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180608 RB06 热线Cepaper.xmnn.cn/xmrb/20180608/18.pdf · 在只剩一间。既然客户没有以 前多了,我不如把钱省下来,给 孙女买点吃的用的。”店变小了,

B2018年6月8日

星期五责编:陈露露

陈 璇美编:黄财武

郑芸如

60

人物名片

报料求助倾诉投诉订报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App(安卓版)

App(苹果版)

968820

NEWS

欢迎关注“百家村之声”网络电台、视频台。

三个渠道❶关注厦门日报官方微信,点击首页“微电台”;❷安装厦门日报App,点击“微电台”栏目;❸手机浏览器输入:wdt.xmnn.cn

互动/

健康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以前我租了3个店面,现在只剩一间。既然客户没有以前多了,我不如把钱省下来,给孙女买点吃的用的。”店变小了,活变少了,陈根旺生活重心也偏向家庭,照顾孙女成了她的头等大事。“还坚持在这开店,主要也是因为几个孙子孙女在这读书,需要照顾,能不能赚到钱,已经不重要了。”陈根旺说,去年,安

溪老家开始盖房子,爱人就一直在那当监工。“在老家盖房子,一直是我的心愿,饭可以少吃,但房子一定要盖好,才不枉这么多年在外打拼。”

“店里打铁,有时人手不够,周围的店家都很热心,谁有空就会过来帮我搭把手。”在采访过程中,有人前来店里打铁,只见陈根旺熟练地将孙女用布

条缠绕,背在背后,生火,店内温度瞬间升高,记者额头上也冒出了汗珠,只见陈根旺拿起铁锤,吃力地敲打着,而街对面的店家,也主动过来帮忙敲上几锤,让陈根旺省点力气。

“能多做一天是一天,不想给儿女太大压力。”陈根旺说,要是哪天做不动了,就把店关了,专心在家照顾孙子孙女。

四落大厝背靠日光岩山坡,面向厦门方向鹭江海岸的田地。

四落大厝采用的红砖建筑材料,反映了16 世纪以来闽南地区与外来文化交流融合形成的开放包容的亚文化特色。而四落大厝西侧两个院落内的建筑改造为近代洋楼样式,见证了 19 世纪中叶以来,外来文化对鼓浪屿传统居住文化及建筑形式的影响。

线下线上 本期“鼓浪故事”带您走近四落大厝

鼓浪屿最大红砖古厝群凝结祖孙三代心血 ▲扫一扫,听四落

大厝的故事。

▲▲图为四落大厝图为四落大厝。(。(图片来源于鼓浪屿微信公众号图片来源于鼓浪屿微信公众号))

本报讯(记者 陈露露)鼓浪屿上,除了有西式别墅,其实也不乏闽南传统建筑哦。红砖白石、双翘燕尾脊的闽南古厝,在鼓浪屿上,也很多。这一期“百家村之声”网络电台的“鼓浪故事”,就带大家去看一看鼓浪屿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闽南红砖古厝建筑群——四落大厝。这可是祖孙三代一起建的大厝哦。

四落大厝占地 3100多平方米,建于19世纪20至40年代。是同安石浔的黄氏家族黄有山、黄勗斋、黄琨石祖孙三代及族人在岩仔脚聚落陆续建成的。

6日 08:08 王锦sky:前几天在厦门北站碰到一

位热心的工作人员。一位年轻的妈妈独自带着小宝宝过安检。小宝宝身上包裹的毯子掉了,但妈妈身上背着背包、挎着手提袋,实在腾不出手来。这时热心的安检工作人员抱着小宝宝到旁边桌子上帮忙重新包裹,很暖心。

6日06:36 soul残缺:上周六在厦门经历了最暖

心的一次登机。刚一上飞机,一个空姐小姐姐就对我说,女士看您穿得挺单薄的,给您个毯子,以免感冒。

7日10:54 二手车夫人:今天早上赶七点的飞机,

没想到上了机场摆渡车后,整个人感觉胸闷,浑身冒汗,然后扶着扶手晕倒在地(老公没想到我会晕倒,来不及扶我)。直到后来醒来,我才知道我坐在地板上,努力挣扎着站起来。旁边的一位美女提醒老公我是低血糖,要赶紧吃东西。于是美女帮我把吃的东西拿出来喂我,而我只吃了一口就吃不下了。我强打起精神下摆渡车。登机时,空姐看我脸色苍白,为我提供红糖水,虽然春秋航空不提供早餐,但空姐仍然免费为我提供了早餐,还嘘寒问暖的,让我很感动。旅行结束了,虽然不太完美,心里却很温暖!

6日20:53 王王旺旺:2 日晚 9 点-10 点,我乘坐

海旅出租车,不小心把手机落在了车上,手机里面有很多重要信息,希望好心人捡到能归还,当时因为喝了酒,又是晚上,没有记住车牌号。

7日 12:04 LYDream0320:我6日晚上7点半乘坐开往

东渡的740路公交车,在枋湖客运中心下车时,把一叠文件落在车上了,文件装在名创优品的袋子里。如有好心人捡到,请通过968820联系我,谢谢。

端午节来临之际,嘉福社区携手开心社工举办“全嘉粽动员·端午送吉祥”活动。旨在让本社区高龄长者感受节日的氛围,同时促进邻里间关系的融合,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现需招募爱心志愿者20人。

时间:2018年6月15日(下周五)15:00-18:00。

地点:嘉福社区居委会三楼招募人数:20人。志愿内容:由工作人员介

绍端午节的相关知识,志愿者们一起包粽子亲手制作香囊,活动

结束后将粽子和香囊送给辖区高龄老人。

报名方式:电 话 报 名 :0592-5692003;现场报名地点:嘉福社区居委会三楼。

广播员:陈祖灏

微板报嘉福社区

欢迎您来当端午节活动志愿者

《护航中高考 全天候严控噪声源》7日A07版

读者田羊:我市在中高考期间的“限噪令”,为考生们在人生之路的关键时刻,创造一个安静、平和的备考及考试环境,得到了广大市民大力支持。执法部门认真落实的各项措施,让人倍感暖心。中高考事关学生利益,涉及千家万户,也对城市以及市民进行着特别的检验,这反映着一个城市的文明水平,也是市民文明风采的生动缩影。

《五大事项“一窗式通办”让市民“最多跑一趟”》7日A08版

读者马君:市医保中心推出四大举措,方便百姓办事,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解决民众办事难题,让老百姓充满获得感、幸福感,值得点赞。

《小伙外地出差,一觉醒来竟“瘫”了!只因他整夜……这个动作你一定有!》7日厦门日报微信

网友“天使太胖了”:夏季要谨防空调病,千万不要贪凉。

本报记者 陈露露 整理

帮问点赞

六年前,本报报道了厦门女铁匠陈根旺的故事走红网络。转眼六年过去,陈根旺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昨日,本报记者再次见到了陈根旺,她告诉记者,这些年,有人前来拜师学艺、家里也盖上了新楼,但传统打铁加工这门手艺活,却也越来越不被人们所认可。

文/图 本报记者 薛 尧

陈根旺,女,62岁,祖籍安溪长坑乡,厦门为数不多的女铁匠之一,家里8 个兄弟姐妹,自己排行第二。15岁时,第一次帮助身为铁匠的父亲打铁,由此入门,24 岁婚后,从父亲那得到一套打铁工具,与丈夫王庆祝自立门户,开始经营打铁生意。1996年来厦开店至今。

打铁渐成过去时女铁匠不想收徒了■陈根旺经本报六年前报道后一度走红网络■如今的她把更多的生活重心放在家庭上

在浦园社68号,一间堆满铁器的店面外,一名60岁左右的妇女,正做鬼脸逗摇篮里的孩子开心,她,就是陈根旺——本报之前报道过的厦门网红女铁匠。短发,手掌粗糙,不加修饰,像个汉子,唯一身上的碎花上衣,看得出她是一名女打铁匠。

“现在这个行业,已经没什么人愿意从事了。”刚落座,陈根旺一边拿起烫伤药涂抹自己脚上被火花飞溅带来的伤痕——跟普通女性的纤纤玉足相比,陈根旺这一双粗糙的脚,与常年在工地干活的男性无异。

“早些年,一天可以打两三千斤的铁器,一个月下来还能有五六千元收入,现在有时经常接连几天没有一单生意。”陈根旺无奈地笑道。

“这几年,陆续有人打电话问我是否收徒弟,但都被我拒绝了。”陈根旺拒绝的理由其实很简单,打铁累人,容易出错,不熟的人,在“火堆里”工作几天,人已经被烤出火了,加上自己脾气不好,骂上几句,徒弟很容易就跑了,而自己这辈子真正的徒弟,也只有丈夫和儿子两人。

“前年,有人找我打砍刀,被我拒绝了。”陈根旺有自己的底线,从不打有危险性的东西。如今,前来打铁的顾客很少,陈根旺的业务,基本上以维修、补长铁器为主。

“以前在铁炉前站一天,都不觉得累,但从今年开始,有时连续打铁半天,都感觉胸口很闷,抡锤子的手也使不上力气。”陈根旺说,虽然以前一直觉得自己很“爷们”,但终归还是输给了岁月,有时自己工作一天,累到晚上睡不着,只能靠喝上一杯酒才能入睡。

陈根旺陈根旺把孩子把孩子背在身背在身上上 ,,一一边带孩边带孩子一边子一边打铁打铁。。

来打铁的顾客不多 主要做的是修补铁器

坚持开店不为赚钱 为了就近照顾孙子孙女

这也许又是一门即将在时代变迁中消失的手艺

▲本报六年前相关报道。

本报讯(记者 刘蓉 通讯员 温小牧)来自漳平的李阿姨是一名因左眼斜视失明的残疾人,今年 54岁。近日,厦门眼科中心斜视与小儿眼科的谢仁艺副主任医师用显微技术为她做了斜视手术,手术后的李阿姨终于摆脱了困扰她近 50年的斜视。

李阿姨 6 岁时因高烧落下了左眼斜视的毛病。因为斜视导致外貌奇特,她总被周围人嘲笑,甚至影响了她在婆家的地位。更糟糕的是,李阿姨的左眼视力随着年纪的增长也变得越来越差,后来只剩下光感。

去年,李阿姨的孙子因斜视接受手术治疗恢复得特别好,这让李阿姨重燃希望。她找到厦门眼科中心的主刀医生谢仁艺副主任医师,想看看自

己的斜视能否治疗。近日,李阿姨接受了显微

斜视手术。手术的第二天,李阿姨的眼位便恢复了正常。当看到自己的眼位回正,外貌也恢复正常时,李阿姨特别开心,说有种扬眉吐气、人生重新起航的感觉。

谢仁艺介绍,儿童的双眼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全,所以没法很好地协调眼外肌,再因为一些外力或疾病等因素影响,也容易造成斜视,如发烧、惊吓或外伤等。这种神经性的斜视如果及时治疗,是可以恢复的,还能帮助视功能的恢复及建立。相反,如果拖的时间越久,眼神经受损便可能使眼外肌萎缩,加上长时间的斜视,原来好的眼外肌也会发生挛缩、变性,进而使得治疗变难,甚至无法治疗。

幼时发烧致斜视近50年显微技术帮她眼位回正医生提醒,外力或疾病因素造成的斜视,如及时治疗,是可以恢复的

本报讯(记者 刘蓉 通讯员 陈赟)根据我市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数据,结合国际国内传染病疫情动态,经过疾控专家会商评估,进入6月,需特别关注的传染病为:手足口病、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恙虫病;需重点预防的食源性疾病为:细菌性食物中毒、有毒动植物、毒蘑菇中毒;需重点关注的国内外疫情为:登革热。

手足口病高发季

6月是手足口病的相对高发季节,它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多发传染病,主要累及 5岁及以下婴幼儿。为有效预防手足口病,请 5岁及以下儿童家长注意:

做好儿童个人卫生;尽量避免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儿童娱乐场、各类幼儿早教培训机构、商场等公共场所;

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要提高警惕,落实晨检、病例监测环境通风消毒等日常防控措施,保持室内外卫生清洁;出现聚集性疫情要及时报告教育部门和卫生计生部门,及时处置;

儿童如出现发热、出疹等

症状,尤其是手、足、口等部位有出现疱疹,应及时送医院进行规范诊治;适龄儿童(6个月以上,5岁以下)可以到所在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肠道病毒 71型(EV71)灭活疫苗,可降低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发生率。

重点要防登革热

我市6月是蚊虫密度的高峰季节,一旦有输入性登革热病例发生,可能引起本地传播。

厦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议全市居民预防登革热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清除可能蓄积有蚊幼虫孳生的各种水体,清除各种废旧杂物,翻盆倒罐,饮用水容器勤洗刷,加盖防蚊;

2. 花瓶和水养植物至少每星期彻底换水一次,要彻底清理空调托盘、花盆底碟(托盘儿)积水;

3. 盆景、喷水池、养鱼池等各种社区室外景观水体要全面清理垃圾漂浮物,并经常换水;

4. 定期疏通居民楼天台等处排水孔及管道,雨后应及时清疏,消除一切形式的积水,预防登革热在我市发生传播。

6月要预防传染病和登革热

周六有肿瘤科普讲座时间:6月9日上午9:00咨询电话:0592-2289192

本周六上午,厦门市中医康复保健学会邀请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金杏泉教授来厦,作“肿瘤化疗的进展:更优化、更有效、更精准”科普讲座,讲座地点:厦门市斗西路老年大学。市民若需康复指导,请提前报名预约。

金杏泉从事肿瘤临床化

疗 40 余年,先后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 40 多篇,数项研究项目获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在恶性淋巴瘤以及鼻咽癌、乳腺癌和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等实体瘤的化疗上颇有造诣,曾参加《现代肿瘤学》《临床真菌学》等书的编写。

本报讯(记者 楚燕 通讯员 罗超)30多岁就患上帕金森氏病,四肢僵硬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医生为其手术植入脑起搏器,他终于摆脱了有手有脚却使不上劲的痛苦。近日,第一医院脑科中心举办帕金森氏病健康教育活动,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专家教患者和家属如何合理治疗帕金森氏病,部分病友还现场分享了经验和心得。据悉,第一医院脑科中心已开展脑起搏器手术 100 多例,帮不少帕金森氏病患者走出绝境。

当初查出帕金森氏病时,35 岁的阿涛觉得天都塌了。事实上,阿涛的爷爷也有手抖、行动缓慢、四肢僵硬等表现。医生说,帕金森氏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老年人多见,平均发病年龄为60岁左右,40岁以下起病的青年少见,部分患者有家族史。接下来的 6年,阿涛的病情越来越严重,睡觉时翻身都困难。42岁时,他在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做了脑起搏器手术,现在已过去2年,恢复得很好。

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刘希尧主任医师介绍,帕金森氏病最主要的病理改变是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由此而引起纹状体多巴胺含量

显著减少而致病。该病确切病因目前仍不清楚。脑起搏器,又称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是一套精致小巧的微电子装置,医生将电极植入患者脑内特定的神经核团,电极可释放高频电刺激,抑制因多巴胺能神经元减少而过度兴奋的神经元的电冲动,从而减轻帕金森病症状。

“脑起搏器可以说是电脑程序和人脑的第一次有机结合。”刘希尧说,目前脑起搏器发展出多种型号,患者选择余地更大了,比如国产、进口,单侧、双侧,可充电、不可充电等等,国内上市的型号第一医院都能开展。其中,可充电脑起搏器是近几年新出现的机型,解决了传统脑起搏器每隔四五年要手术更换电池的问题,使用寿命延长到 10-15 年。可充电脑起搏器需要每天充电,操作方法是,先把一个充电宝充好电,再将其贴在皮肤上,打开开关,就能为体内的电池充电。

“目前我们已做了100多例脑起搏器手术,其中年纪最小的 40岁,最大的 75岁。”刘希尧提醒,当出现震颤、手脚僵硬使不上劲和运动迟缓时,要警惕帕金森氏病,及时到神经科就诊。

手脚僵硬没劲 当心帕金森第一医院脑科中心开展脑起搏器手术,帮不少帕金森氏病患者走出绝境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