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首批 8 个专项基金微基金出炉jrwh.cdwh.gov.cn/Upload/doc/2018/08/16/1534386967.pdf2018/08/16  · 时,能够实现自我造血并反哺社区基金会,形成 资源供给闭环,也是一种实现基金会可持续运营

05责编责编::蒲振韬蒲振韬 编辑编辑::王草王草

美编美编::徐松徐松 校对校对::郑郑嫄嫄

20182018年年88月月1616日日

牢记总书记嘱托牢记总书记嘱托 交出新时代答卷交出新时代答卷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市委全会精神及区委七届九次全会精神

回应民生需要直面问题解决问题

作为一股新生力量,居民对社区基金会的认识和定位并不十分清晰,社区基金会成立以后,具体要做什么,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开启首批专项基金、微基金成为武侯社区基金会成立后的首要问题。

在金花桥街道金凤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有一块闲置的空地,周围来喝茶的老人渐渐多了,就形成了一个自发的茶铺。50多岁的康丽霞和几位邻居经常到茶铺陪老人聊天,发现老人们需要有人端茶送水,她们又主动承担起志愿者服务。见康丽霞几人忙里忙外,也有老人会留下两元、五元钱作为茶钱。钱虽然不多,却代表着老人的一份心意,但就是这份心意,却难为了康丽霞,“我们成立的是助老志愿者服务队,既然是志愿服务,那肯定不能要这个钱!”

那么,这笔钱该怎么用呢?康丽霞得知金凤社区老年协会想举办一些敬老、爱老的活动,需要经费支持,因此监督好每一分钱的用途,成为志愿者们最关心的问题。如今,金凤社区“缤纷家源”项目成为武侯发展基金会下面一项微基金,不仅保证了使用渠道合理合法,还能链接更多的资源渠道。

想要在居民、自组织、社会组织、企业以及社

会中树立口碑,社区基金的透明度、公信力是第一保障。据了解,目前基金会已经组建专业运营团队,通过招聘熟悉基金会运作、了解社区生态的专业人员搭建执行团队。同时,构建运行制度体系,确保规范化、常态化运行,特别是针对社区资源供给单一、回应居民需求不及时等问题,还将制定基金会系列管理方法,探索建立一套灵活规范的小额资金审批流程,确保基金会可持续发展。

在监督方面,基金会按照“社会建设、社会享有、社会监督”的理念,成立了监事会,明确风险控制等六项监督职能,负责对理事会进行日常监督;同时搭建各类社会主体网络监督平台,畅通问题反馈渠道,切实增强社区基金的透明度、公信力。

立足长远战略整合资源激发活力

晋阳社区是成都一个典型老旧小区,居民大多是老人和外来务工人员,普通居民参与本社区生活环境建设积极性不高。2016年,彩虹岛青少年关爱中心成立,由专业社会组织承接该社区的青少年服务项目,但愿意来参加活动的青少年却并不多。

“在社区,我们常常看见社区小朋友背着画

板或者穿着舞服出去,一打听才知道他们在培训机构学艺术,学费还不菲。”于是,彩虹岛青少年关爱中心在周末首先为孩子们开设了书法、国画、素描、儿童画等艺术类课程。与此同时,社区的各种公益活动更加丰富,孩子们高兴了,一旁的家长也没闲着,有的忙着提供材料,有的提供志愿服务,还有的帮着社会组织工作人员一起做宣传,整个活动的决策、执行、监督和评估都有居民直接参与。“从原来找人参加,到后来聚集人气,我们发现社区最大的资源就是——居民。因此我们社会组织实现自我造血后,首先想到的就是反哺于居民。”

“名称:成都市武侯社区发展基金会春天酱艺术培育基金;发起方:成都市武侯区彩虹岛青少年关爱中心;使用范围:支持社区儿童文化教育及艺术拓展;期限:长期;资金量:启动资金3000元……”作为武侯社区基金会首批微基金项目,彩虹岛青少年关爱中心的工作人员目前已对辖区内困难、留守儿童一一建档,梳理出明确的需求,“我希望能帮助社区里和我同龄的孩子,让他们周末能跟我一起上画画课,舞蹈课。”8岁的董馨洁充满期待地说。

“经过在武侯区多年的发展,社会组织不仅能够提供更专业化的服务,链接更广泛的社会资源,更重要的是形成了一群关心社区发展的居民

团队,持续地动员本地资源,解决本地问题,实现社区可持续发展。”武侯社区基金会秘书长肖潼婷介绍,武侯社区基金会之所以能够建立,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社区组织的不断壮大,居民的公共精神和参与意识的不断提升,一切才能水到渠成。目前,武侯区各类社会组织已达1825家,专业化服务、柔性化管理、社会化运作,为社会组织撬动大资源预留了更多空间。

多重创新实践基金会政府合作互动

在首批启动的专项基金项目中,来自望江路街道的国际音乐社区发展基金尤为引人瞩目。位于新生路社区群众路69号附3号的是街道打造的手风琴微博物馆。在这里,从全音阶手风琴到半音阶手风琴、从8贝司到32贝司、48贝司等各种手风琴一应俱全。望江路街道党工委书记李林说:“我们专门在基金会中申请了‘国际音乐社区发展治理’专项基金,用于建立望江路片区音乐文化的微生态,打造和推广‘望江·音乐家’市民公益音乐课堂,让音乐文化人人分享,人人都有音乐之‘家’。”

“武侯社区基金会的优势就在于社区基金会链接社会资源,整合配置,同时快速、灵活、精准响应社区需求,长远回应社区战略需求。

这样一来,也促进社区多元合作、支持社区自组织自发解决社区问题,推动社区自助与互助,提升社会资本、激发社区内生动力。”江维肯定地说。

武侯社区基金会的成立,是采取“政府引导+社会化运作”的方式,由武侯发展集团全额出资800万元注册资金成立的。“基金会的成立目前是由企业出资注册成立,那么我们不回避在基金会成立初期需要政府一定程度的帮扶,可以是激励或支持资金,可以是提供相应的政策咨询,更需要在社区治理领域的广泛互动与合作。”肖潼婷表示。

如何确保基金会长效运行?基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基金会成立初期,还没有取得公募资格前,将通过设立“专项基金”“微基金”、争取政府扶持或奖励资金,以及链接外部基金会的资金配比等多种途径多元化方式来为基金会筹集更多资金;当基金会成立满两年,申请获得公募资格后,则可通过开展更多面向社会公众的募捐活动筹集资金。同时,武侯社区基金会也在探索成为社会企业的投资者,进行社会影响力投资,在未来孵化和培育社会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能够实现自我造血并反哺社区基金会,形成资源供给闭环,也是一种实现基金会可持续运营的路径。

首批8个专项基金微基金出炉发展治理升级 基金会启动社区公益生态新引擎

本报记者 胡晓枭

8月11日,以“新格局新视野新社区”为主题的成都市武侯社区发展基金会成立大会在我区隆重举行。与此同时,武侯社区基金会首批8个专项基金、微基金也在这一天正式启动,项目启动经费从3000元到10万元不等,涵盖社区发展、音乐文化、艺术教育等多个方面。

区委社治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武侯社区发展基金会将致力于以市场化途径优化服务供给,以项目化运作回应群众需求,以多元化参与推动社区治理,促进优质的资源要素加速向社区流动,它不仅是企业参与社区治理、增强社区造血功能的重要平台,还将成为解决社区民生问题的好帮手。

在成都,没有人不知道玉林小区,这是成都安逸生活的代表符号,一个融合成都人文生活气息的街区范本。在玉林这个安逸街道的中心——玉洁巷,有了一个融合、创造的青年文创园“院子文化创意园区”。院子文化创意园是玉林街道与成都小酒馆团队联合打造的,在8月12日下午举办开园派对,一场围绕成都青年文化的艺术风暴,一场关乎文化和艺术的视听盛宴,一个市民触手可及的市井派对,将文化创意完美融入到玉林生活美学街区之中,让居民们在家门口享受一场文化艺术盛宴。

共驻共建 社区与园区相融共生院子文化创意园区是玉林街道与成都小

酒馆团队联合打造,依托位于玉洁巷3号的老旧房屋进行更新改造,按照现有建筑造型,与周边环境结合起来,做到既有其风格的独特性,同时又能完美地融入到整个生活街区之中。既有服务市民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迈步可入的城市休闲功能区,也有相对幽静的创意园工作区域。同时,院子文化创意园和玉林街道倪家桥社区采取共融模式,即社区与文创园

区相融共生,实现功能叠加、错时服务,相互结合为市民创造更多更丰富的精神享受和文化需求。成都小酒馆整合发挥其专业资源和品牌影响致力于打造一个以融合、孵化、发展为目地的青年文创产业园区。

音乐+沙龙+复古集市一场视听的市民狂欢

据介绍,今年以来,玉林街道以“玉林民谣音乐节”为主题,策划了寻找、吟唱、论坛、盛宴四个阶段活动,并通过“一园带多点”的形式,开展国际音乐演出、创意市集等音乐+文创主题活动,这种形式深受居民的喜爱和支持,活动场场爆满。8月12日,院子文化创意园的开园活动是民谣音乐节第二阶段“吟唱”的主题活动。

活动现场,4组优秀音乐人带来现场演出:树子&老麻:一个民谣音乐人,一个金牌吉他手,两个老友首次合作实验音乐项目;唱着椒盐望天歌的若水与伙伴们;国内新潮音乐代表马赛克乐队以及一直专注于声音项目的DJ XIANG;一组嘉宾阵容强大的对谈:摩登天空胡嵬、草台回声戈

非、New noiseJEF、另一种语言毛毛……在玉林这个孕育了特别多优秀著名的乐队和音乐人的地方,院子文化创意园创始人史雷,与大家一起畅聊“成都音乐现场生长力”的话题。

同时,户外也有玲琅满目的复古市集。据院子文化创意园负责人介绍,“复古集市是居民们情感的桥梁,给老邻居、老物件一个更广阔的天空,实现自由地交流、沟通。”

文创工作室不再“神秘”在院子文化创意园,另一大亮点就是目前

入驻的11个文创工作室对公众开放日。每个工作室都确定了自己的开放日,在这一天,居民不仅可以亲自走进西部一流的音乐工作室互动,还可以在这里参观文化主题展览。

居民们步入二、三楼的开放工作室,可以参观各工作室推出的艺术展览。在入驻院子文化创意园中,一个名为“谱造司”的工作室吸引了不少居民驻足参观。谱造司是由一些热爱音乐的艺术家和工程师创建的专业的视觉和交互装置团队。“在音乐中,我们的视觉部分自然会占很大比重,谱造司希望能做到的是在各种不同场景下合适地将我们对音乐语言的理解传达出来,尽量放大和共鸣演出者的感受。”谱造司团队负责人刘威介绍说:“视觉艺术加音乐,已经在国内外被广为认可。在成都坚持做音乐项目十多年,虽然也有其他城市邀约我们,但大家始终都没有动心过,觉得成都、玉林才是我们真正的创作土壤。”

院子文创园开园现场,还有一场以“梦”为主题的视觉装置艺术格外引人注目。一楼入口的《梦之门》代表打开所有人的文化梦想,二楼几段《梦的片段》,则代表着文化可以打破时间界限的幻想空间,如果再走到院坝外,还有

《梦的立方》,代表着文化的梦想没有厚度和高度,只有维度。所有的装置艺术,居民都可以现场免费参与互动体验,感受音乐+文创的独特魅力。“我们希望未来院子文创园敞开大门,贴近生活,给居民们在家门口提供更多的艺术文化盛宴,也希望院子文创园能成为帮助大家造梦、圆梦的地方。”玉林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院子文化创意园,玉林街道还打造了18 个文化聚落,让文化活起来、动起来、用起来,努力建设玉林生活美学特色街区。”

炎炎烈日下,金花桥街道川西营社区内的两条便道整修工作正在加快推进。首先施工的是社区五组居民的出行道路,因之前连日暴雨,这条路破损积水情况严重,已经无法通行;另一条是社区一组居民的出行道路,也已经做好了施工准备。

川西营社区副书记赖晓霞介绍说,在“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中,区交通局公路管理所了解到社区道路破损情况后,第一时间派出专业团队前来勘察,本月初确定了方案进场施工,并承诺本月内整修完成。

今年7月暴雨连绵,川西营社区部分地势低洼的便道遭到了严重破损,居民出行怨声载道,社区两委“压力山大”。

“特别是五组的出行便道,积水最深处将近70厘米,已经没有办法通行了。”赖晓霞告诉记者,作为涉农社区,川西营社区内的便道就是早年的村道,普遍呈现道路短、流量小的特点。以五组的便道为例,仅供院落内20余户居民出行使用。同时,社区有大量待拆迁区域,便道是作为临时道路存在,没有纳入全区管养道路中。因此,便道破损对于社区来说是个棘手的问题,“一方面,居民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另一方面,由社区进行整修,财力不足。”

就在川西营社区一筹莫展之际,区交通局公路管理所的汛期走访调研为他们带来了曙光。据了解,公路管理所主要负责三环外道路

的管理和养护,所长卢长春告诉记者,在平时维护道路时经常发现附近社区的便道有破损情况,所里就要求工作人员在维护主要道路的同时,顺便对附近便道进行修补。

“雨季来临,我们既要加紧维护主要道路,也不能无视社区便道。”卢长春说,与主干道相比,社区便道的基础条件差、破损情况更严重,不仅会造成居民出行困难,还有安全隐患。为此,公路管理所将社区道路也纳入了汛期排查。

在迅速对川西营社区便道情况进行详细勘察后,公路管理所决定对一组和五组的出行道路进行整修,并于 8 月 1 日正式进场施工。值得一提的是,两条道路整修的全部费用都由全区道路养护资金承担。

“五组的便道虽然面积只有450余平方米,但路基都已经损坏,公路管理所相当于要重修这条路。”赖晓霞跟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由社区筹措资金进行修复,按照公路管理所给出的方案,造价估计达到30万元。受限于财力,社区只能做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可能明年连续几场暴雨,就又回到了从前。“区交通局公路管理所真的给我们解了燃眉之急!”

卢长春告诉记者,深入推进“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就是要立足自身工作,努力去发现群众所需,解决群众亟待解决的困难。据了解,截至目前,公路管理所已经帮助川西营等7个社区整修便道,整修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投入资金60万元以上。

本报记者 蒲振韬

川西营社区道路破损居民出行难区交通局月初定方案月内整修完

本报记者 胡晓枭

音乐节、沙龙、复古集市、艺术展览

院子文创园:打造家门口的文化艺术盛宴......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