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B11 文匯副刊 采風 傳真:2873 2453 電郵:[email protected]本版逢周一至五刊出 生活 語絲 吳康民 使滿說李香蘭 穿仿調便便殿峨眉天罡指穴法 便姿COMSONICS 使滿何物「短信槍」 網人 網事 狸美美 便便便使這口飯掙來不易 翠袖 乾坤 余似心 滿生活習慣 琴台 客聚 潘國森 跳出 框框 蒙妮卡 離開克羅地亞,去斯洛文尼亞,兩個國家原來 都屬於南斯拉夫,現在也都屬於歐盟、神根公約 國家,所以過關簡單,所有人護照交出給領隊, 然後一個女關員上車收齊,逐個蓋章,揮揮手就 放行了。這時正是中午時分,毒日頭辣辣地灑 下,但並不覺得很熱。沿着山路飛馳,一片片樹 林,接着又是一塊塊農地交叉着從窗外掠過;讓 坐在冷氣車廂裡的人們覺得陣陣涼意襲來,舒服 呀。 住進首都盧比安那(Ljubljana)的酒店,用了晚 餐,不到七點,歐洲六月的天色還大亮,我們沿 大街走出去散步,不幾步就看見一座粉紅色大 廈,很突出地立在樓群當中,這裡的許多建築, 包括教堂,都是巴洛克式的,看上去十分堅固、 穩當。走到街的盡頭,就是市中心,它以「普列 斯倫廣場」(Preseren Square)為圓心散開,盧比安 那的精華景點幾乎都環繞這區域。廣場中心有座 普列斯倫雕像(France Preseren),普列斯倫是斯洛 文尼亞最偉大的詩人,也是該國國歌的作詞者; 受人們尊敬,那是當然的啦!由於位置優越,這 裡已經成為當地人約會的熱門地點。難怪那天傍 晚,雕像底座上,坐滿了約會或乘涼的男男女 女。 盧比安那的城市風格豐富,擁有「小布拉格」 之稱,旅遊觀光業成為它主要的收入來源。它是 歐洲最小的首都城市之一,居民只有 30 萬人,但 卻是斯洛文尼亞最大的城市。城市建築明顯受到 奧地利和意大利的強烈影響,位於河畔的市中心 地帶,遍佈文藝復興風格、巴洛克風格、新古典 主義和新藝術運動風格的古老建築和橋樑。這晚 雖是周末,人流不見擁擠,左前方是粉紅色的聖 方濟教堂(Franciscan Church),已經關上大門;靜 靜地立在當地,讓風輕輕吹過,它一動也不動; 沒有朝拜的人流,看上去有點寂寞而莊嚴。它建 於 17 世紀,是盧比安那的地標之一,那顏色近似 我們剛走過剛經過的大廈,那麼觸目,很容易一 眼就認出。 著名的「三道橋」(Triple Bridge)就在左近,那 三座橋,中間一道舊橋,1280年時只是一座木 橋,1657 年毀於一場大火,1842 年重建石橋,名 為「醫院橋」,溝通舊城與新城。過橋的人多 了,為了避免成為瓶頸,19 世紀當地政府又在它 左右兩旁加建兩座人行橋,合稱為三道橋。我們 站在橋上,可以欣賞兩岸美麗的建築群落。這一 帶成為行人專用區,機動車輛不能通過,我們可 以盡情走走看看,無需顧忌車輛橫行。 也在附近的「屠夫橋」,是 2010 年 7 月才開始 啟用的人行橋,有許多藝術家的雕塑作品。我看 到欄杆上掛着許多連心鎖,一問才明白,原來是 許多情侶掛上去的,藉以證明同心結吧?只是我 又疑心,掛上去的時候也許是真誠的,但事過境 遷,還能因為掛了而永恆不變麼? 在另一邊是中央市場,售賣水果、花卉、蔬 菜、乾果、麵包等 等,但這時已經收 檔,我們想要買水 果,走遍大街小巷也 不見蹤影,只有餐廳 處處,最後只好空手 而歸了。 咖啡館倒是很多, 走在小巷,舉目皆 是。X 說,去喝一杯 吧?但一想到語言不 通,溝通困難,結果 放棄了,未能領略當 地咖啡館風情。這裡 有點像巴黎左岸的咖 啡館,當然沒巴黎的 氛圍,但在這靜謐的 夜晚,那咖啡飄香裊裊,流蕩在夏天夜空中,讓 人的思緒一下子飄得很遠很遠。我想起那年11 月,我在巴黎聖母院附近與也斯喝咖啡,天氣很 冷,我們穿着呢絨大衣圍着頸巾,頭頂上暖氣呼 呼地吹,鐘聲忽然噹噹響起,我突然想起雨果的 《笑面人》了。但那時很快樂,並沒想及其他, 萬沒想到後來也斯盛年竟會就那樣走了,心裡頓 時變得沉重起來。 重回現實,生活繼續,看到一個街頭藝人在橋 的旁邊,面向河水,我只看到他的背影,孤獨地 拉着手風琴,自得其樂。他腳下放着盒子,大約 是討賞吧?走過橋的那邊,又有一個留着鬍子的 中年漢子在演唱,他戴着草帽,揹着大鼓,手持 吉他,前面是齊嘴高的擴音器,邊彈邊唱,相當 悅耳動聽。許多人圍成半圈聽他演唱,一首又一 首歐美歌曲,一首歌唱完,觀眾鼓掌。也有人, 大多是女性,趨向前去,彎腰往他面前的盒子裡 放錢,那歌手雖在演唱中,也不忘點頭說一聲 「Thank you」。他一面唱,身體微晃,雙腳交替 踏在地面上,好像為歌曲有節奏地打拍子。看上 去他不是在討賞,而是力圖取得聽眾對他獻唱的 讚賞。我旁邊的 X 轉頭對我說,歌喉真好!比香 港歌星好多了!是嗎是嗎?我沒怎麼留意比較, 但在那一刻,的確聽到不捨離去了。 但也並不是所有街頭歌者都受歡迎,在公園附 近,一家餐館前面,也有兩個歌手,費盡力氣賣 勁演唱,我們經過時,竟空無一個聽眾。在他們 前面不遠,便是露天茶座,但無人欣賞,他們唱 他們的,食客們吃自己的,或者含情脈脈訴說情 話,或者高談闊論生意經,全然當歌者透明。 我們在小巷溜達,商店都關門了,只看到許多 建築物靜靜屹立在晚風中。石板路上,有幾個行 人走過來,有幾個行人走過去,還是稀稀拉拉, 哪像香港,任何時候總是人擠人,難得清靜。 這個盧比安那是阿爾卑斯山山麓的河谷氣候, 走在街上,人都輕鬆得不知是六月天,夜晚涼爽 宜人,空氣中似乎有一種誘人味道,叫人流連忘 返。但是夜開始傾斜,再不想回酒店,可怎能不 歸去休息?我忽然又想起那天過關時,女關員如 花的笑顏了,只是怎麼也記不起她的容貌了。 阿爾卑斯山山麓的首都城市 體驗式學習 思旋 天地 責任編輯:張旭婕 2014 年 9 月 29 日(星期一) 三道橋 作者提供圖片 街頭藝人。 作者提供圖片

阿爾卑斯山山麓的首都城市 - Wen Wei Popdf.wenweipo.com/2014/09/29/b11-0929.pdf2014/09/29  · 普賢身相猶如虛空如來境界無有邊界 格式是前四後四,上聯

  • Upload
    others

  • View
    2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阿爾卑斯山山麓的首都城市 - Wen Wei Popdf.wenweipo.com/2014/09/29/b11-0929.pdf2014/09/29  · 普賢身相猶如虛空如來境界無有邊界 格式是前四後四,上聯

B11 文匯副刊采風傳真:2873 2453 電郵:[email protected]本版逢周一至五刊出

生活語絲吳康民

李香蘭逝世,引起一陣討論李香蘭

熱。李

香蘭是歌星,是演員,這是肯定了

的。但是另一個身份,卻是撲朔迷離。她

是日本人,中國人?是漢奸還是間諜?是

促進中日友好的使者還是特務?眾說紛紜。

今天蓋棺論定,她是一位天才,既有美妙的

歌喉,唱出歷久不衰的名曲,又能中年從

政,直至當上國會議員。她縱橫外交圈子,

廣交國際名人,為前任日本首相田中角榮黨

友,參加過接待鄧小平訪日,在中國改革開

放以後,多次訪華,被奉為嘉賓。

她出生於中國,義父是中國人李際春,因

而取名李香蘭。十七歲進入偽滿洲國電影

界,後轉至﹁孤島﹂的上海成為歌星,成為

上海灘七大歌后之一。以唱出︽夜來香︾而

聞名全中國。戰後一度以漢奸罪被捕,後以

日本人身份被遣返日本。

她所唱的名曲如︽夜來香︾、︽何日君再來︾等,

則在新中國成立後,被認為是﹁靡靡之音﹂而被禁。

直到改革開放以後,又再流行起來。她也多次訪華,

曾擔任日本國會外務委員會委員長、亞洲婦女基本金

副理事長。

李香蘭在政壇上的活躍,加上她和日本著名女間諜

川島芳子的密切關係,難免令人懷疑她與日本情報部

門有關。

但另一種傳說,指她對日本發動侵略中國的戰爭,

始終表示厭惡,晚年更努力從事促進中日友好工作。

更有說她曾發表文章,勸說前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不

要再前往參拜靖國神社。

無論如何,中國人民只會記起她唱過的甜蜜之歌

聲,正像記起金嗓子周璇和鄧麗君的歌聲一樣。可惜

周、鄧都是英年早逝,而且是死於生活不愉快和意外

之中。李香蘭終年九十四歲,得享高齡,得以善終,

實在是她的福氣。

李香蘭稱中國和日本是她的﹁父親之國﹂和﹁母親

之國﹂,於是她倡導中日友好。是的,中日人民,應

如李香蘭的願望一樣,和平合作,永不再戰。

說李香蘭

在峨眉山上過﹁峨眉臨濟宗﹂的

課之後,當然要到金頂一遊。因為

有蔡幸娟娟姐的歌迷要我在國內宣

傳一下,正好再穿一回前番慶生會

的紀念品。峨眉同學不分老少,都

不識得蔡幸娟。稍為介紹一下,台灣流行

樂壇老前輩莊奴先生譽為﹁小鄧麗君﹂不

作第二人想。娟姐自言從來沒有刻意模仿

﹁小鄧姐﹂,只是聲底有點似,兩位唱法

也不一樣。娟姐還有﹁中國娃娃﹂、﹁小

調歌后﹂等美譽,自周璇、李香蘭那一代

的歌后級前輩的歌她都翻唱遍了,都不遜

前輩,可以並駕齊軀。

這番推介,無甚效用。那是風氣變了,

非人力能改!中國國語時代曲源自上世紀

三十年代,假如借用宋詞風格的劃分,也

可以分為豪放派和婉約派。由興起到上世

紀八十年代,全是婉約派的天下。今天卻

是豪放派當道,且看瘋魔全國的︽我是歌

手︾比賽,似乎豪放派才可以出頭。每次

欣賞片段,都是行腔高亢,感情激動的一

路,歌手每每唱得咬牙切齒。有同學說不

甚喜歡鄧麗君的歌,那麼即便小鄧姐復生,要在

︽我是歌手︾奪魁也難如登上蜀道吧?

峨眉金頂在海拔三千公尺以上,我們天還未亮就

出發,汽車加吊車,要走的路其實不長。上得金

頂,潘老人家臉色有異︵這個自己看不見︶,似有

輕微﹁高山反應﹂,頭有點痛,胸有點悶。同學中

一位﹁小妹﹂︵年紀比我輕就是妹︶便用峨眉臨濟

宗的﹁天罡指穴法﹂幫我捏雙手的合谷穴,然後同

時點前臂的內關、外關兩穴。另一個小弟則按我後

腦的風府穴,再用導引法在胸口近心臟處下功夫。

這情景很有武俠小說中用內功療傷的感覺。一會兒

胸不悶、頭不痛,小妹對我乾瞪眼,責我不勤力練

功,這幾天早上起來大家都在用功時,見我只是散

散步而已。我老人家受人恩惠,此時無法駁嘴,只

好顧左右而言他了。

金頂上有一尊非常宏偉的普賢菩薩像,山上霧很

大,菩薩像時隱時現。這個建設工程浩大,單是建

材運到金頂就非常費勁。前人徒步上山,沒有今天

鋪好的石板路,沒有汽車代步,真不容易。難得上

峨眉金頂,幾個同學就在金頂最高處華藏寺殿旁修

練﹁峨眉十二樁﹂。潘老人家繼續躲懶,信步看看

周遭景色。華藏寺門有一對聯:

如來境界無有邊界

普賢身相猶如虛空

格式是前四後四,上聯﹁界﹂字犯重,而且按聯

律第四字當用平聲。如按原聯,或可改為:

如來道場無有邊界

普賢法相猶如虛空

(川遊雜記.二)

峨眉天罡指穴法

小狸最近做了一項實驗:從某份報紙中隨

便找出一個定義新事物的陌生詞彙,然後去

問﹁度娘﹂︵百度搜索︶,看度娘懂不懂。

結果,不問不知道,一問嚇一跳︱︱度娘

者,絕對的﹁先知先覺﹂更兼﹁博學多

才﹂。

實驗的中標者是﹁短信槍﹂,這個名詞在一份

相當主流的報紙中以一個新事物的時髦姿態出

現,乍一看,確有些讓人發愣,短信?槍?短信

槍?面

對如此新潮的概念,小狸一度很怕度娘也發

愣,懷着一顆忐忑的心鍵入關鍵字回車,五百七

十萬的搜索結果讓小狸馬上意識到自己剛才的擔

心有多可笑。

搜索結果中有關短信槍的描述各種各樣,比

如:﹁開車時發短信十分危險,在很多國家都被

列為違法。但對交警來說,由於很難抓到﹃現

行﹄,處罰起來難度較高。美國C

OMSONICS

公司研製出一種短信槍,可以幫警察迅速準確地

抓到違法司機。﹂

又比如,還有更進一步的訊息:﹁這款短信槍

名為﹃嗅探犬二號﹄,不但能判斷出是否有人在車上打電

話、發短信或者進行數據傳輸,還能判斷做出這一行為的

究竟是乘客還是駕駛員。﹂

再比如,還有訊息是從落實使用的角度關注短信槍:

﹁如今,這款短信槍已經投入生產,但它還需要經過審批

才能上市,上市日期和價格尚未確定。﹂

除此之外,一些讓人啼笑皆非的答案也會第一時間羅列

出來,比如﹁北京高中生為上北大發﹃短信﹄尋﹃槍﹄

手﹂、﹁美國七十歲老翁因﹃短信﹄開﹃槍﹄﹂等等。

﹁大事問維基,小事問谷歌,谷哥︵歌︶問不了的問度

娘﹂,這話真是一點也沒錯。經度娘一番﹁傳道授業﹂之

後,何物為短信槍已然十分明瞭︱︱但是,是小狸這個實

驗的終極答案嗎?

如果小狸此時是司機身份,明白短信槍為何物之後,一

定會在行車途中遵紀守法,不越雷池一步,﹁何物﹃短信

槍﹄﹂對於這個小狸來說,應該就是一個終極答案了。

然而,小狸此時不是司機,而是一個充滿好奇心又愛瞎

捉摸的無聊﹁科學家﹂,這個實驗對小狸來說,終極答案

遠不是知道警方有這麼一個秘密武器而已。小狸還想到了

紙媒在傳播資訊速度和數量上確實難以和網絡匹敵;但

是,紙媒不會出現﹁短信尋槍手﹂的無用信息浪費時間;

網上有五百七十萬結果,乍看好爽,但真正會仔細看的是

不是只有幾條?……

資訊,到底是無限豐富好還是萃取精華能看得完好?度

娘給出的海量搜索結果,到底什麼才是最終的答案?

何物「短信槍」網人網事狸美美

深夜在手機的群組中一位中年朋友

發來一則訊息:﹁在長途巴士的人龍

中,有個青年人一邊排隊,一邊食飯

盒,真辛苦,現在是凌晨一時啊!看

見他,真想哭!﹂

群組內一個年輕人問:﹁人家吃飯盒,

你為何想哭?﹂

中年朋友應道:﹁看到低層的工人如此

辛苦,凌晨輪候巴士時才可以吃飯,感到

心酸!﹂

我已在床上了,感到中年朋友的﹁真想

哭﹂一句,也反映了他工作壓力也同樣

大,他當時也是剛下班,一定也累透了,

身同感受,才會有想哭的衝動。只是未曾

經歷艱辛歲月的年輕人不明箇中苦況而

已。中

國人常說,工作為﹁糊口﹂,為賺

﹁一口飯吃﹂,營營役役為了生存下去。

繁榮璀燦的香港,多少人這口飯掙來不

易。許多幹粗活的工人,在食飯的空檔,

就選個較陰涼的地方蹲着來吃,轆轆飢腸

匆匆被填飽後,便又幹活去。

如果你是從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工

作,可能不知道,許多行業的工人都是在

深夜才能好好享用他們的正餐,試找個深

夜一、二時到灣仔或旺角幾條食肆林立的

街道去看看,你會驚訝那裡燈火通明,食肆人聲鼎

沸,恍似華燈初上的晚飯時間,開懷大吃的人,不

少都是剛下班,這時才可以享一天中最輕鬆的一

餐。沒看過那情景,也想像不到香港上夜班的人是

如此的多。

別說晚餐,吃頓安樂早餐也不易。這邊廂披星戴

月下班的,那邊廂好大批人天未亮便起來上班,也

是披星戴月。看電視劇,劇中人常一家人在家裡吃

早點後才上班,現實中我常看到人家吃早餐的場所

卻是巴士上,為了爭取多睡一會兒,不少人都隨意

買來麵包飲品,在交通途中囫圇吞棗,餘下的時間

便倒頭大睡。

香港艱苦的上班一族,這坐下來的交通途中是珍

貴的時間,甚至是使用早、午、晚餐的唯一時間!

這口飯掙來不易 翠袖乾坤余似心

倫敦伊士靈頓華人協會六十

人參加的北歐郵輪旅遊,全船

一千三百多人,絕大部分是英

國人。相處了十四天,共進

餐,同玩樂,發現華洋相處的

最大矛盾,是生活習慣,與教育水平

無關。

華人協會的團員裡,有許多專業人

士,如醫生和律師,他們在香港出

生,在英國生活了四、五十年,英語

可能比粵語更流利。但是,當他們用

粵語低聲談話時,卻引起同船的英人

側目而視。他們不熟悉這種語言,不

明白對方在說甚麼,很自然地就認

為:這是一種﹁雜音﹂,騷擾了他們。

郵輪的餐廳劃分了一個角落給我們進餐,無

論我們如何壓低聲浪,都無可避免地造成滋

擾。因為,中國的飲食文化喜歡熱鬧,無論家

居飯廳或餐館都是燈火通明,一邊吃一邊天南

地北說不停︵老竇教仔也是在飯桌上︶。但洋

人進餐要講究氣氛,暗淡的燭光下,只聽到刀

叉碰撞聲響。

曾經與一英婦同桌並肩進餐,她坐在我的右

邊,我一坐下,就順手拿了右邊的餐巾鋪放腿

上。她看見了,很嚴肅地對我說:﹁你拿了我

的餐巾。你的餐巾永遠在你的左方。﹂我連忙

道歉,也謝謝她的教導。可是,整頓飯她再沒

有跟我說一句話。我的心裡難免不舒服,甚至

上綱上線,牽涉到﹁種族歧視﹂了。但翌日碰

見她,她竟然滿面笑容,拉我同桌吃飯。

我只能理解為:當洋人受到騷擾或﹁侵犯﹂

時,他們會很不客氣。但他們有原則,事過境

遷後,就會原諒別人。

我們的團員中有幾位是新界原居民,帶了麻

將牌上船準備大打四方城,後來因擔心造成噪

音,放棄了,改打客家人的六糊紙牌。郵輪的

遊戲室裡,英國人在打橋牌,華洋和諧共處。

互相包容遷就,自然和睦相處。想起目前內

地遊客與港人所產生的矛盾,何嘗不是需要有

此胸襟?

生活習慣

琴台客聚潘國森

跳出框框蒙妮卡

離開克羅地亞,去斯洛文尼亞,兩個國家原來都屬於南斯拉夫,現在也都屬於歐盟、神根公約國家,所以過關簡單,所有人護照交出給領隊,然後一個女關員上車收齊,逐個蓋章,揮揮手就放行了。這時正是中午時分,毒日頭辣辣地灑下,但並不覺得很熱。沿着山路飛馳,一片片樹林,接着又是一塊塊農地交叉着從窗外掠過;讓坐在冷氣車廂裡的人們覺得陣陣涼意襲來,舒服呀。住進首都盧比安那(Ljubljana)的酒店,用了晚餐,不到七點,歐洲六月的天色還大亮,我們沿大街走出去散步,不幾步就看見一座粉紅色大廈,很突出地立在樓群當中,這裡的許多建築,包括教堂,都是巴洛克式的,看上去十分堅固、穩當。走到街的盡頭,就是市中心,它以「普列斯倫廣場」(Preseren Square)為圓心散開,盧比安那的精華景點幾乎都環繞這區域。廣場中心有座普列斯倫雕像(France Preseren),普列斯倫是斯洛文尼亞最偉大的詩人,也是該國國歌的作詞者;受人們尊敬,那是當然的啦!由於位置優越,這裡已經成為當地人約會的熱門地點。難怪那天傍晚,雕像底座上,坐滿了約會或乘涼的男男女女。盧比安那的城市風格豐富,擁有「小布拉格」之稱,旅遊觀光業成為它主要的收入來源。它是歐洲最小的首都城市之一,居民只有30萬人,但卻是斯洛文尼亞最大的城市。城市建築明顯受到奧地利和意大利的強烈影響,位於河畔的市中心地帶,遍佈文藝復興風格、巴洛克風格、新古典主義和新藝術運動風格的古老建築和橋樑。這晚雖是周末,人流不見擁擠,左前方是粉紅色的聖方濟教堂(Franciscan Church),已經關上大門;靜靜地立在當地,讓風輕輕吹過,它一動也不動;沒有朝拜的人流,看上去有點寂寞而莊嚴。它建於17世紀,是盧比安那的地標之一,那顏色近似

我們剛走過剛經過的大廈,那麼觸目,很容易一眼就認出。著名的「三道橋」(Triple Bridge)就在左近,那

三座橋,中間一道舊橋,1280年時只是一座木橋,1657年毀於一場大火,1842年重建石橋,名為「醫院橋」,溝通舊城與新城。過橋的人多了,為了避免成為瓶頸,19世紀當地政府又在它左右兩旁加建兩座人行橋,合稱為三道橋。我們站在橋上,可以欣賞兩岸美麗的建築群落。這一帶成為行人專用區,機動車輛不能通過,我們可以盡情走走看看,無需顧忌車輛橫行。也在附近的「屠夫橋」,是2010年7月才開始啟用的人行橋,有許多藝術家的雕塑作品。我看到欄杆上掛着許多連心鎖,一問才明白,原來是許多情侶掛上去的,藉以證明同心結吧?只是我又疑心,掛上去的時候也許是真誠的,但事過境遷,還能因為掛了而永恆不變麼?在另一邊是中央市場,售賣水果、花卉、蔬

菜、乾果、麵包等等,但這時已經收檔,我們想要買水果,走遍大街小巷也不見蹤影,只有餐廳處處,最後只好空手而歸了。咖啡館倒是很多,

走在小巷,舉目皆是。X說,去喝一杯吧?但一想到語言不通,溝通困難,結果放棄了,未能領略當地咖啡館風情。這裡有點像巴黎左岸的咖啡館,當然沒巴黎的氛圍,但在這靜謐的

夜晚,那咖啡飄香裊裊,流蕩在夏天夜空中,讓人的思緒一下子飄得很遠很遠。我想起那年11月,我在巴黎聖母院附近與也斯喝咖啡,天氣很冷,我們穿着呢絨大衣圍着頸巾,頭頂上暖氣呼呼地吹,鐘聲忽然噹噹響起,我突然想起雨果的《笑面人》了。但那時很快樂,並沒想及其他,萬沒想到後來也斯盛年竟會就那樣走了,心裡頓時變得沉重起來。重回現實,生活繼續,看到一個街頭藝人在橋

的旁邊,面向河水,我只看到他的背影,孤獨地拉着手風琴,自得其樂。他腳下放着盒子,大約是討賞吧?走過橋的那邊,又有一個留着鬍子的中年漢子在演唱,他戴着草帽,揹着大鼓,手持吉他,前面是齊嘴高的擴音器,邊彈邊唱,相當悅耳動聽。許多人圍成半圈聽他演唱,一首又一首歐美歌曲,一首歌唱完,觀眾鼓掌。也有人,大多是女性,趨向前去,彎腰往他面前的盒子裡放錢,那歌手雖在演唱中,也不忘點頭說一聲

「Thank you」。他一面唱,身體微晃,雙腳交替踏在地面上,好像為歌曲有節奏地打拍子。看上去他不是在討賞,而是力圖取得聽眾對他獻唱的讚賞。我旁邊的X轉頭對我說,歌喉真好!比香港歌星好多了!是嗎是嗎?我沒怎麼留意比較,但在那一刻,的確聽到不捨離去了。但也並不是所有街頭歌者都受歡迎,在公園附

近,一家餐館前面,也有兩個歌手,費盡力氣賣勁演唱,我們經過時,竟空無一個聽眾。在他們前面不遠,便是露天茶座,但無人欣賞,他們唱他們的,食客們吃自己的,或者含情脈脈訴說情話,或者高談闊論生意經,全然當歌者透明。我們在小巷溜達,商店都關門了,只看到許多建築物靜靜屹立在晚風中。石板路上,有幾個行人走過來,有幾個行人走過去,還是稀稀拉拉,哪像香港,任何時候總是人擠人,難得清靜。這個盧比安那是阿爾卑斯山山麓的河谷氣候,

走在街上,人都輕鬆得不知是六月天,夜晚涼爽宜人,空氣中似乎有一種誘人味道,叫人流連忘返。但是夜開始傾斜,再不想回酒店,可怎能不歸去休息?我忽然又想起那天過關時,女關員如花的笑顏了,只是怎麼也記不起她的容貌了。

阿爾卑斯山山麓的首都城市

百家廊

這個星期有一盛事,是共和國

成立六十五周年,國慶的大日

子,街上大大小小的橫額和廣告

也在慶祝共和國生日哩。十月一

日和十月二日一連兩天的公眾假

期,趁這個好機會,可以與小朋友上

一堂實地公民教育課。年紀比較小的

孩子,可用擬人法作比喻,例如十月

一日是我們袓國的生日,大家一起唱

國歌來慶祝;有一定理解能力,年紀

較大的孩子,家長可以給予多一點引

導,與他們一起上網或到圖書館找找

資料,多了解我國歷史及六十五年來

中國的社會發展。此外,近日香港各

區有不少與民同樂的慶祝節目和活

動,大多是免費入場的,大家可以與

家中老人家、小孩一起參加,老中青

共享天倫。多參與這些有趣又生活化的親子活

動,可以讓孩子也多一點接觸和認識祖國、多

一點了解時事,寓學習於娛樂,不亦樂乎。

大家千萬不要看輕這類活動,有專家研究原

來最好的學習方法就是親身經歷。體驗式學習

又稱﹁發現式學習﹂、﹁經驗為主學習﹂、

﹁活動學習﹂或﹁互動學習﹂,這套學習模式

近年在香港大行其道,大意是讓孩子藉着身體

力行的實際參與,從而獲得個人的知識及經

驗。有研究指出,活動過程中幼兒可從觀察、

反思中獲得新的概念和經驗,並將這些經驗整

合及應用在生活上。說遠一點點,在香港新高

中課程架構中,有名為﹁其他學習經歷﹂的項

目,約佔總課時的百分之十五或以上,這些經

歷包括:德育及公民教育、社會服務、與工作

有關的經驗等。學校必須為學生安排足夠的

﹁學習經歷﹂,確保他們在新高中課程內有全

人的發展機會。對概念、文本有理解能力的高

中學生加插﹁學習經歷﹂,深化學生所學所

思。對年紀更小的孩子來說,體驗式學習的成

效更大、影響也更深遠。

着重從實際參與體驗中獲得知識和認知的體

驗式學習,對孩子理解深奧、抽象的概念幫助

甚大,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國

慶過後,體驗的下一步,家長可以嘗試讓孩子

接觸基本法;只要多花心思,本着體驗式學習

的精神,設計淺顯簡易又有趣味性的活動,孩

子可以學習到香港的核心價值,守護香港的未

來。 體驗式學習 思旋

天地思 旋

■責任編輯:張旭婕 2014年9月29日(星期一)

■三道橋 作者提供圖片 ■街頭藝人。 作者提供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