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年第 总第 庄子论自我与自由 李景林 在庄子哲学中!自我与自由!是密切相关的两个观念&言自由!涉及 " # " 自我# 的理解问题&真实的个体性和" 自我#!只有在人的实存与超越 性普遍原则之两端互成的内在关联性中才能达成! 并得到合理的理解& 古语 " 自由# 连言!其义为" 由乎自己#&自由!乃言人的行为!要自作决定!不受制 于外物&庄子称" 知道# " 见独#!" # 既标识个体内在性之极致!同时!又是 一个超越于个体实存的充分的" # 性和敞开性&人的个体的自然差异!须经由 " # 性之自觉的创造性转化和内在奠基!才能实现其作为" 独在# 意义上的人 格自我之独立性! 由是而能自作主宰! 因任自然而不受制于外物! 而成就其 " 无待# 的自由&庄子的自我与自由论!在现代社会尤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 意义& 关键词庄子%自我义%逍遥义%吾丧我%见独%有待%无待 中图分类号 \""$c!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b&("$ ( "*&# ) *"b**!'b&* 作者简介李景林!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协同创新中心教授 道家哲学崇尚自然+强调个体的差异和自由+ 体现了一种 ' 隐士( 精神,庄子的人生态度+ 亦属于隐士一派, 据记载+ 楚威王闻其贤名+ 曾遣使厚礼聘庄子为楚相+被他轻蔑地拒绝, 他的愿望是过一种不受约 束的"自然自由的生活, 自由的问题+ 是庄子人生哲学的核心问题, ) 庄子* 首篇就是) 逍遥游*,' 逍遥(+ 亦即今所谓自由,) 逍遥游*+ 所探 讨的就是人如何达到自由的问题, 庄子论自由+ 与其对 ' 自我( 的理解密 切相关,) 庄子* 书第二篇是) 齐物论*,) 齐物论* 开篇就对 ' ( ' 自我( 作了深入的讨论, 在庄子哲学中+ 自我与自由+ 是密切相关的两个观 ,本文拟从' 自我义( ' 自由义( 两个方面+ 对庄子的自由观作一点初 步的探讨,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中国传统价值观变迁史(. &%+K\**$ / 的阶段性成果,

庄子论自我与自由 李景林 -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ciccsv.bnu.edu.cn/uploadfile/2016/0912/20160912042042491.pdf · 道家哲学崇尚自然+强调个体的差异和自由+体现了一种’隐士(的

  • Upload
    others

  • View
    1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庄子论自我与自由 李景林 -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ciccsv.bnu.edu.cn/uploadfile/2016/0912/20160912042042491.pdf · 道家哲学崇尚自然+强调个体的差异和自由+体现了一种’隐士(的

!'

"""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年第!

期!总第!

期"

庄子论自我与自由#

!"

李景林

!摘"

要"在庄子哲学中!自我与自由!是密切相关的两个观念&言自由!涉及

对"我#或"自我#的理解问题&真实的个体性和"自我#!只有在人的实存与超越

性普遍原则之两端互成的内在关联性中才能达成!并得到合理的理解&古语

"自由#连言!其义为"由乎自己#&自由!乃言人的行为!要自作决定!不受制

于外物&庄子称"知道#曰"见独#!"独#既标识个体内在性之极致!同时!又是

一个超越于个体实存的充分的"通#性和敞开性&人的个体的自然差异!须经由

这"通#性之自觉的创造性转化和内在奠基!才能实现其作为"独在#意义上的人

格自我之独立性!由是而能自作主宰!因任自然而不受制于外物!而成就其

"无待#的自由&庄子的自我与自由论!在现代社会尤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

意义&

!关键词"庄子%自我义%逍遥义%吾丧我%见独%有待%无待

!中图分类号"

\""$c!

"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b&("$

(

"*&#

)

*"b**!'b&*

!作者简介"李景林!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协同创新中心教授

道家哲学崇尚自然+强调个体的差异和自由+体现了一种'隐士(的

精神,庄子的人生态度+亦属于隐士一派,据记载+楚威王闻其贤名+

曾遣使厚礼聘庄子为楚相+被他轻蔑地拒绝,他的愿望是过一种不受约

束的"自然自由的生活,自由的问题+是庄子人生哲学的核心问题,

)庄子*首篇就是)逍遥游*,'逍遥(+亦即今所谓自由,)逍遥游*+所探

讨的就是人如何达到自由的问题,庄子论自由+与其对'自我(的理解密

切相关,)庄子*书第二篇是)齐物论*,)齐物论*开篇就对'我(或'自我(

作了深入的讨论,在庄子哲学中+自我与自由+是密切相关的两个观

念,本文拟从'自我义(与'自由义(两个方面+对庄子的自由观作一点初

步的探讨,

#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传统价值观变迁史(.

&%+K\**$

/的阶段性成果,

Page 2: 庄子论自我与自由 李景林 -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ciccsv.bnu.edu.cn/uploadfile/2016/0912/20160912042042491.pdf · 道家哲学崇尚自然+强调个体的差异和自由+体现了一种’隐士(的

李景林"

庄子论自我与自由!)

"""

一! 自我义

什么是自由- 从字义上说+'由(和'自(可以互训!

,古语'自由(连言+其义为'由乎自

己(,自由+乃言人的行为+要自作决定+不受制于外物,自由是人的自由,故言自由+首

先便涉及对'我(或'自我(的理解问题,所以+我们就先从庄子的'自我(观来展开讨论,

)庄子%齐物论*开篇所论+即'我(或'自我(的问题,)齐物论*首先阐述了人的本真

状态!

南郭子綦隐几而坐#仰天而嘘#嗒焉似丧其耦&颜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

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今之隐几者非昔之隐几者也&*子綦曰'(偃#

不亦善乎#而问之也$ 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 汝闻人籁而未闻地籁#汝闻地籁而未闻

天籁夫)*子游曰'(敢问其方)*子綦曰'(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是唯无作#作则万窍

怒号&而独不闻之??乎) 山林之畏佳#大木百围之窍穴#似鼻"似口"似耳"似竉"

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激者"錧者"叱者"吸者"叫者"?者"祊者"咬者+

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泠风则小和#飘风则大和&厉风济#则众窍为虚&而独不见之

调调之刁刁乎)*子游曰'(地籁则众窍是已#人籁则比竹是已#敢问天籁)*子綦曰'(夫

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已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

此段论'我(或'真我(,这里有三个关键词!'似丧其耦("'吾丧我("'三籁(+其所说+

皆所以言'我(,'丧耦.偶/(与'丧我(义同+但角度略有异,而'三籁(乃以例释'丧耦("'丧

我(之义,

'似丧其耦(+郭注!'同天人+均彼我+故外无与为欢而嗒焉解体+若失其配匹,('吾丧

我(+郭注!'吾丧我+我自忘矣,我自忘矣+天下有何物足识哉- 故都忘外内+然后超然

俱得,(

'耦.偶/(即配匹"两相对偶之义,此两相对偶者+一般解作'物(与'我(之对偶,这并不

错,但进一步看+这物我对偶之因+实根源于身心之两离,此义在)老子*")庄子*书中多有

论列,)老子*十章所论人的原初存在+于道家颇具典型性的意义!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专气致柔#能婴儿乎)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爱民治国#

能无知乎)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能无为乎)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

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王弼)老子注*!'载+犹处也,('营魄(+即魂魄,魂+言其精神0魄+言其身体性,'载

营魄抱一(+言处身于身心本原一体之状态,'抱一("'无离(+皆所以状此一体性之义,此

身心之本原合一+乃人的存在之本真状态,人的存在+其身心本全息性地相互贯通+未可分

之而后合+亦未可谓有独立之'身(与独立之'心(,盖身无适非心+而心无适非身,然吾人又

!

如)诗经%大雅%文王有声*!'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郑玄笺!'自+由也,()大戴礼记%曾子事

父母*!'曾子曰!夫礼大之由也+不与小之自也,(

Page 3: 庄子论自我与自由 李景林 -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ciccsv.bnu.edu.cn/uploadfile/2016/0912/20160912042042491.pdf · 道家哲学崇尚自然+强调个体的差异和自由+体现了一种’隐士(的

#*

"""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年第!

期!总第!

期"

可自身之一极或心之一极而观此身心本原一体之义蕴,由身之一极观之+注重在其存在义0

由心之一极而观之+则注重在其智慧义,

道家常以婴儿譬喻此状态,盖婴儿无识无知+初未作分别+故能身心一体+由是能与物

为一而不受制于物,此在人乃其存在之'至和(至极境界,'涤除玄览+能无疵乎(+乃从心灵

角度言身心合一之表现,'玄览(+帛书乙本作'玄监(+'监(即'鉴(,'玄鉴(即喻心,心灵之

纯然+乃应物而起+虚灵遍照+了无障碍,'无疵(即此义,'涤除(犹云'解蔽(+或)老子*

%'

章之'日损(,所涤除和日损者何- 亦如$

章所云'无知无欲(者是,'知(与'欲(相关联,'知(

之蔽在分别,'知(之分别作用+一者表现为理智之对象化与教条化之蔽0一者表现为虚妄的

价值分别和增益,人之多欲而执于外求+以致心为物役+实源于后者,此皆人心之'疵(+人

心之蒙蔽,涤除此'疵(+以臻'玄鉴(虚灵遍照之功+为身心修炼之一重要方面,据'涤除(

'日损(之修炼工夫以成就人生之真智慧+乃以人之身心本原一体之理解为其前提,

)齐物论*讲'嗒焉似丧其耦(+用了两个譬喻!'形如槁木("'心如死灰(,'形如槁木(所

譬喻者+在身体性或存在的一面0'心如死灰(所譬喻者+则是其心灵一方面的表现,而此

'形如槁木("'心如死灰(+并非一死寂之状态,)田子方*言老聃'形体掘若槁木+似遗物离

人而立于独(+实为其'游心于物之初(+'喜怒哀乐不入于胸次(之'至美至乐(境界的表现,

)达生*言佝偻丈人承蜩如掇物+其身'若橛株拘(+其臂'若槁木之枝(0其心则'用志不分+

乃凝于神(,这两个方面+都是在自身中包含着身心合一的整体,这个整体+就是所谓的

'独(.'似遗物离人而立于独(/,而这个'独(+既是一充分的内在性之极致+同时+又是一种

超越于个体存在的一个充分的敞开性,)庄子%大宗师*所谓'见独(+就是由个体内在整体性

实现所达之物我相通+'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的境界,)大宗师*亦云!'堕枝

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坐忘(包涵两面!'堕枝体("'离形(是忘

身0'黜聪明("'去知(是忘知,身心两忘+身心合一+乃人的存在之本真,由是乃能'同于

大通(+即达物我"天人合一之境界,因此+庄子论'我(+'独(或身心之合一+乃是其达于

物我"内外"天人相通而不相'耦(的前提,

此由复归身心之合一而臻物我"内外"天人合一之境+即)齐物论*所谓的'嗒焉似丧其

耦(,这个'似丧其耦(+实亦即一身心"物我"内外两忘之境+此即)齐物论*所谓的'吾丧

我(,按照郭注的说法+身心之合一+可谓之'自忘(0而物我"内外之合一+则可谓之'忘外

内(,当然+这'忘(并非失去记忆+并非懵然无知觉+而是经由修炼所达到的本原一体之实

现与自觉0'丧其耦(+亦非真去否定物我实然之区别+而是由差异而达物我之互通,庄生言

'丧其耦(而称'似(者+其义正在于此,

人何以能臻此身心"物我两忘之境- 子綦复举'三籁(以揭示其义,人籁"地籁+究其所

极亦即天籁,子綦解'天籁(之义曰!'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已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

邪-(众窍殊声+吹万不同+所以如此者+乃出自众窍之异形+其因皆决定于自己+而非由外

物使然,以此例之+可知'吾丧我(之境+其内在的根据+即存在与行为皆能本乎性命+发乎

自己+由乎自因+自作主宰+而非由外力所决定,

人的这个'我(或'自我(的实现+不能离开其当身性的实存,人之所以不能自作主宰+乃

因其常常身心两离+因而常常受制于外物+而不能自作主宰,这一点+与'我(或'自我(的存

在方式有关,)齐物论*在讨论'似丧其耦("'吾丧我(的本真存在之后+接着对'我(的存在方

式作了深刻的说明!

Page 4: 庄子论自我与自由 李景林 -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ciccsv.bnu.edu.cn/uploadfile/2016/0912/20160912042042491.pdf · 道家哲学崇尚自然+强调个体的差异和自由+体现了一种’隐士(的

李景林"

庄子论自我与自由#&

"""

喜怒哀乐#虑叹变胐#姚佚启态#乐出虚#蒸成菌#日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

已乎$ 已乎$ 旦暮得此#其所由以生乎) 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是亦近矣#而不知其

所为使&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朕&可行已信#而不见其形#有情而无形&

百骸"九窍"六藏#赅而存焉#吾谁与为亲) 汝皆悦之乎) 其有私焉) 如是皆有为

臣妾乎) 其臣妾不足以相治乎) 其递相为君臣乎) 其有真君存焉#如求得其情与不得#

无益损乎其真&

上言'似丧其耦("'吾丧我(+为'我(之真实的存在,但'我(不是一种抽象的存在+它首

先必然表现为种种实存的样态,这实存的样态+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人的情态实存

性+一是人的肉体实存性,

'喜怒哀乐+虑叹变胐+姚佚启态(+为人的情态性表现,这些情态性的表现+如'乐出

虚+蒸成菌(一样+不间断地展显现于'我(的存在历程.'日夜相代乎前(/,它与'我(是一种

什么关系+这些不期而至的情态表现究竟从哪里来- '旦暮得此+其所由以生乎(+'非彼无

我+非我无所取(,'得此(之'此(+郭注解作!'此者+生之根也,('彼(+郭注解作'自然(,

都有问题,从上下文来看+'此("'彼(皆指'喜怒哀乐(等情态的表现,在这里+庄子所提出

的问题是+如无'喜怒哀乐(等情态的表现+就没有'我(0而如无'我(+那这些情态的表现又

何由从出- '旦暮得此+其所由以生乎(+这个'其(即指'我(而言,这是说+难道有了这些情

态的表现+我就获得了自己的存在吗- 这些情态的表现+就在'我(之存在的历程中发生+故

离我最近.'是亦近矣(/+但却不知其为谁所驱使.'而不知其所为使(/,其必有主宰在其中+

然却无一毫朕兆可见.'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朕(/,这个'我(+由为我所经历的现实情态过

程表明为一真实的存在+但其本体.真宰/+却未现身为有形之实存.'可行已信+而不见其

形+有情而无形(/,

'百骸"九窍"六藏+赅而存焉(+为'我(之肉身实存一面的表现,对'我(的这些实存的

样态+'吾谁与为亲- 汝皆悦之乎- 其有私焉- 如是皆有为臣妾乎- 其臣妾不足以相治乎-

其递相为君臣乎- 其有真君存焉+如求得其情与不得+无益损乎其真,(对于这些实存的样

态+'我(与谁更亲近一些- 这'百骸"九窍"六藏(之实存状态之间又是什么关系- 这些实存

的表现+表明了'我(的存在的真实性,此实存的状态+亦必有'真君(主乎其中,此'真君(存

在之本真性+并不会因我之能否得其真实而有所增损,

在这里+庄子揭示了'我(之存在的基本方式,'我(的存在有种种情态性.或精神性/和实

存性.或物质性/的表现+体认"观察此种种表现+可知必有一'真宰(或'真君(贯通其中而为

其本,由此+我们可以仔细体会和考察此'我(之存在的方式,'我(之现行+有情态方面的表

现+有肉体方面的表现,离开此情态与实存性的表现+我们找不到'我(,但是+此种种表现

之集合+亦并不等同于'我(,而停留或执著于此任何实存的表现+又都会错失那个'我(,这

个'我(+实在是超越了这些实存性的表现+而又使之有所归着的东西,真实的'我(+由是乃

被理解为一超越性的存在+)齐物论*所谓'若有真宰("'必有真君存焉(+讲的就是这个意

思,现实中存在着两种相反的人生态度+大约都与对这个'我(的不同理解有关,一种可以称

作'出世主义(+它离开人的实存性+去寻求那超越性的意义,隐士的隐居+就是他把实存的

生活看作'虚幻(,实存是'无常("'虚幻(+他要在这'无常("'虚幻(之外去寻求那超越性的

'常(和真实,另一种态度与此相反+可以称为一种'物质主义(,这种'物质主义(+无视那超

越性的意义,他或者认为金钱很重要+或者认为美色很重要+或者认为名誉很重要,他停留

Page 5: 庄子论自我与自由 李景林 -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ciccsv.bnu.edu.cn/uploadfile/2016/0912/20160912042042491.pdf · 道家哲学崇尚自然+强调个体的差异和自由+体现了一种’隐士(的

#"

"""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年第!

期!总第!

期"

和执著于这些实存的对象+以此为真实的'我(,实质上+这种对实存性的向外追逐+其所得

到的恰恰是一个真正的'无常(,单纯感性的"功利性的满足+常伴随着需求的匮乏+需要追

逐新的外部刺激,它所带来的+乃是一种恶的无限和真'我(的隐去,这导致人在精神上的无

家可归,'我(就是这样一个超越性+它是那既在实存中出现又为其超越之归依者,就整个存

在来说+这超越性的依归+就是'道(,

而偏执于有形的情态与实存性+以求得到事功功利性的满足+则是一般人追求'我(的实

现之方式,所以+)齐物论*说!

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

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絍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 人谓之不死#奚益)

其形化#其心与之然#可不谓大哀乎$

这是一种一心向外奔竞+心为物役+而完全失去自我内在主宰的生存状态,人的实存情

态性一端的满足+乃指向于特定的外物,)庄子%达生*篇说!'凡有貌象声色者+皆物也,

物与物何以相远夫- 奚足以至乎先+是色而已,(就是说+当人偏执于就实存情态性一端以求

自我时+亦同时把自己降低和等同于'物(+因而将'我(物化了,这样一种物化了的'我(+与

物不相'远(+同样是'色(+必然'与物相刃相靡(+驰逐于外+受制于外物+陷溺其中+不能

自拔+因而不能成就自身为一具有独立性的存在,

因此+真实的个体性和'自我(+只有在人的实存与超越性普遍原则之两端互成的内在关

联性中才能达到+并得到合理的理解,经由那超越性的'道(的内在奠基+人才能真正做到凡

事由乎自己+能够自作主宰而不受制于外物+这样才能实现自己那个真实的'自我(,

二! 逍遥义

)庄子*书深刻地揭示了人的存在的矛盾性,人有知+有自我意识+不同于一般的存在

物,人的意识或自我意识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人意识到自己的需求+因而备受情感"欲

望的牵累,人意识到死亡的催逼+因而时时承受着对生死之变的畏惧,人创造了文明+却因

此受到名利和各种社会戒律的禁锢,因此+比之其它的存在物+人似乎更缺少自由,)庄子%

大宗师*篇说!'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此古之所谓悬解也,而不能自解者+物有结

之,(所以+唯有人需要'悬解(或解放,'悬解(才能'无累(+无累才能自由!

,不过+另一方

面+人的各种倒悬之苦+乃因人的自我意识和分别作用而有+其'悬解(或解放+亦是一种

'自解(+或自我解放,唯有人能够'自解(其倒悬,庄子在)逍遥游*篇指出+宇宙万有各足乎

其天性+皆有其天然的自由,但自然物的存在+不能从其作为定在的有形中超脱出来,故自

然物的自由+既由乎天然+亦各有所'待(,人的自由+经由其自'结(和'自解(这个否定之否

定的过程+使之能够彻底摆脱有形之物的牵累+打破自然因果率的链条+达到绝对的'无

待(,人的这种'逍遥游(+必然是一种精神的自由,

这样+)逍遥游*所言自由+又包括两层涵义!有待和无待的的自由,)逍遥游*的最高目

标+是要达到'无待(的自由,后人讨论庄子的自由观+有各种不同的说法,)世说新语%文

!

)庄子%养生主*篇'夫欲免为形者+莫如弃世,弃世则无累+无累则正平+正平则与彼更生+更生则几矣,(

Page 6: 庄子论自我与自由 李景林 -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ciccsv.bnu.edu.cn/uploadfile/2016/0912/20160912042042491.pdf · 道家哲学崇尚自然+强调个体的差异和自由+体现了一种’隐士(的

李景林"

庄子论自我与自由#$

"""

学*刘孝标注记向郭"支道林'逍遥义(说!

向子期"郭子玄逍遥义曰'(夫大鹏之上九万#尺饁之起榆枋#小大虽差#各任其

性#苟当其分#逍遥一也&然物之芸芸#同资有待#得其所待#然后逍遥耳&唯圣人与

物冥而循大变#为能无待而常通&岂独自通而已$ 又从有待者不失其所待#不失则同于

大通矣&*

支氏逍遥论曰'(夫逍遥者#明至人之心也&庄生建言大道#而寄指鹏饁&鹏以营

生之路旷#故失适于体外+饁以在近而笑远#有矜伐于心内&至人乘天正而高兴#游无

穷于放浪&物物而不物于物#则遥然不我得+玄感不为#不疾而速#则逍然靡不适&此

所以为逍遥也&若夫有欲当其所足#足于所足#快然有似天真#犹饥者一饱#渴者一

盈#岂忘尝于糗粮#绝觞爵于醪醴哉$ 苟非至足#岂所以逍遥乎$*此向"郭之注所

未尽&

!

支遁逍遥义+强调逍遥即至人之逍遥,向"郭论逍遥+则分两个层次!一者'小大虽差+

各任其性+苟当其分+逍遥一也(+此所谓有待之逍遥,二者'唯圣人与物冥而循大变+为能

无待而常通,岂独自通而已4 又从有待者不失其所待+不失则同于大通矣(,此圣人无待之

逍遥,此第二层之逍遥+与支遁逍遥义同,但支遁反对向"郭以'适性为逍遥(之说+特别强

调+'桀跖以残害为性+若适性为得者+彼亦逍遥矣(

"

,支遁逍遥义+反对向"郭逍遥说之

'有待逍遥(一层面的涵义+其用意要在避免以主观之任性为'逍遥(的偏向,这一点是很重要

的,不过+郭象'各任其性(之'性(+实指人"物得自于天的本真性而言,郭象于)逍遥游*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一段下注云!'天地者+万

物之总名也,天地以万物为体+而万物必以自然为正,自然者+不为而自然者也,故大鹏之

能!

+斥饁之能下+椿木之能长+朝菌之能短+凡此皆自然之所能+非为之所能也,不为而

自能+所以为正也,故乘天地之正者+即是顺万物之性也,御六气之辩者+即是游变化之涂

也,如斯以往+则何往而有穷哉- 所遇斯乘+又将恶乎待哉- 此乃至德之人玄同彼我者之逍

遥也$$夫唯与物冥而循大变者+为能无待而常通+岂自通而已哉4 又顺有待者+使不失其

所待,所待不失+则同于大通矣,(是言'天地之正(+即天地万物得自于天而不假人为之本真

性,从这个意上讲+'桀跖(之任性妄为+实已属于'伪(+而非庄生所言性"命,明乎此+则

郭象所提揭之'有待逍遥(一层义理+是有其合理性的,

)逍遥游*开端即言小大之辨+由此引出对自由的讨论,

小大+一为空间意义之小与大,学鸠斥饁+决起而飞+不过数仞而下0鲲鹏展翅+则要

扶摇而上九万里+然后图南,对小大之辨+有不同的解释,一说认为+庄子言小大+意在说

小大有别+小虫不知大鹏之志,文学作品中常发挥此义,郭注认为+庄子言小大之义+是说

事物各足其性+皆为逍遥,应以郭说为是,前一说与庄子齐物之义相矛盾+不可取,)逍遥

游*开篇在描述了鲲鹏之大+'不知其几千里("'其翼若垂天之云(+其适南冥+声势浩大+

'水击三千里+抟扶"

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然后+接着举例解释说!'且夫水

之积也不厚+则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

!

"

徐震?!)世说新语校笺*上册+北京!中华书局+

&)'%

年+第&"*

页,

见1梁2释慧皎撰+汤用彤校注!)高僧传*.卷四/+北京!中华书局+

&))"

年+第&#*

页,

Page 7: 庄子论自我与自由 李景林 -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ciccsv.bnu.edu.cn/uploadfile/2016/0912/20160912042042491.pdf · 道家哲学崇尚自然+强调个体的差异和自由+体现了一种’隐士(的

#%

"""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年第!

期!总第!

期"

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

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可证庄子之所以极言鲲鹏之大者+意在强调+大的存在

物+需要有大的条件+方能满足其存在,可见+庄子言小大之辨+是要由此彰显自然物之存

在皆为'有待(+其义并非在于夸耀其'大(,

二为生命之长短+即所谓'大年(与'小年(之别,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灵龟大

椿+则以百千岁为春+百千岁为秋,其实+大者+所凭借者大0小者+所凭借者小+皆有所

待+各适其性可也,如在其间作价值高下之分别+或'自贵而相贱(+或贱己而慕彼+则是对

存在之虚妄的增益,此伪之所以生+而性之所以不尽也,人生如彭祖+以八百岁之寿+众人

皆慕而匹之+即此之例,

从直接性上讲+自由+就是顺应自然+过一种完全合乎自然的生活,而合乎自然+也就

是顺应其所获得的天然性"命,宇宙万有+小大夭寿有别+性"命各异+实质上+其存在的

价值+并无高下之别,只要能够充分发挥和实现其本性+都可以得到相应的自由,凡是适合

自己本性的生活+都是自然的生活0凡是自然的生活+都是自由的生活,

三为小知与大知之辨,其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知小大有别+

而其所持自贵相贱之态度+以及宋荣子对他们的讥诮不屑+亦无异于斥鎪与学鸠,

以上三者之行+皆属有待,唯有人能够达到无待的逍遥,而这个无待的逍遥+却非现成

的获得+它要在人的'知(上转出并得以实现,其实+自然物并无人那样的虚妄分别+斥鎪学

鸠讥嘲鲲鹏之故事+亦要在借物以喻人,庄子由小知大知之辨为契机+引入无待逍遥之讨

论+正是要说明人生的智慧与自由之'后得(性的意义,)逍遥游*论无待的自由说!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故曰'至人无已#

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至人"神人"圣人之行+曲直应变+莫非自然+已达超越之化境+此为'无待(的绝对自

由,这种无待的自由+是人所能达到的最高和真正的自由,它不是直接性的赋予+而必在人

格的完成形态上才能实现出来,所谓'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就表明了这一点,

事物皆是有待+人何以能自由而至于无待- 这一点+可以借康德的自由说来理解,康德

讲人有自由意志+可以打破自然因果律之束缚,只有人可以自作主宰+自作决定+不受环境

之左右,但庄子不局限于此,他指出+处于人间世的人+实质上往往比自然事物受的束缚还

要重,自然物饥而食+渴而饮+不能超越自然律的限制,人本性是'逍遥(+而当人违背其本

性+被降回到受自然因果支配的世界时+反倒比自然物会有更多的禁锢和束缚+因而更不自

由,这些束缚+有一个核心的结+就是'有己(,)齐物论*的'吾丧我(+就是消解了'有己(而

达于'无己(的境界,

人可以达到'无待(的自由+但这种无待的自由并非得自自然的直接赋予,人必须经历一

自解其倒悬的工夫历程+才能获得这种自由,'无己("'无功("'无名(+这'三无(+无己是

其核心,无己才能做到无功"无名,人有计较得失+追求功名利禄+贪生畏死之心+其根源

皆在于'有己(,一得一失+在人的心灵上会引起很大的骚动,人之好恶"哀乐+乃此得失在

人的心灵上所引生之反应,而人最大的得失+莫过于生死,'死(+是那一切属于'我(.小我/

的东西的完全丧失,因此+从'有己(出发+不能达到真正的自由,而要做到无己+就必须了

悟生死,只有过了生死这一关+才能彻底解开'有己(这个束缚人的核心的结+由之而达到无

Page 8: 庄子论自我与自由 李景林 -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ciccsv.bnu.edu.cn/uploadfile/2016/0912/20160912042042491.pdf · 道家哲学崇尚自然+强调个体的差异和自由+体现了一种’隐士(的

李景林"

庄子论自我与自由#!

"""

待之自由,

)庄子%大宗师*讲到一位得道者.女翸/自述其修道历程说!

吾犹守而告之#参日而后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后外物+已外

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后能外生+已外生矣#而后能朝彻+朝彻而后能见独+见独而

后能无古今+无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其为物#无不将也#无不迎也#无不毁

也#无不成也#其名为撄宁&撄宁也者#撄而后成者也&

'外天下(+是超越人间世的对待+'外物(+则是超越物我的分别,'外天下("'外物(+

亦即庄子所谓'齐物(,而人之所以不能齐物+就是因为人对私己有偏执,人对于一般的得

失"利害"荣辱+易于勘破+唯生死一念+则极难超克,贪生而畏死+实为人超越有形小我

限制而顺应自然之化的最大障碍,因此+'外生(+超越或者齐同生死+乃成为彻悟.'朝彻(/

人生真谛+达到无待之自由的一个关键环节,

)庄子*书对生死的观念极为重视+其所讨论的重心+即在于'外生(,按照庄子的看法+

生老病死+正如日夜"春秋"四时一样+乃自然的运化+人对此只能顺而成之,人的计较得

失之心+乐生哀死之情+都是对于自然之人为的虚妄增益,)庄子%养生主*篇假借秦失吊唁

老子之语+剖析世人乐生哀死之情的偏弊云!'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

适来+夫子时也0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县解,(人之

来去"生死+皆自然之化+当'安("'顺(之而无所偏执,人对死亡的畏惧和悲痛+正是其逃

避和违背自然之化所应受的惩罚.'遁天之刑(/,)至乐*篇说!'生者+假借也0假之而生生

者+尘垢也,死生为昼夜+且吾与子观化而化及我+我又何恶焉-()知北游*篇亦说!'汝身

非汝有也$$是天地之委形也0生非汝有+是天地之委和也0性命非汝有+是天地之委顺

也,(生命的存在必有寄托于其中的实体.物质性的实体/,在宇宙大化中+那有形之小'我(+

就是生命暂寄于其中的一个定在,其既为有形+便处于不断的形化过程之中而无一息停驻,

凡物皆不断形化+而由此物化为彼物+此即庄子所谓'物化(,人处于此宇宙大化之中并有能

力'观化(,人在观外物的变化时或能够无动于衷,但'我(作为一有形之定在+亦万'化(中之

一物,当'观化而化及我(时+则往往滞于有形之小我而产生种种情执+心为外物所役+而不

能自由,)知北游*篇云!'古之人外化而内不化+今之人内化而外不化,与物化者+一不化

者也,安化安不化+安与之相靡+必与之莫多,()则阳*篇亦说!'日与物化者+一不化者

也,('外化而内不化(+即我无心"无所偏执而因任宇宙之形化,'一不化(+即不再受有形之

物的牵累而达于精神生命之永恒,人如能真正理解此'物化(的道理+也就超越了生死的牵累

与束缚+获得其根本性的解放.'帝之县解(/,此即庄子所谓'外生(,外生才能真正做到'无

己(+从而最终实现无待之自由,'朝彻(+即对生命真谛的大彻大悟,其犹如一轮朝阳+冲

破黎明前的黑暗而朗照寰宇,'外生(+正是臻于这种精神生命之彻悟的契机,由此+人乃能

达到'见独(+即与道合一的形上境界,

老子注重'反(的观念+其言人生的原则和处世之方+主张'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庄子则强调'齐物(+与此相应+其言达道之方+乃提出一个新的方法!'忘(或'坐忘(,)庄

子%大宗师*篇说!'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忘(才能达道,何谓'忘(-

)大宗师*篇又说!'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可见+这'忘(+包

括两方面的内容!一者言'离形(或'堕肢体(+讲的是对欲望或形体的超越0一者言'去知(或

Page 9: 庄子论自我与自由 李景林 -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ciccsv.bnu.edu.cn/uploadfile/2016/0912/20160912042042491.pdf · 道家哲学崇尚自然+强调个体的差异和自由+体现了一种’隐士(的

##

"""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年第!

期!总第!

期"

'黜聪明(+即排除人的私意分别,这两者实质上是相为表里的,但庄子所谓'离形去知(+并

非绝对地否定情欲和知识,)徐无鬼*篇述徐无鬼与魏武侯论性命与情欲的关系说!'君将盈

耆欲+长好恶+则性命之情病矣0君将黜耆欲+?好恶+则耳目病矣,(在庄子看来+纵欲和

禁欲+都是对人的自然生命整全性的分裂+皆有悖于人的生命之本真,)齐物论*开篇所描述

的得道者那种'吾丧我("'嗒焉似丧其耦(的身心合一"物我两忘境界+正是庄子所理解的人

的生命存在之本然状态,因此+庄子所谓'离形去知(+所谓'坐忘(+实质上就是要复归于人

的身心那种本然的统一和整全性,这个'忘(的境界+实质上就是前面所讲到的那种'无己(或

忘我的境界,在这个身心本原一体的状态中+物不再作为人的欲望的对象而与人相对峙,人

虽有欲+但却并非超出性分之外的纵欲,所谓忘知"去知+亦只是要消解掉人为的虚妄分

别+而非完全否定知,)田子方*篇!'吾服.思/女也甚忘+女服吾也亦甚忘,虽然+女奚患

焉4 虽忘乎故吾+吾有不忘者存,(能够'忘(却作区别的小我+顺成自然之化+乃有大我之

存,这个'大我(+是在自觉其与道相通的境界中实现的,)齐物论*说!'忘年忘义+振于无

竟+故寓诸无竟,('忘年(+是超越时间0'忘义(+是超越是非"区别,'无竟(+即是无穷"

无限"永恒,不仅达到无穷+而且就永远住在这无穷之境中,这也就是所谓'两忘而化其

道("'同于大通(的境界,忘掉作区别的小我+乃有'不忘者存(+这个'不忘者(+就是与道

相通的永恒的大我,在这种境界中+人才能获得彻底的逍遥或无待之自由,

'撄宁也者+撄而后成者也,('撄(+是与事物相靡相接+'宁(指内心的宁静,'撄而后

成(+是说达到人的心灵的宁静和自由的境界+绝非与世隔绝,相反+只有在社会性的应事

接物的活动中+才能真正成就上述与道合一的境界,

这就涉及'无功("'无名(的问题,'无功("'无名(+乃此'无己(之用,无己而应物+乃

能不以己之意愿加诸物+物乃有其本然的成就,故人之作为+无非天然+不显于名迹也,

)老子*十七章!'太上+下知有之0其次+亲而誉之0其次畏之0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

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这个'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就是无功无名的很好解说,)庄子%山木*也说+'大成之人曰!自伐者无功+功成者堕+名

成者亏,孰能去功与名而还与众人,道流而不明居+得.德/行而不名处0纯纯常常+乃比于

狂0削迹捐势+不为功名+是故无责于人+人亦无责焉,(这个'去功与名而还与众人(+就是

以物观物"物各付物的平等精神"平等性智慧,此非不做事+其所做+皆因物之性而成就

之+恰合于事物自身之所是+其功皆'天(+此'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之谓也,

)庄子%大宗师*篇说!'古之真人+$$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其一与天为徒+其不

一与人为徒,(又)德充符*篇说!圣人'有人之形+无人之情,有人之形+故群于人0无人之

情+故是非不得于身,眇乎小哉+所以属于人也4 ?乎大哉+独成其天4(人之性"命禀自于

'天(+故'天(内在于性"命!

,人顺成此天然的性"命+乃能以其精神超越'有形(个体的束

缚+是谓'大(,但人有形+必须在社会.群/中生活而'与人为徒(+是谓'小(,父子之亲+君

臣之义+亦属性命之情+'无所逃于天地之间(+人只能'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

,硬要

脱离此'人间世(而求自由+是亦违反自然,因此+人必须在'群于人(的前提下'独成其天(+

在社会的'人间世(中获得自由和超越,'无人之情(+不是说圣人没有感情,'吾所谓无情者+

!

"

)庄子%秋水*篇!'天在内,(

见)庄子%人间世*篇,

Page 10: 庄子论自我与自由 李景林 -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ciccsv.bnu.edu.cn/uploadfile/2016/0912/20160912042042491.pdf · 道家哲学崇尚自然+强调个体的差异和自由+体现了一种’隐士(的

李景林"

庄子论自我与自由#(

"""

言人之不以好恶内伤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

!因任自然+消解了人为对生命的增益

.益生/+无论处在何种环境+皆能保持宁静淡泊的心境+此即所谓'撄宁("'哀乐不能入(,

这正是绝对的自由所带给人的最高快乐和幸福,此即)至乐*篇所谓的'至乐无乐(,

可见+庄子所谓的精神自由+既非一种出世主义+亦与儒家的入世精神有所不同,)庄

子*中讲自由+多用'游(字+如)田子方*篇!'游心于物之初,()应帝王*篇!'游无何有之

乡,()天下*篇!'上与造物者游,()山木*篇!'独与道游于大莫之国,(等,这个'游(字+既表

现了庄子的自由精神+又标明了他的人生态度,即人间世而达成超越+在'群于人(的前提下

'独成其天(+这就是庄子所理解的自由,

综上所论+在庄子哲学中+自我与自由是密切相关的两个观念,庄子的自由观+须密切

联系'自我(这一观念才能得到深入的理解,道家崇尚自然原则+庄子哲学尤其强调个体存在

的差异性和个体人格的独立性,庄子称'知道(曰'见独(+曰'独成其天(+曰'独与天地精神

往来(,'独(既标识个体内在性之极致+同时+又是一个超越于个体实存的充分的'通(性和

敞开性,对于人的存在而言+个体自然差异须经由这'通(性之自觉的创造性转化和内在奠

基+才能实现其作为'独(在意义上的人格自我之独立性+由是而能自作主宰+因任自然而不

受制于外物+而成就其'无待(的自由,庄子对自我与自由的这种理解+在物欲膨胀的现代社

会+尤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责任编辑$章伟文,

?$*.0&#D%$$#"5)&!"#$%

&

'(

MNO<5

3

=<5

.

0J177=7A;1<=7>7

?

1

@

+

_9>94:J1Q95H9:A7:B4=29458Q2=H2:9

+

Q7==4D7:4H<̀9N557̀4H<75Q95H9:A7:

07J<4=<>HQ7:9B4=29>

+

\9<

P

<5

3

.7:E4=G5<̀9:><H

@

/

64+7%087

!

U19J75J9

?

H>7A>9=A458A:9987E4:9J=7>9=

@

:9=4H98<5H19

?

1<=7>7

?

1

@

7A+1245

3

R<F

U199X

?

=454H<757AA:9987E<5̀7=̀9>H192589:>H458<5

3

7A

'

N

(

7:

'

>9=A

(

FU19H:29<58<̀<824=<H

@

458

>9=AJ45D975=

@

4J1<9̀984582589:>H778:94>754D=

@

<5H19<5H:<5><JJ7559JH<75D9H]995H194JH24=

9X<>H95J97A12E45458H1925<̀9:>4=

?

:<5J<

?

=97AH:45>J95895J9FU194:J14<>E

'

R<L

@

72

(

J75><>H>7A

H]7Q1<59>9J14:4JH9:><5>9

W

295J9

+

458<H>E945<5

3

<>

'

4==D

@

>9=A

(

FY:9987E<5̀7=̀9>12E45

D914̀<7:

+

458E945>H14H

?

97

?

=9>172=8E4V989J<><75>4==D

@

H19E>9=̀9>45857HD9>2D

P

9JHH7H19

9XH9:54=7D

P

9JH>F+1245

3

R<J4==98

'

V57]U47

('

3

9H<5H7H1925<

W

29

(

F

'

U1925<

W

29

(

57H75=

@

<>H19

>

@

ED7=7AH19

?

9:A9JH<757A<58<̀<824=<5H9:54=<H

@

+

D2H4=>7E945>H19A2==

'

J7ED<54H<757A7D

P

9JH458

>9=A

(

458H19A2==7

?

9559>>D9

@

7584JH24=<58<̀<824=9X<>H95J9F.4H2:4=8<AA9:95J9>7A<58<̀<824=>

:94=<R9

'

H19 25<

W

29

(

<5H19>95>9 7AH19<589

?

95895J9 7A

?

9:>754=<H

@

75=

@

H1:72

3

1 J:94H<̀9

H:45>A7:E4H<75458<5H9:54=A72584H<757AH19

'

J7ED<54H<757A7D

P

9JH458>9=A

(

J75>J<72>=

@

FC5=

@

<5

H1<>]4

@

J45

?

97

?

=9D9J7E9E4>H9:>7AH19E>9=̀9>

+

>2<HH754H2:945857HD9>2D

P

9JHH77D

P

9JH>

+

458

4J1<9̀9

'

]284<

.

575L:9>H:4<5H

/(

A:9987EF,95J9

+

+1245

3

R<̂>H197:

@

7A>9=A458A:9987E<>7A

3

:94H

H197:9H<J4=458

?

:4JH<J4=><

3

5<A<J45J9<5H19E789:5>7J<9H

@

F

9$

-

:"%#+

!

+1245

3

R<

+

H19E945<5

3

7A>9=A

+

H19E945<5

3

7AZ<47

@

47

+'

N14̀9=7>HE

@

>9=A

(+'

3

9H

<5H7H1925<

W

29

(+'

@

7284<

.

89

?

95895J9759XH9:54=

3

4<5>

/(+'

]284<

.

575L:9>H:4<5H

/(

!

)庄子%德充符*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