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形 色 版 圖 2011.11.05~12.03 展出地點:承德路 Beyond the Frontiers of Color and From 李再鈐 Lee Tsai Chien Tsong Pu 曲德義 Chu Teh I 胡坤榮 Hu Kun Jung 游克文 Kevin Yu 抽象藝術五人展 The Joint Exhibition of Five Abstract Artists www.maintrendgallery.com.tw

Beyond the Frontier of Color and Form -The Joint Exhibition of Five Abstract Artists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Main Trend Gallery is going to hold “Beyond the Frontier of Color and Form -The Joint Exhibition of Five Abstract Artists” from November 5th to December 3rd, 2011. This exhibition presents five abstract artists: Lee Tsai Chien, Tsong Pu, Chu Teh I, Hu Kun Jung, and Kevin Yu. These Five artists all have devoted themselves to abstract creation since 1980s. With their diverse and solid foundation of abstract art, they maturely combine the western abstract thoughts with eastern spiritual philosophy; furthermore, they produce vivid artworks on the base of mature technique.

Citation preview

形 色 版 圖2011.11.05~12.03 展出地點:承德路

Beyond the Frontiers of Color and From

李再鈐Lee Tsai Chien

莊 普Tsong Pu

曲德義Chu Teh I

胡坤榮Hu Kun Jung

游克文Kevin Yu

抽象藝術五人展 The Joint Exhibition of Five Abstract Artists

www.maintrendgallery.com.tw

形色版圖―抽象藝術五人展

  二十世紀初,抽象主義(Abstractionism)的思潮開始在歐洲萌

芽,藝術家將對外在世界的不確定及不安全感反應在創作上,試圖放棄純

粹的實物描繪,開始創造新的創作形式。抽象主義的形成受到立體派及週

遭各藝術運動的影響,首先,是以塞尚和秀拉的立體派繪畫所延伸出來的

理論,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在荷蘭、俄國所發展出來的幾何學形象、構

成派繪畫運動為代表,產生出最早,也是最重要的一支主流,此主流衍變

出兩大主流抽象主義運動:

 一、以康丁斯基(Wassily Kandinsky)為代表-屬於抒情感性表現抽

象派。

 二、以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馬列維奇(Kasimir Malévitch )為代表-幾何構成的理性抽象派。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抽象藝術更由歐陸逐漸擴展至全球,成為二十世紀最

重要的藝術思潮。

  1950年代末的台灣抽象藝術,由李仲生(1912-1984)倡導的美術教

育改革,提出了藝術創作形式上的突破,激勵啟發了一輩的青年藝術家,

進而掀起60年代激辯和探討的「抽象風潮」,知名的「東方」及「五

月」畫會正是此時期活躍的藝術團體。經歷1970年代的沉澱與轉型,台

灣的抽象藝術在1980年代重新出發,形成抽象繪畫在台灣發展的第二波

高潮。當時由海外歸來引入藝術新潮及赴箕海外吸納養份的藝術氛圍,在

台灣政經繁榮的大環境下一併綻放。有別於早期對民族情感的藝術詮釋,

藝術家開始以抽象的藝術語言陳述個人對於自然、環境、土地的情感,同

時,透過藝術作品訊息的散播,不僅表述了台灣抽象藝術家在身、心理兩

方面的不定「遊子情結」,也使得觀者在畫面中產生介於真實畫面和內心

情感的思緒飄移。

  此次「形色版圖―抽象藝術五人展」網羅五位創作風格各異的抽象藝

術家,包含李再鈐、莊普、曲德義、胡坤榮、游克文,他們自80年代迄

今,致力於抽象藝術的創作,透過多元厚實的抽象基礎洗禮,將西方的抽

象思維與東方的精神哲學完善融合,並在已臻圓熟的型、色技巧下創作出

風格鮮明的藝術作品?李再鈐的幾何抽象雕塑作品,常呈現出「數與形」

原理的演繹,將東方歷史性的哲學思維崁入西方低限的理性幾何抽象造形

顯露出東方藝術家的美感陳述;莊普的藝術創作以印章代替畫筆,在一公

分見方的格線中,章印出色彩和內容,在不斷重複疊印的過程中,隱喻出

生活的歷練和感悟;曲德義的抽象作品常呈現兩種對照狀態,兼顧感性抒

情抽象與理性幾何抽象的風格,並試圖在兩種抽象體系中找出共通性,建

立屬於自己的繪畫風格;胡坤榮的藝術創作多以不規則的幾何造型為主,

帶有豐富的音樂性,並從平面構圖的語言中發展出一種非平面性的視覺思

維;游克文早期的作品以不定型表達對人和自然的感受,隨之發展以知性

分割畫面空間。近期對「框」、「畫」之辯証與引用,用「畫」包圍著影

像,用畫(具體的物)來框著另一個真實或虛幻?這是一位畫家對當前被影

像充斥的世界的反省。圍著影像,用畫(具體的物)來框著另一個真實或虛

幻?這是一位畫家對當前被影像充斥的世界的反省。

  抽象藝術開端於藝術家最具理想性格與責任感的時代,創作者精神與

性靈的抒寫寄寓不再囿於外物的具體形象,走過百年,其獨特的藝術形式

與內涵造就不滅的榮光,即使在當代文化張揚銳利的推擠下,仍然靜水深

流,寄託著一代代藝術家精神層面的追尋,一如蒙特里安所述:「真正的

藝術家應能認識到抽象實是一種美的情緒,這種美的情緒屬於宇宙萬物,

是廣大無邊的」。

展出藝術家 Artists

李再鈐Lee Tsai Chien

莊 普Tsong Pu

曲德義Chu Teh I

胡坤榮Hu Kun Jung

游克文Kevin Yu

1928

李再鈐Lee Tsai Chien

「雕火─焊接藝術」 大趨勢畫廊 臺北2011「鐵屑‧塵土─2009李再鈐雕塑個展」2009

「現代雕塑五行展─金木石火土」1995

「生活‧藝術‧空間展」2001

「北京兩岸美術交流展」

「哲理與詩情─李再鈐八十雕塑展」2008

「臺北市立美術館開幕展」1983

「五行雕塑小集聯展」 臺北市立美術館「國際造型藝術家亞洲巡迴展」

「天地原道─台灣抽象雕塑評選」2005

 大趨勢畫廊 臺北

 國立關渡美術館 臺北

 臺北市立美術館 臺北;北京藝術館 北京

 大趨勢畫廊 臺北

 金山藝術生活空間 臺北

 玄門藝術中心 臺北

 台北市立美術館 臺北

 國立歷史博物館

  李再鈐從1960年代開始創作一系列的抽象雕塑,並於1975年與朱銘、楊英風、

陳庭詩等幾位雕塑藝術家,組成「五行雕塑小集」,為華人當代雕塑的代表性人物

之一。李再鈐從自然物象中領會到生命存在與造形的關係,認為事物的形、面、體

,必有一個合乎邏輯的組合秩序,可以因循、安排,重現美學意識,透過「數」與

「形」的相互運用,演繹出一種如同幾何原

理的形象結構。

  “低限的無限"是李再鈐1983年底參加

北美館開幕展時,所提的大型幾何結構雕塑

。基本上這是以一個兩端各含六十度角以柱

形三角錐體為主。再以五個這一同形同體積

的三角錐體在六十度角處連續相接,每個位

置偏差約十五度,成為一串在感覺上有永無

止境的幾合造形,既規則又有變化。簡言之

,即以最低限的數據(或形象)作連續的集

合,產生無限的變化,正宇宙之浩瀚而富有

哲理性。

莫比歐斯帶 不鏽鋼、烤漆 70.5x68x42 cm 2009Mobius Strip  Stainless Steel with Baked enamel coating

低限的無限 不鏽鋼、烤漆 62×140×62 cm 2010Finite to Infinite  Stainless Steel with Baked enamel coating

虛實之間 不鏽鋼、銅板 121x60x30 cm 2009Between Falsehood and Reality  Stainless Steel、Copper Plat

  1947年,莊普出生於上海,因時局動盪不安,和家人輾轉遷徙至台灣定居,此

時期的莊普受到抽象表現主義的啟發,對於書寫形式的藝術表現手法相當感興趣,

便進入復興美工就讀,開啟了莊普在美術技藝的基礎。1973年,莊普進入西班牙馬

德里大學藝術學院就讀,因而結識林壽宇,並受到藝術創作的啟發和影響;而西班

牙藝術家達比埃斯(Antoni Tàpies)使用「非藝術材質」(non artistic materials)

的創作技法,更是直接地影響莊普。

莊普的藝術創作慣以印章代替畫

筆,在一公分見方的格線中,以「斜

線」或「網紋」章印出色彩和內容,在

不斷重複疊印的過程中,沒有急速心

跳,只是機械式地重覆著個體動作,在

創作過程中逐漸忘卻其所投注的事物,

最後進入一個空無的、無役於物的意識

狀態,意即將這「蓋印」的反覆動作,

轉化成一種滌盡理性思維的自我修煉,

隱喻出生活的歷練和感悟。

1947

莊 普Tsong Pu

「疏遠的節奏」 大趨勢畫廊 臺北2010「莊普地下藝術展」 臺北市立美術館 臺北「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大趨勢畫廊 臺北2008

「Chinese Ink Tree/無限的改變III」

「止──韓國光州雙年展」2002

「Art is Alive──2008釜山雙年展」

「巴黎首都藝術──聯合沙龍大展」2006

「複數元的視野─台灣當代美術1988~1999」1999

「內外翻轉─中國新藝術」1998

「裂合與聚生─威尼斯雙年展」 義大利1997

 釜山當代藝術館 韓國

 巴黎大皇宮 法國

 韓國光州美術館 韓國

 沙拉哥紗修道院 西班牙

 北京美術館、上海美術館 中國

 PS1美術館 紐約/舊金山現代美術館 美國

遠方的座標 壓克力、畫布 112x112 cm 2011Coordinates of The Distance  Acrylic on Canvas

弱水三千 壓克力、畫布 200x300 cm 2008A Flood of Tender Water  Acrylic on Canvas

最後的防線 壓克力、畫布 112x168 cm 2011The Last Line of Defence  Acrylic on Canvas

接近 壓克力、畫布 112x168 cm 2011Approach  Acrylic on Canvas

波動 壓克力、畫布 112x168 cm 2011Vibration  Acrylic on Canvas

  曲德義1952年出生於韓國井邑,1976年畢業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並於

1983-1984年分別取得法國國立高等設計學院及美術學院雙碩士學位。就讀大學期

間,因對於學院制式化的訓練感到不滿足,轉而進入李仲生畫室研究,受到李氏的

啟發,以更直接的方式表現藝術,用形與色傳達個人的內在感受;在法國留學期

間,曲德義鑽研馬列維奇(Kasimir Mal?vitch)的藝術理論,一方面繼承李氏的

感性抽象表現,另一方面切入幾何抽象的藝術精神,開始在畫布上辯證行與色面的

構成關係。

端看曲德義的藝術創作,略分為兩

個主要的階段,一是留法期間的創作形

態,因地處氣候陰霾的巴黎及受法國人

文素養的薰陶,此時的作品多由黑-灰-

白三色所堆疊出來,呈現出典雅、細

膩、理性的風格;第二個階段則是返台

定居之後,碰上台灣政治、經濟、社會

變動激烈的時代,藝術家開始運用大量

高彩度的艷麗色彩,發展出「形色與

色」、「色面與色」系列作品,發展出

造型自由、用色大膽的個人繪畫風格。

1952

曲德義Chu Teh I

 塔石藝文館 澳門2010「臺灣繪畫歷程閱讀」 阿哈貢藝術空間 法國「形色版圖—顛覆與重建」 大趨勢畫廊 臺北2008

「定位/錯合─2003曲德義個展」

「開新—八O年代台灣美術發展」2002

「喜形於色II─曲德義個展」 大趨勢畫廊 臺北「現代與後現代之間-李仲生與台灣現代藝術」2006

「法國沙龍展」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巴黎 法國1999「台北-光州現代作家交流國際版畫展」1998

「台北─巴黎:複式世代 巡迴展」1997

 國立臺灣美術館 臺中

 臺北市立美術館 臺北

 大趨勢畫廊 臺北

 朝鮮大學校美術館 韓國

 臺北市立美術館 / 巴黎台北新聞文化中心

喜形於色II 壓克力、畫布 162x195 cm 2006Colour&Form within a mood II  Acrylic on Canvas

印象花園III 壓克力、畫布 162x195 cm 2006The Garden Impression III   Acrylic on Canvas

形與色面 壓克力、畫布 162x195 cm 2011Forms and Color fields  Acrylic on Canvas

  胡坤榮1955年出生於台灣,秉持著對藝術創作的夢想與狂熱,胡坤榮選擇進入

國立台灣藝術專科學校美術科就讀,並於1981年畢業。1990年,胡坤榮思索著自己

的創作需求及渴望環境的改變,決定前往擁有豐沛的藝術資源之都―巴黎,並在

1992年取得法國藝術家的居留。在巴黎生活的期間,胡坤榮透過對巴黎人文環境的

觀察、對自我的試煉,逐漸找到自己的藝術信念,在幾何抽象的創作中,開闢出一

條新的路徑。

胡坤榮的藝術創作頻繁地以直線

元素與色彩元素發展,充滿著運動與

節奏感,並帶有豐富的音樂性。此

外,胡坤榮也善於琢磨空間的對比與

空間深度的營造,為畫面中的時間與

節奏韻律,增添更多細膩的變化,從

平面構圖的語言中發展出一種非平面

性的視覺思維,大膽挑戰平面視覺以

及以此延伸的另類空間視覺。

1955

胡坤榮Hu Kun Jung

「不設防城市:藝術中的建築展」

「形色版圖—顛覆與重建」 大趨勢畫廊 臺北

「台灣當代幾何抽象藝術的變奏」2010

「胡坤榮2008個展」大趨勢畫廊 臺北2008

「幾何 抽象 詩情」臺北市立美術館 臺北2004

「幾何形色的即興曲─2006胡坤榮個展」2006

「食飽未?—2007亞洲藝術雙年展」2007

「耗散的詩篇、渾沌的美學─胡坤榮的後極限繪畫」2003

「巴黎今日大師與新秀大展-四十周年特展」1998

「巴黎藝術村國際精選展」巴黎 法國1994

 誠品畫廊 臺北

 臺北市立美術館 臺北

 國立臺灣美術館 臺中

 大趨勢畫廊 臺北

 大趨勢畫廊 臺北

 巴黎 法國

平行與不平行 壓克力、畫布 162x130 cm 2005Parallel and Unparallel  Acrylic on Canvas

天空 壓克力、畫布 125x125 cm 2004The Sky   Acrylic on Canvas

貝多芬最後奏鳴曲 壓克力、畫布 167x305 cm 2003  Acrylic on Canvas

  游克文1956年出生於臺灣宜蘭,1978年畢業於國立藝專美術科西畫組,爾後開

始他的創作生涯;至1981年,游克文經由考試進入巴黎國立美術學校,學習素描及

二年的形態學課程,現居法國諾曼地獨自創作。游克文早年的創作承襲了幾何抽象

藝術的創作技巧,作品以不定型表達對人和自然的感受,也由對外界模仿的破除,

轉為對語言本身的探索。隨之發展以知性分割畫面空間,在其所出現的幾何體中,

又以帶感性的筆觸,賦予生機。其創作語彙中透過線條與色彩表現更精純的藝術精

神,彷如樂音韻律深藏其中。

近年,游克文在創作上屢屢有嶄

新詮釋藝術視角的發表,對「框」、

「畫」之辯証與引用延續其一貫的創

作思路--繪畫與非繪畫、影像拼貼、

「畫」與「框」、觀看視角的探討

等,有縱線延伸與橫向的擴充。

游克文Kevin Yu

1956

 Lélia Mordoch畫廊 巴黎

「框-畫-影像─2011游克文個展」2011

「游正烽2007年個展」 大趨勢畫廊 臺北2007

 巴黎臺灣文化中心 巴黎1997 飛元藝術中心 臺北1999

「寬頻的抽象─2004游正烽個展」2004

 飛元藝術中心 臺北1996 Lélia Mordoch畫廊 巴黎1995 阿普畫廊 臺北1994 臺北市立美術館 臺北1987

 大趨勢畫廊 臺北

 大趨勢畫廊 臺北

KV100 油畫、拼貼、畫布 200x200 cm 2004Oil and collage with paper on canvas

KV073 油畫、拼貼、畫布 171x202 cm 2003Oil and collage with paper on canvas

倒影N° 2 油彩、密積板 62x61.5 cm 2011Reflection N°2  Oil on MDF

倒影N° 9 壓克力、密積板 61.5x62 cm 2011Reflection N°2  Oil on MDF

展出現場 Gallery View

大趨勢畫廊

週二至週六 上午十一點至晚間七點

Tuesday - Saturday 11:00-19:00

展出地點:台北市承德路三段209-1號Location: No.209-1, Chen Der Rd. Sec.3, Taipei, TaiwanTEL: +886-2-2587-3412 FAX: +886-2-2587-3441

東豐店:台北市東豐街27號

Dong Feng: No.27, Dong Feng St., Taipei. Taiwan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