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www.ddmbasf.org Feb 5, 2016 Issue: Spring 2016 Upcoming events: Sat Feb 6 9:00-5:00 PM 法鼓傳燈日 Sun Feb 7 10:00-2:00PM 新春活動 Sat Feb 13 9:30-4:30 PM 佛學班 止觀法門課程 Sun Feb 14 9:00-5:00 PM 止觀襌一 Fri Feb 19 7:30-9:30 PM Practicing Chan with the Essential Fundamentals Sat Feb 20 9:00-5:00PM One-day retreat 更多活動敬請參考行事曆 Inside this issue: 何謂菩薩 2 新書:聖嚴法師年譜 2 華嚴的美麗境界 3 禪一心得 3 【放鬆】修觀的基本原則 4 法鼓山舊金山分會 Newsletter ·光明遠大 念念清淨,遍照光明;步步踏實,前程遠大 「念念清淨」,是修行的觀念與原則。一般人嚮往順境成功,卻難以接受逆境失敗, 佛法則提醒我們,無論順逆境遇,能夠沒有罣礙、沒有負擔地回到當下一念清淨,便 是修行。若能經常練習,保持心念、言語及行為的清淨、安定,便與慈悲智慧相應。 如此,不僅自度、自利,也能度他、利人,帶動我們的社會安定祥和,「遍照光明」。 此外,「清淨」另有不受誘惑、汙染、打擊的意涵。為人處事,因有慈悲智慧作為生 命的導航,故能清楚認知哪些事能做、該做,哪些事不能做、不應為,即一般所講: 「有所為,有所不為」。因此,廣義來講,「念念清淨,遍照光明」,已涵蓋戒、定、 慧三學。 「步步踏實」,則是世間法與佛法共同肯定的務實態度。做任何事,只要步步踏實、 篤實,正視當下、珍惜擁有,盡心盡力,承擔負責,便是好的生命體驗。 從因果因緣法來看,凡事經由努力、精進,而得順境成功,是值得感恩的收穫;假使 因緣不具足,而嘗遇逆境失敗,也是好的經驗。只要不放棄希望,仍然保持精進、踏 實,困境反而能使我們愈挫愈奮,增益人生的體驗。因此,步步踏實,即是安心法的 實踐;心態務實、腳步踏實,人生之路便見「前程遠大」。 法鼓山年度主題回顧 2015-光明遠大 2014-和樂無諍 2013-得心自在 2012-真大吉祥 2011-知福幸福 2010-安和豐富 2009-心安平安 2008-好願在人間 2007-和敬平安 2006-和平吉祥 2005-和喜自在 2004-和喜自在 2003-福慧平安 2002-大好年 2001-大好年 2000-祝福平安年 1999-祝福平安年 1998-人間淨土年:關懷篇 1997-人間淨土年:成長篇 1996-菩薩成長年 您知道法鼓山每一年的年度主題嗎?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 1995-人品提昇年 1994-禮儀環保年 1993-心靈環保年 1992-環保淨化年 1991-共識凝聚年 1990-理念宣揚年 1989-法鼓開創年

法鼓山舊金山分會 Newsletter - ddmbasf.org€¦ · 華嚴的美麗境界 3 禪一心得 3 【放鬆】修觀的基本原則 4 法鼓山舊金山分會Newsletter 心·光明遠大

  • Upload
    others

  • View
    12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法鼓山舊金山分會 Newsletter - ddmbasf.org€¦ · 華嚴的美麗境界 3 禪一心得 3 【放鬆】修觀的基本原則 4 法鼓山舊金山分會Newsletter 心·光明遠大

www.ddmbasf.org

Feb 5, 2016

Issue: Spring 2016 Upcoming events:

Sat Feb 6 9:00-5:00 PM

法鼓傳燈日

Sun Feb 7 10:00-2:00PM

新春活動

Sat Feb 13 9:30-4:30 PM

佛學班

止觀法門課程

Sun Feb 14 9:00-5:00 PM

止觀襌一

Fri Feb 19

7:30-9:30 PM Practicing Chan with the

Essential Fundamentals

Sat Feb 20 9:00-5:00PM

One-day retreat

更多活動敬請參考行事曆

Inside this issue:

何謂菩薩 2

新書:聖嚴法師年譜 2

華嚴的美麗境界 3

禪一心得 3

【放鬆】修觀的基本原則 4

法 鼓山舊金 山分會 Newsletter

心·光明遠大

念念清淨,遍照光明;步步踏實,前程遠大

「念念清淨」,是修行的觀念與原則。一般人嚮往順境成功,卻難以接受逆境失敗,

佛法則提醒我們,無論順逆境遇,能夠沒有罣礙、沒有負擔地回到當下一念清淨,便

是修行。若能經常練習,保持心念、言語及行為的清淨、安定,便與慈悲智慧相應。

如此,不僅自度、自利,也能度他、利人,帶動我們的社會安定祥和,「遍照光明」。

此外,「清淨」另有不受誘惑、汙染、打擊的意涵。為人處事,因有慈悲智慧作為生

命的導航,故能清楚認知哪些事能做、該做,哪些事不能做、不應為,即一般所講:

「有所為,有所不為」。因此,廣義來講,「念念清淨,遍照光明」,已涵蓋戒、定、

慧三學。

「步步踏實」,則是世間法與佛法共同肯定的務實態度。做任何事,只要步步踏實、

篤實,正視當下、珍惜擁有,盡心盡力,承擔負責,便是好的生命體驗。

從因果因緣法來看,凡事經由努力、精進,而得順境成功,是值得感恩的收穫;假使

因緣不具足,而嘗遇逆境失敗,也是好的經驗。只要不放棄希望,仍然保持精進、踏

實,困境反而能使我們愈挫愈奮,增益人生的體驗。因此,步步踏實,即是安心法的

實踐;心態務實、腳步踏實,人生之路便見「前程遠大」。

法鼓山年度主題回顧

2015-光明遠大

2014-和樂無諍

2013-得心自在

2012-真大吉祥

2011-知福幸福

2010-安和豐富

2009-心安平安

2008-好願在人間

2007-和敬平安

2006-和平吉祥

2005-和喜自在

2004-和喜自在

2003-福慧平安

2002-大好年

2001-大好年

2000-祝福平安年

1999-祝福平安年

1998-人間淨土年:關懷篇

1997-人間淨土年:成長篇

1996-菩薩成長年

您知道法鼓山每一年的年度主題嗎?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

1995-人品提昇年

1994-禮儀環保年

1993-心靈環保年

1992-環保淨化年

1991-共識凝聚年

1990-理念宣揚年

1989-法鼓開創年

Page 2: 法鼓山舊金山分會 Newsletter - ddmbasf.org€¦ · 華嚴的美麗境界 3 禪一心得 3 【放鬆】修觀的基本原則 4 法鼓山舊金山分會Newsletter 心·光明遠大

新書:聖嚴法師年譜 林其賢編著

Page 2 法鼓山舊金山分會 Newsletter

「我的生命是一場實踐佛法的歷程。」--聖嚴法師

《聖嚴法師年譜》是認識與研究聖嚴法師的必讀套書,以百餘萬字完整記錄了法師

波瀾壯闊的一生。內容共分為六卷四大冊:(一)第一冊從一九三○年出生記述至

一九八八年;(二)第二冊從一九八九年記述至一九九九年;(三)第三冊從二○

○○年記述至二○○四年;(四)第四冊則記述二○○五至二○○九年。

編著者將聖嚴法師的著作、開示、生平活動等譜系條列,仔細逐一爬梳篩選,以編

年次第忠實地呈現給讀者。一、二冊敘述早年出家、從軍報國、除役赴日留學獲得

博士學位的修行歷程。三、四冊則記錄弘化的歷程,於世界各地帶領禪修、宣揚漢

傳禪佛教,並走進聯合國殿堂,共同推廣世界和平,創建法鼓山,弘法立宗。全書文末並將法師生平大事記、

弘化一覽表、重要中外文著述、創辦住持機構等,以附錄方式呈現,方便讀者查閱檢索。

閱讀年譜,彷彿和聖嚴法師一起經歷人生的種種考驗,一起面對困頓與突破,可以看到一位當代宗教師、思想

家的養成過程,和燦爛的生命光輝。讓人心生感動與敬佩,願跟隨聖嚴法師的大願,一起耕耘人間淨土。

《聖嚴法師年譜》新書分享會,由果賢法師主講,將於 3/5 週六晚上七點在分會進行,邀請您一起來了解。

何謂菩薩

我們通常都可聽到「菩薩」的稱號,乃至也可以將「菩

薩」二字作為恭維他人的美譽。所以,菩薩一詞對於一

般人的印象,既是崇高偉大的,也是平易近人的,既是

神聖莫測的,也是簡單普通的。其實,能夠真正瞭解菩

薩的層次及其境界的人,並不太多,尤其是從未聽過佛

法的人們,認為凡是泥塑木雕或石刻彩畫的一切神像鬼

像,都是叫作菩薩,那更是屬於莫知所以的觀念了。

菩薩,原是印度梵文 bodhi-sattva 的音譯,全譯是「菩

提薩埵」,意譯是「覺有情」,覺是覺悟、覺了、覺知、

覺見的意思;有情是眾生,眾生是眾緣和合而生的意

思;也是眾多生命的意思。但是,眾緣和合的眾多生命

之中,有的是有情愛及情性的動物,有的是沒有情愛及

情性的植物乃至礦物等等,此處所說的眾生,是指有情

愛及情性的生命,所以稱為有情。將「覺有情」三個字

的兩個單語組合起來,含有兩重的四層意思:一重是發

心上求無上覺(佛)道的有情眾生,並也發心啟化一切

有情眾生皆得無上覺(佛)道;一重是自己已經悟見了

覺(佛)的本性,同時也要使得一切有情眾生都能悟見

各自本具的覺(佛)性。合攏來說,便是上求佛道以自

覺,下化眾生以覺他,這就是「菩薩」的意思。

我們信佛學佛的目的,是希望我們自己也成為佛。但是

佛的境界,是至高無上,至妙至好,至大至剛,至圓至

明,至實至真的;成佛之道的行程,也是非常艱鉅而且

遙遠的。一個人從最初開始信佛學佛,要經三祇百劫的

時間過程,才能達到成佛的目的。世間沒有廉價的珍寶,

越是稀有難得的東西,越是價值高貴;成佛也是一樣,

佛雖是難成的,終究是能成的,不過應該付出努力的代

價。這個代價,就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菩薩行或菩薩

道。不斷地洗刷自己從無始以來就沾污了自性覺(佛)

體的煩惱無明,也不斷地幫助他人(眾生)洗刷從無始

以來就沾污了自性覺(佛)體的煩惱無明;自己洗刷煩

惱無明,可以增長智慧,用以自照,也用以照人,協助

他人洗刷煩惱無明,可以增長自己的福德,用以自利,

也用以利人。這就是智慧與福德雙修雙成的菩薩之道,

也就是逐段前進逐層向上的成佛之道。

菩薩,是由於實踐了成佛之道而得名;成佛,是由於實

踐了菩薩之行而得果;菩薩道是成佛的正因,成佛是菩

薩道的結果;要成佛,必先行菩薩道,行了菩薩道,必

定會成佛。

本文摘錄自《戒律學綱要》三世諸佛的搖籃-菩薩戒綱要

5/19~5/22 紐約象崗道場第七屆菩薩戒

5/24~5/27 溫哥華道場第一屆菩薩戒

舊金山分會 菩薩戒誦戒會

Page 3: 法鼓山舊金山分會 Newsletter - ddmbasf.org€¦ · 華嚴的美麗境界 3 禪一心得 3 【放鬆】修觀的基本原則 4 法鼓山舊金山分會Newsletter 心·光明遠大

檢視 2015 年的修持,發現禪修的功課有待加強,道場行事曆上年終最後一場「禪一」是在12月20日,立刻上網報名。由於再過幾天就是聖誕節了,同修不禁問:「確定會開課嗎?」我信心滿滿,分會為接引大眾學習禪法,不論報名人數多少都會開課的。

「禪一」又稱「一日禪」,是一個提供給完成「初級禪訓班」學員一整天加強練習禪修方法的充電機會。回想自己雖然參加過初級禪訓班、禪一、禪三班,也接觸過法鼓八式動禪,不過在日常生活中並沒有養成固定禪修的習慣。聖嚴師父是一代禪師,來到法鼓山而不修習禪法,無異於入寶山而空回,有了這個覺悟,決心要開始改變。

20 日的禪一是由 Hogan 師兄帶領,William 師兄監香,內容包括:法鼓八式動禪、

聖嚴法師 DVD 開示、經行、懺悔拜佛、瑜珈運動和禪坐。一整天下來身心皆感舒暢,趁著記 憶 猶 新 寫 下 重 點 學 習 心得:

法鼓八式動禪:這是複習,也是禪坐前的暖身調心運動,藉由運動讓筋骨鬆軟、氣血活絡,身心逐漸安定下來,有助於接下來的靜態打坐。

聖嚴師父的 DVD 開示:有好幾段,每一段的教導都契入即將展開的禪法學習。例如「禪的修行方法」,談調飲食、調睡眠、調身、調息和調心五要素,適時提醒新參、老參回歸基本面,把基本要素做到和做好。

又如「直心是道場」,教誨大眾不要一直播放自己腦中的電影(過去、未來),或者看人家在眼前演戲(現在),而是把心安住在每一個當下,心跑 掉 時 再 拉 回 來 ; 心 不 跟

「苦」(煩惱)相應,不「行苦」,心情平靜清明,時時刻刻就活在淨土。禪坐的過程中如果妄念紛飛,可以用這個方法來安住。

經行:有自然經行、慢步經行、快步經行三種,不著襪行走在地板上很安全;設有內圈、外圈,可依照自己的體能速度調整,隨時進出內圈或外圈,自自在在體會用禪修方法走路的感覺,不用擔心跟不上。

懺悔拜佛: Hogan 師兄首先示範正確拜佛的動作和技巧,大眾隨後跟著師父的 DVD 引導,各自用拜佛的方式懺悔,拜完了心裡輕鬆好多。聖嚴師父說:「懺悔以後,心能安定下來,就易於入定並開智慧,所以,懺悔既是淨土法門也是禪修法門。」

瑜珈運動:以前沒做過,這次是新嘗試。動作簡單、舒緩。

華嚴的美麗境界 陳秋宏

Page 3 I ssue : Spr ing 2016

禪坐:呵呵,一支香接著一支香,每支香 30 分鐘時間,香與香之間有 10 分鐘時間休 息 喝 水 。 參 加 禪 一 的Diana 師姐分享她之前參加禪七的心得:「越到後面越好,例如到第四、五支香左右。」真的!耐心坐禪,漸漸入佳境。

初學者在家禪坐不容易持續,禪一每個月舉辦一次,是很好的定期複習和充電機會。「花若盛開,蝴蝶自來;你若精彩,自有安排。」2016,許自己一個精彩的禪修年吧!

【按此連結止觀襌一報名】

在參加果見法師的《華嚴經淨行

品》講座之前, 對《華嚴經》的認

識僅止於是佛陀成道後宣說的第

一部經,還有果醒法師曾提及的,

不需要去看鬼斧神工的大自然奇

蹟,只需研讀《華嚴經》,便能進

入超乎想像的浩瀚宇宙以及佛菩

薩所證的圓融無礙境界。

隨著果見法師的開場介紹,我們

瞭解《華嚴經》裡描述的美麗境界,

不僅包含時間與空間上的廣大無

邊、重重無盡,更有不可思議的法

界淨心緣起觀,也就是一切現象

都是清淨心的顯現。每個人都具

有這份清淨心,只是常常被妄想

執著所困,而忘了自己的真如本

性。

那應該如何修清淨心呢?《華嚴

經淨行品》正是屬於四分(信、解、

禪一心得 劉演妤

行、證),讓我們在生活中可以運

用、實踐的行門。此品由智首菩薩

發 110 問,包括如何讓身語意三業

清淨無染等問題,而文殊菩薩為其

說 141 種大願,讓我們能隨時善用

自己的心,為眾生發願,清淨我們

的行為。這 141 種大願涵蓋了一天

的生活,從醒來到入睡、舉手投足、

食衣住行,無不包括。其中最廣為

人知的是我們現在三皈依時所發

的願(第一句稍微不同):

自歸依佛 當願眾生

紹隆佛種 發無上意

自歸依法 當願眾生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

自歸依僧 當願眾生

統理大眾 一切無礙

我們坐禪、 洗臉、穿衣、遇人有煩

惱時,也可以分別為眾生發如是

願:

結跏趺坐 當願眾生

善根堅固 得不動地

以水洗面 當願眾生

得淨法門 永無垢染

整衣束帶 當願眾生

檢束善根 不令散失

見苦惱人 當願眾生

獲根本智 減除眾苦

這 141 種大願不但文字優美,充滿

悲心,而且教導我們如何用巧願、

大願來防非離過,藉此達到平等心。

比如說對於好的食物、壞的食物、

直路、彎曲的路都不起分別心,對

待眾生平等,好的不喜歡,壞的不

討厭。此外,「當願眾生」的力量

也再度提醒華嚴的精神:法界一

切有情的心識是互相重疊、互相含

藏的。當我們互為因果,互為生命

共同體時,在發願祝福眾生的當下,

自己也能深深獲益。

最後,果見法師請我們反思,要如

何克服自己內心的黑暗面?我們

真的能無私的、不嫉妒也不羨慕的

樂見別人擁有你所沒有的功德成

就?如果你僅僅擁有短暫的一分

鐘時間,是用來打點照顧自己,還

是會祝願他人?我想,如果我們深

知因緣的平等性,知道表相上的不

同是源自於累劫宿世的機緣果報,

便能心平氣和的接受看似不平等

的種種現象,而不會嫉妒羨慕別

人。我們會隨緣盡分,為現世來世

種下好的因緣,也會願意祝福他

人,因為在華嚴世界裡,所有眾生

是一體的,當我們為眾生所發的善

心善念遍滿法界時,我們也會被深

深地護念著、愛惜著。

我們的心,一切唯心造的心,是有

力量讓我們進入華嚴的美麗境界

的。果見法師認為《華嚴經淨行品》

中最重要的一句話是:「若諸菩薩

善用其心,則獲一切勝妙功德。」

若我們能掌握自己的心,用心用對

了,就能獲得一切眾生早已具足的

圓滿功德。

Page 4: 法鼓山舊金山分會 Newsletter - ddmbasf.org€¦ · 華嚴的美麗境界 3 禪一心得 3 【放鬆】修觀的基本原則 4 法鼓山舊金山分會Newsletter 心·光明遠大

我們的理念──「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

我們的精神──「奉獻我們自己,成就社會大眾」

我們的方針──「回歸佛陀本懷,推動世界淨化」

我們的方法──「提倡全面教育,落實整體關懷」

255 H Street, Fremont, CA 94536 Mailing Address: DDMBA-SF, P.O. Box 2007, Fremont, CA 94536

Center: 510-246-8264 | English: 510-996-8572 | 中文: 408-469-0321

[email protected] | www.ddmbasf.org

禪坐共修

每週二

7:30-9:30 PM

每週四

10:00-12:00 PM

每週六 (English)

9:00-12:00 PM

大悲懺法會

第一個星期六

2-4:30 PM

菩薩戒誦戒會

詳細日期時間請查閲行事

念佛共修

第四個星期日

2-4:30 PM

禪藝課程: 太極拳;花現

生活; 禪心慧眼;

更多活動敬請參考行事曆

例行活動

法鼓山的共識 Page 4

請按此連結通訊檔案館 Newsletter Archive

修行就是「觀」,禪觀也是觀;不管是大、小乘,不論次第禪觀或話頭、默照,統統都

是觀。「觀」是基礎的修行原則。

什麼時候「觀」?有的人認為打坐、盤腿,就是在觀心、觀鼻,其實修觀並不是那麼狹

隘。除了大家熟知的慈悲觀、因緣觀、五停心觀、數息觀,樹葉、花草、水、雨、陽光

和霧,甚至是颳颱風,都可以觀!

任何景物與對象,都可當成「觀」的體驗主體,這就叫做「即景觀心」,也稱為「即景

修觀」。修觀的原則,就是「放鬆」身心;之後,無論看什麼、觀什麼,都會覺得另有

意境,與平時的感受不同。

明朝憨山大師有一次坐在茅蓬前一座臨溪的小橋上聽溪水,他一直聽一直聽,聽得忘掉

了自己,就這樣聽溪聽了一夜。他忘掉時間而入了定。當他和溪水的聲音合而為一,身

體的負擔就消失了,心的妄念也不存在,和環境沒有對立,坐在那裡不會累,能夠一直

坐下去。

一心一意只是聽溪,不理會身體的反應,這是修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法門,從耳根入三

昧。並非刻意去聽,那樣會愈聽愈煩,甚至會耳鳴,因為聽得太過用力。聽的時候,耳

根是不費力的,是聲音自然而然進入耳朵;就好像經過一間餐館,沒有特意要去聞食物

的香氣,可是食物的味道卻自然飄進我們的嗅覺之中。聽聲音也是如此。

練習「聽溪禪」的時候,可以十五分鐘為一單位。不分別聲音的旋律、大小、遠近,以

平等心、平常心來聽。開始的時候只知道是水聲,但是漸漸地,不再在意那是水聲,而

是有一種聲音在耳朵裡不斷、不斷地持續下去……這個時候,心會愈來愈安定,進而達到

身心統一、內外統一。

◇資料來源:《如何導覽法鼓山》

【放鬆】修觀的基本原則 聖嚴法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