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清流月刊中華民國九十八年 中華民國九十八年一月號 月號 論述 大陸透視 法令天地 資通安全 科技新知 健康生活 生態保育 文與藝 友善校園、快樂學習 其他 梅樹枝幹蒼古,姿態清麗,歲寒發花,芬芳秀麗。 臘月談「梅」 臘月談「梅」 ◎ 馬豫平 「雪霽天晴朗,臘梅處處香,騎驢灞橋過,鈴兒響叮噹……」還記得這首兒時朗朗上口的童謠嗎?回想當年音樂課老師教唱的情境,記憶依稀猶 存,它那輕快動人的曲調及歌詞,也是閒暇時哼唱自娛的首選。 「梅」在植物分類學上屬於「薔薇科」,為落葉喬木,單葉互生,葉卵圓形,邊緣有細鋸齒;花單立或雙出,有時亦3蕾叢生,花瓣5片,圓形, 雌蕊1枚、雄蕊多數;果為核果,外果皮一側有淺溝,果核堅硬帶有凹點。 「梅」別名梅仔、白梅、青梅、春梅、干枝梅、紅綠梅等,它的原產地為中國大陸,其栽植歷史達3000年以上。據聞古代神農氏嚐百草的時候,就 已經發現「梅」了;屆春秋戰國時期,也有許多地方把「梅」當作高貴禮品贈送友人,另詩經<小雅‧四月>、<召南‧摽有梅>等篇章均有詠梅詩句, 由此可證明「梅」在古代栽培之悠久歷史。臺灣原不產梅,現有梅樹約係明朝末年由大陸福建、廣東引進為經濟作物。一般梅花為單瓣、白色,依用 途分,通常有「花梅類」﹙不結果實﹚及「果梅類」兩大品系。而梅花的品種,經歷代從事園藝人士的努力,已培育出紅色、粉色,以及重瓣等各式 品種,粗估約達300種以上。 梅花花瓣潔白、高雅清香,自古即為文人雅士所喜(攝於臺北士林官邸) 梅樹於秋冬時落葉,早花於臘月﹙農曆12月﹚時綻放,觀其樹姿優雅、枝幹蒼勁、花瓣潔白、高雅清香,故<群芳譜>有謂:「梅樹枝幹蒼古,姿 態清麗,歲寒發花,芬芳秀麗。」加以其「不畏冰霜,愈冷愈開花」的「堅毅」特質,所以自古即甚得文人雅士所喜。古人賞梅自有其原則──「貴 稀不貴繁、貴老不貴嫩、貴瘦不貴肥、貴合不貴開」。此外,古人更欣賞其玉潔冰清的風采與傲雪凌霜的風骨,所以「梅」列為「四君子」之首亦當 之無愧。 梅花於農曆一月時最盛,故民間以為一月之代表花。自古以來,民間傳說故事中,梅花的花神尤多,最有名的為南北朝時宋武帝年間的「壽陽公 主」;此外尚有唐玄宗時的「梅妃」、北宋詩人林逋,以及明代戲曲「牡丹亭」中的柳夢梅,這4位「花神」各有其溫馨美好或淒楚哀怨的傳說故事流 傳於世。 南北朝以前栽培梅樹,係以採梅實為主,屆唐朝時賞梅風氣亦未興,〈唐詩300首〉中僅3首詩篇述及「梅」,其中以王維<雜詩>:「君自故鄉 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較負盛名。自宋以後,賞梅漸蔚為時尚,當時賞梅、詠梅的文人逸士不可勝數;前述「花神」傳說之 一的詩人林逋﹙和靖﹚,不但愛梅成痴,更在西湖邊植梅養鶴二十餘年,人稱「梅妻鶴子」,其朝夕與梅相伴,更留下「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 月黃昏」的千古名句。另杜耒所撰詩句:「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尋常一樣窗前月,纔有梅花便不同。」該詩將飲茶、賞梅結合,在淺 顯的文字中,蘊涵著深濃的詩意,迄五百年後的今日仍廣為流傳。此外,「一樹梅花一放翁」的陸游,也有多首詠梅的詩篇;其餘唐宋八大家的蘇 軾、王安石等亦不乏詠梅的佳句。

臘月談「梅」 - mjib.gov.tw · 自古以來,民間傳說故事中,梅花的花神尤多,最有名的為南北朝時宋武帝年間的「壽陽公 主」;此外尚有唐玄宗時的「梅妃」、北宋詩人林逋,以及明代戲曲「牡丹亭」中的柳夢梅,這4位「花神」各有其溫馨美好或淒楚哀怨的傳說故事流

  • Upload
    others

  • View
    16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清流月刊中華民國九十八年中華民國九十八年一一 月號月號

論述 大陸透視 法令天地 資通安全 科技新知 健康生活 生態保育 文與藝 友善校園、快樂學習 其他

梅樹枝幹蒼古,姿態清麗,歲寒發花,芬芳秀麗。

臘月談「梅」臘月談「梅」

◎ 馬豫平

  「雪霽天晴朗,臘梅處處香,騎驢灞橋過,鈴兒響叮噹……」還記得這首兒時朗朗上口的童謠嗎?回想當年音樂課老師教唱的情境,記憶依稀猶

存,它那輕快動人的曲調及歌詞,也是閒暇時哼唱自娛的首選。

  「梅」在植物分類學上屬於「薔薇科」,為落葉喬木,單葉互生,葉卵圓形,邊緣有細鋸齒;花單立或雙出,有時亦3蕾叢生,花瓣5片,圓形,

雌蕊1枚、雄蕊多數;果為核果,外果皮一側有淺溝,果核堅硬帶有凹點。

  「梅」別名梅仔、白梅、青梅、春梅、干枝梅、紅綠梅等,它的原產地為中國大陸,其栽植歷史達3000年以上。據聞古代神農氏嚐百草的時候,就

已經發現「梅」了;屆春秋戰國時期,也有許多地方把「梅」當作高貴禮品贈送友人,另詩經<小雅‧四月>、<召南‧摽有梅>等篇章均有詠梅詩句,

由此可證明「梅」在古代栽培之悠久歷史。臺灣原不產梅,現有梅樹約係明朝末年由大陸福建、廣東引進為經濟作物。一般梅花為單瓣、白色,依用

途分,通常有「花梅類」﹙不結果實﹚及「果梅類」兩大品系。而梅花的品種,經歷代從事園藝人士的努力,已培育出紅色、粉色,以及重瓣等各式

品種,粗估約達300種以上。

梅花花瓣潔白、高雅清香,自古即為文人雅士所喜(攝於臺北士林官邸)

  梅樹於秋冬時落葉,早花於臘月﹙農曆12月﹚時綻放,觀其樹姿優雅、枝幹蒼勁、花瓣潔白、高雅清香,故<群芳譜>有謂:「梅樹枝幹蒼古,姿

態清麗,歲寒發花,芬芳秀麗。」加以其「不畏冰霜,愈冷愈開花」的「堅毅」特質,所以自古即甚得文人雅士所喜。古人賞梅自有其原則──「貴

稀不貴繁、貴老不貴嫩、貴瘦不貴肥、貴合不貴開」。此外,古人更欣賞其玉潔冰清的風采與傲雪凌霜的風骨,所以「梅」列為「四君子」之首亦當

之無愧。

  梅花於農曆一月時最盛,故民間以為一月之代表花。自古以來,民間傳說故事中,梅花的花神尤多,最有名的為南北朝時宋武帝年間的「壽陽公

主」;此外尚有唐玄宗時的「梅妃」、北宋詩人林逋,以及明代戲曲「牡丹亭」中的柳夢梅,這4位「花神」各有其溫馨美好或淒楚哀怨的傳說故事流

傳於世。

  南北朝以前栽培梅樹,係以採梅實為主,屆唐朝時賞梅風氣亦未興,〈唐詩300首〉中僅3首詩篇述及「梅」,其中以王維<雜詩>:「君自故鄉

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較負盛名。自宋以後,賞梅漸蔚為時尚,當時賞梅、詠梅的文人逸士不可勝數;前述「花神」傳說之

一的詩人林逋﹙和靖﹚,不但愛梅成痴,更在西湖邊植梅養鶴二十餘年,人稱「梅妻鶴子」,其朝夕與梅相伴,更留下「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

月黃昏」的千古名句。另杜耒所撰詩句:「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尋常一樣窗前月,纔有梅花便不同。」該詩將飲茶、賞梅結合,在淺

顯的文字中,蘊涵著深濃的詩意,迄五百年後的今日仍廣為流傳。此外,「一樹梅花一放翁」的陸游,也有多首詠梅的詩篇;其餘唐宋八大家的蘇

軾、王安石等亦不乏詠梅的佳句。

歲末年冬時節,樹梢白梅點點綻放,頗具觀賞價值(攝於臺北士林官邸)

  賞梅、詠梅之餘,再談有關畫梅。我國古典繪畫係以「文人畫」取勝,文人賞梅,自然而然以梅入畫,而畫梅時則著重其「老幹如鐵、枝柯虯

曲」之神韻。回憶年少求學時,教科書上述及放牛讀書的王冕,後來不但學識淵博,更是繪畫名家,一般人以為其畫荷聞名,然其真正於畫史留名的

卻是「梅」,其描繪寫真的功夫,少有人能出其右。宋人賞梅,元朝文人更愛畫梅,並開創了「墨梅」技法,黑白兩色,幾筆勾勒,就把梅的神韻及

文人心志展露無遺。元朝四大家之吳鎮及倪贊亦均擅畫梅,惟傳世畫作不多令人遺憾。今人習畫,有人從山水入門,亦有人從畫梅起步,老幹盤曲以

墨積染,幼枝蒼勁以濃墨勾勒,花瓣花苞則以細筆圈定……。惟今人多喜象徵富貴喜氣的紅色,畫梅亦多以紅梅為主,古人所繪白梅之高雅意境,亦

隨著時日過往而漸趨式微。

  梅樹可栽為盆景觀賞,亦可供庭園造景及行道樹,花枝可供插花,根、葉、花、果均可入藥,果實可醃漬加工製成烏梅、白梅、化梅等蜜餞美

食,更可釀製梅酒、梅醋、梅露等,所以「梅」的確是一種可賞、可食、可藥的多用途植物。

  早年臺灣飲食中少用「梅」,然日本人卻偏愛食梅,不但白飯上灑梅粉,壽司中亦捲梅粉,而日本的梅酒更在臺灣暢銷。後經梅農及農業相關單

位努力,除舉辦大型賞梅活動外,更積極促銷梅子料理,素有「梅鄉」之稱的南投信義鄉更推出「梅子大餐」,光看那菜單上所列的菜名:白玉梅漿

雞、麻油梅子雞、冰梅雞塊、脆梅酥肉、酸梅蒸排骨、梅汁泡菜……,就已讓人垂涎三尺,對於那些會吃又愛吃的「饕客」而言,可真是具有「致命

的吸引力」!梅自1661年引進臺灣,迄已三百餘年,目前中南部山區農家大面積栽植「果梅」,而全臺各地風景區則多植觀賞用的「花梅」。

  韶光易逝,轉瞬又屆歲末年冬,既為「四君子」又是「歲寒三友」的「梅」,在颯颯寒風中綻放出一季芳華,找個時間到戶外走走,遠觀那「數

大便是美」的靉靉花陣,近嗅那馥郁幽傳的縷縷清香,兼以細細品味古人那「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的濃濃詩意及浪漫情懷,讓人生更

閒適優雅些吧!

﹙本文作者為「中華大自然教育推廣協會」資深志工﹚﹙本文作者為「中華大自然教育推廣協會」資深志工﹚

▲Top

清流月刊中華民國九十八年中華民國九十八年一一 月號月號

論述 大陸透視 法令天地 資通安全 科技新知 健康生活 生態保育 文與藝 友善校園、快樂學習 其他

展示各項珍貴文物,並定期舉辦特展,是追溯高雄市發展軌跡的最佳教材。

舊市府的故事舊市府的故事

◎ 珮琳

  由於好久不見的外國好友決定要來臺灣並南下高雄找我敘舊遊玩,所謂「有朋至遠方來,不亦樂乎」,於是我這個在地高雄人當然要盡地主之

誼,在友人短暫停留的時間內,好好地款待並介紹這個城市。首先擬定了觀光計畫,好讓行程能更順利緊湊,包括漫遊夜晚燈光璀璨的愛河並搭乘愛

之船、有現埸演唱的城市光廊,而六合夜市的道地臺灣小吃、美麗夕照的西子灣和旗津,當然也是不能少的景點。同時,決定將愛河附近的高雄市立

歷史博物館也設定為參觀的重要行程,不得不當起目前最熱門的踩線團長,先來史博館確認目前有哪些展出,事先了解一下展出的內容,希望能夠當

個稱職的在地導遊,讓好友對南臺灣─高雄,留下許多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回憶。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的由來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的由來

  民國87年10月25日開館,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是全臺灣第一座由地方政府所改建的歷史博物館。它是由舊高雄市政府辦公房舍改建而成,而現今的

新市府大樓已搬遷至四維三路。鑒於舊市府的帝國冠帽式建築特色,兼具城市地標和歷史意義,故規劃為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館內展示各項珍貴文

物及常設展示室,並定期舉辨各式特展,成為高雄市民追溯高雄市發展軌跡的最佳教材。

帝國冠帽式建築的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市長公文體驗紀念市長公文體驗紀念

  來到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從它類似冠帽式建築外觀,就可感受年代久遠的氣氛;進入大廳後右手邊擺放著館內正在展出的展覽活動簡介,讓參

觀的民眾能更快了解並進入展覽主題,而各展區也分別在一樓和二樓進行展示。由於歷史博物館原為舊高雄市府,以前歷任的市長就是在此處理公

務;而二樓的市長辦公室則考證仿製了當時所使用的市長辦公桌、會客用沙發擺設和市長曾使用過的一些辦公文具,且儘量保留其原貌,讓民眾參觀

時能一窺早期辦公處所的環境。

  這時,有位服務人員非常親切地詢問是否有興趣體驗一下當市長的樂趣?她說這可是非常特別的體驗哦!因為全臺灣就只有高雄市立歷史博物

館,才有開放民眾體驗當市長的呢!不但可以坐在當時市長辦公桌的座椅上,且能利用市長使用的辦公文具,在館內所提供舊市府時期的市府公文樣

式紙上批示公文,並簽上自己(市長)的大名;最後服務人員還會協助在該公文封面蓋上舊市府官印,即可帶回家做紀念囉!為了不錯過這個特別的

機會,逐採取抬頭挺胸端正的坐姿,留下了批改公文的市長紀念照,短短的時刻仍可體會一下當市長的重責大任。

親切的服務人員幫我蓋市印第一次的市長體驗紀念

你我所不知道的舊市府的市長們你我所不知道的舊市府的市長們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的前身是日據時期的「高雄市役所」及光復後的「高雄市政府」,而從日據時期的昭和14年(1939年)到民國81年止,共有18

位市長曾在此辦公。首位在此辦公的市長是日本人宗藤大陸先生,而後共有4位日本籍市長;隨後臺灣光復,第一位中華民國政府的高雄市長是連謀先

生;民國40年起,高雄市長進行民選,首任民選市長是謝掙強先生,而後依序為陳武璋、陳啟川、楊金虎先生;民國68年高雄市升格改為院轄市,市長

改由官派,首任官派市長是王玉雲先生,接著是楊金欉、許水德、蘇南成、吳敦義先生。

  除了這間常設展示室外,在一、二樓的其他展示室也分別陳列許多精彩的展覽,像是以尋根溯源為教育目的,落實鄉土文化紮根工作的「打狗傳

奇─高雄歷史常設展」;結合珍貴史料,呈現高雄地區布袋戲縮影的「打狗布袋小劇場」;早期民間各形式的契約書、借據文件等之「白紙黑字─臺

灣民間契書展」及「情繫高雄─鄭德慶先生捐贈典藏展」等等,展出的文物內容都值得讓人佇足品味。博物館最能展現出一個地方的文化歷史和發展

特色,偶爾前來參觀常能帶給自己不同的啟發和思維,這讓我以最愉快的心情度過了一個美好的下午。期待著好友來臺觀光時,我能以地主的身分更

深入地介紹南臺灣─高雄,讓他能夠詳加認識這座最友善、熱情好客的城市,並且也能喜愛上它。

原舊市府市長辨公室

宗藤大陸先生的遺墨「政清即榮國矣」

▲Top

清流月刊中華民國九十八年中華民國九十八年一一 月號月號

論述 大陸透視 法令天地 資通安全 科技新知 健康生活 生態保育 文與藝 友善校園、快樂學習 其他

咖啡香,茶香,足讓你消磨一整天,享受那鄉野的浪漫時光。

浪漫時光,漫遊峨眉浪漫時光,漫遊峨眉

◎ 劉惠鳳

  峨眉鄉,舊時因地形像月亮之眉梢,取名「月眉」。 峨眉鄉位於新竹縣南端,西南邊與苗栗的頭份鎮、三灣鄉、南庄鄉比鄰,東方和北埔鄉相

連,北面隔著寶山鄉與新竹市接壤,是新竹科學園區的後花園。豐富的景觀資源計有獅頭山、峨眉湖、細茅埔吊橋、六寮古道、藤坪步道、十二寮休

閒農場、石井步道等。

  峨眉湖又名大埔水庫,是集峨眉溪上游溪水而成的水庫,除了供應灌溉與工業用水外,也兼具防洪功能,後來因泥沙淤積嚴重,政府解除大埔水

庫的保護令,由重要水庫降為公共給水庫,進而轉向觀光發展。

  峨眉湖,有點武俠片的聯想,給人神秘又優美的感覺,果然氣勢非凡。湖岸景色優美,青山綠水相互輝映下,與湖中的小島相得益彰,有如人間

仙境!也難怪附近多見禪寺、佛堂,空氣中自然飄散著寧靜祥和的氣息。漫步在此,自然而然地悠閒起來。來到細茅埔吊橋,湖上的布袋蓮隨波逐

流,偶有白鷺鷥低空飛過,景色秀麗。

  一眼望去,笑容可掬的彌勒佛已是峨眉湖的地標。在水色包圍下,總高72公尺(等同24層樓)的金色彌勒佛看起來非常壯觀,不少旅客不停地捕捉

鏡頭。過了細茅埔吊橋,就到了富興村,這裡的百年茶廠正在改裝,未來將會呈現新風貌。

   欣賞完湖山風光後,不妨往十二寮前進。十二寮位於峨眉鄉湖光村,早期這裡是金廣福墾號所設的第十二個隘寮,故稱十二寮;另一種說法是

認為十二寮以往是當地製造樟腦的重要據點「腦寮」之一。這裡也有登山步道,雖然步道高高低低,但是一路上皆有花草綠意可以欣賞,更有舞姿萬

千的嬌蝶,如蛇目蝶、黃蝶等一路相伴,真是得以好好紓放身心的路程。感受不一樣的生活體驗,找回那份純真與原始的渴望。

  如果不想漫步,配合休閒農業的推廣,農場內的果園開放採果,苦瓜、青椒、蕃茄頗受歡迎。村內也有自行車出租,因此騎自行車環湖也是另一

項很好的選擇,路途中可以瀏覽湖光山色,享受涼風輕撫臉龐的愜意生活。如果累了,沿路有各具特色的咖啡館與餐廳,時間不趕的話,坐在綠草如

茵的草地上,聊聊天、閒話家常,享受難得的清閒時刻!

  石井步道是另一個新的景點,因為鮮少人知道,可說是峨眉的秘密花園。沿著小徑,一路上的橘子園就相當引人注目。附近的步道和小公園是休

息片刻的好去處,再往小徑爬坡,一幢北美式的木造房子矗立在柑橘園裡,格外醒目,原來是峨眉唯一合法的民宿「一家三國」,名字特別,讓人充

滿好奇。

  石頭山風景區是峨眉另一個適合漫步的地區,這裡的步道多達九條,長短不一樣。「水濂橋步道」短短一公里,沿路景觀變化多,兩旁有樹蔭,

所以不會曬到太陽。溪水清澈,潺潺的流水與微風涼意,走起來怡然自得。另一邊的「一線天」地理景觀,橫跨上方竟然是一座百年歷史的糯米橋,

真是令人嘖嘖稱奇!

  「藤坪步道」也是很有名的漫步行程。往山裡走,走起來有些累,但是綠意、涼風及鄉野田園的景色,令人感到心曠神怡。五月的夜晚還挺熱鬧

的,原來好多遊客都趕來賞螢。在寧靜的鄉野間,這種情景難得一見!

  走累了,回到獅山遊客中心旁的「歇心茶樓」休息片刻,在油桐花下來杯飲料,也滿有情調的。到這裡當然是要品嘗道地的客家便當:客家小

炒、控肉筍干等,日本飯盒及陶器,用餐後皆可帶回家做紀念,更別錯過品嘗峨眉的「東方美人茶」,這種帶有果香及蜂蜜香的高級烏龍茶,因需經

小綠葉蟬吸食,所以禁止噴灑農藥。

  咖啡香、茶香,足讓你消磨一整天,享受鄉野間的浪漫時光。

(作者任職新竹縣政府觀光旅遊處)(作者任職新竹縣政府觀光旅遊處)

▲Top

清流月刊中華民國九十八年中華民國九十八年一一 月號月號

論述 大陸透視 法令天地 資通安全 科技新知 健康生活 生態保育 文與藝 友善校園、快樂學習 其他

<到處走走畫畫><到處走走畫畫>

天山腳下姑娘追天山腳下姑娘追

◎ 文‧繪圖 / 王廷俊

  錯過草原民族盛會,新疆攝影協會貼心地為我們安排了一場小型的「那達慕」,就在西陲中段繁花織錦、泉眼噴涌的那拉提草原。

  哈薩克族是天生的騎馬民族,「克孜庫瓦力」〈漢譯姑娘追〉是哈薩克人的愛情遊戲,草原上,一對青年男女騎馬並轡慢行,一路說說笑笑,小

伙子可藉機向姑娘示愛或調情吃豆腐,姑娘卻不能生氣,一到指定地點往回折返時,姑娘馬上舉鞭策馬追趕,一旦追上了,馬鞭揮繞抽打,對方只有

乖乖忍受皮肉之苦,不得還手,有的姑娘狠起勁來,準教男方抱頭鼠竄,狼狽不堪;唯一的例外,那就是姑娘對小伙子懷有愛慕之心,雖見馬鞭高高

舉起,卻輕輕落下。

  這類競馬的愛情遊戲,妙趣橫生,透過此遊戲促成的佳偶,不下「我愛紅娘」。

▲Top

清流月刊中華民國九十八年中華民國九十八年一一 月號月號

論述 大陸透視 法令天地 資通安全 科技新知 健康生活 生態保育 文與藝 友善校園、快樂學習 其他

眷村長大的小孩如同失根的蘭花一樣,可以在任何地方落地生根。

我的小村如此多情我的小村如此多情

◎ 黃浚清

  上一次回到老家,那是回不去的青澀年代。今日再來,人事早已全非,突然有一種鄉音無改鬢毛催的感嘆!熟悉的巷弄憑添幾許惆悵,只因年輕

人紛紛出走,徒留老人家在村裡凋零。時代更迭,歲月變換,眷村的時代功能漸漸喪失;而我今日回來這一遭,無非是為尋根,回到我成長的這個小

村,賦予它新的意義。

  一走進老家那一扇門,我彷彿穿越時空一般,回到了六十年代。門開啟時那嘎然「吱~」的一聲,讓我深深墜入童年的回憶,那是年少時再熟悉

不過的聲音。小院裡落葉一地,我望向那小時候常逗留的角落,依稀看見小時的我坐在地上回頭淘氣地笑,然後消散…。我已迫不及待地走進客廳,

宛如打開塵封已久的記憶寶盒一般,讓人懷想當年。客廳那張搖椅,依然幽靜無言地等待在那裡,雖然它的主人早已不在,但它仍盡忠職守地守候

著,縱然已是滿身的塵埃,就和它那為國家付出一輩子的主人一樣。

  記得從小開始,父親通常在軍隊的時間比在家裡還多,我的童年他很少出席,他的晚年我竟也缺席!我對他的記憶,僅存他對國家忠貞不渝的印

象,這使我學會擇善固執。

  提起父親,一定得談談我的母親。此時我的目光正落在那張用木頭釘製而成且未經雕飾的桌子。還記得小時候,用餐是最快樂的時光,我總在放

學後在街口和死黨瞎混,一直到天色漸暗,媽媽從家門口大喊吃飯,我才依依不捨地告別同伴回家用餐。媽媽的手藝一流,她煮的菜讓曾經嚐過的人

都不禁豎起大姆指。但我更愛那一種感覺,一家人擠在那小小的餐桌上;四菜一湯雖然不算豐盛,但十分美味,令人滿足。如果時光能夠倒流的話,

我真的很想再嚐嚐她燒的家鄉味。

  然而,這一切都不再可能,過去的時光就如潑出去的水一般,再也回不來了!思言及此,環顧四周,更令我鼻酸。我深深理解每個人都是背負著

過去往前走,我是一個在眷村長大的男孩,如同失根的蘭花一樣,可以在任何地方落地生根。很慶幸我擁有這些兒時記憶,對於現在的一切,我感到

知足。餘暉望盡,暗影斜長,那張搖椅更添寂寥冷落,該是離開的時候了。幾經憑弔,回首再望,此情此景,無言以對,惟內心仍不斷地吶喊著-我

還要再回來…。

▲Top

清流月刊中華民國九十八年中華民國九十八年一一 月號月號

論述 大陸透視 法令天地 資通安全 科技新知 健康生活 生態保育 文與藝 友善校園、快樂學習 其他

小朋友喜歡最重要,大人何不放寬心,讓他們自己決定呢?。

從選禮物說起從選禮物說起

◎ 施美雪

  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是肯定與樂觀的人,另一種是否定與悲觀的人。肯定與樂觀的人早上起床常會心情愉悅地說道:「美好的一天開始了!」

悲觀與否定的人則會把被子拉到頭上,非常苦悶的說道:「天哪~又到早上了!」同樣的道理,面對著半杯飲料,悲觀者說:「可惜,只有半杯!」

而樂觀者則會說:「很好,還有半杯!」

  你是哪種人呢?你想成為哪種人呢?事實上成為一個樂觀的人才是幸福的。一個人或一個團體跟另一個人或團體發生衝突的最大原因,是一方想

將他的價值觀和期望加諸在另一方身上。不論在任何行業,成功的秘訣是:「了解別人要什麼,並慷慨地幫助他們得到」。如果你幫助別人成功地實

現夢想,那麼你就等於實現了自己的夢想,你在一生中就會交到許多的朋友。就如同聖經上所說的:「你願意別人怎樣待你,你就應怎樣待人。」這

永遠是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不二法門。

  當我們肯定自己的時候,絕對不能忘記同時也要肯定他人,並願意伸出友誼的雙手。因為,一方面,我們不能以排斥他人來成就自己,把自己的

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上;另一方面,當我們獲得快樂時,也唯有能夠與他人分享,才顯得可貴,深具意義。

  伸出友誼的雙手,是一種肯定的行動,我們必須先以肯定的態度與他人交往,學習接納他人與尊敬他人。因為肯定自我的人才會真心地幫助別

人,也因為透過助人的歷程,讓別人對自己產生好感,從而建立自信並更加地肯定自己。在如此的「良性循環」中,你將會成為世上快樂又幸福的

人,別人也會經由你的熱忱而在人生的旅程中更加幸福。

▲Top

清流月刊中華民國九十八年中華民國九十八年一一 月號月號

論述 大陸透視 法令天地 資通安全 科技新知 健康生活 生態保育 文與藝 友善校園、快樂學習 其他

人們常忽略了最簡單又最平凡的部份,往往才是我們生命中的奇蹟!

自在的之靈自在的之靈

◎ 許宏揚

  世事無常,原來平凡才是幸福!人生要的不多,原來簡單的擁有,就是幸福!祝福好朋友都擁有屬於自己的幸福。

  有一次老師問到:「現今世界上的7個奇蹟為何?」有一組學生在課堂上被詢問,要求列出他們心裡認為現今世界上的7個奇蹟。大部分學生的答

案是:埃及的金字塔、中國的萬里長城、印度的泰姬陵、.美國的大峽谷、巴拿馬運河、美國的帝國大廈、羅馬的聖彼得大教堂。

  當老師在收學生的答案時,發現其中有一位小女生遲遲未寫;老師就問她是否需要協助。這位小女孩說:「是的,老師!我有個小小的問題,我

腦海裡有好多世界上發生的奇蹟,但是,我沒有辦法決定該選哪7個才好。」

  老師說:「沒關係,請你告訴我們,你想到了什麼,我們來幫幫你的忙!」

  小女生猶豫了一下,她說:「我覺得,世界上的7個奇蹟是:To See - 我們能看見世界上美好的事物、To Hear - 我們可以聽到蟲鳴鳥叫和快樂的

歌聲、To Touch - 我們能觸摸新奇有趣的東西、To Taste - 我們能品嚐美味的食物、To Feel - 我們可以感覺到親友的關懷、To Laugh - 我們可以隨心所

欲地大笑、To Love - 我們能愛人與被愛。」

  小女生說完後,整的教室頓時變得鴉雀無聲!

  或許,在我們的生命中,人們常常忽略了「最簡單而最平凡的部分」,而這些才是我們生命中的奇蹟!不是嗎?俗話說:「人不要活太久,祇要

精采就好!」是的,自在的心靈,生命才能最簡單而最平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