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雲雲雲雲雲雲雲雲雲雲雲雲104雲雲雲雲雲雲雲雲雲雲雲雲雲雲雲 雲雲雲雲雲雲雲雲雲 『』 雲雲雲雲雲 快快快快快 雲雲 4 雲雲雲雲雲 雲雲雲雲雲雲雲雲雲 快快快快快 雲雲 4 雲雲雲雲雲 雲雲雲雲雲雲雲雲雲 快快快快快快 雲雲 4 雲雲雲雲雲 雲雲雲雲雲雲雲雲 快快快快 雲雲 4 雲雲雲雲雲雲雲雲 雲雲雲雲雲雲雲雲 快快快快快快 雲雲 雲雲 雲雲雲雲 體、 雲雲雲雲 雲雲雲雲 快快快快快 雲雲 4 雲雲雲雲雲 雲雲雲雲雲雲雲

ylc.edu.t › html › edu › course › course104.… · Web view能力指標 自然與生活科技 1-3-5-5傾聽別人的報告,並做適當的回應。2-3-2-1察覺植物根、莖、葉、花、果、種子各具功能。照光、溫度、溼度、土壤影響植物的生活,不同棲息地適應下來的植物也各不相同。發現植物繁殖的方法有

  • Upload
    others

  • View
    1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雲林縣二崙鄉油車國民小學104學年度四年級上學期學校本位課程

『豐收的喜悅』架構圖

雲林縣二崙鄉油車國民小學104學年度 四年級上學期 主題架構表

主題名稱

豐收的喜悅

課程目標

1、 能尊重關懷生活週遭事物,表現出對故鄉的熱愛。

2、 能主動探索學習,培養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3、能欣賞創新並與他人溝通、分享。

課程總時間

28節

教學

活動名稱

米食大學問

快樂巡田水

可愛的河與泊

米的故鄉

食農教育

種稻體驗

測量智多星

版本

康軒4上第三單元

探索與發現

康軒4上第三單元

生產的變遷

康軒4上自然第二單元

水生家族

康軒4上第四單元

畫我家鄉

自編教材

康軒4上第六單元

量的複名數計算

能力指標

語文B2-2-2-2

C2-1-2-3

社1-2-2、社5-2-3、

社8-2-1

自4-2-1

自4-2-2

藝1-2-2

藝1-2-3

藝1-2-5

藝2-2-6

自然 2-2-2-1

自然5-2-1-2-1

4-n-14

教學目標

1.體會生活中處處皆學問,培養處處探索的精神。

2.能具體的說出生活中處處都是學問的實例。

3.運用PPT製作簡單的報告。

1. 認識池塘及水圳的功能。

2.了解灌溉設施及農具的演變。

1.認識水域環境

2.水生生物的秘密

1.了解家鄉的重要地標。

2. 能觀察家鄉重要地標的特點並設計地標圖示。

1.能了解稻米的成長過程

2.能積極參與種稻的過程

3.能體會出一粥一飯,得之不易,懂得感恩惜福。

4.能以一種友善的態度,去面對周遭的一草一木,友善對待自己成長的土地

1.能解決生活情境中,公尺和公分複名數的加減計算問題。

2.能解決生活情境中,公斤和公克複名數的加減計算問題。

3.能解決生活情境中,公斤和公克複名數的乘除計算問題。

教學資源

1.網站:食品加工科學習加油站

2.報告示範ppt檔

池塘、水圳圖片

農具圖片

水域環境圖片、

水生動植物圖片

相片、DVD影片、電腦、四開圖畫紙

水田、秧苗

水田、捲尺、圖片

、學習單

主要

教學活動

1、透過網站介紹米的種類及用途。

2、老師示範如何運用PPT製作簡單的報告

3、學生自己選定一項米食做成PPT簡報

4、學生上台報告

1.了解台灣稻米的生產歷史及水利灌溉發展的過程。

2.了解農村耕種的辛勞,養成惜福的觀念。

1. 能分辨各種水域環境

2. 能分辨各種水生動植物

1.老師播放光碟給學生看。

2.學生分組。

3.學生上網查有關家鄉的資料。

4.學生討論出要畫家鄉的特色與重點。

5.學生分組集體創作。

6.作品發表。

1.指導學生認識水稻的生長

2.指導學生從播種育苗、插秧、、施肥、收割過程中觀察、記錄、檢討,除了親身體驗稻米之美外,更體會出農夫辛苦的一面

3.從土地到餐桌,「食育」引領孩子關注健康。

4.敬天惜地,「農育」涵泳孩子感恩惜福

5.引導孩子以一種友善的態度,去面對周遭的一草一木,更能友善對待自己成長的土地。

1.指導學生進行水田長度測量,透過布題和實測解決生活情境中公尺和公分複名數的加減計算問題。

2. 教師口述情境布題,透過討論,能解決稻米收穫量中,公斤和公克複名數的加減、乘除的計算問題。

領域節數

語文×2、資訊×1

社會x4

自然x6

藝文×3

彈性課程×10

數學x2

評量方式

1:課堂觀察

2:口頭評量

3:實作評量

小組討論、發表、

實地參訪農地及農夫

實地觀察、口頭回答

1. 學生自評

2. 應用觀察

3. 成果驗收

1.學生能參與討論並發表看法(觀察、口頭評量)

2.學生能仔細聆聽講師授課內容。(觀察評量)

3.學生能積極參與講座活動。(觀察評量)

4.學生能分享活動心得。(口頭評量)

1:課堂觀察

2:口頭評量

3:實作評量

產出作品

教師省思與修正

油車國小四年級本位課程『米食大學問』教學活動設計

課程主題

五穀豐登,「米」足珍貴

年級主題

豐收的喜悅

教學年段

四年級

單元名稱

處處是學問

課程設計理念

了解中國米食文化的博大精深,並能體認「感恩惜福」、「過猶不及」、「各有所長」、「謙虛忍讓」的道理,體會有米最樂的「米麗人生」。透過「我思故我在」,引導學生從一粒小小的白米去體會「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的「米哲學」,讓他們知道只要用心體,生活中處處是學問。

教學重點

1. 了解稻米的種類及應用。

2. 認識PPT的基本功能,並能簡單運用做出自己的米食簡報。

3. 引導資訊爆炸的時代,網路資源讓你學習資源更豐富、學習方式更多元。

4. 懂得欣賞和感激

能力指標

2-2-10能正確記取聆聽的內容與要點。

2-2-2-2能在聆聽過程中,系統歸納他人發表之內容。

2-1-2-3在看圖或觀察事物後,能以完整語句簡要說明其內容。

教學活動

一.米氏家族︰

透過網站介紹台灣三種主要米的種類(粳米、秈米、糯米); 依食用米加工後的型態,將米分區分為糙米、胚芽米及白米三種

二. 簡報高手PowerPoint

1-1 PowerPoint介紹與功能

1-2 PowerPoint的啟動與關閉

1-3認識PowerPoint工作環境

1-4 小試身手

三.我的米食簡報:

讓學生操作PPT,每人針對一種喜歡的米食做自己的米食簡報,讓學生互相交流資訊。

﹙1﹚選擇一種米食。

﹙2﹚上網瀏覽各種介紹該米食的部落格或網頁等,選擇二或三個較喜歡的部落格或網頁等。

﹙3﹚使用PowerPoint,將找到的資料整理並分類,完成米食簡報。

﹙4﹚輪流上台報告

﹙5﹚將報告後的評語及心得記錄在學習單上。

產出成果

(教學照片 (教學影片 (學習單 (學生作品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學時間

80分

學習資源

1.網站:食品加工科學習加油站

2.報告示範ppt檔

油車國小四年級本位課程『快樂巡田水』教學活動設計

課程主題

五穀豐登,「米」足珍貴

年級主題

豐收的喜悅

教學年段

四年級

單元名稱

快 樂 巡 田 水

課程設計理念

作物要能好好生長,一定要有灌溉設施,特別是種水稻,沒有水,再好的技術也無法使水稻成長結穗,本單元介紹家鄉池塘和水圳,也了解家鄉灌溉設施與農具的變遷和生活的關係。

教學重點

1.認識家鄉池塘和水圳的傳統功能。

2.觀察家鄉池塘和水圳的現代用途。

3.了解家鄉灌溉設施與農具的變遷和生活的關係

能力指標

1-2-2 描述不同地方居民的生活方式。

5-2-2 舉例說明在學習與工作中,可能和他人產生合作或競爭的關係。

8-2-1 舉例說明為了生活需要和解決問題,人類才從事科學和技術的發展。

教學活動

【活動一】家鄉灌溉設施的演變

1.教師引導學童閱讀課本第34~36頁的圖文,並回答問題。

(1)在以種植水稻為主的農業社會中,人們也需要配合發展哪些設施,以方便從事農耕?

(2)先民修築池塘或水圳的目的是什麼?

(3)請舉出池塘、水圳在灌溉上的角色,及逐漸轉變的原因?

(4)早期灌溉、排水用的池塘和水圳,在現代社會中有哪些改變?

(5)說說看,家鄉主要的池塘、水圳,現代的功能是什麼?

(6)說說看,家鄉主要的池塘、水圳,現在的外觀如何?有沒有受到汙染?有沒有加蓋?

2.統整課文重點:先民修築池塘、水圳,以克服自然環境的限制,取得灌溉及日常生活用水。家鄉池塘和水圳的功能產生變化,傳統灌溉功能減弱,有些成為排水溝,有些被填平轉為他用;保留下來的池塘和水圳,其外觀與用途和過去相比較也大不相同。

【活動二】家鄉農具的演變

1.教師播放「農村曲」的CD,配合歌詞及其意境,引導學童體會早期鄉親的辛勞。

2.「猜猜我怎麼用」:教師將班上學生分組,猜猜傳統農具的名稱及用途。

3.觀察與問答:請學童觀察課本第37~39 頁圖文,並回答問題。

(1)說說看,現代化農業機械取代早期農具的原因為何?

(2)現代化農業機械有哪些?用途為何?試舉例說明。

3.配合動動腦「家鄉居民為什麼要革新灌溉設施和農具?」(例:因為使用人力的工作效率較低,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和時間。)

4.統整課文重點:早期家鄉居民所使用的農具,多依賴人或牛操作,鄉親需彼此合作以適時完成農事,因此關係相當親密。生產技術的進步,使得現代化農業機械取代早期依賴人力、畜力的農具。家鄉人與人、人與地的關係也都不如往日緊密。

產出成果

(教學照片 □教學影片 □學習單 □學生作品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學時間

160分

學習資源

稻米圖片、現代農業機械圖片、「土地生產力概念圖」掛圖

油車國小四年級本位課程『 可愛的河與泊 』教學活動設計

課程主題

五穀豐登,「米」足珍貴

年級主題

豐收的喜悅

教學年段

四年級

單元名稱

可愛的河與泊

課程設計理念

讓學生體驗大自然的美與真及增進稻米的相關知識。

教學重點

1.認識河與泊及各種水域環境。

2.認識各種水生動植物與稻米生長有關的生物。

能力指標

自4-2-1

自4-2-2

教學活動

1.播放教學光碟以認識各種水域環境。

2.利用卡片展示以增進小朋友認識各種水域環境。

3.播放教學光碟以認識各種水生動植物。

4.利用卡片展示以增進小朋友認識各種水生動植物。

5.介紹稻米的生長環境。

6.介紹與稻米生長有關的生物。

7.分組搶答比賽。

產出成果

(教學照片 □教學影片 □學習單 □學生作品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學時間

240分

學習資源

圖片、 DVD

油車國小四年級本位課程『米的故鄉』教學活動設計

課程主題

五穀豐登,「米」足珍貴

年級主題

豐收的喜悅

教學年段

四年級

單元名稱

米的故鄉

課程設計理念

透過網路、影片了解家鄉,進一步愛家鄉而為畫家鄉之美麗做準備。

教學重點

從認識家鄉中了解家鄉的特色,並培養愛家鄉的情懷。

能力指標

藝1-2-2

藝1-2-3

藝1-2-5

藝2-2-6

教學活動

1.老師播放光碟給學生看。

2.學生分組。

3.學生上網查有關家鄉的資料。

4.學生討論出要畫家鄉的特色與重點。

5.學生分組集體創作。

6.作品發表。

產出成果

(教學照片 □教學影片 □學習單 (學生作品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學時間

160分

學習資源

相片、DVD影片、電腦、四開圖畫紙

油車國小四年級本位課程『稻米成長故事』教學活動設計

課程主題

稻米成長故事

年級主題

食農教育

教學年段

中年級

單元名稱

稻米成長故事

課程設計理念

為了讓學生能獲得更完整的稻米相關知識,邀請台南農改場嘉義分場的專家羅正宗先生到校說明稻米的成長過程,藉此專題講座讓學生了解稻米的一生、栽培的方法,使學生能運用於實際的活動中,同時體會稻米在生長的過程中,需要許多人力、物力和時間的付出,才有豐碩的果實,進一步培養學生感恩、惜福的生活態度。

教學目標

1.能了解稻米的成長過程。

2.能了解種植稻米管理的方法。

3.能體會「一粥一飯,得之不易」,培養感恩、惜福的生活態度。

能力指標

自然與生活科技

1-3-5-5傾聽別人的報告,並做適當的回應。

2-3-2-1察覺植物根、莖、葉、花、果、種子各具功能。照光、溫度、溼度、土壤影響植物的生活,不同棲息地適應下來的植物也各不相同。發現植物繁殖的方法有許多種。

5-2-1-1相信細心的觀察和多一層的詢問,常會有許多的新發現。

環境教育

2-1-1 認識生活周遭的自然環境與基本的生態原則。

教學活動

『稻米成長故事』專題講座

一、準備活動:

請學生想想看之前種稻體驗時,自己播種的秧苗成長的狀況,並說明成功與失敗的原因。

二、發展活動:

專家利用教學簡報,說明「稻米的成長過程」與「水稻栽培」的教學,並指導學生討論。

1.說明水稻的種類。

2.說明水稻的栽培方式。

3.說明水稻的生長期。

4.說明稻田的管理、施肥與水到病蟲害。

三、綜合活動:

能了解稻米的成長過程與種植方式,並運用於實際的活動中。

產出成果

■教學照片 □教學影片 □學習單 □學生作品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學時間

2節

學習資源

投影機、教學簡報

油車國小四年級本位課程『插秧』教學活動設計

課程主題

敬天祭地插秧初體驗

年級主題

食農教育

教學年段

中年級

單元名稱

敬天祭地插秧初體驗

課程設計理念

為了讓學生體驗種稻的過程,邀請台南農改場嘉義分場羅正宗及團隊到校指導學生如何插秧,藉此讓學生了解稻米播種的過程,同時體會播種需要許多人力、物力和時間的付出,才有豐碩的果實,進一步培養學生感恩、惜福的生活態度。除了親身體驗稻米之美外,更體會出農夫辛苦的一面

教學目標

1. 能積極參與種稻的過程。

2.能體會「一粥一飯,得之不易」,培養感恩、惜福的生活態度。

能力指標

環境教育

3-2-1 瞭解生活中個人與環境的相互關係並培養與自然環境相關的個人興趣、嗜好與責任。

5-2-3 執行綠色消費、環境保護節目及環境關懷行動。

生涯發展教育

3-2-2 學習如何解決問題及做決定。

綜合活動

1-2-1 欣賞並展現自己的長處,省思並接納自己。

1-2-2參與各式各類的活動,探索自己的興趣與專長。

4-2-2運用簡易的知能參與戶外活動,體驗自然。

教學活動

1. 插秧前祭拜天地,宣誓用心耕耘與期待豐收。

2. 揭牌儀式

拜「田頭」

取稻

插秧

目測距離

3. 行前安全叮嚀及活動規範說明

· 更換適合插秧的服裝:斗笠、短褲、襪子

· 介紹秧苗

· 聆聽說明及示範

· 教師隨時提醒相關注意事項:注意秧苗不宜種植太多或太少,應以5支左右為宜。

4. 插秧完全身汗臭味與淤泥,可以回家洗澡。

5. 請小朋友帶一套衣服來換裝。

6. 插秧後準備些小點心。

產出成果

■教學照片 □教學影片 □學習單 □學生作品

□其他:________________

教學時間

2節

學習資源

1. 台北蒔田樂-插秧體驗活動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D9T-yXX89g

2. 新台灣農業機械 插秧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2EJRJP9cN4

油車國小四年級本位課程『食農教育紮根體驗』教學活動

課程主題

五穀豐登,「米」足珍貴

年級主題

豐收的喜悅

教學年段

中年級

單元名稱

食農教育紮根體驗(自編教材)

課程設計理念

透過親手種稻的過程,讓小朋友親自體會一粥一飯得來不易,希望藉由親自種稻的體驗,學生能更加懂得珍惜與感恩。

教學重點

讓學生親自體驗如何種稻,了解稻苗生長的生態環境,並了解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及珍惜食物的道理。

能力指標

自然

2-2-2-1實地種植一種植物,飼養一種小動物,並彼此

交換經驗。藉此栽種知道植物各有其特殊的構

造,學習安排日照、提供水分、溶製肥料、選

擇土壤等種植的技術

5-2-1-2能由探討活動獲得發現和新的認知,培養出信

心及樂趣

6-2-3-1養成主動參與工作的習慣

教學活動

播種及育苗

1.藉由《兒童稻米數位文化館》─水稻的成長故事,複習水稻的生長過程。

(整地→播種及育苗→插秧→施肥、灌溉與除草→收割→貯藏)

2.邀請台南農改場嘉義分場的種稻專家─羅正宗先生以PPT講解播種及育苗的方法及注意事項。

(1)解說各種不同品種的種子生長環境及氣候。

(2)解說如何選種及其適切的播種方法、播種時機。

(3)讓種子保持在高濕、高溫的環境

(4)待發芽後將發芽的種子移至育苗盆

(5)持續培育直到長葉並且苗高達8~9公分

3.老師指導學生播種及育苗實作並重複提醒注意事項。

(1)選種:選擇圓潤飽滿的種子。

(2)浸種:浸泡種子二至三天。

(3)催芽:將浸溼的種子以布袋蓋住,等到種子發芽後再將發

芽的種子移到育苗盤。

(4)育苗:等待發芽的種子長葉並長成8~9公分的秧苗

產出成果

(教學照片 □教學影片 □學習單 □學生作品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學時間

80分

學習資源

網站:兒童數位稻米文化館

油車國小四年級本位課程『食農教育宣導』教學活動設計

課程主題

食農教育宣導

年級主題

食農教育

教學年段

中年級

單元名稱

食農教育宣導

課程設計理念

自實施「五穀豐登,米足珍貴」校本課程以來,學生透過種植盆

稻,透過體驗學習的課程活動,體驗了種稻的辛苦與農村農耕文

化之美。為讓學生進一步體驗「土地是生活的源頭」,更希望進

一步的從環境健康的角度,回饋到師生的身上,從種子被種進,

到變成熱騰騰的米飯端上桌,「土地到餐桌」的每一個過程,都

希望讓學生認識飲食,到懂得正確飲食,從內到外,身心健康,

因此特別邀請蔡弘俊先生到校宣導食農教育,希望引領學生關注

食品安全、健康飲食的重要性,也期望學生在這一系列的課程

中,更懂得愛、懂得感恩惜福。

教學目標

1.宣導快樂農育的概念。

2.宣導均衡食育的理念。

能力指標

環境教育

1-2-1覺知環境與個人身心健康的關係。

1-2-4覺知自己的生活方式對環境的影響。

3-2-2培養對自然環境的熱愛與對戶外活動的興趣,建立個人對自然環境的責任感。

生涯發展教育

2-2-1認識不同類型的工作角色

綜合活動

1-2-4觀察自然界的生命現象與人的關係。

4-2-2運用簡易的知能參與戶外活動,體驗自然。

教學活動

『食農教育』專題講座

一、準備活動:

各班教師先說明何謂食農教育,從環境健康的角度宣導食品安

全、健康飲食的重要性。

二、發展活動:

1.利用師生集會時間進行「食農教育宣導」。

2、邀請專家蔡弘俊先生利用教學簡報宣導:

(1)快樂農育的概念。

(2)均衡食育的理念。

三、綜合活動:

學生能分享對食農教育的看法,並落實於生活當中。

產出成果

■教學照片 □教學影片 □學習單 □學生作品

□其他:________________

教學時間

1節

教學資源

投影機、教學簡報

油車國小四年級本位課程『認識水田生態』教學活動設計

課程主題

認識水田生態

年級主題

食農教育

教學年段

中年級

單元名稱

認識水田生態

課程設計理念

藉此教學活動讓學生了解水域環境的種類、水田常見到的動物、水田常見到的植物,使學生能於實際的生活中,真正體會水田生態之美,進一步培養學生尊重大自然與愛惜環境的情操。

教學目標

1.能了解水域環境的種類。

2.能了解水田常見到的動物。

3.能了解水田常見到的植物

4.能培養尊重大自然與愛惜環境的情操。

能力指標

自然與生活科技

自4-2-1能了解水域環境的種類。

自4-2-2能了解水田常見到的動物

自4-2-3能了解水田常見到的植物

自4-2-4能培養尊重大自然與愛惜環境的情操。

教學活動

一、準備活動:

由播放光碟與教學ppt檔讓大家認識水域環境的種類、水田常見到的動物、植物。

二、發展活動:

上兒童稻米數位博物館網站http://kmweb.coa.gov.tw/rice/world/w03a.html了解水田生態。

三、綜合活動:

到學校生態池實地觀察

產出成果

■教學照片 □教學影片 □學習單 □學生作品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學時間

2節

學習資源

投影機

教學簡報

http://kmweb.coa.gov.tw/rice/world/w03a.html

油車國小四年級本位課程『收割樂』教學活動設計

課程主題

收割樂

年級主題

食農教育

教學年段

中年級

單元名稱

收割樂

課程設計理念

為了讓學生體驗稻米收割的過程,邀請大義社區發展協會李育旺及團隊到校指導學生收割稻米,藉此讓學生了解收割稻米的過程,同時體會稻米的收成需要許多人力、物力和時間的付出,才有豐碩的果實,進一步培養學生感恩、惜福的生活態度。

教學目標

1.能了解稻米的收割過程。

2.能體會「一粥一飯,得之不易」,培養感恩、惜福的生活態度。

能力指標

環境教育

3-2-1 瞭解生活中個人與環境的相互關係並培養與自然環境相關的個人興趣、嗜好與責任。

5-2-3 執行綠色消費、環境保護節目及環境關懷行動。

生涯發展教育

2-2-1認識不同類型的工作角色

綜合活動

1-2-2參與各式各類的活動,探索自己的興趣與專長。

1-2-4觀察自然界的生命現象與人的關係。

4-2-2運用簡易的知能參與戶外活動,體驗自然。

教學活動

7. 收割影片欣賞(教學資源),了解稻米收割的過程

拜「田頭」

割稻

打穀

稻梗整理

8. 行前安全叮嚀及活動規範說明

· 更換適合收割的服裝:斗笠、麻布手套

· 介紹收割器具鐮刀

· 聆聽說明及示範

· 教師隨時提醒相關注意事項:鐮刀有危險性,切忌玩耍。收割的時候,先把鐮刀放在稻草下面,手再放在鐮刀上面,這樣子才不會割到手。

9. 大義社區發展協會李育旺及團隊指導學生實際進行收割體驗活動。

產出成果

■教學照片 □教學影片 □學習單 □學生作品

□其他:________________

教學時間

2節

學習資源

1.體驗農家樂-稻米收割http://www.youtube.com/watch?v=ne_0v_Krcls

2.機械化收割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QGjTxKPSC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mSAq138Mkk

豐收的喜悅

快樂巡田水

康軒4上社會領域

第三單元生產的變遷

米食大學問

康軒4上國語領域

第三單元探索與發現

可愛的河與泊

康軒4上自然領域

第二單元水生家族

米的故鄉

康軒4上藝術宇人文領域

第四單元畫我家鄉

食農教育紮根體驗

種稻體驗、健康飲食

自編教材

彈性時間

測量智多星

康軒4上第六單元

量的複名數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