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A 0 3 2020年3月4日 星期三 责编:黄艺斌 美编:骆颖玫 疫情发生以来,一线医务人员夜以继 日、连续奋战,舍小家为大家,涌现出许多 感人故事。目前,驰援武汉和本市抗疫一 线的医务人员,家住集美区的共有154 人。为了守护这些“最美逆行者”,集美区 各级各部门做好“爱心接力”,为一线医务 人员做好物资保障、子女就学、老人就医、 家庭成员生活照料等多方面服务保障,在 后方为他们照顾好“小家”。 前几天,集美区委宣传部、区卫健局相 关负责人来到杏林街道西滨社区的杜护士 家里,为她协调解决碰到的困难。自疫情发 生后,杜护士一直奋战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 医院杏林分院的抗疫一线,两个孩子主要靠 老人和丈夫照顾。杜护士的爱人在社区上 班本就很忙,下班后按安排还要参与社区的 防疫值班工作,无暇顾及家里。考虑到这一 特殊情况,区有关部门积极协调、“特事特 办”,尽可能减轻医务人员家属的负担。 为了消除前线医务人员的后顾之忧, 集美区建立了区、镇街、村居、对接人四级 联动机制,确立“一对一”的服务体系,主 动关心、帮助解决医务人员家中老年、小 孩的照料问题以及家属就医、子女教育等 方面的困难,当好他们的“暖心娘家人”。 集美区还在工作中创新了“爱心接力、远 程关怀”模式,为在外地的一线医务人员 家属送去关怀和温暖。 引进劳动力密集型企业,最大限度帮 助贫困群众就地就业,实现最“造血制氧”, 是近年来海沧区对口帮扶工作的重中之重。 疫情防控期间,身处积石山县的海沧 帮扶工作组积极推动甘肃拓奇实业有限公 司扶贫车间转产改造,使之成为甘肃省第 一家生产防护服的工厂,也是全国首家转 型生产防疫物资的扶贫车间。 “公司原来是生产冲锋衣的,转产后建 成9条防护服生产线,每天能生产500多套 防护服,不仅为当地群众提供了更多就业 机会,也填补了临夏州医疗物资生产领域 的空白。”拓奇实业负责人介绍,海沧帮扶 工作组的同志主动帮忙出谋划策,在当地 政府和他们的大力支持下,短短4天就完成 扶贫车间三楼3000平方米的改造,更衣 室、洗消间、风淋室等功能区一应俱全。 这些天,在泾源县,海沧帮扶工作组积 极创新无接触线上培训方式,让工人在家 期间也能学习各项技能;想方设法帮助解 决防疫物资紧缺问题,为当地疫情防控送 去“及时雨”。如今,海沧帮扶积石山县的 16个车间,已有14个复工;泾源县闽籍企 业运营的4个扶贫车间中,有3个已复工。 “我们将聚焦帮扶地区的实际困难,坚 持下好‘精准’棋,分类施策,真抓实干,为 积石山县、泾源县加速发展贡献海沧力 量。”海沧区表示。 本报讯(厦 门日报社全媒体 记者 林施赟 吴海 )昨日,记者从 市轨道交通建设 指挥部获悉,厦门 地铁3号线南延 段工程已获国家 发改委批复,争取 年内动工建设。 “地铁3号线 原来是到火车站, 现在国家已批复, 地铁3号线要南 延到厦大,我们正 在进行初步设计 概算。”市轨道交 通建设指挥部相 关负责人告诉记 者,地铁 3 号线南 延到厦大后,将更 加方便厦大附近 市民的出行。 据悉,目前在 建的地铁 3 号线工 程,起点位于厦门 火车站,终至翔安 机场,全长 36.7 公 里,共设车站 26 (3座高架站, 23 座 地 下 站) ,是连 接厦门本岛与翔 安东部的西南至 东北向骨干线,途 经体育中心、湖里 公 园、华 荣 路、火 炬 园、双 十 中 学、 五缘湾、翔安行政 中心、蔡厝等,构 建了厦门本岛至 翔安片区的快速 跨海连接通道,线路通车后,厦门市民 可由厦门火车站快速直达翔安机场。 作为地铁3号线难度最大、也是最为 关键的工程,地铁 3 号线过海隧道,目 前仅剩矿山法段的右线80多米,左线 240多米,就将全部贯通。 截至目前,厦门火车站至蔡厝 站车站已完成全部封顶,区间掘进约 98%,正同步展开机电工程施工。 3 线力促复工复产与精准扶贫两不误 海沧区开展“从家门直达厂门”劳务输转工作,334 名积石山县劳务输转人员抵达海沧 厦门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林岑 通讯员 林艺萍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是海沧区对 口帮扶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的第 7 个年头、帮扶宁夏固原市泾源县的第 5个年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 海沧区在全力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 和经济发展攻坚战的同时,始终牵挂 着千里之外帮扶地区的父老乡亲,努 力做到复工复产与扶贫攻坚两不误。 连日来,海沧区委区政府主动 靠前帮扶,海沧帮扶工作组坚守一 线,积极落实劳务输转、推动帮扶企 业转产、创新线上培训方式、筹备捐 赠防疫物资……通过一系列实打实 的举措,持续不断将精准帮扶落到实 处。 据悉,上周,甘肃省人民政府正 式批准,积石山县符合贫困县退出条 件,正式脱贫“摘帽”。此前,泾源县 已在去年4月脱贫出列。“我们将继 续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脱贫攻坚和东西部扶贫协作系列重 要讲话,强化对口帮扶力度,突出帮 扶重点,坚持精准施策,打造全方位、 深层次、宽领域、扎根式的对口帮扶 格局。”海沧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昨日,又有182名从积石山县出发的 务工人员抵达海沧,进入通达科技有限公 司。下周,泾源县也将有一批员工来到海 沧。数据显示,疫情防控期间,海沧对口帮 扶的积石山县、泾源县积极发挥劳务基地 优势,目前已为通达、明达、诚明等企业输 送近 400名务工人员。为让到来的务工人 员更好地适应生活,融入海沧,海沧区接收 帮扶地区员工的企业纷纷用真心、出实招, 开设清真食堂等一系列贴心的做法拉近了 两地群众的心,得到帮扶地区员工的好评。 在千里之外,泾源县的海沧帮扶工作 组建立起泾源籍务工人员关心关爱制度,不 定期走访、慰问外出务工人员及其家庭,切 实解决泾源籍员工吃、住、生活等后顾之忧。 “劳务输出已成为积石山县稳定增加 农民收入的‘铁杆庄稼’,2019 年,积石山县 完成海沧输转 425 人。”积石山县委常委、副 县长,海沧区挂职干部王法丛介绍,近年 来,海沧区与积石山县全面开展有组织的 劳务输转,积极打造劳务品牌,实现了劳动 力资源由潜在优势向现实优势转变,持续 深化两地东西劳务协作关系。同时,积极 为积石山县提供公益性岗位 5088个。 “下一步将继续加大劳务输转工作力 度,按照‘成熟一批、组织一批、输送一批’ 的原则,有规模地组织务工人员安全、错 峰、有序输出,在确保帮扶地区贫困群众收 入稳定增长的同时,推动海沧企业加速复 工复产。”海沧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经过40多个小时的长途跋涉,前日上午 8点半,从积石山县开出的8辆搭载着152名 劳务输转人员的大巴,到达了行程的终点站 —位于海沧区的明达实业 (厦门) 有限公 司。现场,海沧区人社局、明达实业的相关负 责人早早在此等候,热情迎接他们的到来。 记者了解到,为了确保用工人员安全, 海沧区与积石山县联合开展“从家门直达厂 门”的劳务输转工作,专门派出医护人员,随 行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一路护航。 “这里比我想象中的好,天气不冷,景色 不错,工厂看起来很气派,怪不得老乡都说海 沧好。”抵达终点,25 岁的马小龙说,“我之前 在县城的饭店里做拉面,现在饭店停业了,正 好有来海沧的机会,我和爱人就报名了。” 量体温、吃早餐、领被褥、入宿舍……接 下来,这批来自积石山县的员工进入宿舍开 始监督性医学观察,他们将在进行职业技能 培训后投入工作。 “这 152名员工主要将走上一线操作员 岗位。”明达实业人力资源处郑先生说,上周 向海沧区反映了用工缺口情况,首批从泾源 县输入的员工不到一周就到了,这回又送来 了一批,真是解了企业用工的燃眉之急。 “疫情防控期间,东西劳务协作不仅帮 助企业加速复工复产,也有效促进了西部帮 扶地区劳动力转移就业。”海沧区人社局相 关负责人表示。 地铁3号线选用标准B型 空调车辆,六辆编组,最高速度 80km/h,首列车于 2019 年 12 月 6 日在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 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顺利下 线,距离合同谈判结束用时不 到七个半月,创造了国内地铁 首列车最快交付纪录。 地铁 3 号线首列车 地铁 3 号线首列车下线。 (资料图/市轨道交通集团供图) 门对门劳务输转 复工复产与对口帮扶两手抓 深化东西劳务协作 扎实种牢农民增收的“铁杆庄稼” 持续“造血制氧”推动扶贫车间转产改造生产防护服 合力战疫 彰显嘉庚故里温暖底色 集美区全力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和经济发展攻坚战,深入推进“爱心厦门”建设 飞鹰、驰鹰等志愿团队长期驻守高速 公路、厦门北站,协助坚守入厦防控“第一 关”;“心灵绿洲”志愿者发挥所长,做好疫 情防控期间各群体的“心服务”;各镇街志 愿者协助开展返厦人员排查,确保复工复 产安全有序……近一段时间,活跃在集美 的各路志愿者成为战疫中的温暖力量,他 们积极发挥各自所长,主动投入到疫情防 控、复工复产的第一线。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志愿者的身 影。疫情发生后,许多理发店都关门了, 得知大家“无处理发”的烦恼后,后溪镇后 溪村的志愿者陈忠新在路口协助测量体 温的同时,支起摊子为村民义务理发,他 的好手艺和好心肠,得到了大家的一致 “点赞”。前几天,灌口镇坑内村新时代文 明实践站的志愿者们来到田间地头,帮村 里一位独居高龄老人到地里摘菜。疫情 防控期间,老人无法出门采买、农活也没 有帮手,志愿者们主动帮忙,把采摘好的 蔬菜给老人“送上门”。 在集美诚毅志愿者联盟的发动组织 下,全区广大志愿者积极行动起来,有的 下沉到村庄、社区一线,配合开展体温排 查、协助进行复工人员登记;有的来到交 通节点等人流密集处,配合开展防控工 作;还有的志愿者“主动请缨”、到定点隔 离酒店工作,为接受隔离观察的旅客送去 水果、书本等物资……他们不仅奋战在第 一线,也忙碌在“大后方”。为了缓解公众 的焦虑、恐慌情绪,筑牢大家的心理防线, 集美区“心灵绿洲”志愿服务队依托区“心 灵绿洲”工作平台,开通24小时心理热线 “0592-6102345”,开展一对一咨询。此 外,还分门别类建立了13个心理咨询辅导 QQ 群,为社区工作者、企业员工、大学生、 残疾人、未成年人等不同群体开展针对性 的心理辅导,精准服务居民。 文/厦门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应洁 通讯员 蔡鹏程 图/集美区民政局 集美区民政局 提供 病毒无情,人间有爱。疫情发生后, 社会各界纷纷行动起来,为抗击疫情捐款 捐物。在这些捐赠者中,既有爱心企业, 也有平凡的市民。 “这是我的一点心意,请一定要收 下!”前不久,79 岁的胡奶奶带着 4000 元, 专程来到集美街道岑西社区居委会,表示 一定要捐给疫区。近一个月来,杏林街道 西亭社区党委书记陈思达每天都在朋友 圈公布“好人榜”,把居民捐赠的物资、钱 款一一“晒”出来,传达满满的正能量。 宸展光电、新凯复材、永兴东润、智欣 建材等许多辖区企业第一时间捐款,表达 与集美区“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信心和 决心。还有不少企业想方设法筹集捐赠 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资。自2月1日以 来,位于后溪工业组团的蓝保 (厦门) 水处 理科技有限公司主动扛起社会责任,面向 社会各界免费供应消毒液,并承诺将一直 供应到疫情结束。 为了让每一笔捐赠都公开、透明,集 美区纪监委持续对捐赠款物的接收及使 用管理情况进行监督,当好“探照灯”,不 辜负每一份爱心。 “太感谢了,家里已经没有口罩了,我 也不知道哪里能买到口罩,你们真是及时 雨,谢谢!”2 月 20 日,家住后溪镇东宅村 的困难户老王收到了政府送来的口罩,和 他一样,疫情发生后,集美区所有困难人 员都收到了防疫物资和暖心关怀。 “困难群众抗风险能力弱,疫情当前, 我们更要强化对困难群众的兜底保障,加 强对孤寡老人、困难儿童、重病重残人员 的救助帮扶和物资保障。”相关负责人表 示,近期集美区加大力度把关心关爱困难 群众的举措落到实处,确保实现社会救助 领域疫情防控“不落一户、不漏一人”。 专人对接、每日上报。集美区发动镇 街、村居工作人员开展全面排查,对辖区 27 名“散居特困”人员、443 名困境儿童分 别建立防疫入户档案,并安排专人跟踪了 解他们的身体健康情况,一旦出现发热、 咳嗽、无力等情况将及时上报。此外,集 美区还为独居老人、重病重残人员送去服 务联系卡,告诉他们遇到困难可随时打电 话给工作人员。对于生活无着落的流浪 乞讨者,集美区也加大了生活救助力度, 为他们送去防寒棉被、防护口罩,确保防 控工作“无死角”。 简化流程、及时“解困”。自启动疫情 应急响应以来,集美区改“线下审批”为 “线上服务”,充分利用“国家困难群众基 本信息系统”,为救助对象办理低保、残疾 人“两项补贴”的网上年审、网上申请等工 作 ,确 保 了 全 区 783 名 低 保 人 员、3000 多 人次的残疾人“两项补贴”、17 名事实无人 抚养儿童及 2 名孤儿的救助金及时发放到 位。 以爱心为旗帜,守望相助;以战疫为目标,共克时艰。近一段时间来,集美区在全力打 好疫情防控阻击战、经济发展攻坚战的同时,深入推进“爱心厦门”建设,扎实做好社会互 助、志愿服务、困难群体帮扶、一线医务人员关怀等工作。一股股暖流在嘉庚故里不断汇 集,形成全社会共同战疫的强大合力,彰显出集美这座人文之城的温暖底色。 2 2 17 17 福建龙马环卫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向集美区捐赠一辆消毒车 福建龙马环卫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向集美区捐赠一辆消毒车集美区为低保等困难人员送去口罩 集美区为低保等困难人员送去口罩被子等物资 被子等物资拓奇公司转产防护服 拓奇公司转产防护服海沧帮扶工作组 海沧帮扶工作组 供图 供图 爱心捐赠 当好“探照灯”让每一笔捐赠公开透明 1 志愿服务 志愿者发挥所能 助力疫情防控复工复产 2 帮扶困难群体 不落一户不漏一人 做困难群众守护人 3 关怀医务人员 四级联动特事特办 服务一线医务人员 4 A B C

200304 RA03 都市5Cepaper.xmnn.cn/xmrb/20200304/03.pdf · 感人故事。目前,驰援武汉和本市抗疫一 线的医务人员,家住集美区的共有 154 人。为了守护这些“最美逆行者”,集美区

  • Upload
    others

  • View
    19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200304 RA03 都市5Cepaper.xmnn.cn/xmrb/20200304/03.pdf · 感人故事。目前,驰援武汉和本市抗疫一 线的医务人员,家住集美区的共有 154 人。为了守护这些“最美逆行者”,集美区

A03 2020年3月4日 星期三责编:黄艺斌 美编:骆颖玫

疫情发生以来,一线医务人员夜以继日、连续奋战,舍小家为大家,涌现出许多感人故事。目前,驰援武汉和本市抗疫一线的医务人员,家住集美区的共有 154人。为了守护这些“最美逆行者”,集美区各级各部门做好“爱心接力”,为一线医务人员做好物资保障、子女就学、老人就医、家庭成员生活照料等多方面服务保障,在后方为他们照顾好“小家”。

前几天,集美区委宣传部、区卫健局相关负责人来到杏林街道西滨社区的杜护士家里,为她协调解决碰到的困难。自疫情发生后,杜护士一直奋战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杏林分院的抗疫一线,两个孩子主要靠

老人和丈夫照顾。杜护士的爱人在社区上班本就很忙,下班后按安排还要参与社区的防疫值班工作,无暇顾及家里。考虑到这一特殊情况,区有关部门积极协调、“特事特办”,尽可能减轻医务人员家属的负担。

为了消除前线医务人员的后顾之忧,集美区建立了区、镇街、村居、对接人四级联动机制,确立“一对一”的服务体系,主动关心、帮助解决医务人员家中老年、小孩的照料问题以及家属就医、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困难,当好他们的“暖心娘家人”。集美区还在工作中创新了“爱心接力、远程关怀”模式,为在外地的一线医务人员家属送去关怀和温暖。

引进劳动力密集型企业,最大限度帮助贫困群众就地就业,实现最“造血制氧”,是近年来海沧区对口帮扶工作的重中之重。

疫情防控期间,身处积石山县的海沧帮扶工作组积极推动甘肃拓奇实业有限公司扶贫车间转产改造,使之成为甘肃省第一家生产防护服的工厂,也是全国首家转型生产防疫物资的扶贫车间。

“公司原来是生产冲锋衣的,转产后建成9条防护服生产线,每天能生产500多套防护服,不仅为当地群众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也填补了临夏州医疗物资生产领域的空白。”拓奇实业负责人介绍,海沧帮扶工作组的同志主动帮忙出谋划策,在当地

政府和他们的大力支持下,短短4天就完成扶贫车间三楼 3000 平方米的改造,更衣室、洗消间、风淋室等功能区一应俱全。

这些天,在泾源县,海沧帮扶工作组积极创新无接触线上培训方式,让工人在家期间也能学习各项技能;想方设法帮助解决防疫物资紧缺问题,为当地疫情防控送去“及时雨”。如今,海沧帮扶积石山县的16个车间,已有14个复工;泾源县闽籍企业运营的4个扶贫车间中,有3个已复工。

“我们将聚焦帮扶地区的实际困难,坚持下好‘精准’棋,分类施策,真抓实干,为积石山县、泾源县加速发展贡献海沧力量。”海沧区表示。

本报讯(厦门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林施赟 吴海奎)昨日,记者从市轨道交通建设指挥部获悉,厦门地铁 3 号线南延段工程已获国家发改委批复,争取年内动工建设。

“地铁3号线原来是到火车站,现在国家已批复,地铁 3 号线要南延到厦大,我们正在进行初步设计概算。”市轨道交通建设指挥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地铁3号线南延到厦大后,将更加方便厦大附近市民的出行。

据悉,目前在建的地铁3号线工程,起点位于厦门火车站,终至翔安机场,全长36.7公里,共设车站 26座(3座高架站,23座地下站),是连接厦门本岛与翔安东部的西南至东北向骨干线,途经体育中心、湖里公园、华荣路、火炬园、双十中学、五缘湾、翔安行政中心、蔡厝等,构建了厦门本岛至翔安片区的快速

跨海连接通道,线路通车后,厦门市民可由厦门火车站快速直达翔安机场。作为地铁3号线难度最大、也是最为关键的工程,地铁3号线过海隧道,目前仅剩矿山法段的右线80多米,左线240多米,就将全部贯通。

截至目前,厦门火车站至蔡厝站车站已完成全部封顶,区间掘进约98%,正同步展开机电工程施工。

厦门地铁3号线延伸至厦大

工程已获国家发改委批复,争取年内动工建设

力促复工复产与精准扶贫两不误海沧区开展“从家门直达厂门”劳务输转工作,334名积石山县劳务输转人员抵达海沧

厦门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林 岑通讯员 林艺萍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是海沧区对口帮扶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的第 7个年头、帮扶宁夏固原市泾源县的第5个年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海沧区在全力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和经济发展攻坚战的同时,始终牵挂着千里之外帮扶地区的父老乡亲,努力做到复工复产与扶贫攻坚两不误。

连日来,海沧区委区政府主动靠前帮扶,海沧帮扶工作组坚守一线,积极落实劳务输转、推动帮扶企业转产、创新线上培训方式、筹备捐赠防疫物资……通过一系列实打实的举措,持续不断将精准帮扶落到实处。

据悉,上周,甘肃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积石山县符合贫困县退出条件,正式脱贫“摘帽”。此前,泾源县已在去年4月脱贫出列。“我们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和东西部扶贫协作系列重要讲话,强化对口帮扶力度,突出帮扶重点,坚持精准施策,打造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扎根式的对口帮扶格局。”海沧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昨日,又有182名从积石山县出发的务工人员抵达海沧,进入通达科技有限公司。下周,泾源县也将有一批员工来到海沧。数据显示,疫情防控期间,海沧对口帮扶的积石山县、泾源县积极发挥劳务基地优势,目前已为通达、明达、诚明等企业输送近400名务工人员。为让到来的务工人员更好地适应生活,融入海沧,海沧区接收帮扶地区员工的企业纷纷用真心、出实招,开设清真食堂等一系列贴心的做法拉近了两地群众的心,得到帮扶地区员工的好评。

在千里之外,泾源县的海沧帮扶工作组建立起泾源籍务工人员关心关爱制度,不定期走访、慰问外出务工人员及其家庭,切实解决泾源籍员工吃、住、生活等后顾之忧。

“劳务输出已成为积石山县稳定增加农民收入的‘铁杆庄稼’,2019年,积石山县完成海沧输转425人。”积石山县委常委、副县长,海沧区挂职干部王法丛介绍,近年来,海沧区与积石山县全面开展有组织的劳务输转,积极打造劳务品牌,实现了劳动力资源由潜在优势向现实优势转变,持续深化两地东西劳务协作关系。同时,积极为积石山县提供公益性岗位5088个。

“下一步将继续加大劳务输转工作力度,按照‘成熟一批、组织一批、输送一批’的原则,有规模地组织务工人员安全、错峰、有序输出,在确保帮扶地区贫困群众收入稳定增长的同时,推动海沧企业加速复工复产。”海沧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经过40多个小时的长途跋涉,前日上午8点半,从积石山县开出的8辆搭载着152名劳务输转人员的大巴,到达了行程的终点站——位于海沧区的明达实业(厦门)有限公司。现场,海沧区人社局、明达实业的相关负责人早早在此等候,热情迎接他们的到来。

记者了解到,为了确保用工人员安全,海沧区与积石山县联合开展“从家门直达厂门”的劳务输转工作,专门派出医护人员,随行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一路护航。

“这里比我想象中的好,天气不冷,景色不错,工厂看起来很气派,怪不得老乡都说海沧好。”抵达终点,25岁的马小龙说,“我之前在县城的饭店里做拉面,现在饭店停业了,正

好有来海沧的机会,我和爱人就报名了。”量体温、吃早餐、领被褥、入宿舍……接

下来,这批来自积石山县的员工进入宿舍开始监督性医学观察,他们将在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后投入工作。

“这152名员工主要将走上一线操作员岗位。”明达实业人力资源处郑先生说,上周向海沧区反映了用工缺口情况,首批从泾源县输入的员工不到一周就到了,这回又送来了一批,真是解了企业用工的燃眉之急。

“疫情防控期间,东西劳务协作不仅帮助企业加速复工复产,也有效促进了西部帮扶地区劳动力转移就业。”海沧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地铁3号线选用标准B型空调车辆,六辆编组,最高速度80km/h,首列车于 2019 年 12月6日在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顺利下线,距离合同谈判结束用时不到七个半月,创造了国内地铁首列车最快交付纪录。

地铁3号线首列车

地铁3号线首列车下线。(资料图/市轨道交通集团供图)

门对门劳务输转 复工复产与对口帮扶两手抓

深化东西劳务协作 扎实种牢农民增收的“铁杆庄稼”

持续“造血制氧”推动扶贫车间转产改造生产防护服

合力战疫彰显嘉庚故里温暖底色集美区全力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和经济发展攻坚战,深入推进“爱心厦门”建设

飞鹰、驰鹰等志愿团队长期驻守高速公路、厦门北站,协助坚守入厦防控“第一关”;“心灵绿洲”志愿者发挥所长,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各群体的“心服务”;各镇街志愿者协助开展返厦人员排查,确保复工复产安全有序……近一段时间,活跃在集美的各路志愿者成为战疫中的温暖力量,他们积极发挥各自所长,主动投入到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的第一线。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志愿者的身影。疫情发生后,许多理发店都关门了,得知大家“无处理发”的烦恼后,后溪镇后溪村的志愿者陈忠新在路口协助测量体温的同时,支起摊子为村民义务理发,他的好手艺和好心肠,得到了大家的一致

“点赞”。前几天,灌口镇坑内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志愿者们来到田间地头,帮村里一位独居高龄老人到地里摘菜。疫情防控期间,老人无法出门采买、农活也没

有帮手,志愿者们主动帮忙,把采摘好的蔬菜给老人“送上门”。

在集美诚毅志愿者联盟的发动组织下,全区广大志愿者积极行动起来,有的下沉到村庄、社区一线,配合开展体温排查、协助进行复工人员登记;有的来到交通节点等人流密集处,配合开展防控工作;还有的志愿者“主动请缨”、到定点隔离酒店工作,为接受隔离观察的旅客送去水果、书本等物资……他们不仅奋战在第一线,也忙碌在“大后方”。为了缓解公众的焦虑、恐慌情绪,筑牢大家的心理防线,集美区“心灵绿洲”志愿服务队依托区“心灵绿洲”工作平台,开通24小时心理热线

“0592-6102345”,开展一对一咨询。此外,还分门别类建立了13个心理咨询辅导QQ群,为社区工作者、企业员工、大学生、残疾人、未成年人等不同群体开展针对性的心理辅导,精准服务居民。

文/厦门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应 洁 通讯员 蔡鹏程 图/集美区民政局集美区民政局 提供

病毒无情,人间有爱。疫情发生后,社会各界纷纷行动起来,为抗击疫情捐款捐物。在这些捐赠者中,既有爱心企业,也有平凡的市民。

“这是我的一点心意,请一定要收下!”前不久,79岁的胡奶奶带着4000元,专程来到集美街道岑西社区居委会,表示一定要捐给疫区。近一个月来,杏林街道西亭社区党委书记陈思达每天都在朋友圈公布“好人榜”,把居民捐赠的物资、钱款一一“晒”出来,传达满满的正能量。

宸展光电、新凯复材、永兴东润、智欣

建材等许多辖区企业第一时间捐款,表达与集美区“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信心和决心。还有不少企业想方设法筹集捐赠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资。自2月 1日以来,位于后溪工业组团的蓝保(厦门)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主动扛起社会责任,面向社会各界免费供应消毒液,并承诺将一直供应到疫情结束。

为了让每一笔捐赠都公开、透明,集美区纪监委持续对捐赠款物的接收及使用管理情况进行监督,当好“探照灯”,不辜负每一份爱心。

“太感谢了,家里已经没有口罩了,我也不知道哪里能买到口罩,你们真是及时雨,谢谢!”2月 20日,家住后溪镇东宅村的困难户老王收到了政府送来的口罩,和他一样,疫情发生后,集美区所有困难人员都收到了防疫物资和暖心关怀。

“困难群众抗风险能力弱,疫情当前,我们更要强化对困难群众的兜底保障,加强对孤寡老人、困难儿童、重病重残人员的救助帮扶和物资保障。”相关负责人表示,近期集美区加大力度把关心关爱困难群众的举措落到实处,确保实现社会救助领域疫情防控“不落一户、不漏一人”。

专人对接、每日上报。集美区发动镇街、村居工作人员开展全面排查,对辖区27名“散居特困”人员、443名困境儿童分别建立防疫入户档案,并安排专人跟踪了

解他们的身体健康情况,一旦出现发热、咳嗽、无力等情况将及时上报。此外,集美区还为独居老人、重病重残人员送去服务联系卡,告诉他们遇到困难可随时打电话给工作人员。对于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者,集美区也加大了生活救助力度,为他们送去防寒棉被、防护口罩,确保防控工作“无死角”。

简化流程、及时“解困”。自启动疫情应急响应以来,集美区改“线下审批”为

“线上服务”,充分利用“国家困难群众基本信息系统”,为救助对象办理低保、残疾人“两项补贴”的网上年审、网上申请等工作,确保了全区783名低保人员、3000多人次的残疾人“两项补贴”、17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及2名孤儿的救助金及时发放到位。

以爱心为旗帜,守望相助;以战疫为目标,共克时艰。近一段时间来,集美区在全力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经济发展攻坚战的同时,深入推进“爱心厦门”建设,扎实做好社会互助、志愿服务、困难群体帮扶、一线医务人员关怀等工作。一股股暖流在嘉庚故里不断汇集,形成全社会共同战疫的强大合力,彰显出集美这座人文之城的温暖底色。

22月月1717日日,,福建龙马环卫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向集美区捐赠一辆消毒车福建龙马环卫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向集美区捐赠一辆消毒车。。 集美区为低保等困难人员送去口罩集美区为低保等困难人员送去口罩、、被子等物资被子等物资。。

拓奇公司转产防护服拓奇公司转产防护服。。((海沧帮扶工作组海沧帮扶工作组 供图供图))

爱心捐赠当好“探照灯”让每一笔捐赠公开透明1

志愿服务志愿者发挥所能助力疫情防控复工复产2

帮扶困难群体不落一户不漏一人做困难群众守护人3

关怀医务人员四级联动特事特办服务一线医务人员4

A

B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