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年味春味别样浓 - cqn.com.cnepaper.cqn.com.cn/images/2017-02/03/01/zgzlb2017020301.pdf · 为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他们村有了一 个显著的新变化和新现象——旅游大巴

中国质检报刊社出版中国质检报刊社出版 本版责任编辑本版责任编辑 李冬玲李冬玲 编辑中心电话编辑中心电话::010010--8464969184649691 电子信箱电子信箱::zlbbjzxzlbbjzx@@vip.sina.comvip.sina.com

2017年2月3日 第6126期 今日4版

国内统一刊号:CN11-0167 邮发代号:1-148 http://www.cqd.com.cn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主管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主管

星期五星期五

微 信

本期导读本期导读

盼安全 盼便捷 盼监管 22版版

中国质量的中国质量的

记录者记录者

质量中国的质量中国的

观察家观察家

□ 本报记者 孙中杰

农历正月初四,地处河南省焦作市的南太行山麓,虽然寒风料峭,但天空晴朗,温和的阳光洒在山水之间,更加点燃了人们过年旅游的热情。在云台山旅游风景区内,以家庭为单位的游客从四面八方涌来,成群结队地进入景区。一时间,云台山景区内的七八个景点便成了人的海洋。记者从景区游客服务中心 提 供 的 数 据 上 了 解 到 ,上 午 10 时 左右,进入景区的游客就达到了 1.5 万余人。

云台山旅游风景区是河南省唯一集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首批国家 5A级旅游景区、全国首批“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世界杰出旅游服务品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等 1个世界级、8个国家级称号于一身的综合性山水文化旅游精品景区。

在 知 名 度 较 高 的 红 石 峡 地 质 公 园内,由于观景道路狭窄,有的地方甚至得猫腰前行;还有的地方因风景独特,游人拍照、取景流连忘返,后边进入的游人只得蠕动着身子前行。来自河南油田的游客陈先生告诉记者:“我们一家 3口第一

次来云台山,真没想到这里冬季旅游还这么火爆。”陈先生说,他们一家对云台山景区向往已久,年前就和家人商量好,春节期间一定要到云台山来。正月初三他们就开车到郑州的亲戚家住下,初四一大早便赶了过来。“我们这次来真是不虚此行,上午在潭瀑峡游玩时,不仅看到了风景秀丽的瀑布深潭,更是欣赏到了山上泉水流下来时结成的冰瀑,一排排冰挂、冰瀑晶莹剔透,形态各异,非常漂亮,冬季的云台山竟是如此的壮美。”

在红石峡景区出口,来自安徽阜阳的张女士正在和她的家人们进行交流,她激动地说:“云台山不愧是国家 5A 级景区,这里不光风景美,管理也好,乘车方便,导游讲解细致耐心,各个景点内虽然人很多,但秩序非常好。”

“游客的满意和好评,得益于我们多年来持续不断地提升标准化管理,标准更精细、更具体,服务才能更到位,才能让游客更满意。”云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云台山的旅游标 准 化 之 路 始 于 2006 年 。先 后 完 成 了

《云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标准化管理体系》2006 版和 2009 版的编制、发布、实施。特别是在 2009版文稿的基础上又

重新整理和编制了《云台山风景名胜区服务标准化体系》(2011 版),已被国家旅游局编入《旅游景区管理制度汇编》并面向全国推广。

“近年来,我们把智慧旅游作为提升景区服务质量和档次的又一重要抓手,通过建立规范和标准,给游客提供更加便利、周到的服务。”据该负责人介绍,作为全国首批数字化景区试点单位,近年来,云台山先后投入 1.5亿元全面实施数字化建设工程。2014 年 12 月 1 日,由焦作市云台山景区编制的《旅游景区数字化应用规范》成为国家标准正式实施,这是我国第一个由景区编制的旅游景区数字化应用国家标准,并在全国旅游景区中推荐使用。

现 在 ,不 论 你 在 哪 里 ,只 需 一 键 导航,就可以轻松获得前往云台山景区的路线指示;打开微官网,就能尽览云台风光,提前安排自己的出游……为增加游客的景区体验度,云台山景区微信公众号全新改版后,增加了微官网、微画册、720 度全景、一键导航、天气信息、特产商城、周边景点信息等内容。

在景区验票点,记者看到,有的游客仅需刷一下身份证即可进入。该负责人

告诉记者,从今年 1月 1日起,云台山实施了实名制购票,既能帮助景区进一步加强对旅游市场的规范管理,又能切实保障游客的安全和利益。景区还设计了以二代身份证为核心介质的“一卡通”服务,在不远的将来,景区的“吃住行游购娱”等环节均可通过身份证来“通关”,真正实现“一卡畅游”。

“为了增加看点,把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融为一体,春节期间,我们还在小寨沟景区宽阔的广场上搭建舞台,设置了

‘民俗杂技狂欢周’活动,从初一到初六,给广大游客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杂技艺术表演。”该负责人说,“春节期间游客多,初四到初六,每天要有两万多人进入景区。游客多不安全因素也多,为了保证把游客服务好,把安全管理好,景区 1200多个管理和服务人员全部在岗,从初一到初六,每个人只轮休一天,确保各个岗位、各个环节都能按照标准化管理的要求,精准执行,管控到位。”

下午16时30分,一辆辆绿色大巴满载着下山的乘客,在蜿蜒的公路上有序地行驶着,祥和的阳光照进车内,让人感觉更加温暖。游客们欢声笑语,纷纷讲述着这次春节旅游的收获。

□ 本报记者 徐建华

对于湖北省罗田县凤山镇李蟒岩村村民周曙军来说,今年的春节是非常“忙碌”的,不过和村里其他人忙着走亲访友不同,他的忙碌主要是在家里——他要趁着村里人多的时候,把自家的房子好好收拾一下,好在今年春天旅游旺季来临的时候,把自家的“农家乐”规模再提升一倍。

“现在路修好了,来我们这里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今年的生意肯定差不了。”面对本报记者“接待能力上升,客流量会不会有问题”的提问,周曙军的回答显得信心满满。

周曙军的信心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在刚刚过去的 2016年,他们村有了一个显著的新变化和新现象——旅游大巴开到了家门口。“人多车多的时候,这个停车场都不够用了。”坐在村支部的门前,许多晒太阳的村民指着村支部门前的一大块空地说——那些天,空地早已变身“停车场”,停着挂有各个不同省份车牌的小汽车。

村民们告诉记者,从 1 月 20 日(农历腊月二十三)以来,每天来这个“停车场”停车的小车就不少,车牌也是省内省外都有,大多都是从外地回来过年的罗田人,和亲朋好友或者同学慕名前来旅游的。

从罗田县城出发,沿着义水河岸一路向西就能见到一条美丽清澈的小河——石源河,再沿着石源河逆流而上,就来到了周曙军的家乡,海拔一千米左右的李蟒岩。一进入石源河,新修的柏油路宽敞平坦,十分抓人眼球。在路的入口处,还立着一个“秀美石源河”的牌坊,书写着一副对联,上联是“偃武修文 寨以万全留古韵”,下联是“仁山智水 人从是处拓新园”。不仅点出了石源河发展的新面貌,也点出了其中最有名的原生态景点——万全寨。

记者了解到,石源河的柏油路是去年才刚刚通车的,它是在原来村级公路的基础上拓宽翻修的。不少村民告诉记者,去年石源河公路通车的时候,罗田县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国务院副总理汪洋亲自带队,来到罗田县调研扶贫工作,还召开了“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现场会。“要致富,先修路。有了新修的路,来我们村玩的人明显多了,我的小房子都不够用了。”回忆起去年通车后的变化,周曙军如数家珍。

许多留在村里的石源河村民,都和周曙军一样,将脱贫致富的方向盯在了旅游和农业上,沿着石源河逆流而上,道路两旁映入眼帘最多的“风景”是“农家乐”餐饮和蔬菜大棚,甚至连大城市里方兴未艾的蔬菜采摘项目,也有村民开始着手开发,当作今年吸引游客的新“法宝”。

除了万全寨、千年银杏树以及奇山怪石吸引着游客络绎不绝之外,漫山的茶园也是李蟒岩村的一道靓丽风景线。与以往不同,现在的茶园种植也走起了标准化的道路,采取的是“农户+公司+合作社”的模式,湖北万全寨种植专业合作社、湖北万全寨龙福缘有机茶叶有限公司、湖北天泽生态农业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不仅把企业设在了山顶,更让农业标准化和旅游服务标准化相结合,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新道路。

修通一条路

修通一条路

带富一个村

带富一个村

————

致富路让

致富路让﹃﹃农家乐

农家乐﹄﹄生意更旺

生意更旺

新春走基层新春走基层··春节见闻春节见闻

景美服务优景美服务优 处处有看头处处有看头———高标准让节日游更加火爆—高标准让节日游更加火爆

□ 本报记者 彭 燮

大年初二,在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堂哥周南山带着老婆孩子来亲戚家拜年。说实话,一年到头,大家也就是过年能见上一面。闲聊间得知一个“爆炸性消息”——老老实实种了几十年地的堂哥,竟然开起了淘宝店。更让人想不到的是,网店才开了一个多月,营业额竟然已有好几千元。

听完之后,记者赶紧点开堂哥的网店“峰哥农家店铺”看看。没有精美的图片,也没有热闹的促销,卖的就是菱角、马蹄、红薯干、茅草根几样家里的土产。光是菱角就卖出了几百公斤,好评率还挺高。

堂哥说,其实他这几年都在给一家网店供应自家种植的菱角,如今那家网店已经成了淘宝网上“菱角”销量的第一

名。网店老板光去年就赚了 100多万元。通过给网店供货,堂哥不仅看到了网上销售土特产的广阔“钱景”,也学到了做好网上生意最重要的一点——讲质量。

堂哥说,那家网店老板之所以选择他作为供货方,就是看重他这么多年种植菱角的经验。每年种之前,老板会先预付一部分货款,要求他用最好的种子,不打农药不施化肥;收购价格会比集市价格高一些,但对于个头和质量也有明确要求。“老板讲了,只要菱角好,就不愁卖不出好价钱。”

去年年底,堂哥终于下定决心,和自家侄子合伙开起了淘宝店——侄子负责网店维护和客服,他负责种植和挑选产品。购买电脑、打印机、抽真空机及纸盒、包装袋,总共花了一万元出头,网店就算开起来了。加上这几年乡村公路改建,快

递公司的车能开到堂哥家门口。等于足不出户就能把东西卖出去。

短短一个多月,借助网络,没出过什么远门的堂哥,把自己种出来的菱角、马蹄、芋头卖到了北京、广东、云南、吉林等地,收获了很多素不相识的人的好评和点赞,也让他更加坚信,现在只要东西好就不愁没钱赚。“前几天有个东北的买家,买了我 5 斤(2.5 公斤)菱角。过了几天又说味道好,让我再给他发 50 斤(25公斤)。”

为了更适合网络销售,堂哥几十年的种植经验也正在调整——过去种芋头,个头越大越好卖,可在网上卖,个头大的反倒不好卖,“最好是一斤(0.5公斤)多一个,年轻人买回去一顿就能吃完”。过去菱角收获后,他马上就挑到集市卖,现在要先打好包装做试验,看看放7天会不会坏,没问题才

能上架销售,“要让别人收到的菱角都是好的,这样他们下次才会再来。”

堂哥算了笔账:平时在集市上,一公斤菱角最多能卖出5元钱,而在他的网店,2.5公斤菱角包邮价是35元。除去包装费、快递费之外,在网上卖一公斤菱角能多赚3元左右。现在一年能收获几千公斤菱角,如果都从网上销售,光是菱角就能多赚一两万元。

“那你觉得,今年开网店能赚 10 万块钱吗?”我试探性地问。要知道,堂嫂一年在外打工才赚4万出头。

“只要东西好,10万块钱没问题!”堂哥信心满满地说。

“那嫂子还出去打工干啥?在家帮你开网店多好,还能照顾孩子。”记者接着问。

“要是做得好,明年我就不出去了。”堂嫂说完这话,堂哥笑得更开心了。

只要东西好只要东西好 不怕卖不掉不怕卖不掉———好产品让农村网店越开越火—好产品让农村网店越开越火

大年初一大年初一,,天津古文化街琳琅满目的传统工艺品和各式天津特产天津古文化街琳琅满目的传统工艺品和各式天津特产,,吸引游客前来赏民俗吸引游客前来赏民俗、、寻找传统年味儿寻找传统年味儿。。 李胜利李胜利 摄摄

年味春味别样浓———本报记者新春见闻—本报记者新春见闻

1月 31日,大年初四,来自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各乡镇、街道的 16支龙灯队和思南县青年舞龙队,顶着严寒,在印江县城书法广场激情比赛,开开心心闹新春,欢欢喜喜过大年。

陈晓岚 摄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