172-173。

    劉欽芝 (2002):91 年現代五項 A 級裁判講習會講義。高雄市:中華民國現代五項暨冬季兩項運動協會。

    劉欽芝 (1992):1991 年國際現代五項教練講習會。體育與運動,77,124-130。

  • 2014 國際體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19 

    A Retrospect and Rethinking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 Pentathlon in Taiwan (1973-2013)

    YANG SHIH-CHANG, HUNG HUNG-CHIA, CHEN JUI-BIN

    Abstract

    This study aims to clarify the development and value of the modern pentathlon in

    Taiwan. The research conducted by the methods of data analysis and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 leads to the following points. First, in the aspect of game members in the

    arena, the athletes chosen from the swimming field have more advantages; to hire

    foreign coaches and conduct off-site training will be of great benefit to the competitions.

    Second, in the aspect of the operation of the athletic organizations and the Association,

    to hold international games helps the athletes gain experience and helps the public

    become aware of the game; to amend the regulations encourages the media and the

    public’s interest and participation to increase the box office of the games as well as to

    inspire the athletes’ performance. Third, in the negative aspect of the limitation core

    members of the game, by asking universities to participate in solving student athletes’

    training programs and retirement plans, the student athletes can devote to their

    professional careers without distraction. Fourth, in the negative aspect of the inadequate

    training facility and funds, to set up sports parks of equestrianism, shooting, fencing

    and swimming are suggested.

    Keywords:Modern Pentathlon、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ports Park

  • 2014 國際體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0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Passive Warm-Up to Eccentric Exercise on Exercise Performance and Muscle Damage CHIEN-HUNG LEE JEN-CHUN LO CHIN-FANG WANG KUO-WEI TSENG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University of Taipei, Taiwan

    Abstract

    Background: Warm-up before exercise could increase blood flow of whole body, increase muscles and skin temperature, prevent injury within exercise. Passive warm-up can increase temperature of muscles as active warm-up do, but it won’t cause the muscle fatigue. To use heat packs or to apply ultrasound is the way for passive warm-up. Purpose: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two different modalities of passive warm-up and exercise without warm-up on exercise performance and recovery on muscle damage. Methods: Eight volunteers were participated in this study (age =23.88±5.06 y/o), and all of them were involved into three groups as control group (CON), heat packing group (HP) and ultrasound group (USD). CON never received any warm-up protocol before eccentric exercise, HP received 15 minutes of superficial heat with electrical heat pack before exercise, and USD received 7 minutes of deep heat with ultrasound diathermy before exercise. Each subject processed 30 repeated bouts of eccentric exercise with 80% MVC level. Serum CK, MVC, ROM and CIR were measured before, immediately after exercise and at 2nd, 4th, 7th, and 10th days post-exercise. Results: When measuring serum CK and CIR,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CON, HP and USD (p>0. 05). When measuring ROM and MVC,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CON, HP and USD (p

  • 2014 國際體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1 

    warm up before exercise, not only decreased muscle damage occurred but also elevated skin and body temperature through increased whole blood volume in athletes, and improve exercise performance .(D, 2003a, 2003b; Hajoglou A, 2005; Shellock FG, 1985; Stewart IB, 1998) There are two types of warm up. Active warm up and passive warm up. Active warm up means use sub maximal intensity before exercise to elevate deep muscle temperature, such as jogging, yoga, swimming. And passive warm up means elevate muscle and core temperature by external modality, without cause energy diminish, such as hot pack, bath or massage.(D, 2003b; Reisman S, 2005; Shellock FG, 1985) So it is interesting to discuss that passive warm up could increase blood flow in major muscle group and prevent energy consumption. Hot pack and ultrasound are common heat modalities in clinics, but few studies investigate the recovery effect when apply in muscle damage. The goals of our study are to compar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heat modality in recovery after muscle damage. And we use swelling of joints, range of motion of joint, muscle swelling and creatine kinase (CK) in blood as undirected makers after eccentric exercise.(H. M. Clarkson PM, 2002; Gray S, 2001; Knight CA, 2001; Laufer Y, 2005; Lee J, 2002; Rennie GA, 1996; Rodenburg JB, 1994; YH, 2003)

    METHOD

    There are 8 physical edu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involved the study. The mean age was 23.88±5.06. All of them need to accept 3 different intervention, which included control group (CON), ultrasound intervention before eccentric exercise (USD), and hot pack apply before eccentric exercise(HP). The interval between each session was 18 days to make sure total recovery.(Brown S, 1999b; C. P. Nosaka K, 1997) All of the subjects were examined the upper arm circumference of nondominant side(CIR),we measured 4 cm and 8 cm above elbow joint (CIR-4,CIR-8), and maximal voluntary isometric contraction (MVIC) of biceps, active range of motion(AROM) of elbow joint, and blood sample analysis before test. The eccentric exercise mode included that subjects eccentric elbow flexor with 80% load of maximal voluntary isometric contraction of biceps, and repeat 30 times. The contraction time of each eccentric exercise was 5 seconds and the rest interval between each contraction was 45 seconds.(N. M. Nosaka K, Sacco P, 2002) Subjects were examined the upper arm circumference of nondominant side, MVIC of biceps, AROM of elbow joint immediately after eccentric exercise, repeat the above measurements and CK analysis on 2nd,4th,7th,10th day after exercise to examined the recovery state after muscle damage.

  • 2014 國際體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2 

    RESULT

    CK.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3 groups at each time (p>0.05)(fig.1), and all the groups showed elevation the concentration of CK after 2nd day post exercise, and peak on 4th day then gradually recovery. CK on 4th day post exercise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from pre-test in CON and HP groups, but not revealed in USD group. MVIC. It showed significant less MVIC post exercise in 3 groups (p<0.05) (fig.2), especially in CON group, and less in USD group. It recovered after 2nd day post exercise, but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from pre-test. The MVIC of USD showed significant higher than CON group at post exercise immediately and 2nd day after exercise. ROM of elbow joint. All the groups showed significant decrease after eccentric exercise (p<0.05) (fig.3), especially the CON group. USD and HP groups showed significant decrease after eccentric exercise only on 2nd day post exercise.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USD and the other two groups on 2nd,4th,7th,10th day. CIR.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CON, USD and HP group at each measurement in upper arm proximal part, and all the groups showed significant increase after eccentric exercise even on 2nd day post-exercise. Only CON group had significant swelling persist on 4th day post-exercise (fig.4). In the distal part, it revealed significant swelling on 4th day post-exercise in CON and HP groups (fig.5).

    Fig.1 CK response to eccentric exercise in CON, HP and USD

    groups.

    * mean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mpared with pre-test in

    CON group (p<0.05), † mean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mpared with pre-test in HP group (p<0.05)

    Fig.2 MVIC response to eccentric exercise in CON, HP and

    USD groups.

    * mean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mpared with pre-test

    in CON group (p < 0.05),† mean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mpared with pre-test in USD group (p <

    0.05),‡ mean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mpared with

    pre-test in HP group (p< 0.05),§mean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CON and USD group (p<0.05).

  • 2014 國際體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3 

    Fig.3 ROM response to eccentric exercise in CON, HP and USD

    groups.

    * mean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mpared with pre-test in

    CON group (p<0.05),† mean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mpared with pre-test in USD group (p < 0.05), ‡

    mean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mpared with pre-test in

    HP group (p<0.05),§mean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

    tween CON and USD group (p < 0.05), ¶ mean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USD and HP group (p<

    0.05).

    Fig.4 CIR-4 response to eccentric exercise in CON, HP and

    USD groups.

    * mean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mpared with pre-test

    in CON group (p < 0.05),† mean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mpared with pre-test in USD group (p<

    0.05), ‡ mean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mpared with

    pre-test in HP group (p<0.05).

    Fig.5 CIR‐8 response to eccentric exercise in CON, HP and USD groups.。* mean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mpared with pre‐test 

    in CON group (p<0.05),† mean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mpared with pre‐test  in USD group (p<0.05),‡ mean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mpared with pre‐test in HP group (p<0.05).

    DISCUSSION

    USD showed significant effect in decrease muscle damage and improve muscle recovery. In our study, CK data revealed that USD applied before exercise could decrease muscle damage, but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all three groups. We hypothesized that the reason was due to insufficient work load. Some studies used the mode of 100% MVIC and repeat for 12 times could lead muscle

  • 2014 國際體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4 

    damage, (C. P. Nosaka K, 1997; S. K. Nosaka K, 2004) but 80% MVIC and repeat for 30 times in our study didn’t show the result. Further study is needed to make sure how intensive eccentric exercise program will induce muscle damage. USD and HP groups showed better recovery after eccentric exercise, and it means that passive warm up before exercise could less muscle damage from exercise. Though some authors compared the effect of microwave with coldpack, and found no difference between each other. The effect of hot mechanism before exercise still be doubted.(S. K. Nosaka K, 2004; Rennie GA, 1996; SL, 1996) More study could focus on local blood flow change after passive warm up and find the link between temperature and muscle damage. In our study we found that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 persist in three conditions, and it was different from other studies. The reason may be due to insufficient precise tool to exam. The Dopplar ultrasound maybe need to consider to detail detect microchange in cross section of muscle fiber in future study.(S. S. Clarkson PM, 1999; Mair J, 1992)

    CONCLUSION

    USD and HP have better effect than CON. According to the recovery procedure, USD took lesser damage and swelling than HP and CON in recovery stage after exercise.

    REFERENCES

    Brown S, D. S., Donnelly A. (1999a). Indirect evidence of human skeletal muscle damage and collagen breakdown after eccentric muscle action. J Sports Sci.

    Brown S, D. S., Donnelly A. (1999b). Indirect evidence of human skeletal muscle damage and collagen breakdown after eccentric muscle action. J Sports Sci.

    Clarkson PM, H. M. (2002). Exercise-induced muscle damage in humans. Am J Phys Med Rehabil.

    Clarkson PM, S. S. (1999). Can J Appl Physiol. Etiology of exercise-induced muscle damage. D, B. (2003a). Warm up I: potential mechanisms and the effects of passive warm up on exercise

    performance. Sports Med. D, B. (2003b). Warm up II: performance changes following active warm up and how to

    structure the warm up. Sports Med. Evans RK, K. K., Draper DO. (2002). Effects of warm-up before eccentric exercise on indirect

    markers of muscle damage. Med Sci Sports Exerc.

  • 2014 國際體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5 

    Gray S, N. M. (2001). Effects of active, passive, or no warm-up on metabolism and performance during high-intensity exercise. J Sports Sci.

    Hajoglou A, F. C., De Koning JJ, Lucia A, Kernozek TW, Porcari JP. (2005). Effect of warm-up on cycle time trial performance. Med Sci Sports Exerc.

    Kasper CE, T. L., Gaines JM. (2002). Skeletal muscle damage and recovery. AACN Clin Issues. Knight CA, R. C., Cox ME. (2001). Effect of superficial heat, deep heat, and active exercise

    warm-up on the extensibility of the plantar flexors. Phys Ther. Laufer Y, Z. R., Porat R, Nahir AM. (2005). Effect of pulsed short-wave diathermy on pain and

    function of subjects with osteoarthritis of the knee: a placebo-controlled double-blind clinical trial. Clin Rehabil.

    Lee J, G. A., Rescino MH, Hegde S, Patrick S, Apperson K. (2002). Apperson K. Eccentric exercise effect on blood oxidative-stress markers and delayed onset of muscle soreness. Med Sci Sports Exerc.

    Mair J, K. A. (1992). Effects of exercise on plasma myosin heavy chain fragments and MRI of skeletal muscle. J Appl Physiol.

    Newham DJ, M. G., Mills KR, Edwards RHT. (1983). Ultrastructural changes after concentric and eccentric contractions of human muscle. J Neurol

    Nosaka K, C. P. (1997). Influence of previous concentric exercise on eccentric exercise-induced muscle damage. J Sports Sci.

    Nosaka K, N. M., Sacco P. (2002). Muscle damage and soreness after endurance exercise of the elbow flexors. Med Sci Sports Exerc.

    Nosaka K, S. K. (2004). Influence of pre-exercise muscle temperature on responses to eccentric exercise. J Athl Train.

    PM, C. (1997). Eccentric exercise and muscle damage. Int J Sports Med. Reisman S, W. L., Proske U. (2005). Warm-up stretches reduce sensations of stiffness and

    soreness after eccentric exercise. Med Sci Sports Exerc. Rennie GA, M. S. (1996). Thermal agents in rehabilitation (3rd ed.). Philadelphia, PA: FA.

    Davis. Rodenburg JB, S. D., Schiereck P, Bär PR. (1994). Warm-up, stretching and massage diminish

    harmful effects of eccentric exercise. Int J Sports Med. Sayers SP, C. P., Rouzier PA, Kamen G. (1999). Adverse events associated with eccentric

    exercise protocols: six case studies. Med Sci Sports Exerc. Shellock FG, P. W. (1985). Warming-up and stretching for improved physical performance and

    prevention of sports-related injuries. Sports Med. SL, M. (1996). Thermal agents in rehabilitation (3rd ed.). Philadelphia, PA: FA. Davis. Sorichter S, P. B., Mair J. (1999). Skeletal muscle injury induced by eccentric muscle action:

    muscle proteins as markers of muscle fiber injury. Exerc Immunol Rev.

  • 2014 國際體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6 

    Stewart IB, S. G. (1998). The effect of warm-up intensity on range of motion and anaerobic performance. J Orthop Sports Phys Ther.

    Symons TB, C. J., Gater DR, Yates JW. (2004). Effects of deep heat as a preventative mechanism on delay onset muscle soreness. . J Strength Cond Res.

    Wood K, B. P., Jones E. (2007). Warm-up and stretching in the prevention of muscular injury. Sports Med.

    YH, L. (2003). Effects of thermal therapy in improving the passive range of knee motion: comparison of cold and superficial heat applications. Clin Rehabil.

  • 2014 國際體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7 

    抗阻訓練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及新型訓練方式的應用

    王菲 1    常芸 2 1 上海體育學院   

    2 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 

    摘要

    隨著全球老齡化的加劇,心血管疾病高發。科學規律的體育鍛煉是減輕心血

    管疾病危險因素,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病率和死亡率的常見干預手段。在大眾健身

    領域,為了避免中高強度抗阻運動可能造成的意外傷害,長時間、大肌群、低抗

    阻性運動(有氧運動)被認為是提高健康人群心血管素質的理想手段。而近年來

    抗阻訓練在增強肌肉力量,預防運動損傷,改善糖脂代謝,尤其是防治老年性肌

    萎縮等方面的突出作用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本文試圖闡釋抗阻訓練對健康人群

    心血管系統的綜合作用效果,客觀評述抗阻訓練對心血管危險因素的修正作用以

    及抗阻訓練的實踐應用和安全性,並以低強度、小負荷加壓(或血流限制)抗阻

    訓練為例,介紹低傷害抗阻訓練方式的研究現狀,分析其在大眾健身領域推廣的

    可能性。為在全民健身領域合理推廣抗阻運動提供思考和借鑒。 

    關鍵詞:抗阻運動、心血管素質、血流限制抗阻訓練

    壹、前言

    隨著全球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心血管系統疾病高發。肥胖、高血壓、高血脂、

    高血糖、體力活動不足等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劇增,而科學地有規律地體育鍛煉

    對促進和改善機體適應狀況有著重要的作用。 由於擔心大強度抗阻訓練可能會造成的各種危害與意外,大多數心血管疾病

    患者只滿足有氧訓練而禁忌力量訓練及大強度運動康復訓練。「如強調發展心血

    管素質,往往採用長時間、大肌群、低抗阻性運動,如慢跑、游泳、騎車等,即

    有氧運動,對冠心病易患人群可通過此類運動降低冠心病危險」。而近年來很多

    研究否認上述觀點,認為在心血管鍛煉中增加抗阻訓練對於肌力、耐力、高脂血

    症及心理康復都是有益的。Richard A、Winet T、Ralph N 與 Carpinelli(2001)研究表明,抗阻訓練不僅對骨骼肌系統有諸多益處,還能夠預防骨質疏鬆、下腰痛、

    運動損傷,減輕胰島素抵抗,提高靜息代謝,改善糖代謝,減輕身體脂肪量等。

    抗阻訓練也因為其對老年性肌萎縮突出的防治作用和全球老齡化的加劇越來越

    受到人們的關注。長期堅持規律力量訓練能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RET 作為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手段被美國心臟聯盟、美國運動醫學會和美國糖尿病聯

  • 2014 國際體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8 

    盟所推崇。根據美國心臟學會(AHA)提供的 RET 指南,「無論人們有無心血管疾病,在醫師指導下進行抗阻訓練都可以提高肌肉的強度和耐力,改善器官功能

    和生活品質。並指出應將 RET 視為有氧運動的一種補充」。 但值得注意的抗阻運動不易定量且常伴有閉氣( Valsalva 現象),目前對抗阻

    訓練(或力量訓練)的劑量研究並不完善。在心血管臨床康復中,迴圈力量訓練

    (Circuit Weight Training)療法逐漸成熟,已廣泛應用於心血管病人增強肌力(特別是上肢肌力)和耐力,通過傳統有氧運動輔助 CWT 訓練來發展心血管素質,但也同樣面臨著如何制定“適宜強度”的安全問題。與有氧訓練相比,抗阻訓練在定量研究的不足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實際運用範圍。因此,目前有關抗阻訓練對

    心血管系統的影響並沒有達成一致結論。

    貳、抗阻訓練(RET)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

    「人體依靠神經和體液機制調節心臟和血管活動,使血流量在各器官之間的

    分配適應各器官組織在不同狀態下的需要」。循環系統對身體運動的生理反應根

    據運動形式不同而有所不同。抗阻運動作為運動處方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改

    變體成分、增加骨骼肌含量及其功能康復的重要手段。

    一、抗阻訓練(RET)對心血管結構和功能的影響 MacDougall JD (1985)與 Volaklis KA (2005)在心臟形態和功能學的研究已證

    實, RET 對機體的影響屬於生理學效應。高強度 RET 增加左室壁厚度和品質,而不會明顯改變左室直徑,左室的收縮和舒張功能均保持正常。早年研究表明

    RET 引起的左室肥厚是對稱性的,而有氧訓練一般導致左室不對稱性肥厚。超聲心動圖研究證實,與心臟疾病引起心肌纖維化不同,RET 導致的心肌肥厚與正常心肌組織的回聲相同。目前有關 RET 對女性心臟形態和功能的研究較少,有限資料顯示 RET 不能導致女性心室肥厚。

    Collier SR (2008)團隊研究證實 RET 可降低正常的年輕男性和血壓較高的老年人的靜息血壓。儘管 RET 不會引起大的需氧負荷,但可輕度增加有氧運動中最大氧攝取(VO2)的峰值並降低次極量心率(HR)和收縮壓(SBP)。

    目前,有關 RET 對外周動脈內皮功能的作用,以及對中央動脈順應性的作用尚無定論。有研究證實有氧運動和抗阻運動均能降低中樞和外周血壓並改善血

    管內皮功能,長期 RET 對氧化應激的作用也尚待評價,但 Parise G、Brose AN 與Tarnopolsky MA (2005) 的兩項研究證實低到中等強度的 RET 可減弱老年人體內的氧化應激反應。同時有關肌肉力量和主動脈僵硬度的研究 Fahs CA、Heffernan KS、Rannadive S、Jae SY 與 Fernhall B (2010) 研究表明肌肉力量的改善也可能促進血管健康。

  • 2014 國際體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9 

    表 1 有氧運動綜合抗阻運動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 指標 有氧運動 抗阻運動

    心血管動力指標 安靜心率 ↓↓ 0 安靜/最大 每搏輸出量 ↑↑ 0 安靜時心輸出量 0 0 最大心輸出量 ↑↑ 0 安靜時收縮壓 ↓0 0 安靜時舒張壓 ↓0 0 最大攝氧量 ↑↑↑ ↑0 亞極量和極量持續時間 ↑↑↑ ↑↑ 亞極量運行心率-血壓乘積 ↓↓↓ ↓↓ 基礎代謝率 ↑0 ↑ 健康相關生活質量改變 ↑0 ↑0

    注:↑, 表示增加; ↓, 表示降低; 0, 表示維持不變; 1 個箭頭,表示影響較小; 2 個箭頭表示中度影響; 3 個箭頭表示影響較大。

    资料来源:Mark A. Williams et al. (2007). Resistance Exercise in Individuals With and Without Cardiovascular Disease. (Tab 1)

    二、 抗阻訓練對心血管危險因素的修正作用

    「作為葡萄糖和甘油三酯的主要代謝場所,骨骼肌是靜息代謝率的決定因素,

    因此肌肉品質的增加可能降低多重心血管疾病的危險」。 Fitzgerald SJ 與 Barlow

    CE (2004) 有關橫斷面研究顯示,肌肉強度與全因死亡率和代謝綜合征呈負相關。

    儘管如此,RET 對降低心血管疾病危險的作用仍不甚明確。

    糖尿病:肌肉收縮增加骨骼肌的血糖攝入並改善其對胰島素的敏感性。RET

    確實可以降低健康人和糖尿病患者的急性胰島素反應,並能降低糖尿病患者的糖

    化血紅蛋白水準。但尚無資料顯示 RET 能夠預防 2 型糖尿病。除非基線糖耐量

    異常,RET 不能改善葡萄糖耐量及血糖控制。

    血壓:有關血壓兩項薈萃分析 Jeremy P. et al (2012)與 Morais PK & Campbell

    CS (2011)研究顯示 RET 可使靜息 SBP 和舒張壓 DBP 分別降低 2%和 4%。儘管

    降壓幅度較小,但 SBP 每降低 3 mmHg 即可使心臟死亡率降低 5%~9%,卒中發

    生率降低 8%~14%,全因死亡率降低 4%。對於已患有高血壓的患者,降壓意義

    更為重要。但年齡可能會減弱訓練的降壓作用。

    體重控制:「理論上,肌肉品質每增加 1 kg,靜息能量消耗約增加 21 kcal/d」。

    RET 不但減少體內總脂肪含量,還有助於減少與代謝綜合征相關的內臟脂肪含

    量。

    血脂異常:有關 RET 對脂代謝的影響尚存爭議。對於代謝綜合征的一些危

    險因素如血脂異常,RET 聯合有氧運動可能效果更好。Balady GJ. et al (2007)實

  • 2014 國際體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30 

    驗中運動可使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水準增高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