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看也斯」: -...

Preview:

Citation preview

A30 文匯副刊藝粹 ■責任編輯:賈選凝 ■版面設計:吳景強 2014年1月21日(星期二)

也斯近半世紀不限邊界的觀察、經驗和創作,讓他寫下詩歌、散文、小

說,也作翻譯、文學評論和研究,把香港文學介紹到海外,同時亦涉獵跨媒

介創作。《回看,也斯》回顧活動旨在回顧也斯對本地文學、藝術及文化所

作的貢獻,藉此關注香港作家、香港文學和詩學,其中包括「游——也斯的

旅程」(視覺藝術展)及跨媒介回應展和講座等活動。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賈選凝

圖片由主辦方提供

回顧活動開幕之際,民政事務局副局長許曉暉太平紳士在致辭時提到:「梁教授的創作,有

如他豐盛的一生,是一趟東西往復,充滿詩意的旅程。這次展覽讓市民認識到梁教授豐富多姿的文藝人生,見證他對香港文學的巨大貢獻。」她更唸誦梁氏《給苦瓜的頌詩》選段,以苦瓜之意頌也斯之情。也斯以食物寫詩,更以文學入

饌。因食之名與也斯結緣的梁文韜記得也斯喜歡吃豆豉涼瓜、炒菜遠、蒸芋泥:

「他不單喜歡吃圍村菜,更喜歡菜式背後具人情味的故事。」早於70年代因《中國學生周報》編務工作與也斯相識的劉健威憶述:「他對任何食物都從不抗拒,但總愛把文學與食物扯上關係,譬如吃鬆餅會提起張愛玲……縱然也斯對很多人和事都有點牢騷,但他總以溫柔和具深度的文字講出道理,可見他的理性和敦厚修養。」而香港嶺南大學人文學科中心主任黃淑嫻教授則認

為,是次展覽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從文學角度出發。她認為:「因為香港一直以來對文學家的展覽,可能都是展出書或者手稿、照片,這些是傳統的文學家展覽的方式,現在其實手稿已經少了,大家都在電腦上寫作,包括也斯也用iPhone寫詩,所謂文學家的手稿就變得越來越少,那這樣一來,我們應該展些甚麼呢?」因而勢必要構思其他方向。另一方面,她也認為,很多時候單單是展出作家的一

本書、一部手稿,未必能引起一些不夠了解這位作家的讀者的興趣,所以可能要嘗試換一些媒介。「像今次在中央圖書館的展覽,就以視覺藝術為主,我們會見到包括時裝在內的不同形式的作品,希望能令一些對

也斯作品沒那麼認識的、對香港文學沒那麼認識的觀眾,一看也會覺得,原來文學不是個那麼孤僻的藝術。」將文學與視覺藝術乃至時裝設計融合,也是擴大文學讀者群的一種踐行。黃淑嫺認為,其意義不只在於紀念也斯,對推廣香港文學的意義也很大。

希望香港年輕一代對文學有感應跨媒介當然只是一種文學展覽的嘗試,還是要看作者

本身的創作內容是否適合,而從展示層面,也斯可能是最適合於用這種方法展示的作家之一。從六十年代累積到如今,他的作品本身就跨媒介,所以黃淑嫻認為,呈現這個人時,自然就會呈現出跨媒介的效果。「游——也斯的旅程」中的很多參展藝術家在也斯在

生時便和他合作過,大家一起碰觸火花,有些則是也斯

過身後創作的相關作品。展場中間有個大型電子裝置,用了《蓮葉》組詩。黃淑嫻說:「蓮在中國傳統中的意象大家都知道,但怎樣擺進詩中呢?也斯其實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寫這組詩時,就想我們去思考中心和邊緣的關係:花和葉的關係。那這樣一個觀念擺進一個電子裝置時又怎樣呈現呢,這個是今次展覽中的一個焦點裝置。」而另一組同樣根據《蓮葉》創作的作品,是一組時裝,設計師自己對《蓮葉》這組詩有興趣,就真的找來蓮葉,根據其紋理去思考衣服的圖案要怎樣做,其中一件上,還有也斯的珍貴手稿。也斯在生時喜歡美食,他喜歡去民間大排檔、也喜歡喝奶茶。今次用舊式大排檔煲仔飯形式完成的聲音裝置,其實過去也曾在港展出過。其中展出的內容相當能吸引小朋友或中學生的好奇心——打開每一個鍋的蓋子,就會聽到念詩的聲音,都是請詩人念的跟食物有關的也斯作品,這樣就會有一個互動的感受在其中。黃淑嫻說:「年輕觀眾可能一看,就會發現,原來這些煲仔飯裡面有詩哦,有聲音哦,可能這種形式會引起他們的興趣。也希望能夠讓香港年輕一代對文學有些感應。」

文字與非文字:讓藝術的影響更廣闊早期從事文學及現代詩創作,後來進行攝影創作、移

居海外多年的香港藝術家李家昇,從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開始和也斯合作,如今回看自己的作品,仍然比較喜歡自己 1992 年幫也斯做的 City at the End of time(《形象香港》)封面,當時那張封面在1993年展覽時曾經被放大到很大的尺寸展出。當時正值回歸前香港面臨種種急劇變化和不安,李家昇認為:「作品表達到了我當時的心境。」他也認為,這次的展覽很集中地呈現

出了也斯一路努力在做的事,也斯和大班朋友及不同媒介的藝術家,進行了探索表現文字可能性的多種嘗試。李家昇說:「我和他合作是早期,我們是在認識十年之後才開始一起合作,當時我剛剛開始做攝影創作沒多久。所以現在看這些和也斯合作的作品,也像是看自己一路的發展變化,可以從中看到自己創作的過程和軌跡——像一開始做他的

書封面,後來一起做展覽,最後有一起做project,合作有很多種,很多不同的層次。某種程度上看這些合作過的內容,也看到了自己發展的脈絡。」而李家昇更認為,「游——也斯的旅程」展覽的意

義,除了紀念也斯,還可以令眾多藝術家的作品所帶來的影響更為擴闊,趨向更為寬廣。「原本是也斯和朋友的個別合作,後來他開始和不同媒介的artist合作,合作模式愈來愈多樣,現在將這些作品都聚集一起,其中的能量和影響力就可以同時發放,這樣就會看到整個過程裡的意義。」他更相信:「如果我們也視文學為藝術,就是文字和

非文字的共同展出。大家是不同層次,也能通過聚集一處,看到一種既定空間和條件中的合作方式和outcome出來。」譬如他看到大排檔那件裝置作品,2004年曾在沙田文化博物館展出過(「香港食境詩:文字圖像裝置」新詩、攝影及裝置展覽),但每一次做都不是重複。「現在這個裝置的規模小很多,是過去展覽中的一件作品。當時來香港,也找了很多不同朋友讀也斯的

詩。」李家昇與也斯的合作其實一

直是一種很close的朋友之間的合作關係,而不是純然一位文學家與一位攝影家的合作。通過這次展覽,是否會更多念及當年往事,從而倍加思念故友?李家昇說:「我一直都懷念也斯。」

「「回看也斯回看也斯」」::文學距離我們並不遙遠文學距離我們並不遙遠

游——也斯的旅程時間:即日起至1月28日地點:香港中央圖書館展覽館參觀者可於場內收集也斯的詩作,自製詩(私)人也斯詩集。

也斯 * 吾友——跨媒介回應展時間:即日起至1月28日地點:香港藝穗會畫廊

《陳腐》:關注婦女面臨的暴力今次將繼續為大家帶來《熱度》展覽參展

藝術家的作品。由西方國家移居香港後反而

讓莎卡露(Caroline Sharkey)有更多機會

知道更多世界新聞,發現很多令她震驚的事

情,因她在香港習慣於互聯網上觀看世界大

事。今次的展覽作品莎卡露以色彩亮麗的形

象達至反諷的表達。她會於展覽後將作品打

破以配合她對這些事件的不忿。

你的作品《陳腐》的創作概念是?莎卡露:我的創作概念來自互聯網上所看到關於世界各地無數婦女被强暴的新聞,這種事件令人震怒,然而卻是日復如事地發生,無日無之。有些報道更指出或歸咎强暴者犯事的藉口或動機是由婦女本身的言行所引起!如她們穿衣太暴露、喝了酒,以及舉手投足之時引起犯案者的遐想。看了這些報道讓我覺憤怒,這樣的論述本末倒置,對婦女很不公平,正是一些陳腐的思維。我很想借助作品呼籲觀眾注意這個問題,希望提醒大家能分別出雖然常有發生的事件卻不

一定是理所當然要發生的。古時候石碑一向是刻錄一些重要的記載或教條,所以我今次借助石碑為作品的形式去承載今次的概念。

為何選用色彩亮麗的形象表達反諷?莎卡露:今次以反諷手法去表達是希望可令這個較有爭議性的主題更能突出。我選擇以亮麗鮮藍及大紅的色彩,首先去引起觀眾注意,並迅速地吸引他們的眼球。這些純原色讓他們想起童年的快樂,覺得眼前所見的都是簡單、輕快、毫無攻擊性的物件。當進一步看作品,觀眾會看見像火柴人的可愛兒童畫的圖像,這讓人聯想到温暖的童年回憶。這些美好畫面原來只是作品的一部分;再細看,會赫然發現一些字句,正正點出那些不能接受、荒謬的被強暴的各種不合理的原因。這個反諷的表達直接、準確到位之餘,作品亦營造了足夠的空間讓觀眾思考這個議題。參加《熱度》陶藝展覽的感受是?莎卡露:今次展覽絕對是我在藝術發展的一個里程

碑,我入讀香港藝術學院的藝術學位課程正是想讓自

己正式踏上藝術之路。我在過往一年全情投入學習陶藝的新技巧及發展創作概念,兩者相輔相成以助我在藝術上邁向全面成長。而參與展覽和發表作品就是一些記錄,刻劃創作者的進步過程。展覽期間,除了作品可以面向觀眾之外,創作者亦有機會直接與觀眾溝通及分享作品背後的概念和想法。換來的評語和意見,可作參考,以鞏固往後的創作。辦今次的展覽正好讓我經歷這些體驗,幫助我認識到創

作以外的相關事項如與其他成員合作佈展、宣傳等,這些經驗累積對將來很受用。由西方國家移居到香港的經驗,為你的創作帶來了

怎樣的影響?莎卡露:移居到香港讓我思考得多了。令我知道當

與家人、朋友異地分離之時,會更珍惜他們。我亦發覺自己身處於一個擁有七百萬人的城市當中,然而我卻是一個陌生人。這令我不禁問自己一些問題:究竟我的身份為何?我身處在怎麼樣的地方呢?作為異鄉人,錯綜複雜的情緒當中有愁思、無趣以及開心。我會將這些問題、思緒以至答案轉移至我的草稿簿,將之轉化為藝術創作的靈感及動力。居於此地,讓我更清晰知道為何選擇這裡;這個陌生地猶如為我鋪設了創作的路,讓我找到自由的創作氛圍、沒有牽縛,卻有很多的可能性。再者,居於香港,讓我有機會到亞洲其他地區旅遊及觀摩陶瓷藝術及了解其發展脈絡,感受到亞洲人對陶藝的認識與尊重,這鼓舞我的創作動力。 採訪:Jasmine

《熱度》陶藝展覽時間:即日起至1月 26日地點:Unit Gallery(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 523室)

■回家途中。在航機艙中遠眺窗外(重讀也斯25年前寫的兩首詩 -「家破」,「家具」)(李家昇)

■萊茵河畔的兵馬俑(也斯)

■帶一枚苦瓜旅行(李家昇)

■在時間盡頭的城市(李家昇) ■給苦瓜的頌詩(也斯)

■《陳腐》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