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Table_MainInfo] 宏观研究 证券研究报告 宏观专题报告 2017 12 14 相关研究 《税改渐行渐近,影响是轻是重?——朗普减税的影响及分析》2017.12.08 《各央行跃跃欲试,中国何去何从? ——全球货币政策大盘点》2017.12.07 《这些年,我们的三次加杠杆》 2017.11.27 [Table_AuthorInfo] 分析师:姜超 Tel:(021)23212042 Email:[email protected] 证书:S0850513010002 分析师:于博 Tel:(021)23219820 Email:[email protected] 证书:S0850516080005 联系人:陈兴 Tel:(021)23154504 Email:[email protected] 数字经济,中国未来! [Table_Summary] 投资要点: 数字经济的发展成果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那么,究竟什么是数字 经济?其发展情况如何?本报告对此进行详细分析。 全球数字经济时代到来。 数字经济的特征概括来看为一要素二部分三基础四 形态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内容包括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部分; 基础设施为--三位一体;经济组织形态呈现平台化、共享化、多元化 和微型化。目前对全球数字经济发展形成如下共识:一是增速较快,发展前 景优越, 据埃森哲测算, 16 年全球数字经济规模 17 万亿美元,约占全球 GDP 总量的 23%,而其预测 2021 年将达 21 万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约为 4.3%二是中美位居前二;三是中国发展迅猛。 结构上看, 数字技术服务表现突出, 信息和通信技术服务在全球服务出口占比由 02 年的 25%升至 16 年的 31%新兴技术市场前景广阔但各地区数字经济发展仍不平衡。 中国数字经济强势崛起。数字经济在我国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升,吸纳就业 日益增加。 17 3 季度,仅代表性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增加值 GDP 比重已由 11 年的 2.1%升至 3.6%。我国数字经济增长较快的主要是 产业数字化部分,这主要得益于网络经济的壮大,而我国网络经济的最大亮 点在电子商务17 年前 10 月网络零售占社消零售总额的比重已达到 14%16 年以来中国网络零售总额增速在 25%-35%,比美国高 10-20 个百分点。 此外, 我国在数字经济带来的新型服务和新技术领域同样超速发展, 16 年在 线视频和第三方网络支付领域市场规模平均增速均在 60%以上,移动游戏领 域更是高达 90%,网络广告领域也有 30%以上的增长。这离不开数字产品 的支持。 我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全球占比由 11 年的不足 20%已攀升至 17 年至 今的 30%以上,移动电话普及率也从 99 年的每百人 3.5 部跃至 16 年的每百 96.2 部。 数字经济蓝海成就了我国大批优秀公司15 年全球前 15 名市值 最大互联网公司中,中国占据 4 家,且市值占比 22%,逐渐向美国接近。 三大动力:政策鼓励、人力资本、风投助力。为何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来居上?主因在以下三方面:首先,政府对数字经济的重视与日俱增二五规划将新一代信息技术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而十三五规划明确 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 5 个产值规模 10 万亿元级的新支柱,习总书记在中 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更强调加快建设数字中国其次,人力资本持续积累, 工程师红利显现。目前全国高校每年毕业理工科研究生 25 万人,占比稳定 45%左右。科研人才培养带来学界和业界产出提升,16 年信息传输、计 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年人均工资 12.25 万元,在各行业中位居第一,持续的高 投入、高回报形成正向反馈。数字化相关行业近来颇受高校毕业生青睐。融资结构使数字经济更依赖资本市场融资。私募股权和创投成为公司上 市前主要融资来源。互联网行业获得的 PEVC 融资额一路飙升,而数字经济 也成为主要投向之一,16 IT、互联网、电信三个行业获得的 PEVC 融资 占比已近 40%,今年前 10 月这三个行业获得的 PEVC 融资已超 300 亿美元。 横向比较看,中国在关键数字技术领域的风险投资规模同样位居世界前列。 拥抱数字经济蓝海。 我们认为, 18 年的政策主线应该是去杠杆和补短板。而 旨在提高供给效率的补短板政策将在资本层面和技术层面均利好于数字经 济,相关产业发展有望提速。全球数字经济时代已经到来,未来知识密集型 的信息产业将成为主导产业。中国已经投身数字经济的蓝海,未来值得期待!

数字经济,中国未来! - HTSEC.COM · 宏观研究 证券研究报告 宏观专题报告 2017 年12 月14 日 相关研究 [Table_ReportInfo]《税改渐行渐近,影响是轻是重?

  • Upload
    others

  • View
    15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Table_MainInfo]

宏观研究

证券研究报告

宏观专题报告 2017 年 12 月 14 日

相关研究

[Table_ReportInfo] 《税改渐行渐近,影响是轻是重?——特

朗普减税的影响及分析》2017.12.08

《各央行跃跃欲试,中国何去何从?

——全球货币政策大盘点》2017.12.07

《这些年,我们的三次加杠杆》2017.11.27

[Table_AuthorInfo] 分析师:姜超

Tel:(021)23212042

Email:[email protected]

证书:S0850513010002

分析师:于博

Tel:(021)23219820

Email:[email protected]

证书:S0850516080005

联系人:陈兴

Tel:(021)23154504

Email:[email protected]

数字经济,中国未来! [Table_Summary] 投资要点:

数字经济的发展成果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那么,究竟什么是数字

经济?其发展情况如何?本报告对此进行详细分析。

全球数字经济时代到来。数字经济的特征概括来看为“一要素二部分三基础四

形态”: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内容包括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部分;

基础设施为“云-网-端”三位一体;经济组织形态呈现平台化、共享化、多元化

和微型化。目前对全球数字经济发展形成如下共识:一是增速较快,发展前

景优越,据埃森哲测算,16 年全球数字经济规模 17 万亿美元,约占全球 GDP

总量的 23%,而其预测 2021 年将达 21 万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约为 4.3%;

二是中美位居前二;三是中国发展迅猛。结构上看,数字技术服务表现突出,

信息和通信技术服务在全球服务出口占比由 02 年的 25%升至 16 年的 31%。

新兴技术市场前景广阔。但各地区数字经济发展仍不平衡。

中国数字经济强势崛起。数字经济在我国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升,吸纳就业

日益增加。17 年 3 季度,仅代表性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增加值

占 GDP 比重已由 11 年的 2.1%升至 3.6%。我国数字经济增长较快的主要是

产业数字化部分,这主要得益于网络经济的壮大,而我国网络经济的最大亮

点在电子商务,17 年前 10 月网络零售占社消零售总额的比重已达到 14%,

而 16 年以来中国网络零售总额增速在 25%-35%,比美国高 10-20 个百分点。

此外,我国在数字经济带来的新型服务和新技术领域同样超速发展,16 年在

线视频和第三方网络支付领域市场规模平均增速均在 60%以上,移动游戏领

域更是高达 90%,网络广告领域也有 30%以上的增长。这离不开数字产品

的支持。我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全球占比由 11 年的不足 20%已攀升至 17 年至

今的 30%以上,移动电话普及率也从 99 年的每百人 3.5 部跃至 16 年的每百

人 96.2 部。数字经济蓝海成就了我国大批优秀公司。15 年全球前 15 名市值

最大互联网公司中,中国占据 4 家,且市值占比 22%,逐渐向美国接近。

三大动力:政策鼓励、人力资本、风投助力。为何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能够“后

来居上”?主因在以下三方面:首先,政府对数字经济的重视与日俱增。“十

二五”规划将新一代信息技术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而“十三五”规划明确

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 5 个产值规模 10 万亿元级的新支柱,习总书记在中

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更强调“加快建设数字中国”。其次,人力资本持续积累,

工程师红利显现。目前全国高校每年毕业理工科研究生 25 万人,占比稳定

在 45%左右。科研人才培养带来学界和业界产出提升,16 年信息传输、计

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年人均工资 12.25 万元,在各行业中位居第一,持续的高

投入、高回报形成正向反馈。数字化相关行业近来颇受高校毕业生青睐。最

后,融资结构使数字经济更依赖资本市场融资。私募股权和创投成为公司上

市前主要融资来源。互联网行业获得的 PEVC 融资额一路飙升,而数字经济

也成为主要投向之一,16 年 IT、互联网、电信三个行业获得的 PEVC 融资

占比已近 40%,今年前 10 月这三个行业获得的 PEVC 融资已超 300 亿美元。

横向比较看,中国在关键数字技术领域的风险投资规模同样位居世界前列。

拥抱数字经济蓝海。我们认为,18 年的政策主线应该是去杠杆和补短板。而

旨在提高供给效率的补短板政策将在资本层面和技术层面均利好于数字经

济,相关产业发展有望提速。全球数字经济时代已经到来,未来知识密集型

的信息产业将成为主导产业。中国已经投身数字经济的蓝海,未来值得期待!

宏观研究—宏观专题报告 2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目 录

1. 全球数字经济时代到来 .............................................................................................. 5

1.1 什么是数字经济? ........................................................................................... 5 1.2 全球数字经济迅猛发展 .................................................................................... 5

2. 强势崛起的中国数字经济 .......................................................................................... 7

2.1 经济占比提升,产业数字化加快 ...................................................................... 7 2.2 网络消费成亮点,服务技术超速度 .................................................................. 7 2.3 优秀公司涌现:规模强,成长快 ...................................................................... 9

3. 三大动力:政策鼓励,人力资本,风投助力 ........................................................... 10

3.1 政策鼓励:从战略新兴产业到建设数字中国 .................................................. 10 3.2 人力资本:工程师红利显现,正反馈机制形成 .............................................. 11 3.3 资本市场:PEVC 持续为初创企业输血 ......................................................... 13

4. 拥抱数字经济蓝海 ................................................................................................... 14

宏观研究—宏观专题报告 3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图目录

图 1 数字经济的特征 .................................................................................................. 5

图 2 各国 16 年数字经济规模及 16-21 年预计增速 .................................................... 6

图 3 全球信息和通信技术服务占服务出口比重(%) ................................................ 6

图 4 全球大数据市场规模(十亿美元) ..................................................................... 6

图 5 各国互联网普及率(%) .................................................................................... 6

图 6 各国互联网普及率增速(%) ............................................................................. 6

图 7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占 GDP 比重(%) .......................................... 7

图 8 城镇非私营单位信息服务和软件业就业人员数(万人) ..................................... 7

图 9 数字产业化部分规模及占 GDP 比重 ................................................................... 7

图 10 产业数字化部分规模及占 GDP 比重 ................................................................. 7

图 11 网络经济营收规模当季值(亿元) .................................................................... 8

图 12 中国社消零售总额及中美网络零售额累计同比增速(%) ................................ 8

图 13 新型服务领域市场规模同比增速(%)............................................................. 8

图 14 新技术领域市场规模同比增速(%) ................................................................ 8

图 15 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占比(%) ....................................................................... 9

图 16 移动电话普及率(部/百人) ............................................................................. 9

图 17 中概股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10

图 18 华为公司销售收入及增速 ................................................................................ 10

图 19 2016 年世界互联网用户排名前十国家(亿人) ................................................. 10

图 20 2016 年世界互联网消费排名前十国家(十亿美元) ....................................... 10

图 21 历年理工科研究生毕业、招生人数及毕业生数量占比 .................................... 12

图 22 各国提到“深度学习”或“深度神经网络”的期刊文 .............................................. 12

图 23 各国被引用过提到“深度学习”的期刊文章 ........................................................ 12

图 24 过去十年分行业就业年均增速(%) .............................................................. 12

图 25 2016 年分行业人均工资(元) ........................................................................ 12

图 26 经济结构与融资结构 ....................................................................................... 13

图 27 IT、互联网、电信行业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金额及占全行业比重 .................... 13

图 28 16 年中国对关键数字技术的风险投资位居世界前三(百万美元) .................. 14

图 29 补短板的可能方向 ........................................................................................... 14

宏观研究—宏观专题报告 4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表目录

表 1 全球互联网公司市值($MM) ........................................................................... 9

表 2 战略性新兴产业、互联网+相关政策、讲话 ..................................................... 11

表 3 2016 年秋季求职需求最多的十大行业和十大职业 ............................................ 13

表 4 数字经济时代核心生产要素 ............................................................................. 14

宏观研究—宏观专题报告 5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1. 全球数字经济时代到来

近来数字经济在全球范围内强势崛起,发展成果已走进千家万户,极大地改善了人

们的生活水平,而究竟什么是数字经济?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字经济在全球和地区

间的发展现状又如何?这些问题值得投资者关注。

1.1 什么是数字经济?

一般认为,数字经济概念最早在 1995 年由唐·塔普斯科特(Don Tapscott)提出,

早期这一概念常被认为是互联网经济或信息经济的代名词,而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这

一概念的内涵不断扩大,根据《G20 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的定义,数字经济是指

“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

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

动”。

虽然对数字经济的概念定义不一,但对其特征理解却大同小异,概括起来看,主要

包括“一要素二部分三基础四形态”。“一要素”是指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对数据的价

值挖掘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源泉;“二部分”是指数字经济构成包括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

化两部分,数字产业化主要是指信息产业,而产业数字化是指数字技术对其它产业的改

造,即“互联网+”;“三基础”是指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由以往的互联网扩展到“云-网-端”

三位一体;“四形态”是指经济组织形态呈现平台化、共享化、多元化和微型化。

图1 数字经济的特征

一要素 • 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

二部分 • 数字经济构成包括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部分

三基础 • 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为“云-网-端”三位一体

四形态 • 经济组织形态呈现平台化、共享化、多元化和微型化

资料来源:阿里研究院,中国信通院,海通证券研究所

1.2 全球数字经济迅猛发展

对于全球数字经济规模的估算,不同机构意见不一,但均包含以下几点共识:一是

全球数字经济发展较快,发展前景优越;二是美国和中国在数字经济规模上位居前二名;

三是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势头迅猛。

根据埃森哲的测算,16 年全球数字经济规模 17 万亿美元,约占全球 GDP 总量的

23%,而据其预测,2021 年全球数字经济规模将达 21 万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约为

4.3%。其中中国 16 年数字经济规模1约 1.2 万亿美元,而 21 年预计将达 1.9 万亿美元,

年平均增长率约为 9.1%,增速领跑全球。

1 根据《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 2017》和《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 2017》蓝皮书,16 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总量已达 22.58 万亿元,占 GDP

比重达 30.3%,埃森哲的数据似有低估。

宏观研究—宏观专题报告 6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图2 各国 16 年数字经济规模及 16-21 年预计增速

0

10

20

30

40

50

60

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美 中 日 德 英 法 巴 澳 意 西 荷

数字经济规模(十亿美元) 预计增长率(%,右)

资料来源:埃森哲,海通证券研究所

从结构上来看,数字技术服务成绩卓著,已在全球贸易中占据一席之地,在全球服

务出口占比中,信息和通信技术服务不断提升,由 02 年的 25%升至 16 年的 31%。而

新兴技术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如全球大数据市场规模呈现飞跃式的增长,11 年至 17

年短短的 6 年间,由 73 亿美元跃至 485 亿美元,年平均增速高达 46%。

图3 全球信息和通信技术服务占服务出口比重(%)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2002 2004 2006 2008 2010 2012 2014 2016

资料来源:World Bank,海通证券研究所

图4 全球大数据市场规模(十亿美元)

0

10

20

30

40

50

6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资料来源:Wind,海通证券研究所

虽然全球数字经济方兴未艾,但各地区间数字经济发展仍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性。

有些欠发达国家,其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尚存在不小的短板,数字经济的发展更是无从谈

起。如从互联网普及率上来看,16 年发达国家已近 80%,而发展中国家只有 40%,仅

为发达国家的一半,对最不发达国家而言(LCDs),更是只有区区 16%,只有发达国家

五分之一,且近来其增速存在收敛趋势,区域失衡仍制约全球数字经济发展。

图5 各国互联网普及率(%)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E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全球平均 最不发达国家

资料来源:ITU,海通证券研究所

图6 各国互联网普及率增速(%)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E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全球平均 最不发达国家

资料来源:ITU,海通证券研究所

宏观研究—宏观专题报告 7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2. 强势崛起的中国数字经济

中国在数字经济的表现上尤其亮眼,不论从总体产出上、产品及服务创新上以及公

司实力上,均取得了令全球瞩目的发展成就。

2.1 经济占比提升,产业数字化加快

数字经济在我国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升,17 年 3 季度,仅代表性的信息传输、计算

机服务和软件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已由 11 年的 2.1%升至 3.6%。并且,数字经济部门

吸纳的就业也日益增加,仅从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数上来看,16 年已达 364 万人,

是 07 年的 2.7 倍,年平均增速 10.3%,而数字经济中私营单位更具活力,其创造的就

业岗位更是远超于此,据测算,仅阿里平台 15 年就为社会创造 3083 万个就业机会2。

图7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占 GDP 比重(%)

0.0

0.5

1.0

1.5

2.0

2.5

3.0

3.5

4.0

11 12 13 14 15 17Q3

资料来源:Wind,海通证券研究所

图8 城镇非私营单位信息服务和软件业就业人员数(万人)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资料来源:Wind,海通证券研究所

根据《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17 年)》对数字经济规模的测算,我国数字经

济增长较快的主要是产业数字化部分。05 年-16 年,数字产业化部分经济规模增长 3.9

倍,但 GDP 占比稳定在 6%-7%这一区间,而产业数字化部分经济规模大幅增长 13.5

倍,其在 08 年就已超过数字产业化的经济规模,占 GDP 比重更是从 05 年的 7%加速

攀升至 16 年的 23%。

图9 数字产业化部分规模及占 GDP 比重

5.6

5.8

6.0

6.2

6.4

6.6

6.8

7.0

7.2

7.4

0

1

2

3

4

5

6

05 08 11 14 15 16

经济规模(万亿元)经济占比(%,右)

资料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海通证券研究所

图10 产业数字化部分规模及占 GDP 比重

0

5

10

15

20

25

0

5

10

15

20

05 08 11 14 15 16

经济规模(万亿元)

经济占比(%,右)

资料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海通证券研究所

2.2 网络消费成亮点,服务技术超速度

2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阿里巴巴零售电商平台就业吸纳与带动能力研究报告》(2016 年 9 月)。

宏观研究—宏观专题报告 8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我国数字经济中产业数字化部分的较快增长得益于“互联网+”战略的实施,17 年 2

季度,我国网络经济营收规模达 4710 亿元,同比增速 35%,而其中移动互联网表现突

出,营收规模达 3416 亿元,占比约为 72.5%,同比增速高达 48%。

而我国网络经济的最大亮点在于电子商务的发展。不论城市农村,不论男女老少,

网络消费作为零售消费的新形式在我国得到广泛的认同和普及。16 年以来,我国社会消

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同比增速维持在 8%-9%左右,网络零售累计增速则在 25%-35%这一

区间,增速约是社消总额的 2.8-4.4 倍。17 年前 10 月,网络零售占社消零售总额的比

重已达到 14%。即使同数字经济发达的美国相比,我国也有明显优势,16 年以来美国

网络零售总额增速在 14%-15%,仍比我国低 10-20 个百分点。

图11 网络经济营收规模当季值(亿元)

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11/6 12/6 13/6 14/6 15/6 16/6 17/6

总规模 PC端 移动端

资料来源:Wind,海通证券研究所

图12 中国社消零售总额及中美网络零售额累计同比增速(%)

0

10

20

30

40

50

15/10 16/4 16/10 17/4 17/10

中国社消总额月累计增速中国网络零售月累计增速美国网络零售总额季度增速

资料来源:Wind,海通证券研究所

除电子商务领域外,我国在数字经济带来的许多新型服务领域也保持着较快的增

长。16 年在线视频和第三方网络支付领域市场规模平均增速均在 60%以上,移动游戏

领域更是高达 90%,网络广告领域也有 30%以上的增长。在数字经济技术领域,我国

的发展速度同样不容小觑。16 年我国大数据市场规模增速高达 62.4%,云计算和物联网

市场规模增速也普遍在 25%以上,数字经济发展如火如荼。

图13 新型服务领域市场规模同比增速(%)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1/9 12/9 13/9 14/9 15/9 16/9 17/9

在线视频 第三方网络支付

移动游戏 网络广告

资料来源:Wind,海通证券研究所

图14 新技术领域市场规模同比增速(%)

0

20

40

60

80

100

120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云计算 大数据 物联网 RFID

资料来源:Wind,海通证券研究所

数字服务和数字技术的推进离不开数字产品的支持。我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全球占比

由 11 年的不足 20%已攀升至 17 年至今的 30%以上,超过我国在世界人口占比 10 个百

分点左右。而我国移动电话普及率也从 99 年的每百人 3.5 部跃至 16 年的每百人 96.2

部,基本达到人手一部的水平。数字产品的普及不仅带动了数字制造业的销售和利润增

长,也构建了数字经济发展必要的基础设施。

宏观研究—宏观专题报告 9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图15 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全球占比(%)

0

10

20

30

40

50

60

11/9 12/9 13/9 14/9 15/9 16/9 17/9

资料来源:Wind,海通证券研究所

图16 移动电话普及率(部/百人)

0

20

40

60

80

100

120

99 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资料来源:Wind,海通证券研究所

2.3 优秀公司涌现:规模强,成长快

数字经济的蓝海成就了我国一大批优秀公司。根据 KPCB 的玛丽·米克尔(Mary

Meeker)统计,1995 年前 15 名市值最大互联网公司中,美国占据 13 家,市值占比 85%,

且其中无一家中国公司,而到了 2015 年,虽然美国依然占据优势,但中国公司已开始

逐渐赶上,前 15 名市值最大互联网公司中,中国占据 4 家,且市值占比 22%,开始蚕

食美国份额。

表 1 全球互联网公司市值($MM)

1995 年 2015 年

公司 国家 市值 公司 国家 市值

Netscape 美国 5415 Apple 美国 763567

Apple 美国 3918 Google 美国 373437

Axel Springer 德国 2317 Alibaba 中国 232755

Rentpath 美国 1555 Facebook 美国 226009

Web.com 美国 982 Amazon.com 美国 199139

PSINet 美国 742 Tecent 中国 190110

Netcom On-Line 美国 399 eBay 美国 72549

IAC/Interactive 美国 326 Baidu 中国 71581

Copart 美国 325 Priceline.com 美国 62645

Wavo Corporation 美国 203 Salesforce.com 美国 49173

iStar Internet 加拿大 174 JD.com 中国 47711

Firefox Communications 美国 158 Yahoo! 美国 40808

Storage Computer Corp. 美国 95 Netflix 美国 37700

Live Microsystems 美国 86 LinkedIn 美国 24718

iLive 美国 57 Twitter 美国 23965

前 15 名总市值 16572 2415867

资料来源:Mary Meeker《2017 年互联网趋势报告》,海通证券研究所

注:1995 年为截止 12 月数据,2015 年为截止 5 月数据

除上榜公司之外,我国数字经济中还有一批发展速度极快的公司紧随其后,像新浪、

微博、迅雷和网易等中概股公司,16 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速均在 15%以上。更不用提我

国还有已覆盖 ICT 全产业链的科技巨头华为,在四五千亿的销售收入水平上 15 年和 16

年仍保持着 30%以上的增速。

宏观研究—宏观专题报告 10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图17 中概股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10

40

90

140

190

240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新浪 微博 迅雷网易 58同城 携程

资料来源:Wind,海通证券研究所

图18 华为公司销售收入及增速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12 13 14 15 16

销售收入(亿元)

增速(%,右)

资料来源:公司年报,海通证券研究所

3. 三大动力:政策鼓励,人力资本,风投助力

横向比较来看,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规模和速度均已处于全球领先水平。以互联网行

业为例,根据 CNNIC 的数据,2016 年中国互联网用户已达 7.1 亿人,位居全球第一,

遥遥领先排名第二的印度(4.6 亿人);互联网消费规模高达 9670 亿美元,仅次于美国

(1.13 万亿美元),是第三名德国(3520 亿美元)的 3 倍;互联网行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 6.9%,位居全球第二。而考虑到中国互联网用户普及率仅 52.2%,不仅低于 G20

中发达国家的均值 85%,也低于新兴市场国家中的俄罗斯、阿根廷,未来中国互联网市

场潜力依然巨大。

图19 2016 年世界互联网用户排名前十国家(亿人)

0

1

2

3

4

5

6

7

8

中国 印度 美国 巴西 日本 俄罗

尼日

利亚

德国 墨西

印尼

资料来源:CNNIC,BCG,海通证券研究所

图20 2016 年世界互联网消费排名前十国家(十亿美元)

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美国 中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巴西 印度 日本 俄罗

意大

资料来源:CNNIC,BCG,海通证券研究所

为什么全球范围内,中国数字经济“后来居上”?除了人口基数、潜在市场较大外,

我们认为还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3.1 政策鼓励:从战略新兴产业到建设数字中国

一是政策鼓励,政府对数字经济的重视与日俱增。“十二五”规划中,将新一代信息

技术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而“十三五”规划中,更是明确提出,形成新一代信息技

术等 5 个产值规模 10 万亿元级的新支柱。

李克强总理在 15 年初全国两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

在 7 月签批并由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并在 15 年底世

界互联网大会上表示,中国正在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进“数字中国”建设。而发改

委也在 16 年 5 月印发《“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

宏观研究—宏观专题报告 11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而随着我国开始更多从经济视角观察数字化问题,数字经济开始升温,在 16 年的

世界互联网大会、G20 杭州峰会、中央政治局网络强国战略集体学习、网络安全和信息

化工作座谈会等重大场合,数字经济都大放异彩。今年 3 月,数字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

作报告。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就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应审时度势、精心谋划、超前布局、力争主动,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

国。

表 2 战略性新兴产业、互联网+相关政策、讲话

时间 政策 内容

10.10.18

国务院《关于加

快培育和发展战

略性新兴产业的

决定》

明确将从财税金融等方面出台一揽子政策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

兴产业,到 2015 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

重要力争达到 8%左右。到 2020 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

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 15%左右。

12.7.20

国务院关于印发

“十二五”国家战

略性新兴产业发

展规划的通知

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

业的决定》(国发„2010‟32 号)的部署和要求,为加快培育和发

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

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13.2.22

发改委《七大战

略性新兴产业重

点产品和服务指

导目录》

涉及七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别是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

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以

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另外还划分了 24 个重点发展方向下的 125 个

子方向,共 3100 余项细分的产品和服务。

16.11.29

国务院关于印发

“十三五”国家战

略性新兴产业发

展规划的通知

规划提出,加快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

加快发展壮大一批新兴支柱产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促进经

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到 2020 年,产业规模持续壮大,成为经

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达到 15%,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制造、生物、绿色低碳、数

字创意等 5 个产值规模 10 万亿元级的新支柱,并在更广领域形成大

批跨界融合的新增长点,平均每年带动新增就业 100 万人以上。

17.1.25

发改委《九大战

略性新兴产业重

点产品和服务指

导目录》

本目录涉及战略性新兴产业 5 大领域 8 个产业(相关服务业单独列

出),分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

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数字创

意产业、相关服务业,另外还划分了 40 个重点方向下的 174 个子

方向,近 4000 项细分产品和服务。

17.3.5 政府工作报告

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全面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快

新材料、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制药、第五代移动通信等技术

研发和转化,做大做强产业集群。支持和引导分享经济发展,提高

社会资源利用效率,便利人民群众生活。本着鼓励创新、包容审慎

原则,制定新兴产业监管规则。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健全新兴

产业统计。在互联网时代,各领域发展都需要速度更快、成本更低

的信息网络。今年网络提速降费要迈出更大步伐,年内全部取消手

机国内长途和漫游费,大幅降低中小企业互联网专线接入资费,降

低国际长途电话费,推动“互联网+”深入发展、促进数字经济加快成

长,让企业广泛受益、群众普遍受惠。

资料来源:海通证券研究所根据相关资料整理

3.2 人力资本:工程师红利显现,正反馈机制形成

二是人力资本的持续积累。虽然中国劳动人口总量在 13 年前后见顶回落,人口红

利逐渐消失,但工程师红利的效果逐渐显现。目前全国高校每年毕业的理工科研究生总

数已上升至 25 万人,占总研究生毕业生人数比重稳定在 45%左右,而招生人数更是上

升至 30 万人。各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正不断为业界持续输送技术人才。

宏观研究—宏观专题报告 12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图21 历年理工科研究生毕业、招生人数及毕业生数量占比

40

42

44

46

48

50

52

0

5

10

15

20

25

30

35

98 99 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理工科研究生毕业人数(万人) 理工科研究生招生人数(万人)

理工科毕业研究生占比(%,右)

资料来源:Wind,海通证券研究所

大量科研人才的培养首先是在学术界形成产出。以“深度学习”、“深度神经网络”领域

为例,根据《美国国家人工智能研究和发展战略计划》,14、15 年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学

术文章发表数量、被引用次数均已超过美国并跃居世界第一。

图22 各国提到“深度学习”或“深度神经网络”的期刊文章

资料来源:《美国国家人工智能研究和发展战略计划》,海通证券研究所

图23 各国被引用过提到“深度学习”的期刊文章

资料来源:《美国国家人工智能研究和发展战略计划》,海通证券研究所

其次是在产业界形成产出。从最新数据看,16 年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年

人均工资 12.25 万元,在各行业中位居第一。而从就业来看,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

软件业过去十年就业人数年均增速 11.3%,仅次于房地产业(11.9%)和建筑业(11.6%)。

图24 过去十年分行业就业年均增速(%)

-6-4-202468

101214

资料来源:Wind,海通证券研究所

图25 2016 年分行业人均工资(元)

020000400006000080000

100000120000140000

资料来源:Wind,海通证券研究所

而持续的高投入、高回报正不断形成正向反馈。数字化相关行业不仅持续产生大量

就业需求,也成为近几年来最受高校毕业生青睐的热门行业。根据智联招聘《2016 年秋

宏观研究—宏观专题报告 13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季中国雇主需求与白领人才供给报告》,求职需求最多的十大行业中,数字经济相关行业

占据三席,其中互联网超过金融、地产,位居第一。

表 3 2016 年秋季求职需求最多的十大行业和十大职业

排名 2016 年秋季求职需求最多的十大行业 2016 年秋季求职需求最多的十大职业

1 互联网/电子商务 销售业务

2 基金/证券/期货/投资 行政/后勤/文秘

3 房地产/建筑/建材/工程 软件/互联网开发/系统集成

4 教育/培训/院校 销售管理

5 计算机软件 财务/审计/税务

6 专业服务/咨询 客服/售前/售后技术支持

7 贸易/进出口 教育/培训

8 快速消费品 人力资源

9 媒体/出版/影视/文化传播 市场

10 IT 服务(系统/数据/维护) 互联网产品/运营管理

资料来源:智联招聘《2016 年秋季中国雇主需求与白领人才供给报告》,海通证券研究所

3.3 资本市场:PEVC 持续为初创企业输血

数字经济更依赖资本市场融资。而从融资结构看,传统工业多为重资产属性,具备

抵押品,因此较易获得银行融资。而人力资本和创新,更多体现为无形资产和轻资产,

缺乏抵押品、银行放贷较为有限,更多是依靠资本市场来获得融资。

图26 经济结构与融资结构

技术创新

服务业

重资产

知识产权

人力资本轻资产

银行融资

资本市场

传统工业

资料来源:海通证券研究所

而在正式登陆股票市场前,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成为企业融资的主要来源。互联网

行业获得的 PEVC 融资额,从 11 年的 27 亿美元,一路飙升至 16 年的 162 亿美元,今

年前 10 个月已经达到 197 亿美元。而数字经济也成为 PEVC 投资的主要投向之一,16

年 IT、互联网、电信三个行业获得的 PEVC 融资占比也已接近 40%。

图27 IT、互联网、电信行业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金额及占全行业比重

0

10

20

30

40

50

60

0

50

100

150

200

250

11/12 12/12 13/12 14/12 15/12 16/12 17/10

IT(亿美元) 互联网(亿美元)

电信及增值业务(亿美元) 三个行业占比(%,右)

资料来源:Wind,海通证券研究所

宏观研究—宏观专题报告 14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而横向比较来看,根据麦肯锡的统计,2016 年中国对关键数字技术的风险投资位居

世界前三,其中金融科技领域投资额为世界第一,虚拟现实、自动驾驶、可穿戴设备、

教育技术、机器人与无人机以及 3D 打印等领域投资额均为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图28 16 年中国对关键数字技术的风险投资位居世界前三(百万美元)

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8000

金融科技 虚拟现实 自动驾驶 可穿戴设

教育技术 机器人与

无人机

3D打印 大数据 人工智能

机器学习

美国 中国世界第一

世界第二

世界第三

资料来源:《麦肯锡:中国数字经济如何引领全球新趋势》,海通证券研究所

4. 拥抱数字经济蓝海

供给侧改革是短期内主导中国经济的核心政策,而政策主线则经历了从 14/15 年降

成本、16 年的产能,到 17 年去库存的轮动。我们认为,18 年的政策主线应该是去杠杆

和补短板。其中补短板旨在提高供给效率,从而增加经济增长潜力。而无论是资本层面

的发展资本市场,还是技术层面的鼓励创新,都意味着数字经济发展有望提速。

图29 补短板的可能方向

资料来源:海通证券研究所

回顾以往,我们从农业经济时代迈入工业经济时代,与之相应的是,核心生产要素

从土地和劳动力转为资本和能源,主导产业从劳动密集型的农业转为资本密集型的工业。

现如今,全球数字经济时代已经到来,未来知识密集型的信息产业将成为主导产业,中

国已经投身数字经济的蓝海,并激流勇进,而未来也充满期待!

表 4 数字经济时代核心生产要素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数字经济

生产要素 土地、简单劳动力 资本、能源 数据

核心生产工具 犁、锄头 大型机械设备 计算机、互联网

产业特点 劳动密集型 资本密集型 知识密集型

主导产业 农业 工业 信息产业

基础设施 土地、运河 铁路、公路、电网 云计算、互联网、智能终端

资料来源:海通证券研究所

宏观研究—宏观专题报告 15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信息披露

分析师声明

[Table_Analysts] 姜超 宏观经济研究团队

于博 宏观经济研究团队

本人具有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的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以勤勉的职业态度,独立、客观地出具本报告。本报告所采用的数据和信息

均来自市场公开信息,本人不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或完整性。分析逻辑基于作者的职业理解,清晰准确地反映了作者的研究观点,

结论不受任何第三方的授意或影响,特此声明。

法律声明

本报告仅供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在任何情况下,

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

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本报告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的价格、价值及投资收入可能

会波动。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报告所载的信息、材料及结论只提供特定客户作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没有考虑到个别客户特殊的

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客户应考虑本报告中的任何意见或建议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海通证券及其所属

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并进行交易,还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投资银行服务或其他服务。

本报告仅向特定客户传送,未经海通证券研究所书面授权,本研究报告的任何部分均不得以任何方式制作任何形式的拷贝、复印件或

复制品,或再次分发给任何其他人,或以任何侵犯本公司版权的其他方式使用。所有本报告中使用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均为本公

司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如欲引用或转载本文内容,务必联络海通证券研究所并获得许可,并需注明出处为海通证券研究所,且

不得对本文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和删改。

根据中国证监会核发的经营证券业务许可,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包括证券投资咨询业务。

宏观研究—宏观专题报告 16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Table_PeopleInfo] 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

路 颖 所长

(021)23219403 [email protected]

高道德 副所长

(021)63411586 [email protected]

姜 超 副所长

(021)23212042 [email protected]

江孔亮 副所长

(021)23219422 [email protected]

邓 勇 所长助理

(021)23219404 [email protected]

荀玉根 所长助理

(021)23219658 [email protected]

钟 奇 所长助理

(021)23219962 [email protected]

宏观经济研究团队

姜 超(021)23212042 [email protected]

顾潇啸(021)23219394 [email protected]

于 博(021)23219820 [email protected]

梁中华(021)23154142 [email protected]

联系人

李金柳(021)23219885 [email protected]

宋 潇(021)23154483 [email protected]

陈 兴(021)23154504 [email protected]

金融工程研究团队

高道德(021)63411586 [email protected]

冯佳睿(021)23219732 [email protected]

郑雅斌(021)23219395 [email protected]

罗 蕾(021)23219984 [email protected]

沈泽承(021)23212067 [email protected]

余浩淼(021)23219883 [email protected]

袁林青(021)23212230 [email protected]

联系人

周一洋(021)23219774 [email protected]

姚 石(021)23219443 [email protected]

吕丽颖(021)23219745 [email protected]

张振岗(021)23154386 [email protected]

颜 伟(021)23219914 [email protected]

梁 镇(021)23219449 [email protected]

金融产品研究团队

高道德(021)63411586 [email protected]

倪韵婷(021)23219419 [email protected]

陈 瑶(021)23219645 [email protected]

唐洋运(021)23219004 [email protected]

宋家骥(021)23212231 [email protected]

薛 涵 [email protected]

皮 灵(021)23154168 [email protected]

联系人

谈 鑫(021)23219686 [email protected]

王 毅(021)23219819 [email protected]

蔡思圆(021)23219433 [email protected]

徐燕红(021)23219326 [email protected]

庄梓恺 [email protected]

固定收益研究团队

姜 超(021)23212042 [email protected]

周 霞(021)23219807 [email protected]

朱征星(021)23219981 [email protected]

姜珮珊(021)23154121 [email protected]

联系人

李 波(021)23154484 [email protected]

杜 佳(021)23154149 [email protected]

策略研究团队

荀玉根(021)23219658 [email protected]

钟 青(010)56760096 [email protected]

高 上(021)23154132 [email protected]

李 影(021)23154117 [email protected]

联系人

姚 佩(021)23154184 [email protected]

唐一杰(021)23219406 [email protected]

中小市值团队

张 宇(021)23219583 [email protected]

钮宇鸣(021)23219420 [email protected]

刘 宇(021)23219608 [email protected]

孔维娜(021)23219223 [email protected]

潘莹练(021)23154122 [email protected]

联系人

王鸣阳(021)23219356 [email protected]

程碧升(021)23154171 [email protected]

相 姜(021)23219945 [email protected]

政策研究团队

李明亮(021)23219434 [email protected]

陈久红(021)23219393 [email protected]

吴一萍(021)23219387 [email protected]

朱 蕾(021)23219946 [email protected]

周洪荣(021)23219953 [email protected]

王 旭(021)23219396 [email protected]

石油化工行业

邓 勇(021)23219404 [email protected]

朱军军(021)23154143 [email protected]

毛建平(021)23154134 [email protected]

联系人

胡 歆(021)23154505 hx11853

医药行业

余文心(0755)82780398 [email protected]

郑 琴(021)23219808 [email protected]

孙 建(021)23154170 [email protected]

师成平(010)50949927 [email protected]

联系人

贺文斌(010)68067998 [email protected]

刘 浩(010)56760098 [email protected]

吴佳栓(010)56760092 [email protected]

汽车行业

邓 学(0755)23963569 [email protected]

谢亚彤(021)23154145 [email protected]

王 猛(021)23154017 [email protected]

杜 威(0755)82900463 [email protected]

公用事业

张一弛(021)23219402 [email protected]

张 磊(021)23212001 [email protected]

赵树理(021)23219748 [email protected]

联系人

陈佳彬(021)23154509 [email protected]

傅逸帆(021)23154398 [email protected]

批发和零售贸易行业

汪立亭(021)23219399 [email protected]

李宏科(021)23154125 [email protected]

联系人

史 岳(021)23154135 [email protected]

互联网及传媒

钟 奇(021)23219962 [email protected]

郝艳辉(010)58067906 [email protected]

许樱之 [email protected]

孙小雯(021)23154120 [email protected]

刘 欣(010)58067933 [email protected]

联系人

强超廷(021)23154129 [email protected]

毛云聪(010)58067907 [email protected]

陈星光 [email protected]

有色金属行业

施 毅(021)23219480 [email protected]

联系人

杨 娜(021)23154135 [email protected]

李姝醒(021)23219401 [email protected]

陈晓航(021)23154392 [email protected]

李 骥(021)23154513 [email protected]

房地产行业

涂力磊(021)23219747 [email protected]

谢 盐(021)23219436 [email protected]

联系人

杨 凡(021)23219812 [email protected]

金 晶(021)23154128 [email protected]

宏观研究—宏观专题报告 17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电子行业

陈 平(021)23219646 [email protected]

联系人

谢 磊(021)23212214 [email protected]

张天闻 [email protected]

尹 苓(021)23154119 [email protected]

石 坚(010)58067942 [email protected]

煤炭行业

吴 杰(021)23154113 [email protected]

戴元灿(021)23154146 [email protected]

李 淼(010)58067998 [email protected]

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行业

房 青(021)23219692 [email protected]

徐柏乔(021)32319171 [email protected]

张向伟(021)23154141 [email protected]

曾 彪(021)23154148 [email protected]

基础化工行业

刘 威(0755)82764281 [email protected]

刘海荣(021)23154130 [email protected]

张翠翠 [email protected]

联系人

李 智(021)23219392 [email protected]

计算机行业

郑宏达(021)23219392 [email protected]

谢春生(021)23154123 [email protected]

鲁 立 [email protected]

黄竞晶(021)23154131 [email protected]

杨 林(021)23154174 [email protected]

联系人

洪 琳(021)23154137 [email protected]

通信行业

朱劲松(010)50949926 [email protected]

余伟民(010)50949926 [email protected]

联系人

庄 宇(010)50949926 [email protected]

张峥青 [email protected]

非银行金融行业

孙 婷(010)50949926 [email protected]

何 婷(021)23219634 [email protected]

联系人

夏昌盛(010)56760090 [email protected]

李芳洲(021)23154127 [email protected]

交通运输行业

虞 楠(021)23219382 [email protected]

张 杨(021)23219442 [email protected]

联系人

李 丹(021)23154401 [email protected]

纺织服装行业

梁 希(021)23219407 [email protected]

于旭辉(021)23219411 [email protected]

联系人

马 榕(021)23219431 [email protected]

建筑建材行业

邱友锋(021)23219415 [email protected]

冯晨阳(021)23212081 [email protected]

钱佳佳(021)23212081 [email protected]

机械行业

佘炜超(021)23219816 [email protected]

耿 耘(021)23219814 [email protected]

杨 震(021)23154124 [email protected]

沈伟杰(021)23219963 [email protected]

钢铁行业

刘彦奇(021)23219391 [email protected]

联系人

刘 璇(021)23219197 [email protected]

周慧琳(021)23154399 [email protected]

建筑工程行业

杜市伟 [email protected]

毕春晖(021)23154114 [email protected]

农林牧渔行业

丁 频(021)23219405 [email protected]

陈雪丽(021)23219164 [email protected]

陈 阳(010)50949923 [email protected]

联系人

关 慧(021)23219448 [email protected]

夏 越(021)23212041 [email protected]

食品饮料行业

闻宏伟(010)58067941 [email protected]

成 珊(021)23212207 [email protected]

唐 宇(021)23219389 [email protected]

军工行业

徐志国(010)50949921 [email protected]

刘 磊(010)50949922 [email protected]

蒋 俊(021)23154170 [email protected]

张恒晅 [email protected]

联系人

张宇轩 [email protected]

银行行业

林媛媛(0755)23962186 [email protected]

联系人

谭敏沂 [email protected]

社会服务行业

李铁生(010)58067934 [email protected]

联系人

陈扬扬(021)23219671 [email protected]

顾熹闽(021)23154388 [email protected]

家电行业

陈子仪(021)23219244 [email protected]

联系人

李 阳 [email protected]

朱默辰 [email protected]

刘 璐 [email protected]

造纸轻工行业

衣桢永 [email protected]

曾 知(021)23219810 [email protected]

赵 洋(021)23154126 [email protected]

研究所销售团队

宏观研究—宏观专题报告 18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深广地区销售团队

蔡铁清(0755)82775962 [email protected]

伏财勇(0755)23607963 [email protected]

辜丽娟(0755)83253022 [email protected]

刘晶晶(0755)83255933 [email protected]

王雅清(0755)83254133 [email protected]

饶 伟(0755)82775282 [email protected]

欧阳梦楚(0755)23617160

[email protected]

宗 亮 [email protected]

巩柏含 [email protected]

上海地区销售团队

胡雪梅(021)23219385 [email protected]

朱 健(021)23219592 [email protected]

季唯佳(021)23219384 [email protected]

黄 毓(021)23219410 [email protected]

漆冠男(021)23219281 [email protected]

胡宇欣(021)23154192 [email protected]

黄 诚(021)23219397 [email protected]

毛文英(021)23219373 [email protected]

马晓男 [email protected]

杨祎昕(021)23212268 [email protected]

方烨晨(021)23154220 [email protected]

王朝领 [email protected]

张思宇 [email protected]

慈晓聪(021)23219989 [email protected]

北京地区销售团队

殷怡琦(010)58067988 [email protected]

吴 尹 [email protected]

陆铂锡 [email protected]

张丽萱(010)58067931 [email protected]

陈铮茹 [email protected]

杨羽莎(010)58067977 [email protected]

杜 飞 [email protected]

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 地址:上海市黄浦区广东路 689 号海通证券大厦 9 楼 电话:(021)23219000 传真:(021)23219392 网址:www.htse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