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 台北縣醫學文物史 > 前言: 在台灣無人不曉的馬偕是蘇格蘭裔的加拿大人,他於1844321 日誕生在安大略省牛津郡的左拉村, 是家中排行第六的老么,雖是老么,卻是馬偕家族中最會旅行,也是繞世界最多圈的人。 在全球化已然成型,強調節能減碳,保護自然環境,講究企業家精神的現在,十九世紀的馬偕傳奇依然 帶給台灣新的啟示,他的影響力持續發酵,馬偕精神不斷地在二十一世紀重寫新的章節。 本文是一個視馬偕為英雄,喜愛閱讀歷史的醫師對這段發展時空映像的反芻。 文╱江 盛 醫師 1. 淡水河依舊嗚咽流 馬偕從 1872 年 3 月 9 日抵達台北縣的滬尾 (淡水)開始,直到1901年6月2日因為喉癌過世 為止,這段期間他經常不斷地在台灣島西部、 北部和東北部旅行,但是馬偕主要是以台北縣 的淡水為基地。 1872年3月7日,馬偕由英國長老教會派駐 在屏東阿里港的李庥牧師(Rev. Hugh Ritchie) 陪同,從打狗(高雄)搭乘海龍號帆船北往淡 水,途中停靠安平港,與在台南府行醫的德馬 太醫師(Dr.Matthew Dickson,1871 ~ 1876 年在台)會合,一起同行。兩天後的下午三時 許,馬偕一行三人終於抵達淡水河河口。 根據馬偕口述的「台灣六記」記載,那幅 馬偕初見淡水的第一印象是: 「我們所乘的海龍號輪船從台南府搖擺起伏 航行了兩天之後,開入淡水河口而下錨,我往 北看,也往南觀,望向內陸遙遠濃綠的山顛, 深感舒暢快意,有一種平靜而清晰的聲音對我 說就是這裏,這裏是你的地方」。當時同船的 的李庥以及德馬太也都感受了淡水的第一印 象,他們都靜立凝視,悠然神往。傍晚一行到 廣闊的高地及海邊的沙丘散步,瞧見許多高大 茂密的樅樹,引起李庥牧師懷念起蘇格蘭的故 鄉,他說北台灣的翠綠比南台灣的熱帶氣息更 像蘇格蘭家鄉。德馬太醫師也向馬偕打氣似的 鼓舞道:「這裏比打狗漂亮的多呢!」 對比於一百三十八年前的景觀,當時淡水 河兩岸的大屯,觀音山巒無不翠綠,即使是四 分之一世紀前筆者在竹圍馬偕醫院見實習時的 觀音山印象也是濃綠。如今從方便,迅速的捷 運淡水線朝兩岸望去,雖有一棟棟昂貴的高樓 衝上雲霄,而新興的左岸,右岸和漁人碼頭也 帶來了新的風情,但這些現代化的圖騰都掩蓋 作者簡介 江 盛 醫師 現職:馬偕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 馬偕醫院醫學教育部教師培 育中心倫理法律組組長、馬 偕醫學院醫學系專任助理教 授、台灣婦產醫學會倫理紀 律委員會委員 興趣:遺傳諮詢、墮胎的倫理、法 律議題、醫學人文教學、醫 學倫理教學 馬偕傳奇的新世紀章節 不住穿插其間的擁擠和髒亂,遠眺觀音山麓, 看到的是癩痢頭似的山巒,濫墾濫建,葬滿了 死去的有錢人,他們的豪華墳墓成了人們遙望 天際的刺痛,是一股浪漫蒙塵的無可奈何。 如今葬在淡水中學一角的馬偕如果地下有 知,不知是否躺的安穩?是否活著的和躺著的 都一樣暗自垂淚,因為那一幕 1872 年馬偕初見 淡水的印象已然殆盡? 馬偕的孫子柯設偕如同他祖父一樣醉心於 淡水的美妙,觀音山變化萬千的濃淡雲彩,光 線,曲線,色溫,煙炊以及波鱗魚跳。1929 年 他寫下了心目中的詩美之鄉—淡水: 「詩之港,畫之街,關於史實傳說的淡水美鄉。 早綠的丘岡,殷紅的城碧,色彩旋律的港街。 詩美之鄉,淡水! 蓬萊仙境,淡水! 桃源仙境,淡水! 風光明媚,眺望絕佳, 空氣澄澈,景色幽邃, 風土和山紫水明比美仙 境的風光! 淡水! 東方是高峰的大屯 西方是紺碧的大洋 南方是秀巒的觀音 北方是鬱蒼的田野 青松白砂的濱邊,花紅樹綠的丘岡!」 希望這還會是永恆的淡水城鎮印象,而非 僅僅是記憶和想像的淡水。 2. 旅行家馬偕 馬偕那個時代是大航海的年代,為了念 書,他離開故鄉來到多倫多,接著轉到美國 的普林斯頓神學院(Princeton Theological Seminary),三年後畢業。之後,為了到 蘇格蘭愛丁堡大學(Edinburgh University) 留學,他搭船橫渡大西洋,抵達英格蘭利 物浦(Liverpool),再轉到蘇格蘭格拉斯哥 (Glasgow),下船後,花了兩天才抵達愛丁堡。 馬偕在愛丁堡的課程告一段落後就轉往蘇 格蘭北方造訪他父母的故鄉蘇莎蘭郡,就在這充 滿高山荒地、石南花叢和蘇格蘭薊的旅行期間, 他得到了加拿大長老教會的海外傳教工作。 1871 年 10 月 19 日,馬偕從家鄉出發,搭 乘火車橫越北美洲,10月27日來到舊金山, 11 月 1 日搭亞美利加號輪船由舊金山出海 , 11 月 27 日途經日本橫濱,12 月 5 日抵達終點站香 港。馬偕隨後前往廣東、汕頭及廈門,最後決 定橫渡黑水溝到台灣,12 月 30 日他抵達台灣打 狗 ( 高雄 ),不久又從打狗起程,前往屏東的阿 里港拜會李庥牧師,並在該地作客兩個月,之 後,共同北上前往淡水。 上了岸後兩天,馬偕、李庥、德馬太一行 三人開始步行 , 途經中壢、竹塹 ( 新竹 ),前往當 時大英帝國南部教區最北的大社,並轉往埔里 訪問,在台灣中北部旅行了 23 天之後,才再回 到淡水總部,一人總部。 之後的二十九年,馬偕的足跡遍及台北, 五股,八里坌,三峽,艋舺,新店,錫口(松 山),汐止,基隆,金山,雪山山脈,宜蘭平 原,也曾從此三度搭船訪視蓬萊(花蓮)。其 間,馬偕曾經兩度搭船返回加拿大述職,航程 途經廈門,香港,新加坡,檳榔嶼,錫蘭,印 度,中東,義大利,法國,德國,英國等地。 1884年中法 戰爭期間,馬 偕也曾協同家 屬避難香港半 年,1900年 罹患喉癌之 後,馬偕曾到香港治療兩個月。 3. 十九世紀的博學CEO 馬偕在淡水展開不可思議的醫療傳道傳 奇,雖然許多人都知道馬偕自修而來的拔牙術 以及驚人的拔牙數量,但是人們更津津樂道馬 偕娶台灣人張蔥當老婆,也是首先晉用經濟實 36 2010 June 7Life Of Taipei County Medical Association 37 2010 June 7Life Of Taipei County Medical Association

台北縣醫學文物史 - ntcma.org · 本文是一個視馬偕為英雄,喜愛閱讀歷史的醫師對這段發展時空映像的反芻。 文╱江 盛 醫師 1. 淡水河依舊嗚咽流

  • Upload
    others

  • View
    2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 台北縣醫學文物史 >

前言:

在台灣無人不曉的馬偕是蘇格蘭裔的加拿大人,他於1844年3月21日誕生在安大略省牛津郡的左拉村,

是家中排行第六的老么,雖是老么,卻是馬偕家族中最會旅行,也是繞世界最多圈的人。

在全球化已然成型,強調節能減碳,保護自然環境,講究企業家精神的現在,十九世紀的馬偕傳奇依然

帶給台灣新的啟示,他的影響力持續發酵,馬偕精神不斷地在二十一世紀重寫新的章節。

本文是一個視馬偕為英雄,喜愛閱讀歷史的醫師對這段發展時空映像的反芻。

文╱江 盛 醫師

1. 淡水河依舊嗚咽流

馬偕從 1872 年 3 月 9 日抵達台北縣的滬尾

(淡水)開始,直到1901年6月2日因為喉癌過世

為止,這段期間他經常不斷地在台灣島西部、

北部和東北部旅行,但是馬偕主要是以台北縣

的淡水為基地。

1872年3月7日,馬偕由英國長老教會派駐

在屏東阿里港的李庥牧師 (Rev. Hugh Ritchie)

陪同,從打狗 ( 高雄 ) 搭乘海龍號帆船北往淡

水,途中停靠安平港,與在台南府行醫的德馬

太醫師(Dr.Matthew Dickson,1871 ~ 1876

年在台 ) 會合,一起同行。兩天後的下午三時

許,馬偕一行三人終於抵達淡水河河口。

根據馬偕口述的「台灣六記」記載,那幅

馬偕初見淡水的第一印象是:

「我們所乘的海龍號輪船從台南府搖擺起伏

航行了兩天之後,開入淡水河口而下錨,我往

北看,也往南觀,望向內陸遙遠濃綠的山顛,

深感舒暢快意,有一種平靜而清晰的聲音對我

說就是這裏,這裏是你的地方」。當時同船的

的李庥以及德馬太也都感受了淡水的第一印

象,他們都靜立凝視,悠然神往。傍晚一行到

廣闊的高地及海邊的沙丘散步,瞧見許多高大

茂密的樅樹,引起李庥牧師懷念起蘇格蘭的故

鄉,他說北台灣的翠綠比南台灣的熱帶氣息更

像蘇格蘭家鄉。德馬太醫師也向馬偕打氣似的

鼓舞道:「這裏比打狗漂亮的多呢!」

對比於一百三十八年前的景觀,當時淡水

河兩岸的大屯,觀音山巒無不翠綠,即使是四

分之一世紀前筆者在竹圍馬偕醫院見實習時的

觀音山印象也是濃綠。如今從方便,迅速的捷

運淡水線朝兩岸望去,雖有一棟棟昂貴的高樓

衝上雲霄,而新興的左岸,右岸和漁人碼頭也

帶來了新的風情,但這些現代化的圖騰都掩蓋

作者簡介江 盛 醫師現職: 馬偕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

馬偕醫院醫學教育部教師培

育中心倫理法律組組長、馬

偕醫學院醫學系專任助理教

授、台灣婦產醫學會倫理紀

律委員會委員

興趣: 遺傳諮詢、墮胎的倫理、法

律議題、醫學人文教學、醫

學倫理教學

馬偕傳奇的新世紀章節不住穿插其間的擁擠和髒亂,遠眺觀音山麓,

看到的是癩痢頭似的山巒,濫墾濫建,葬滿了

死去的有錢人,他們的豪華墳墓成了人們遙望

天際的刺痛,是一股浪漫蒙塵的無可奈何。

如今葬在淡水中學一角的馬偕如果地下有

知,不知是否躺的安穩?是否活著的和躺著的

都一樣暗自垂淚,因為那一幕 1872 年馬偕初見

淡水的印象已然殆盡?

馬偕的孫子柯設偕如同他祖父一樣醉心於

淡水的美妙,觀音山變化萬千的濃淡雲彩,光

線,曲線,色溫,煙炊以及波鱗魚跳。1929 年

他寫下了心目中的詩美之鄉—淡水:

「詩之港,畫之街,關於史實傳說的淡水美鄉。

早綠的丘岡,殷紅的城碧,色彩旋律的港街。

詩美之鄉,淡水!

蓬萊仙境,淡水!

桃源仙境,淡水!

風光明媚,眺望絕佳,

空氣澄澈,景色幽邃,

風土和山紫水明比美仙

境的風光!

淡水!

東方是高峰的大屯

西方是紺碧的大洋

南方是秀巒的觀音

北方是鬱蒼的田野

青松白砂的濱邊,花紅樹綠的丘岡!」

希望這還會是永恆的淡水城鎮印象,而非

僅僅是記憶和想像的淡水。

2. 旅行家馬偕

馬偕那個時代是大航海的年代,為了念

書,他離開故鄉來到多倫多,接著轉到美國

的普林斯頓神學院 (Princeton Theological

S e m i n a r y ) , 三 年 後 畢 業 。 之 後 , 為 了 到

蘇格蘭愛丁堡大學 (Edinburgh University)

留 學 , 他 搭 船 橫 渡 大 西 洋 , 抵 達 英 格 蘭 利

物浦 (Liverpool),再轉到蘇格蘭格拉斯哥

(Glasgow),下船後,花了兩天才抵達愛丁堡。

馬偕在愛丁堡的課程告一段落後就轉往蘇

格蘭北方造訪他父母的故鄉蘇莎蘭郡,就在這充

滿高山荒地、石南花叢和蘇格蘭薊的旅行期間,

他得到了加拿大長老教會的海外傳教工作。

1871 年 10 月 19 日,馬偕從家鄉出發,搭

乘火車橫越北美洲,10 月 27 日來到舊金山,

11 月 1 日搭亞美利加號輪船由舊金山出海 , 11

月 27 日途經日本橫濱,12 月 5 日抵達終點站香

港。馬偕隨後前往廣東、汕頭及廈門,最後決

定橫渡黑水溝到台灣,12月30日他抵達台灣打

狗 ( 高雄 ),不久又從打狗起程,前往屏東的阿

里港拜會李庥牧師,並在該地作客兩個月,之

後,共同北上前往淡水。

上了岸後兩天,馬偕、李庥、德馬太一行

三人開始步行, 途經中壢、竹塹(新竹),前往當

時大英帝國南部教區最北的大社,並轉往埔里

訪問,在台灣中北部旅行了 23 天之後,才再回

到淡水總部,一人總部。

之後的二十九年,馬偕的足跡遍及台北,

五股,八里坌,三峽,艋舺,新店,錫口 ( 松

山 ),汐止,基隆,金山,雪山山脈,宜蘭平

原,也曾從此三度搭船訪視蓬萊 ( 花蓮 )。其

間,馬偕曾經兩度搭船返回加拿大述職,航程

途經廈門,香港,新加坡,檳榔嶼,錫蘭,印

度,中東,義大利,法國,德國,英國等地。

1884 年中法

戰爭期間,馬

偕也曾協同家

屬避難香港半

年,1900 年

罹 患 喉 癌 之

後,馬偕曾到香港治療兩個月。

3. 十九世紀的博學CEO

馬偕在淡水展開不可思議的醫療傳道傳

奇,雖然許多人都知道馬偕自修而來的拔牙術

以及驚人的拔牙數量,但是人們更津津樂道馬

偕娶台灣人張蔥當老婆,也是首先晉用經濟實

人物采風

36

2010 June 第

7期

Life Of Ta

ipei C

ounty M

edica

l Asso

ciatio

n

人物采風

37

2010 June 第

7期

Life Of Ta

ipei C

ounty M

edica

l Asso

ciatio

n

惠,忠誠又好用的

台灣人當牧師和助

手,經歷希臘式的

逍遙學院,一起冒

險犯難,一起作伙

打拼。

馬偕在台灣的三大事業包括傳道,醫療和

教育,他可以算是十九世紀台灣最成功的 CEO

之一,與馬偕傳奇相關的事業版圖在二十一世

紀的今天仍然蓬勃發展,這些包括以馬偕之名

建立的醫院,分別在台北,淡水竹圍,新竹,

台東生根茁壯,而百年樹人的事業「馬偕醫學

院」也已經從去夏(2009)開始在台北縣的三芝鄉

展開,而包括台灣原鄉的醫療服務以及泰北在

內的海外醫療宣教事業也已經持續十年以上。

馬偕在台近三十年期間,總共設立了六十

間教堂,他從美國募款蓋了偕醫館,從加拿大

募款蓋了北台灣最早的西式學校:牛津學堂。

西方大學設立之初往往以神學研究為中心,牛

津,劍橋,愛丁堡如此,而馬偕就讀的普林斯

頓也是如此,因此牛津學堂的教育除了聖經研

究與辯論之外,也依循這些大學的傳統,學習

還包括歷史、地理、礦物學、動物學、植物

學、解剖學、天文學等等。

當時台灣長老教會的勢力分布以大甲溪

為界,南方是英國長老會的教區,起步早規模

也較大,成員以蘇格蘭低地人為主,包括馬雅

各、甘為霖、巴克禮、蘭大衛、梅監霧;北部

則是加拿大長老會,過程幾乎是馬偕一人的獨

角戲。早期的台灣信眾在這群博學又毅力堅定

的蘇格蘭人領導下,其後代很自然的接受了新

式的西方教育,從而提升了他們的家庭與社會

地位,影響所及遍及現今台灣各領域。例如,

台灣公共衛生之父陳拱北其祖父是馬偕的學生

陳水龍,而二二八事件在鳳林遭害的張七郎父

子三位醫師,其父為馬偕在新竹的學生,至

於南部的效應更顯著:林茂生,彭明敏,呂泉

生,高天成,高俊明都是代表人物。

這些受到了「知識經濟」庇蔭的家族和後

代,雖然很多在威權時代慘遭迫害或謀殺,但

更多人後來都成為台灣社會、政治、教育、醫

學等領域的中堅及領導人物。

此 外 , 馬 偕

也建了淡水女學堂

(當時台灣女人纏

足的仍多),開啟

了台灣女子受教育

的先河,其中以台

灣第一位女醫師蔡

阿信是最出名的校

友。

結語:

馬偕對於台灣的自然,人類學和生物學知

識有非比尋常的熱情,他因地制宜,與臺灣人

為善,懂得在淡水和台灣北部做事的方法,他

和英國領事館,英國教會,清朝的首任台灣巡

撫劉銘傳以及日本殖民時期的乃木總督關係都

十分良好。馬偕恐怕也是深思熟慮的人,他熱

愛並且擁抱新科技,從他留下許多的照片就可

以揣測他的心靈世界,他留下了比那個年代的

人都多的照片,其中一張他在書桌前閱讀的照

片最能傳神的勾勒出他的知性和感性世界;照

片中,他身穿西服但帶了一頂中式瓜皮帽,側

對著鏡頭正專

心的觀察;書

桌上擺著顯微

鏡、地球儀和

他在台灣平地

和山區到處收

集而來的礦石

標本。

人物采風

38

2010 June 第

7期

Life Of Ta

ipei C

ounty M

edica

l Asso

ciatio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