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Prehistory Culture 基礎物理實驗期中報告 第九組 B92B02053 歐永俊 B94201006 林辰學 B94201014 白雲衣

Prehistory Cultureb92b02053/Finale02(new).doc · Web view英國人詹姆士·丘吉沃德在他的《遺失的大陸》一書中,詳細描繪了地面上繁榮昌盛的“姆帝國”。“姆大陸”上有一個“姆帝國”,人們在這裏共同創造了燦爛的文化。他們的航海業和建築業都相當發達,並去大作諸島傳

  • Upload
    others

  • View
    0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Prehistory Cultureb92b02053/Finale02(new).doc · Web view英國人詹姆士·丘吉沃德在他的《遺失的大陸》一書中,詳細描繪了地面上繁榮昌盛的“姆帝國”。“姆大陸”上有一個“姆帝國”,人們在這裏共同創造了燦爛的文化。他們的航海業和建築業都相當發達,並去大作諸島傳

Prehistory Culture 基礎物理實驗期中報告第九組

B92B02053歐永俊B94201006林辰學B94201014白雲衣

Page 2: Prehistory Cultureb92b02053/Finale02(new).doc · Web view英國人詹姆士·丘吉沃德在他的《遺失的大陸》一書中,詳細描繪了地面上繁榮昌盛的“姆帝國”。“姆大陸”上有一個“姆帝國”,人們在這裏共同創造了燦爛的文化。他們的航海業和建築業都相當發達,並去大作諸島傳

目錄:

史前文化概述

By B92B02053歐永俊………………………………….…………………………………………………………………………………......p.2

各地區的史前文化分佈哪些文化超過 10 000年的歷史?

by B94201014白雲衣………………………………………………………………………………………………………………………...p.6

幾個史前文明By B94201006林辰學…………………………………………………………………………………………………………………….…...p.13

古希臘 p.13 黃河文明 p. 15 幼發拉底河 p.17 古埃及 p.24尚存爭議的史前文明 p.27

從時間的推移看史前文化的器物和生活的進化器物和居住發生了哪些進化?

by B94201014白雲衣………………………………………………………………………………………………………………….……...p.32

1

Page 3: Prehistory Cultureb92b02053/Finale02(new).doc · Web view英國人詹姆士·丘吉沃德在他的《遺失的大陸》一書中,詳細描繪了地面上繁榮昌盛的“姆帝國”。“姆大陸”上有一個“姆帝國”,人們在這裏共同創造了燦爛的文化。他們的航海業和建築業都相當發達,並去大作諸島傳

史前文化概述:以時間軸來看,史前文化可以分為舊石器時代(約 250萬年-約 1萬年前),中石器時代(約 2萬年-約 1

萬年前)及新石器時代(1萬年前開始,結束時間從距今 5000多年至 2000多年不等)三個階段。舊石器時代:

舊石器時代在考古學上是以使用打制石器為標誌的人類文化發展階段,是石器時代的早期階段。一般認為這段時期在距今約 250萬年-約 1萬年前。地質時代屬於上新世晚期更新世。時期劃分一般採用三分法,即舊石器時代早期、中期和晚期,大體上分別相當於人類體質進化的能人和直立人階段、早期智人階段、晚期智人階段。

大約在上新世(Pliocene epoch)末期的非洲,一支被稱為能人(Homo habilis)的現代人類的祖先,製作出了已知最早的石制工具。這些非常簡單的工具就是我們所知的石器(choppers)。能人被認為是掌握了奧杜韋文化(Homo habilis)時期利用薄岩片和石芯(stone flakes and cores)的製造工藝。這種石制工業由它的產生地坦尚尼亞的歐肚白大峽谷(Oldupai Gorge in Tanzania)加以命名。這些人類很可能並不打獵,而是以食用腐肉(scavenged meat)和野生植物為生。大約在 150萬年前,一支進化程度更高的人種,直立人(Homo erectus)出現了。直立人學會了掌握火和製造更複雜的石器的技巧,同時活動範圍由非洲擴張到的亞洲,如中國的周口店人。在歐洲人類活動的最早證據是 100萬年前被使用的一種更先進的手斧。

這個時期的人們主要是製造簡單的工具以作打獵和採集的用途,以中國周口店發現的北京人為例,據考究,他們使用石器和木棍來獵取野獸,並懂得採集果子來充飢。他們主要居住於山洞中,而在考古時,從其洞穴中發現木炭、灰燼、橈燒石、燒骨等痕跡,顯示當時的人們已掌握了使用火的技術,並會砍取樹木作燃料。

總體來說,在舊石器時代早期,人類已經學會了用火,中期出現了骨器,晚期已經能製造簡單的組合工具,而且開始形成了母系氏族。元謀猿人、藍田猿人、北京人、山頂洞人等基本上都處於這一時期。

                

中石器時代:在大約二萬年前,最後的冰河時期漸漸過去。人類亦開始改變其生活習慣。因為自然氣候變暖,使採集和漁

獵經濟有了較大的發展。而為了在新的環境中能生存下去,新的發明、創造繼續出現,而且比舊石器時代時更多。這就是舊石器時代向新石器時代的過渡階段,也就是中石器時代。

2

Page 4: Prehistory Cultureb92b02053/Finale02(new).doc · Web view英國人詹姆士·丘吉沃德在他的《遺失的大陸》一書中,詳細描繪了地面上繁榮昌盛的“姆帝國”。“姆大陸”上有一個“姆帝國”,人們在這裏共同創造了燦爛的文化。他們的航海業和建築業都相當發達,並去大作諸島傳

中石器時代的特色是用燧石組合成的小型工具。在某些地區可以找到捕魚工具、石斧(adze)、以及像獨木舟和槳這些木製物品。

這個時代的遺跡並不多,通常都侷限在貝塚。在世界上的森林地區,可以看到森林地開始被開發的跡象。森林地的急遽開墾是新石器時代的事情,因為農業而需要更多土地空間的關係。

而隨著農業的出現,中石器時代的人們開始改變其生活,並進入新石器時代。

新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在考古學上是石器時代的最後一個階段。以磨製石器為主,大約從 1萬年前開始,結束時間從

距今 5000多年至 2000多年不等。這個時期,人類開始從事農業和畜牧,將植物的果實加以播種,並把野生動物馴服以供食用。人類不再只

依賴大自然提供食物,因此食物的來源變得穩定。同時農業與畜牧的經營也使人類由逐水草而居變為定居下來,節省下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在這樣的基礎上,人類生活得到了更進一步的改善,開始關注文化事業的發展,使人類開始出現文明。

在中國,這個時代出現了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和細石器文化等文明。在新石器時代,人類已經能夠製作陶器、紡織,發明了農業和畜牧業,開始了定居生活。在新石器時代完結後,人類開始進入銅器時代。

            

文明古物發現的軌跡──史前人類工具和遺跡在世界各地陸續發現了遠古不同時期人類創造的勞動工具,如石器等,以及部分史前人類留下的遺跡,這

些遺跡或已深埋在地下,或躺在大洋底,但也有直接暴露在地面上,它們具有相當遙遠的歷史。(近幾十年來,人們陸陸續續在海洋大陸架上發現了許多史前建築物。大家知道,大陸曾發生過多次巨大的變遷,最近一次也離我們有一萬多年了,大約發生在人類記載的大洪水時期。這些沉沒在海底的文化痕跡,都屬於地球史前文明

3

Page 5: Prehistory Cultureb92b02053/Finale02(new).doc · Web view英國人詹姆士·丘吉沃德在他的《遺失的大陸》一書中,詳細描繪了地面上繁榮昌盛的“姆帝國”。“姆大陸”上有一個“姆帝國”,人們在這裏共同創造了燦爛的文化。他們的航海業和建築業都相當發達,並去大作諸島傳

的東西。)以下依時間軸簡略呈現史前文化所遺留下被發掘出來的點點滴滴:

1.5500萬年前石器工具1880年,地質學家 J D﹒ ﹒惠特尼對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太波山(Table Mountain)的地下 300 英尺的地方挖

出的各種石器工具作鑑定,發現有類似現代的杵一樣的工具。據測定,發現這些工具的地層年代是在五千五百萬年前。2.350萬年前人造工具

1887年考古學家 Florentino Ameghino 在阿根廷的海濱,一個叫 Monte Hermoso地方,發現了 350萬年前的燧石、雕刻的骨頭化石及古代壁爐等,證明那時就有人類生活。3.200萬~240萬年前的人類工具和遺址

1999年,中國考古學家在對安徽繁昌人字洞進行發掘時,發現大量石製品和骨製品。經專家聯合鑑定,確認這批石器是 200萬年至 240萬年前的早期人類遺存。

4.200萬年前的人類工具和遺跡 1997年 11 月,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和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黃萬波、北京圖書館徐自強教授率領考察組,

在重慶市巫山縣廟宇鎮龍骨坡“巫山人”遺址進行挖掘考察時,發現了大量舊石器。經過著名古人類學家賈蘭坡院士等權威學者的鑑定,這些在與“巫山人”同一地層裡發現的石器一樣,都帶有人工打擊的痕跡,是古人類所使用的工具,這一結果,再次有力地證實了 200萬年前“巫山人”的存在。巫山人類化石首先是由黃萬波於 1985年在龍骨坡發現的。從 1988年到 1996年,美國 Iowa大學、北京大學考古系、中科院地質所等 5個單位先後運用古地磁、電子自旋共振、氨基酸測定等 3種方法對這些化石進行鑑定,顯示其地質年代距今約為 200萬年。1995年美國古人類學家石漢博士和黃萬波合作在權威科學雜誌《Nature》第 6554期上發表了“亞洲的早期人類及其人工製品”一文,報導了他們的發現。由於當時只挖掘出 2件石器,當時學術界對“巫山人”是古猿還是人存在爭論,這次最新發現結束了這次爭論。5.80萬年前百色古人類石器和遺址

中美等國專家最新聯合測定出中國廣西百色打制石器的年代在 80萬年前。 人類起源計劃署首席科學家理查德波茨說,百色的舊石器是迄今為止在東亞地區發現數量最多、判斷年代數據最精確的人類遺址。它精巧程度和遍布整個盆地的情況,與同時期非洲的阿舍利文化發展的程度相近。它證明瞭 80萬年前生活在中國的古人類製作工具的技術與非洲的古人類一樣成熟。波茨說,中美專家在百色地區發現了大批包括手斧在內的打制石器。這些看似粗糙的石器在 80萬年前制做起來並不簡單,每一件手斧都需要五十多道製作工序才能完成。“這些雙面打制的石器設計對稱,而且都有一定的尺寸標準,說明亞洲古人類的智力水平已經達到相當高的程度。”

6.1萬 2 千年前沉入海底的亞特蘭第斯大陸 4

Page 6: Prehistory Cultureb92b02053/Finale02(new).doc · Web view英國人詹姆士·丘吉沃德在他的《遺失的大陸》一書中,詳細描繪了地面上繁榮昌盛的“姆帝國”。“姆大陸”上有一個“姆帝國”,人們在這裏共同創造了燦爛的文化。他們的航海業和建築業都相當發達,並去大作諸島傳

亞特蘭第斯(ATLANTIS)曾是一個具有高度人類文明的大陸,在當今許多民族中有關於亞特蘭第斯大陸的種種描述,其確切地理範圍仍有爭論,最新的發現認為在現今的南中國海一帶。記載中亞特蘭第斯文明有發達的港口,現代化的城市,那時人們已有飛機,船舶、通信設備等等,該大陸卻在大約 1萬 2 千年前因一場世界性的大地震和大洪水災難中沉入海底。7.9 千年前的人類城市遺址

1998年美國權威雜誌《Science》11 月 20日報導了考古學家 Tim Appenzeller、DanielClery 等人在亞洲西部半島安納托利亞(Anatolia)發現一個 9 千多年前的城市遺跡 。8.沉入海底的建築物 在秘魯海岸邊的水下 200米深處,人們發現了雕刻的石柱和巨大的建築物。1968年以來,人們不斷在比米尼

島一帶水下發現巨大的石頭建築群,有街道、碼頭、倒塌的城牆、門洞……令人吃驚的是,它們的模樣與秘魯史前遺跡斯通亨吉石柱和蒂林巨石牆十分相象。這些海底建築結構嚴密,沒有相當的知識水平是無法建造的。

 1974年,蘇聯的一艘“勇士號”科學考察船,在直布羅陀海峽外側的大西洋海底,成功地拍攝了八張海底照片。從這些照片中可以清晰地看到,除了腐爛的海草外,還有一座古代城堡的牆壁和石頭台階……。它沉淪的時間也是在大約一萬多年以前。最近,法國和美國的科學家在百慕大三角地帶海域西面,發現了一座巨大的金字塔,它的底邊長 300米,高

200米,其塔尖距海面 100米。據研究,這座金字塔比埃及的金字塔還要古老。

9. 埃及基沙高原的獅身人面像 基沙高原的獅身人面像,正對著東方,經最新天文分析和地質分析,其建築年代可能要比考古學家早先的

估計要久遠的多。美國地質學會修齊教授說,獅身人面像的身體受到的侵蝕似乎不是風沙造成的,風沙造成的侵蝕應該為水平、銳利的,而獅身人面像的侵蝕邊緣比較圓鈍,呈蜿蜒彎曲向下的波浪狀,有的浸蝕痕跡很深,最深達 2米。另外上部侵蝕的比較厲害,下部侵蝕程度沒這麼高。這是典型的雨水浸蝕痕跡。而獅身人面像暴露在空氣中的時間最多不會超過 1 千多年,其餘時間被掩埋在沙石之中。如果真是建於埃及卡夫拉王朝而又被風沙侵蝕的話,那麼同時代的其它石灰岩建築,也應該受到同樣程度的侵蝕,然而古王朝時代的建築中沒有一個有獅身人面像受侵蝕的程度嚴重。而從公元前 3 千年以來,基沙高原上一直沒有足夠造成獅身人面像侵蝕的雨水,所以只能解釋這些痕跡是很久遠以前、基沙高原上雨水多、溫度高時的時代殘留下來的。另外根據天文學計算,公元前 11000年~公元前 8810年左右,地球上每年春分時太陽正好以獅子座為背景升上東方的天空,此時獅身人面像正好對著獅子座。根據以上分析,考古學家推測獅身人面像很可能建於一萬多年前。

...  當然上述只是很少很少一部分,人類學家和考古學家的腳踪並未曾停止,試圖勾勒出文明輪廓的決心燃亮起過去的痕跡。

各地區的史前文化分佈Adapted from en. Wikipedia,

5

Page 7: Prehistory Cultureb92b02053/Finale02(new).doc · Web view英國人詹姆士·丘吉沃德在他的《遺失的大陸》一書中,詳細描繪了地面上繁榮昌盛的“姆帝國”。“姆大陸”上有一個“姆帝國”,人們在這裏共同創造了燦爛的文化。他們的航海業和建築業都相當發達,並去大作諸島傳

在下表中, 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哪些文化有超過 10 000的歷史。下面的文化中,部份是以古物出土地點命名,部份是由特殊的器物如某種石器或某種金屬冶製技術命名。表格中也有部分欄位並非文化名稱,而只是代表器物或科技。

其中 CE是我們過去習慣的AD紀元,CE 是 common era; BCE 是 before the common era.

The Principal prehistoric cultures of the Old World

Prehistoric

Europe

History of

Africa and

African

archaeology

Near Eastern

archaeology

History of

Asia

Period &

Climate

Western

Europe

Central Europe

and Eastern

Europe

North Africa,

West Africa and

Sahara

Central Africa,

South and East

Africa

Middle East

South Asia,

India and

Central Asia

Far East and

South-East

Asia

After the year

1000 MedievalIron Age of the

Chad Basin

1000 CE

Opening of the

Middle Ages

End of Antiquity

Iron Age Iron Age in Niger

Roman Empire

Iron Age in

Kenya, Uganda

Tanzania,

Zambia,

Zimbabwe

Roman

Empire

1 BCE

Iron Age Iron AgeNigeria, Great

Lakes

First cultivators

of the equatorial

forest

Empire of

Alexander

Persian

Empire

Phoenicians

Mauryan

Empire

(India)

Steppe

Scythians

Indian Iron

Age

Chinese Iron

Age

Chinese

Zhou period

1000 BCE

Bronze Age

Bell beaker

Bronze Age

Myceneans

Copper Age in

Niger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in East AfricaHittites

Assyrians

development

of

pastoralism

in India

Bactrian

towns

Chinese Bronze

Age

Chinese

Shang period

2000 BCE. corded ceramic Neolithic of Tichit Indus Valley Chinese

6

Page 8: Prehistory Cultureb92b02053/Finale02(new).doc · Web view英國人詹姆士·丘吉沃德在他的《遺失的大陸》一書中,詳細描繪了地面上繁榮昌盛的“姆帝國”。“姆大陸”上有一個“姆帝國”,人們在這裏共同創造了燦爛的文化。他們的航海業和建築業都相當發達,並去大作諸島傳

Chalcolithicdomestication

of the horse

Tenerean

Akkad Empire

Sumerian

Kingdom

civilisation

writing

Neolithic

of Longshan

3000 BCE

enclosed

villages

first megaliths

Chalcolithic

of Central

Europe

Beginning of the

Hunter-gatherer

art

of South Africa

Bronze Age

4000 BCE

Lower Neolithic

Danubian

Neolithic

Mediterranean

and Egyptian

Neolithic

Chalcolithic

(copper

metallurgy)

Neolithic

of Iran

Neolithic

of Yang-Shao

rice-growing (?)

5000 BCE

Cardial

(agriculture,

stock-rearing,

pottery)

Tardenoisian

cultures

agriculture,

stock-rearing

(pigs, bovine,

Sheep)

Neolithic of the

Sahara/Sahel

irrigated

agriculture

ceramic

Cyprus

(and

Caucasian)

irrigation

cultivation of

millet

pig rearing

6000 BCE

Sauveterrian

cultures

(gathering of

Legumes)

in Greece

and the Eastern

Mediterraneanceramic

Neolithic with

ceramic

raising

sheep & goats

end of pre-

ceramic B

aceramic

Cyprus

pre-ceramic

of Iran

Afghanistan

and

Baluchistan

Neolithic of

northern China

7000 BCE

Backed point

culture

Wiltonian

Pre-ceramic B

(wheat,

barley)

Neolithic

Pre-ceramic A

hunter

gatherers

of Jomon

(ancient Japan)

7

Page 9: Prehistory Cultureb92b02053/Finale02(new).doc · Web view英國人詹姆士·丘吉沃德在他的《遺失的大陸》一書中,詳細描繪了地面上繁榮昌盛的“姆帝國”。“姆大陸”上有一個“姆帝國”,人們在這裏共同創造了燦爛的文化。他們的航海業和建築業都相當發達,並去大作諸島傳

8000 BCE

Azilian

and Asiloid

cultures

CapsianHoabinhian of

South-East Asia

9000 BCE

late Gravettian

late Gravettian

plains

complex

(Mezine

Kostienki)

Magosian Natufian Khandivili

10 000 BCE

Holocene

began

glacial ended

(10,000BCE)

glacial at its

coldest

(18,000BCE)

Magdalenian

Solutrean

Epigravettian Epigravettian

Ibero-maurusian

Sebilian

LupembianKebarian

Athlitian

pre-Jomon

ceramic(Japan)

20 000 BCE

Gravettian

Aurignacian (art)

Pavlovian

Aurignacian

(art)

Aurignacian

(art)

30 000 BCEChatelperronian Szeletian Aterian Stillbayan

Emirian Angara

cultureSen-Doki

40 000 BCE Amoudian

50 000 BCE Mousterians

(earliest graves) Mousterian

Mousterian Fauresmithian

Jabroudian

MousterianSoanian

Ngandong

culture

8

Page 10: Prehistory Cultureb92b02053/Finale02(new).doc · Web view英國人詹姆士·丘吉沃德在他的《遺失的大陸》一書中,詳細描繪了地面上繁榮昌盛的“姆帝國”。“姆大陸”上有一個“姆帝國”,人們在這裏共同創造了燦爛的文化。他們的航海業和建築業都相當發達,並去大作諸島傳

80 000 BCE

latest glacial

began

(95000BCE)

Micoquian Micoquian

MousteroidOrdos

culture

100 000 BCE

glacial ended

(135,000BCE)

Upper

Acheulean

Upper

Acheulean

Sangoen

Acheulean

Soanian

Fen Culture

200 000 BCE

glacial began

(195,000 BCE)

glacial ended

(240,000BCE)

glacial began

(285,000BCE)

TayacianAcheulean Acheulean

Acheulean

300 000 BCE middle

Acheulean

Clactonian

middle

Acheulean

Pre-Soanian

500 000 BCE

Lower

Acheulean

worked pebbles

Lower

Acheulean

worked pebbles

Lower

Acheulean

Padjitanian

1 000 000BCE worked pebblesworked pebbles worked pebbles lower Acheulian

Olduwan

worked pebbles

Archaeological period articles - by Continent and Region

9

Page 11: Prehistory Cultureb92b02053/Finale02(new).doc · Web view英國人詹姆士·丘吉沃德在他的《遺失的大陸》一書中,詳細描繪了地面上繁榮昌盛的“姆帝國”。“姆大陸”上有一個“姆帝國”,人們在這裏共同創造了燦爛的文化。他們的航海業和建築業都相當發達,並去大作諸島傳

Continents Regions Periods Articles Major Periods

Africa

North Africa North Africa

Paleolithic

Epipaleolithic

Neolithic c7500 BC

Iron Age

Roman

Sub-Saharan Africa Sub-Saharan Africa

Early Stone Age

Middle Stone Age

Late Stone Age

Neolithic c4000 BC

Asia

Near East Levantine

Stone age (2,000,000 BP - 3300 BCE)

Bronze age (3300 BCE - 1200 BCE)

Iron age (1200 BCE - 586 BCE)

Historical periods (586 BCE - present)

South Asia South Asian Periods

East Asia East Asia Periods Neolithic c. 6000 BC

North Asia North Asia Periods

Korea Korean Periods

Paleolithic c. 40,000/30,000 - c. 8,000 BC

Jeulmun pottery period c. 8,000 BC - 1500 BC

Mumun pottery period c. 1500 BC - 300 BC

Protohistoric period c. 300 BC - AD 300/400

Three Kingdoms of Korea c. AD 300/400 - AD 668

Japan Japan Periods

Paleolithic c. 100,000 - c. 10,000 BC

Jomon period c. 10,000 BC - 300 BC

Yayoi period c 300 BC - AD 250

Yamato period c. AD 250 - 710

Americas North America North America Lithic/Paleo-Indian (pre 8000 BC)

Archaic (c. 8000-1000 BC)

Formative (c. 1000 BC - AD 500)

Classic (c. AD 500 - 1200)

Post-Classic (c.1200 - 1900)

10

Page 12: Prehistory Cultureb92b02053/Finale02(new).doc · Web view英國人詹姆士·丘吉沃德在他的《遺失的大陸》一書中,詳細描繪了地面上繁榮昌盛的“姆帝國”。“姆大陸”上有一個“姆帝國”,人們在這裏共同創造了燦爛的文化。他們的航海業和建築業都相當發達,並去大作諸島傳

Mesoamerica Mesoamerica

Lithic/Paleo-Indian (pre 8000 BC)

Archaic (c. 8000-1000 BC)

Formative (c. 1000 BC - AD 250)

Classic ( AD 250 - 900)

Post-Classic (AD 900 -1515)

South AmericaSouth America

(Peru)

Lithic/Paleo-Indian (pre c. 8200 BC)

Archaic (c. 8200 - 1000 BC)

Formative (c. 1000 BC - AD 500)

Classic (c. AD 500 - 1200)

Post-Classic (c. AD 1200 - 1900)

Australasia

Australia Australia

New Zealand New Zealand

Archaic period (AD 1000 - 1350/1650)

Classic period (AD 1350-1800) or (1650-1800 in eastern South

Island)

Oceania Oceania

Europe

Northern Europe Northern Europe

Mesolithic

Neolithic

Bronze Age

Iron Age

Roman Iron Age (c. AD 1 - 400)

Germanic Iron Age (c. AD 400- 800)

Viking Age (c. AD 800 - 1066)

Medieval period (1066 - c. 1500)

Post-medieval period (c. 1500 - c. 1800)

Industrial/Modern

Western Europe Western Europe Paleolithic

Mesolithic

Neolithic

Iron Age

Roman

Early medieval period (c. AD 400- 800)

Medieval period (800 - c. 1500)

Post-medieval period (c. 1500 - c. 1800)

Industrial/Modern

South eastern South eastern Paleolithic

11

Page 13: Prehistory Cultureb92b02053/Finale02(new).doc · Web view英國人詹姆士·丘吉沃德在他的《遺失的大陸》一書中,詳細描繪了地面上繁榮昌盛的“姆帝國”。“姆大陸”上有一個“姆帝國”,人們在這裏共同創造了燦爛的文化。他們的航海業和建築業都相當發達,並去大作諸島傳

Europe Europe

Epipaleolithic

Neolithic

Chalcolithic

Bronze Age

Iron Age

Hellenistic

Roman

Byzantine period

重要的器物發展: 火的使用起始於舊石器時代(paleolithic), 很可能由直立人(Homo

erectus)在一百五十萬年前開始使用。 衣著 十萬年前左右 石器  矮智人(Homo floresiensis) 十萬年前左右 畜牧 15,000 BC 左右 陶器 11th millennium BC

弓. 9th millennium BC 左右 細小時器. 9th millennium BC 左右 銅器. 8000 BC

農業和犁 8000 BC 左右 輪子 4000 BC 左右 日規. 4000 BC 左右 書寫系統 3500 BC 左右 青銅. 3300 BC 左右 駕馭、駕馭戰車 2000 BC 左右 鐵器 1500 BC 左右 日晷. 800 BC 左右 玻璃. 500 BC 左右 投石器、彈射器 400 BC 左右 馬蹄帖 300 BC 左右 馬鐙 first few centuries AD左右

幾個史前文明

12

Page 14: Prehistory Cultureb92b02053/Finale02(new).doc · Web view英國人詹姆士·丘吉沃德在他的《遺失的大陸》一書中,詳細描繪了地面上繁榮昌盛的“姆帝國”。“姆大陸”上有一個“姆帝國”,人們在這裏共同創造了燦爛的文化。他們的航海業和建築業都相當發達,並去大作諸島傳

四大文明古國

一般用來指代古巴比倫、古埃及、古代中國、古印度等四個人類文明最早誕生的地區。這是在漢語文化圈中流行的一個概念,並未獲得國際上的認可。

概念的起源和內容梁啟超在其寫於 1900 年的《二十世紀太平洋歌》中,認為「地球上古文明祖國有四:中國、印度、埃及、小亞

細亞是也」。這是「四大文明古國」概念的早期雛形。學者認為四大文明古國都是建立在河川臺地附近,原因是有固定的水源使農業和商業較容易發展。在距今

7000 年-4000 年前,在北半球的兩河流域、尼羅河、黃河、長江流域以及印度河、恆河流域相繼產生了世界四大文明,相繼由新石器時代進入青銅時代,而後步入鐵器時代。人類今天所擁有的很多哲學、科學、文學、藝術等方面的知識,一般都可以追溯到這些古老文明的貢獻。

四大文明古國社會制度大多采用奴隸制,國家政權則較晚誕生。都有自己的神話 傳說 ,並利用神話來加強專制主義統治。古埃及的法老自稱是「太陽神的兒子」,古巴比倫的統治者漢謨拉比自稱「月神的後裔」,中國的君主自稱「天子」。

四大文明古國都有自己的曆法,一年都分 12 個月並且有閏月。各個文明都創造了自己的文字。印度河、黃河、兩河流域的文明都使用陶輪制陶,埃及和兩河流域都較早的計算了圓周率,中國較早發現了勾股定理或其實際應用(「勾三股四弦五」),印度則發明了阿拉伯數字。對「四大文明古國」說法的質疑

「四大文明古國」的說法並沒有獲得國際上的廣泛認可。雖然由於古文明缺乏準確的文獻紀錄,其具體誕生時間學術界尚有爭論,但按照當前的考古發現,美索不達米亞的蘇美爾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兩河流域與古埃及的文明都比古代中國要久遠很多,而古希臘的文明出現也稍早於古代中國。也有人認為四大文明古國中應有古希臘而不是古巴比倫,還有美索不達米亞及亞朮之說。

古希臘希臘歷史系列

愛琴文明 ?至前 1600年

邁錫尼文明 前 1600年至前 1200

黑暗時代 前 1200年至前 800年

13

Page 15: Prehistory Cultureb92b02053/Finale02(new).doc · Web view英國人詹姆士·丘吉沃德在他的《遺失的大陸》一書中,詳細描繪了地面上繁榮昌盛的“姆帝國”。“姆大陸”上有一個“姆帝國”,人們在這裏共同創造了燦爛的文化。他們的航海業和建築業都相當發達,並去大作諸島傳

古希臘 前 776 年 至前 323 年

希臘化時期 前 323 年 至前 146 年

希臘的羅馬時期

前 146 年 至 330 年

拜占庭帝國 330 年 至 1453 年

奧托曼帝國 1453 年 至 1832 年

現代希臘 1832 年 至今

主題

古希臘語言 古希臘文學

希臘神話 古希臘哲學

古希臘數學 古希臘科技

古希臘軍事 古希臘人列表

古希臘的地理範圍,除了現在的希臘半島外,還包括整個愛琴海區域和北面的馬其頓和色雷斯、亞平寧半島和小亞細亞等地。公元前 5、6 世紀,特別是希波戰爭以後,經濟生活高度繁榮,產生了光輝燦爛的希臘文化,對後世有深遠的影響。古希臘人在文學、戲劇、雕塑、建築、哲學等諸多方面有很深的造詣。這一文明遺產在古希臘滅亡後,被古羅馬人破壞性的延續下去,從而成為整個西方文明的精神源泉。古希臘文明的興起

早在古希臘文明興起之前約 800 年,愛琴海地區就孕育了燦爛的克里特文明和麥錫尼文明。大約在公元前1200 年,多利亞人的入侵毀滅了麥錫尼文明,希臘歷史進入所謂「黑暗時代」。因為對這一時期的了解主要來自《荷馬史詩》,所以又稱「荷馬時代」。在荷馬時代末期,鐵器得到推廣,取代了青銅器;海上貿易也重新發達,新的城邦國家紛紛建立。希臘人使用腓尼基字母創造了自己的文字,並於前 776 年召開了第一次奧林匹克運動會。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召開也標志著古希臘文明進入了興盛時期。前 750 年左右,隨著人口增長,希臘人開始

14

Page 16: Prehistory Cultureb92b02053/Finale02(new).doc · Web view英國人詹姆士·丘吉沃德在他的《遺失的大陸》一書中,詳細描繪了地面上繁榮昌盛的“姆帝國”。“姆大陸”上有一個“姆帝國”,人們在這裏共同創造了燦爛的文化。他們的航海業和建築業都相當發達,並去大作諸島傳

向外殖民。在此後的 250 年間,新的希臘城邦遍及包括小亞細亞和北非在內的地中海沿岸。在諸城邦中,勢力最大的是斯巴達和雅典。波希戰爭

在希臘城邦向地中海沿岸擴展的同時,西亞的波斯帝國也在擴張,強大的波斯帝國征服了小亞細亞半島上的伊奧尼亞希臘諸邦。前 499 年,小亞細亞半島上的米利都等希臘城邦發動起義,得到雅典的支持。波斯國王大流士一世在鎮壓起義後,就準備進攻雅典。前 490 年,波斯大軍渡海西侵,但在馬拉松戰役中被人數居於劣勢的雅典重裝步兵擊敗。希臘人贏得了第一次波希戰爭的勝利。

前 480 年,波斯國王薛西斯一世率 50萬大軍再次進攻希臘。希臘各城邦也結成同盟,共御強敵。希臘聯軍的陸軍以斯巴達人為主力,海軍則以雅典艦隊為主。希臘陸軍在溫泉關阻擊波斯陸軍,雖然兵敗,但為希臘海軍的集結贏得了時間。波斯人攻入了雅典,將全城焚毀,但希臘海軍在薩拉米海戰中一舉擊潰波斯海軍,波斯人面臨補給被切斷的危險,不得不撤退。希臘人乘勝追擊,解放了小亞細亞的希臘諸邦。第二次波希戰爭以希臘的勝利告終。伯羅奔尼撒戰爭伯羅奔尼撒戰爭波希戰爭以後,雅典成為希臘的霸主。雅典海軍是希臘各城邦中最強大的軍事力量,雅典的民主制也在伯里

克利執政時期達到黃金時代。希波戰爭中,希臘各城邦建立了以雅典為首的提洛同盟,戰後逐漸成為雅典實現其霸權的工具。以斯巴達為首的伯羅奔尼撒同盟不滿雅典的霸權,雙方爆發多次摩擦。前 431 年 ,斯巴達的同盟底比斯進攻雅典的同盟普拉提,正式引發了伯羅奔尼撒戰爭。雅典依靠其強大的海軍進行封鎖,斯巴達則攻入雅典,試圖迫其決戰。雙方互有勝負,但都未能取得決定性勝利,遂於前 421 年 締結和約。和平未能維持很久,前 415 年 ,雅典對西西里島斯巴達的盟邦敘拉古發動大規模遠征,結果以慘敗告終。西西里遠征使雅典元氣大傷,無力抵禦斯巴達的攻勢。前 405 年,雅典海軍被全殲。次年,雅典向斯巴達投降,斯巴達成了希臘的新霸主。斯巴達的霸權也未能長久,希臘各城邦陷入混戰之中。

黃河文明黃河文明,起源並最初分佈於黃河中、下游流域的文明,後來擴散至中國全境,東亞並影響世界。黃河文

明是世界著名的古文明之一,與長江文明並列為中國文明的兩大源泉。黃河文明於新石器時代已經非常發達,這一時期著名的區域代表文化有仰韶文化,仰韶文化之後出現了龍山文化,奴隸制時期經發展和多方融合,黃河文明發展表現為夏商周文明。

裴李崗文化是新石器時期 中國 黃河 流域一帶的一個中原文化,由於最早在河南 新鄭 的裴李崗村發掘並認定而得名。該文化的分佈範圍,以新鄭為中心,東至河南東部,西至河南西部,南至大別山,北至太行山。根據考古學家對於在 1977 年 首次挖掘的文明的鑑證,當地文化平均開始於公元前 5 千年 ,最早的甚至遠至公元前 8 千年。

15

Page 17: Prehistory Cultureb92b02053/Finale02(new).doc · Web view英國人詹姆士·丘吉沃德在他的《遺失的大陸》一書中,詳細描繪了地面上繁榮昌盛的“姆帝國”。“姆大陸”上有一個“姆帝國”,人們在這裏共同創造了燦爛的文化。他們的航海業和建築業都相當發達,並去大作諸島傳

從考古挖掘的出土文明來看,當地人已經懂得畜牧和耕種。它們會在田裡種植小米,又會在家裡養豬。而當地文明亦是現時中國已知的最早期陶器文明。老官台文化是目前陝西省已知最早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存在於約公元前 6,000 年至 3,000 年。這時的先民們已經種植粟類作物,並飼養豬、狗等家畜,過著定居的聚落生活。當時的生產工具以磨製為主,但仍然有不少打制石器和細石器。制陶工藝比較原始,火候低、器類少,彩陶尚處於萌芽階段。

仰韶文化是中國 黃河 中游地區重要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它的持續時間大約在公元前 5000 年 至前 3000 年。它的分佈在整個黃河中游從今天的甘肅省到河南省之間。今天在中國已發現上千處仰韶文化的遺址,其中以陝西省為最多,是仰韶文化的中心。仰韶文化的名稱來源於其第一個發掘地—河南省 三門峽市 澠池 的仰韶村遺址。

仰韶文化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文化,其村落或大或小,比較大的村落的房屋有一定的佈局,周圍有一條圍溝,村落外有墓地和窯場。村落內的房屋主要有圓形或方形兩種,早期的房屋以圓形單間為多,後期以方形多間為多。房屋的牆壁是泥做的,有用草混在裡面的,也有用木頭做骨架的。牆的外部多被裹草後點燃燒過,來加強其堅固度和耐水性。

仰韶文化的農耕石器包括石斧、石鏟、磨盤等,除此之外還有骨器。除農耕外仰韶文化的人顯然還進行漁獵。在出土的文物中有骨制的魚鉤、魚叉、箭頭等。仰韶文化前期的陶器多是手制的,中期開始出現輪制的。一些陶器上留有布和編織物印下來的紋路,由此可見仰韶文化有編織和織布的手工業。在發掘的動物骨頭中除獵取的野生動物外還有大量狗和豬的骨格,羊比較少。

對仰韶文化墓地的發掘為對它的認識帶來了許多貢獻。墓地的隨葬品和下葬的方式為當時的生活方式、信仰、生活條件帶來了許多啟發。

對於仰韶文化的內部分類、時間上的分類以及各個遺址之間的相互關係在學術界還有爭論。對仰韶文化的社會結構也還有不同的看法。大多數學者今天認為它主要是一個父系社會,早期的母系社會的論點現在只有比較少的人支持了。仰韶文化向人們展示了中國母系氏族制度繁榮至衰落時期的社會結構和文化成就。

早期有仰韶文化來自西方的論點。1960 年 左右在陝西的考古發掘對這個論點提出疑義。現在一般認為陝西地區的仰韶文化是繼老官台文化之後發展起來的,按時代順序可以分為半坡類型、廟底類型和半坡晚期類型三個不同的發展階段。龍山文化被看做它的繼承文化。大汶口文化(公元前 4300 年 - 前 2500 年 )是新石器時代後期父系氏族社會的文化典型。以泰山地區為中心,東起黃海之濱,西到魯西平原東部,北至渤海南岸,南及今江蘇淮北一帶,安徽和河南省也有少部分這類遺存的發現。

因首先發現於大汶口,人們遂把以大汶口遺址為代表的文化遺存,命名為「大汶口文化」。大汶口文化的發現,使黃河下游原始文化的歷史,由 4000 多年前的龍山文化向前推進了 2000 多年。 在大汶口文化的後期

16

Page 18: Prehistory Cultureb92b02053/Finale02(new).doc · Web view英國人詹姆士·丘吉沃德在他的《遺失的大陸》一書中,詳細描繪了地面上繁榮昌盛的“姆帝國”。“姆大陸”上有一個“姆帝國”,人們在這裏共同創造了燦爛的文化。他們的航海業和建築業都相當發達,並去大作諸島傳

墓葬中,出現了夫妻合葬和夫妻帶小孩的合葬,它標志著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社會的結束,開始或已經進入了父系氏族社會。"龍山文化最早因山東 濟南 龍山鎮 城子崖遺址 的發掘,被人們發現。龍山文化處於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存在於公元前 2,900 年至 2,100 年。這個時期陝西地區的農業和畜牧業較仰韶文化有了很大的發展,生產工具的數量及種類均大為增長,快輪制陶技術比較普遍,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同時,占卜等巫術活動亦較為盛行。從社會形態看,當時已經進入了父權制社會,私有財產已經出現,開始跨入階級社會門檻。

在龍山文化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數黑陶製品了。黑陶源自於人們的生活用器,而後由於質地易碎,逐漸走出日常生活。如今,黑陶被作為藝術品供人們欣賞。二里頭文化是中國 青銅時代 的文化,以河南的二里頭遺址而得名。時間為大約從公元前 21 世紀 到前 17 世紀 ,地域範圍為河南中、西部的鄭州附近和伊河、洛河、潁河、汝河等流域以及山西南部的汾河下游一帶。

1952 年,河南登封的玉村遺址被發現,這是最早發掘的二里頭文化遺存,當時並未對此類型的文化進行命名。該文化因 1956 年發掘鄭州洛達廟遺址而曾一度被命名為「洛達廟類型」。1959 年起發掘二里頭遺址以後,由於其更具典型性,因此這種類型的遺存便被更名為「二里頭文化」。目前二里頭文化已經發現近百處遺址,有洛陽東干溝、矬李、東馬溝,陝縣七里鋪,臨汝煤山、鄭州洛達廟等。

幼發拉底河幼發拉底河(الفرات、al-Frat)是中東 名河 ,與位於其東面的底格里斯河共同界定美索不達米亞,源自安納托利亞的山區,流經敘利亞和伊拉克,最後與底格里斯河合流為阿拉伯河,注入波斯灣。聖經中的幼發拉底河在《聖經》中幼發拉底河稱為伯拉河。 《聖經》最早提到幼發拉底河是在創世紀第二章--它是繼比遜河(Pishon)、基訓河(Gihon)及底格里斯河之後,第四條從伊甸園流出來的河流。幼發拉底河亦是上帝允諾賜予亞伯拉罕及其後人的土地(迦南)的邊界之一。底格里斯河(دجلة、Dijla)是中東 名河 ,與位於其西面的幼發拉底河共同界定美索不達米亞,源自土耳其 安納 托利亞的山區,流經伊拉克,最後與幼發拉底河合流成為阿拉伯河注入波斯灣。伊拉克首都巴格達正位於底格里斯河西岸。聖經中的底格里斯河

17

Page 19: Prehistory Cultureb92b02053/Finale02(new).doc · Web view英國人詹姆士·丘吉沃德在他的《遺失的大陸》一書中,詳細描繪了地面上繁榮昌盛的“姆帝國”。“姆大陸”上有一個“姆帝國”,人們在這裏共同創造了燦爛的文化。他們的航海業和建築業都相當發達,並去大作諸島傳

《聖經》是最早提到底格里斯河的文獻。在創世紀第二章提到此河是流經伊甸園的四條河之一,在《聖經》中底格里斯河被稱為希底結河,其餘三條分別是比遜河(Pishon)、基訓河(Gihon)及幼發拉底河。歷史的底格里斯河底格里斯河在 5000 年前與幼發拉底河是兩條分開的河。直到約三、四千年前,由於從兩河流域帶來的泥沙不斷在河口的波斯灣沉積,填出土地來,最後使兩河匯合在一起。兩河文明也叫美索不達米亞文明或兩河流域文明是指在兩河流域間的新月沃土(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之間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所發展出來的文明,是西亞最早的文明。這一帶遠古時期居住着許多種族,是乾旱區域,但下游土地肥沃,很早就發展了灌溉網絡,形成以許多城市為中心的農業社會。這個文明的中心大概在現在的伊拉克首都巴格達一帶,北部古稱亞述,南部為巴比倫尼亞。巴比倫尼亞北部叫阿卡德,南部為蘇美爾。兩河流域是世界上文化發展最早的地區,為世界發明了第一種文字(楔形文字),建造了第一個城市,編製了第一種法律,發明了第一個制陶器的陶輪,制定了第一個七天的周期,第一個闡述了上帝以七天創造世界和大洪水的神話。至今為世界留下了大量的遠古文字記載材料(泥板)。[

兩河文明最早的創造者是前 4000 年左右來自東部山區的蘇美爾人。他們會制陶,發明了文字,根據考古資料,當時處在原始社會解體階段。前 3000 年,蘇美爾人建立了城邦。在前 24 世紀 被阿卡德王國所滅。

阿卡德王國的創建者是薩爾貢,國力強盛時疆界直到伊朗西部,西到敘利亞和小亞細亞。前 2191 年 覆滅。蘇美爾人重新復興,統一了蘇美爾和阿卡德,建立了烏爾第三王朝,後於前 2006 年 被埃蘭人和阿摩利人所滅。阿摩利人在前 1894 年 建立起巴比倫城邦。

巴比倫開始比較弱小,到第六代國王漢謨拉比時逐漸強大,統一兩河流域,建立了古巴比倫王國,並頒佈了漢謨拉比法典。到前 1595 年 被西臺所滅。

隨後統治兩河流域的國家是亞述帝國。到前 7 世紀 ,亞述帝國範圍包括了全部兩河流域、敘利亞、巴勒斯坦和埃及,在亞述巴尼拔在位時國力達到鼎盛,已經進入鐵器時代。到前 605 年 被迦勒底人所滅。

迦勒底人於前 626 年 在巴比倫建國,史稱新巴比倫王國,或迦勒底王國。在尼布甲尼撒二世時,佔領了敘利亞、腓尼基、巴勒斯坦,滅了猶大王國,俘巴比倫囚虜,國力達到鼎盛。並且修建了空中花園,重建馬爾杜克神廟。到前 538 年 被波斯帝國所滅。文化

蘇美爾人發明了楔形文字,被兩河流域的許多國家所用。蘇美爾人的神話傳說中有關的大洪水的故事,後來被猶太人收錄在《聖經》的《創世記》中,就是諾亞方舟的故事。

18

Page 20: Prehistory Cultureb92b02053/Finale02(new).doc · Web view英國人詹姆士·丘吉沃德在他的《遺失的大陸》一書中,詳細描繪了地面上繁榮昌盛的“姆帝國”。“姆大陸”上有一個“姆帝國”,人們在這裏共同創造了燦爛的文化。他們的航海業和建築業都相當發達,並去大作諸島傳

兩河文明的曆法很有特色。在蘇美爾阿卡德時代,制定了太陰曆,每個月 29 或 30 天,12 個月為 1 年(6個月為 29 天,6 個月為 30 天),每年 354 天,通過置閏月的辦法調整。開始依靠經驗置閏,後來先後有 8 年3 閏和 27 年 10 閏的規定。在天文學方面,已經能夠區別恆星和五大行星,還觀察到黃道。在亞述時期,確定了今天星期的名稱和 7 天 1 周的規定。

數學上,兩河文明使用十進位和六十進位。圓周為 360 度,1 天為 12 時,每時 30 分。古巴比倫人還掌握了四則運算,平方,立方和求平方根、立方根的法則。還會解有三個未知數的方程。得出了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並且求出圓周率為 3。

亞述

亞述人所雕的帶翼的公牛亞述(Assyria)是興起於美索不達米亞(即兩河流域,今伊拉克境內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間)的奴隸制國家。公元前 8 世紀末,亞述逐步強大,先後征服了小亞細亞東部、敘利亞、腓尼基、巴勒斯坦、巴比倫尼亞和埃及等地。設都於尼尼微(今伊拉克 摩蘇爾 附近)。亞述人在兩河流域歷史上活動時間前後約有二千年。 在兩河文明的幾千年歷史上,亞述可以說是歷史延續最完整的國家,歷史學家掌握有從大約公元前 2000 年開始到公元前 605 年連續的亞述國王名單,參見亞述君主列表。 雖然二千多年之間,亞述有時強大,有時衰落或淪為他國的屬地,但作為獨立的國家和相對獨立的地區的亞述,是一直存在的。直到公元前 900前後,亞述國家突然空前強大,成為不可一世的亞述帝國,然後於公元前 605年最終滅亡。而亞述國家隨之消失。

古代美索不達米亞幼發拉底河 – 底格里斯河

亞述學蘇美爾

烏魯克 – 烏爾 – 埃里都

19

Page 21: Prehistory Cultureb92b02053/Finale02(new).doc · Web view英國人詹姆士·丘吉沃德在他的《遺失的大陸》一書中,詳細描繪了地面上繁榮昌盛的“姆帝國”。“姆大陸”上有一個“姆帝國”,人們在這裏共同創造了燦爛的文化。他們的航海業和建築業都相當發達,並去大作諸島傳

基什 – 拉格什 – 尼普爾阿卡德王國–庫提

烏爾第三王朝– 伊辛第一王朝–拉爾薩巴比倫

巴比倫第一王朝 – 克喜特 – 阿摩利埃蘭 – 米坦尼

胡里安 – 烏拉爾圖亞述

亞述: 亞述爾 – 尼尼微新巴比倫王國 – 迦勒底

年表蘇美爾王表亞述王表巴比倫王表

語言楔形文字

蘇美爾語 – 阿卡德語埃蘭語 – 胡里安語

歷史興起亞述最早的居民是胡里特人,後來閃米特人遷徙而至。兩個民族逐漸融合,成為亞述人。古亞述指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流域北部地區,東北靠扎格羅斯山,東南以小扎布河為界,西臨敘利亞草原。整個亞述是以亞述城為中心。他們的後代是今日敘利亞人的始祖。

20

Page 22: Prehistory Cultureb92b02053/Finale02(new).doc · Web view英國人詹姆士·丘吉沃德在他的《遺失的大陸》一書中,詳細描繪了地面上繁榮昌盛的“姆帝國”。“姆大陸”上有一個“姆帝國”,人們在這裏共同創造了燦爛的文化。他們的航海業和建築業都相當發達,並去大作諸島傳

早亞述時期作為亞述地區在兩河流域政治舞臺上出現,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2000 年以前,那時亞述地區已經形成了一些城邦國家。 在埃卜拉(Elba)出土的泥版文中,埃卜拉國王 Irkab-Damu(約公元前 2450 在位)曾宣稱自己打敗了馬利城和亞述爾城的國王伊布盧里爾(Iblul-Il). 相對於南部的蘇美爾人或者阿卡德人,亞述是比較落後的地區,阿卡德王國曾經征服亞述。給亞述帶來了先進的文明。烏爾第三王朝滅亡後,兩河流域諸國爭霸,亞述亦是其中之一,亞述國王沙姆希 · 阿達德一世 曾經非常強大,征服不少地區,襲用阿卡德國王的稱號,自稱「天下之王」,然而,隨著巴比倫第一王朝王國的出現,亞述人第一次稱霸的野心被摧毀。此後,亞述地區是巴比倫第一王朝治下一個半獨立的地區。中亞述時期在埃及與西臺對峙的時代,亞述開始強大。公元前 1365 年,國王亞述烏巴利特一世繼位,開始復興亞述,史稱中亞述時期,以後的圖庫爾蒂 · 尼努爾塔一世 公然對在「海上民族」打擊之下日薄西山的西臺開戰。他還向美索不達米亞南部的巴比倫第四王朝發動了進攻。 此後西臺國家滅亡。中亞述王國曾經一度統一兩河流域。此後阿拉米人進入兩河流域,中亞述的帝國衰落,亞述國家重新龜縮於亞述本土。新亞述(或稱亞述帝國)時期

亞述帝國約公元前 900 以後,亞述國家第三次崛起。而且這次崛起,遠比以前影響要大得多,並且建立了歷史上

著名的亞述帝國。亞述帝國興起時,古埃及已經開始衰敗,而兩河流域以及小亞細亞諸強國或者滅亡或者分裂。與此同時,亞述人從西臺人那裡引進了煉鐵技術,從而大大增強了戰鬥力,建立了一支當時世界上兵種最齊全(包括戰車兵、騎兵、重裝步兵、輕裝步兵、攻城兵、工兵等)、裝備最精良(如當時最強大的攻城武器「投石機」和「攻城錘」)的軍隊。

21

Page 23: Prehistory Cultureb92b02053/Finale02(new).doc · Web view英國人詹姆士·丘吉沃德在他的《遺失的大陸》一書中,詳細描繪了地面上繁榮昌盛的“姆帝國”。“姆大陸”上有一個“姆帝國”,人們在這裏共同創造了燦爛的文化。他們的航海業和建築業都相當發達,並去大作諸島傳

公元前 745 年—前 727 年,亞述國王提革拉 · 毗列色 在位。強大的亞述軍隊擊敗了其勁敵烏拉爾圖,並征服了整個敘利亞地區,同時兼併了巴比倫。由於亞述人在戰爭中的行為異常殘暴,猶太人將亞述首都尼尼微稱為「血腥的獅穴」。鼎盛

公元前 722 年,薩爾貢二世登基。他原為下級軍官,後因戰功纍纍得到提升。在他統治時期,亞述打敗了以色列、埃及,並鎮壓了埃及支持的敘利亞人和腓尼基人的起義。這時亞述帝國進入了鼎盛時期。

辛那赫裡布公元前 704 年—前 681 年在位,是薩爾貢二世的長子。他力圖擴張父王的戰果。史稱,他攻克了 89座城鎮、820 個鄉村,俘獲了 7千余匹馬、11萬頭驢、8萬頭牛、80萬隻羊以及 21萬名俘虜。

他在位期間,興建了著名的「蓋世無雙皇宮」。其邊長近 200米,包括兩座大殿、一幢橢圓形建築物以及一個植物園和一座涼亭。王宮內的浮雕長達 3000米,現藏大英博物館。

辛那赫裡布之後,伊薩爾哈東(公元前 680—前 669 年在位)成為國王。他在位期間,亞述帝國達到其頂峰。公元前 671 年,伊薩爾哈東遠征埃及,攻克孟斐斯城。衰亡伊薩爾哈東之後繼位的就是赫赫有名的亞述巴尼拔。他興建了巨大豪華的亞述巴尼拔王宮,但他對世界文明史的貢獻在於宮中設置的泥版圖書館。該圖書館收集了當時亞述人所知的全世界各地的書籍,藏有無數楔形文字的泥版,內容包括語言、歷史、文學、宗教、醫學及天文等各方面的知識,是研究當時歷史寶貴的資料。公元前 612 年,新崛起的鄰國新巴比倫王國聯合伊朗高原的米底人攻陷了亞述首都尼尼微。公元前 605 年,巴比倫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清掃了亞述的殘部。自此曾在歷史上稱霸一時的亞述帝國徹底滅亡。亞述衰落有著深刻的歷史原因。首先,亞述是靠武力和軍事建立起來的龐大帝國,很多邊遠地區無法有效統治;其次,亞述人的殘暴統治也激起了被征服民族的反抗;最後,王室內部的勾心斗角、爭權奪利也直接導致了帝國衰亡。

兩河流域蘇美人 Sumerian,有些譯為蘇美爾人,正如把閃米族 Semite譯為閃族一樣,不是大問題.蘇美人早在 3100B.C

就已經在兩河流域的下游地帶活動了,可能還要早些,不過目前考古學家們能夠證實的就是這個年份.有些史學家說蘇美人不是本地人,是外來者,他們在兩河的下游建立了好幾個城邦,從下面的地圖就可以知道至少有四個,這四個城邦曾經盛極一時,直到 2000B.C北方的阿卡達人Akkadian 強大到統治兩河全境為止,他們才退出統治舞台,變成了被統治者.考古學家們在這區發現最早的人類文明就是歐貝德文明(或譯為烏貝德Ubaid文明),歐貝德位置就在下圖 Ur旁邊。

22

Page 24: Prehistory Cultureb92b02053/Finale02(new).doc · Web view英國人詹姆士·丘吉沃德在他的《遺失的大陸》一書中,詳細描繪了地面上繁榮昌盛的“姆帝國”。“姆大陸”上有一個“姆帝國”,人們在這裏共同創造了燦爛的文化。他們的航海業和建築業都相當發達,並去大作諸島傳

新月沃土

新月沃土地圖新月沃土或'肥腴月灣是指中東 兩河流域 及附近一連串肥沃的土地。它包括今日的以色列、西岸、黎巴嫩、約旦部分地區、敘利亞,以及伊拉克和土耳其的東南部。由於在地圖上好像一彎新月,所以美國 芝加哥大學 的考古學家詹姆士 · 佈雷斯特德 (James Henry Breasted)把這一大片肥美的土地稱為「新月沃土」。新月沃土上的三條主要河流約旦河、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流域合共約 40至 50萬平方公里,現時有人口4至 5千萬。這片土地西起地中海東岸,並包含敘利亞沙漠、阿拉伯半島(Jazirah)及美索不達米亞平原,東至波斯灣。約旦和幼發拉底河上游周圍的西部區域,是 11000 年前首個所知的農業定居點。最早所知的定居點在 Iraq ed-Dubb(約旦)和 Tell Aswad(敘利亞),不久之後是耶利哥。那些最早的城市、國家,在美索不達米亞東部產生了書寫(「兩河之間」,所說的是幼發拉底河與底格里斯河下游間的土地)。

23

Page 25: Prehistory Cultureb92b02053/Finale02(new).doc · Web view英國人詹姆士·丘吉沃德在他的《遺失的大陸》一書中,詳細描繪了地面上繁榮昌盛的“姆帝國”。“姆大陸”上有一個“姆帝國”,人們在這裏共同創造了燦爛的文化。他們的航海業和建築業都相當發達,並去大作諸島傳

在灌溉的作用下,這片土地非常肥沃,人民也依靠該土地上出產的糧食爲生。但由於過去的灌溉工程被後來的城市建設所荒廢,兩千年來新月沃土反復地經歷著衰退和恢復的過程。另一個問題是灌溉農田在鹽水的持續滲入下不斷鹽化。雖然河流對於新月沃土文明的興起起到了關鍵的作用,但是也有其他的因素促成了這片區域的富饒。新月沃土上生活著五種主要家畜的四種——牛、山羊、綿羊和豬,而另一種重要家畜——馬,也生活在不遠的地區。古代新月沃土地區的氣候也促成了許多一年生植物的進化,它們可食用種子的產量要多於多年生植物。這些植物的多樣性也使得這裡的早期人類可以嘗試培育試驗。一直以來,河水都是這片地區政治衝突的潛在誘因。約旦河構成了以色列、約旦和巴勒斯坦的邊界。幼發拉底河被土耳其和敍利亞分別控制著的四分之一,伊拉克控制著其他下游及其支流。

古埃及古埃及(Ancient Egypt),一般指公元 前 32 世紀 左右至公元前 343 年 波斯 滅亡埃及這段時間內尼羅河下游地區的埃及文明。古埃及是典型的水力帝國。

地理埃及大部分都是黃沙滾滾的沙漠,只有尼羅河沖刷而過的地方是孕育埃及的綠帶,1/30 的面積聚集了 90%以上的埃及人口。埃及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受宗教影響極大,舉世聞名的金字塔就是古埃及人對永恆觀念的一種崇拜產物,目前埃及共有八十餘座金字塔,其中最大的一座是胡弗金字塔。除了金字塔以外,獅身人面像也是埃及的象徵。古埃及歷史年表第一王朝:公元前3200年~2850年。從美尼斯到卡,共有八位法老。第二王朝:公元前2850~2686年。從霍特普司克摩伊(Hotepseknemoui)到卡斯克摩 ,共有六位法老古王國或孟斐斯帝國 (公元前2686~2181年)第三王朝:公元前2686~2613年。從納特裡克特—吉塞(Neteriknet-Djeser)到胡尼(Houni),共有五位國王。焦瑟統治時代是權力和勝利的開始,此時出現了以沙卡拉的階梯金字塔建築群為代表的恢宏壯觀的石頭建築。該建築群的設計師、作家兼學者的伊姆荷泰普成為史書上首批出現的偉人之一。這一時代是強而有力的中央集權君主制得以發展的時期,君主坐於孟斐斯,分派各省總督統治全國。

24

Page 26: Prehistory Cultureb92b02053/Finale02(new).doc · Web view英國人詹姆士·丘吉沃德在他的《遺失的大陸》一書中,詳細描繪了地面上繁榮昌盛的“姆帝國”。“姆大陸”上有一個“姆帝國”,人們在這裏共同創造了燦爛的文化。他們的航海業和建築業都相當發達,並去大作諸島傳

第四王朝:公元前2613~2494年。從斯內夫盧(Snefrou)到斯克普斯卡夫(Skepseskaf),共有六或七位法老。從金字塔的雄偉程度來判斷,斯奈夫魯、胡夫和哈爾夫的統治時期為這個時代的頂峰。在達夏爾,梅頓和基薩修築的金字塔顯示出王朝的治國有方、經濟繁榮。 第五王朝:公元前2494~2345年。從烏斯卡夫(Ouser)到烏納斯(Ounas),共有九位法老。最著名的是薩胡蕾(Sahoure)和吉德卡雷—伊塞西(Djedkare-Isesi)。在第五王朝,「太陽崇拜意識」迅速發展,在沙卡拉的烏尼斯金字塔牆上刻著著名的金字塔銘文。 第六王朝:公元前2345~2181年。從泰蒂(Teti)一世到女王尼托克里斯(Nitocris),共七位國王包括佩比一世和活了上百歲的佩比(Pepi)二世。雖然第六王朝文治武攻顯赫一時,曾組織過遠至非洲南端的軍商遠征,但一些省督不斷膨脹的全歷史中央集權的孟斐斯備受威脅,而引發了內亂。第一過渡時期 (公元前2181~1991年)

第七王朝:只統治了七十天。

第八王朝:公元前2181~2130年。共有八到二十七位法老,但名字無文獻可查。

第九王朝到第十王朝:北方 公元前2130~2040年。共有六位法老,有三位名叫凱蒂。

第十一王朝:南方 公元前2130~2040年。共有三位法老。

蒙圖荷泰普二世在公元前2050年統一全國,從此第十一王朝的底比斯君主統治了整個埃及。這雖然使他們的故鄉底比斯城地位越來越重要,但仍然不足以取代孟斐斯。底比斯的統治者適時尚須來回旅行,並在十二王朝時在通往法尤姆的入口處修建了行宮,和諸如伊蒂—塔維的小城。王朝在不放棄底比斯的同時向北轉移權力中心,顯示出強而有力的中央集權政府逐漸恢復。

中王國或底比斯第一帝國(公元前1991~1786年)

第十一王朝末期:公元前2060~2000年。三位蒙圖霍特普法老,第一位在公元前約2040年統一埃及。 第十二王朝:公元前2000~1786年。七位法老名阿門埃瑪特(Amenhemat)或塞索斯特裡斯,最後一位統治者是女王塞貝克內菲盧雷(Sebekneferoure)。

如同世界上其他國家一樣,穩定總是和動亂是互相交替。各省分權勢力和其他歷史上至今仍然不明的勢力,毀滅了從第十二王朝傳續下來的底比斯政權,埃及分裂成許多的諸侯國。

第二過渡時期(公元前1786~1567年)

第十三到第十四王朝:公元前1786~1674年。約有四十位法老,其中有幾位名叫塞貝霍特普。一些法老同時在法老的北部、中部、南部統治。從公元前 1730 年開始,這些國王只不過是西克索法老的封臣。

25

Page 27: Prehistory Cultureb92b02053/Finale02(new).doc · Web view英國人詹姆士·丘吉沃德在他的《遺失的大陸》一書中,詳細描繪了地面上繁榮昌盛的“姆帝國”。“姆大陸”上有一個“姆帝國”,人們在這裏共同創造了燦爛的文化。他們的航海業和建築業都相當發達,並去大作諸島傳

第十五到第十六王朝:公元前1674~1567年。第十六王朝被稱為「小西索克」王朝,只存於三角洲東部。「大西索克」王朝有五位法老,包括一位基安(Khyan)和兩位阿拉比(Apopi)。

第十七王朝:公元前1674~1567年。十位法老統治底比斯及周圍地區。他們是西索克的封臣。最後三位法老塔阿(Taa)一世、二世和卡莫西斯(Kamosis),開始和北方的西索克人鬥爭。

新王國或底比斯第二王國(公元前1567~1085年)

第十八王朝: 公元前1567~1320年。從阿赫莫西斯(Ahmosis)到霍朗赫布,共有十四位君主,其中有四位圖特摩斯,四位阿門諾菲斯。王后阿謝普蘇、阿肯納吞(Akhenaton)和圖坦卡蒙,都屬於本王朝。

第十九王朝:公元前1320~1200年。九位拉美西斯王族法老,包括拉美西斯一世、二世和塞蒂一世、二世。

第二十王朝:公元前1200~1085年。十位君主,除了第一位名叫賽特納克特(Sethnakht)之外,其餘都叫拉美西斯。

第三過渡時期(公元前1085~715年)

第二十一王朝:公元前1085~945年。在塔尼斯統治的有斯門代斯(Smendes),普蘇賽奈斯一世和二世。在底比斯統治的有埃里霍斯(Herihor)和皮納傑姆。

近代科學家和考古學家在世界各地陸續發現了大量迷一般的人類化石、人造工具、人造建築物等人類文明遺跡。這些文明遺跡遺留在地下、地面上、山上、山洞中、海底甚至天上,如 2 億年前人類腳印 、20 億年前的核反應堆 、埃及的大金字塔、瑪雅文明、希臘文明、巨石建築、月球起源的發現等等。通過現代科學方法測定了它們的年代,結果發現,這些文明古跡具有極其遙遠的歷史,從幾萬年,幾十萬年,幾百萬年,幾千萬年,直到數十億年。不僅如此,這些文明還具有極高的科技、藝術、文化水平。 在世界上的許多民族的民間故事和神話故事中,也流傳著關於人類遠古時期文明的種種傳說,來自不同民族的傳說具有驚人的相似之處,如關於史前亞特蘭蒂斯大陸文明的描述等等。 根據達爾文進化論假說,我們人類由猿經過千百萬年而進化成人,可是科家學至今卻無法找到這千百萬年的中間過程,找不到猿與人之間的人存在的任何證據;按照通常的認識,人類從最原始的狀態到發展到現在的高度文明不超過一萬年時間,有文字記載不過 5000年時間。按照達爾文進化論假說,幾億年前不可能有人存在,更不可能創造出高度的人類文明。很顯然,達爾文的進化論根本無法解釋這些遠古時期的人類文明。 基於這些證據,科學家們提出了「史前文明」或「史前文化」的觀點,是指在我們本次人類文明之前在地球上曾經存在過人類及高度文明,即這些文明古跡是由史前人類創造,不屬於我們本次人類創造的文明[1,2]。 同時,所發現的許多文明古跡可以追溯到非常古遠的不同的歷史時期,從數萬年到數十億年前,如多個不同年代的石器。由此,可以推論,這些史前文明不一定屬於同一個史前人類文明,很可能存在多次史前人類及文明,即地球人類的發展是週期性的,不同時期地球存在著不同的人類文明。

26

Page 28: Prehistory Cultureb92b02053/Finale02(new).doc · Web view英國人詹姆士·丘吉沃德在他的《遺失的大陸》一書中,詳細描繪了地面上繁榮昌盛的“姆帝國”。“姆大陸”上有一個“姆帝國”,人們在這裏共同創造了燦爛的文化。他們的航海業和建築業都相當發達,並去大作諸島傳

從已出土的或發現的許多史前文明看,它們曾具有高度發達的科技文明,如在非洲加蓬共和國發現的 20億年前的大型的鏈式核反應堆,印度發現含鐵量達 99.72% 的鐵棍 等等都是我們本次人類科技所無法達到的。史前人類在地理、天文、藝術、文化水平也有很高的認識和造詣。可以看出,每一個史前人類文明的發展進程並非都一樣,而先前的文明水平甚至可能超過後來的文明。 從已發現的或史書記載的內容看,每一處的史前文明的消失似乎都很突然,如大陸在地震和洪水中突沉海底,在許多大洋底下發現的高大建築物,以及從地底下挖掘出的多處史前文明遺跡等等可看出,每次史前人類文明在一定時候因遭受毀滅性打擊後消失,地球又出現新的人類並逐漸發展出另一次文明,每一次人類文明都似乎經歷了一個從出現、發展、進入高度文明到淘汰這樣一個過程。 尚存爭議的史前文明沉沒的古大陸被發現 "姆大陸"連接著史前文明

核爆炸產生的瞬間高溫,熔化了物體表面,然後迅速冷卻,產生“玻璃石”。圖為核爆炸現場

托普卡比宮發現的古地圖繪製了美洲、非洲及南美洲的地貌

27

Page 29: Prehistory Cultureb92b02053/Finale02(new).doc · Web view英國人詹姆士·丘吉沃德在他的《遺失的大陸》一書中,詳細描繪了地面上繁榮昌盛的“姆帝國”。“姆大陸”上有一個“姆帝國”,人們在這裏共同創造了燦爛的文化。他們的航海業和建築業都相當發達,並去大作諸島傳

圖為復活節島上的巨大單身石雕人像     一塊沉沒的古大陸被發現 街道住宅保存相當完整 13 艘核潛艇在這裏神秘失蹤    消失的亞特蘭蒂斯大陸令人神往,吸引了無數科學家和探險家追尋其蹤跡。然而今天,探險家、科學家又把目光轉向另一個失去的大陸—傳說中的“姆大陸”。因為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姆大陸”可能連接著某種文明的臍帶。     街道住宅保存完整城市港口規模龐大     潛水考古學的發現已為有關“姆大陸”的見解提供了必要的依據。在密克羅尼西亞群島中有一個波納佩島,附近海底有一片沉沒的古陸。潛水人員果然在附近海底發現了保存得相當完整的街道、石柱、石像和住宅。他們還從當地海底撈出了十分珍貴的黃金和珠寶飾物。     太平洋中的許多島嶼上都留有巨大的石頭平臺、石頭城遺址、石頭雕像等。學者們猜測:“這一地區曾經存在著一個高度文明的種族,他們在以高度的建築技巧建成大規模城市、雕像與港口後,因為某種我們迄今尚不知道的原因而集體撤離或是集體滅絕,留下壯觀的建築遺跡。”   能夠冶煉金屬還能使用核能     科學家以及考古學家們在今天的非洲加蓬共和國發現了 20億年前的大型鏈式核反應爐;在南非發現了 28億年前的金屬球等等。     很顯然,這些文明古跡不屬於我們本次人類所創造,實際上,許多文明古跡我們現在人類技術都無法建造。根據這些確鑿的證據,一些學者提出了史前文明學說,是指在我們本次人類文明之前在地球上曾經存在過高度文明。     羅盤失靈無線電中斷多艘核潛艇神秘失蹤

28

Page 30: Prehistory Cultureb92b02053/Finale02(new).doc · Web view英國人詹姆士·丘吉沃德在他的《遺失的大陸》一書中,詳細描繪了地面上繁榮昌盛的“姆帝國”。“姆大陸”上有一個“姆帝國”,人們在這裏共同創造了燦爛的文化。他們的航海業和建築業都相當發達,並去大作諸島傳

    “姆大陸”沉沒的地方,自古以來就經常發生神秘的失蹤事件。船隻和飛機一旦進入這裏的水域時,就會出現羅盤失靈、無線電通訊故障或中斷等現象。     根據已經透露出來的消息,軍用船隻也照樣在這裏發生事故。前蘇聯先後就有 13艘潛水艇在這裏失蹤,而且其中大部分是具有先進設備的核動力潛艇。有人據此猜測,大洋海底可能隱藏著某種文明留下來的核防衛系統,導致這些核潛艇“翻船”。   航海建築很發達來往乘坐飛行船     根據專門收集古代瑪雅傳說或者神話的書《特洛亞諾古抄本》記載,“姆大陸”消失於一萬兩千年前,與亞特蘭蒂斯大陸同時沉沒。“姆大陸”土地遼闊,東起現今夏威夷群島,西至馬里亞納群島,南邊是斐濟、大溪地群島和復活節島,全大陸東西長 7000公里,南北寬 5000公里,總面積約為 3500萬平方公里,是一塊美麗富饒的地方。     英國人詹姆士·丘吉沃德在他的《遺失的大陸》一書中,詳細描繪了地面上繁榮昌盛的“姆帝國”。“姆大陸”上有一個“姆帝國”,人們在這裏共同創造了燦爛的文化。他們的航海業和建築業都相當發達,並去大作諸島傳播了文明。“姆帝國”的人們科學技術水準很高,他們發明的飛行船,經常來往於各地,帶去各種珍奇物品和金銀寶石。     空中鳥瞰古地圖繪出冰下南極洲     愛因斯坦和不少科學家堅信,如今冰天雪地毫無生機的南極,在一萬多年前可能曾經存在著史前文明。     科學家們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的托普卡比宮發現一張空中鳥瞰古地圖,上面美洲、非洲的變形輪廓線,同“阿波羅”飛船拍攝的照片完全重合。更令人驚訝的是,古地圖上還繪出了南極洲冰層覆蓋下的複雜地貌,同南極探險隊用回聲探測儀對南極冰下地形的探測圖毫無二致。     另外有證據顯示,有關南極洲最早的地圖繪製成於 6000年前,當時這塊大陸猶未被冰雪覆蓋。科學家們由此設想,在一萬多年前,南極大陸處於溫帶,優越的自然環境孕育了高度發達的史前文明。那裏的人們掌握著先進的航海技術和天文知識,他們率領著船隊,穿梭於大洋大陸之間。他們把自己的文明帶到世界的每個角落,給蠻荒落後的大陸帶去智慧和奇跡,也成為彼此文化間交流和聯繫的橋梁。一夜之間消失的帝國 遠古烏托邦-亞特蘭蒂斯

 

29

Page 31: Prehistory Cultureb92b02053/Finale02(new).doc · Web view英國人詹姆士·丘吉沃德在他的《遺失的大陸》一書中,詳細描繪了地面上繁榮昌盛的“姆帝國”。“姆大陸”上有一個“姆帝國”,人們在這裏共同創造了燦爛的文化。他們的航海業和建築業都相當發達,並去大作諸島傳

柏拉圖認為亞特蘭蒂斯存在     亞特蘭蒂斯,一個傳說中高度文明的國度,一個在一夜之間消失得無影無蹤的帝國。     幾千年以來,關於亞特蘭蒂斯是否存在,眾多的歷史學家一直爭論不休,而考古工作者始終在尋找它的蹤跡     那么是什么原因吸引了人們如此關注亞特蘭蒂斯?亞特蘭蒂斯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國度呢?     西元前 350年,一本叫做《對話錄》的書在古希臘被人們爭相傳閱,書的作者是希臘偉大的哲學家柏拉圖。     柏拉圖是哲學家蘇格拉底的學生,他以提倡仁愛政治哲學著稱,也是西方哲學的奠基人。     在對話錄中,柏拉圖以對話的形式第一次描繪了一個神秘的國度:亞特蘭蒂斯。     傳說,最早創建亞特蘭蒂斯王國的是海神波賽冬,也有人也把它叫做大西洲。

柏拉圖在《對話錄》中第一次提到亞特蘭蒂斯     柏拉圖在書中寫道:亞特蘭蒂斯不僅有華麗的宮殿和神廟,而且有祭祀用的巨大神壇。     柏拉圖說亞特蘭蒂斯人擁有的財富多的無法想像。亞特蘭蒂斯人最初誠實善良,具有超凡脫俗的智慧,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亞特蘭蒂斯人內心開始充滿了膨脹的野心,他們開始派出軍隊,征服他們周邊的國家。     他們的生活也變得越來越腐化,無休止的極盡奢華和道德淪喪,終於激怒了眾神,於是,眾神之王宙斯一夜之間將地震和洪水降臨在大西島上,亞特蘭蒂斯最終被大海吞沒,從此消失在深不可測的大海之中。     柏拉圖在書中只用了 18頁的篇幅,描述了亞特蘭蒂斯這個神奇的國度,而這個故事卻引起了考古學家、科學家以及史學家的濃厚興趣,那么,柏拉圖描述的亞特蘭蒂斯是真實的故事嗎?他又是根據什么寫出的這個故事呢?     歷史學家經過研究發現,其實,柏拉圖並不是亞特蘭蒂斯故事的首創者。

30

Page 32: Prehistory Cultureb92b02053/Finale02(new).doc · Web view英國人詹姆士·丘吉沃德在他的《遺失的大陸》一書中,詳細描繪了地面上繁榮昌盛的“姆帝國”。“姆大陸”上有一個“姆帝國”,人們在這裏共同創造了燦爛的文化。他們的航海業和建築業都相當發達,並去大作諸島傳

    早在柏拉圖撰寫這個故事的兩百年前,古希臘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梭倫就曾經講述過過這個故事,而梭倫又是從埃及的一位牧師那裏聽到的,那個埃及牧師告訴梭倫,這個故事是真實可信的。亞特蘭蒂斯的故事經過人們的口口相傳到柏拉圖的時候,已經存在了 9 千多年,雖然柏拉圖只是根據傳說記述了這個故事,但他堅信亞特蘭蒂斯是真實的歷史,書中對亞特蘭蒂斯天堂般的描述也使當時的人們認為亞特蘭蒂斯的確存在。     到了 19世紀,一些自稱是能夠看到過去的神秘預言家,告訴人們,亞特蘭蒂斯不僅存在,而且擁有非常先進的技術和文化。這些充滿想像力的描述更增加了亞特蘭蒂斯神秘的氛圍。     尋找這個消失帝國的不僅僅是歷史學家和考古工作者,1931年,德國納粹就曾經組織了一次規模空前的探險活動,尋找亞特蘭蒂斯,而這次探險活動的指揮者就是德國納粹軍官希姆萊。希姆萊認為,如果找到了亞特蘭蒂斯,就可以憑藉它超自然的力量稱霸世界。

波賽東將亞特蘭蒂斯分給他的十個兒子管理    1932年,德國納粹的人類學家被派往世界各地,尋找這個傳說中的優等民族,結果一無收穫。     早在 19世紀 70年代,凡爾納賽的科幻小說《海底兩萬里》在世界各地非常流行,在這部小說中,乘坐潛艇的探險家們發現了亞特蘭蒂斯的廢墟,書中這段神奇的描述,引起了美國人康納利的極大興趣,這一興趣使他確定了自己未來的人生目標——尋找消失的亞特蘭蒂斯。     1882年,康納利的新書出版,書名就叫做《亞特蘭蒂斯》,這本書是康納利十幾年研究亞特蘭蒂斯的成果。     康納利堅信亞特蘭蒂斯的確存在,他在書中詳細分析了亞特蘭蒂斯沉沒後的狀況,他認為從亞特蘭蒂斯島上逃出的難民,逐漸散落到世界各地,他們在當地創造了許多的文明,而這些文明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那就是金字塔現象。     埃及人的金字塔,瑪雅人的金字塔和柬埔寨吳哥窟中類似金字塔的建築,雖然建造的時間前後相差了幾千年,但是在建築風格上都出現了驚人的相似。     康納利指出,柏拉圖在他的《對話錄》裏曾經提到,亞特蘭蒂斯就有許多高大的尖錐體的建築。所以康納利認為,世界各地的金字塔都起源於亞特蘭蒂斯。

31

Page 33: Prehistory Cultureb92b02053/Finale02(new).doc · Web view英國人詹姆士·丘吉沃德在他的《遺失的大陸》一書中,詳細描繪了地面上繁榮昌盛的“姆帝國”。“姆大陸”上有一個“姆帝國”,人們在這裏共同創造了燦爛的文化。他們的航海業和建築業都相當發達,並去大作諸島傳

    但是,一些歷史地理學家對康納利的“金字塔繼承論”並不認同,他們認為,上述的地貌特徵和建築風格相似,只能是一種巧合,並不能讓人信服,而且問題的關鍵是,究竟在哪里可以找到已經消失的亞特蘭蒂斯,只有找到亞特蘭蒂斯,一切才有可能真相大白。     為此,美國芝加哥大學的一位教授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為,柏拉圖描繪的亞特蘭蒂斯很可能就在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脈下的提萬納庫。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