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知識.開放.生活.信念.性情.知識.開放.生活.信念.性情.知識.開放.生活.信念.性情.知識.開放.生活.信念.性情 質素與榮譽 THE LIGHT OF DHARMA ○一一 年十二月 日(非賣品) 354 總部: 香港九龍觀塘興業街20號12樓 電話:852-27608878 傳真:852-27610825 網址:www.dbi.org.hk 電郵:[email protected]  耀 耀 2 3 8 5 2 - 2 7 6 0 9 8 9 8 新加坡分部 61 Kaki Bukit Avenue 1 #06-26 Shun Li Industrial Park Singapore417943 電話:65-68421123 傳真:65-68421018 馬來西亞分部 20, Jalan Sutera Merah 2, Taman Sutera, 81200 Johor Bahru, Malaysia 電話:607-2890380 傳真:607-2890382 霍韜晦 時代需要新精神 「佔領華 爾街」的示威 行動已經進行 了兩個多月, 上月中警方進 行清場,拘捕 了數十名示威 者,又使用胡 椒噴霧來對付 群眾。群眾怒斥警方濫權,法院亦判決警 方的驅散行動為非法。除當地市民外,全 球各大城市均有響應。美國東西兩岸多家 大學之學生已發起聲援。看來一場「學運 式」的鬥爭已在展開,至於能否產生像 一九六八年法國學生運動,當時所謂「五 月風暴」,把戴高樂政府轟下台,導致社 會體制開始被解構的效果?就要看下一步 的發展了。 能否產生新思想? 依我看,完全有此可能。關鍵是能否 從這一次行動中產生新思想。一九六八年 法國的學生運動催生了解構主義和後現代 主義,這一次「佔領華爾街」會對資本主 義給予致命一擊嗎? 「佔領華爾街」的群眾雖然訴說資本 主義的不公,但矛頭其實是指向金融大 鱷。他們製訂遊戲規則,精心設計金融產 品和提供貸款,表面上是活化市場,提高 借貸者的消費能力,實質上是利用局外 人的貪婪,把風險轉嫁給他們。當騙局爆 破,金融大鱷們已逍遙法外,殘局由政府 收拾,受害的是無知的小市民和納稅人。 資本主義的貢獻 維護自由市場的人認為:這不能怪資 本主義。資本主義鼓勵競爭,市場不能由 政府控制,任何企業都可以加入,價格由 買賣雙方決定,消費者有選擇權,很公 平。正是因為這種自由競爭,消費者纔有 機會得到更佳的產品或更廉宜的服務。 他們甚至認為:如果不是這種自由競爭, 現代人的物質生活水平不可能提升得那麼 快。文明,就是以市場所反映的生產力來 衡量。 這些話只說得一邊。如果資本主義、 自由市場真的那麼美好,就不會發生「佔 領華爾街」的行動了。這次規模那麼大的 行動發生在資本主義最成熟、最有代表 性的美國,本身已是一種嘲諷。所謂99% vs. 1% ,絕大部份的美國人,包括大學畢 業生、知識分子、專業人士……都在那 99% 裡面。他們就是要把那 1% 的人拉下 來,還給他們以公平。 不公平的競爭 根據統計,美國的中產階級正在縮 減,大部份都是向下流動,所以纔形成 99% 。財富分配兩極化,社會結構嚴重失 衡,這樣下去,一定會出現重大危機。例 如從經濟危機進一步轉化為政治危機。金 融大鱷以為他們「大得不能倒」,可以綁 架政府,這就錯了,他們忘記他們是少 數,當社會矛盾上升到臨界點,災難就會 產生。 這不是危言聳聽。一切改革都是源於 不公。現在這個口號已經喊出來了,政客 豈能聽而不聞? 還有,那些信奉市場的原教旨主義者 market fundamentalists ),以為通過市 場機制就可以調節價格,消弭矛盾,卻不 知道市場亦人為,可 以被操控。金融大鱷 和超級富豪不只運用 他們的資本來操控, 更利用他們是遊戲的 設計者的身份來操 控;最後更通過與政 府的關係來操控。 這就是不公。在 這種情形之下,群眾 永遠是輸家。 對文明的傷害 雖然,資本主義的競爭,在獲取財富 的誘惑下,人們提高了物質生活的水平, 衣食住行變得舒適和豐富,但亦同時刺激 起人的貪欲和享受欲,要求更多的擁有和 更體面的生活。人人都在同一軌道上賽 跑,價值觀念愈來愈狹窄。最後,財富升 上最高位置,其他價值都被扭曲為工具。 文明變成財富的競賽。為了它,我們 可以出賣人格和道義,更可以用漂亮、動 人的語言來包裝。原來代表著人類高貴靈 魂活動的文學與藝術,也全部淪為謀取財 富的工具。至於政治上的地位和身份,更 是工具中的工具。 這是文明嗎?這是文明的扭曲和虛 假。 更嚴重的是:為了加速消費,為了競 爭更廉價的產品,生產者不只改進技術, 還要消耗大量的地球資源,然後把尚未充 分運用、但已在市場上淘汰的產品打成垃 圾,傾倒於落後國家的土地上…… 這不只是環境污染,而是地球資源的 浪費和傷害。資本主義就是竭澤而漁,鼓 勵我們用借債享受的方式來生活;不顧將 來,不管下一代怎麼活。 所以這不只是貧富懸殊、99% vs. 1% 的問題,而是文明的存續問題、人類的生 死問題。這些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資本 主義引起的;至少,資本主義走到今天, 不能卸責。正如亞當受到蛇的誘惑,吃了 知識樹上的果子 蘋果,人便不能回頭 了。 資本主義就是那條蛇,讓我們喪失了 自己(當然,我們批判資本主義並不意含 主張社會主義)。 資本主義必須調整 我們需要生活的資具,亦需要有存 在的莊嚴,因此個 人安全的防衛不可 少。資本主義與民 主結合,以人權為 基,在這方面的確 有所貢獻。但這屬 於政治,不屬於經 濟;屬於道德,不 屬於極權。所以最 重要的,是我們能 否找回自己呢?一個不受誘惑的自己。換 言之,資本主義必須調整,讓它向健康的 方面發展,在保護自己的自由之餘,不要 讓欲望傷害自己。 也許很難。但經過那麼大的災難我們 還不猛省嗎?還不回頭嗎? 只有拔出物質的誘惑,化解貪婪的 心,纔有希望。所以時代不只需要新思想 如本版上期所說),還要有新精神。 甚麼是精神?就是從你發現物質的誘 惑,使你的人格下墜開始,使你的尊嚴蕩 然開始。只要你能這樣理解,你就能發現 生命的奧秘,發現精神的力量。只要加以 體會,它就會壯大。 體會甚麼?體會文明的危機、地球的 危機、生命的危機、歷史的危機。有危機 感,纔會激發生命的力量、精神的力量。 時代需要新精神。「佔領華爾街」我 認為只是開端。且看今天的大學生,能 否認識清楚。 這不只是貧富懸殊、99% vs. 1% 問題,而是文明的存續問題、人類 的生死問題。這些問題在很大程度 上就是資本主義引起的。正如亞當 受到蛇的誘惑,吃了知識樹上的果 蘋果,人便不能回頭了。

時代需要新精神 - dbi.org.hk · 這不只是環境污染,而是地球資源的 浪費和傷害。資本主義就是竭澤而漁,鼓 勵我們用借債享受的方式來生活;不顧將

  • Upload
    others

  • View
    1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時代需要新精神 - dbi.org.hk · 這不只是環境污染,而是地球資源的 浪費和傷害。資本主義就是竭澤而漁,鼓 勵我們用借債享受的方式來生活;不顧將

知識.開放.生活.信念.性情.知識.開放.生活.信念.性情.知識.開放.生活.信念.性情.知識.開放.生活.信念.性情

質素與榮譽

法 住 機 構 月 報THE LIGHT OF DHARMA二○一一年十二月五日(非賣品)

354

總 部 : 香 港 九 龍 觀 塘 興 業 街 2 0 號 1 2 樓   電 話 : 8 5 2 - 2 7 6 0 8 8 7 8   傳 真 : 8 5 2 - 2 7 6 1 0 8 2 5   網 址 : w w w . d b i . o r g . h k   電 郵 : d h a r m a @ d b i . o r g . h k  

法 住 文 化 中 心 、 喜 耀 生 命 教 育 中 心 、 喜 耀 書 屋 : 九 龍 佐 敦 道 2 3 號 新 寶 廣 場 四 樓   電 話 : 8 5 2 - 2 7 6 0 9 8 9 8  

新 加 坡 分 部 : 6 1 K a k i B u k i t A v e n u e 1 # 0 6 - 2 6 S h u n L i I n d u s t r i a l P a r k S i n g a p o r e 4 1 7 9 4 3 電話:65 -68421123 傳真:65 -68421018

馬 來 西 亞 分 部 : 2 0 , J a l a n S u t e r a M e r a h 2 , T a m a n S u t e r a , 8 1 2 0 0 J o h o r B a h r u , M a l a y s i a 電話:607 -2890380 傳真:607 -2890382

霍韜晦時代需要新精神

「 佔 領 華

爾 街 」 的 示 威

行 動 已 經 進 行

了 兩 個 多 月 ,

上 月 中 警 方 進

行 清 場 , 拘 捕

了 數 十 名 示 威

者 , 又 使 用 胡

椒 噴 霧 來 對 付

群眾。群眾怒斥警方濫權,法院亦判決警

方的驅散行動為非法。除當地市民外,全

球各大城市均有響應。美國東西兩岸多家

大學之學生已發起聲援。看來一場「學運

式」的鬥爭已在展開,至於能否產生像

一九六八年法國學生運動,當時所謂「五

月風暴」,把戴高樂政府轟下台,導致社

會體制開始被解構的效果?就要看下一步

的發展了。

能否產生新思想?

依我看,完全有此可能。關鍵是能否

從這一次行動中產生新思想。一九六八年

法國的學生運動催生了解構主義和後現代

主義,這一次「佔領華爾街」會對資本主

義給予致命一擊嗎?

「佔領華爾街」的群眾雖然訴說資本

主義的不公,但矛頭其實是指向金融大

鱷。他們製訂遊戲規則,精心設計金融產

品和提供貸款,表面上是活化市場,提高

借貸者的消費能力,實質上是利用局外

人的貪婪,把風險轉嫁給他們。當騙局爆

破,金融大鱷們已逍遙法外,殘局由政府

收拾,受害的是無知的小市民和納稅人。

資本主義的貢獻

維護自由市場的人認為:這不能怪資

本主義。資本主義鼓勵競爭,市場不能由

政府控制,任何企業都可以加入,價格由

買賣雙方決定,消費者有選擇權,很公

平。正是因為這種自由競爭,消費者纔有

機會得到更佳的產品或更廉宜的服務。

他們甚至認為:如果不是這種自由競爭,

現代人的物質生活水平不可能提升得那麼

快。文明,就是以市場所反映的生產力來

衡量。

這些話只說得一邊。如果資本主義、

自由市場真的那麼美好,就不會發生「佔

領華爾街」的行動了。這次規模那麼大的

行動發生在資本主義最成熟、最有代表

性的美國,本身已是一種嘲諷。所謂99%

vs. 1%,絕大部份的美國人,包括大學畢

業生、知識分子、專業人士……都在那

9 9 %裡面。他們就是要把那1 %的人拉下

來,還給他們以公平。

不公平的競爭

根 據 統 計 , 美 國 的 中 產 階 級 正 在 縮

減,大部份都是向下流動,所以纔形成

99%。財富分配兩極化,社會結構嚴重失

衡,這樣下去,一定會出現重大危機。例

如從經濟危機進一步轉化為政治危機。金

融大鱷以為他們「大得不能倒」,可以綁

架政府,這就錯了,他們忘記他們是少

數,當社會矛盾上升到臨界點,災難就會

產生。

這不是危言聳聽。一切改革都是源於

不公。現在這個口號已經喊出來了,政客

豈能聽而不聞?

還有,那些信奉市場的原教旨主義者

(market fundamental ists),以為通過市

場機制就可以調節價格,消弭矛盾,卻不

知道市場亦人為,可

以被操控。金融大鱷

和超級富豪不只運用

他們的資本來操控,

更利用他們是遊戲的

設 計 者 的 身 份 來 操

控;最後更通過與政

府的關係來操控。

這就是不公。在

這種情形之下,群眾

永遠是輸家。

對文明的傷害

雖然,資本主義的競爭,在獲取財富

的誘惑下,人們提高了物質生活的水平,

衣食住行變得舒適和豐富,但亦同時刺激

起人的貪欲和享受欲,要求更多的擁有和

更體面的生活。人人都在同一軌道上賽

跑,價值觀念愈來愈狹窄。最後,財富升

上最高位置,其他價值都被扭曲為工具。

文明變成財富的競賽。為了它,我們

可以出賣人格和道義,更可以用漂亮、動

人的語言來包裝。原來代表著人類高貴靈

魂活動的文學與藝術,也全部淪為謀取財

富的工具。至於政治上的地位和身份,更

是工具中的工具。

這 是 文 明 嗎 ? 這 是 文 明 的 扭 曲 和 虛

假。

更嚴重的是:為了加速消費,為了競

爭更廉價的產品,生產者不只改進技術,

還要消耗大量的地球資源,然後把尚未充

分運用、但已在市場上淘汰的產品打成垃

圾,傾倒於落後國家的土地上……

這不只是環境污染,而是地球資源的

浪費和傷害。資本主義就是竭澤而漁,鼓

勵我們用借債享受的方式來生活;不顧將

來,不管下一代怎麼活。

所以這不只是貧富懸殊、99% vs. 1%

的問題,而是文明的存續問題、人類的生

死問題。這些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資本

主義引起的;至少,資本主義走到今天,

不能卸責。正如亞當受到蛇的誘惑,吃了

知識樹上的果子―蘋果,人便不能回頭

了。

資本主義就是那條蛇,讓我們喪失了

自己(當然,我們批判資本主義並不意含

主張社會主義)。

資本主義必須調整

我 們 需 要 生 活 的 資 具 , 亦 需 要 有 存

在 的 莊 嚴 , 因 此 個

人 安 全 的 防 衛 不 可

少 。 資 本 主 義 與 民

主 結 合 , 以 人 權 為

基 , 在 這 方 面 的 確

有 所 貢 獻 。 但 這 屬

於 政 治 , 不 屬 於 經

濟 ; 屬 於 道 德 , 不

屬 於 極 權 。 所 以 最

重 要 的 , 是 我 們 能

否找回自己呢?一個不受誘惑的自己。換

言之,資本主義必須調整,讓它向健康的

方面發展,在保護自己的自由之餘,不要

讓欲望傷害自己。

也許很難。但經過那麼大的災難我們

還不猛省嗎?還不回頭嗎?

只 有 拔 出 物 質 的 誘 惑 , 化 解 貪 婪 的

心,纔有希望。所以時代不只需要新思想

(如本版上期所說),還要有新精神。

甚麼是精神?就是從你發現物質的誘

惑,使你的人格下墜開始,使你的尊嚴蕩

然開始。只要你能這樣理解,你就能發現

生命的奧秘,發現精神的力量。只要加以

體會,它就會壯大。

體會甚麼?體會文明的危機、地球的

危機、生命的危機、歷史的危機。有危機

感,纔會激發生命的力量、精神的力量。

時代需要新精神。「佔領華爾街」我

認為只是開端。且看今天的大學生,能

否認識清楚。

這不只是貧富懸殊、99% vs. 1%的

問題,而是文明的存續問題、人類

的生死問題。這些問題在很大程度

上就是資本主義引起的。正如亞當

受到蛇的誘惑,吃了知識樹上的果

子― 蘋果,人便不能回頭了。

Page 2: 時代需要新精神 - dbi.org.hk · 這不只是環境污染,而是地球資源的 浪費和傷害。資本主義就是竭澤而漁,鼓 勵我們用借債享受的方式來生活;不顧將

第 二 版

霍韜晦思想解讀 箴言解讀

民主理想民主理想能達成,其實不在於人人有權,而在於人人知道如何善用其權;

人的質素提高,民主方臻於完善。(霍教授文,〈中國應考慮創設優質民主〉,原

刊《法燈》285期,2006年3月,後收《新時代.新動向》,法住出版社)

  按:「人權」觀念起源自十七至十八世紀英國哲學家洛克(John Locke)

。他設想人類原處於所謂「自然狀態」(natural state),人人各取所需,毋須

管理又相安無事;但由於自然資源有限,因人慾而起爭鬥,長此下去必造成傷

害,於是大家想出一個解決辦法,就是共同讓出一部份的權利,交予一公共管

理者,由它來保護人民的財產和懲罸侵犯他人財產的人,所謂「政府」即由此

而生。所以,「政府」的權力由人民賦予,「政府」最基本的責任即在於守衛

人民的私有財產,這是「人權」觀念的原初含意。

從觀念的起源上說,「人權」即產權,無疑為保障人擁有合理的生存所需

和公平的勞動成果設下保護罩,以抵抗暴力侵害,對當時專制尚存的歷史情景

殊具意義。但以私產的觀念限定「人權」,著眼點即在擁有之物,而忽略擁有

者自身的主觀條件。結果無疑同時將個人主義、自然主義、甚至利己主義的因

數安放在「人權」觀念之內,種下後世腐敗的禍根。

從歷史實踐的角度看,在個人層面,「人權」觀念缺乏積極性的道德意

含,甚至「人權」與自私,有時很難劃清界線;在公共層面,一涉及利益和計

算,就免不了被功利主義(Utilitarianism)所吞沒。所以在現代社會,特別是

在已發展的富裕社會,「人權」常常成為個人私利鬥爭的武器,被扭曲和被利

用。過去我們為了防範政府濫權所以講「人權」,今天我們憬然發現不但政府

可以濫權,人們也在濫權(濫用人權)。由於涉及人心,我們缺乏可以把「人

權」觀念中的雜質過濾出來的機制。

霍韜晦教授指出了「人權」觀念的先天不足,人人有權不等知人人知道如

何善用其權,人人「知道」如何善用其權亦不等如人人真的以行動善用其權;

「人權」觀念不可能引導社會走向美善,當它被異化之後,以它作為現代社會

政治制度的基石即等同建基於沙礫之上。今天,只有引入「人的素質」的觀

念,把「人權」觀念中的雜質隔濾,方是民主社會得以臻於完善的唯一通路。

法住三十年來所做的文教工作,就是在架設這一通路!

二百年過去了,我們還在等甚麽?

在鍛煉中,人才會成長!經過艱難才會成長

人的性情讓人追求美好,所以人才能踏上成長的旅程。美好包括了對外

在環境的感受和一種存在感覺的追求,前者引發人的創造力來改造環境,讓人

有舒服的感覺,舒服便是一種美好,但美好有不同層次,例如藝術境界之美不

一定自然而得,很多時候需要人類走過難苦創作之路,付出心力、努力才能達

到。我們常看到小孩子學走路,他們由爬行階段掙扎地學會走路,不知跌倒多

少遍,受了多少挫折,但每個小孩子都不會停,因為他們追求能站高看得更

遠,更強的活動能力和感覺,這是典型的人不怕艱難而追求美好的例子。

除了追求對外在環境給予美的感受,人更追求一種存在的美好的感受,何

謂存在的美好?就是感覺自己的生命跟以往不同,能展現出更好的能力和更高

的價值。但這種生命的變化並非生理性的變化,而是生命的內涵在變,但它也

不會自然地變多變好的,必須通過接受磨練,面對困難,面對壓力,生命的內

部產生變化,培養出各種能力,例如勇氣、堅持、忍耐、冷靜等等。人的生命

本來是脆弱的,出生的時候是受保護的,若非通過難艱,生命是不會變強的。

面對艱難就是克服軟弱、培養能力、磨練意志與耐力的過程,缺了這一段,生

命只會停留在原始的、脆弱的、不堪一擊的狀態。因此,通過艱難人才會成

長,艱難是成長的必要條件,我們應感謝人生中遇到的一切艱難,因為它使我

們一步一步地成長。

 性情學解讀

霍韜晦老師以推動佛教研究來守護中國文化

 佛學解讀

袁尚華博士

中國哲學博士,專攻中、西哲學、佛學、宗教哲學、

思維學,現任法住文化書院教務長

許志毅先生

中國哲學博士候選人,專攻佛學,現為法住文化書院

講師

追求成長的喜悅是動力之源

孔子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學而〉),當代人常常不

能理解學習怎麼可帶來喜悅?霍師指出古人之學與今人之學的差異,古人學的是

做人的修養,學即是鍛煉自己(見〈「學」是成長、「學」是鍛煉〉,《霍韜晦

講論語》),現代人學的是知識和技能。孔子的說話點出了性情追求美好、追求

生命通過鍛煉而有的一種喜悅。一切的行動、一切的實踐不能沒有動力,性情提

供了動力的保證,因為性情永遠追求一個更美好的生命存在狀態。

我們也許會問︰現實上不是很多人停滯不前,不懂得追求人生的成長嗎?能

不能說他們沒有性情?

從本質上說,人皆有性情是眾生平等的,但就現實的性情展現程度上說,則

各人皆有不同。每個生命帶有不同的先天氣質,古人稱之為材質,這是不能否認

的,材質會對性情的發展造成一定的制約,故此性情發揮的力量也因人而異,較

純厚的人容易發揮性情中的穩重、深刻部分,靈活氣質的人則不易達到;反之靈

動的人感應較強,易生同情共感,反應強烈,對美善事物也易帶動別人的共鳴。

純厚的人一般反應較慢,心有所感也不易表達,容易給人反應不強烈的錯覺。

後天成長經歷也會造成性情展現的不同,缺乏愛的滋養對性情的發展會造成莫大

障礙。現今功利主義橫行,人際冷漠,倫理崩壞,我們真的需要認真進行性情教

育,讓人的性情重光!

李錦招博士

中國哲學博士,專攻中國近現代哲學、近現代思想

史,現任法住文化書院副教授

這並非單止是一種人強我弱的比較或民族文化感情之情緒1。我國傳統文

化一直以來都是以生命成長為方向的。及至佛教傳入我國,由於佛教本身亦

是一種成長生命之學,而且因其有著獨特的思維、內容,故在中國文化的土

壤中更形開花結果,形成璀璨的文化,如禪宗的精采便是;而佛教的特有內

容亦融合於儒家之中,產生宋明儒學,把儒學思想豐富起來。而此傳統文化

並非一客觀外在的東西,而是我們中國人之生命所在,正如唐君毅先生言

「此(即我們自己所屬之民族語言、歷史、文化、社會風習,以及其原來生

活的方式等等)乃我們生命之所依所根以存在者,即我們之性命之所在,而

不只是心理學家、社會學家、歷史學家、文化人類學家,所研究、觀察、瞭

解之一客觀外在的物件。」2如今我國之學者、國人皆於佛教思想研究,乃至

是傳統文化之研究上,缺乏了熱誠,那豈非是把我們自己的「生命所依所根

以存在者」斬斷?一直以來支撐著我中華民族生命成長的根基是否就這樣失

去了?故霍會長提到從佛教研究的問題,看到了「文化的守護問題」,這背

後實在是保守我國民族「生命所依所根以存在者」的自覺來的。所以霍會長

續言「我開始醒覺到:除了做學問之外,還有一些事情是急不容緩的。」救

文化,就是救真正的「生命所依所根以存在者」!真是急不容緩!但整個文

化的大業,如何進行?霍會長便是從佛教思想的研究上開始,故其並非以一

種失落的心來面對這個問題,而是有如唐先生所言「然而畢竟此希望與信心

又是甚麽?此不是別的,此只是『在此絕望之境中的痛苦的感受』中,而回

頭反省到的『為此痛苦之根據』之『一創造性的理想與意義』。人亦只有先自

信自守此創造性的理想與意義,而後一切學術上、教育上、文化上、政治社

會上之自信自守才可能;人亦才能處處求以自信自守為先,認識自己為先,

而能自作主宰;不復以求人認識自己、承認自己為先,只求信守於他人,而

免于奴隸意識之由之而生。」3故霍會長要推動「佛教思想現代化」,其背後精

神,是自覺到我們的文化,就是我們的生命,我們要守護她,這點精神,其

實是由古至近代的聖賢和大德們均如是的。(編按︰篇幅所限,註釋從略;如

欲詳閱,可寄回郵信封至本出版社索覽)

二○一一年十二月五日

Page 3: 時代需要新精神 - dbi.org.hk · 這不只是環境污染,而是地球資源的 浪費和傷害。資本主義就是竭澤而漁,鼓 勵我們用借債享受的方式來生活;不顧將

第 三 版

霍韜晦教授「把酒當歌」講儒家思想與民主政治

在法住學會,很少聽到

同學談論電視劇集、歌唱比

賽、遊戲節目……但在十二

月二日晚,各同學卻都互相

提醒,趕回家收看亞洲電視

的「把酒當歌」。

霍教授今次「上電視」

講儒家思想與民主政治,由

曾鈺成先生作主持。一位是

學者、思想家,一位是現任

立法會主席,可預見討論必

由當前社會現象提升至思

想、觀念層次,脫離純粹黨

派、社會議題之爭(平日都看膩了)。

果然,在半小時的節目裡,內容已涵蓋新儒家思想、價值的

內容、主體的內容,現行民主制度的不足和霍教授提出的「優質民

主」。曾先生與霍教授一問一答,步步帶出了現行民主制度之不足

(缺乏自我完善機制)和流弊、以及儒家思想、性情教育如何可提升

「民」之質素,從而使「民主」成為「優質民主」。霍教授說:「你

要知道這一票不止代表自己的私人利益,還代表公共利益,或代表更

具普遍性的價值……你是主。甚麼是『主』?主體是甚麼意義?如果

主體純粹是由你的本能決定、由你的欲望決定,老實說,那不過是本

能為主,欲望為主,那麼這民主便下降至本能為主、欲望為主;民主

世界就是欲望為主的世界。」

最讓人深刻的是:當曾先生問今天的社會可有條件讓儒家思想

擴大成為我們「優質民主」的一個因素?霍教授斬釘截鐵的答:「沒

有條件也要創造!」正充分展現儒者的精神!一切反求諸己,不向外

求。這就是自由!(編按︰如欲重溫節目,可到http://www.hkatv.

com瀏覽)

資訊科技的發展,是今天人人所關注的課題。十一月底在法住文化中

心的「茶禪」節目「網絡世代的新思維」,道出香港在網絡世代中可有的機

遇,對從事資訊科技行業,以至各行各業的人士,都很有啟發性。是次的講

者譚偉豪曾生產快譯通辭典,也是第四屆立法會資訊科技界的代表。

香港未來的資訊科技發展,與中國大陸的發展分不開。他引述中國總

理溫嘉寶所說,中國正面對三大挑戰,包括人口老化、資源缺乏,以及人

口轉移帶來的城巿化問題,面對這些危機,中國必須發展高科技,作出資

源管理、城巿管理,但中西方的科技發展水平的距離愈來愈遠,因為在中

國,高科技被禁止進口,西方仍不把科技轉移給中國。要解決這個難題,

譚偉豪指出,香港正可以發揮很大的作用,成為高科技進入中國的窗口。

「香港沒有被禁止進口高科技,對中國的科技創新可有很大貢獻,助中國

解決人口老化問題、環保問題

和城巿化問題等。」

「雲」中的創意

另 外 , 香 港 可 參 與 「 雲

計算」發展。「雲計算」是將

大量用網路連接的計算資源統

一管理和調度。基於法例的不

同 , 在 中 國 , 不 易 在 「 雲 計

算」中賦予創意,但香港的自

由空間,正可彌補這方面的不

足。譚偉豪說︰「香港過去是進出口港,以後在網絡化中,香港可扮演獨特

的角色,對文化產業、意識形態作中西方結合。在『雲』裡可有很多創意,

包括教育、娛樂、商業和貿易。」

另外,香港也可利用「物聯網」的機遇。他指出,因為資源不夠,未來

連物件也有身份證,生產商要利用「物聯網」追蹤,將之還原為原材料,但

必須改善物流,香港正可在這方面作出配合。

文︰曾真怡

「網絡世代的新思維」─香港的機遇

譚偉豪博士(右)與主持李錦招博士

霍韜晦教授(左)與曾鈺成先生詳談

儒學如何與現代民主相結合

文︰李彩嫻

二○一一年十二月五日

Page 4: 時代需要新精神 - dbi.org.hk · 這不只是環境污染,而是地球資源的 浪費和傷害。資本主義就是竭澤而漁,鼓 勵我們用借債享受的方式來生活;不顧將

霍韜晦教授講:生老病死講座之二

老:老之感嘆與老之通透 (二)

  編者按:法住機構在今年三月起主辦一連

四講的「生老病死」講座。消息傳出,門票迅

速售罄,講座期間仍有不少來賓到來等待後補

席位。本講〈老之感嘆與老之通透〉為第二

講,謹節錄部分內容,以饗讀者。

二○一一年十二月五日二○一一年十二月五日 第 四 版 第 五 版

三、 三種聽雨心境所反映的人生旅程

王國維為我們展現了成大事業、大學問者

的三種境界,但人生還有許多不同際遇的人,同

樣年青過、浪漫過,也同樣拼搏過、努力過,但

結局迥異,老年心境距離很遠。試看蔣捷〈虞美

人〉詞: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

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

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

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

明。

1. 少年浪漫,放縱自己

蔣捷這首詞以聽雨的場景來貫串人生經

歷。首先「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何

等浪漫,浪漫中又很有韻味,不是一般的輕薄之

徒。主角由聽歌而聽雨,可想像其思想蔓延到

遠處,所謂「細雨夢回」,浮想連翩,對人生、

理想、憂慮、時勢,也許都未能放下,縈迴腦

海。但畢竟只是一時感觸,最後還是「紅燭昏羅

帳」。真是「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完全不能

自制,理想拋向雲霄。這樣的性格,已預示了他

的脆弱,和他將來的坎坷。即使有一點理想,也

不過是空想。為色所迷,把持不定,放縱自己,

正是孔子所說的少年之戒。

2. 壯年奔波,落拓江湖

第二幕,「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

雁叫西風」,淡淡幾筆,如同電影的蒙太奇手

法:小舟、江闊、雲低、離群孤雁、風中悲鳴,

營造出一種鬱悶、沉重、孤獨、落拓而又無可告

語的意象。前途茫茫,如孤雁徘徊,不知何處是

岸。但命運似乎卻要他如此,繼續飄泊,不能安

頓下來。本來這正是壯年創業之時,為甚麼這樣

無奈呢?可見其事業並不暢順,徒然付出許多力

氣。最後得到甚麼?空有壯志凌雲,現實卻不忍

細看。「十年一覺楊州夢」,夢醒了又如何?時

機已過,努力已遲,但又不願意正視自己,更多

的是惆悵。於雨景中自傷自憐,又不甘失意,非

常矛盾。

3. 老年落寞,雨中惆悵

到了老年,便是「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

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

明」。與少年之風流浪漫比較,由有情而無情,

心境距離太遠:少年是浪漫旖旎,中年是奔波惆

悵,而晚年則寄身僧院,即使沒有出家,但也和

僧侶的孤寂生活差不多。孑然一身,頭髮已白,

事業無成,可見很落寞。少年時對青春揮霍無

度,中年努力掙扎,但時機已逝,無數努力,轉

眼成空。如今落得晚年孤獨,棲身僧院,禪房聽

雨,前塵往事,就如雨點一樣,點滴在心頭。但

都過去了,後悔也罷,不後悔也罷,都追不回來

了。所以說「悲歡離合總無情」,原來當時不懂

珍惜,隨便聚散,好像很瀟灑,其實就是無情,

留下無數傷痕。如今人已麻木,情已冷卻,心不

再動了。回想起來:少年浪漫頗有美感,壯年落

拓亦帶豪情,但到了現在,豪情也沒有了,一切

已無可為,餘下的日子將在空寂中消磨。和雨一

樣,「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試想:這是一種

甚麼樣的心境呢?

他真的麻木嗎?真的可以忘懷過去嗎?就

是不能。聽著雨,打在屋簷,滴落階前。一直聽

到天亮,一

夜無眠,可

見他仍然未

能忘情。回

顧一生許多

波瀾,錯過

又錯過,失

敗再失敗,

現在悔恨已無補於事;但另一面卻停不了追憶,

輾轉難安,滄海桑田,空餘遺恨。這是老年心

境,百般滋味,無法道出,只有自己感受。他還

能說甚麼呢?在思想上他不是不明白,而是現實

上一切已追不回來,他的一生是浪費了。他只有

接受命運,讓命運安排。這是一個有才情、有俠

氣,但卻不懂得珍惜自己的浪子的晚年寫照,無

限悲涼。

孔子、王國維與蔣捷,三人對少年、中

年、老年的感受不同,觀感亦異。大旨而言:孔

子是警戒語,王國維是成長語,蔣捷是滄桑語,

各有所至,但尚嫌不全面。下文我們不妨從多些

角度來看「老」。

四、 歲月無情,夕陽之美

蔣捷之老年聽雨,把老年人的心境寫得很

落寞,充滿滄桑感。其實,「老」亦有吸引人之

處:「老」之成熟,「老」之智慧,為青年人所

佩服,但「老」之體衰,「老」之無力,亦使人

難過。人到老年,往往有許多矛盾,所謂「夕

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我們如何正確對待

「老」的人生呢?

1. 老是成熟:人生是由閱歷鋪墊的

人生是由閱歷鋪墊的;沒有閱歷,怎會成

長?又怎會成熟?所謂「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

練達即文章」,這就是一種通透,並非在書齋裡

寫文章就是人才。人的成長總要有種種的閱歷與

磨煉,事非經過不知難,這就是「老」的價值。

像趙括,自以為名將之後,熟讀兵書,侈言可

抗秦兵。趙孝成王胡塗,竟然把舉國精兵四十

萬人,交給他指揮,取代老將廉頗,結果長平一

戰,趙括中伏身亡,四十萬大軍被秦將白起活

埋。趙國元氣大傷。又如孔融,幼有異才,能寫

文章,名重士林,但不懂政治,時時犯顏直諫,

結果被心胸狹隘的曹操所殺,全家死難。魏晉時

代不少讀書人,自負才學,鋒芒太露,結果受

妒受譖,為權貴所害。如禰衡、楊修、嵇康、

何晏、衛瓘⋯⋯不勝枚舉。在古代封建制度下,

帝皇是絕對權威,臣下稍不如其意,即有殺身

之禍。俗語說:伴君如伴虎,作忠臣不易。但在

儒家倫理的教養下,面臨大是大非的抉擇,又不

可以逃避。如明代方孝孺、于謙、楊繼盛、楊

漣、左光斗⋯⋯都是犧牲者,這是中國歷代讀

書人的悲劇,有其政治結構性的原因。此中關

連,非三言兩語可以解釋。若從個人立場,則是

當行則行,當止則止;唯有思想成熟,纔能看透

各種關係,理想與現實的矛盾,而自定取捨。在

重要關頭、生死之際,亦只有自己承當。不過若

有飽經憂患

的老人可以

請教,也許

可以撥雲霧

而見青天。

當年孔子問

禮於老子,

信陵君問計

於侯嬴,張良受圮上老人之教、鄭康成得馬融之

傳,都成為歷史佳話。所謂洞察人生而兼及於世

變,非有相當閱歷,何能道出片言隻字?三國時

候,水鏡先生司馬徽推薦諸葛亮給劉備,而後嘆

曰:「臥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惜哉!」料事

如神,這就是通透,可惜只是小說家言。

2. 老是權威:誰能替代?

「老」的第二義是權威、自信。由於經驗

豐富,見多識廣,自然處變不驚,成為青年人的

偶像。加上中國人一直有敬老的傳統,講輩分、

尊者為王,強調子女必須孝順父母。影響所及,

老人在家庭裡,自然居於權威的位置,無人可以

替代。如《紅樓夢》中的賈老太,榮國府上上下

下誰不聽她?賈珍要教訓賈寶玉,也受她責罵,

無人敢逆她的旨意。依中國宗法制度,家族中輩

分最高、最年長的,就最有話語權。

利用老人的權威,可以增加自己的籌碼。

如劉邦欲廢太子,張良為太子設計,邀請享有清

譽的「商山四皓」為太子輔。劉邦見而大驚,不

明白太子何以得到四位均已八十歲以上鬚髮皆白

的高人輔佐,認為他「羽翼已成,難動矣」(見

《史記》〈留侯世家〉),於是放棄廢除太子之

念,可見「老」的分量。

「老」不但代表權威,亦代表自信。許多

年前,有一套電影叫《七俠蕩寇誌》,內容改編

自日本黑澤明導演的《七俠四義》。劇情是說鄉

民招募七個槍手對抗山賊,其中一個年青槍手從

未見過廝殺場面,緊張得手心冒汗,拿槍都拿不

穩。另一位老槍手卻對他說:「我羨慕你」( I

envy you)。羨慕甚麼?就是羨慕他年青,自己臨

陣太多,興奮心情已沒有了。不過,雖不興奮,

冷靜中卻透出一份自信。

二次世界大戰時,盟軍亞洲戰區統帥麥克

阿瑟從菲律賓撤退,留下一句名言:「我會回

來」(I shall return),兩年後果然再在菲律賓萊

特島登陸,兌現他的諾言。不久,麥克阿瑟被封

為「五星上將」。日本投降後,以最高統帥身份

駐守日本。韓戰時,率領聯軍登陸仁川,扭轉戰

局,後雖被杜魯門解職,返國受到英雄式歡迎,

在國會發表演說,留下另一名言:「老兵不死,

只是遠去」(old soldiers never die; they just fade

away)。可見其性格之堅強,充滿自信,和中國

的廉頗、馬援一樣,老而彌堅。

從上述這許多例子,可以充分說明:在危

急之際,存亡之間,這樣的老人所能發揮的作用

是無可代替的。

3. 老是衰退:英雄遲暮

不過,縱然雄風猶在,但畢竟敵不過時

間,人會老,英雄遲暮,好漢不談當年勇,這亦

是無可奈何。衰朽之身,還能和年青人一較高下

嗎?三國時夏侯淵守定軍山,主動進兵,挑戰黃

忠,便是欺他年老。關羽知道黃忠爵位與自己同

列,為五虎將之一,竟說:「大丈夫誓不與老卒

為伍!」這種對老人的輕視,往往存於年青人心

中,對老人家很不公平。但誰叫你機能衰退、眼

花耳聾、健忘失憶?「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辛棄疾〈永遇樂〉)不服老最後還須服老。時

間是最強大的力量,生命只是時間上的花朵,燦

爛過後就會凋謝。白居易的〈病中詩〉說:

六十八衰翁,乘衰百疾攻。朽株難免

蠹,空穴易來風

(〈病中十五首之一〉)

還有一首說他的身體不行了:

眼漸昏昏耳漸聾,滿頭霜雪半身風,

已將身出浮雲外,猶寄形於逆旅中。

(〈老病幽獨偶吟所懷〉)

白居易是學佛的居士,但對自己的衰老還

是很感慨。衰老所帶來的,不只是肉體的功能失

去,還有處境:

年顏日枯槁,時命日蹉跎。

豈獨我如此,聖賢無奈何。

回觀親舊中,舉目尤可嗟。

或有終老者,沉賤如泥沙。

(〈寄同病者〉)

眼看年華老去,親朋故舊多已離世,只餘

下自己一人。這時,活著還有甚麼價值呢?「沉

賤如泥沙」,不是很悲哀嗎?即使雄才大略如漢

武帝,晚年面對自己一生狂蕩耗費,也不禁嘆

息:

秋風起兮白雲飛,

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

汎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

簫鼓鳴兮發櫂歌,歡樂極兮哀情多。

少壯幾時兮奈老何!

4. 老是來日無多:你跑不過時間

更有甚者,有些年輕人不知輕重,狂妄自

大,出言不遜,刺激老人家說:「看你還有多

少日子?」「看你還能威風多久?」聽到這些

話,老人會感到很難受,再有修養的人,也難

免生氣,因為受到侮辱。但有甚

麼辦法?自己的確來日無多,機

會不再,「長江後浪推前浪,世

上新人趲舊人」,等著接班的

人很多,你很快就會被後來的人

推倒,從你頂上過去。時間的逼

迫,令你喘不過氣。

《增廣賢文》云:

三 十 不 豪 , 四 十 不 富 ,

五十將相尋死路。

這是一個很強烈的信號,人就是要和時

間賽跑,但你跑得過時間嗎?試想:人到三十

歲,還那麼小家子氣,出手寒酸,便會為人

所看不起。到了四十歲還沒有一定的能力與資

財,將來更難有機會。即使到了五十歲時,

能成為將軍、宰相,也不足欽羡,因為已經來

日無多。自古能成名的英雄人物,都是出自少

年,如霍去病不足二十歲便封「冠軍侯」,甘

羅十二歲便拜相,無數詩人、名士、很早就嶄

露頭角。如周進歷試不第,被人稱為老童生、

老秀才,便暗含譏誚。但有甚麼辦法?人生際

遇,非你所能控制。王勃《滕王閣序》云:

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

廣難封。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

鴻於海曲,豈乏明時?

這就是「命」。我們在上一講「生」的課

題中,已提及一般人所說的「一命二運三風水,

四積陰功五讀書」,人不容易找回自己的自由。

王勃所提的四個人,其中馮唐在漢文帝時,已經

任官為中郎署長,職位不高。文帝首次跟他見面

時,好奇地問:「你年紀那麼大了,為甚麼還做

郎官?你家在哪裡?」馮唐答自己是趙國人。文

帝聽到後,便說起趙國名將李齊之戰績,言下之

意,很佩服。馮唐便說:「李齊還及不上廉頗、

李牧,因為李牧跟我的祖父有交情,李齊則跟我

的父親有交情,所以我很了解他們的能力。」文

帝聽到這番話,便感歎地說:「如果我得到這樣

的大將便不怕匈奴了!」馮唐回應他:「即使有

如此大將,我想陛下亦用不了。」文帝一聽很生

氣,自己節儉持國,枵腹從公,卻被如此無禮對

待,立即拂袖而去。

及後邊事緊張,文帝急於找大將之才,便

再問馮唐,為甚麼自己有大將而不能用?馮唐

便說:「當年李牧能大破匈奴,是因為趙王能放

手,由李牧一人全權處理,在邊地的稅收,歸

邊軍所用,如此纔有足夠的軍需。我聽說邊疆

有位守將魏尚,常以自己的薪俸來犒賞士兵,

士兵皆願效死,於是匈奴遠遁。但政府官吏計

算戰功時,卻因為差了六個敵虜首級而被問罪

削官。賞太輕,罰太重,這種做法,陛下即使

能得李牧、廉頗,能用得上嗎?」

文帝聽了,立時悔悟,即日命馮唐為使

者,持節赦免魏尚,並復其職。到了漢武帝

時,求天下賢士,有人舉薦馮唐,但已經九十

多歲了,如何施展他的才幹?時機已逝,陰差陽

錯,能怪責誰?所以有「馮唐易老」的感慨。

至於「李廣難封」,也是感嘆李廣的命運不

佳。李廣在當時人稱「飛將軍」,立下戰功無

數,但卻未能封侯。李廣天生神力,能挽弓三百

石,射出的箭可插入石中,可見其氣力之大。但

因為驕傲,人緣不怎麼好。他對自己年老仍不獲

封侯,耿耿於懷,見諸形色,可見他欠缺修養。

後來出征匈奴,李廣已年老,仍主動請纓為前

鋒,但大將軍衛青陰奉漢武帝令,認為李廣「數

奇」,即屢屢錯過遇敵立功機會,似乎是命,故

不可再為前鋒。因此衛青安排他從東路迂迴會

合,然而李廣不善用斥候,中途迷路,受到責

備。李廣受不了,說:我已經六十多歲了,「終

不能復對刀筆之吏!」於是引刀自剄。

表面看,李廣之死,與老無關,是他的剛

烈性格,不能接受屈辱,但他急欲求功,則與歲

月有關。「老」成為催命符。

「老」的悲哀,不只發生在名將身上,美

人亦然。所謂「自古美人如名將,不許人間見白

頭」,如白居易《瑟琶行》中之主角,十三歲已

成名,為無數貴介公子追逐:「十三學得琵琶

成,名屬教坊第一部。曲罷曾教善才伏,妝成

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

數。」但這樣的風光能維持多久?一旦年華老

去,世事無常,結局便很淒涼。白居易對此有很

貼切的描寫:

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

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

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

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

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

所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

知。」(《紅樓夢》林黛玉〈葬花詞〉)男女感情

的基礎若只建基於「色」上,不能提升到更高層

次,如姿態、風度、言語、舉止、器量、精神、

道德、承諾、感通,那自然很恐慌,失去了顏容

等如失去了自信,甚至活下去的勇氣。正因為如

此,所以世界上許多絕色女子,臨近老年時會選

擇自殺,要把她最美的一面留給人間,讓後人永

遠懷念,永遠惋惜,永遠追尋,永遠想像。女人

對美如此固執,那麼「老」當然是她的大敵。總

之,英雄也好,美人也好,聖賢也好,高士也

好,與時間賽跑,沒有人可以跑贏時間。這真是

人生最大的悲哀!(未完)

人的成長總要有種種的閱歷

與磨煉,事非經過不知難,這就

是「老」的價值。

Page 5: 時代需要新精神 - dbi.org.hk · 這不只是環境污染,而是地球資源的 浪費和傷害。資本主義就是竭澤而漁,鼓 勵我們用借債享受的方式來生活;不顧將

二○一一年十二月五日 第 六 版

  本年度法住文化書院的秋季即將完結,同學經過一季的學習後,無論在知識上,或待人處事方面都得到很大啟發。其

中兩課由霍韜晦教授主講的「百年回眸︰中國近百年變局剖釋」及「《易經》領袖學」都有近百位學生上課。現訪問其中

數位同學,分享他們上課後的得著。

深入歷史、讀通哲學─訪「百年回眸」、「《易經》領袖學」課堂學生

盧韋斯︰從歷史預見未來

生活在現實的世界

中,許多壓力把自己

逼 得 喘 不 過 氣 , 漸

漸發現自己的關注

離不開自身了。自

己的世界變得很小,

莫說是一百年後的世

界,甚至連明天也看不

見。

目光放不遠,原來會使生活變得很辛苦。

一旦把目光放遠,看到了歷史的發展、時代的

軌跡,發現自己身處其中,世界便一下子變

大,觀點也隨之煥然一新。

中國的歷史觀:鑒古知今

霍老師提醒我們:「今天是由過去所決定

的。一個人過去的作風、說話,都將影響他日

後的發展。」若不認識歷史,我們只能以眼前

利益作決策,背後並沒有思想、人格作支持。

課堂過後我才明白:讀歷史的重點,應是

掌握事情的發展規律,及對之後有何影響。若

能明白當中的道理,我們不但回顧了過去的歷

史,同時也預見到未來的發展。

歷史之大,讀之不盡。但現在開始領悟

到:唯有先培養自己的歷史意識,日後才知道

該如何待人接物,歷史是可活學活用的!

鄭沐欽:讓我更清楚要堅守理想

過往儘管很想知道中

國歷史的發展,但當拿

起厚厚的歷史書就會

打睏。幸而數個月前

霍老師主持了「漫天

風雨百年魂」講座其中

兩講,非常精采,這令我

對近代歷史有了一個框架,

知道這一百年是如何走過來,但因講座內容非

常濃縮,所以決定報讀「百年回眸」這一課。

霍老師在堂上除了講述不同歷史人物的

經歷,更重要是提醒我們該如何認識歷史—

不能單一件事去看,而是前後相關、環環相扣

的,否則會容易抽空真實的歷史去談,甚或被

一些枝節干擾了,結果誤讀了歷史的原委。

還記得我在喜耀教育文化基金慈善晚會中

的「誠劇」擔演康有為一角,那時只覺康氏很

正氣,他滿腔熱血,很想改革……,縱然他們

也只是提出維新,而非革命,但現在我看到,

他和梁啟超、譚嗣同等人在當時能夠付出的、

能夠努力的,都已做了。每位歷史人物都要面

對歷史的局限,我們絕不能因此而事後孔明,

批評他們不會革命,只會固守帝制……。

回看中國歷史,很多人甘願為國家貢獻自

己,甚至性命也不要。這課堂讓我明白到,讀

歷史真的很重要,因為它能為我帶來力量,讓

我更清楚做人是要堅持理想的。

周惠玲:讀歷史,讓我更寬容

記得中學時代,國史

科老師每講到近代史就

略過;父母口中提到

的文革故事,往往也

很隱晦,聽來有種神

秘色彩;後來天安門事

件,我根本不知為何發

生,卻影響了身邊很多人的

前途。對中國近代的歷史,我有很多疑惑,另

一方面卻對中國抱有濃厚的感情,這一直令我

很苦惱。

意想不到的得著︰改變了待人處事的態度

經過「百年回眸」這一課,讓我多了很

多空間去看這段歷史。霍老師講述歷史時很客

觀、很持平,提到一些悲慘的、不堪回首的歷

史片段,他也絕不悲觀,反而能引領出一個方

向。老師經常提到看歷史不能只看一點,而是

要明白前因後果,以至要進入歷史人物的心。

回看自己,過往也會多批評別人,覺得對

方能力低,但完全沒想過對方可能已盡了力,

結果不理想,也不能苛責。這課堂除了令自己

補回一些「歷史的空白」,也讓我看待別人和

事情時的態度,可以更寬容,這得著是令我意

想不到的。

曾真怡︰天下何思何慮?

聽 霍 老 師 從 領 袖 學

角度講解每一卦時,教

我驚訝於卦與卦、乃

至爻與爻之間的變化

如此細緻,感動於作

《易》者一步一步的教

我們在不同階段、不同

情況下應有甚麼樣的思考、

態度、行動、回應……就如一位長輩在旁叮

囑,循循善誘。當然,全賴霍教授的講解,我

才有可能從那些精簡至極的文字中得到這些寶

貴信息。

最近三季,聽霍老師講《易》《繫辭》,

感受跟之前又不同。《繫辭》不再是圍繞某

情景、主題而講,其視角更為整體、抽象。

其中講到《易經》的精神是「易簡」,霍教

授一再強調:這是經歷了一切複雜之後才得

之「易簡」。之所以「易簡」,是因為我們的

初心很純粹、方向清晰;但一旦我們考慮現實

條件,則一切即變得複雜,因為可以有無數計

較、盤算。霍老師說:這是志氣的考驗、良知

的考驗!如我們能生死一貫,則有何複雜?這

讓我非常震憾!難怪孔子慨嘆:「天下何思何

慮!」謹記。

李翠娟:領略變化的世界

十多年前已自行研讀

《易經》,但《易經》

太繁雜了,我雖然學

了很多,但至今仍然

是似懂非懂,太多相

關的知識,也不知該如

何串連起來?

這次報讀霍老師「《易

經》領袖學」的課,主因是這季講解《繫

辭》。在我來說,這就像一個總結或精讀的課

程。霍老師在堂上提過,《繫辭》是將《易

經》背後的精神和哲學概括出來,可以說是將

六十四卦出現的原由講解出來。老師說過,

六十四卦是依據天地製造出來的模型,它概括

了天地變化,我們通過此模型,就能理解或預

知天地的變化,從而知道應該行動的方向。這

對我來說很有啟發,因為原來萬事萬物都是彼

此互相牽引著的,互相影響對方的,彼此一直

在動,左進右退,所謂「剛柔相摩,八卦相

蕩」。這讓我看事情不會再那麼死板,會嘗試

動態一點去想,會追溯事情的前因後果,覺得

眼光也開闊了,待人處事也多了一些思考。我

想這季課程不單令我對《易經》的知識增加

了,更重要是令自己的思維有所改變,這是最

大的得著。

朱卓新:走上確當的人生路

這 是 我 首 次 報 讀 霍

老師的《易經》課程,

之前也聽過霍老師的

「《易經》領袖學」

系列光碟,那是分開

每一卦講解的,然而,

這 一 課 老 師 集 中 講 解

〈繫辭〉,可說是對《易

經》的總結。上課後再聽回光碟,發覺兩者的

內容互相呼應,讓我加深了解。

在課堂中,老師指出六十四卦是基於天地

變化而製造出來的模型,通過此模型可以理解

或預知變化,幫助我們趨吉避凶。在我來看,

趨吉避凶也就是指出做人應有的方向,這令我

想起「蒙卦」光碟中老師講述的內容︰一個人

在他幼稚、蒙昧的時候,甚麼也不懂,於是要

有方法來啟發他,那方法是「利用刑人」,就

是先定下刑罰,即是建立法度、標準,讓小孩

一開始就走對的路,不會走錯。

我現在教導孩子,也不會講甚麼大道理,

反而先定好賞罰,讓孩子知道甚麼是該做或不

該做,慢慢地他們也會養成良好的習慣。《易

經》不單教人占卜或趨吉避凶,而是讓我們在

不同的現實情景中,指引我們如何走上確當的

路,這是我在課堂上得到到的啟發。

盧韋斯( 編輯 )

鄭沐欽( 財務策劃師 )

周惠玲( 保險從業員 )

曾真怡( 編輯 )

李翠娟( 企業顧問 )

朱卓新( 電腦界 )

Page 6: 時代需要新精神 - dbi.org.hk · 這不只是環境污染,而是地球資源的 浪費和傷害。資本主義就是竭澤而漁,鼓 勵我們用借債享受的方式來生活;不顧將

二○一一年十二月五日 第 七 版

霍韜晦 開示

李彩嫻 記錄

人物︰詩雅,從事人力資源工作。有才能,

但個性率直,對人要求高,人際關係

惡劣。她知道這樣下去對她的工作很

有障礙,於是來見上師。

詩雅︰ 上師,我很想改善自己的人際關係,

卻不知道該怎樣做。

上師︰ 你跟誰相處感到困難啊?

詩雅︰ 在家裡,我總覺得父母的做法不對,

對他們很多意見;在公司裡,也看不

慣同事的作風,感到有很多衝突。我

好像無論在甚麼地方,跟誰都合不

來。我感到十分孤單,一肚子悶氣無

處發洩。

上師︰ 你太有主見了。你不能站在他們的角

度,來理解對方的觀點和做法嗎?

詩雅: 我沒有想過。怎樣才能站在他們的角

度呢?

上師: 譬如是,你爸爸、媽媽的生活習慣、

說話方式,不是一天造成的。他們一

定經歷過長久的磨煉。你對他們不滿

意,那是你今天成長的反映。你不

妨放下自己,平心靜氣去感受一下他

們,嘗試明白他們的心。

詩雅: 怎樣開始呢?

上師: 去和他們談呀,不要講道理,只談他

們所受的風霜,感受他們所受的一

切。(詩雅果然依言回去,跟她的爸

爸媽媽談了許久。第二天回來)

詩雅︰ 上師,我昨天回去,聽你的話,先靜

靜地看看他們的樣子。我才發覺:原

來他們老了許多。白髮蒼蒼,一臉愁

容。我突然哭起來,心裡有很多話想

跟他們表白。想起媽媽一生受了很多

苦,從沒有過快樂的日子。她的哥哥

和姊姊夭折,年紀小小,已負起家庭

重擔。也許是不堪磨折,我的外婆和

舅舅先後自殺。兩個阿姨,一個患精

神病,一個離家出走。媽媽面對一個

又一個悲劇,真不知道怎樣過?媽媽

結婚後,生了三個孩子,我居長,弟

妹都夭折了,於是她把所有的愛給了

我,可是我常常罵她。例如她有腰

骨痛的毛病,我說︰「你時常彎腰

曲背,腰痛是你自作自受。」我沒

有體諒她的辛勞,更沒有考慮過一個

又一個打擊,對她的身心所帶來的傷

害,竟說出這樣涼薄的話(泣不成

聲)……至於爸爸,他一生努力工

作,無非是為了養活這個家,可是我

卻常常因小事跟他爭吵,我真的很慚

愧啊!

上師︰ 有把你的心情,向爸爸媽媽表達嗎?

詩雅︰ 我的心情很複雜,心裡有千言萬語,

卻不知從何說起。後來我陪伴媽媽打

掃廚房,然後跟她聊天。我說我太懶

惰了,從來沒有幫她做家務。我向她

表達了我的悔意。我說完後,媽媽熱

淚盈眶,卻沒有責怪我一句。我看到

她的面容舒展了,我感到無比快樂!

爸爸這時候在看電視,我鼓起勇氣跟

他說:「爸爸,我一向愛說甚麼大道

理,不懂得尊重你,我知道錯了。我

太不孝,我要改過﹗」爸爸很愕然,

虛心感受勝於千萬道理

他想不到我會說出這樣的一番話,他

似乎不知道怎樣回答我。他一向拙於

言詞,但我覺得自己一下子變得很輕

鬆,家裡的氣氛好像完全不同了。

上師: 詩雅,你肯深入反省,面對自己的過

失,知道錯了。能認錯就好,你的說

話、你的勇氣打動了他們,多年來的

心結就會解開。

詩雅︰ 是啊!我發覺我從沒有像今天這樣溫

暖!我真傻,以往我以為每月供給父

母吃的、住的,照顧他們起居飲食,

便是孝順,卻不知道父母最需要的是

體諒和尊重。我在公司裡的人際關係

這樣差,我相信也是一樣。我愛說道

理,只懂去要求人,加上我身居管理

層,更常常合理化自己的要求。……

(若有所悟)上師,我突然感到如夢

初醒,原來要有好的人際關係,首先

必須放下自我。

上師: 對啊!人人只求目的,卻沒有問如何

纔能達到目的,於是流於空想。其實

過程纔重要,人與人之間如果沒有誠

意,怎會有好的人際關係?如沒有

行動,怎能達到目的?詩雅,你個性

率直,說話不饒人;加上仗著自己有

幾分聰明,容易看不起人,變成自我

中心,所以你要學習開放自己、善於

聆聽。這些都需要時間磨煉,虛心感

受別人是一個好的開始,勝於千萬道

理。

詩雅︰ 我會記著,謝謝上師!

(摘自霍教授主持的禪修開示)

新書

定價︰每冊港幣42元生命教育實錄

社會人篇(I)、(II)、(III)

《長養志氣,改變命運》

《不死的心》

《紮深生命的根》專業人篇(I)、(II)

《更高的價值》

《不作半邊人》

企業人篇(I)、(II)

《管理的心法》

《真正的企業家》

失道人篇(I)

《生命的價值在於見證》

教師篇(I)

《記得自己是教師》

兩性篇(I)、(II)

《愛是付出》

《愛是成全》

家庭篇(I)、(II)、(III)

《愛不是追討》、《真情可通》

《最重要是心通》

開示  霍韜晦

熱賣推介

兩性篇(III)

《愛不是理所當然》

「生命教育實錄」不講理論、不講知識,只講對應;峰迴路轉,解開心結,使人自信。所有故事都是真實個案,有智慧的讀者自可從中獲得啟發。

本系列設有兩性篇、家庭篇、教師篇、專業人篇、企業人篇、社會人篇及失道人篇。

Page 7: 時代需要新精神 - dbi.org.hk · 這不只是環境污染,而是地球資源的 浪費和傷害。資本主義就是竭澤而漁,鼓 勵我們用借債享受的方式來生活;不顧將

二○一一年十二月五日 第 八 版

法 住 公 告

活動及課程 出版

● 法住經會:《金剛經》  法住經會於八十年代中即由當代著名佛學家霍韜晦教授講解本經,

哄動一時,錄音遠傳海外,聞者如沐甘露,歎未曾有。如今妙法重演,開

人心眼,怎可錯過!

講者:袁尚華博士

時間:逢星期日上午10:30

地點:法住文化中心(佐敦道23號新寶廣場四樓)

查詢:2760 9898

● 喜耀書屋清貨大減價:3折起 地址:佐敦道23號新寶廣場四樓

查詢:2760 9898

  絕版多時的錄音,重新面世!霍韜晦教授早在八、九十

年代開講《維摩經》,此後雖有錄音帶行世,但早被搶購一

空,現徇眾要求,重新數碼剪輯,再版推出!

  《維摩經》乃般若思想智慧的高度成就,主角維摩居士

以在家身份說法,不但代替佛陀教化小乘十大弟子,更與大

乘諸大菩薩進行連場法戰。

  維摩居士遊戲神通,說法無礙,開演無盡義海,故

事生動精采,對後世大乘佛教思想影響極大,中國禪宗

即有極多智慧直接繼承於本經。

  本經〈弟子品〉縷述維摩居士破斥小乘的無礙辯

材,聽之能增益對大乘精神的了解。

● 霍韜晦講.佛學CD

《維摩經.弟子品》(上、中、下三集共11張CD)

  《金剛經》在中國歷史上享譽甚隆,其受歡迎之程度只

有《心經》差可比擬, 而銳利之處, 則更勝《心經》。如

六祖即因《金剛經》悟道,可見其大用。

  本講原為1996年法住學會主辦之「佛經精講」其中一

個專題,共分兩節。由霍韜晦教授主講。霍教授透過精

闢的提煉,把《金剛經》的歷史地位、思想背景、所

處理的核心問題,特別是菩薩的修行問題,讓大家在

短短的時間內把握《金剛經》的精神,令你有如入寶

山之感!

● 霍韜晦講.佛學CD

《金剛經精講》(共3張CD)

● 12月3-9日

明日領袖鍛煉營(星馬第8屆)

地點:肇慶抱綠山莊

查詢:(65)6842 1123

● 12月14-18日

「喜耀生命」香港區第138屆時間:7:00pm ~ 11:00pm (星期三至五)

   2:30pm ~ 11:00pm (星期六)

   1:00pm ~ 7:00pm (星期日)

地點:法住機構總部 (觀塘興業街20號12樓)

查詢:2760 9898 蘇小姐

● 12月24-30日

自在禪地點:肇慶抱綠山莊

查詢:2760 9898

● 12月26日

「喜耀生命」高階學員重聚日地點:法住文化中心(佐敦道23號新寶廣場4樓)

查詢:2760 9898

● 2012年1月1日

喜耀教育文化基金慈善晚會主題︰生命的力量

查詢:2760 9898/2760 8878

尚有其他最新法住信息

請瀏覽法住網站:www.dbi.org.hk;

或法住文化書院網站:www.dccs.edu.hk

其他

● 霍韜晦教授最新著作

《生老病死》  「生死事大,無常迅速」。人生下來,似乎就是要解決生

死問題。誰能透入生、老、病、死的奧秘?誰能正視它們的來

臨?誰能識得其中的深意?於今廿一世紀,人們經歷了戰爭、

核武的威脅,還受到恐怖襲擊、環境污染、地球暖化、金融海

嘯、政治紛爭、資源耗盡的折磨,對生命還有何懸念?有何覺

醒?有何反應?有何承擔?在生命的重要時刻,人必須有智

慧。本書即為在現實中為生活所困而不忘生命之智慧者而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