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8 年 12 月 24 日 星期一 5 本版邮箱: [email protected] 新闻热线电话:2154132 文化视野 责任编辑:崔梦蕾白雪霏 动态 动态 12 月 14 日,献礼改革开放 40 周年的三集中外合拍纪 录片《中国:变革故事》在国家博物馆举行全球首发仪式, 于 12 月 15 日起通过探索频道和优酷在国内外同步播出。 《中国:变革故事》采用国际视角生动讲述一系列 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涌现的典型人物故事,采访了 多位国际知名的专家学者,展示了40年来中国经济社 会翻天覆地的变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巨大提升。节目 共分三集,第一集《乡土巨变》讲述了从 1978 年家庭联 产承包责任制到新时代的今天,改革开放给中国乡村 带来的巨大发展变化;第二集《追逐梦想》讲述了改革 开放给中国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中国人在实现个 人梦想与价值的同时,也为社会创造了更加美好的生 活;第三集《创造未来》讲述了中国在时尚、教育、健康、 旅行等生活方式上的变化,展示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 国的发展成果和美好的发展前景。 中外合拍纪录片 《中国:变革故事》播出 纪念伟人诞辰 200 周年 马克思有了“动画版” 科学家在南京发现 世界最古老的花朵化石 北大成立博古睿研究中心 聚焦人类变革和全球治理 12 月 18 日,携 20 余部国产动画新作,哔哩哔哩(以下 简称“B站”)在上海举办了一场“特别”的国创发布会。 在此次发布会上,B站联合了多家动画制作公司, 推出了近 10 部原创动画。基于马克思生平创作的动 画《领风者》也在此次发布会上重磅亮相,动画作为纪 念这位伟人诞辰200周年的献礼,从青年马克思与燕 妮的相爱开始,记叙了其与一生挚友恩格斯相识相知, 最终建立起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体系并著述《资本论》 的经历,由娃娃鱼担任制作,社科院相关学者担任总策 划和动画顾问,这部动画将在明年在B站播出。 北京大学博古睿研究中心成立仪式 19 日在北京举 行。该中心由北京大学与美国博古睿研究院共同发起 成立,旨在汲取现代文明的积极成果,关注东方的声 音,发现和寻找开启新文明类型的思想。 博古睿在发言中称,在西方我们尊重和仰慕东方 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化,博古睿研究中心致力于建立起 连接东西方两种思维方式的桥梁,我们的目标是将全 球顶尖的思想家带到中国,通过思想的交流和分享,共 同应对当前世界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据介绍,未来北京大学博古睿研究中心将致力于 整合人文学科、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资源,汇集海内 外研究力量,突出学科交叉融合,关注人类变革和全球 治理两大主题,深入探讨“天下体系”对当代的意义,用 具有当代性的东方智慧破解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 12 月 18 日由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领衔的一个 国际研究团队,在南京东郊发现了200多块远古化石花 的标本,这些花朵生活的年代距今至少有1.74亿年,是 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最古老的花朵化石,它们的发现将 被子植物的起源时间前推大约5000万年,科研人员将之 命名为“南京花”。是与恐龙同龄的花界鼻祖。 长期以来,古生物学界的许多学者认为,开花植 物直到白垩纪 (1.45 亿至 0.65 亿年前) 才真正出现。 这一观点被反复重申,几乎成了教科书中牢不可破的 真理。但真相确实如此吗? 此次发现的“南京花”化石,打破了这个传统认 知。这些保存在细砂岩中的远古花朵标本,比过去人 们认为的花朵出现时间早了 5000 万年。 近日,随着讲述承德塞罕坝精神的大型史诗话剧 《塞罕长歌》在石家庄大剧院开演,“庆祝改革开放40 周年”第十一届河北省戏剧节优秀剧目展演(以下简 称“展演”)正式拉开序幕。 作为开幕演出的大型史诗话剧《塞罕长歌》,于 今年 6 月首演以来,得到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的重 视。在文化和旅游部举办的全国优秀现实题材舞台艺 术作品展演活动中,该剧作为全国集中示范参演剧 目,得到首都观众的肯定。 最近,看了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 物》, 绘 有 800 多 个 人 物 的 《清 明 上 河 图》、金丝刺绣满满的万寿屏风、面容肃 穆安详的木雕菩萨像……精美绝伦的文 物,经历岁月风尘而破旧残损,却在一双 双神奇的手中重新焕发光彩。这不仅是文 化传承,更是文化自信 。 改革开放 40 年的成果之一,就是文化 自信。这 40 年,不仅记录下了国家日新月 异的变化,也记录下了承德蒸蒸日上的发 展,记录下了承德文化事业从弱到强的拔 节式成长,记录下这座历史名城全民尚 文、浓墨渲染的沧桑变迁。 回望中国文化事业的改革发展之路, 我们会发现这是一条从封闭到开放、从单 一到多元、从落后到先行的道路。我们深 刻感受到它给我们带来的无限的荣光、历 史的责任和文化的自信。 文化犹如一个生命体,在绵延的历史 长河中,孕育着一个民族的根和魂。中华 文明延续至今而依旧富有生机,一个重要 原因就是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向 往,归根结底也在于牢不可破的文化自 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 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从这个意义 上说,文化自信是理论自信、道路自信、 制度自信的基础。 文化自信的根基在哪里?在五千年优 秀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中。仅拿唐诗宋词 而论,她以其阳春白雪式的唯美典雅,至 今仍吸引着无数虔诚的追随者,尤其是那 些千古名句,虽历经沧桑仍熠熠生辉,尽 管在现代文明的嘈杂与喧嚣中独自起舞, 却从未被后人遗忘。我们沉浸在诗词的国 度里,眼前浮现的是“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的空灵山水,耳 边回荡着“目送归鸿,手挥五弦”时的天 籁之音。看!那低首徘徊的,莫不是那 “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的 过来人;瞧!那姗姗来迟的,莫不是那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 琵琶女,所有这些震铄古今的千古绝唱, 曾令无数炎黄子女为之折服!各朝各代, 文人儒客,吟诵明月诗篇,高歌窈窕乐 章,不为世旅尘俗所累,放心绿水之湄, 听风吟月,一壶残酒,一蓑烟雨,坦荡一 生,不为功名利碌尽折腰,湫然空灵的娟 澈夜雨,泛落在青花蝶韵的细腻流年里 ……在流逝的岁月中,却总能记下孤单笔 者遗留的华丽诗篇。 文化自信的生命力在哪里?在亿万人 民群众生机勃勃的实践中。把握和审视中 华文化,需要在世界文明的大视野大格局 中汲取营养,也要赋予新时代鲜活、生动 的内涵。具体到社会治理层面,既要珍视 制度文明、坚守治理理念,又要遵循“以 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指向。 文化自信的落脚点在哪里?在以弘扬 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 兴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哺育着一个民 族的成长时,也滋养着文明的进步。我们 说“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一个重要方 面是在文化传承上不丢传统精髓、在多元 交流中汲取外来精华,为迈向未来提供源 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今天,在世界风起云涌的社会主义运 动中,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高高飘 展,靠的是一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 思主义先进文化成功嫁接在中华民族优秀 传统文化的土壤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 旦和民族传统文化嫁接成功,就必然根深 本固,枝繁叶茂、花红果硕。 改革开放 40 年,我们祖国涌现出一大 批优秀文艺作品,既有大国工匠沉心传递 我们民族的文化符号,也有优秀导演用心 建构当今时代的文化方舟,80 年代改革开 放初期跳集体舞的黑白老照片、北京人民 艺术剧院《茶馆》700场演出的剧照、G20 杭州峰会文艺演出的精彩图片……百姓物 质生活提高的同时,精神世界也得到了极 大丰富。 我国艺术表演团体的数量,已经从 1978 年 3150 个 , 增 长 到 2017 年 的 15752 个,翻了五倍,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文化 产业从无到有不断壮大,这一切,不能说 不是文化自信结出的果实。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认同的精神黏合 剂,没有文化认同,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国 家和民族认同,就不可能树立爱国主义精 神;文化是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 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上没有话语权, 就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文化是承 载民族精神的载体,没有优秀文化支撑, 就不可能具备由优秀文化传统所凝聚的民 族精神;文化是以文化人和以德育人最重 要的途径,一个民族没有文化的发展和传 承,必然走向没落。 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对传统文化的 表现,还是汲汲于各种符号:卷轴、瓷 器、昆曲、武术……要知道,失去了时代 的连接、缺少了情感的沟通,这些不过是 一堆零散的符号、呆板的素材,正如挂满 了折扇、脸谱和中国结,也不过是仿古街 的纪念品摊位。如果历史只剩下戏说,止 步于胡编乱造的“穿越剧”;如果传统只 剩下皮毛,演变成空洞乏味的“实景 秀”,失去的将不仅仅是市场,更是让文 化持续生长的内在力量。新一代的年轻人 成长起来,向他们传递中国传统的器物之 美、精神之美、价值之美,才能与来势汹 汹的“日风”“韩流”“美剧”对抗。但一 些人打着“传统”的旗号,或是为了上项 目圈钱,或是为了吸眼球博名,造出一些 莫名其妙、徒具形式的文化垃圾,反而让 传统“污名化”。 今天我们提倡的文化自信,说到底是 对民族生命力的自信。在民族遭遇危机 时,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浴火重生的精 神支撑。提倡文化自信决不是搞文化民 粹主义,它的立足点是促进中华民族和 平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 梦。 文化自信给与我们力量 寇占文 写在前面 40 年砥砺前行, 40 年沧桑巨变。 在承德这块大地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 明建设不断协调发展,文化活动阵地从无到有,文化活动设施从简陋到齐 全,改革开放40年间,人民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日渐丰富多姿,与时俱 进。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文件,开创了 文化发展的崭新局面。先声之后,余音绕梁,不绝于耳,文化的变迁在多个 领域齐头并进,而人民文化生活的变迁则在悄无声息中经历了沧海桑田,人 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断得到更好的满足。 我们惊异于世殊事异的同时,怎能忘却,正是 40 年前那展大旗,挥去了 保守的闭关思想,挥去了踌躇的畏惧之风,让我们大胆迈步前行。春风化雨 40年,文化的种子遍地播撒,遍地开花,让我们强烈感受到了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文化不断焕发出的青春活力。 —编者 回顾故乡平泉40年文化发展的点点滴滴, 千千万万的民众参与助推,故乡的文化航船,行 稳致远。 1978年开始了改革开放,我正处于童年时 期,文化发展的春风温暖而柔和。 那时,我们村几乎每周都放一次电影。最初 为黑白片,《地雷战》《小兵张嘎》 等等,后来有 了 《喜 盈 门》《刘 三 姐》 等 彩 色 片 子 。 夜 幕 时 分,远在八里之外的不少乡亲都赶来,电影场在 村中央空地上,熙熙攘攘,好像文化盛宴一般。 土地承包,农民奉土地如眼珠子一样。秋熟 时,田野谷粟低垂,果园里一树树的果实如悬挂 的大珍珠。秋收后空闲,皮影戏请进村里。老榆 树下的皮影台,咿咿呀呀,生旦净丑,在跌宕起 伏的说唱中演绎人生传奇。偶尔一天,来自南方 江湖艺人来此表演魔术。玻璃灯塔层层叠叠,毡 子上的角色身段软如泥鳅。过年了,走村串巷的 高跷、旱船、龙灯周围,一圈人。到了人家门 前,放鞭炮,唱起了评剧小段,文化的气氛与年 的滋味和谐融合。我记得1986年左右,故乡镇 里还组织过一次规模很大的农村花会展演,人山 人海,有的看不到,就攀上中学院子外的杨树 上。 不过,那时在乡村想读名著、科技书籍等, 没有图书馆。想读书得去邻省的一座县城新华书 店买书来读。于我们孩子而言,一本本小人书撑 起了年少的读书时光。 这样的文化风延续了不少时光。不过,在人 们日子越来越红火之后,对于文化的发展提 出了更高要求,电视节目的普及,自然给古 老文化的传承带来一些新的挑战。此时,打 工潮风起云涌,脱贫致富过上好生活促使好 多年轻人走南闯北,或者在家制蘑菇、扣大 棚等等。我记得从1996年之后,故乡的民间 花会陷入了一段短暂时间的低谷,但包括皮 影戏在内的民间戏曲依然扎根泥土地,生命 力依然蓬勃跃动。 城市里文化发展方兴未艾。图书馆里阅读的 人不少,新华书店里摆满了各式书籍。我记得, 每隔一段时间,我都会光顾那里,《文化苦旅》 《巴黎圣母院》《复活》 等名著买来,那是点亮我 文学梦想的一盏盏明灯。 故乡文化历史悠久,古老的红山文化、辽金 文化曾经在这片丰饶的土地上书写瑰丽的篇章。 党的十七大提出弘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故乡 应时而兴,挖掘“青牛白马”为代表的辽代文 化,2011年,《契丹始祖传说》成为国家级非物 质文化遗产。为了让公众更直观地感受故乡厚重 悠久的文化历史,2009 年,就日馆建成,开放之 日,参观者络绎不绝,徜徉其中,深感自豪。一 次,与非遗传承人聊天,言及“契丹始祖传 说”,她笑着说:你们在座的都是传承人啊!我 深感文化传承的重大意义,从2010年起,已经 和故乡的很多作者自觉融入到对于悠久历史文化 的发掘考证探究,陆陆续续汇集了很多这方面的 文章。之后承德市出版《承德文史》第十辑、第 十一辑,选录了我的《漫漫古道思悠悠》《陷河 银冶与会州城兴衰荣辱》等文。里面还有众多挖 掘承德历史文化的作者,众人划桨,文化的远帆 劈波斩浪。 2012 年,党的十八大奏响了文化大发展大繁 荣的强劲号角,在迈向文化强国的热潮助力下, 无论乡村还是城市,文化发展迎来了好时期。 有一年,家庭宴会,一位在文化部门工作的 亲戚谈起了老家来人,申请扶持农村花会的锣鼓 喇叭。等我回到乡里,原来只有过年才有的花会 已经演化成一种新形式—夜幕灯火,不少乡亲 在农村广场、空地翩翩起舞,秧歌舞常态化了。 城市里,无论清晨还是灯火璀璨时分,喜欢舞蹈 的总能找到展现才艺的舞台。中心广场,有的扭 秧歌,曲调悠扬,铿锵悦耳;有的节奏明快,浪 漫随意活泼,现代舞如风卷过。传统与现代,舒 缓与奔放和谐一体。戏曲爱好者则拣一空地,不 需多大,一会儿婉转悠扬,一会儿铿锵刚劲,风 韵流长。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文化惠民工 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如今,全民性的文 化活动如火如荼,给千千万万民众增添了文化自 信,刻上中国魂的精神印记。 我所在的乡镇,去年为了提高群众参与民间 花会的热情,对乡村举办民间花会的村子给予物 质与精神奖励,此举激发了群众积聚许久的热 情。春节里,一拨拨民间花会表演精彩纷呈,流 光溢彩。农村图书室已经全覆盖,农民兄弟有书 可选有书可读,电影大篷车、文艺巡演大篷车、 博物馆文化大篷车等走进农村、校园,《战狼》 《红海行动》《建军大业》 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的影片占领精神主阵地。博物馆免费向公众 开放。 在故乡文化大发展的进程中,作为故乡媒 体的 《承德日报》《承德晚报》 功不可没。《承 德日报》开设了“文化视野”栏目,《承德晚 报》有“文化时空”栏目,持续助推承德文化 发展进步,一阵阵文化风潮在承德大地如春风 浩荡。对于我这样一个喜欢历史文化的作者而 言,非常幸福。我和众多的作者一起携手自觉 参与了繁荣承德文化的行动。2011年11月7 日,我的作品《城市从历史深处走来》发《承 德日报》“文化视野”栏目,从此,我与这两 个栏目结缘,至今,已经写出了包括《沈括与 平 泉》《平 泉 铁 浆 馆 的 光 影》《苏 颂 使 辽 诗 的 漫 漫 情 思》《彭 汝 砺 与 承 德》 等 多 篇 历 史 文 化 文章。 40年,弹指一挥。遥想未来,在党的领导 下,故乡文化必将蔚为大观。 本书精选丰子恺的经典散文40篇,分五卷展现生 活的五个侧面,从孩子们的日常到猫猫狗狗的闲趣,从 到山中去的雅情到在人海中静观的领悟。看似描绘生 活的闲情雅趣,却抒写了丰子恺清心自在的人生哲 学。透过喧嚣世界的表象看透生活的本质,把平凡的 生活过得简单快乐。 丰子恺,集诸“家”称号于一身,以漫画及散文闻名 于世。丰子恺一生淡泊、质朴,怀着一颗孩童般的心, 珍爱世间一切美的事物,对人及万物充满同情和爱。 丰子恺散文集《简单甚好》 静水流深 至简至真 第十一届河北戏剧节展演 优秀剧目《塞罕长歌》亮相

本版邮箱:[email protected] 新闻热线电话:2154132 责任编辑: …epaper.hehechengde.cn/upload/cdrb/2018-12-24/RB0520181224C_1.pdf · 2018年12月24日 星期一 本版邮箱:[email protected]

  • Upload
    others

  • View
    9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 2018年12月24日 星期一

    5本版邮箱:[email protected]新闻热线电话:2154132 文化视野责任编辑:崔梦蕾 白雪霏

    动 态动 态

    ●●●●●●●●●● ●●●●● ●●●●●

    12月14日,献礼改革开放40周年的三集中外合拍纪录片《中国:变革故事》在国家博物馆举行全球首发仪式,于12月15日起通过探索频道和优酷在国内外同步播出。

    《中国:变革故事》采用国际视角生动讲述一系列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涌现的典型人物故事,采访了多位国际知名的专家学者,展示了40年来中国经济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巨大提升。节目共分三集,第一集《乡土巨变》讲述了从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新时代的今天,改革开放给中国乡村带来的巨大发展变化;第二集《追逐梦想》讲述了改革开放给中国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中国人在实现个人梦想与价值的同时,也为社会创造了更加美好的生活;第三集《创造未来》讲述了中国在时尚、教育、健康、旅行等生活方式上的变化,展示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的发展成果和美好的发展前景。

    中外合拍纪录片《中国:变革故事》播出

    纪念伟人诞辰200周年马克思有了“动画版”

    科学家在南京发现世界最古老的花朵化石

    北大成立博古睿研究中心聚焦人类变革和全球治理

    12月18日,携20余部国产动画新作,哔哩哔哩(以下简称“B站”)在上海举办了一场“特别”的国创发布会。

    在此次发布会上,B站联合了多家动画制作公司,推出了近10部原创动画。基于马克思生平创作的动画《领风者》也在此次发布会上重磅亮相,动画作为纪念这位伟人诞辰200周年的献礼,从青年马克思与燕妮的相爱开始,记叙了其与一生挚友恩格斯相识相知,最终建立起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体系并著述《资本论》的经历,由娃娃鱼担任制作,社科院相关学者担任总策划和动画顾问,这部动画将在明年在B站播出。

    北京大学博古睿研究中心成立仪式19日在北京举行。该中心由北京大学与美国博古睿研究院共同发起成立,旨在汲取现代文明的积极成果,关注东方的声音,发现和寻找开启新文明类型的思想。

    博古睿在发言中称,在西方我们尊重和仰慕东方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化,博古睿研究中心致力于建立起连接东西方两种思维方式的桥梁,我们的目标是将全球顶尖的思想家带到中国,通过思想的交流和分享,共同应对当前世界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据介绍,未来北京大学博古睿研究中心将致力于整合人文学科、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资源,汇集海内外研究力量,突出学科交叉融合,关注人类变革和全球治理两大主题,深入探讨“天下体系”对当代的意义,用具有当代性的东方智慧破解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

    12月18日由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领衔的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在南京东郊发现了200多块远古化石花的标本,这些花朵生活的年代距今至少有1.74亿年,是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最古老的花朵化石,它们的发现将被子植物的起源时间前推大约5000万年,科研人员将之命名为“南京花”。 是与恐龙同龄的花界鼻祖。

    长期以来,古生物学界的许多学者认为,开花植物直到白垩纪 (1.45亿至0.65亿年前) 才真正出现。这一观点被反复重申,几乎成了教科书中牢不可破的真理。但真相确实如此吗?

    此次发现的“南京花”化石,打破了这个传统认知。这些保存在细砂岩中的远古花朵标本,比过去人们认为的花朵出现时间早了5000万年。

    近日,随着讲述承德塞罕坝精神的大型史诗话剧《塞罕长歌》在石家庄大剧院开演,“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第十一届河北省戏剧节优秀剧目展演(以下简称“展演”)正式拉开序幕。

    作为开幕演出的大型史诗话剧《塞罕长歌》,于今年6月首演以来,得到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的重视。在文化和旅游部举办的全国优秀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展演活动中,该剧作为全国集中示范参演剧目,得到首都观众的肯定。

    最近,看了纪录片 《我在故宫修文物》,绘有 800 多个人物的 《清明上河图》、金丝刺绣满满的万寿屏风、面容肃穆安详的木雕菩萨像……精美绝伦的文物,经历岁月风尘而破旧残损,却在一双双神奇的手中重新焕发光彩。这不仅是文化传承,更是文化自信 。

    改革开放40年的成果之一,就是文化自信。这40年,不仅记录下了国家日新月异的变化,也记录下了承德蒸蒸日上的发展,记录下了承德文化事业从弱到强的拔节式成长,记录下这座历史名城全民尚文、浓墨渲染的沧桑变迁。

    回望中国文化事业的改革发展之路,我们会发现这是一条从封闭到开放、从单一到多元、从落后到先行的道路。我们深刻感受到它给我们带来的无限的荣光、历史的责任和文化的自信。

    文化犹如一个生命体,在绵延的历史长河中,孕育着一个民族的根和魂。中华文明延续至今而依旧富有生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向往,归根结底也在于牢不可破的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自信是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础。

    文化自信的根基在哪里?在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中。仅拿唐诗宋词而论,她以其阳春白雪式的唯美典雅,至今仍吸引着无数虔诚的追随者,尤其是那

    些千古名句,虽历经沧桑仍熠熠生辉,尽管在现代文明的嘈杂与喧嚣中独自起舞,却从未被后人遗忘。我们沉浸在诗词的国度里,眼前浮现的是“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的空灵山水,耳边回荡着“目送归鸿,手挥五弦”时的天籁之音。看!那低首徘徊的,莫不是那

    “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的过来人;瞧!那姗姗来迟的,莫不是那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琵琶女,所有这些震铄古今的千古绝唱,曾令无数炎黄子女为之折服!各朝各代,文人儒客,吟诵明月诗篇,高歌窈窕乐章,不为世旅尘俗所累,放心绿水之湄,听风吟月,一壶残酒,一蓑烟雨,坦荡一生,不为功名利碌尽折腰,湫然空灵的娟澈夜雨,泛落在青花蝶韵的细腻流年里……在流逝的岁月中,却总能记下孤单笔者遗留的华丽诗篇。

    文化自信的生命力在哪里?在亿万人民群众生机勃勃的实践中。把握和审视中华文化,需要在世界文明的大视野大格局中汲取营养,也要赋予新时代鲜活、生动的内涵。具体到社会治理层面,既要珍视制度文明、坚守治理理念,又要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指向。

    文化自信的落脚点在哪里?在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哺育着一个民族的成长时,也滋养着文明的进步。我们说“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一个重要方

    面是在文化传承上不丢传统精髓、在多元交流中汲取外来精华,为迈向未来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今天,在世界风起云涌的社会主义运动中,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高高飘展,靠的是一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成功嫁接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旦和民族传统文化嫁接成功,就必然根深本固,枝繁叶茂、花红果硕。

    改革开放40年,我们祖国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文艺作品,既有大国工匠沉心传递我们民族的文化符号,也有优秀导演用心建构当今时代的文化方舟,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跳集体舞的黑白老照片、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茶馆》700场演出的剧照、G20杭州峰会文艺演出的精彩图片……百姓物质生活提高的同时,精神世界也得到了极大丰富。

    我国艺术表演团体的数量,已经从1978 年 3150 个,增长到 2017 年的 15752个,翻了五倍,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文化产业从无到有不断壮大,这一切,不能说不是文化自信结出的果实。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认同的精神黏合剂,没有文化认同,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国家和民族认同,就不可能树立爱国主义精神;文化是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上没有话语权,就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文化是承

    载民族精神的载体,没有优秀文化支撑,就不可能具备由优秀文化传统所凝聚的民族精神;文化是以文化人和以德育人最重要的途径,一个民族没有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必然走向没落。

    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表现,还是汲汲于各种符号:卷轴、瓷器、昆曲、武术……要知道,失去了时代的连接、缺少了情感的沟通,这些不过是一堆零散的符号、呆板的素材,正如挂满了折扇、脸谱和中国结,也不过是仿古街的纪念品摊位。如果历史只剩下戏说,止步于胡编乱造的“穿越剧”;如果传统只剩下皮毛,演变成空洞乏味的“实景秀”,失去的将不仅仅是市场,更是让文化持续生长的内在力量。新一代的年轻人成长起来,向他们传递中国传统的器物之美、精神之美、价值之美,才能与来势汹汹的“日风”“韩流”“美剧”对抗。但一些人打着“传统”的旗号,或是为了上项目圈钱,或是为了吸眼球博名,造出一些莫名其妙、徒具形式的文化垃圾,反而让传统“污名化”。

    今天我们提倡的文化自信,说到底是对民族生命力的自信。在民族遭遇危机时,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浴火重生的精神支撑。提倡文化自信决不是搞文化民粹主义,它的立足点是促进中华民族和平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文化自信给与我们力量□ 寇占文

    写在前面40年砥砺前行,40年沧桑巨变。

    在承德这块大地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

    明建设不断协调发展,文化活动阵地从无到有,文化活动设施从简陋到齐

    全,改革开放40年间,人民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日渐丰富多姿,与时俱

    进 。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文件,开创了

    文化发展的崭新局面。先声之后,余音绕梁,不绝于耳,文化的变迁在多个

    领域齐头并进,而人民文化生活的变迁则在悄无声息中经历了沧海桑田,人

    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断得到更好的满足。

    我们惊异于世殊事异的同时,怎能忘却,正是40年前那展大旗,挥去了

    保守的闭关思想,挥去了踌躇的畏惧之风,让我们大胆迈步前行。春风化雨

    40年,文化的种子遍地播撒,遍地开花,让我们强烈感受到了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文化不断焕发出的青春活力。 ——编者

    回顾故乡平泉 40 年文化发展的点点滴滴,千千万万的民众参与助推,故乡的文化航船,行稳致远。

    1978 年开始了改革开放,我正处于童年时期,文化发展的春风温暖而柔和。

    那时,我们村几乎每周都放一次电影。最初为黑白片,《地雷战》《小兵张嘎》等等,后来有了 《喜盈门》《刘三姐》 等彩色片子。夜幕时分,远在八里之外的不少乡亲都赶来,电影场在村中央空地上,熙熙攘攘,好像文化盛宴一般。

    土地承包,农民奉土地如眼珠子一样。秋熟时,田野谷粟低垂,果园里一树树的果实如悬挂的大珍珠。秋收后空闲,皮影戏请进村里。老榆树下的皮影台,咿咿呀呀,生旦净丑,在跌宕起伏的说唱中演绎人生传奇。偶尔一天,来自南方江湖艺人来此表演魔术。玻璃灯塔层层叠叠,毡子上的角色身段软如泥鳅。过年了,走村串巷的高跷、旱船、龙灯周围,一圈人。到了人家门前,放鞭炮,唱起了评剧小段,文化的气氛与年的滋味和谐融合。我记得1986年左右,故乡镇里还组织过一次规模很大的农村花会展演,人山人海,有的看不到,就攀上中学院子外的杨树上。

    不过,那时在乡村想读名著、科技书籍等,没有图书馆。想读书得去邻省的一座县城新华书店买书来读。于我们孩子而言,一本本小人书撑起了年少的读书时光。

    这样的文化风延续了不少时光。不过,在人

    们日子越来越红火之后,对于文化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电视节目的普及,自然给古老文化的传承带来一些新的挑战。此时,打工潮风起云涌,脱贫致富过上好生活促使好多年轻人走南闯北,或者在家制蘑菇、扣大棚等等。我记得从 1996 年之后,故乡的民间花会陷入了一段短暂时间的低谷,但包括皮影戏在内的民间戏曲依然扎根泥土地,生命力依然蓬勃跃动。

    城市里文化发展方兴未艾。图书馆里阅读的人不少,新华书店里摆满了各式书籍。我记得,每隔一段时间,我都会光顾那里,《文化苦旅》

    《巴黎圣母院》《复活》等名著买来,那是点亮我文学梦想的一盏盏明灯。

    故乡文化历史悠久,古老的红山文化、辽金文化曾经在这片丰饶的土地上书写瑰丽的篇章。党的十七大提出弘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故乡应时而兴,挖掘“青牛白马”为代表的辽代文化,2011年,《契丹始祖传说》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让公众更直观地感受故乡厚重悠久的文化历史,2009年,就日馆建成,开放之日,参观者络绎不绝,徜徉其中,深感自豪。一次,与非遗传承人聊天,言及“契丹始祖传说”,她笑着说:你们在座的都是传承人啊!我深感文化传承的重大意义,从 2010 年起,已经和故乡的很多作者自觉融入到对于悠久历史文化的发掘考证探究,陆陆续续汇集了很多这方面的文章。之后承德市出版《承德文史》第十辑、第

    十一辑,选录了我的《漫漫古道思悠悠》《陷河银冶与会州城兴衰荣辱》等文。里面还有众多挖掘承德历史文化的作者,众人划桨,文化的远帆劈波斩浪。

    2012年,党的十八大奏响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强劲号角,在迈向文化强国的热潮助力下,无论乡村还是城市,文化发展迎来了好时期。

    有一年,家庭宴会,一位在文化部门工作的亲戚谈起了老家来人,申请扶持农村花会的锣鼓喇叭。等我回到乡里,原来只有过年才有的花会已经演化成一种新形式——夜幕灯火,不少乡亲在农村广场、空地翩翩起舞,秧歌舞常态化了。城市里,无论清晨还是灯火璀璨时分,喜欢舞蹈的总能找到展现才艺的舞台。中心广场,有的扭秧歌,曲调悠扬,铿锵悦耳;有的节奏明快,浪漫随意活泼,现代舞如风卷过。传统与现代,舒缓与奔放和谐一体。戏曲爱好者则拣一空地,不需多大,一会儿婉转悠扬,一会儿铿锵刚劲,风韵流长。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如今,全民性的文化活动如火如荼,给千千万万民众增添了文化自信,刻上中国魂的精神印记。

    我所在的乡镇,去年为了提高群众参与民间花会的热情,对乡村举办民间花会的村子给予物质与精神奖励,此举激发了群众积聚许久的热情。春节里,一拨拨民间花会表演精彩纷呈,流光溢彩。农村图书室已经全覆盖,农民兄弟有书可选有书可读,电影大篷车、文艺巡演大篷车、博物馆文化大篷车等走进农村、校园,《战狼》

    《红海行动》《建军大业》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片占领精神主阵地。博物馆免费向公众开放。

    在故乡文化大发展的进程中,作为故乡媒体的 《承德日报》《承德晚报》 功不可没。《承德日报》 开设了“文化视野”栏目,《承德晚报》 有“文化时空”栏目,持续助推承德文化发展进步,一阵阵文化风潮在承德大地如春风

    浩荡。对于我这样一个喜欢历史文化的作者而

    言,非常幸福。我和众多的作者一起携手自觉

    参与了繁荣承德文化的行动。2011 年 11 月 7

    日,我的作品 《城市从历史深处走来》 发 《承

    德日报》“文化视野”栏目,从此,我与这两

    个栏目结缘,至今,已经写出了包括 《沈括与

    平泉》《平泉铁浆馆的光影》《苏颂使辽诗的漫漫情思》《彭汝砺与承德》 等多篇历史文化文章。

    40 年,弹指一挥。遥想未来,在党的领导下,故乡文化必将蔚为大观。

    众人划桨

    文化航船行稳致远

    □路

    本书精选丰子恺的经典散文40篇,分五卷展现生活的五个侧面,从孩子们的日常到猫猫狗狗的闲趣,从到山中去的雅情到在人海中静观的领悟。看似描绘生活的闲情雅趣,却抒写了丰子恺清心自在的人生哲学。透过喧嚣世界的表象看透生活的本质,把平凡的生活过得简单快乐。

    丰子恺,集诸“家”称号于一身,以漫画及散文闻名于世。丰子恺一生淡泊、质朴,怀着一颗孩童般的心,珍爱世间一切美的事物,对人及万物充满同情和爱。

    丰子恺散文集《简单甚好》静水流深 至简至真

    第十一届河北戏剧节展演优秀剧目《塞罕长歌》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