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
財團法人彰化基督教醫院 感 染 科 臨床手冊 ===== 民國一百零五年五月修訂 =====

Paperless Printer, Job 2pharm.cch.org.tw/files/anti/adult guideline/1. 彰基...治療:依據岓院鄦近三年臨床分離菌株抗岥素敏感性羵驗結果,第一線頭芽胞素

  • Upload
    others

  • View
    7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財 團 法 人 彰 化 基 督 教 醫 院

感 染 科

� 臨 床 手 冊 �

===== 民國一百零五年五月修訂 =====

- 1 -

<序言五版>

彰化基督教醫院內科部感染科於民國八十五年

二月一日正式成立,楊祖光醫師卸下台北三軍總醫院感

染科主任來到彰化服務。當年的工作目標為提供各類感

染症﹝包括愛滋病﹞的診斷,醫療,會診以及建立抗生

素管制的制度。同年九月,劉尊榮醫師加入服務行列,

進行改善院內感染管制的各項缺失,使得醫院在社區及

院內感染的控制更趨完善。隨著醫院的擴展,醫療業務

也逐漸增加,八十七年八月陳昶華醫師加入感染科;九

十一年七月本院至臺大醫院受訓之小兒感染科楊順成

醫師也結訓並取得專科醫師資格;九十四年十一月鄭寓

仁醫師順利考取感染科專科醫師;林昭仁醫師也由台中

榮民總醫院小兒感染科轉任本院小兒感染專科醫師;張

志演醫師及余佳娟醫師分別於九十七年十二月及一百

年一月順利考取感染科專科醫師;李育霖醫師及劉元孟

醫師分別於九十八年十一月及九十八年十二月由榮民

總醫院轉及天主教若瑟醫院轉任本院成人感染科醫

師,許瑛敉醫師及陳賢孟醫師於民國一百零五年十一月

考取感染科專科醫師,使得科務推展更為順利。同時在

科內人員的共同努力下,本科也在八十九年經學會評鑑

為感染症專科醫師訓練醫院。本院於九十七年九月及一

百年九月順利通過 JCI 評鑑,依據政策和程序,提供有

關傳染病和免疫不全病症患者的照護服務。本科於民國

一百年十一月通過國際認證之愛滋病臨床照護模式

( Clinical care program certification,簡稱 CCPC)。目

- 2 -

前本院除了成人感染的六名專科醫師,尚有二名小兒感

染專科醫師外,以及分院的感染科醫師,人員陣容完整

堅強,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必能更進一步提昇本院對

感染症的診療與促進臨床研究的水準。

(劉尊榮於一零五年五月十三日)

- 3 -

<目錄> 1 序言 - 1 -

2 目錄 - 3 -

3 病房工作注意事項 - 5 -

4 常見疾病介紹及處方範例 - 7 -

4.1 泌尿道感染治療指引 - 7 -

4.2 蜂窩組織炎治療指引 - 8 -

4.3 恙蟲病 - 9 -

4.4 感染性心內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 - 10 -

4.5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 infection and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 - 12 -

5 重要檢查及技術介紹 - 15 -

5.1 Gram stain (革蘭氏染色) - 15 -

5.2 Acid Fast Stain(結核菌染色) - 15 -

5.3 Sputum TB smear/culture 的判讀與意義 - 15 -

5.4 Tzanck preparation - 16 -

5.5 不明熱 Weil-Felix 血清臨床意義與判讀 - 16 -

5.6 骨髓檢查重要項目 - 16 -

6 各類常見抗生素介紹及使用 - 17 -

6.1 Penicillin 類抗生素 - 17 -

6.2 Cephalosporin (Cephem)類抗生素 - 18 -

6.3 Aminoglycoside 類抗生素 - 19 -

6.4 Sulfonamide 類抗生素 - 19 -

6.5 Aztreonam / Imipenem 類抗生素 - 20 -

6.6 Teicoplanin/Vancomycin - 20 -

6.7 Metronidazole - 21 -

6.8 Tetracycline, doxycycline , minocycline - 22 -

6.9 Erythromycin, azitrhomycin and clarithromycin - 23 -

6.10 Quinolone Derivatives - 23 -

6.11 Rifampicin - 24 -

6.12 抗生素選用需考慮因素 - 25 -

6.13 各類抗生素之抗菌效果 - 26 -

6.14 抗生素治療的療程 - 27 -

6.15 腎功能不良患者劑量 - 28 -

7 本院抗生素管制辦法 - 30 -

8 傳染病通報流程及注意事項 - 33 -

- 4 -

8.1 法定傳染病轉歸通報之標準作業程序 - 36 -

8.2 傳染病分類及防治措施 - 40 -

8.3 傳染病檢體運送標準作業程序 - 41 -

8.4 不明原因發燒病患之標準作業 - 45 -

8.5 愛滋產婦生產預防用藥領藥流程 - 54 -

9 尖銳物品扎傷後傷口處理及檢驗追蹤流程 - 57 -

- 5 -

<病房工作注意事項>

1. 住院醫師,實習醫師換科別(teams)時,要跟前後的醫師交班,並且書寫「on

service note」和「off service note」,交班時應使用小抄來幫助自己記憶。

2. 住院醫師 care 床數以 15 床為上限,但需 cover 專科護理師侵入性檢查及處

理,實習醫師則在住院醫師的指導下協助照顧病人。

3. 實習醫師在住院醫師的指導與監督下,primary care 1-3 床病人,並獨立書

寫病人的 progress notes;於輪訓期間至少需完成新住院病人的「Admission

Note」2 本。

4. 病危病人(on critical)或同時合併有許多內科複雜疾病之病人,由住院醫師

負責照顧。

5. Admission note 必須在 24 小時之內完成,disharge summary 需在出院當天內

完成,未完成者依醫院病歷罰扣準則辦理。每天均需書寫病程記錄(progress

note)。病歷書寫請依照本院之病歷寫作規範行之。

6. 新住院病人需列印出最近二星期內在本院門診或急診所做過的檢驗或檢查資

料,貼在住院病歷上以供參考,並避免不必要的重複檢查。

7. 所有影像學檢查,包括 X-ray, CT scan,MRI 及核醫檢查等,請於病人完成檢

查登錄至 PACS 後,即與專家討論檢查發現,必要時請立即報告主治醫師討論

適當處置,以免延誤病人病情。

8. 所有新住院病人的標本及舊病人可獲得的標本,除送檢驗室外,均需親自操做

Gram stain 和 acid fast stain,顯微鏡鏡檢,並將結果記錄在病歷上。可以

做染色的地點在檢驗科細菌室。

9. 科內晨會及學術活動:

(1)Combine meeting:

甲、血液腫瘤科: 每個月提出相關的個案討論,7:30AM~8:30AM 在 93 討論

室。病例主要是由血液腫瘤科住院醫師口頭報告。感染科若有有關腫

瘤血液疾患的個案,也可一併提出。

乙、重症醫學科:每個月討論重症相關之病例,7:30AM~8:30AM 在 MICU 討

論室。病例由 ICU 住院醫師口頭報告。感染科對有需要討論的會診個

案,也可一併提出。

(2)Journal reading:每星期四 13:15-14:00 在 93 討論室參加感染科之期刊討

論會,住院醫師須于每個月報告一篇期刊。

(3)十四天再入院及超長住院討論:每月最末一個星期三或四 7:30AM~8:30AM 於

93 討論室進行。

(4)Mortality and Morbidity conference 及出院病歷討論: 每月

7:30AM~8:30AM 於 93 討論室進行。

(5)不定時舉行病理科, 放射科或其他科的聯合討論會

(6)不定期參加中區感染症醫學會所舉辦的病歷討論會。

- 6 -

10. 感染科單行法規:住院醫師與實習醫師在感染科工作禁止請假(除喪假外),要

結婚者請勿到感染科,沒有例外。在本科上班請努力學習感染症相關課題,勿

將他科工作帶來。

11. 感染症推薦讀物:Harrison 中有關感染部份;最新醫用微生物學(上下冊),

陳豪勇編譯,藝軒;Manual of Clinical Problems in Infectious Disease,

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Apractical Approach To Infectious

Diseases, Reese and Betts’。

- 7 -

<常見疾病介紹及處方範例>

泌尿道感染治療指引泌尿道感染治療指引泌尿道感染治療指引泌尿道感染治療指引 楊祖光醫師

定義

泌尿道感染依部位又可分上泌尿道感染及下泌尿道感染,兩者以膀胱與輸尿管交

接處為分野;也可依來源分為社區或院內泌尿道感染;或依致病機轉分為單純或

複雜泌尿道感染。

臨床症狀:包括寒顫、發燒、泌尿道燒灼感、頻尿、急尿、恥骨上壓痛或背部肋

骨橫隔角敲痛等一項或以上。

實驗室檢驗:可發現膿尿(顯微鏡高視野下可見超過 10 個白血球)或尿液中

nitritenitritenitritenitrite 為陽性。

致病菌:依本院臨床分離菌株來看,以大腸桿菌屬的細菌為主,如 Escherichia Escherichia Escherichia Escherichia

colcolcolcoli,Proteus mirabilisProteus mirabilisProteus mirabilisProteus mirabilis,Klebsiella pneumoniaeKlebsiella pneumoniaeKlebsiella pneumoniaeKlebsiella pneumoniae 等。其他如 EnterococcusEnterococcusEnterococcusEnterococcus,

或抗藥性較強的格蘭氏陰性桿菌如 EnterobacterEnterobacterEnterobacterEnterobacter 屬、SerratiaSerratiaSerratiaSerratia 屬 PseudomonasPseudomonasPseudomonasPseudomonas

屬等或黴菌如 CandidaCandidaCandidaCandida 屬則較常見於複雜或院內泌尿道感染。

診斷:在懷疑有泌尿道感染時,需先做尿液常規檢查,若為陽性則需加做格蘭氏

染色及細菌培養以確定致病菌。(必須在使用抗生素之前)

治療:依據本院最近三年臨床分離菌株抗生素敏感性試驗結果,第一線頭芽胞素

(CefazolinCefazolinCefazolinCefazolin,cefacefacefacefa) 對大腸桿菌屬的細菌,敏感度超過 75757575﹪﹪﹪﹪以上;至於抗藥性

較強的格蘭氏陰性桿菌,aminoglycosideaminoglycosideaminoglycosideaminoglycoside (如 gentamicingentamicingentamicingentamicin)的敏感度也有約 60606060

﹪﹪﹪﹪以上。

建議建議建議建議:懷疑有泌尿道感染時(必須有臨床症狀及陽性檢驗結果),需先採取尿液樣

本檢驗,再使用抗生素 cefazolincefazolincefazolincefazolin 或 gentamicingentamicingentamicingentamicin;如臨床症狀嚴重則可以兩種併

用,否則以單一抗生素為主。待培養有結果,再選用適合的抗生素。

處方範例

Standing order: 1.N/S 1000 C.C qd IVD

2.Cefazolin 1g q8h IB (need adjust dose by renal function)

State order: 1.Urine routine, sediment,urine culture

2.B/C * II( for complicated UTI)

4.BUN/Cr

5.If complicated UTI, APN, renal stone was suspect, suggest

check KUB, renal echo for r/o other anatomic disorder

- 8 -

蜂窩組織炎治療指引蜂窩組織炎治療指引蜂窩組織炎治療指引蜂窩組織炎治療指引 楊祖光醫師

定義: 蜂窩組織炎為皮下組織的感染,一般不侵犯肌肉或更深部的組織或器官,

但可以造成淋巴系統的炎症或淋巴結腫大。常見的好發部位為下肢。

臨床症狀:受侵犯部位產生紅、腫、熱、痛或產生水泡、血泡。通常有血泡產生

併有病情快速發展表示炎症侵犯深部肌肉組織或有敗血症為感染症急症,臨床醫

師需特別注意。

實驗室檢驗:一般有白血球增多及白血球分類左移現象。有水泡、血泡時可以細

針抽取檢驗(如格蘭氏染色,細菌培養等)。

致病菌:一般無傷口的蜂窩組織炎的致病菌為A族鏈球菌(group A streptococcus,

GAS);有明顯傷口者,則以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為主。 在特定地區或特

定職業、興趣,可能有特定菌種(如 Vibrio spp,Aeromonas spp)需留意。

如果傷口曾暴露海水污染或遭海水魚刺傷 要考慮Vibrio. Spp 如果傷口曾暴露淡

水或遭淡水魚刺傷 要考慮 Aeromonas spp.

診斷:一般以臨床症狀為主,可以實驗診斷為輔。

治療:較單純的蜂窩組織炎,以盤尼西林治療;有傷口的蜂窩組織炎,則以抗盤

尼西林脢(penicillinase-resistant)盤尼西林治療。如考慮特定菌種,則需選用

特定抗生素。

建議:一般蜂窩組織炎以 aqueous penicillin G 1000000~2000000 單位,每六小

時靜注一次;有傷口的蜂窩組織炎則以 oxacillin (prostaphlin)1~2 gm 每四

到六小時靜注一次。慢性復發性蜂窩組織炎可考慮使用長效盤尼西林 benzathine

penicillin G (penadur-LA)1200000 單位,每 3~4 周肌注一次,共注射六個月。

處方範例:Standing order: Raise extremities and bedridden

antibiotics choice: 1. Simple cellulites, no pus formation: Aq-PC 1-2MU q6h

2. Pus-like cellulitis( suspect S. aureus): oxacillin 2g q6h IB

1. If the wound was rapidly exacerated(wound extend in 1-2 hrs), combine gas

formation, systemic symptoms, multiple organ failure: consider necrotizing fascitis

(註一)

2. Exposure to sea water and rapid progression: r/o Vibrio vulnificus: 3nd-

generation cephalosporine + doxycycline 100mg q12h po 並立即會診整外清創

Exposure to water and fast progression: r/o Aeromonas spp.: 3nd-generation

cephalosporin, 並立即會診整外清創

(註一): Necrotizing fascitis: 大部份是 mixed infection, 建議使用

1) 3nd-generation cephalosporine + metronidazole 500mg q12h or

2) Piperacillin /Tazobactam 3.375 gm q6h or

3) Imipenem 500mg q6h

並立即會診整外清創

- 9 -

恙蟲病恙蟲病恙蟲病恙蟲病 蔡人文醫師

立克次體感染在亞洲地區包括台灣有 Epidemic typhus,murine typhus,Q

fever 及 Scrhb typhus,其中最常見也被列為法定傳染病是叢林型斑疹傷寒,也

就是恙蟲病。

1.定義: 恙蟲病又稱叢林性斑疹傷寒,在我國是屬於報告傳染病,是由帶恙蟲病立

克次體之恙蟲幼蟲叮咬而感染的急性出疹熱病,

2.流行病學: 遍佈範圍頗廣,包括西太平洋沿岸從韓國、日本至澳大利亞及巴基斯

坦皆有其蹤跡,在台灣地區主要在澎湖、金馬及離島地區、花東地區,但在中、

北部亦有零星病例。

3.致病機轉: 人類感染恙蟲病主要是受恙蟲幼蟲叮咬所致,而立克次體侵入體內引

起急性感染。而傳播恙蟲的宿主主要是在鼠類、囓齒動物、山羊、狗、豬、貓和

鳥類等。人類為偶然宿主,主要到郊外旅行或工作時受到恙蟲幼蟲叮咬而傳染。

4.臨床症狀: 本病的潛伏期為 6~21 天,一般約 12 天。突然發燒、發冷、頭痛及局

部性淋巴腺腫大。主要病灶為焦痂,但只有一半病患會出現。焦痂是一紅斑性病

灶,直徑約一公分大小,中心表面覆蓋以黑痂,周圍為紅斑性暈圈,大致分佈在

腋下、腰部、腹股溝、生殖器及頸部。另外在發病的第五天至八天,在軀幹、臀

部及腿部可出現紅疹,且多為丘疹,約 2~3 成病患會出現。

病患如不予特殊治療,嚴重的併發症有肺炎、急性腎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症

候群、心肌炎及敗血性休克。死亡率因地理區域與人口差異而不同,約 1~60%左右。

5.診斷: 恙蟲病的診斷,有賴於瞭解患者有至地方流行病區的曝露史,及發現主要

病灶焦痂、皮膚疹及淋巴腫大等,至於實驗室檢查有魏斐氏(Weil-Felix)反應,

間接免疫螢光抗體試驗,及病原體分離等。

6.致病菌 :Orientia tsutsugamushi

7.治療恙蟲病雖然有嚴重的併發症及可能造成死亡,但只要早期診斷,接受適宜的

抗生素治療,皆能完全康復。而常用的抗生素有四環黴素、氯黴素及偉霸黴素等。

通常在給予藥物後 1~3 天內便可退燒。

8.預防與衛教:防治的方法: 1.儘量可能避免長期進入恙蟲活動地區 2. 鏟除雜草,

尤其人群接觸頻繁的草地應先鏟除,減少恙蟲棲息場所與密度 3. 在野外旅遊或

工作時,請儘量不要進入草叢地帶。若進入危險區域時應穿著長袖、長褲、長靴、

手套等保護性衣物。4. 在衣服及皮膚暴露處塗佈驅蟲劑,防止恙蟲叮咬。5. 抗

生素預防,每週口服偉霸黴素(Vibramycin)200 毫克。

- 10 -

感染性心內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 陳昶華醫師

定義: 感染性心內膜炎是微生物在心臟內膜表面的的感染.最常出現在瓣膜.一

般可分為急性心內膜炎及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

流行病學: 感染性心內膜炎常見於先天性心臟病或風濕性心臟病, 先天性心臟

病的病童中,心室中隔缺損、左側心臟瓣膜疾病、及系統和肺循環交流、大動脈

轉位異常、開放性動脈導管等異常,較容易產生感染性心內膜炎症。另外一些高

危險群的人,如常用靜脈注射藥物、剛接受心臟手術、留置有導管的病人,也發

生感染性心內膜炎症

致病機轉: 微生物可藉著心內膜表面受損而附著上 加上特定菌種能分泌黏著素

如 dextran.造成血小板等黏集而形成 vegetation

病原菌

感染性心內膜炎最常見的細菌是鏈球菌(streptococcus)約占 50% 其中 草綠

色鏈球菌佔 35%左右. 腸球菌(enterococcus)佔 10%左右,在接受下腸胃道或泌

尿道的病人較常見。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佔 35 %則常在靜脈毒癮患者

出現。另外黴菌、病毒也會引起。

臨床症候

主要是非特異性的表現 如發燒 全身倦怠. 喘 .

可以聽到以前未曾出現的,新的心臟雜音。脾臟腫大。 栓塞現象,皮膚粘膜出

現紫斑(petechiae),在手指尖端出現小的紅痛結節,叫 Osler's nodule,有

的病人發生半身麻痺。在手掌、腳掌出現所謂〞Janeway lesions〞的無痛性紅

斑或出血點。另外可在指甲下看到線狀出血。這些可能是血管炎的表現。眼結膜

有出血點.

檢查室的檢查

ESR 上升,白血球數目增加,貧血,偶而血尿。

心電圖顯示 PR 期間延長,T 波倒轉。

胸部X光可發現心臟擴大。可能出現多發性細菌性肺栓塞

血液細菌培養陽性約有 10%的病人其血液培養為陰性。

心臟超音波可偵測到瓣膜上的贅生物 (vegetation),經食道超音波 (TEE) 則可

偵測更小的病灶。若沒看見贅生物,並不能排除沒有感染性心內膜的可能。

診斷: 依據 Duke criteria (見附表 1 )

治療

臨床上懷疑是感染性心內膜炎,抽取血液細菌培養後,立刻給予高劑量抗生素,

一般使用 ampicillin 2g q4h + gentamycin 當作經驗性療法,依臨床症狀及細

菌培養結果出來後,改為對細菌有效的藥物,繼續針劑治療 4 至 6 週。病人於治

療期間需常臥床休息, 告知病危 詳細解釋 避免產生 Valsalvar maneuver 的情

況 例如便祕 劇烈咳嗽,預防 vegetation 脫落栓塞。若是黴菌感染,最佳治療

藥物為 Amphotericin B 或 Fluconazole。且需要手術治療.

治療後至少要追 4 個月,每次在門診部追時,應做血液細 菌培養。

假如有先天性心臟疾患,細菌感染治療後,造成心臟衰竭,須外科開刀矯正心臟

疾患。另外像治療失敗,心肌膿瘍,反覆性細菌性栓塞, 瓣膜破損 等也是手術

適應症。

- 11 -

預防

拔牙或扁桃腺切除時,經常有暫時性的菌血症 (bacteremia),而且泌尿系統和

消化系統的外科手術也會造成菌血症。患有風濕性心臟病或風溼性心臟病的病

人,在手術當天和手術後兩天之內,應該用 penicillin 預防亞急性細菌性心內

膜炎。

Table 1 The Duke Criteria for the Clinical Diagnosis of Infective EndocarditisTable 1 The Duke Criteria for the Clinical Diagnosis of Infective EndocarditisTable 1 The Duke Criteria for the Clinical Diagnosis of Infective EndocarditisTable 1 The Duke Criteria for the Clinical Diagnosis of Infective Endocarditis

MAJORMAJORMAJORMAJOR CRITERIACRITERIACRITERIACRITERIA

Positive blood culture

Typical microorganism for infective endocarditis from two separate blood cultures

Viridans streptococci, Streptococcus bovis, HACEK group, or Community-acquired Staphylococcus aureus or enterococci in the absence of a

primary focus, or Persistently positive blood culture, defined as recovery of a microorganism consistent

with infective endocarditis from:

Blood cultures drawn >12 h apart; or All of three or a majority of four or more separate blood cultures, with first and

last drawn at least 1 h apart

Evidence of endocardial involvement

Positive echocardiogram

Oscillating intracardiac mass on valve or supporting structures or in the path

of regurgitant jets or in implanted material, in the absence of an alternative

anatomic explanation, or Abscess, or New partial dehiscence of prosthetic valve, or

New valvular regurgitation (increase or change in preexisting murmur not sufficient)

MINOR CRITERIAMINOR CRITERIAMINOR CRITERIAMINOR CRITERIA

Predisposition: predisposing heart condition or injection drug use

Fever ≥38.0°C (≥100.4°F)

Vascular phenomena: major arterial emboli, septic pulmonary infarcts, mycotic

aneurysm,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conjunctival hemorrhages, Janeway lesions

Immunologic phenomena: glomerulonephritis, Osler's nodes, Roth's spots, rheumatoid

factor

Microbiologic evidence: positive blood culture but not meeting major criterion as noted

previouslya or serologic evidence of active infection with organism consistent with

infective endocarditis

Echocardiogram: consistent with infective endocarditis but not meeting major criterion

a Excluding single positive cultures for 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i and diphtheroids, which are common culture contaminants, and organisms that do not cause

endocarditis frequently, such as gram-negative bacilli.

NOTE: HACEK, Haemophilus spp., Actinobacillus actinomycetemcomitans, Cardiobacterium hominis, Eikenella corrodens, Kingella kingae. SOURCE: Adapted from Durack et al., with permission from Excerpta Medica, Inc.

- 12 -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 infection and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 鄭寓仁醫師

定義:

1. criteria for HIV infection: 常用的方法: persons 13 years or older with

repeatedly(2 or more) reactive screening test (ELISA or PA) combined

specific antibodies identified by a supplemental test, e.g. HIV Western

blot presence of at least 2 of the following bands: p24, gp41, gp120/160:

其他特殊的診斷法包括: viral isolation, antigen detection, and detection

of HIV genetic material by PCR or branched DNA assay(bDNA)

2. AIDS: 任何受 HIV 感染的病人.合併 CD4 T cell count < 200/ul ;或出現 Clinical

category C (註二)

流行病學:全球廣泛流行的傳染病將造成全球死亡原因的第四位,且影響許多青

壯年人口.

傳染途徑:

(1) 同性或異姓間的性接觸,尤以肛交傳染力大.

(2) 感染的母體由胎盤或生產時或哺乳時傳給小孩.

(3) 輸血,血液或血液製品的接觸(血漿.凝血因子..),靜脈毒癮患者共用針頭

或稀釋液,醫護人員的針扎意外

(4) 性病患者因局部分泌物有更多的白血球/淋巴球,所以更容易傳播病毒.

(5) 手術. 拔牙或牙齒處理也會傳播病毒(由醫師本人或器械).

致病機轉:HIV 病毒藉由 CCR5, CXCR4 這兩個 Co-receptors 進入人體的 T helper

cell (CD4 T cell), 在細胞內造成 T 細胞的破壞及減少. 因而破壞人類的免疫力

病程:

(1) Primary HIV infection: 病毒由外界侵入人體(route), 進入血流, 進入淋

巴系統的過濾. 可能侵犯 dendritic lineage cells, 可能將病毒呈現給 CD4+

T cell, 接著在 CD4 T cell 內繁殖造成病毒血症, 時間約在曝露後 6 週,由此

廣泛散佈到整個器官及淋巴系統中, 可能會出現” acute HIV syndrome”.

(2) Persistent Virus Replication: 在第一次病毒血症之後, CD4 T 細胞會慢慢

的回升,這病毒不能完全由人體清除, 呈現一種慢性感染的症狀, 平均十年才

會到達臨床致病的狀態; 這種慢性而持續的感染狀態就稱為 HIV disease.

(3) AIDS

臨床症狀

(1) The acute HIV syndrome: primary infection 後 3~6 週, 因血中大量病毒

- 13 -

血症造成的免疫反應, 時間約一至數週.

病人會出現: (Fever, pharyngitis,lymphadenopathy, Headache, Retro

orbital pain, arthralgia, Lethargy, malaise, Anorexia, weight loss,

Nausea, Vomiting, diarrhea,) Neuro: meningitis, encephalitis,

Peripheral neuropathy, Myelopathy, Dermatologic: erythemetous

macropapular rash, Mucocutaneous ulceration.

(2) The asymptomatic stage – clinical latency: 沒症狀,但病程進度的速度

和 HIV RNA level 有正相關.

(3) Symptomatic disease: 可在任何 HIV infection 時期, 出現有症狀的時機稱

之.

治療:開始抗反轉病毒藥物的時機:

(1) 有症狀的病人: (出現 1993 年美國 CDC 愛滋病診斷標準其中的任一病症; 或嚴

重的症狀, 註二) 不考慮 CD4 T cell count 和 viral load.

(2) 沒症狀的病人. 在 CD4 count < 350/ul, 或 virus load > 10 萬 copies/ml 可

考慮開始治療

(3) 懷孕婦女: 用藥另訂

*治療的藥物分成三大群, 比較有效的選擇是

(1) 2 種 NRTI 加一種 PI

(2) 2 種 NRTI 加一種 NNRTI

*效果較差的是 3 種 NRTIs.

NRTIs: Nucleoside analog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sc 靠加入複製中

的 DNA 造成複製的終止

PIs: Protease inhibitors: 一種強校的 viral protease 抑制劑, 這種 protease

在病毒複製 cycle 的晚期蛋白質合成時會被需要. 它們是被當作複合劑的藥物在

使用. 所有 PIs 類藥物和其他藥物有交互作用. 在使用上需小心評估.

NNRTIs: Nonnucleoside reverse transcriptese inhibitors: 會非競爭性的與

反轉錄酶(reverse transcriptase)結合, 它的作用很快, 適用於暴露後的預防用

藥或愛滋媽媽生產期間的預防用藥.

治療時期. 病人需四星期抽一次 HIV RNA load 及 CD4 細胞數, 目標是測不到 HIV

RNA load. 待達到這個目的, 表示到穩定期, 可每三個月抽一次血.

- 14 -

(註二): 1993 年美國 CDC 愛滋病診斷標準:

A3, B3, and C (shaded area) required reporting as AIDS

CD4 cell

category

Cliniccal

category A

Cliniccal

category B

Cliniccal

category C

1) >=500/mm3 A1 B1 C1

2) 200-499/mm3 A2 B2 C2

3) <200/mm3 A3 B3 C3

Clinical category A”

Asymptomatic HIV infection

Persistent generalized lymphadenopathy (PGL)

Acute (primary) HIV illness

Clinical category B:

Symptomatic, not A or C conditions

Examples include but not limited to:

Bacillary angiomatosis

Candidiasis, vulvovanigal: persistent>1 month, poorly response to rx

Candidiasis, oropharyngeal

Cervical dysplasia, severe, or carcinoma in situ

Constitutional sx, e.g. fever (>38.5) or diarrhea > 1 month

Clinical category C:

Candidiasis: eshopageal, trachea, bronchi

Coccidioidomycosis, extrapulmonary; Cryptococcosis, extrapulmonary

Cervical cancer, invasive; Cryptosporidiosis, chronic intestinal (>1 month)

CMV retinitis, or CMV in other than liver, spleen, nodes

HIV encephalopathy ;

Herpes simplex with mucocutaneous ulcer>1 month, bronchitis, pneumonia

Histoplasmosis, disseminated extrapulmonary

Isosporiasis, chronic,>1 month

Kaposi’s sarcoma ; Lymphoma: Burkitt’s immunoblastic, primary in brain

M.avium or M.kansasii, extrapulmonary

M. tuberculosis, pulmonary or extrapulmonary

Pneumocystis carinii pneumonia

Pneumonia, recurrent (>2 episodes in 1 year)

Progressive multifocal leukoencephalopathy

Salmonella bacteremia, recurrent

Toxoplasmosis, cerebral ; Wasting syndrome due to HIV

- 15 -

<重要檢查及技術介紹> � Gram stain (革蘭氏染色) 步驟:

1, 將標本(痰,尿液,CSF,pus…)做一薄片,乾燥後以火固定。

2, 加上 crystal violet 染液,作用 5 秒鐘。

3, 水洗,並倒掉多餘的水。

4, 加上 iodine 液,作用 5 秒鐘。

5, 水洗,並倒掉多餘的水。

6, 以 95% alcohol 脫色,直到(大部分)無色為止,約需 5-10 秒。

7, 水洗,並倒掉多餘的水。

8, 以 Safranin 複染 10 秒,再以水沖洗。

9, 吸乾或在空氣中乾燥後,置於油鏡下觀察。

� Acid Fast Stain(結核菌染色)步驟:

1, 將標本(痰,尿液,CSF,pus…)做一薄片,乾燥後以火固定。

2, 加上 Carbolfuchsin 染液,作用 5 分鐘。

3, 水洗,並倒掉多餘的水。

4, 用 acid alcohol 脫色至淡粉紅色,且無染色液浮出,約需 1 分鐘。

5, 水洗,並倒掉多餘的水。

6, 以 Brilliant green/Methylene blue 複染 30 秒,再以水沖洗。

7, 吸乾或在空氣中乾燥後,置於油鏡下觀察。

� Sputum TB smear/culture 的判讀與意義如下:

1, 痰的 TB smear / culture 對診斷與治療結核病有重要的角色,痰中的耐酸桿

菌(acid-fast bacilli)越多,越容易傳染;在開始有效的治療以後,其含量

會逐漸減少,最後終為陰性。

2, 一般文獻上是以半定量的方法表達,就是:+, ++, +++, ++++或寫成 1+, 2+, 3+,

4+ (中文讀做:一個加、兩個加、三個加、四個加;英文讀做:one plus, two

plusses, three plusses, four plusses)。

3, “+” 的定義如下表,請參考。

4, 這樣的報告,可以提早讓臨床醫師知道病人的治療效果如何,是否有可能為多

重抗藥性結核菌。

Acid-fast-smear evaluation and reporting 1

Report

No. of AFB seen 2

Fuchsin stain Fluorochrome stain

1000X 250X 450X

No AFB seen 0 0 0

Doubtful; repeat 1-2/300F (3 sweeps) 1-2/30F (1 sweep) 1-2/70F (1.5 sweeps)

1+ 1-9/100F (1 sweep) 1-9/10F 2-18/50F (1 sweep)

2+ 1-9/10F 1-9/F 4-36/10F

3+ 1-9/F 10-90/F 4-36/F

4+ > 9/F > 90/F > 36/F

- 16 -

1. Kent PT. Public Health Mycobacteriology: a guide for the level III laboratory. CDC 1985;

2. F, microscope fields. In all cases, one full sweep refers to scanning the full length

(2cm) of a smear 1 cm wide by 2 cm long.

� Tzanck preparation: for vesiculobullous disorders

1, selecting an intact vesicle

2, swabbing the lesion with 70% isopropyl alcohol

3, opening the vesicle with a scalpel blader

4, scrapping the base very gently to avoid bleeding

5, placing the specimen on a glass slide, and

6, staining it with Giemsa or Wright’s stain.

� multinucleated, syncytial giant cells in varicella-zoster, herpes

simplex infections; but not in vaccinia and variola.

� 不明熱 Weil-Felix 血清臨床意義與判讀

Weil-Felix Agglutination Test in Rickettsial Infections

Disease Proteus strain

OX-19 OX-2 OX-K

Scrub typhus 0 0 +++

Rocky mountain

spotted fever

++++ or

+

+ or

++++

0

Epidemic typhus ++++ + 0

Murine typhus ++++ + 0

Brill-Zinsser

disease

0 0 0

Rickettsial pox 0 0 0

Q fever 0 0 0

Ref. 蔡文成:臨床微生物診斷學 7th.

Single convalescent serum titer 1:160 to 1:320 is usually diagnostic.

Rise in titer is of great value.

� 骨髓檢查重要項目(Bone marrow studies):

1, Bone marrow culture:

a, 抽取 bone marrow 10cc 打入 blood culture bottles (aerobic & anaerobic

各 5cc)。

b, 一定要通知細菌室保留血瓶至 21 天。

2, Bone marrow TB culture:

a, 準備 50ml 無菌離心管(火箭筒),加入 10cc 蒸餾水。

b, 抽取 bone marrow 1cc 注入前管,混合均勻。

3, Bone marrow biopsy & aspiration:

做一般組織學病理切片與細胞學的檢查。

4, 在血液腫瘤科的建議下送染色體檢查。

- 17 -

<各類常見抗生素介紹及使用> 林雪香藥師

1.Penicillin 類抗生素

簡介:Penicillin 類抗生素是屬於 β-lactam 類抗生素的一種﹝其他尚有

Cephalosporins, Monobactam 及 Carbapenem 等﹞,是最早被發現與使用到臨床

的抗生素。

藥品分類:

Penicillin G 類:有短效的 aqueous penicillin G 與長效的 bezathine

penicillin G.

Penicillinase-resistant penicillin 類:有 Oxacillin ﹝國外為

Nafcillin﹞

Aminopenicillin 類:有 Ampicillin 及 Amoxicillin

Extended-spectrum penicillin 類:有 Ticarcillin 及 Piperacillin

β-lactam/β-lactamase 類:有 Ampicillin/sulbactam,

Amoxicillin/clavulnate, Ticarcillin/clavulnate 與

Piperacillin/tazobactam

藥理作用:基本上所有的 Penicillin 類抗生素都作用在細菌的細胞壁。它們與細

胞壁上的 penicillin-binding protein 結合後,使新合成的細胞壁結構脆弱,

易受破壞而導致細菌死亡。因此均屬於殺菌性抗生素。此外 Penicillin 類抗

生素在各種組織的濃度均可達到殺菌濃度,又可穿透血腦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BBB﹞因此可謂全能型的抗生素。

代謝途徑:絕大部分的 Penicillin 類抗生素均由腎臟代謝,因此需在腎功能不全

時調整劑量,除了 Penicillinase-resistant penicillin 類﹝Oxacillin﹞部

分由肝臟代謝,因此不需隨腎功能而調整劑量。

適應症:基本上在檢驗室檢驗出由敏感性細菌所造成的感染均可使用此類抗生

素,例如:penicillin G 對 streptococcus﹝甚至厭氧的 streptococcus﹞,

Treponema pallidum ﹝syphilis﹞均有效;Oxacillin 主要用於

Staphylococcus 的感染;Aminopenicillin 與 Extended-spectrum penicillins

則對革蘭氏陰性桿菌有效;至於β-lactam/β-lactamase 類的 penicillins 則

對會產生β-lactamase 的細菌效果優異。

副作用:一般而言,penicillin 類抗生素安全度佳,但仍有少見的副作用

Penicillin G:Anaphylactic shock﹝0.002%﹞,皮疹,發燒,白血球減少,

嗜伊紅血球增加,間質性腎炎,中樞神經毒性等。

Oxacillin:腸胃道症狀,黃疸等。

Ampicillin:皮疹,腸胃道症狀等。

其他的 penicillins 則與 penicillin G 類似。

- 18 -

2.Cephalosporin (Cephem)類抗生素

簡介:Cephalosporin 類藥物正確名稱為 Cephem 類,其中依其結構可再區分為

cephalosporin、cephamycin 兩類,但目前大家常以 cephalosporin 此名稱代表全

部 cephem。此外,此類藥物可再依其抗菌範圍區分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的

cephalosporin,近年來更有第四代 cephalosporin。

藥品分類:Cephalosporin 可分各代如下:

1. 第一代 cephalosporin:cefazolin (cefa),cephalexin (Ulex)

2. 第二代 cephalosporin:includes some cephamycins- cefmetazole (metacin)

and carbacephems- cefuroxime(CFU)

3. 第三代 cephalosporin:ceftizoxime (epocelin),cefotaxime (claforan),

ceftriaxone (rocephin),flomoxef (flumarin),ceftazidime (fortum),

cefixime (cefspan)

4. 第四代 cephalosporin:cefepime (maxipime),cefpirome (cefrome)

各代抗菌範圍:

第一代第一代第一代第一代 cephalosporincephalosporincephalosporincephalosporin::::以革蘭氏陽性細菌為主包括 MSSA, Streptococcus 但對

MRSA 及 Enterococcus 無效。對大部分簡單的革蘭氏陽性細菌亦具有效果,包括

E. coli, Klebsiella, Proteus 等

第二代第二代第二代第二代 cephalosporincephalosporincephalosporincephalosporin::::對革蘭氏陰性細菌的活性增加、some cephamycins

(cefmetazole)對厭氧菌有效,對革蘭氏陰性細菌的活性包括 E. coli, Klebsiella,

Proteus 的效力比第一代為佳,對 H. influenzae 也具有效力,但對治療困難的革

蘭氏陰性細菌 Pseudomonas 均無效力。對於革蘭氏陽性細菌中的 MSSA 效力則比不

上第一代。

第三代第三代第三代第三代 cephalosporincephalosporincephalosporincephalosporin::::具有更強的對革蘭氏陰性細菌的活性,對簡單的及較困難

的革蘭氏陰性細菌均具有活性,對 H. influenzae 也具有效力,但對 MRSA 及

Enterococcus 無效,對 Streptococcus 則仍有效力。三代中的 ceftazidime 有一

重要的差異,這個藥物具有 Anti-pseudomonas 其它三代 cephalosporin 則是無

效。第三代 cephalosporin 是否通過 BBB:是

第四代第四代第四代第四代 cephalosporincephalosporincephalosporincephalosporin::::第四代除了具有第三代的抗菌活性外,對 MSSA 亦具有抗

菌力,對 Pseudomonas 均有效,但對 MRSA 及 Enterococcus 仍屬無效。

藥理作用:此類作用機轉與 penicillin 類相似,會抑制細菌細胞壁中 mucopeptide

的合成,導致滲透不穩定的細胞壁。但抗菌範圍、藥效、及耐 beta-lactamase 之

程度與 penicillin 不同。是否通過 BBB:是

代謝途徑:口服藥物由胃腸道的吸收良好,但吸收會受食物的干擾而延遲。針劑

吸收不錯。尖峰血中濃度很快得到(通常為 30 分-60 分)。大多數 cephalosporin

是經由腎小球過濾及腎小管分泌,由腎臟排泄。在腎臟衰竭時,cephalosporin 的

排除半衰期會延長,對於腎功能不佳的病人需調整劑量。

適應症:對敏感生物體所引起的呼吸道,皮膚,軟組織,生殖泌尿道,中耳和血

- 19 -

流等感染。治療對 penicillin 過敏,而患者沒有其它併發症之替代療法。

副作用:口服投與有噁心和腹瀉。胃腸道方面會有食慾不振,腹痛,消化不良…..。

在過敏反應有皮膚出疹,發燒,寒顫….。血液學方面有嗜中性白血球減少,白血

球減少,血小板減少……。其它方面有頭痛,虛弱,呼吸困難,感覺異常。

3.Aminoglycoside 類抗生素

簡介:aminoglycoside 是廣效性的抗生素,主要是治療病原菌有 Pseudomonas,

Proteus, Klesiella, Enterobacter, Serratia 及 Escherichia 屬所引起之嚴重

的全身性革蘭氏陰性菌。

藥品:gentamicin (genta), amikacin (amikin), tobramycin (nebcin),

streptomycin (S.M), neomycin(neomycin)。其中 streptomycin 目前幾乎只用於

結核病人之治療不再用於其它細菌感染之治療。

藥理作用:aminoglycoside 能抑制細菌蛋白質的合成。能干擾細菌的 aminoacyl

tRNA 結合於 30S ribosomal subunit。

代謝途徑:幾乎不從胃腸道吸收注射後吸收迅速,尖峰血中濃度在 1-2 小時內發

生,在正常的腎功能時,血中半衰期是 2-3 小時,但是在嬰兒、老年人或腎衰竭

的病人可能會延長,大部分以未改變的形式經由腎臟排除。所以特殊病人在使用

這類藥物要特別注意腎功能及監測血中濃度。

適應症:aminoglycoside 最主要是針對革蘭氏陰性細菌之治療,包括簡單的或困

難的腸內菌及 Pseudomonas。當然 aminoglycoside 與其它抗革蘭氏陽性菌之

beta-lactam 抗生素合併使用亦可增加殺菌力所謂的加成作用(synergistic

effect),而得到更好的結果。

副作用:聽覺毒害(ototoxicity)如 streptomycin 及 neomycin 會引起前庭神經障

礙,腎毒性(nephrotoxicity),神經肌肉阻斷作用,中樞神經系統會有頭暈、運

動失調。在過敏反應有發疹、蕁麻疹、發熱。血液學有嗜中性白血球減少,白血

球減少,血小板減少……。

4.Sulfonamide 類抗生素

簡介:suflonamide 是一種對抗革蘭氏陽性菌和革蘭氏陰性的廣效抑菌劑。他們最

普遍用在急性泌尿道感染,因為 sulfonamide 有高溶解度可以使它們達到有效濃

度而不至於傷害腎臟的危險。各種不同 sulfonamide 可用於各種其它全身和局部

的感染

藥品分類:在我們醫院有 sulfamethoxazole-trimethoprim (baktar, septrin)。

藥理作用:正常劑量下為制菌劑,干擾細菌細胞壁葉酸的合成。葉酸為核酸所必

須的先驅物質。葉酸會競爭結抗 PABA。阻礙 PABA 的利用,因此細菌細胞壁的複製

會停止。

- 20 -

代謝途徑:全身性的 suflonamide 容易由胃腸道吸收,局部作用於腸的藥物除外。

由其它不為吸收者,則不規則。和血漿蛋白結合的程度有所不同,廣泛分佈於體

液中,包括 CSF 及眼睛。作用期主要依賴代謝和排泄的速度而定。半衰期範圍 4-12

小時。大部分由肝臟代謝(局部作用藥物除外),原來的與經代謝的皆由腎臟排除。

鹼性尿有助於排泄和避免產生結晶尿。

適應症:沒有阻塞現象之急性、復發的或慢性的泌尿道感染,軟性下疳,沙眼,

預防和治療對 suflonamide 敏感的腦膜炎球菌性腦膜炎之 A 群菌株…等

副作用:低血鉀,胃腸方面有噁心、腹瀉、食慾不振等。中樞神經方面有頭痛、

思睡、眩暈…等。腎臟方面有蛋白尿、白蛋白、血尿、少尿。血液方面有貧血、

血液惡病質、低凝血脢原血症…..等。

5.Aztreonam / Imipenem 類抗生素

簡介:Atreonam 此藥為 monobactam 抗菌活性大致與 anti-pseudomonas 之第三代

cephalosporin 相似但對各種革蘭氏陽性菌均完全不具任何效力。臨床上還有一重

要性即對 penicillin 及 cephalosporin 過敏的病人,對 monobactam 不會有交叉

過敏之現象。Imipenam 為 carbapenam 類抗生素是抗生素開發史上一重要的突破,

它對各種革蘭氏陽性、陰性細菌、厭氧菌均具有抗菌力。其中僅對革蘭氏陽性中

MRSA, Enterococcus faecium 及陰性細菌中的 Strenotrophomonas maltrophilia,

Burkholderia cepacia 無效的。因而曾被戲稱藍波。

藥品分類:carbapenam

藥理作用:能與 PBPs 1b 及 2 結合及阻止 cell wall 的合成,具有殺菌作用。

Cilastatin 是 DHP(dehydropeotidase)-1-inhibitior,能減少 imipenam 的代謝。

代謝途徑:口服後不能吸收,注射後理想濃度不理想。經由腎臟排除。前側有

dehydropeptidase 水解,代謝產物沒有抗生素作用,而有腎臟毒害。

適應症:抗菌範圍很廣通常用於嚴重的院內感染併有陽性及陰性或需氧及厭氧的

多種菌合併感染。或是中性球缺乏的發燒病人。

副作用:噁心、嘔吐、偶而會有低血壓、seziure、convulsions

6.Teicoplanin/Vancomycin

藥品分類:Glycopeptide

藥理作用:殺菌

作用部位:抑制細胞壁合成; interferes with the addition of new cell-wall

subunits

代理途徑:經腎代謝; dose should be reduced in renal failure.

適應症:

A. Treatment of serious infections due to beta-lactam-resistant

- 21 -

gram-positive microorganism, including MRSA, 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i infection, serious diphtheroid infections.

B. Treatment of infections due to gram-positive microorganisms in

patients with a history of anaphylaxis to beta-lactam antimicrobials

C. Antibiotic-associated colits that fails to response to metronidazole

therapy

副作用:

A. Ototoxicity: relatively uncommon

B. Nephrotoxicity: very uncommon

C. Red man syndrome(Vancomycin)

D. Rashes

E. Phlebitis

F. Fever and chills

G. Neutropenia

H. Anaphylaxis

7.Metronidazole

藥理作用:殺菌

作用部位:抑制 DNA 合成; intracellularly generates short-lived reactive

intermediates by electron transfer system

是否通過 BBB:是

代理途徑:經肝代謝, 經腎排出

適應症:

1. Anaerobic infectin

2. 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 due to C. difficile

3. Trichomoniasis

4. Bacterial vaginosis\

5. Giardiasis

6. Amebiasis

7. Tetanus

8. Eradication of Helicobacter pylori peptic ulcer diseases.

副作用:

A. Carcinogenic potential

B. Alcoholic intolerance

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 Anticoagulation interference

- 22 -

E. Mild GI symptoms, including nausea, abdominal discomfort, diarrhea,

metallic and unpleasant taste

備註:1.Pregnancy: contraindication during the first trimester

2.Lactating women: excreted into breast milk.

8.Tetracycline, doxycycline , minocycline

藥理作用:抑菌

作用部位:抑制蛋白質合成; bind to 30S ribosome subunit

是否通過 BBB:tetracycline CSF level limited

代理途徑:tetracycline via kidney; doxycycline via GI tract

適應症:

A. Rickettsial infections

B. Mycoplasma pneumoniae

C. Chlamydial infections

D. Nongonococcal or nonspecific urethritis

E. Lyme diseases

F. Brucellosis

G. Helicobacter pylori

H. Ehrlichiosis

副作用:

A. Teeth and bone: depression of bone growth, permanent gray-brown

discoloration of the teeth and enamel hypoplasia when given during

tooth development

B. Hypersensitivity

C. GI effect: epigastric distress and nausea

D. Hepatitis

E. Esophageal ulcer

備註: contraindication

A. Pregnacy and lactation

B. Chilren younger than 8 years

C. The tetracycline except doxycycline , should be used in renal failure.

- 23 -

9.Erythromycin, azitrhomycin and clarithromycin

藥品分類:Macrolides

藥理作用:抑菌;

作用部位:抑制蛋白質合成; bind to 50S ribosome subunit

是否通過 BBB:Poor

代理途徑:liver

適應症:

A.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

B. Legionella pneumophila infection

C. Chlamydia trachomatis pneumonia

D. Bordetella pertussis

E. Campylobacter jejuni infections

F. Corynebacterium diphtheriae

G. Haemophilus ducreyi

H. Bartonella henselae

副作用:

A. GI symptoms: epigastric distress is common

B. Allergic reactions

C. Cholestatic hepatitis

D. Deafness

E. Drug interaction: terfenadine and astermizole etc.

備註:

A.preferably taken in fasting state. (erythromycin and azitrhromycin)

Azithromycin is several fold more active against H. influenzae than is

erythromycin or clarithromycin.

10.Quinolone Derivatives

學名 商品名

2nd generation Norfloxacin

Ciprofloxacine Ciproxin*

Ofloxacine

3nd generation Moxifloxacin Avelox

Levofloxacine Cravit (oral) *

*本院目前可開立之藥物

1. 藥理作用: 殺菌性抗生素. 抑制 DNA gyrase, 以抑制 DNA 的複製.

- 24 -

2. 代謝途徑: 口服吸收度佳, 但若與制酸劑, Sacraltate, 鎂鹽. 鋁鹽. 鐵鋅鈣

一起服用, 則吸收性降低; 針劑類僅用在口服吸收不佳無法口服的患者或重

症的病人; 代謝大部分由腎臟代謝.

3. 適應症:

細菌: 很適合對抗 GNC 和 GNB, 包括 Haemophilus influenzale , Moraxella

catarrhalis, Escherichia coli, 但近來發現, Neisseria gonorrhea 已發展

出 49%的高度抗藥性; 而對 Pseudomonas aeruginosa 的效果以 Ciprofloxacin

> levofloxacin > oflaxacin.

對厭氧菌效果有限

對 chlamydia / Mycoplasma / Legionella 有效

疾病: 適用於社區型肺炎(不用在第一線), GNC. GNB 感染.

或用在對 B-lactam 類過敏的病患

Necrotizing pancreatitis, complex UTI, intra-abdominal infection,

sinusitis otitis (refractory), septic arthritis.

Salmonella, Shigella spp, Neisseria gonorrhea, p. aeruginosa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Legionella spp (ciproxin)

4. 副作用:

GI: Nausea, vomiting anorexia, diarrhea, 5% Clostridium difficile

Skin: rashes, urticaria

Liver: hepatitis

CNS: 1~4% headache, slight dizziness, mild sleep disturbance.

CV: QT prolong and torsades de pointes: 不應用在 QT prolong 的病人

Tendon rupture: 尤其在 old age > 50 y/o man 用 steroid 的人

附註:

(1) 不應用在幼童. 因會造成軟骨侵蝕, 影響發育

(2) 禁用於孕婦和哺乳的母親

(3) 會增加 theophylline level, caffeine level, warfarin 濃度

(4) Fluroquinolones 類易產生抗藥性, 所以不建議用在一般社區型肺炎或泌

尿道感染的第一線用藥.

(5) QT prolong 的病人不適用此藥.

11.Rifampicin

–藥名: Rifampin

–藥理作用: 廣效性殺菌藥物,可過腦血障壁.主要作用在抑制細菌的

D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以干擾細菌蛋白質的合成.

–代謝途徑: 由肝代謝,膽汁排泄,在腎衰竭的病人要減量;肝衰竭的病人要小心使

用並追蹤肝功能.

- 25 -

–適應症: 肺結核病患 four combine therapy 的主要用藥;

親密接觸 H.influenzae, meningococcal meningitis 病患的預防用藥 ,

MRSA 病患的 combine therapy.Endocarditis 的 combine therapy.

Legionella 的 combine therapy.

CSF shunt infection 的 combine therapy (尤其是 staphylococcus

epidermitis)

Chronic osteomyelitis 的 combine therapy.

Orthopedic implant infection 的 combine therapy.

由於 Rifampicin 極易產生抗藥性, 因此大多數用在 combine therapy. 詳細

使用劑量及適應症建議照會感染科使用

–副作用: a. 免疫抑制, b. 過敏反應: drug fever, skin rash, eosinophilia

c. flu-like syndrome: fever, malaise, headache; sometimes induce renal

failure, thrombocytopenia, hemolysis, hepatorenal syndrome.

d. 尿液,體液變橘紅色 (建議先告知病人 減少不必要的擔心)

e. 肝毒性: 少數病人會造成肝功能異常或黃疸.在肝病,併用肝毒性藥物的患

者要小心

f.. 藥物交互作用: Rifampin 會活化 hepatic microsomal cytochrome

P450-related enzymatic reactions. 所以可能影響 anticoagulants, beta

blocker, contraceptive, cyclosporine, Digoxin, glucocorticoid,

phenytoin.需評估藥物濃度 需要時加藥

–備註: 愛滋病人如果服用抗病毒藥物,又得到結核菌感染, 不適 Rifampicinn

因為 rifampicin 會活化 P450 系統, 會降低抗病毒藥物的濃度. 所以建議

改用 Rifabutin 代替 Rifampin. 因為後者較不會活化 P450 系統.

12.抗生素選用需考慮因素:

1.根據臨床表徵來判斷,此病人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

2.是否已經採集適當的檢體做檢查和培養?

3.什麼致病菌最有可能? 最可能的感染病灶在何處?

4.如果有好幾個抗生素可以使用,那一個最好?

5.是否需要使用幾個抗生素合併治療?

6.是否有特殊的病人因素要考慮?

7.什麼是最佳的給藥途徑?

8.什麼是最適當的劑量?

9.當細菌培養結果出來以後,是否需要調整初始治療?

10.最適當的治療時間是多久?

- 26 -

13.各類抗生素之抗菌效果:

MSSA

革蘭陽性

(皮膚黏

膜)

(膿瘍)

MRSA

革蘭陽性

院內感染

(皮膚黏

膜)

Enteroco

ccus

院內感染

抗生素用

(腸內,全

身)

B. fragilis

厭氧菌

(黏膜壞死

組織)

Pseudom

onas

革蘭陰性

院內感染

E. coli

革蘭陰性

社區感染

UTI

1. Penicillins

Penicillin

Oxacillin

Ampicillin

4+

4+

1+

1+

1+

2+

2. 加加加加ββββ-lactamase 抑制劑抑制劑抑制劑抑制劑

者者者者

Ampicillin/Sulbactam

Amoxicillin/Clavulanate

Ticarcillin/Clavulanate

Piperacillin/Tazobactam

4+

4+

4+

3+

4+

4+

3+

4+

4+

4+

4+

4+

3+ ~ 4+

4+

3+

3+

3+

3+

3. Anti-pseudomonal

penicillins

Ticarcillin

Piperacillin

4+

4+

4+

4+

3+ ~ 4+

3+ ~ 4+

3+

3+

4. First gen.

cephalosporins

Cephalothin

Cephradine

Cefazolin

4+

4+

4+

1+

1+

1+

2+ ~ 3+

2+ ~ 3+

2+ ~ 3+

5. Second gen.

cephalosporins

Cefamandol

Cefuroxime

Cefotiam

Cefonicid

Cefoxitin

Cefmetazole

Cefotetan

3+ ~ 4+

3+ ~ 4+

3+ ~ 4+

3+ ~ 4+

3+ ~ 4+

3+ ~ 4+

2+ ~ 3+

1+

1+

1+

1+

3+ ~ 4+

3+ ~ 4+

3+ ~ 4+

3+

3+

3+

3+

3+

3+

3+

6. Third gen.

cephalosporins

Moxalactam

Cefotaxime

Ceftizoxime

Ceftriaxone

Cefoperazone

Ceftazidime

2+

3+

3+

3+

2+

2+

2+

3+

1+

1+

1+

1+

1+

3+

2+

2+

2+

4+

4+

4+

4+

4+

4+

4+

4+

7. Carbapenem

Imipenem

4+

4+ (static)

4+

4+

4+

8. Monobactam

Aztreonam

3+ ~ 4+

4+

- 27 -

MSSA

革蘭陽性

(皮膚黏

膜)

(膿瘍)

MRSA

革蘭陽性

院內感染

(皮膚黏

膜)

Enteroco

ccus

院內感染

抗生素用

(腸內,全

身)

B.

fragilis

厭氧菌

(黏膜壞

死組織)

Pseudom

onas

革蘭陰性

院內感染

E. coli

革蘭陰性

社區感染

UTI

9. Aminoglycosides

Gentamicin

Tobramycin

Amikacin

Sisomicin

Netilmicin

3+ (?)

3+ (?)

3+ (?)

3+ (?)

3+ (?)

3+ (?)

3+ (?)

3+ (?)

3+ (?)

3+ (?)

3+

4+

4+

4+

3+ ~ 4+

4+

4+

4+

4+

4+

10. Fluoroquinolones

Ciprofloxacin

3+

1+

2+

4+

4+

11. 其他其他其他其他

Clindamycin

Erythromycin

Vancomycin

Tetracycline

Chloramphenicol

Metronidazole

TMP/SMZ

3+

3+

4+

3+

3+

3+

4+

3+

3+

3+

3+

4+

1+

3+

3+(?)

4+

1+

2+

4+

4+

1+

2+

3+

4+

[(?):in vivo 無效] [4+ 約 90%菌種有效;3+ 約 70-80%;2+ 約 40-50%;1+ 約 10-20%;−無效]

14. 抗生素治療的療程:

1.菌血症(原病灶可移除或不明,且沒有轉移病灶存在)以及其他大部份的感染症

一般是 10~14 天病灶

2.建議療程參考:

感染症 療程

急性膀胱炎

細菌性腦膜炎

鏈球菌咽喉炎

急性細菌性肺炎

急性腎盂腎炎

肺膿瘍

膿胸

感染性心內膜炎

細菌性肝膿瘍

成人急性骨髓炎

3-7 天

7-14 天

7-10 天

10-14 天

14-21 天

4-6 週

4-6 週

4-6 週

4-6 週

4-6 週

- 28 -

15. DOSAGE OF DRUGS IN ADULT PATIENTS WITH RENAL IMPAIRMENT

DRUG Half-life(hrs)

Normal/ESR

D

Dose adjust for Renal failure Hemo- dialysis

Peritoneal dialysis

Metho

d Creatinine clearence (ml/min)

> 50 10-50 < 10

Acyclovir 2-3/20 D/I 5 mg/kg q8h 5 mg/kg q12-24h 2.5 mg/kg q24h SD-MD

Amikacin 2-3/36-82 D/I 7.5 mg/kg q12h or

15mg q24h (> 80

ml/min)

or 12mg q24h

(60-80 ml/min)

7.5 mg/kg q24h

(40-60ml/min)

4 mg/kg q24h

(30-40 ml/min) 7.5

mg/kg q48h (20-30

ml/min)

4 mg/kg

q-48h(10-20

ml/min)

3mg/kg q72h

(<10ml/min)

D SD-MD

Amoxicillin 0.5-2.3/7-20 I 250-500mg q8h q8-12h q24h MD SD

Amoxicillin

/Clavulanate

1.3/5~20 (AM) D/I 1.2g q8h IV

1g q12h po

600mg~1.2g q12h IV

Avoid

600mg~1.2g q24h

Avoid

D -

1.0/4.0 (Clav.)

Amphotericin B initial 24-48h

terminal

15days

I 0.3-1.0mg /kg

q24h

100% q24h 100% q24-48h ND

Ampicillin 0.8-1.5/20 D/I 1-2 gm q6h 1-2 gm q6-12h 1-2 gm q12-24h MD ND

Ampicillin / sulbactam 1.0AM/1.0(SB) D/I 1.5-3g q6-8h 1.5-3g q8-12h 1.5-3g q24h MD ND

9.0AM/10.0(SB)

Azithromycin 68/68 D 500 mg q24h Unch Unch

Cefazolin 1.8-2.6/12-40 D/I 1-2 gm q8h 1-2 gm q12h 1-2 gm q24h MD SD

Cefepime 2.2/18 D/I 2 gm q8h 2 gm q12-24h 1.0 gm q24h D D

Cefixime 3.5/? D/I 200-400 mg

q12-24h

Unch 50% q12-24h ND

Cefotaxime 0.9-1.1/2.3-3.5 D/I 1-2 gm q6-8h 1-2 gm q12h 1-2 gm q24h MD SD

Cefmetazole 1.2/15 D/I 1-2 gm q6-12h 1-2 gm q12-24h 1-2 gm Q48h

Cefpirome 2/2-9.4 1-2 g q12h 0.5-1 g q12h 0.5-1 g q24h

Ceftazidime 1.5-2.2/13-25 D/I 1-2 gm q8h 1-2 gm q12-24 h 1-2 gm q48h D SD

Ceftibuten 1.5-2.5/16 D/I 200 mg q12h 200 mg q24h 100 mg q24h

Ceftizoxime 1.4-1.8/19-30 D/I 1-2 gm q8-12h 1-2 gm q12-24h 1-2 gm q24h MD SD

Ceftriaxone 6.5-8.9/12 I 1-2 gm q12-24h 2 gm q24h 2 gm q24h ND

Cefuroxime 1/17 I 0.75-1.5gm q8h 0.75-1.5gm q12h 0.75-1.5gm q24h SD

Cephalexin 1.0-1.9/20-40 I 250-500 mg q6h 100% q12h 100% q24h MD

Ciprofloxacin 4/6-9 D 500-750 mg q12h

po

400mg q12h IV

50-75% 50% SD ND-SD

Clindamycin 2-4/1.6-3.4 600-900 mg q6-8h Unch Unch ND ND

Cloxacillin 0.4-0.8/0.8-2.3 0.5-1 g q6h Unch Unch

Colistin 2-3/48-72 I 2MIU q8h 2MIU q12h 2MIU q24h

Doxycycline 12-23/17-31 100 mg q12h Unch Unch ND ND-SD

Erythromycin 1.4-2.0/4 500-1000 mg q6h Unch Unch SD

Ethambutol 4/7-15 I 15-25 mg/kg q24h q24-36h Q48h SD

Famciclovir 2.3-3/10-20 D/I

500mg q8h 500mg q12-24h 250mg q24h

Flomoxef 1/9.62 I 1g q6h or 2 g q12h 1g q8-12h 500mg-1g q24h

Fluconazole 20-50/98 D 200-400 mg q24h 100-200 mg q24h 100-200 mg q24h MD

Fusidic Acid 1.3-1.5/? 0.5-1 g q8h Unch Unch

Ganciclovir 2.9-30 D/I

> 80 ml/min : 5

mg/kg q12h IV

50-80 ml/min : 2.5

mg/kg q12h IV

1.25-2.5 mg/kg q24h 1.25 mg/kg,

3 times per week

Gentamicin

2-3 20-54

D/I

1.5-1.8 mg/kg q8h

or 5mg q24h (>

80ml/min)

1.2-1.6 mg/kg q8h

or 4mg q24h

(60-80 ml/min)

1.2-1.6 mg/kg q12h

or 3.5mg q24h

(40-60ml/min)

1.5 mg/kg q12-24h

or 2.5mg q24h; 4mg

q48h (20-40 ml/min)

3 mg/kg

q48h(10-20

ml/min) or

2 mg/kg q72h

(<10 ml/min)

D

SD-MD

- 29 -

DRUG Half-life(hrs)

Normal/ESR

D

Dose adjust for Renal failure Hemo- dialysi

s

Peritoneal

dialysis

Method Creatinine clearence (ml/min)

> 50 10-50 < 10

Imipenem 0.8-1.3/2.9-3.7 I 500mg q6-8h 250mg q6-12h 125-250mg q12h MD-D SD

Isoniazid 1.1(fast)

3.1(slow)/4-8

D/I 300 mg q24h Unch Unch D MD

Ketoconazole 3-8/Unch 200-400 mg q24h Unch Unch ND ND

Levofloxacin 6-51/76 D 750m g q24h 750 mg then

250-500 mg

q24-48h

750 mg then

500 mg q48h

Meropenem 1/6-8 D/I 1 gm q8h 1 gm q12h 500mg q24h

Metronidazole 6-8/8-15 D/I 500 mg q6h Unch 500 mg q12h D SD

Minocycline 11-26/14-30 100 mg q12h Unch Avoid ND ND

Mitomycin αααα0.1,ββββ0.9/? D Unch Unch decrease 25%

Moxifloxacin 400mg q24h Unch Unch

Neomycin 2/12-24 I Unch q8-12h q12-24h D

Nevirapine 40/40 200 mg q12h Unch Unch D

Oxacillin 0.4-0.9/1-2 1-2 gm q4-6h Unch Unch ND

Penicillin G 0.4-0.9/4-10 D 0.5-4 MU q4h 75% 20-50% MD

Piperacillin 0.8-1.4/4-6 D/I 3-4 gm q4-6h 3-4 gm q6-8h 2-4 gm q8h MD

Piperacillin

/Tazobactam

0.7-1.1/1.9-3.5 D/I 3.375 gm q6h

or 4.5g q8h

2.25 gm q6h 2.25 gm q8h MD

Rifampin 2.3-3.0/3.1-5.0 600 mg q24h Unch Unch ND

Streptomycin 2.5/110 I 1 gm q24h 100% q24-48h Avoid or 100%

q48-96h

MD-D

Sulfamethoxazole 7-12/10-50 I 1 gm q8-12h q12-24h q24h MD ND

Tetracycline 6-15/33-80 250-500 mg q6h Avoid Avoid SD SD

Teicoplanin 45/62-230 I 6 mg/kg q24h q48h q72h ND SD-MD

Trimethoprim 7-11/20-49 I 2.5~5 mg/kg q8h q12h q24h SD- MD ND

Tobramycin 2.5/33-70 D/I 1.5-1.8 mg/kg q8h(>

80 ml/min) 1.2-1.6

mg/kg q8h(60-80

ml/min)

1.2-1.6 mg/kg

q12h(40-60ml/

min) 1.5 mg/kg

q12-24h(20-40

ml/min)

1.5 mg/kg

q24-48h(10-20

ml/min)

1-1.5 mg/kg

q48-72h(< 10

ml/min)

D MD

Vancomycin 4-9/129-190 D/I 10-15 mg/kg q12h(>

60 ml/min)

or 1g q12h

10-15 mg/kg

q24-48h(20-40

ml/min)

or 1g q24-96h

10-15 mg/kg q4-7d

or 1g q4-7d

ND SD-MD

Zalcitabine 2/>8 D/I 750 mg q8h 750 mg q12h 750 mg q24h

Zidovudine 1.1-1.4/1.4-3 D/I 300 mg q12h 300 mg q12h 100 mg q6-8h

if hemo, after

dialysis

ESRD: end-stage renal disease Unch: unchanged

I: interval extension method of dosage adjustment(values given are hours between usual maintenance dose)

D: dose reduction method of dosage adjustment(values given indicate percentage of usual maintenance dose)

D: dialyzed(50-100%) ND: not dialyzed(0-5%)

MD: moderated dialyzed(20-50%) SD: slightly dialyzed(5-20%)

References: 1. Schriser, Gottschalk et.al. Diseases of the Kidney. 5th Ed, 1993.

2. Knoben James E. Philip O. Anderson. Handbook of Clinical Drug Data. 8th Ed, 2001.

3.The Sanford Guide to Antimicrobial therapy.36th Ed, 2006.

- 30 -

抗生素管制辦法抗生素管制辦法抗生素管制辦法抗生素管制辦法

原原原原則則則則::::

1. 第一線抗生素得免附微生物敏感試驗報告,各醫師皆可使用。

2. 第二線抗生素限總醫師或主治醫師使用。

第三線抗生素限感染專科醫師使用。需要時,須先會診感染專科醫師,由感

染專科醫師處方之。另開放各科主治醫師於正常上班時段可開立 Stat 醫囑

(不包括 Tigecycline)並醫囑管控最多兩次,仍須會診感染專科醫師做進

一步評估。

3. 除非不具療效或有特殊理由者,請務必依第一線→第二線→第三線抗生素順

序之原則使用;並將不具療效之情形或特殊理由記錄在 progress note。

4. 同時使用三種或以上之抗生素者,請於病歷上(progress note)記錄使用之

理由。i.e.各別抗生素所要 cover 之細菌範圍。

5. 「上呼吸道感染病患」如屬一般感冒(common cold)或病毒性感染者,不

應使用抗生素。如需使用,應有細菌性感染之臨床佐證,例如診斷為細菌性

中耳炎、細菌性鼻竇炎、細菌性咽喉炎,始得使用抗生素治療(90/2/1 增訂)。

6. 外科手術預防性抗生素使用原則:

(1)清淨的手術:大致可分甲、乙兩類。

甲類:如單純性疝氣手術、精索靜脈曲張手術、甲狀腺手術、乳房切除手

術……等。

原則上可「免用」抗微生物製劑,如需使用,可術前一劑量,手術

時間超過二小時者得於術中追加一劑,使用之抗微生物製劑應以

本表之第一線抗微生物製劑為限。

乙類:如心臟手術、腦部手術、臟器移植手術及放置人工植入物之手術。

原則上使用不可超過 24 小時,以第一線抗微生物製劑為主(參附

表一);如須使用第一線以外之抗微生物製劑或超過 48 小時,請

詳敘理由,俾利審查。

(2)清淨但易受污染的手術。

術野是清淨但術中易受污染,如肝膽胃腸手術、泌尿道手術、肺部手術、

婦科手術、耳鼻喉科手術、牙科手術…等手術。

原則上抗微生物製劑使用 24 小時,以第一線抗微生物製劑為主(參附

表一),若有厭氧菌與嗜氧菌混合污染之可能時,得使用 Cephamycin

(cefoxitin,cefmetazole)或 ampicillin 類合併 β-lactamase inhibitor

(ampicillin/sulbactam,amoxicillin/clavulanic acid)之藥物;如須使用

第一線以外之抗微生物製劑或超過 48 小時,請詳敘理由,俾利審查。

7. 血液腫瘤科(大人、小孩)之 neutropenic fever 抗生素管制辦法,限血液腫

瘤專科醫師使用,需符合條件:

制定日期:1996/04/08

第十二次修定日期:2011/02/23

- 31 -

(1)Neutropenic fever,且顆粒性白血球數目過低(WBC<1000 或 ANC

(WBC×N-seg)<500。

(2)血液腫瘤科患者到急診就醫,比照以上辦理。

(3)並於 progress note 上記錄使用之 indication。

8. 口服藥物原則上由各科主治醫師依臨床感染適應症自行處方使用。

9. 使用抗生素請醫師將藥名記錄在 TPR chart 上/下面的空格。

細細細細則則則則::::

1. 第一線抗生素(參附表一)。

2.第二線抗生素(參附表二):

1)若”無”微生物敏感試驗報告,限使用三天;若需繼續使用,請會診感染科

專科醫師。

2)若”有”微生物敏感試驗報告,可依病情需要使用二星期。

3.第三線抗生素(參附表三):

1)假日或夜間值班時段:成人患者於下列情形可權宜由值班醫師先行處方假

日或夜間時段之用藥量(不包括 Tigecycline),但仍須會診感染專科醫師做進

一步評估。

(1)具臨床意義之微生物敏感試驗結果,且對第一、二線抗生素有抗藥性者

(2)診斷為中樞神經感染、細菌性腦膿瘍、腦膜炎或腦炎需具 CSF 報告《WBC↑

and PMN>Lymphocyte(N>L)》。

(3)診斷為眼內膜炎(endophthalmitis)者

(4)診斷為 septic shock 者,醫師可先行處方抗生素使用。

Septic shock 診斷為:符合以下≧2 項時,併有 systolic BP < 90 mmHg

� BT > 38℃ or < 36℃

� WBC > 12000 or < 4000,or Band > 10%

� RR > 20 次/min or PaCO2 < 30

� HR > 90 次/min

(5)以 stat 和 prn 開立處方。

2)重症醫學科患者依自訂管制辦法使用。

- 32 -

表一. 第一線抗生素

Amoxicillin Cap. Neomycin Cap.

Amphotericin B Inj. Nitrofurantoin Tab.

Ampicillin Inj. Nystatin Tab.&Susp.

Cefazolin Inj. Oxacillin Cap.&Inj.

Cephalexin Cap.&Susp. Penicillin G Benzathine Inj.

Clindamycin Cap.&Inj. Penicillin G Inj.

Doxycycline Cap. Pipemidic acid Cap.

Erythromycin Susp.&Inj. Pyrazinamide Tab.

Ethambutol Tab. Rifamycin Cap.

Fusidic Acid Tab. Rifater Tab.

Gentamicin Inj. Rifinah Tab.

Isoniazid Tab. Streptomycin Inj.

Ketoconazole Tab. Tetracycline Cap.

Mebendazole Tab. Trimethoprim / Sulfamethoxazole

Tab.&Syr. Metronidazole Tab.&Inj.

Minocycline Cap.&Inj.

表二. 第二線抗生素

*Acyclovir Tab.&Oph. Oint. Ceftibuten Cap.

*Amoxicillin-Clavulanate

(Augmentin) Inj.&Tab.&Susp.

Moxifloxacin Tab.

Rifabutin Cap.

*Azithromycin Cap. & Susp. Ampicillin-Sulbactam (Unasyn) Inj.

*Cefuroxime Susp. *Cefoxitin Inj.

*Ciprofloxacin Tab. Cefuroxime Inj.

*Clarithromycin Tab. Amikacin Inj.

*Fluconazole Cap. Piperacillin Inj.

*FamciclovirTab. Trimethoprim/Sulfamethoxazole (Septrin)

Inj.

*Itraconazole Cap. *Levofloxacin Tab.

表三. 第三線抗生素

*Acyclovir Inj. Cetriaxone Inj.

*Fluconazole Inj. Ciprofloxacin Inj.

Cefepime Inj. Flomoxef Inj.

Cefotaxime Inj. Imipenem Inj.

Cefpirome Inj. Levofloxacin Inj.

Ceftazidime Inj. Piperacillin-Tazobactam (Tazocin) Inj.

Colistin Inj. *Teicoplanin Inj.

Tigecycline Inj. Vancomycin Inj.

Ertapenem Inj. Voriconazole

*Micafungin Linezolid Tab& Inj.

*須符合特殊規定(參抗生素管制辦法細則)

- 33 -

<傳染病通報流程及注意事項>

傳染病防治法 (摘錄)

第三十九條 醫師診治病人或醫師、法醫師檢驗屍體,發現傳染病或疑似傳染病

時,應立即採行必要之感染控制措施,並報告當地主管機關。

前項病例之報告,第一類、第二類傳染病,應於二十四小時內完成;

第三類傳染病應於一週內完成,必要時,中央主管機關得調整之;第四

類、第五類傳染病之報告,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期限及規定方式為之。

醫師對外說明相關個案病情時,應先向當地主管機關報告並獲證

實,始得為之。

醫事機構、醫師或法醫師應依主管機關之要求,提供傳染病病人後

續之相關檢驗結果及治療情形,不得拒絕、規避或妨礙。

第一項及前項報告或提供之資料不全者,主管機關得限期令其補正。

第四十條 醫師以外醫事人員執行業務,發現傳染病或疑似傳染病病人或其屍體

時,應即報告醫師或依前條第二項規定報告當地主管機關。

醫事機構應指定專責人員負責督促所屬醫事人員,依前項或前條規

定辦理。

第四十四條 主管機關對於傳染病病人之處置措施如下:

一、第一類傳染病病人,應於指定隔離治療機構施行隔離治療。

二、第二類、第三類傳染病病人,必要時,得於指定隔離治療機構施行

隔離治療。

三、第四類、第五類傳染病病人,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防治措施處置。

主管機關對傳染病病人施行隔離治療時,應於強制隔離治療之次日

起三日內作成隔離治療通知書,送達本人或其家屬,並副知隔離治

療機構。

第一項各款傳染病病人經主管機關施行隔離治療者,其費用由中央

主管機關編列預算支應之。

第四十五條 傳染病病人經主管機關通知於指定隔離治療機構施行隔離治療時,應

依指示於隔離病房內接受治療,不得任意離開;如有不服指示情形,

醫療機構應報請地方主管機關通知警察機關協助處理。

管機關對於前項受隔離治療者,應提供必要之治療並隨時評估;經

治療、評估結果,認為無繼續隔離治療必要時,應即解除其隔離治療之

處置,並自解除之次日起三日內作成解除隔離治療通知書,送達本人或

其家屬,並副知隔離治療機構。

地方主管機關於前項隔離治療期間超過三十日者,應至遲每隔三十

日另請二位以上專科醫師重新鑑定有無繼續隔離治療之必要。

第四十六條 傳染病病人之體液、分泌物、排泄物與其他可能具傳染性物品之採

檢、檢驗與報告、確定及消毒,應採行下列方式:

一、採檢:傳染病病人檢體,由醫師採檢為原則;接觸者檢體,由醫師

或其他醫事人員採檢;環境等檢體,由醫事人員或經採檢相關訓練

- 34 -

之人員採檢。採檢之實施,醫事機構負責人應負督導之責;病人及

有關人員不得拒絕、規避或妨礙。

二、檢驗與報告:第一類及第五類傳染病之相關檢體,應送中央主管機

關或其指定之具實驗室能力試驗證明之地方主管機關、醫事機構、

學術或研究機構檢驗;其他傳染病之檢體,得由中央主管機關委託

或認可之衛生、醫事機構、學術或研究機構檢驗。檢驗結果,應報

告地方及中央主管機關。

三、確定:傳染病檢驗結果,由中央主管機關或其指定、委託、認可之

檢驗單位確定之。

四、消毒:傳染病病人之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他可能具傳染性之

物品,醫事機構應予實施消毒或銷毀;病人及有關人員不得拒絕、

規避或妨礙。

前項第一款病人檢體之採檢項目、採檢時間、送驗方式及第二款檢驗

指定、委託、認可機構之資格、期限、申請、審核之程序、檢體及其

檢出病原體之保存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第四十七條 依前條取得之檢體,得基於防疫之需要,進行處理及研究。

第四十八條 主管機關對於曾與傳染病病人接觸或疑似被傳染者,得予以留驗;必

要時,並得令遷入指定之處所檢查、施行預防接種、投藥、指定特定

區域實施管制或隔離等必要之處置。

中央主管機關得就傳染病之危險群及特定對象實施防疫措施;其實

施對象、範圍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第五十條 醫事機構或當地主管機關對於因傳染病或疑似傳染病致死之屍體,應

施行消毒或其他必要之處置;死者家屬及殯葬服務業不得拒絕、規避

或妨礙。

前項之屍體,中央主管機關認為非實施病理解剖不足以瞭解傳染病

病因或控制流行疫情者,得施行病理解剖檢驗;死者家屬不得拒絕。

死者家屬對於經確認染患第一類傳染病之屍體應於二十四小時內、

染患第五類傳染病之屍體應於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期限內入殮並火化;

其他傳染病致死之屍體,有特殊原因未能火化時,應報請地方主管機關

核准後,依規定深埋。

第二項施行病理解剖檢驗者,由中央主管機關訂定補助標準,補助

其喪葬費用。

第六十四條 有下列情事之一者,處新臺幣九萬元以上四十五萬元以下罰鍰:

一、醫師違反第九條或第三十九條規定。

二、法醫師違反第三十九條規定。

三、醫師以外人員違反第九條或第四十條第一項規定。

四、醫事人員及其他因業務知悉傳染病或疑似傳染病病人有關資料之人

違反第十條規定。

五、違反第三十四條第二項規定。

- 35 -

第六十五條 醫事機構有下列情事之一者,處新臺幣三十萬元以上一百五十萬元

以下罰鍰:

一、所屬醫師或其他人員,經依前條各款規定之一處罰者,得併處之。

二、拒絕、規避或妨礙主管機關依第十四條第一項規定指示收治傳染病

病人。

三、違反第二十九條第一項、第三十九條第四項、第五項規定。

- 36 -

感染感染感染感染預防暨控制中心預防暨控制中心預防暨控制中心預防暨控制中心

法定傳染病轉歸通報法定傳染病轉歸通報法定傳染病轉歸通報法定傳染病轉歸通報

之之之之標準作業程序標準作業程序標準作業程序標準作業程序

分分分分 類類類類::::工作作業類工作作業類工作作業類工作作業類 編編編編 號號號號::::CW-7310-31

責任部門責任部門責任部門責任部門::::感染感染感染感染中心中心中心中心 新訂認證新訂認證新訂認證新訂認證::::Oct. 10.1999

負負負負 責責責責 人人人人::::許秀繡許秀繡許秀繡許秀繡 修訂認證修訂認證修訂認證修訂認證::::Jun. 01, 2011

定期更新定期更新定期更新定期更新::::每年每年每年每年 3 年年年年 版本版本版本版本::::第第第第 06 版版版版 共共共共 04 頁頁頁頁

1 目的目的目的目的

明訂法定傳染病通報及檢體運送流程,以符合法規規定。

2 範圍範圍範圍範圍

2.1 所有經醫師依臨床症狀、檢驗或培養報告發現為疑似法定傳染病之門、

急診和住院病患。

2.2 由醫師依病患臨床症狀、檢驗或培養報告發現疑似法定傳染病個案,進

入「彰基 2000 系統」進行院內傳染病通報作業,或感染管制師從感控信

箱接獲傳染病報告後開始。

2.3 經感染管制師收集個案相關資料與檢體後進行傳染病通報,並連絡衛生

局收取檢體。

2.4 感染管制師持續追蹤檢體檢驗結果,並將疾病管制局之檢驗報告單黏貼

於病歷中結束

3 名詞解釋名詞解釋名詞解釋名詞解釋

3.1 法定傳染病:系指下列由中央主管機關依致死率、發生率及傳播速度等

危害風險程度高低分類之疾病:

3.1.1 第一類傳染病:指天花、鼠疫、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等。

3.1.2 第二類傳染病:指白喉、傷寒、登革熱等。

3.1.3 第三類傳染病:指百日咳、破傷風、日本腦炎等。

3.1.4 第四類傳染病:指前三款以外,經中央主管機關認有監視疫情發生

或施行防治必要之已知傳染病或症候群。

3.1.5 第五類傳染病:指前四款以外,經中央主管機關認定其傳染流行可

能對國民健康造成影響,有依本法建立防治對策或

準備計畫必要之新興傳染病或症候群。

4 管理權責管理權責管理權責管理權責

4.1 本流程是由承辦責任之感染管制師負責。

4.2 本流程訂定、修改、廢止均應由責任感染管制師提出,在部門會議討論,

經過主任核准後公告實施。

4.3 本標準作業程序應該由責任感染管制師定期於部門會議進行部門內簡

報說明,並且進行討論是否更新修改。

4.4 績效衡量機制:責任感染管制師應該針對本流程控制點,定期在部門會

議報告,以確保落實執行。

- 37 -

5 規章文獻規章文獻規章文獻規章文獻

5.1 傳染病防治法:中華民國三十三年十二月六日制定,九十八年一月七日

最後一次修訂。

5.2 感染性生物材料管理及傳染病病人檢體採檢辦法:中華民國九十四年九

月二十六日訂定發布,九十五年四月十一日修正。

6 流程圖流程圖流程圖流程圖

1.發現疑似法定傳染病病患

醫師依病患臨床症狀、檢驗或培

養報告疑似法定傳染病個案

感染管制師從感控信箱接獲傳染

病報告

2.感染管制師與醫師確認通報事宜,並請其上「彰基 2000 系統」系統進行院內之法定傳染病

4.感染管制師持續監測病患檢體報告:

� 將疾管局檢驗結果陽性報告者告知通報醫師

� 將疾病管制局之檢驗報告單黏貼於病歷中

請醫師與責任護理人員進行檢體採檢事宜

3.感染管制師在收取檢體及收集個案傳染病通報相關資料後:

� 上疾病管制局網站「傳染病個案通報」系統進行傳染病通報

� 聯絡彰化衛生局檢體送驗事宜

- 38 -

7 流程說明流程說明流程說明流程說明

步驟 說明

1.發現疑似傳染病個案

1.1 醫師依病患臨床症狀、檢驗或培養報告疑似法

定傳染病個案。

1.2 感染管制師從感控信箱接獲傳染病報告。

2.院內傳染病通報與檢

體採集

2.1 感染管制師與醫師確認通報事宜,若確定通報

則請其上「彰基 2000 系統」進行院內法定傳染

病通報。

2.2 完成通報後系統會列印出傳染病檢體採檢項目

單張。

2.2.1 感染管制師會再以電話與醫師或護理人員

確認檢體採集項目。

2.2.2 責任醫師或護理人員完成檢體採集後,於

平時上班日將檢體送感染管制室,下班時

間或假日則送檢驗醫學科寄放。

3.至疾病管制局網站進

行傳染病通報

3.1 感染管制師在收取檢體及收集個案通報傳染病

相關資料後:

3.1.1 至疾病管制局網站「傳染病通報──法定

傳染病監視通報系統」進行傳染病通報。

3.2.2 聯絡彰化衛生局檢體送驗事宜。

4.感染管制師持續監測

病患檢體報告完成

後結案

4.1 感染管制師將疾病管制局檢驗結果為陽性報告

者告知通報醫師。

4.2 感染管制師將疾病管制局之檢驗報告單整理後

黏貼於病歷上。

8 品質管理品質管理品質管理品質管理

控制點 監測與衡量

1.傳染病通報時限 1.1 感染管制師需掌握法定傳染病通報時限,避免

醫師延遲通報而導致醫院與醫師受罰。

2.傳染病檢體送驗品

2.1 傳染病檢體送驗品質列為疾病管制局對醫院稽

核的項目之一。

2.1 感染管制師需確認檢體正確與品質良好再將檢

體送至衛生局。

9 教育訓練教育訓練教育訓練教育訓練

對象 具體作法(日期、教導方式、成果衡量)

1.新進員工 1.1 每月以演講方式介紹『法定傳染病通報及相關

防疫措施』。

2.在職員工 2.1每年感染管制教育訓練課程均有安排傳染病相

關課程。

10 風險管理風險管理風險管理風險管理

風險來源 應變措施

1.資訊作業系統異

常,無法收到醫師傳

1.1 協請資訊室了解異常原因及進行檔案維修

1.2請臨床單位接獲醫師通報傳染病時通知感染管

- 39 -

染病通報通知 制師。

1.2 檢驗醫學科經檢驗或培養發現傳染病時,先以

電話通知臨床單位及感染管制師。

2.呼吸道或腸胃道傳

染病個案於住院一

段時間後才被診斷

和通報

2.1 病患盡量轉至單人病室或專責病室隔離照護。

2.2 請單位主管協助接觸者名單造冊。

2.2.1 接觸者須自我健康管理。

2.2.2 必要時安排接觸者進行檢查或治療。

10.2.3 感染管制師持續追蹤接觸者健康狀況至該

傳染病的兩倍潛伏期,若沒有感染症狀即予

結案。

- 40 -

傳染病分類及防治措施傳染病分類及防治措施傳染病分類及防治措施傳染病分類及防治措施

新版傳染病分類新版傳染病分類新版傳染病分類新版傳染病分類(自民國自民國自民國自民國 100 年年年年 9 月月月月 16 日開始生效日開始生效日開始生效日開始生效) 分級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名稱 第一類傳染病 第二類傳染病 第三類傳染病 第四類傳染病 第五類傳染病 其他

傳染病名

天花(050) 白喉(032) 百日咳(033) 疹 B 病毒感染症

(CHV-1)(054.3) 裂谷熱(0663a) 其他(0000)

鼠疫(020) 傷寒(002) 破傷風(037) 鉤端螺旋體病(100) 馬堡病毒出血

熱(0788a)

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

(518.86) 副傷寒(002a) 日本腦炎(0620) 類鼻疽(025) 黃熱病(060)

狂犬病(071) 登革熱(061) 結核病( 010~018) 肉毒桿菌中毒(0051) 伊波拉病毒出

血熱(0788)

H5N1 流感(487) 登革出血熱/登革休克症

候群(0654) 癩病(030)

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

染症(481) 拉薩熱(0788b)

小兒麻痺症(045) 先天性德國麻疹症候群

(7710) Q 熱(0830)

新型冠狀病毒

呼吸道重症

(518.82+079.89

A)

急性無力肢體麻痺

(045a)

急性病毒性 B 型肝炎

(0730) 地方性斑疹傷寒(081) H7N9 (487.11)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0360)

急性病毒性 C 型肝炎

(0705) 萊姆病(1048)

漢他病毒肺症候群

(4808)

急性病毒性 D 型肝炎

(070d) 兔熱病(021)

漢他病毒出血熱(078) 急性病毒性 E 型肝炎

(070e) 恙蟲病(0812)

桿菌性痢疾(004) 急性病毒性肝炎(未定

型)(070x) 水痘(052)

阿米巴性痢疾(006) 腮腺炎(072) 貓抓病(0783)

瘧疾(084) 退伍軍人病(4828) 弓型蟲感染症(130.9)

麻疹(055) 侵襲性 b 型嗜血桿菌感

染症(3200) 流感併發症(487a)

急性病毒性 A 型肝炎

(0701) 梅毒(090) 庫賈氏病(0461)

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感

染症(0080) 淋病(098)

NDM-1 腸道菌感染症

(066)

霍亂(001) 新生兒破傷風(771.3) 布氏桿菌病(023.9)

德國麻疹(056) 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

(0749)

多重抗藥性結核病

MDR TB(V09.71) HIV 感染(044)

屈公病

Chikungunya(066.3)

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

(042)

西尼羅熱(0663b)

流行性斑疹傷寒(080)

炭疽病(022)

報告時限 24 小時內報告 24 小時內報告 一週內報告 一週內報告 24 小時內報告 依規定報告

管制措施 應強制或移送指定醫院

必要時,得於指定隔離

治療機構

必要時,得於指定隔離

治療機構

必要時,得於指定隔離

治療機構

指定隔離治療

機構

依中央主管機

關公告辦理

隔離治療 施行隔離治療 施行隔離治療 施行隔離治療 施行隔離治療

屍體處理

於 24 小時內入殮並火

火化或報請地方主管機

火化或報請地方主管機

火化或報請地方主管

機關

於 24 小時內入

殮並火化

依中央主管機

關公告辦理

核准後深埋 核准後深埋 核准後深埋

註:字體反灰疾病:表示需 24 小時之內通報

註:字元框線疾病:表示需一個月之內通報

制定日期:1999/07

第九次修定日期:2013/03/13

- 41 -

感染感染感染感染預防暨控制中心預防暨控制中心預防暨控制中心預防暨控制中心

傳染病檢體運送傳染病檢體運送傳染病檢體運送傳染病檢體運送標準作業程序標準作業程序標準作業程序標準作業程序

分分分分 類類類類::::工作作業類工作作業類工作作業類工作作業類 編編編編 號號號號::::CW-7310-33

責任部門責任部門責任部門責任部門::::感染感染感染感染中心中心中心中心 新訂認證新訂認證新訂認證新訂認證::::Jan.31.2006

負負負負 責責責責 人人人人::::許秀繡許秀繡許秀繡許秀繡 修訂認證修訂認證修訂認證修訂認證::::Jun.01.2011

定期更新定期更新定期更新定期更新::::每每每每 3 年年年年 版本版本版本版本::::第第第第 04 版版版版 共共共共 04 頁頁頁頁

1 目的目的目的目的

明訂傳染病檢體運送流程,以避免檢體於運送途中發生感染問題,並能符合

法規規定。

2 範圍範圍範圍範圍

2.1 適用於所有通報法定傳染病病患之檢體。

2.2 從接獲法定傳染病通報開始,感管師將傳染病檢體處理後,連同『防疫

檢體送驗單』置入疾管局提供之『檢體輸送公務箱內』,公務箱外部以 70

%酒精消毒,將公務箱送至一樓收發室,由收發人員儘速送至彰化衛生

局後結束。

3 名詞解釋名詞解釋名詞解釋名詞解釋

3.1 傳染病檢體:凡經由通報法定傳染病的病患身上取得之檢體,例如:痰

液、血液、體液等均屬之。

4 管理權責管理權責管理權責管理權責

4.1 本流程是由承辦責任感染管制師負責。

4.2 本流程訂定、修改、廢止均應由責任感染管制師提出,在部門會議討論,

經過主任核准後公告實施。

4.3 本標準作業程序應該由責任感染管制師在每年 7 月第 2 週(次)的部門

會議進行部門內簡報說明,並且進行討論是否更新修改。

4.4 績效衡量機制:責任感染管制師應該針對本流程控制點,定期在部門會

議報告,以確保落實執行。

5 規章文獻規章文獻規章文獻規章文獻

5.1 傳染病防治法:中華民國三十三年十二月六日制定,九十八年一月七日

最後一次修訂。

5.2 感染性生物材料管理及傳染病病人檢體採檢辦法:中華民國九十四年九

月二十六日訂定發布,九十五年四月十一日修正。

- 42 -

6 流程圖流程圖流程圖流程圖

7 流程說明流程說明流程說明流程說明

步驟 說明

1.感染管制師接獲法定

傳染病通報

感染管制師會再以電話與責任醫師或護理人員確

認檢體採集項目。

2.病房護理人員或門診

檢驗室協助留取檢

2.1 病房:檢體由護送人員親自送到感染管制室

2.2 門診:病患檢體留取後,診間跟診人員聯絡感

染管制師收取檢體。

3.感染管制師處理檢體

3.1 檢體外貼上疾管局提供之 Bar-code,蓋頭以

parafilm 膠帶封口,並以 75%酒精消毒外瓶後

置入檢體盒中。

3.1.1 需冷藏之檢體:將檢體盒(圖一)放入「檢

體輸送公務箱」(圖二)內,放入冰寶。

1.感染管制師接獲法定傳染病通報

2.依通報項目留取所需檢體:

� 病房:檢體由護送人員親自送到感染管制室

� 門診:病患檢體留取後,診間跟診人員聯絡感染管制師收取檢

住院病患

3.感染管制師處理檢體

門診或體檢病患

4.感染管制師將檢體送至一樓收發室,由收發

人員盡速送至彰化衛生局疾管科

- 43 -

(圖一) (圖二)

3.1.2 不需冷藏之檢體:將檢體放入「檢體輸送

專用盒」(圖三)再置入「檢體輸送公務箱」

內。

(圖三)

3.2 將「防疫檢驗檢體送驗單」放入夾鍊袋中密封

再置入「檢體輸送公務箱」內,「檢體輸送公務

箱」內上方以白色保麗龍蓋緊,外部確實以 75

%酒精消毒。

4.感染管制師將檢體送

至一樓收發室

4.1 感染管制師於「感染管制室檢體送出登記本」

登記個案基本資料、通報之傳染病項目等,與

「「「「檢體輸送公務箱」送至收發室。

4.2 感染管制師於收發室登記本上登錄時間、送件

內容及收件單位,由收發人員盡速送至彰化衛

生局疾病管制課。

8 品質管理品質管理品質管理品質管理

控制點 監測與衡量

1.傳染病通報時限 感管師需掌握法定傳染病通報時限,請通報單位

盡速完成檢體採檢事宜,避免延遲傳染病通報實

現而致醫院與醫師受罰。

2.傳染病檢體送驗品質 2.1 傳染病檢體送驗品質列為疾病管制局對醫院

稽核的項目之一。

2.2 感染管制師需確認檢體留取正確與品質良好

後再將檢體送至衛生局。

9 教育訓練教育訓練教育訓練教育訓練

對象 具體作法(日期、教導方式、成果衡量)

1.新進員工 每月以演講方式介紹『法定傳染病通報及相關防疫措施』。

2.在職員工 每年感染管制教育訓練課程均有安排傳染病相關課程。

- 44 -

10 風險管理風險管理風險管理風險管理

風險來源 應變措施

1.傳染病檢體留取錯誤

或用錯採檢容器

1.1 感染管制室傳染病負責人員及值班人員在接

獲法定傳染病通報簡訊時,以電話和通報單

位醫師或護理人員確認檢體採集項目及容器。

1.2 感染管制室傳染病負責人或值班人員在收到

傳染病檢體後立即核對,若有錯誤則請通報

單位醫師或護理人員重新留取正確檢體。

2.傳染病檢體採集容器

在送至衛生局時發生破

裂或滲露情形

2.1 感染管制室傳染病負責人或值班人員在收到

傳染病檢體後確認蓋頭均密封。

2.2 感管師將蓋頭以 parafilm 及膠帶纏繞,並確

定密封。

2.3 感管師將檢體放入裝有海綿之檢體盒內,以

防檢體傳送過程中因碰撞而造成破裂。

- 45 -

感染感染感染感染預防暨控制中心預防暨控制中心預防暨控制中心預防暨控制中心

不明原因發燒病患處理(含新興傳染

病)作業程序

分分分分 類類類類::::工作作業類工作作業類工作作業類工作作業類 編編編編 號號號號::::CWCWCWCW----7310731073107310----05050505

責任部門責任部門責任部門責任部門::::感染感染感染感染中心中心中心中心 新訂認證新訂認證新訂認證新訂認證::::JUL.25.2009JUL.25.2009JUL.25.2009JUL.25.2009

負負負負 責責責責 人人人人::::黃美麗黃美麗黃美麗黃美麗 修訂認證修訂認證修訂認證修訂認證::::2012012012012.112.112.112.11....14141414

定期更新定期更新定期更新定期更新::::每年每年每年每年檢討檢討檢討檢討 版本版本版本版本::::第第第第 00 00 00 00 版版版版 共共共共 00 00 00 00 頁頁頁頁

1 1 1 1 目的目的目的目的

明定不明原因發燒病患之標準作業(如第一類傳染病如 H5N1 流感、SARS 或其他

新興傳染病),讓同仁遵守以維護病患、員工及訪客的健康。

2222 範圍範圍範圍範圍

2.1 適用範圍:由急診檢傷處或門診發現不明原因發燒病患,皆適用本辦法。

2.22.22.22.2 流程範圍:由疑似個案發現,經過醫師初步診斷、辦理入院、檢體採集、

通報,到確診後的醫療止。

3333 定義定義定義定義

3.1 TOCCTOCCTOCCTOCC::::指『Travel(旅遊史)、Occupation(職業史)、Contact(接觸史)、

Cluster(群聚史)』。

3.2 第一類傳染病第一類傳染病第一類傳染病第一類傳染病::::如 H5N1 流感、SARS…等。

3.3 新興傳染病新興傳染病新興傳染病新興傳染病:新的傳染病以前未曾發生的疾病,經中央主管機關認定其流

行可能對國民健康造成影響,有依「傳染病防治法」建立防治對策或準備

計畫必要之新興傳染病。

4444 權責權責權責權責

4.14.14.14.1 管理權責管理權責管理權責管理權責::::

4.1.1 本流程是由承辦責任感管師負責。

� 流程的撰寫文件化。

� 流程更新之提出。

� 確保說做寫一致性。

4.1.2 本流程訂定、修改、廢止均應由責任感管師提出,在部門會議討論,經

過主任核准後,最後經新興傳染應變小組會議通過公告實施。

4.1.3 本標準作業程序應該由責任感管師,在演習前後部門內進行討論是否更

新修改。

4.1.4 績效衡量機制:負責人應該針對本流程控制點,定期在部門會議做報告、

提醒,以確保落實執行。

4.24.24.24.2 流程相關人員職責流程相關人員職責流程相關人員職責流程相關人員職責::::

單位名稱 職稱 權責

急診部 1.護理師 詢問病患TOCC,排除是否為H5N1流感、SARS

或其他新興傳染病

急診部 2.醫師 醫師診察確認是否符合通報病例

感控中心 3.感染管制師 負責傳染病通報及檢體送檢

警衛組 4.警衛人員 管控動線

環衛組 5.環衛人員 擦拭環境及病床

5555 參考參考參考參考文獻文獻文獻文獻

5.1 政府法規:疾病管制局-個人防護裝備使用建議。

- 46 -

5.2 評鑑規範:

5.2.1 醫院感染管制查核條文 5.1-應訂有合適之隔離措施及動線規劃,

且訂

有大規模感染事件發生之應變計畫,並確實執行。

5.2.2 醫院評鑑條文 2.7.8-應訂有合適之隔離措施及動線規劃,且訂有大

規模

感染事件發生之應變計畫,並確實執行。

5.3 學術文獻:

5.3.1 H5N1 流感(醫護人員教戰手冊),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編 2007

年 4 月。

5.3.2 法定傳染病監測工作指引,2008 年 12 月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

版。

5.3.3 認識 H5N1 新型流感,2009 年 5 月國家衛生研究院印製。

5.3.4 醫療(事)機構因應新型冠狀病毒之感染管制措施指引 2012-9-26

訂。

6666 政策政策政策政策

6.1 感染管制手冊第五章 第十節 新興傳染病之感染管制措施(如:嚴重急性

呼吸道症候群及 H5N1 流感)。

- 47 -

7777 流程圖流程圖流程圖流程圖

7777.1..1..1..1.成人急診成人急診成人急診成人急診

依照病情治療

急診病患

請醫師診察確

認是否符合

通報病例

1 預約住 93 病房負壓隔離房(如 93 滿床依照實

際疫情需求由床位分配小組規劃床位區)。

2 護理人員以輪椅/推床運送病患,病歷以塑膠袋

裝妥置於輪椅背側置物袋內,警衛管控動線,搭乘

20 號電梯上 9 樓入 93 隔離病房。

3 醫師至醫囑畫面進行法定傳染病通報。

4 病患離開外傷處理室後,環衛人員以稀釋 100

倍(0.05-0.07%)漂白水擦拭環境及病床。

病患至隔離病房

1.檢傷處護理師詢問病患之 TOCC,發現疑似(第一類傳染病如 H5N1 流感、SARS…或

其他新興傳染病),且病患有類流感症狀及旅遊史,即給病患帶上一般外科口罩。

2.由護理人員帶病患至非外傷處理室(隔離室),請醫師診視確認。

- 48 -

7777.2..2..2..2.小兒急診小兒急診小兒急診小兒急診

1 檢傷處護理師詢問病患之TOCC,發現懷疑(第一類傳染病如H5N1

流感、SARS…或其他新興傳染病),即給病患帶上一般外科口罩。

2 由護理人員帶病患至急診隔離室請醫師診視確認。

請醫師診察確

認是否符合通

報病例

依照病情治療

1 四個月以上病童四個月以上病童四個月以上病童四個月以上病童住院順序為:兒八 802→兒六 602→PICU 16,17 床 on ward

level→九三 989(向入院中心約床)。

四個月以下嬰兒四個月以下嬰兒四個月以下嬰兒四個月以下嬰兒:CNC16,17 床(滿床)→PICU 16,17 床 ward level。

2 護理人員以輪椅送病患,病歷以塑膠袋裝妥置於輪椅背側置物袋內,嬰兒幼童則由家

人抱著,警衛管控動線。

3 搭乘 26 號電梯入 P802 負壓隔離房。

4 醫師至醫囑畫面進行法定傳染病通報。

5 病患離開急診隔離室後,環衛人員以稀釋 100 倍(0.05-0.07%)漂白水擦拭環境

及病床。

小兒急診病患

病患至隔離病房

- 49 -

7777.3..3..3..3.門診門診門診門診

門診病患

門診醫師詢問病患之 TOCC,發現疑似(第一類傳染病如 H5N1

流感、SARS…或其他新興傳染病),且病患有類流感症狀及

旅遊史),即給病患帶上一般外科口罩。

1.成人病人約 93 病房負壓隔離房。

2.小兒及嬰兒則比照小兒急診病人處理。

3.醫師至醫囑畫面進行法定傳染病通報。

4.門診機動大姐<佩帶 N95 口罩>,病歷以塑膠袋裝妥置於輪椅背側置物

袋內,警衛管控動線,成人動線搭乘 20 號電梯入 93 隔離病房,

兒科沿著搭乘 26 號電梯入 P802 病房。

5.病患離開後,診間須馬上執行清消,以稀釋 100 倍(0.05-0.07%)

漂白水或 70-75%酒精擦拭環境(桌面、座椅及門把)。

病患至隔離病房

請醫師診察確

認是否符合通

報病例

依照病情治療 否

- 50 -

7777.4..4..4..4.病患住院後採檢處置流程病患住院後採檢處置流程病患住院後採檢處置流程病患住院後採檢處置流程

疑似第一類傳染病或

其他新興傳染病

1. 由醫師進入負壓隔離房內執行採檢事宜,依照疾病管制局規定之檢體項目採

集檢體,完成後盡速送往感控中心。

2. 感管師至疾病管制局傳染病通報系統作通報事宜。

3.3.3.3. 感管師將資料與檢體處理後送衛生局疾管課。

檢驗結果

疾病管制局判定(陽性)

通知主治醫師為陽性個案病患於負

壓病房繼續治療直至病況穩定無傳

染之虞

疾病管制局判定(陰性)

通知主治醫師將個案轉

至一般病房或出院

繼續住院治療

或出院

- 51 -

8888、、、、流程說明流程說明流程說明流程說明

步驟 說明

1.疑似病例症狀之

診斷

1.1.1.1.1.1.1.1.H5N1H5N1H5N1H5N1::::出現臨床症狀且於症狀出現前 7 天內,至少有一項暴

露史。

1.1.1.1.1.1.1.1.1.1.1.1.臨床症狀臨床症狀臨床症狀臨床症狀:未明原因急性下呼吸道疾病且伴隨發燒(>

38℃)與咳嗽、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難。

1.1.21.1.21.1.21.1.2....暴露史暴露史暴露史暴露史:

� 與疑似、可能或確定之 H5N1 流感病例有密切接觸

者((距離一公尺內,如:照顧、談話、碰觸)。

� 曾至過去一個月內發生動物或人類 H5N1 流感疑

似、可能或確定病例的地方,處理家禽(如飼養、

屠宰、去毛或販售前的準備工作等)接觸野鳥或其

屍體,或暴露於被其糞便污染的環境。

� 曾至過去一個月內於出現動物或人類 H5N1 流感疑

似、可能或確定病例的地方,生食或食用未煮熟的

禽肉。

� 與其他動物 H5N1 流感確定病例(如貓、豬)有密切

接觸。

� 在實驗室或其他環境,處理動物或人類之檢體,而

該檢體可能含有 H5N1 流感病毒。

1.2.1.2.1.2.1.2.SARSSARSSARSSARS::::

1.2.1. 1.2.1. 1.2.1. 1.2.1. 臨床症狀臨床症狀臨床症狀臨床症狀::::(以下條件需皆符合)/

� 發燒(>38℃)且且且且

� 一種或以上的下呼吸症狀(咳嗽或呼吸困難、呼吸

短促)且且且且

� 放射線診斷學上有與肺炎或呼吸窘迫症候群一致

的肺浸潤證據或者屍體解剖的發現與肺炎或呼吸

窘迫症候群的病理學一致且且且且

� 無其他可替代的診斷能完全解釋疾病。

1.2.2. 1.2.2. 1.2.2. 1.2.2. 流行病學流行病學流行病學流行病學::::發病前 10 日有以下任一任一任一任一之暴露史:

� 有 SARS 流行地區(經世界衛生組織宣布)之旅遊史

或或或或

� 有 SARS 確定病例之接觸史或或或或

� 有與活性SARS冠狀病毒及感染SARS冠狀病毒個案

臨床檢體相關之暴露史。

� 無前述三項流行病學暴露史,但臨床上極度懷疑為

SARS 者。可參閱(感染管制手冊第五章 第十節 新

興傳染病之感染管制措施(如:嚴重急性呼吸道症

候群及 H5N1 流感)

1.3.其他新興傳染病其他新興傳染病其他新興傳染病其他新興傳染病:(參照疾病管制局公告)

2.執行採樣、防護、

護送入院注意事

2.12.12.12.1 採樣注意事項採樣注意事項採樣注意事項採樣注意事項:

2.1.1.應於負壓隔離室採檢。

2.1.2.採檢醫師之防護:全套防護(戴 N95 口罩、隔離衣、髮

帽、手套、護目鏡)

- 52 -

2.2.2.2.2.2.2.2.防護防護防護防護::::

2.2.1.病房照護:佩戴 N95 口罩、隔離衣、髮帽、手套、護目鏡 。

2.2.2.急診醫師、護理師、警衛防護:佩戴 N95 口罩、隔離衣、

手套。 2.2.2.環衛人員擦拭環境防護: 一般外科口罩、隔離衣、橡膠

手套。

2.3.2.3.2.3.2.3.護送入院注意事項護送入院注意事項護送入院注意事項護送入院注意事項::::依照流程處理不要驚慌,以免引起週邊

病患或家屬恐荒。

3.通報注意事項 3.1.第一類法定傳染病應於 24 小時內通報。

3.1.需符合通報定義者(依照疾病管制局公告通報定義特性)。

4.檢體送檢注意事

4.1.檢體須放入三層塑膠袋內送至感控中心。

4.2.檢體量要足夠。

4.3.檢體不可用氣送傳送。

9999 品質管理品質管理品質管理品質管理

控制重點 監測與衡量

1 不定期通報控制(有疑似個

案時才會通報)

運用每週國內外疫情公告及資訊系統提醒,讓醫護

同仁即時掌握疫情。

2.每年進行新興傳染病演練 監測新興傳染病疑似個案之動線,及工作人員防護

裝備是否正確。

10101010 教育訓練教育訓練教育訓練教育訓練

對象 具體作法(日期、教導方式、成果衡量)

1.新進員工 新工教育以演講、數位學習網方式說明新興傳染病通報流

程及入院動線。

2.在職員工 每年以演講方式說明新興傳染病通報流程及動線。

3.單位教育訓練 由單位自行安排時間,感管師協助說明。

11111111 風險管理風險管理風險管理風險管理

風險來源 應變措施

1.未發現疑似個案而讓

病患進入一般病房

1.1.加強醫護人員之教育訓練與演練。

1.2.列印書面資料放置檢傷區隨時提醒。

1.3.電腦畫面(TOCC)提醒。

2.隔離病房已滿床 2.1.訂定第二順位隔離房。

2.2.通知床位管理人員(UC)協助處理。

2.3.本院隔離房全滿床,通知感控中心由感染管制師請衛

生局防疫課協助將病患轉至其他專責醫院。

- 53 -

12. 表單附件表單附件表單附件表單附件((((動線圖動線圖動線圖動線圖))))::::

- 54 -

財團法人彰化基督教醫院財團法人彰化基督教醫院財團法人彰化基督教醫院財團法人彰化基督教醫院

愛滋產婦生產預防用藥領藥流程愛滋產婦生產預防用藥領藥流程愛滋產婦生產預防用藥領藥流程愛滋產婦生產預防用藥領藥流程

感染管制室編號:7310-08

制定日期:95.11.06

第三次修定:99.10.08

擬修訂日期:102.06

目的:明定愛滋產婦生產預防用藥辦法,以使愛滋產婦得到完善照護。

單位:彰化基督教醫院感染管制室 製表者:黃筱君感管師

((((註一註一註一註一))))高危險群個案定義如下高危險群個案定義如下高危險群個案定義如下高危險群個案定義如下(屬於高危

險群,可使用 HIV 快速篩檢):

(1)毒癮患者。

(2)配偶或性伴侶為 HIV 陽性者。

(3)性工作者。

(4)經感染科醫師認定有採檢必要者。

HIV 快速篩檢收件時段

(1)上班時間 8:30 前收件,當日發報

告;8:30 以後仍可電話連絡生化免

疫組(5938),當日完成檢驗。

(2)夜間及假日時段符合上述高危險定

義者,由感管室(或感染科醫師)

聯絡檢驗室協調生化免疫組

(5938)值班人員,完成檢驗。

((((註二註二註二註二))))『愛滋病藥品治療同意書』、『愛滋病毒母

子垂直感染預防性投藥』藥物提領單置

於產房產房產房產房及 Outlook 內,路徑:Outlook/公

用資料夾/所有公用資料夾/7.部門公告/4.

感染管制委員會內。

產婦至本院產房

緊急會診感染

科醫師﹝或感

染科臨床藥師

(*7-67131)﹞

協助開立電腦

處方簽

上班時間

至住院藥局

領取藥物

患者填妥『愛

滋病藥品治療

同意書』(附件

一、註二)

預防性投藥治療

確認其身分是否為

HIV(+)

確診

疑似

屬於高危險群

個案(註一),由

醫師開單送檢

驗室檢驗

陰性

下班或假日時間

1. 婦產科值班醫師聯絡感染

科主治醫師協助開立投藥

劑量

2. 婦產科值班醫師填妥『愛滋

病毒母子垂直感染預防性

投藥』藥物提領單(附件二、

註二)

3. 患者填妥『愛滋病藥品治

療同意書』(附件一、註二)

4. 開立感染科醫師會診單

憑『愛滋病毒母子垂直感染

預防性投藥』藥物提領單及

『愛滋病藥品治療同意書』

至急診藥局領取藥物

陽性

排除

夜間時段產婦預防性投藥夜間時段產婦預防性投藥夜間時段產婦預防性投藥夜間時段產婦預防性投藥::::

1. 婦產科值班醫師聯絡感染科主治醫師,協助開立

預防性投藥劑量。

2. 依據『預防母子垂直感染預防性投藥藥物提領

單』,值班醫師簽名蓋章後,連同『愛滋病藥品治

療同意書』,至急診藥局處領取藥物。

3. 如有需求,同時開立感染科醫師會診單,對愛滋

產婦做後續的追蹤與治療,並開立電腦處方簽。

4. 上班時間,聯絡感染科臨床藥師(*7-67131)。

- 55 -

愛滋病藥品治療同意書愛滋病藥品治療同意書愛滋病藥品治療同意書愛滋病藥品治療同意書

病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別_____,_____年_____月_____

日出生,需接受_Zidovudine(Retrovir Infusion)靜脈注射 治療,經貴院

________________醫師詳細說明下列事項,且本人(立同意書人)已

充分了解,並同意由貴院實施該項治療:

由於受到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感染,需於分娩期間以靜脈注射方

式實施此治療,以降低愛滋母子垂直感染的風險。

貴院實施該治療應善盡醫療上之必要注意,若發生緊急之情況同意接

受貴院必要之緊急處理。 此致

財 團 法 人 彰 化 基 督 教 醫院

立 書 人 簽 章:

同 意 接受治療:

不同意接受治療:

立書人基本資料:

身 分 證 號 碼:

住 址:

電 話:

中 華 民 國 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附件一

- 56 -

『『『『愛滋病毒母子垂直感染預防性投藥愛滋病毒母子垂直感染預防性投藥愛滋病毒母子垂直感染預防性投藥愛滋病毒母子垂直感染預防性投藥』』』』藥物提領單藥物提領單藥物提領單藥物提領單

醫事服務機構名稱 彰化基督教醫院 姓名

婦產科醫師姓名 病歷號

使用日期 床號

藥物名稱 使用數量 規格及劑型

□ Zidovudine(Retrovir Infusion) 10mg/ml 20ml/vial

注射劑

□ Zidovudine(Retrovir syrup) 10mg/ml 240ml/bot

口服液

婦產科醫師簽章:

領藥日期: 年 月 日

『『『『愛滋病毒母子垂直感染預防性投藥愛滋病毒母子垂直感染預防性投藥愛滋病毒母子垂直感染預防性投藥愛滋病毒母子垂直感染預防性投藥』』』』之治療建議之治療建議之治療建議之治療建議指引指引指引指引

美國兒科愛滋病臨床研究美國兒科愛滋病臨床研究美國兒科愛滋病臨床研究美國兒科愛滋病臨床研究(PACTG) 076 Zidovudine (ZDV)療法療法療法療法

ZDV 使用時間 使用處方

分娩期間分娩期間分娩期間分娩期間 在分娩期間在分娩期間在分娩期間在分娩期間,,,,先初始劑量以先初始劑量以先初始劑量以先初始劑量以 ZDV (2 mg/每公斤體重每公斤體重每公斤體重每公斤體重)靜脈緩慢輸注一小時靜脈緩慢輸注一小時靜脈緩慢輸注一小時靜脈緩慢輸注一小時,,,,再再再再

持續靜脈輸注每小時持續靜脈輸注每小時持續靜脈輸注每小時持續靜脈輸注每小時 1 mg/每公斤體重做維持劑量每公斤體重做維持劑量每公斤體重做維持劑量每公斤體重做維持劑量,,,,直到小孩出生直到小孩出生直到小孩出生直到小孩出生(即臍帶夾即臍帶夾即臍帶夾即臍帶夾

住時住時住時住時)。。。。【【【【Zidovudine 2 mg/kg IV over 1 hr followed by 1 mg/kg/hr until the

umbilical cord is clamped.(註一)】】】】

分娩後 自嬰兒出生後 8-12 小時開始,讓新生兒口服 ZDV 糖漿,每 6 小時一次劑量 2

mg/每公斤體重,持續服用六週。(註二)

(註一) Zidovudine 200mg /20cc/vial, 稀釋液: 5%G/W, 稀釋濃度: 2-4mg/ml (例如: Zidovudine 200mg/in

total volume 50-100ml 5%G/W)稀釋後安定性:室溫24hrs;冷藏48hrs。

(註二) 無法忍受口服方式的足月生產嬰兒,可用的靜脈注射 ZDV 劑量為每 6 小時 1.5 mg/每公斤

體重。懷孕不足 35 週出生的嬰兒的 ZDV 劑量為每 12 小時靜脈注射一劑 1.5 mg/kg 體重,或口服一

劑 2.0 mg/每公斤體重每日二次;若懷孕 30 週以上出生,則到生產後第 2週時改為每 8小時注射

或口服一次;若懷孕不足 30 週出生者,則到生產後第 4 週時才改為 8小時一次。

Reference:

1.Recommendations for Use of Antiretroviral Drugs in Pregnant HIV-1-Infected Women for Maternal Health and

Interventions to Reduce Perinatal HIV-1 Transmiss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February 24, 2005.

http://aidsinfo.nih.gov).

2.Guidelines for the Use of Antiretroviral Agents in Pediatric HIV Infection, August 11, 2011 Prophylaxis to prevent

perinatal transmission of HIV

附件 2

- 57 -

尖銳物品扎傷後傷口處理及檢驗追蹤流程尖銳物品扎傷後傷口處理及檢驗追蹤流程尖銳物品扎傷後傷口處理及檢驗追蹤流程尖銳物品扎傷後傷口處理及檢驗追蹤流程

制定日期:1993/01

第九次修定日期:2011/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