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小 檔 案 林則彬 老師 系  所 電機資訊學院電機工程學系、生醫電子與資訊學研 究所 專  長 系統神經生理學、感覺神經生理學、疼痛病理生理 學、生物物理學、生物科技、下沁尿道生理學 教授科目 生理學、泌尿生殖內分泌系統 學  歷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復健醫學系學士 國立臺灣大學生理學研究所博士 經  歷 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生理學科副教授 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生理學科教授兼任主任 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生理學科教授兼任主任 現  職 國立臺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生醫電子與資訊學研 究所兼任教授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生理學科教授 榮譽紀事 國立臺灣大學教學傑出教師 享受研究、教學與生命 臺大出版中心

úY'QúrHN- Ãctld.ntu.edu.tw/fd/teaching_resource/eweb/uploadfile/201901171659… · 目前林則彬的核心實驗室設立在馬偕醫學院內,而北醫的實 體動物實驗。驗室則受限於空間及人力的配置,主要著眼於神經泌尿系統的活

  • Upload
    others

  • View
    1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小 檔 案

林 則 彬 老師

系  所 電機資訊學院電機工程學系、生醫電子與資訊學研

究所

專  長 系統神經生理學、感覺神經生理學、疼痛病理生理

學、生物物理學、生物科技、下沁尿道生理學

教授科目 生理學、泌尿生殖內分泌系統

學  歷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復健醫學系學士

國立臺灣大學生理學研究所博士

經  歷 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生理學科副教授

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生理學科教授兼任主任

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生理學科教授兼任主任

現  職 國立臺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生醫電子與資訊學研

究所兼任教授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生理學科教授

榮譽紀事 國立臺灣大學教學傑出教師

享受研究、教學與生命

臺大出版中心

採訪‧

撰稿/簡鈺璇 

攝影/楊文卿

臺大出版中心

1臺大教學傑出教師的故事 12 298

在秘密基地探索生物奧秘

﹁老師!請問您的研究室

在哪裡?我跟攝影大哥到北醫

︵臺北醫學大學︶了!﹂電話那

頭,林則彬教授欲言又止地說:

﹁嗯!我還是請學生帶你們過來

好了。﹂我心想北醫幅員不大,

走一走就找到了,老師何必如此客氣勞煩他人幫

忙。

林則彬的學生帶我們穿過新穎的綜合大樓,行

經網球場來到舊公寓似的﹁醫檢大樓﹂,直奔向上

到了樓梯的盡頭,除了看見左右各一的鐵門,沒有

燈光一暗,上課簡報投射在螢幕上,如明星登臺前的聚光燈。林

則彬從容走上臺,一拿起麥克風就有開唱的魅力。

■研究室書櫃被打造為主題櫥窗。(楊文卿/攝影)

■從林則彬研究室頂樓望出去的風景。(簡鈺璇/攝影)

臺大出版中心

299 林則彬‧享受研究、教學與生命

其他東西。

﹁不會吧!難不成老師要在頂樓受訪?﹂疑惑之間,學生用力

地推開鐵門。瞬間陽光不客氣地照進來,多個分離冷氣像矮樹叢般

地佇立著,灰色水泥屋頂被烤得火辣辣。

林則彬從研究室走出來,﹁歡迎你們,請進!﹂由頂樓走進這

間沒有門牌編號、像秘密基地的小屋,彷彿來到另一個世界。狹小

的空間裡沒有窗戶,兩台冷氣掛在牆上隆隆吹著。研究室在林則彬

的精心設計下,被打造成別緻的音樂盒。

古典樂輕鬆流淌著,抬頭可見大部分的書櫃被設計成主題櫥

窗,裡頭擺著日本紀念小物、特別蒐集的酒瓶和佛像,每樣東西都有著自己的故事,及滿滿的旅

行記憶。門邊桌上放著陶碗,碗內裝著八分水、飄著一片楓葉,禪意滿滿。

﹁累了時候看一下,心情就會很好。﹂林則彬望自己的櫥窗、微笑地說著。他形容自己有如

城市裡的僧侶,由國家供應吃穿,唯一需要努力的就是創造知識,﹁所以不能停下來。﹂

踏實做自然就會有成果

研究者想推進人類知見的心情,就像僧人想參透佛法的精神,但知識無垠,無法一步登天找

■研究室一隅的禪意。(楊文卿/攝影)

臺大出版中心

1臺大教學傑出教師的故事 12 300

到全部解答。林則彬認為,許多研究常常磨個一、二十年,問題仍是無解,而且有時挖得越深,就

會發現更多難題,因此不一定要急於快速地取得研究的成果。

﹁慢慢地踏實做,自然就有成果。﹂林則彬說,自己剛開始投入下泌尿道神經研究時,即使問

題新穎,但是最初的結果也不被外界肯定。

當時,他發現尿道收縮的程度與膀胱容量並非呈現線性的關係,即當膀胱容量逐漸增加,定量

尿液體積所驅動的尿道收縮程度會明顯地增加。同時發現尿道過度收縮原因,可能是由於其他骨盆

臟器的病態生理變化,如:結腸發炎,而使得尿道的反應敏感化。

接著便朝這個方向研究,但國際上進行相關研究的人數不多,對這個研究不大了解,因此剛開

始的發現並未投上著名的期刊。當時雖然失望,但他抱持著﹁頭都洗下去﹂的心情,勉勵自己繼續

做下去。

﹁我相信只要在一個領域,做個一、二十年還是會有成就的。﹂林則彬說,堅持走一條人少的

路雖然辛苦,但研究室也逐漸找到特色與獨特研究方法,成果也被學界肯定。

除了下泌尿道的神經研究之外,林教授也從分子生物學角度,探討體神經痛的原因,雖然疼

痛相關蛋白質的基因序列固定,但有些機制可以在不影響基因序列的情況下,影響相關蛋白質的表

現,進而引起疼痛的敏感化,如能夠抽絲剝繭、不斷實驗,或許就了解此一被稱為﹁表觀遺傳﹂現

象在驅動疼痛敏感化中的角色,進一步為無法解除疼痛根源的患者,提出可能的緩解治療。

臺大出版中心

301 林則彬‧享受研究、教學與生命

不過,林則彬謙虛地表示,這些研究距離解決臨床的疼

痛還差一大截,因為生物奧秘太深、人類所知太少,僅能期

許自己所做的每一步,能為後輩研究者開路,讓他們能更接

近真理一些。

他表示研究必須一步一步解決和突破問題,但這一點都

不辛苦,﹁追著︵知識︶跑很有意思,遇到聽得懂你研究的

人,相互討論,也是很愉快的事情。﹂

適性指導啟發研究興趣

林則彬在大學時期就下定決心走學術研究,研究所跳過碩士,選擇直攻臺大生理學博士。他坦

言自己是個自主學習的學生,所以大學就讀﹁圖書館﹂系,透過書本他開了眼界,長了知識羽翼,

也打好了日後研究的基礎。

博士班在生理所傅祖慶教授的指導下進入研究的領域。自由派的傅教授沒有規定的進度報告和

文獻討論。林則彬表示,當時大部分的研究方法、實驗步驟都必須靠自己學習摸索,傅教授從未給

予進度的壓力,這段過程讓他摸出學術興趣,並培養獨立研究的能力,畢業之後便具備了運作實驗

室的基本能力。

■林則彬(右一)與家人的合照。(林則彬/提供)

臺大出版中心

1臺大教學傑出教師的故事 12 302

至今,他也用類似的方式帶領研究生,不強迫他們繳出漂亮

的數據、不安排每週面談,更不會天天在他們身旁耳提面命,但

是會每日定期去實驗室探班,解決學生的問題。

目前林則彬的核心實驗室設立在馬偕醫學院內,而北醫的實

驗室則受限於空間及人力的配置,主要著眼於神經泌尿系統的活

體動物實驗。

跟著林則彬來到北醫的實驗室,三坪不到的研究室裡塞著四

位研究生,學生們經常手肘挨著手肘用玻璃勾針,挑起比絲線還

細的老鼠神經纖維,小心翼翼放在金屬電極上記錄,稍有失誤就

得重新來過。

在神經訊號成功傳到電腦後,學生亮出數據給老師看。林則彬

快速掃過螢幕說:﹁對,這是發炎反應,可能下次做要注意。﹂即

使知道步驟可能出錯,他也沒有絲毫地怪罪,反而詢問是否需要幫

忙。

林則彬說:﹁如果老師認為學生是沒能力又不努力的,而不

停push

他們,很快就會把學生的學術興趣弄丟了。﹂他相信學生

■林則彬與學生討論實驗。(楊文卿/攝影)■林則彬與馬偕研究團隊合照。    (林則彬/提供)

臺大出版中心

303 林則彬‧享受研究、教學與生命

只要有在做事和進步,慢慢就會有結果,老師逼迫不一定能啟發學生。

魅力授課帶學生領略生命

相較於在實驗室,適當放手讓學生嘗試,來到教室,林則彬就化身為大明星,完全掌控全場。

想像一下,課堂鐘響,教室內擠滿學生,各個屏氣凝神、緊握著筆貼著本子。此時燈光一暗、

投影片打在螢幕上,如同明星登臺前的聚光燈。這時林則彬從容地走上講臺,一拿起麥克風就有開

唱的魅力。

﹁血紅素喜歡氧還是一氧化碳?這就好像我的女朋友喜歡我還是劉德華?﹂靠著生動的肢體動

作、縝密的課程設計以及妙語連珠的比喻,林則彬成功抓住學生的眼球。

這門臺大電機系的生理學課,在P

TT

的臺大課程板上被推爆,學生留言說:﹁沒去上課會覺得

很可惜﹂、﹁沒上過林則彬的生理學,不要說你覺得臺大有好笑的課﹂。

﹁課上得好是撿到的!﹂林則彬不好意思地說,因為課程是設計給非醫學背景的學生,所以上

課比較輕鬆、有時間講故事,學生反應才會如此熱烈,換作是醫學系的必修課,每個細節都要講清

楚,這門課或許就不討喜了。

對林則彬來說,上課比起研究容易,因為課程內容已經深印在腦中,自己只需要在課前﹁睡

飽﹂,就能在臺上滔滔不絕將知識傳給學生。另外,使用貼近學生背景的語言上課,如:在電機系

臺大出版中心

1臺大教學傑出教師的故事 12 304

開課,就用機械運作原理講生理學,幫助理論的轉譯。

林則彬坦言,大學求學時,老師並不是他知識取得的主

要來源,因此他也常思考,老師除了傳道解惑的義務外,還

有沒有其他意義呢?

﹁我想最重要的是,讓學生看到上帝的手、聽到上帝的

聲音。﹂林教授說,許多生物學或醫學的問題,容易被輕易地帶過。例如當課本提到:人的肺泡細

胞攤開的面積約略是足球場一樣的大小。﹂學生聽課後也﹁將就﹂把答案背起來。但老師或許能進

一步帶學生去想,若給你一張跟足球場一樣大小的紙,﹁你要如何折得跟肺臟一樣小,然後將他放

到胸腔裡面?﹂

其實在生理學的課程裡,不斷地會有令人驚嘆的神蹟,和完美運作的規律。如果將課程目標設

定在學生修習完這門課後,能夠讚嘆生命運作的精妙,那麼,將課本中所有的內容講述完畢就不再

是重點。林則彬認為自己應該給學生﹁一把鑰匙﹂,讓他們有機會受啟發,想主動開啟生物奧秘之

門,至於要不要深究全在個人選擇,不必有任何的壓力。

﹁時代變化太快,我們真的沒有能力告訴年輕人未來要會什麼!﹂他認為每個世代有不一樣的

特質,未來也是屬於後輩的世界,因此應該給機會讓他們去闖。

■給學生一把鑰匙探索生命。(楊文卿/攝影)

臺大出版中心

305 林則彬‧享受研究、教學與生命

時時進步不忘領略生活之美

雖然研究、授課經驗豐富,擔任教授的林則彬仍常穿起實驗袍、挽袖帶學生做實驗,除了將經

驗傳給學生外,更擔心自己不進則退,思路與雙手不如年輕時的靈活。

﹁希望明天的自己比現在更接近真善美﹂是林教授的座右銘。即使是興趣,他也是天天練習、不

怠惰,每晚睡前總會盡量撥半小時練習樂器,他說:﹁至少現在不能彈得比高中那時差吧!﹂因為步

步累積、天天督促,當自己某天回頭看到過往的研究,以及發現成長時,便是件無比滿足的事。

不過,林則彬也感性地表示,今天所有成就都是從臺大開始,是臺大給予他自信讓他茁壯的。

﹁很榮幸能獲選為傑出教師,這代表自己有機會回饋學校。﹂林

則彬笑著說,如果有機會希望還能為母校做一些事情。

訪問尾聲,林則彬從冰箱裡拿出幾罐沙士,﹁工作很苦悶,

要喝點東西,不要客氣喔!﹂拿著飲料,他走出研究室到頂樓晃

晃,此時夕照餘暉打在一○

一與信義區商辦大樓上,他笑著說:

﹁這裡是最佳看跨年煙火的地方。﹂

對林則彬而言,人生或許就如生理學一般,必須保持平衡,

即便工作未必常如己願,但他總能靠著心念轉變、移情於萬物之

美,維持研究與教課的動力。

■家人是支持林則彬的工作動力。    (林則彬/提供)

臺大出版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