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錦 什錦 一二年六月三十日 星期六 B16 大公園 責任編輯:孫嘉萍 麥收後,天氣漸像 蒸籠,知了在樹上不停 地噪,心也跟着不安分 起來。四十多年前的夏 日,儘管西瓜、香瓜一 架子車一架子車上了市 ,還有一樣東西誘惑着 饞嘴的孩童,那就是消暑解熱的冰糕,所以 人皆苦炎熱,我愛夏日長北方賣冰糕的都是四五十歲的大媽,她們 頭戴白布無檐帽,身繫白布大圍裙,推着白色 長方形的冰糕車,此 三白標誌格外顯眼。 她們不是擺個攤,清閒地坐等買者上門,而是 邁着纏過足的小腳,顫顛顛推着車走街串巷, 冰糕車的四個輪子在凹凸不平的柏油路上咕吱 咕吱地響,像一首耐聽的童謠,再加上她們扯 開嗓門,不知疲倦叫賣,一下就把我們吸引: 三──分冰糕──,白──糖冰糕──尾音有時向下一拐,帶點 音,富有韻味 ,個個都像唱豫劇的老旦。 圍着冰糕車,我們欣喜無比,家裡不寬裕 ,手中的零花錢很有限,都是快攥出汗的小鋼 蹦。買一根紅糖冰糕,要三分錢,稍好一點的 牛奶白糖冰糕,得五分錢了。大媽接過錢,掀 開冰糕車的一節木蓋,小心翼翼掀起保溫的棉 被一角,快速打開冰糕瓶,遞來一根冰糕,接 着又把瓶、被、木蓋蓋好,保持冷溫。剝開冰 糕紙,見絲絲冷氣,我們伸出舌尖,在冰糕上 舔,捨不得牙咬,一點點慢慢舔化。現在想來 ,那冰糕並不好吃,做得不精,冰碴子有時扎 着舌頭,但不影響舔冰糕的心情,直到快融化 落地了,才把舔得不成形的冰糕一口咬下落肚 。再瞧賣冰糕的大媽,臉面曬得黑紅,衣衫汗 濕,看着孩子們吃冰糕美滋滋樂,自己卻捨不 得吃一根,渴了拿起一大瓷杯水咕嚕嚕喝兩口 ,一根冰糕賣幾分錢,她們只賺幾厘呀,補貼 家用全在裡面! 如今的夏日,城裡已見不到走街串巷的冰 糕車了,孩子們也瞧不上幾分錢一根的紅糖白 糖冰糕,吃的都是幾元一支的雪糕筒,有巧克 力的、水果的、豆沙的……口感要好,雪糕的 形狀也靈巧多樣,不僅小孩,大人們也愛吃, 但遠去的冰糕車和牽魂動魄的聲聲叫賣仍難以 忘懷。 一直以為,一項舉措或 事物產生的影響力,作用於 多方面的社會生活,使之提 高、增長、發展、變革,國 人喜稱 拉動。那拉動的 着眼點和着力處,有時切乎 經濟命脈,有時扭轉生活態 度,有時引領時尚潮流,有時觸發思想嬗變。乃至 ,會悄然開啟一個時代。 筆者之所以由此入手, 拉出這篇小文的開 頭,是因為恰逢京滬高鐵開通周年之際,往返其間 ,勾起些許浮想與認知:不僅 火車頭拉動 兩個字最形象的喻體,且因那條高鐵對國人物質 和精神生活,以及思維方式的轉變與開啟。 譬如 同城效應。沿線二十四個站點讓相鄰 城市的 距離大為拉近。如北京到天津三十三分 鐘,濟南去泰安十七分鐘,南京抵鎮江十九分,而 無錫至蘇州僅需十分鐘。原來人類思維中不可改變 的空間 距離,還可以用 時間轉換之!這就 拉動、開啟了諸多民生問題的新思維新視角:生活 和工作分居兩地的人,可以不必考慮遷居;相互間 出門旅行的概念,會在意識中默化為 串門兒北京的博物館同時也是天津的,而蘇州也真成了上 海的後花園。 譬如 和諧境界。古人心目之城,如城池、 城牆、城壕,暗含領地和精神的固守、隔斷與差異 。現代城市概念,是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而中心與 中心打通壁壘,縮短半徑,同心同步,城群崛起, 是大走向。城際動車以 和諧號名之, 公交化 開行,使之相互貼近、融入、貫通,以至相同相 成、相輔相成、相反相成,臻於互利互惠、互促互 補之和諧境界,無疑是最有力、最實際、最形象、 最漂亮的 拉動效果,乃城市觀念的 革命再如 綠色理念。京滬高鐵百分之八十七的 長度 以橋代路,避免了對沿線城鎮的切割。乃 至最充分地利用自然光照明、太陽能光伏發電,以 及動車組流線型車體和輕量化對大自然的順應與能 源節省,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內核 天人合一思想和當代國人 可持續發展追求的生動實踐。 榜樣的力量釋放的影響力和示範性,無疑是拉 動、帶動的一個鮮明取向。 即使如筆者上述管窺所及,亦可見京滬高鐵 拉動的,已非簡單的客流增長和諸多經濟數值 的提高;其走向,也遠遠超出了城市間的有形往來 。其迷人魅力和樣本效應,至少啟示我們: ──和諧社會建設,以及人類對新生活方式的 科學認知和積極轉變,迫切需要一些讓民眾百般受 益、有力而經典的 拳頭產品充當先行,化身動 脈,以打通路徑,溝通調諧。 ──科學發展,除了思想上的堅定不移,還是 一種智慧比拼。看似遙遠的城際空間,可以用時間 去拉近;看似發展到邊緣、或因側重而缺失,換一 種思維和方式,裒多益寡,自可互惠共贏。 ──拉動,也是一種 引導。許多的難題, 如果 迎面破解,可能會帶來思想和利益的激烈 碰撞,以致進寸退尺或兩敗俱傷。而以 拉動形式引導之,順勢而為,科學見效,事半功倍。高 鐵引流上線、導流入渠,讓 綠色出行理念成為 民眾的自覺意識,引導之功,何其大哉! ──引領,更是一種 有序。高鐵已至少安 排九十對動車組上線,有快有慢,有先有後,或開 或停,不可能 齊步走。而採取一站直達、省際 直達和交錯停站三種模式,讓快者有機會超越,讓 慢者不被 添堵,讓交錯者搭上 階梯,各盡 所能而並行不悖。這對於解決複雜的社會問題,提 供了一種運行機制。 ──高鐵技術含量、質量要求之高前所未有, 乃使中國鐵路許多技術、思想領域從原本落後的 跟跑變為 領跑,擺脫了許多 前人已證 明不必要的追隨過程,其 跨越思維和 後發優勢,是又好又快、多快好省發展理應效法的一個 樣本。 如此觀照,就回到了小文開頭,京滬高鐵恰如 和諧社會方興未艾之際,應時順勢出手的示範手筆 ──未來中國前行路徑上一個漂亮的 拉動引領動作。 武漢大學老校長劉道玉 有一個觀點:不贊同孩子考 試要得一百分。因為要得到 一個一百分,就要用掉學生 太多的精力,為了避免小錯 ,就要訓練得非常熟練,結 果會浪費太多的寶貴時間和 資源,最後學生的創造力都被磨滅了。 非常贊同劉教授的觀點。 關於教育,有一種 第十名現象。小學期間 能考一百分的 尖子生,一旦升入初中、高中或 是大學,大部分會 淡出優秀行列,而名列第十 名左右的學生,卻會在後來的學習和工作中出人意 料地表現出色。考一百分的孩子之所以會落於人後 ,不能一直保持優秀,道理就是劉道玉所言的那樣 ,為了避免一點小錯,尖子生們花了幾倍的努力, 浪費了大量的寶貴時間,好鋼沒有用在刀刃上,實 在是得不償失。 就像一塊地,明明只能種一季莊稼,卻要施上 幾遍肥,結果土地的性質發生逆轉,反而種不成莊 稼了。而成績處在中游的孩子,基本知識都掌握了 ,只不過有點小差錯,無傷大雅。他們的時間不會 用在如何避免小差錯上,而是用在其他知識的學習 上,反而能厚積薄發,後來居上。 我的人生經歷也印證了這一點。我上個世紀七 十年代就讀於江南一所鄉村小學,同年入學的有兩 班,八十多個人。從小學到初中,我的成績都處在 中游,有時候數學還考不及格。現在讓我回憶小學裡學校裡的生 活,實在回憶不起來了。因為那時我感覺自己不是在學習,而是 。同村的幾個孩子年年能拿獎狀,我讀了五年小學,一 張獎狀也沒有。但我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就愛上了閱讀,所以零花 錢全部買了書。到了初中一年級,方圓幾里地,就數我家裡的書 最多,一些愛看書的農民,也會騎車來我家向我借書。 我的學習成績在初二突然 發力,照老師的話說,就像 換了一個人似的,那時也奇怪,什麼都懂了,一本教科書, 短短幾天翻一遍,就能知道個所以然了。成績自然好了,並一直 保持到高中畢業,直到考上學校。 我小學裡有八十多個同學,初中有一百多個同學,最後只有 我一個人考上了學校,算是跳出了 農門。現在回頭去看,一 個差生,一個農家子弟,最後能成為一位 作家,能在城裡的 文化單位工作,也算是個 奇迹了。 一個人的成長要順其自然,就像一年四季,小學和中學是人 生的春天;大學是人生的夏天;畢業後到中年是人生的秋天;到 了老年就是人生的冬天。春天就該做春天的事,夏天就該做夏天 的事。小孩子就是玩,沒別的事,但是現在看看的小孩子,哪裡 還有玩的時間,一次考試沒考好,家長就如臨大敵。 與現在的孩子相比,我的童年是幸福的。十三歲之前,根本 沒有學習上的壓力,上山摘野果,下河抓魚蝦,肯定不是一個好 學生。考好考差,父母也不來顧問。我就像野外的一棵樹,能不 能成材,聽 由命。這要感謝那時的應試教育,不像現在這 樣瘋狂,任由了我喜歡讀書的喜好,在潛移默化中發展了自己的 長處,又因為多讀書反哺了我的認知和學習能力,來了一個 來居上。不然,也許我的人生會被徹底改寫。 內地著名教育改革家魏書生對後進生有這樣一段論述, 謂後進生,可能是一點都聽不進課程,還堅持在那裡坐着,日長 天長,他們磨出的是何等的頑強的毅力。長期的教育經歷讓我感 到,大部分後進生都是心地善良、心胸開闊、待人誠懇的人。魏書生對後進生認知基於的是常年的教學體驗,不可謂不深 刻。但我們千萬不要誤讀了他的話,魏書生並不是倡導孩子去做 後進生,他想說的是,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學習成績並 不能代表全部,如果被脫離社會現實的 應試教育牽着走,可 能最後成為一種人生悲哀。而養育適應社會的能力,譬如後進生 的那種 忍受能力,要比考一百分重要得多,那種幾年十幾年 磨出來的毅力,將為他們走上社會之後開拓出人生寬廣的空間。 道德在歷史間徘徊 京滬高鐵 拉動 了什麼 李忠國 廣州雲吞麵今昔 便便仿西穿竿便便西西叢譚 叢譚 在線 在線 男女 男女 我見 我見 經緯 經緯 祿調滿使竿一九八九年,陶華 碧用省吃儉用積攢下來 的一點錢,在貴陽市的 一條街邊開了一家 惠餐廳,專賣涼粉和 冷麵。為了招攬生意, 她製作了一種麻辣醬作 為拌涼粉的作料,客人非常喜歡,她的生意 也紅火起來。後來她發現,很多顧客吃碗涼 粉,回去時還要買些麻辣醬,甚至有人不吃 涼粉,專門來買她的麻辣醬。她覺得蹊蹺, 就到其他賣涼粉的餐館轉了轉,結果發現別 人家的作料中都有從她那兒買來的麻辣醬。 她想,既然那麼多人喜歡我的麻辣醬,我還 賣什麼涼粉?於是,她辦起了麻辣醬工廠。 過了段時間,全國各地的大超市裡都有了品 牌為 老乾媽的麻辣醬。 央視主辦青年歌手電視大賽已有十四屆 了,開始幾屆,推出了幾位響噹噹的歌手, 如今他們仍活躍在舞台上。最近幾屆,有些 走下坡路:流行作品越來越少,新星越來越 少,走紅的歌手也越來越少,若要問看過比 賽的人是不是還記得一兩個歌手的名字,可 能難得有人答出來。但大家對評委余秋雨卻 多有印象。儘管褒貶不一,不爭的事實是余 秋雨的確成了收視率的砝碼。有網民稱, 就是為了聽余老師的點評才看青歌賽的, 不然我才不會坐在那裡幾個鐘頭呢。第十四屆,由於在團 體賽裡取消了 綜合素質考核這一環節,馬上有觀眾反映 比賽變得不好看了。於是央視只得 三顧茅廬把一再聲稱 不願出山的余秋雨請了出來。另外,主持人董卿在近幾屆青 歌賽上都有上佳表現。青歌賽最大的魅力在於直播,最大的 難點也在於直播,具有獨特氣質、多才多藝的董卿成了控制 現場節奏和氣氛的 核心人物。聰明的董卿是敬業的,她 在台下和歌手進行過細緻的交流。當一位歌手受挫時,她會 用大仲馬的話安慰他: 在生活的最終謎底揭開之前,最好 的心態是忍耐和等待。有一位歌手是讀理科的大學生,和 他對話時她引用愛因斯坦的話: 沒有音樂,科學研究將變 得枯燥乏味。有一位歌手在外地 了多年,很少回家 ,董卿坦言, 想到我們大獎賽,該有多少白了頭髮的爹娘 守候在電視機旁,為了兒女能踏上這個舞台。 慈母手中線 ,遊子身上衣。希望青歌賽一結束,你們回到父母身旁時 ,別忘了表達心中的愛和感激。一席話,讓歌手和觀眾淚 水漣漣,掌聲響成一片。 王實甫的《西廂記》,其主角是相國小姐崔鶯鶯和書生 張君瑞,兩人在普救寺邂逅,彼此一見傾心。故事裡有許多 曲折,鶯鶯想愛又不敢愛,不敢愛又忍不住想愛。張生對愛 情執著專一,甚至近乎癡傻,他機靈而膽怯。王實甫描寫兩 位喜劇人物功夫不凡,所以在文學史上《西廂記》和《紅樓 夢》常被相提並論。劇中鶯鶯的侍女紅娘本是一個配角,但 卻是個光彩照人的形象,她富有鬥爭精神和平等意識,對背 信棄義的老夫人、仗勢欺人的鄭恆都敢於鬥爭。她有過人的 膽識和才幹,作風潑辣,心直口快,極力維護和幫助鶯鶯和 張生自由相愛。如果沒有她,兩位主角的百年好合是難得成 器的。《西廂記》是元代的作品,許多年後才有了京劇《紅 娘》。那以後,原來的配角站到了舞台的中心,《西廂記》 的主角倒逐漸被人淡忘了。到了今天,那些樂意成人之美為 愛侶牽線搭橋的人都被稱為 紅娘,無論是女性還是男性 ,此種情況,讓生活在九泉之下的王實甫知道了,他會有什 麼感想? 但聞蟬鳴(攝影)

事 京滬高鐵 拉動 了什麼paper.takungpao.com/resfile/2012-06-30/B16/B16.pdf · 我的人生經歷也印證了這一點。我上個世紀七 十年代就讀於江南一所鄉村小學,同年入學的有兩

  • Upload
    others

  • View
    1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事 京滬高鐵 拉動 了什麼paper.takungpao.com/resfile/2012-06-30/B16/B16.pdf · 我的人生經歷也印證了這一點。我上個世紀七 十年代就讀於江南一所鄉村小學,同年入學的有兩

文文化化什錦什錦

二〇一二年六月三十日 星期六B16大公園1051673責任編輯孫嘉萍

金融大鱷索羅斯的富豪鄰居因為破產而自殺身亡前一天他們還在一

起打網球休息時鄰居向索羅斯傾吐了即將破產的痛苦索羅斯預感到了

什麼但他什麼也沒有做第二天當有人告訴他這個消息時他說我已

經預料到了這個結果有人問他你知道鄰居因破產可能自殺怎麼不伸出

援手拉他一把呢你不是沒有這樣的實力在你這實在不算什麼索羅斯

面無表情地說﹁他破產關我什麼事這是他自己的事情

應該由他自己去承擔讓他自己了斷﹂索羅斯的話一出

有人撰文譴責他是野蠻冷血的原始人

但立即就有人持反對意見倒不是為索羅斯辯解而是

為原始人正名認為索羅斯根本就不能與原始人相提並論

理由是當原始人一個人在森林裡找到食物時從不自己獨

享總是大聲呼叫同伴希望大家共享這樣的道德品質

豈是冷血的索羅斯能相比的

於是有人據此得出人類在文明進程中道德一直在

滑坡從來就沒有與時俱進過事實果真

如此嗎

這個現象可以經濟學家約翰托比的

﹁銀行家悖論﹂去進行分析一個銀行家

有一筆可供借貸的款項借給信用記錄

差的人要冒很大的風險而最需要錢的

人信用風險都很大信用記錄好的通

常都是有錢人這樣就導致了窮人更窮

富人更富索羅斯是個金融家怎麼會把錢借給即將破產的

鄰居呢

那麼原始人的慷慨是否就是道德高標呢其實只

是現象不同本質是相同的原始人面對的環境是十分險惡

的時刻都會遭遇野獸的襲擊可以說是朝不保夕這樣的

環境下就經常性的處於急需援助的境地希望與人共享

並非道德高尚而是一種信用積累盡可能的降低自己的信

用風險信用風險低了就容易得到借貸當然這時的借

貸就是群體的及時援助

如此看來無論是索羅斯的冷血還是原始人的仗義其本質跟道德無

關君士坦丁主教有句名言是這樣說的﹁當我們說出﹃我的﹄與﹃你的﹄

兩個字時已經熄滅了我們慈悲的火焰點燃了貪婪的慾火﹂是的人的

本質是自私的道德是一種軟力量雖然我們一直在祈求道德成長但遺憾

的是道德一直在歷史裡徘徊

麥收後天氣漸像蒸籠知了在樹上不停地噪心也跟着不安分起來四十多年前的夏日儘管西瓜香瓜一架子車一架子車上了市還有一樣東西誘惑着

饞嘴的孩童那就是消暑解熱的冰糕所以「人皆苦炎熱我愛夏日長」

北方賣冰糕的都是四五十歲的大媽她們頭戴白布無檐帽身繫白布大圍裙推着白色長方形的冰糕車此 「三白」標誌格外顯眼她們不是擺個攤清閒地坐等買者上門而是邁着纏過足的小腳顫顛顛推着車走街串巷冰糕車的四個輪子在凹凸不平的柏油路上咕吱

咕吱地響像一首耐聽的童謠再加上她們扯開嗓門不知疲倦叫賣一下就把我們吸引「三分冰糕白糖冰糕」

尾音有時向下一拐帶點 「嗷」音富有韻味個個都像唱豫劇的老旦

圍着冰糕車我們欣喜無比家裡不寬裕手中的零花錢很有限都是快攥出汗的小鋼蹦買一根紅糖冰糕要三分錢稍好一點的牛奶白糖冰糕得五分錢了大媽接過錢掀開冰糕車的一節木蓋小心翼翼掀起保溫的棉被一角快速打開冰糕瓶遞來一根冰糕接着又把瓶被木蓋蓋好保持冷溫剝開冰糕紙見絲絲冷氣我們伸出舌尖在冰糕上舔捨不得牙咬一點點慢慢舔化現在想來那冰糕並不好吃做得不精冰碴子有時扎

着舌頭但不影響舔冰糕的心情直到快融化落地了才把舔得不成形的冰糕一口咬下落肚再瞧賣冰糕的大媽臉面曬得黑紅衣衫汗濕看着孩子們吃冰糕美滋滋樂自己卻捨不得吃一根渴了拿起一大瓷杯水咕嚕嚕喝兩口一根冰糕賣幾分錢她們只賺幾厘呀補貼家用全在裡面

如今的夏日城裡已見不到走街串巷的冰糕車了孩子們也瞧不上幾分錢一根的紅糖白糖冰糕吃的都是幾元一支的雪糕筒有巧克力的水果的豆沙的helliphellip口感要好雪糕的形狀也靈巧多樣不僅小孩大人們也愛吃但遠去的冰糕車和牽魂動魄的聲聲叫賣仍難以忘懷

一直以為一項舉措或事物產生的影響力作用於多方面的社會生活使之提高增長發展變革國人喜稱 「拉動」那拉動的着眼點和着力處有時切乎經濟命脈有時扭轉生活態

度有時引領時尚潮流有時觸發思想嬗變乃至會悄然開啟一個時代

筆者之所以由此入手 「拉出」這篇小文的開頭是因為恰逢京滬高鐵開通周年之際往返其間勾起些許浮想與認知不僅 「火車頭」是 「拉動」兩個字最形象的喻體且因那條高鐵對國人物質和精神生活以及思維方式的轉變與開啟

譬如 「同城效應」沿線二十四個站點讓相鄰城市的 「距離」大為拉近如北京到天津三十三分鐘濟南去泰安十七分鐘南京抵鎮江十九分而無錫至蘇州僅需十分鐘原來人類思維中不可改變的空間 「距離」還可以用 「時間」轉換之這就拉動開啟了諸多民生問題的新思維新視角生活和工作分居兩地的人可以不必考慮遷居相互間出門旅行的概念會在意識中默化為 「串門兒」北京的博物館同時也是天津的而蘇州也真成了上

海的後花園譬如 「和諧境界」古人心目之城如城池

城牆城壕暗含領地和精神的固守隔斷與差異現代城市概念是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而中心與中心打通壁壘縮短半徑同心同步城群崛起是大走向城際動車以 「和諧號」名之 「公交化」開行使之相互貼近融入貫通以至相同相成相輔相成相反相成臻於互利互惠互促互補之和諧境界無疑是最有力最實際最形象最漂亮的 「拉動」效果乃城市觀念的 「革命」

再如 「綠色理念」京滬高鐵百分之八十七的長度 「以橋代路」避免了對沿線城鎮的切割乃至最充分地利用自然光照明太陽能光伏發電以及動車組流線型車體和輕量化對大自然的順應與能源節省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內核 「天人合一」思想和當代國人 「可持續發展」追求的生動實踐「榜樣的力量」釋放的影響力和示範性無疑是拉

動帶動的一個鮮明取向即使如筆者上述管窺所及亦可見京滬高鐵

「拉動」的已非簡單的客流增長和諸多經濟數值的提高其走向也遠遠超出了城市間的有形往來其迷人魅力和樣本效應至少啟示我們

和諧社會建設以及人類對新生活方式的

科學認知和積極轉變迫切需要一些讓民眾百般受益有力而經典的 「拳頭產品」充當先行化身動脈以打通路徑溝通調諧

科學發展除了思想上的堅定不移還是一種智慧比拼看似遙遠的城際空間可以用時間去拉近看似發展到邊緣或因側重而缺失換一種思維和方式裒多益寡自可互惠共贏

拉動也是一種 「引導」許多的難題如果 「迎面破解」可能會帶來思想和利益的激烈碰撞以致進寸退尺或兩敗俱傷而以 「拉動」的形式引導之順勢而為科學見效事半功倍高鐵引流上線導流入渠讓 「綠色出行」理念成為民眾的自覺意識引導之功何其大哉

引領更是一種 「有序」高鐵已至少安排九十對動車組上線有快有慢有先有後或開或停不可能 「齊步走」而採取一站直達省際直達和交錯停站三種模式讓快者有機會超越讓慢者不被 「添堵」讓交錯者搭上 「階梯」各盡所能而並行不悖這對於解決複雜的社會問題提供了一種運行機制

高鐵技術含量質量要求之高前所未有乃使中國鐵路許多技術思想領域從原本落後的「跟跑」變為 「領跑」擺脫了許多 「前人」已證

明不必要的追隨過程其 「跨越」思維和 「後發」優勢是又好又快多快好省發展理應效法的一個樣本

如此觀照就回到了小文開頭京滬高鐵恰如和諧社會方興未艾之際應時順勢出手的示範手筆未來中國前行路徑上一個漂亮的 「拉動」與「引領」動作

武漢大學老校長劉道玉有一個觀點不贊同孩子考試要得一百分因為要得到一個一百分就要用掉學生太多的精力為了避免小錯就要訓練得非常熟練結果會浪費太多的寶貴時間和

資源最後學生的創造力都被磨滅了非常贊同劉教授的觀點關於教育有一種 「第十名現象」小學期間

能考一百分的 「尖子」生一旦升入初中高中或是大學大部分會 「淡出」優秀行列而名列第十名左右的學生卻會在後來的學習和工作中出人意料地表現出色考一百分的孩子之所以會落於人後不能一直保持優秀道理就是劉道玉所言的那樣為了避免一點小錯尖子生們花了幾倍的努力浪費了大量的寶貴時間好鋼沒有用在刀刃上實在是得不償失

就像一塊地明明只能種一季莊稼卻要施上幾遍肥結果土地的性質發生逆轉反而種不成莊稼了而成績處在中游的孩子基本知識都掌握了只不過有點小差錯無傷大雅他們的時間不會用在如何避免小差錯上而是用在其他知識的學習上反而能厚積薄發後來居上

我的人生經歷也印證了這一點我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就讀於江南一所鄉村小學同年入學的有兩班八十多個人從小學到初中我的成績都處在

中游有時候數學還考不及格現在讓我回憶小學裡學校裡的生活實在回憶不起來了因為那時我感覺自己不是在學習而是在 「玩」同村的幾個孩子年年能拿獎狀我讀了五年小學一張獎狀也沒有但我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就愛上了閱讀所以零花錢全部買了書到了初中一年級方圓幾里地就數我家裡的書最多一些愛看書的農民也會騎車來我家向我借書

我的學習成績在初二突然 「發力」照老師的話說就像「換了一個人似的」那時也奇怪什麼都懂了一本教科書

短短幾天翻一遍就能知道個所以然了成績自然好了並一直保持到高中畢業直到考上學校

我小學裡有八十多個同學初中有一百多個同學最後只有我一個人考上了學校算是跳出了 「農門」現在回頭去看一個差生一個農家子弟最後能成為一位 「作家」能在城裡的文化單位工作也算是個 「奇迹」了

一個人的成長要順其自然就像一年四季小學和中學是人生的春天大學是人生的夏天畢業後到中年是人生的秋天到了老年就是人生的冬天春天就該做春天的事夏天就該做夏天的事小孩子就是玩沒別的事但是現在看看的小孩子哪裡還有玩的時間一次考試沒考好家長就如臨大敵

與現在的孩子相比我的童年是幸福的十三歲之前根本沒有學習上的壓力上山摘野果下河抓魚蝦肯定不是一個好學生考好考差父母也不來顧問我就像野外的一棵樹能不能成材聽 「天」由命這要感謝那時的應試教育不像現在這樣瘋狂任由了我喜歡讀書的喜好在潛移默化中發展了自己的長處又因為多讀書反哺了我的認知和學習能力來了一個 「後來居上」不然也許我的人生會被徹底改寫

內地著名教育改革家魏書生對後進生有這樣一段論述 「所謂後進生可能是一點都聽不進課程還堅持在那裡坐着日長天長他們磨出的是何等的頑強的毅力長期的教育經歷讓我感到大部分後進生都是心地善良心胸開闊待人誠懇的人」

魏書生對後進生認知基於的是常年的教學體驗不可謂不深刻但我們千萬不要誤讀了他的話魏書生並不是倡導孩子去做「後進生」他想說的是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學習成績並

不能代表全部如果被脫離社會現實的 「應試教育」牽着走可能最後成為一種人生悲哀而養育適應社會的能力譬如後進生的那種 「忍受能力」要比考一百分重要得多那種幾年十幾年磨出來的毅力將為他們走上社會之後開拓出人生寬廣的空間

道德在歷史間徘徊徐 悅

閃光的配角

嚴方正

京滬高鐵1049504拉動1049505了什麼李忠國

夏日冰糕車

霍無非

廣州雲吞麵今昔 行 平 ﹁老闆來碗雲吞麵﹂在廣州街頭巷尾的麵食店

這可能是最常聽到的一句話雲吞麵是廣州小吃的代表

作不少旅居海外的廣州人回到故里第一件事便是到

附近麵店吃上一碗雲吞麵香噴噴的雲吞麵飽含着遊

子對家鄉的記憶也道出廣州今昔許多故事

廣州雲吞麵歷史悠久據說雲吞於唐宋時期由湖南

傳入廣東清朝同治年間一湖南人在廣州開設﹁三楚麵

館﹂出售麵食當中便有雲吞麵起初﹁三楚麵館﹂的雲

吞做得粗糙並不吸引後經改良該店雲吞麵自成一派

招徠了大量廣州客人不久更被許多人效仿雲吞麵自

此在廣州興起及後廣州街頭曾出現過這樣一個盛景

眾多肩挑着雲吞麵的小販在街頭叫賣敲着竹板發出

﹁獨得獨得﹂聲吸引食客

廣州有俗語﹁有錢吃盒仔飯無錢吃雲

吞麵﹂但被人們看作﹁草根美食﹂的雲吞麵

也大受權貴富豪追捧上世紀三十年代在

廣州西關街邊擺攤的﹁池記﹂雲吞麵頗負盛

名它曾為陳濟棠等當年廣州政界要人和眾多

粵劇名伶賞識當時有不少雍容華貴的闊太

專程乘小轎車到﹁池記﹂品嘗雲吞麵她們身

穿旗袍或像普通百姓般端着碗坐在路邊吃

或躲進車中大快朵頤

時至今日雲吞麵依然

是廣州人最愛的美食無論

是早午晚三餐還是下午

茶夜宵雲吞麵都是廣州

人餐桌上的﹁常客﹂對於

﹁嘴刁﹂的廣州人來說一

碗上好雲吞麵麵必須是人

手用﹁竹昇﹂(大竹竿)打

製的竹昇麵雲吞餡的豬肉要﹁三分肥七分瘦

﹂或加入鮮蝦等作餡料湯需用大地魚及豬

骨等熬製而成上麵時爽口的麵要用湯匙架

着以免泡軟雲吞要置於碗底吸收湯味湯中

要放入幾條韮黃

如今走在廣州大街小巷能覓得各具特

色的雲吞麵位於廣州文昌北路的﹁恆記麵家

﹂被街坊親切地稱為﹁婆婆麵﹂該店的老

闆娘李英現已八十多歲她二十歲出頭便在廣

州開店賣雲吞麵一賣便是六十多年該店專

注做爽滑鮮嫩的淨豬肉餡雲吞平時每天要包

近千隻雲吞上世紀四十年代初李英曾與丈夫一起到

香港上環舊西街的電車站路口以丈夫之名開﹁劉澤記﹂

擺攤買雲吞麵夫妻倆每天從晚上七時忙活至凌晨一時

常年無休一九四八年李英與丈夫回到廣州在文昌

北路開麵店售賣雲吞麵至今現時李英的外孫還在廣

州文明路開設﹁恆記﹂的分店取名﹁婆婆麵﹂

廣州和平西路的竹園竹昇麵店是廣州如今為數不多

仍保留﹁竹昇﹂壓打製作麵條的麵店之一備受街坊喜愛

因早前中國中央電視台製作的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

曾到此拍攝竹園竹昇麵店聲名鵲起如今該店每天都被

食客圍得水泄不通不少港澳及海外食客也慕名而至排

隊一個多小時為的就是品嘗該店的雲吞麵

不必考一百分

陸勇強

文文史史叢譚叢譚

人人生生在線在線

飲飲食食男女男女

如如是是我見我見

人人與與事事

文文化化經緯經緯鄭

板橋係﹁揚州八怪﹂之一以詩書畫三絕著稱

他主張師法自然不拘泥古法其藝術特色有﹁六怪﹂

對當時及後世都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為人怪鄭板橋當過官也為過民一生剛直不阿

任知縣時遇到災荒都具實呈報力請救濟百姓還責

令富戶輪流捨粥並帶頭捐出自己的俸祿因為賑災而

得罪了上司於是乾脆辭官不做回到揚州靠賣畫度過

了貧寒而有氣節的一生以實際行動應了當官不為民

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

廣告怪在他賣畫的廳堂裡掛着一篇賣畫的商業性﹁廣告﹂不但

對作品明碼標價還着重強調概不賒欠想以禮品換畫者屬於無禮糾纏

末尾還附詩曰畫竹多於賣竹錢紙高六尺價三千任渠話舊論交接

只當秋風過耳邊這幅廣告滿紙言錢卻很好地諷刺了兩種人不言錢卻

想索取佳作的假文人利用權勢來強取豪奪的官僚鄭板橋看透人世敢

打破舊習禮儀公開自己的真實想法使那些偽君子哭笑不得啞口無言

嗜好怪鄭板橋有個嗜好mdashmdash喜歡吃狗肉這一嗜好曾幫助了一個叫

甑小泉的大鹽商此人假充斯文想求購板橋的字畫卻屢次遭拒後來

有人給他出了個主意讓鄭板橋﹁吃人嘴短﹂欣然命筆並落了甑小泉的

上款待鄭板橋日後得知真相時才明白一不小心中了人家的狗肉計

題詩怪在濰縣當縣官時鄭板橋曾將一幅瘦竹贈給巡憲題詩云

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

後來他因得罪上司而辭官歸田時又畫瘦竹贈濰縣紳士題詩云烏紗

擲去不為官囊囊蕭蕭兩袖寒寫取一枝清瘦竹秋日江上作漁桿從詩

中看出板橋無論做官還是為民都敢於直面現實他了解民間疾苦所

以沒有過多的閒情雅致來吟風頌月只畫幾桿瘦竹以舒胸中悶氣

書法怪鄭板橋書法雜用篆隸行楷並以隸為主兼有畫意的

美感他獨創一體自稱為﹁六分半書﹂世人稱之謂﹁亂石鋪街﹂體

其書法﹁難得糊塗﹂和﹁吃虧是福﹂流傳至今受到各行各業人們的喜愛

廣泛用於賓館辦公室家庭等場所

畫作怪鄭板橋一生只畫蘭竹石這與他倔強不馴的性格相脗合

他的畫構圖極其簡單但布局卻十分巧妙一幅畫中一般只有幾竿竹

一塊石幾筆蘭墨的濃淡準確地襯出立體感雖只有黑色一種卻讓人

感到蘭竹的勃勃生機這與他平時的精心觀察勤於練習密不可分更是

他把個人的品格抱負愛憎都融入筆墨中的結果

一九八九年陶華碧用省吃儉用積攢下來的一點錢在貴陽市的一條街邊開了一家 「實惠餐廳」專賣涼粉和冷麵為了招攬生意她製作了一種麻辣醬作

為拌涼粉的作料客人非常喜歡她的生意也紅火起來後來她發現很多顧客吃碗涼粉回去時還要買些麻辣醬甚至有人不吃涼粉專門來買她的麻辣醬她覺得蹊蹺就到其他賣涼粉的餐館轉了轉結果發現別人家的作料中都有從她那兒買來的麻辣醬她想既然那麼多人喜歡我的麻辣醬我還賣什麼涼粉於是她辦起了麻辣醬工廠過了段時間全國各地的大超市裡都有了品牌為 「老乾媽」的麻辣醬

央視主辦青年歌手電視大賽已有十四屆了開始幾屆推出了幾位響噹噹的歌手如今他們仍活躍在舞台上最近幾屆有些走下坡路流行作品越來越少新星越來越少走紅的歌手也越來越少若要問看過比賽的人是不是還記得一兩個歌手的名字可能難得有人答出來但大家對評委余秋雨卻多有印象儘管褒貶不一不爭的事實是余秋雨的確成了收視率的砝碼有網民稱「就是為了聽余老師的點評才看青歌賽的

不然我才不會坐在那裡幾個鐘頭呢」第十四屆由於在團體賽裡取消了 「綜合素質考核」這一環節馬上有觀眾反映比賽變得不好看了於是央視只得 「三顧茅廬」把一再聲稱不願出山的余秋雨請了出來另外主持人董卿在近幾屆青歌賽上都有上佳表現青歌賽最大的魅力在於直播最大的難點也在於直播具有獨特氣質多才多藝的董卿成了控制現場節奏和氣氛的 「核心」人物聰明的董卿是敬業的她在台下和歌手進行過細緻的交流當一位歌手受挫時她會用大仲馬的話安慰他 「在生活的最終謎底揭開之前最好的心態是忍耐和等待」 有一位歌手是讀理科的大學生和他對話時她引用愛因斯坦的話 「沒有音樂科學研究將變得枯燥乏味」 有一位歌手在外地 「漂」了多年很少回家董卿坦言 「想到我們大獎賽該有多少白了頭髮的爹娘守候在電視機旁為了兒女能踏上這個舞台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希望青歌賽一結束你們回到父母身旁時別忘了表達心中的愛和感激」一席話讓歌手和觀眾淚水漣漣掌聲響成一片

王實甫的《西廂記》其主角是相國小姐崔鶯鶯和書生張君瑞兩人在普救寺邂逅彼此一見傾心故事裡有許多曲折鶯鶯想愛又不敢愛不敢愛又忍不住想愛張生對愛情執著專一甚至近乎癡傻他機靈而膽怯王實甫描寫兩位喜劇人物功夫不凡所以在文學史上《西廂記》和《紅樓夢》常被相提並論劇中鶯鶯的侍女紅娘本是一個配角但卻是個光彩照人的形象她富有鬥爭精神和平等意識對背信棄義的老夫人仗勢欺人的鄭恆都敢於鬥爭她有過人的膽識和才幹作風潑辣心直口快極力維護和幫助鶯鶯和張生自由相愛如果沒有她兩位主角的百年好合是難得成器的《西廂記》是元代的作品許多年後才有了京劇《紅娘》那以後原來的配角站到了舞台的中心《西廂記》的主角倒逐漸被人淡忘了到了今天那些樂意成人之美為愛侶牽線搭橋的人都被稱為 「紅娘」無論是女性還是男性此種情況讓生活在九泉之下的王實甫知道了他會有什麼感想

板橋

﹁六怪﹂

劉志傑

但聞蟬鳴(攝影) 李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