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March 2004] e 人物 行政院政務委員蔡清彥先生 e 計畫特寫 600 萬戶寬頻到家專題一 e 計畫特寫 600 萬戶寬頻到家專題二 e 計畫特寫 600 萬戶寬頻到家專題三 01 我國高科技產業的發展 創新是唯一的道路 02 邁向行動新世紀-無線寬頻網路示範應用計畫 04 Internet for Everything -網路協定 IPv6 建置計畫 08 e 化新聞:無線寬頻八大示範區 產官合作極佳典範 07 台灣 IPv6 發展 成果輝煌 12 人手一卡 便民又安全-自然人憑證發證計畫與推動 14

數位台灣季刊 [March 2004] - Promag · 造型的產業似乎是從歐美移到台灣,再往東南亞及大陸發展,若能掌握以腦力為 重的關鍵性技術與設計能力,產業南進或西進反而提供產業轉型與躍升的機會。

  • Upload
    others

  • View
    0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數數位位台台灣灣季季刊刊

[[MMaarrcchh 22000044]]

目目 次次

ee人人物物 行行政政院院政政務務委委員員蔡蔡清清彥彥先先生生

ee計計畫畫特特寫寫 660000萬萬戶戶寬寬頻頻到到家家專專題題一一

ee計計畫畫特特寫寫 660000萬萬戶戶寬寬頻頻到到家家專專題題二二

ee計計畫畫特特寫寫 660000萬萬戶戶寬寬頻頻到到家家專專題題三三

前 言 01

我國高科技產業的發展 創新是唯一的道路 02

邁向行動新世紀-無線寬頻網路示範應用計畫 04

Internet for Everything-網路協定 IPv6 建置計畫 08

e 化新聞:無線寬頻八大示範區 產官合作極佳典範 07

台灣 IPv6 發展 成果輝煌 12

人手一卡 便民又安全-自然人憑證發證計畫與推動 14

1

e-Taiwan 前言

本期的「e人物」特邀蔡政務委

員清彥先生暢談台灣高科技產

業近年來的發展成就與知識創

新的重要性;「e計畫特寫」則

以「600萬戶寬頻到家」為專

題,分別針對「無線寬頻網路示

範應用」、「建置發展網路協定

IPv6」以及「內政部自然人憑證

發證」三個計畫作為引線,描繪

出「600萬戶寬頻到家」計畫的

精神。

前言

1996 年起政府大力建設資訊通信基礎建設並鼓勵民

眾使用網路;三年後,全國上網人口達到三百萬人,

2003 年底則接近九百萬,寬頻用戶數也超過三百萬

戶,成績亮眼。可見當政府越重視資訊通信產業、網

路基礎建設越趨完備,民眾參與意願自然不斷提昇。

各資訊大國的科技競賽日漸激烈,網路數位內容再深

化及相關產業的扶植將是未來在世界版圖立足的關

鍵。要順利讓我國的資通科技於國際占得一席之地,

需依賴政府、產業與民間對知識的創新運用;有鑑於

此,本期特邀請行政院國家資訊通信發展推動小組

(NICI 小組)總召集人蔡政務委員清彥先生為文說

明台灣高科技產業近年來的發展與成就,並進一步闡

述知識創新的重要性。

在行政院所提出的「挑戰 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中,掌握著國家資訊通信發展命脈的

「數位台灣計畫」架構可分成 e化政府、e化商務、e化交通與 e化生活等應用層面,而這些層面皆須構築在完善的基礎架構上,也就是「數位台灣計畫」當中最重要的網路基礎

建設-「600 萬戶寬頻到家」。換言之,「600 萬戶寬頻到家」致力建置完善與綿密的資訊通信寬頻網路,是讓我國發展成為「數位台灣」之重要關鍵。因此,本期將以「600萬戶寬頻到家」為報導專題,期讓讀者明瞭目前該計畫的進行概況。

「600萬戶寬頻到家」下共有八項子計畫,分別為寬頻到府 600萬用戶、無線寬頻網路示

範應用、建置發展網路協定 IPv6、寬頻到中小企業、建置安全的資訊通信環境、內政部自然人憑證發證、建置及營運我國及跨國 PKI互通機制、建立資安產品驗/認證機構或實驗

室。本計畫預計 2007年底時讓全國上網人口之比例達到 50%,且寬頻上網總用戶數達到600萬戶,其運作策略在於全國的無線及有線寬頻網路基礎建設,將透過資通安全與 IPv6的相關應用,佈建出安全且普及的整合型寬頻電信環境。

該計畫當中的「無線寬頻網路示範應用」去年在全國建立八大示範區,結合地方特色與人

文風俗,讓生活、娛樂、藝術藉無線通訊的傳遞暢行無阻。「建置發展網路協定 IPv6」計

畫則結合官方與民間之力發展我國 IPv6的相關技術,使台灣目前商用 IPv6位址核發量居亞洲第三、相關產品的國際認證數量居全球第三,並建立了全球第四座的 IPv6展示中心。

而「內政部自然人憑證發證」計畫則在穩健的執行中,創下全國三十二萬張的發卡量,居

於世界第一。本期專題特別以此三項子計畫為引線,描繪出「600萬戶寬頻到家」計畫的精神。

2

e-Taiwan e人物

﹝e人物-行政院政務委員蔡清彥先生﹞

我國高科技產業的發展 創新是唯一的道路

三年多前,本人到行政院科技顧問組服務,腦海常縈繞的是如何在新世紀之初,為台灣的

產業科技發展預先佈局、打下根基。

從歷史的軌跡探索,似乎可尋找出一些脈絡。由時間的角度來看,產業似乎具有

生命週期,會經歷萌芽、茁壯、成長、衰落,必須不斷適時加入新的元素,才能

維持其競爭優勢;從空間的遞移而觀,許多以人力、土地等主要條件的勞力性製

造型的產業似乎是從歐美移到台灣,再往東南亞及大陸發展,若能掌握以腦力為

重的關鍵性技術與設計能力,產業南進或西進反而提供產業轉型與躍升的機會。

有此體認後,以「創新」為主的科技產業轉型與再造是我們唯一的道路。我們不但要在現

有的產業中追求創新,更要創造新的產業,就如同過去台灣由中小企業之加工型產業躍入

高科技產業階段一樣,塑造另一個產業躍升的環境是我們的目標。

2000年,科技顧問們在討論行政院科技顧問組完成的研究報告後,建議選擇電子(包括半導體及影像顯示)、通訊(包括光通訊及無線通訊)、資訊服務、生物科技及奈米科技為

五大新興產業為重點。政府採納其建議,經過三年多的努力,成果正逐漸顯現。

半導體產業是國內發展相當成功的產業,晶圓代工市場佔有率高達 80%,而在 IC設計方面,產值亦居世界第二,能在這兩個基礎上架構出新的產業發展模式,其力量將是非常巨

大的,「矽導計畫」即是由此而生。由於集合眾多功能於一晶片的系統晶片正慢慢成為主

流,而我國 IC設計人才有限,每一家 IC設計公司擁有的專利數相對有限,唯有透過專利

的授權與共用,方能避免侵權問題,生產更多、更好具有多用途的晶片。「矽導計畫」的

重心之一即在設立矽智財交易中心,建立世界首創的產業模式,成為國際上 IC專利權交

易的市集,再加上開發處理器核心晶片的「台灣心」計畫,將為我國創造從設計至製造的

垂直整合的 IC產業。

通訊產業方面,我國在手機與無線區域網路元件製造已有相當傲人的成績,而「雙網整合」

計畫的目的就是希望整合兩者,將我國的通訊產業轉型為創新性產業。目前,國內已開發

出雙網手機的雛型機,雙網的嵌入式手機將於今年第三季開發完成,這是一個好的開始,

政府將繼續整合相關業者力量,支持雙網基礎建設,使我國成為世界上在此一新興產業的

領導者。

我國影像顯示產業發展極為迅速,大尺寸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面板的產值在 2003年已排名世界第二,2004年可與韓國競爭世界第一。過去,這個產業的技術移植自日本,隨

著面板的大型化與投資的劇增,無論在材料、技術和設備各方面,都必須要從創新發明中

掌握更多的自主性,方能讓影像顯示產業生根台灣。另外,政府在資訊服務、生物科技及

3

e-Taiwan e人物

奈米科技產業的努力,業已對資訊、生技以及其他傳統產業賦予新的活力,在大家的努力

下,這些產業已具脫胎換骨、開創新契機的機會,其成效亦漸漸顯露。

人才是發展高科技產業的一個成敗關鍵,要創造出另一個高科技產業時代,也要有突破性

的做法,鬆綁人事與會計法規,以延攬人才、培育精英,讓優秀人才盡量發揮。「八五四

專案」共在四年中為五大新興產業引進 320名師資,這是政府人員精簡政策下的一大創新性的做法;而在「公教分途」的政策下,大學師院有更大的彈性延聘頂尖人才,學校教師

將有更大的誘因協助產業界進行產學合作。

步入二十一世紀的今天,知識有效運用與創新成為各國維持競爭力的關鍵;數位台灣計畫

是政府為因應全球數位匯流與厚植資訊國力,並為解決國內資訊應用與資訊產業面臨挑戰

的資通基本建設重點工作,這是一項施政觀念上的創新,也正呼應國內資訊產業從創新出

發的產業升級計畫。只要持續堅持創新與研發,未來台灣不只在全球經濟競賽中,同時也

將是世界資訊應用大國裡的璀璨明星。

4

e-Taiwan e計畫特寫

﹝600萬戶寬頻到家專題一﹞

邁向行動新世紀-無線寬頻網路示範應用計畫

「無線寬頻網路示範應用計畫」隸屬數位台灣計畫中「600萬戶寬頻到家」架構下,是為了強化台灣無線寬頻網路之建設與應用發展,希望於既有有線電信基礎網路之上,以無線

寬頻網路延伸佈建完善之電信基礎建設與應用,奠定我國資訊化社會發展之基石。

本計畫結合台灣各直轄市、縣市政府、中央政府所屬機關及上、中、下游無線通訊業者,

共同建置無線寬頻應用示範區,推廣無線寬頻上網應用,期能全面帶動整體無線寬頻產業

之應用開發,帶動我國無線寬頻上網普及率,並開創我國特色之無線寬頻上網應用。如此

一來,我國無線通訊產業不僅硬體生產於世界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更可提升軟體應用及

數位內容開發之形象,使台灣成為無線網路應用的世界櫥窗,進而推廣至全球市場,塑造

台灣成為無線數據設備與應用島之國際形象。

點線面建置示範應用 多面向無線寬頻效益

經濟部無線寬頻網路示範應用計畫之目標在於推廣使用無線寬頻上網觀念,並在 2007 年

底達成百萬用戶無線上網生活、三千個無線上網據點使用通訊產業發展推動小組推動之無

線上網標章,並提供漫遊服務。在基礎設施完備後,進一步鼓勵開發無線寬頻數據應用,

如此一來數位內容產業的發展將更為蓬勃,預計可帶動數位內容應用相關軟硬體產值在

2007年底達成新台幣四千億元的目標。

因此,本計畫將結合各縣市政府推動建立公眾無線寬頻網路示範區、示範區漫遊機制與平

台,預計在 2007 年底可完成二十五個縣市公眾場合無線寬頻網路應用點及應用點入口網站建置,帶動全島無線上網據點達三千個點,使民眾擁有通透性無線上網的環境,藉以拉

近數位落差。並藉由推廣無線寬頻網路示範應用之完整解決方案,結合國內相關廠商,建

立上、中、下游如無線設備、系統整合、應用內容等供應商的合作機制,促成國產無線寬

頻接取設備使用率到百分之八十的比例。

在推動策略上,本計畫將從點、線到面,也就是首從都會區建置寬頻無線網路再進而擴展

至鄉鎮,最後將使台灣全島皆能以無線寬頻連上網路。目前將先篩選具指標性應用區域,

建立公眾無線寬頻網路示範區以及漫遊機制,再逐步拓展以完善無線寬頻上網環境,刺激

內需市場成長。因此,本計畫需要結合中央與地方政府之力,攜手推廣與建設,並善用各

界行政資源,創造綜效。建立單一入口網站,結合漫遊、認證與安全交易付款機制為行動

服務平台,促進應用服務資訊流通。最重要的是,在此過程中讓寬頻無線網路的上中下游

產業串聯,提昇台灣相關產業的競爭力。

5

e-Taiwan e計畫特寫

本計畫預期建置成功後將可達成下列數個效益:

(一) 無線寬頻應用用戶將因此高度成長。

(二) 公眾無線寬頻網路示範區及相關應用點的建置可協助地方產業發展;並從建設具

地方特色的示範區的範例中帶動示範應用內容創新發展。

(三) 示範區漫遊機制規劃完成可建立起漫遊機制作業平台,讓無線上網服務更便利。 (四) 無線寬頻的應用有助於縮小城鄉差距,加速消弭數位落差。

(五) 促進數位內容應用相關軟硬體產品發展,並提升無線數據應用產業層級,增加無

線通訊與數位內容產業競爭力。

也就是一旦台灣全島的公眾無線寬頻網路建設與應用若確實建立並普及,行動網路應用服

務也會隨之繁茂,到了 2007年底台灣當可成為無線寬頻網路應用的世界櫥窗。

去年成果:人文創意示範區與漫遊機制的促成

2003 年「無線寬頻網路示範應用計畫」示範區建置總預算經費為新台幣一億元;原訂分

北、中、南三區共建置五個示範區,但 2003 年四月公告後,獲得中央及地方政府熱烈回應,湧入十九件申請案參與投標。在評審委員會公正公開的審查後,共有八件申請案獲選,

其中北區有四件、中區與南區各兩件(詳細內容見表一)。這八個各具特色的示範區已於

2003 年底前陸續建置完成,每一個示範區皆能將地方特色與無線寬頻網路結合,表現出

具創意且人文的新科技應用;最重要的是,示範區所運用的技術皆是由國內知名廠商研發

構成,為國內相關產業帶來了不小的商業契機。

表一 2003年八大無線寬頻網路示範應用計畫示範區及其特色

區域 申請單位 計畫名稱 特色

國立歷史博物館 「歷史創新-神龍再現」大南海文化園區無線寬頻網路環境建

置計畫

創造博物館無障礙環境,塑造無線應用

之學習場所。建立南海文化園區無線寬

頻網路環境。

台北市政府 關渡自然公園無線寬頻上網計

建置自然公園無線導覽系統,推出「綠

色 PDA」,作為應用於自然場域最佳示範。

台北縣政府 無線環遊滬尾與文化溯源八里

無線導覽

以北縣著名的淡水~八里(十三行館) 觀光景點與地標為無線寬頻上網與導覽環

境。

北區

桃園縣政府 鐵道桃花園

提供火車站區無線寬頻網路服務,塑造

科技化市鎮意像。整合火車站週邊景點

導覽、交通轉乘及當地文藝活動資訊,

促進地區觀光發展。

彰化縣政府 花鄉古鎮逍遙遊,無線彰化好

風光 建立田尾公路花園為全國性鄉土教學地

點,倍增觀光客,提升旅遊品質 中區

台中市政府 無線寬頻網路應用 「數位台中」寬頻城市願景與發展:全

球最成功的無線網路城

6

e-Taiwan e計畫特寫

台南市政府 府城無線智慧型國際新都計畫 於台南火車站、安平運河風景區、市政

府及藝術中心建置無線寬頻網路環境示

範區,結合地方小吃進行商務應用。 南區 屏東縣政府 /海生館

無線墾丁城 建置墾丁地區主要大街無線寬頻網路環

境,整合並建置行動數位商圈服務

此外,本計畫在 2003 年成立漫遊認證中心,協助國內業者建立漫遊機制,提供一般民眾

更為便捷的無線寬頻上網服務,此有助於無線區域網路服務在國內之推行與普及。除藉此

增加硬體設備方面的市場需求之外,更能引導出建構於無線上網環境之上的應用服務,進

一步帶動相關軟硬體產業之發展。

目前經濟部無線寬頻網路示範應用計畫的八個示範區、屏東縣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及台

大、台科大、政大、陽明、淡江、交大、清大、逢甲、雲林科技大學、台北醫學大學等十

一所大專院校已順利完成漫遊互連測試。示範區用戶及加入漫遊機制之學生和教職員可使

用示範區及學校所發出之單一帳號進行跨示範區及跨校漫遊,分享彼此所擁有之資源與資

訊。今年將更逐步擴大無線寬頻上網漫遊的區域,增加無線上網漫遊的吸引力和便利性,

促使「島內無障礙漫遊」的美夢早日成真。

經濟部無線寬頻網路示範應用計畫之漫遊認證中心,不只是完成網路的漫遊,今年亦將協

助業者進行計費拆帳、WLAN及手機雙網漫遊,未來則將更進一步促成國際漫遊的接續。各示範區為推廣民眾使用公眾無線區域網路,網內漫遊在 2004年 3月底前皆不收取任何費用,而網外漫遊自 7月才開始收費。

今年經濟部工業局將持續推動無線寬頻網路示範應用,除將在南港軟體園區進行雙網示範

建置外,另於 2004年提撥 1.54億元的建置示範區經費,預定於全省北、中、南、東部與

離島,最少再遴選出八個示範區。此計劃已於 3月下旬公告、5月上旬截止收件。目前已有為數不少的縣市政府及中央單位參加競逐,換言之,今年度的競爭將比去年更加激烈。

此外,今年在計畫面還將成立無線示範應用聯誼會,以協助國內業者、學校及示範區進行

國際行銷等推廣無線寬頻應用之活動,期透過政府及業者的努力經營,共同致力於開發通

訊產業創新及具特色的應用服務。國內業者除了不斷地精進品質,朝向高附加價值的產品

與服務邁進外,「行銷升級」及「佈局全球」的經營理念亦為推動產業發展之重要工作。

在政府與產業的力量整合之下,台灣無線寬頻網路示範區的成功經驗將可複製到海外,並

在匯集人氣、凝聚媒體焦點的國際舞台上展現亮眼的成績。

7

e-Taiwan e化新聞

無線寬頻八大示範區 產官合作極佳典範

為了建置台灣為無線上網科技島,無線寬頻網路示範應用計畫分別在台北市、台北縣、國

立歷史博物館、桃園縣、彰化縣、台中市、台南市及屏東縣(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成

立八大示範區,已陸續從 2003年底開始運作。

為突顯地方特色並能永續經營,且鼓勵國內產業針對無線寬頻開放創新應用,此八大示範

區皆與國內的相關廠商進行合作。台北市的「關渡自然公園無線寬頻上網」、台北縣「無

線環境遊滬尾及文化溯源八里無線導覽」是由蕃薯藤數位科技、傳象科技執行;台北市的

國立歷史博物館-「大南海文化園區無線寬頻網路環境建置」、台南市「府城無線智慧型

國際新都」兩計畫則由宏碁公司主導。此外,桃園縣「鐵道桃花園六車站、埔心牧場、縣

府特區無線寬頻應用示範計畫」,由中華電信執行;群健有線電視則負責「數位台中」寬

頻城市、提拇國際負責彰化縣的「花鄉古鎮逍遙遊,無線彰化好風光」計畫。屏東縣的「墾

丁觀光街道無線寬頻上網」與「國立海洋生物館導覽」兩計畫的執行廠商則是邁世通公司。

由於此種具人文特色及在地風情的導覽與無線寬頻的結合在國際上屬於創新的應用,因此

已有國際廠商與國內業者聯繫,進行相關合作的洽談。負責大南海文化園區無線寬頻網路

環境建置以及台南市府城無線智慧型國際新都兩計畫的宏碁公司,今年便預計將其經驗軟

體計畫輸出。由於宏碁在國立歷史博物館的成功範例,據聞已吸引世界級的博物館注意,

並表示出濃厚的興趣,因此宏碁公司可望藉由這次成功的產官合作爭取更大的國際商譽及

商機。此外,也由於無線寬頻八大示範區的成功,讓國外不少大廠如 IBM與北電網路對開發相同的應用也顯得興致勃勃。

8

e-Taiwan e計畫特寫

﹝600萬戶寬頻到家專題二﹞

Internet for Everything-網路協定 IPv6建置計畫

台灣預計於 2007年底前達成 600萬寬頻用戶目標,在無線、有線寬頻基礎建設完備的同時,新一代網路協定 IPv6的發展更形重要;除了增加 IP位址以及新應用技術的需求,各

國在 IPv6 上的競賽更是激化台灣發展 IPv6 的動力。隸屬於數位台灣計畫分項架構「600萬戶寬頻到家」之 IPv6 建置計畫,結合了政府與民間的力量,以完整的工作組織架構分

別從研究發展、基礎建設、標準測試與應用推廣四方向推展本計畫,成果相當豐碩。本文

將從 IPv6的發展背景、推動目標以及未來遠景等面向描繪本計畫的完整形貌。

放眼未來 宏觀世界-IPv6發展環境與背景分析

網路協定 IPv6 的建置歸屬於數位台灣計畫的「600 萬戶寬頻到家」架構中,因為預計到2007年底,我國將達成寬頻到府的 600萬用戶目標,屆時 IPv6的應用性將更清晰可見。

可以預料的是屆時台灣將正式邁入數位化社會,網路電話(VoIP)、網路家電(IA)及第三代行動電話(3G)等各種應運而生的資訊通信、數位應用新型態服務也將正式啟動。

而新型態的通訊服務意味著網際網路基礎建設所需之 IP 位址需求量將大為增加,更重要的是這些新應用技術對於 IP 的移動性(Mobility)、安全性(Security)、多點傳播、隨插

即用等要求更為迫切。目前主流網路協定 IPv4 標準已經發展三十多年,其不只在數量上將不敷使用,功能的需求上也無法確實符合新科技發展的要求,因此發展 IPv6取代 IPv4已經成為全球資訊大國的共識,各國無不希望藉著 IPv6掌握下一波網路通訊的契機。

亞太地區的日本是發展 IPv6 最力的國家,政府與產業界齊力合心欲將日本推上下一代網路發展的霸主;日本政府以設備採購稅金減免及零利率,甚至低利率的貸款等政策鼓勵電

信業者及 ISP建構 IPv6網路,預定 2007年日本的網路基礎建設可近乎全面支援 IPv6。而我們的對岸中國則由於 IP 位址需求隨著其上網人口急遽增加而更形迫切,加上其行動通

訊人口快速成長,相信未來結合Mobile應用的 IP需求也將會特別殷切;因此中國政府特別在「下一代互聯網示範工程(China Next Generation Internet, CNGI)」中揭示中國 2005

年將於國內主要都市建立起世界最大的 IPv6 核心骨幹。此外,如韓國、歐盟或美國也都已經有了具體的 IPv6 建置計畫,眾國為取得先機無不全力投入,真可謂是一場著眼於未來的戰役。

我國向來在資訊的應用程度上名列世界前茅,以寬頻建設來看,根據 Point Topic的統計

指出台灣的寬頻滲透率排名至 2003年底止為全球第四名,且於政府所提出的新十大建設當中,預計建置質優價廉的無線行動網路環境,將台灣打造成為全球第一雙網應用服務環

境。由此可見,未來寬頻環境漸漸成熟後,舉凡在物件導向、移動性及安全性等 IP 特性的需求層面將會大增,IPv6的投入與研發可謂是深化台灣資訊國力相當重要的基礎建設。

9

e-Taiwan e計畫特寫

IPv6將改變人們的思考方式,創造出無限潛能與想像空間,屆時我們身邊的視聽家電、衛

浴及廚房電器、交通工具等物品,都將可能陸續成為網路上的一分子。過去為鼓勵全民上

網所喊出的口號:Internet for Everyone終將功成身退,IPv6的發展就如同宣告「Internet for

Everything」的時代即將來臨。

產官學研各盡其職 推動 IPv6建置目標

為全面掌握 IPv6的發展,本計畫的目標在於將台灣營造成為適合新一代網路應用的環境,讓具 IPv6功能的新型態應用能在此生根;並引導國內企業發展 IPv6的相關技術,強化我

國網路產業的既有優勢。因此,在計畫面上可以分成數個面向;首先,是讓我國網際網路

相關軟硬體設備、包括學術網路及各 ISP 在內之骨幹基礎設施皆能同時支援 IPv4 及

IPv6,因此,必須全力支援 IPv4至 IPv6網路轉換機制之研究發展建設,以提供各界導入IPv6 平台之無縫(seamless)解決方案。再者,全面宣導及推廣 IPv6 知識、加強 IPv6 科

技人才培育,並鼓勵以 IPv6 為平台開發新型態之網際網路應用。在此同時,為了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此計畫積極促進與國際 IPv6 社群之合作交流,參與各項國際標準制定

活動,期與先進國家技術同步發展。產業發展方面則是積極鼓勵資訊設備、無線通信及各

項終端設備崁入 IPv6 功能,讓業界的產品附加價值提昇,國際競爭力自然也會隨之水漲船高。

因此,為了讓上述目標早日達成,本計畫以政府及民間之力,

從軟硬體研發、網路互連及測試、骨幹建設與推廣應用各層

面進行建置工作。政府部分以 NICI協助成立及指導之「IPv6

推動工作小組」為主,負責建置計畫的推動與執行;民間部

分則成立「IPv6 Forum Taiwan」,負責 IPv6技術應用與推廣。

「IPv6推動工作小組」成員包括國科會、中研院、經濟部、

工研院電通所、電信國家型計畫辦公室、國家高速電腦中心、

TWNIC、各大學與研究機構、資策會、中華電信公司、民營

固網及 ISP業者網路設備商及 IA與手機業者。各成員依照單位屬性組成「研究發展」、「標準測試」、「基礎建設」及「應用推廣」四個分項小組,由各分組擬定推動目標及工作重點

項目,定期召開會議並向 NICI報告工作成果(詳見表一)。而「IPv6 Forum Taiwan」則是下設「推廣服務」、「專業技術」及「產業應用」三個領域,負責 IPv6 之推廣服務、技術

及應用。為加強提高產業界之參與,另外還成立「IPv6產業研發聯盟」,透過產業合作協助國內廠商開發支援 IPv6之 SOC/Devices產品。

• IPv6推動工作小組 logo

10

e-Taiwan e計畫特寫

表一 「IPv6建置計畫」四分項小組職務與功能一覽表

分項計畫 工作要項 應用層次 成效

研究發展 • Mobile v6 • Chip v6 • 創新應用

• 行動環境 • 資訊家電 • 網路設備

學術面:關鍵技術

基礎建設

• ISP v6 • GSN v6 • TWAREN v6 • TANET v6

服務業: • 軟體產業 • 內容產業 • ISP產業

標準測試 • 標準研析與推廣 • 標準測試實驗室

製造業: • 網路產業 • 行動產業 • 半導體產業

產業面:培植 v6產業

應用推廣 • 技術應用與推廣 • 產業應用與推廣

• 人人有 IP • 物物有 IP • 處處走得通

社會面:全面上網

人人有 IP、物物有 IP、處處走得通-IPv6發展願景

IPv6建置計畫共可分為三個建置階段,第一階段已經完成,也就是成立官方及民間推動組

織,並擬定我國 IPv6建置發展計畫。第二階段乃從 2003年至 2007年,也就是目前推行

的階段,目標在於透過 IPv6軟硬體研發、IPv6標準及測試、IPv6骨幹建置與 IPv6應用推廣建立起 IPv4/IPv6雙網協定。而第三階段則預計將完成 IPv6網路骨幹及應用環境之建

立,任何新形式網路裝置皆可連接至 IPv6 網路,讓目前的主流 IPv4 與 IPv6 網路並存,藉以擴大 IPv6的應用層面。

本計畫由 2003年到目前斬獲頗為豐碩,在基礎建設方面已協助 ISP 業者及學術網路升級

至 IPv6,並且在 2003年底我國已取得十三組商用 IPv6位址,核發量為全球第十名、亞洲第三名。在研究發展方面則是結合國內主要研究型大學,研發適合產業導入之 IPv6技術,

研發成果並於第一屆國際 IPv6應用大賽中獲得大獎。而在標準測試方面建置完成 IPv6標準測試實驗室,並輔導廠商申請測試;到 2004年 4月底止已取得 IPv6-Ready國際認證標

章之廠商產品共七件,數量僅次於日本與美國,居全球第三。在應用推廣方面則於 2004年 3月設立了全球第四座的 IPv6展示中心,並於全國舉辦近三十場 IPv6教育訓練及研討

會,培育學校及產業 IPv6人才超過 2000人次;此外,還結合亞太地區國家主辦「第一屆亞太區 IPv6高峰會」,並共同籌組成立「亞太區 IPv6工作小組」,同時與日本、韓國、歐盟等國家簽訂合作備忘錄。

IPv6建置計畫可說構築在夢想、著眼於未來的基礎建設,雖然隸屬於數位台灣計畫的「600

萬戶寬頻到家」當中,但其應用卻可以擴展到網路通訊生活的任何一個層面,因此本計畫

除了要與數位台灣計畫其他分項密切結合外,更希望能與新十大建設中的M台灣計畫整

合,及早將下一代網路技術 IPv6標準納入規劃,俾全面提昇我國 IPv6網路基礎建設及相關技術之建置與發展,以營造我國邁入新一代 IPv6網路應用之有利整體環境。並且將結

11

e-Taiwan e計畫特寫

合國際脈動,引導國內企業掌握 IPv6發展契機,強化我國網路產業既有優勢,提昇附加價值及帶動具潛力之創新型態網路應用。

12

e-Taiwan e化新聞

台灣 IPv6發展 成果輝煌

未來生活新起點-IPv6展示中心

為使一般民眾了解 IPv6這個屬於未來無線通訊與網路發展的重要應用,IPv6建置發展計

畫辦公室協同台灣網路資訊中心(TWNIC)、工研院電通所、台北市電腦商業同業公會(TCA)於台北、新竹二地建置 IPv6展

示中心,並於 2004年的 3月正式揭幕啟用。

台北的 IPv6展示中心 (v6Corner) 是台灣第一座、全球第四個(繼日、韓、中

之後)以 IPv6為主題對外開放之展示中心。展示內容包含四個主題:什麼是

IPv6、IPv6的應用、IPv6產品以及 IPv6熱點(HotSpot)。由淺顯易懂且生動活

潑的卡通動畫描繪出 IPv6的優點與特性開始,進入展示如遠端監視與遙控、高

畫質即時影音視訊會議、隨選視訊(VoD)、網路電話(VoIP)等等 IPv6的生活應用。同時,中心內還展出來自台灣、日本與韓國具代表性的中小型 IPv6-Ready產品,包括家用

無線網路基地台、中小企業級路由器、IPv4/IPv6轉譯器及 VoIP Gateway等,進一步揭示 IPv6已經獲得技術上的落實與成果。值得一提的是,參觀者還可以利用具無線網路功

能的筆記型電腦或 PDA,在展場內立即升級為 IPv4/IPv6雙協定支援,免費悠遊 IPv6網路。

此外,新竹 IPv6展示中心(IPv6 Show Room)的主要展示項目為無線及行動通訊(Wireless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家庭自動化(Home Automation)、多媒體通訊(Multimedia Communication)等,參觀者在其中更可體會 IPv6能為將來通訊生活所帶來的便利、多樣與娛樂性。

台灣創意揚名國際-第一屆 IPv6應用大賽台灣團隊獲得卓越獎

倡議 IPv6最力的日本已發展相關技術多年,在研發方面可謂領先世界各國。2003年日本

特別舉辦第一屆 IPv6應用大賽(IPv6 Appli-Contest 2003),邀集世界各國產、學菁英互相切磋,藉以推廣及創造 IPv6 網路的應用與技術,並展示下個世代的網際網路發展的創新

概念與技術。這項 IPv6的盛會吸引不少國際團隊前往,從 2月到 7月的比賽期間共有台灣、日本、美國、韓國、英國等九國五十餘隊參與競逐。

•行政院蔡清彥政務委員(中)、電信總局簡仁德局

長(左)與 IPv6 建置發展計畫主持人 TWNIC 曾憲雄董事長(右)於台北 IPv6 Corner前合影。

13

e-Taiwan e化新聞

•IPv6 Ready標章認可之產品

這項競賽分成實作組與創意組,其中實作組共頒發一座首獎以及六座卓越獎(Awards for Excellence);在實力堅強的地主日本幾乎囊括所有獎項的情形下,台灣由「我國 IPv6 建

置發展計畫」基礎建設分組台大資管所的孫雅麗教授、中研院資訊所陳孟彰博士帶領三位

指導學生黃仲君、劉凡與李振維以作品「Hierarchical Mobile IPv6」拿下實作組的卓越獎

一座,此項作品並被評定為具獨創性及未來性。由此可以得見,台灣優秀的資訊人才足以

登上國際水準,未來不僅可以協助國內 IPv6 的產品製造,更能夠進一步地朝向新技術的研發,協助台灣的 IPv6發展能於世界上佔得一席之地。

台灣產業國際接軌-多項 IPv6產品獲國際 IPv6 Ready標章認可

從 2003年底起,台灣陸續有多項具 IPv6功能之產品獲得國際 IPv6 Ready標章認可,設計

的廠商有中華電信研究所、資策會、英特爾創新研發中心(Intel Innovation Center)、明泰科技以及居易科技等國內產業界與研究機構。

中華電信研究所研發之 IPv6服務閘道器,將可供 ISP廠商及企業構建 IPv4/IPv6雙協定移轉平台之基礎技術,是我國第一個獲得國際 IPv6

認證之產品。資策會所研發之主機型與路由型 TCP/IP Protocol Stack,則是具備 IPv6協定功能之軟體

程式,可用於廠商開發 IPv6產品與網路應用服務上;Intel IXDP425 Development Platform則是英特

爾創新研發中心所研發之具有 IPv6功能的網路設備晶片開發硬軟體平台,可供網路設備如 SOHO

Router、Wireless Access Point等具有 IPv6功能之核心元件開發使用。此外尚有明泰科技研發之 Home

Gateway、ADSL Wireless IAD以及居易科技所研發的 Vigor 3300等 IPv6產品獲得國際 IPv6 Ready標

章的認可。這些研發的成果,將可大幅度提昇我國

網路產品附加價值,進而帶動我國具 IPv6功能的網路終端設備快速起飛,為我國進入下

一代 IPv6網路世界起了實質之參與及帶動作用。

14

e-Taiwan e計畫特寫

﹝600萬戶寬頻到家專題三﹞

人手一卡 便民又安全-自然人憑證發證計畫與推動

為了要使政府機關、企業及社會大眾可以在任何時間與地點,透過多種管道方便地得到政

府各項創新服務,行政院於 1998年開始積極推動「電子化/網路化政府中程推動計畫」。然而,要讓線上申辦服務能夠被廣為信賴及接受,並杜絕網路傳輸過程之竊聽、篡改、冒

名傳送或否認傳送等疑慮,有賴於完備的公開金鑰基礎建設(Public-Key Infrastructure,PKI)來提供線上身分認證及安全保密機制。

在我國電子簽章法立法通過後,行政院國家資訊通信發展推動小組於 2001年 11月 15日

召開「推動我國電子簽章法之配套措施及因應作為工作座談會」,會中認為公開金鑰基礎

建設(PKI)係以「一證到底」觀念應用最為理想;而依政府機關的 PKI架構,發放自然

人憑證的單位應由原先代理的研考會轉移至內政部,因此促使內政部成立自然人憑證管理

中心,規劃並施行自然人憑證發放的事宜。

「內政部自然人憑證發證計畫」列於數位台灣計畫中「600萬戶寬頻到家」架構下,與「建置安全的資訊通信環境」、「建置及營運我國及跨國 PKI互通機制」以及「建立資安產品驗、

認證機構或實驗室」等子計畫支撐起數位台灣計畫裡重要的資訊通信環境安全問題。由於

自然人憑證主要的功能在於作為身份辨認,透過解密加密以及電子簽章確保使用者網路通

聯安全的電子證照,確實可作為維護電子化/網路化政府安全性的重要基礎工具並且落實

電子化政府整合服務單一窗口的目標。

著重便民與安全性 穩健達成計畫目標

本計畫最重要的目的即在於簡化國民申辦各項政府業務的繁雜;若人手一卡以網路申辦,

不僅可簡化手續以節省民眾的人力與時間,更可以藉電子化政府提昇往常為人詬病的公務

員效率不足之問題。為廣發此證,並且讓民眾方便申請,本計畫重要目標主要針對三個重

點,其一是完成自然人憑證管理中心及三百七十四個註冊窗口的建置,並開發自然人憑證

管理系統與研訂自然人憑證發證、註銷等作業流程,以奠定電子化政府網路認證與安全之

基礎;再者,強力推廣自然人憑證業務的應用範圍,簡化行政作業、提升服務效率,達到

簡政、便民之目的,以促進電子化/網路化政府之推動;最終則是希望能夠讓民間產業分

享自然人憑證發證計畫成果。因此,自然人憑證管理中心依循下列數個策略原則進行目標

的推動:

(一)穩建推動原則:在行政院電子化政府公開金鑰基礎建設架構下,依循行政機關電子

憑證政策規範、技術規範及最新國際標準,提供自然人憑證簽發服務,達到電子認證應用

15

e-Taiwan e計畫特寫

之完整性及多樣性。並參考行政院研考會多年推動本專案之經驗,按部就班順序建置憑證

管理中心及 374個戶政事務所憑證申請窗口,並逐步將電子化政府提供民眾一千五百項網路申辦服務納入,大幅提高便民服務。

(二)委外服務原則:自然人憑證管理中心首次建置之軟硬體設備、相關之安全管理機制

建立及後續每年維護營運管理,以政府編列預算委外辦理為原則,政府可完全掌握IC卡

空間規劃自主權,以支應電子化政府應用業務之推展。

(三)不強制發卡原則:自然人憑證非一卡多用途之國民卡,僅提供網路身分識別及應用

於電子化政府業務,採非強制性發卡而由民眾視需要自行申請,而 IC卡及讀卡設備費用,由當事人自行負擔為原則。

(四)申請便民原則:自然人憑證首次申請採臨櫃親自辦理為原則,基於便民、公信力及

權責考量,本專案申請窗口(RA)之設置,以各地戶政事務所為宜,因其具足夠之公信力及便民條件,並有完整正確之戶政資料庫,可讓民眾申辦時間縮短,達到服務之績效。

(五)採安全等級較高之 IC 卡為原則:本案 IC 卡採用記憶體空間為 16K以上,具有運算功能,除放置憑證及金鑰對外,其餘空間將以提供電子化政府業務使用為原則。

(六)分階段建置原則:計畫分三年建置,2003年 3月完成自然人憑證管理中心、IC 卡卡管中心及五十個戶政事務所申請窗口之建置,另 2003年及 2004年再各建置一百六十二個戶政事務所申請窗口,較不致造成政府財政壓力。

在上述的原則策略下,2003年正式建置完成管理組織體系及營運體系。2003年 3月底開發完成相關管理系統及建置五十個戶政事務所註冊窗口,並於 4月 10日產製憑證管理中

心金鑰及舉行分持典禮,將金鑰分存五處以保安全;另為配合當年網路申報綜合所得稅,

遂於 4月 28日舉行自然人憑證管理中心啟用典禮,4月 30日正式營運及簽發自然人憑證。

然為提供更便民申辦,同年 10 月再完成一百六十二個註冊窗口,申請自然人憑證服務地點增加至兩百一十二個戶政事務所。

此外,為使自然人憑證管理中心得以永續經營與提供優質服務,藉由專屬網站

(http://moica.nat.gov.tw)及客服中心,前者教育民眾正確使用自然人憑證,不僅作為政策

宣導且期望提高憑證使用率;而後者則是以 24 小時全天候全年無休的免付費服務專線電話,供民眾諮詢、提供解答、申訴與建議,並定期彙集電子郵件、傳真及電話內容,轉建

為網站之問答集,方便各界線上查詢學習。在相關法規方面,2003 年也完成研擬「內政部憑證管理中心憑證實務作業基準」,並通過審查。此外,尚研訂「自然人憑證核發及管理作

業要點」,作為各戶政事務所辦理自然人憑證核發作業依據。

發證、推廣與應用成果

在管理、營運體系以及法規面面完備後,自然人憑證管理中心開始積極推展憑證發放的工

16

e-Taiwan e計畫特寫

作。由於自然人憑證核發工作對各戶政事務所來說係屬新興事務,戶所若因此增加業務量

恐會對服務品質產生衝擊與影響,並影響工作績效,故主管單位配合政府的「擴大公共服

務方案」,替各戶政事務所僱用臨時人員一名以協助辦理初審及宣導解說。如此一來,便

可調高每個戶政事務所每日的受理量,也接受民眾隨到隨辦臨櫃服務,進一步提昇申辦憑

證的意願。

此外,尚開辦機動櫃台作業,藉由參與各項展覽的機會,讓民眾臨場申請。去年曾參加多

項展覽,諸如汐止資訊展、國際電信展、亞太電子商務展、2003 國土資訊系統成果展示研討會、2003年資訊月資訊展、宜蘭教育資訊展等,總共現場簽發了 1,148張。而政府的

公務單位也已於 2003 年 9月開辦集體申辦作業,已經提出申請的單位除中央各部會暨所屬與各縣市政府及所轄單位外,尚有 14 個國營事務單位提出申請,經由集體申辦的憑證數於 2004年初達到十萬張以上,成效相當卓著。

在一般民眾的推廣方面,自然人憑證管理中心定期利用海報、文宣摺頁、雜誌、電子郵件、

電子報、捷運車廂等平面、電子及活動媒體宣導自然人憑證政策,並透過雅虎(Yahoo!)

等網站舉辦三次促銷抽獎活動,傳播自然人憑證之功能與應用,尤以 2003年 11月份最後一波宣導推出的「有可能的任務」及「辦憑證拿大獎」活動,讓自然人憑證申請量達到最

高峰。不過,推廣面的大功臣當屬於自然人憑證管理中心於去年向主管機關爭取 2003 及2004年民眾申辦自然人憑證 IC卡免收費,讓 2003年底發卡總數衝上 232,534張之多,預計今年免費申辦也可吸引更多民眾前往申請。

目前自然人憑證僅推展於政府與民眾間之公務業務,民間電子商務應用尚未被納入初期之

推動範圍。因此,政府將更增加本憑證的應用度,在為民服務網路申辦項目上,除內政部

開放戶籍電子謄本、門牌證明及地政 e網通線上服務外,其他機關(構)提供之項目還有

公路監理(交通部)、網路報稅(財政部)、公司登記線上申請(經濟部)、勞工保險網路

申辦作業(勞保局)、中華電信 e櫃檯(中華電信公司)、公共建築物安全檢查(營建署)、

縣政為民服務(台北縣政府)、個人稅務案件處理(桃園縣稅捐處)等兩百多項政府業務

提供網路申辦服務。此外,目前尚有法務部、國稅局、勞保局、台北縣、桃園縣及宜蘭縣

等政府機關,也正積極開發對內員工業務網與對外便民措施,屆時自然人憑證之應用績效

將大幅顯著提昇。

以深化應用持續擴展發卡量

2003年以來,自然人憑證發證計畫推展順利,尤其是發卡量於 2004年 2月中時突破三十萬張,達到三十二萬張。這個突破讓台灣的自然人證照量核發數不僅成為亞洲第一,甚至

超越推廣電子身分證件最力的澳洲三十萬張,居於世界第一位。據此,主管單位在 2004年底預計完成全國所有的戶政事務所憑證註冊窗口佈建完成,希望提昇系統穩定度及執行

效率、擴大戶政事務所產能,並研擬戶政事務所人員辦理自然人憑證發證獎勵辦法,以激

勵發證服務績優戶所及個人。

17

e-Taiwan e計畫特寫

在民眾意願的推廣上,希望能繼續爭取 IC卡免費以增加民眾申請意願;並另行研究財團法人、私人企業採用集體申辦方式之可行性、困難點及步驟流程,以擴大便民申辦服務範

圍。此外,也將採用多管道如網際網路工具(Web Server、E-Mail、電子報)、主要網站登錄連結、主動接受各媒體訪問、獎勵民間開辦 IC卡功能及應用教育訓練課程等等,使民眾明瞭自然人憑證的功能、申辦方式及應用情形。

最終,也是最重要的則是繼續研擬自然人憑證的各項應用,以辦理各類說明會及教育訓

練,藉以培植應用觀念與人力;並組成自然人憑證應用諮詢小組,隨時支援各機關應用諮

詢及支援事宜;另開發自然人憑證介面程式相關公用程式,方便民眾於網路上使用,進而

提升自然人憑證使用效率。

結語

內政部自 2003年 4月底推動自然人憑證發證計畫以來,承蒙戶政人員辛勞服務支援,以

及全國民眾與各界之殷切指正,使發證量順利突破三十萬張,而藉由各公務機關致力應用

面之便民服務系統之開發,亦能略見初期績效,今逢發證屆滿週年前夕,成果雖不敢言之

豐碩,但對推動電子化政府簡政便民之服務品質,著實邁進一階。由於自然人憑證係政府

憑證政策中重要之一環,亦是推動電子化政府之基礎建設,其推動成敗影響層面勢必深

遠,其績效有賴未來各公務機關業務應用系統繼續開發與提供,中央各部會及各級政府與

業界亦須密切配合,方能成就。而對於未來推廣營運所需之經費及人力,政府尤須特別重

視與支持,而相關屬性憑證亦應配合規劃,使簡政便民之措施應用再擴大,並讓民間各產

業分享自然人憑證推動成果,以促進未來電子商務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