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
1 英法電視媒體和影音發展趨勢研究 報告人 :研究發展部資深研究員何國華 訪談國家:英國、法國 訪談日期:2016 年 9 月 19 日至 9 月 30 日 報告日期:2016 年 11 月 4 日

英法電視媒體和影音發展趨勢研究 - About PTS · 勢,評估服務內容和策略條件,這些也都是傳統電視位處此一關鍵時刻必須深思 細想的地方。

  • Upload
    others

  • View
    2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英法電視媒體和影音發展趨勢研究 - About PTS · 勢,評估服務內容和策略條件,這些也都是傳統電視位處此一關鍵時刻必須深思 細想的地方。

1

英法電視媒體和影音發展趨勢研究

報告人 :研究發展部資深研究員何國華

訪談國家:英國、法國

訪談日期:2016年 9月 19日至 9月 30日

報告日期:2016年 11月 4日

Page 2: 英法電視媒體和影音發展趨勢研究 - About PTS · 勢,評估服務內容和策略條件,這些也都是傳統電視位處此一關鍵時刻必須深思 細想的地方。

2

摘要

本研究是於 2016 年 9月 19日至 9月 30日執行,訪問英國和法國四家電視

媒體(BBC、BT TV、France Televisions、ARTE)及其主管機關(英國廣電主管機

關「通訊管理局」Ofcom:Office of Communication;法國廣電主管機關「高等

視聽委員會」CSA:Conseil superieur de l’audiovisuel)。受訪者包括英國 5

人、法國 10人,男性 12位、女性 3位。在受訪者同意下全程錄音,平均訪談時

間 60分鐘至 150分鐘左右,訪談重點在 4K/UHD 發展、網路等新媒體應用及英法

兩國廣電政策趨勢。

這也是英國於今年 6月以 51.9%民意,支持公投脫歐後,公視研發部門首次

進行英法公共廣電深度研究訪談。英國與法國是歐盟 28國當中,政經勢力和影

視實力相對強大國家,影響力不僅擴及全歐,也覆蓋全球。英國規劃於明年 3

月起展開脫歐程序,對於歐盟和全球又將產生另一波影響。同時當各國移民不斷

湧入歐洲大陸之際,也衝擊了歐洲一體化政策。

面對國內外政經環境和民意改變,英法在廣電政策上更為積極,除全力經營

內容產業,保護本國著作權,也著手修法嚴格規管境外 OTT平台。法國文化部長

Audrey Azoulay更在面對全法媒體負責人演講當中重申「文化例外」政策,要

求媒體必須遵守節目自製比率,CSA受訪者也強調將貫徹指示,確保在境外影視

產業侵蝕下(尤其是美國影視業者及 OTT平台業者),確保歐盟及法國的文化主

權,形塑人民對歐盟的文化認同。

台灣公共電視透過政府專案捐助,自 2016 年起進行 4K/UHD軟硬體建置,日

本、韓國也透過政府力量,提出 8K/UHD和 4K/UHD 建置時間表。但是英法兩國的

影視政策卻明顯不同,兩國發展方向不在追求科技和硬體規格,重點在節目內容

創意、如何擴大對收視者的公共服務範圍,以及境外 OTT管理政策。英法做為全

球影音規格和標準的制定者,對於本身的 4K/UHD 研發能力和競爭優勢信心十

足,自認隨時都可「進場參賽」,同時與日本也有緊密合作關係,因此在 4K/UHD

發展上,英、法與日、韓、台灣方向有所不同,英、法主管機關和 BBC、法國公

共廣電也沒有拉出 4K/UHD 軟硬體的建置時間表。

透過多平台播出,英法兩國公共電視收視人口仍持續增長,除了服務高齡觀

眾,也吸引年輕人。表一和表二是受訪者訪談摘要:

表一:英國和法國 4家電視業者訪談摘要

英國 法國

BBC 法國公視

Page 3: 英法電視媒體和影音發展趨勢研究 - About PTS · 勢,評估服務內容和策略條件,這些也都是傳統電視位處此一關鍵時刻必須深思 細想的地方。

3

4K/UHD 1. 無 4K/UHD 時間表

2. 未考慮 4K/UHD頻道

4K/UHD 1. 無 4K/UHD時間表

2. 法國電視頻道尚未全面

HD

3. 4年前進行現場測試,

透過艾菲爾鐵塔傳輸

4K/UHD訊號

4. 明年推出 4K/UHD 體育

節目

新媒應用 1. iPlayer 明年(2017)新

一季推出 4K/UHD節目

2. 第一集電視首播後,後

續劇集在 iPlayer播出

3. 透過新媒體平台彰顯

公共價值

4. BBC3台網轉換,網路收

視人口持續增長

新媒應用 1. 持續投入虛擬實境研

發,明年採用新壓縮技

2. 面對新形態製作環境,

關鍵在節目創意

3. 9月 1日推出 SD 的 24

小時新聞頻道,多平台

收視,目標觀眾年輕人

策略 1. 提供閱聽人虛實轉換

選擇,BBC整體收視人

口持續成長

2. 建議台灣公視思考,是

屬於線性頻道或是內

容提供者

3. 思考公視品牌的重要

性,因為品牌代表公視

承諾

策略 1. 法國公視採取多平台策

略,整體收視人口呈現

成長趨勢

2. 信賴對公共電視台而言

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BT TV ARTE

4K/UHD Sport Channel 搶占

4K/UHD發展先機

4K/UHD 1. 4K/UHD發展是有點

慢,並沒有加快速度必

2. 持續投入 4K/UHD 傳輸

實驗,發展 IPTV 的機

上盒和 HbbTV平台測

新媒應用 在可見的未來,網路電視

並不會取代傳統電視

文化藝術 1. ARTE CONCEPT網路平

台,提供音樂、戲劇、

表演藝術多元收視選擇

2. 節目涉及兩國非常複雜

精密的規範,德法各製

Page 4: 英法電視媒體和影音發展趨勢研究 - About PTS · 勢,評估服務內容和策略條件,這些也都是傳統電視位處此一關鍵時刻必須深思 細想的地方。

4

作 50%,播出時段一樣

策略 1. 台灣公視可以成立

4K/UHD 頻道,播放世界

各地 4K/UHD 節目

2. 台灣公視可以成立付

費頻道,推出 HD和

4K/UHD 混合頻道

策略 1. 好的節目創意優先於自

製率

2. 告訴台灣公視觀眾,這

個就是 4K/UHD節目或

頻道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表二:英國 Ofcom和法國 CSA訪談重點整理

英國 Ofcom 法國 CSA

政策 政策

規範監管

1. Ofcom 要求 BBC進行頻

道台網轉換,閱聽人利

益必須擺第一。

2. 規管哲學就是維護閱

聽人權益。

3. Ofcom 的創新關鍵是著

眼在法律目標和法律

解釋上。

規範監管

1. 進行法國影音服務法修

法工作,嚴格規範境外

OTT影音平台。

2. 部長提出「共同規管」

模式,防範 OTT上歧視

和仇恨言論。

廣電政策 1. 無 4K/UHD 時間表

2. 4K/UHD 發展並未列在

英國府會議程

3. 不會編列 BBC特別預算

或是同意將收視費運

用在 4K/UHD 研發

4. 英國 4K/UHD 全面普及

仍需 3~5 年時間

廣電政策 1. 受到英國脫歐影響,衝

擊歐洲一體化,法國廣

電政策首先要確保歐盟

和法語製播節目比例。

2. 電視頻道獲利的 20%必

須投入節目製作。

3. 電視台至少 40%必須是

法國自製原創節目

4. 自製比例當中,75%節目

必須委由獨立製作業者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Page 5: 英法電視媒體和影音發展趨勢研究 - About PTS · 勢,評估服務內容和策略條件,這些也都是傳統電視位處此一關鍵時刻必須深思 細想的地方。

5

英法電視媒體和影音發展趨勢研究

壹、研究動機

全球電視生態正面臨快速變化,不同於日本、韓國以科技導引電視媒體發展

方向,英國和法國則是強調以節目和創新應用導引媒體趨勢,過程中,尤其以

BBC3於 2016年 2月 16 日星期二的「台網轉換」最受到關注,BBC3由傳統電視

頻道轉型成為網路媒體,這樣的改變,引起英國閱聽人不同意見反應,也受到全

球公共廣電關注。

再兩個月時間,BBC 即將根據今年底的新「皇家特許」(Royal Charter;亦

稱「皇家憲章」)內容,與英國政府就未來 11年的營運發展達成協議。這份指導

性綱領將對 BBC未來的資金來源、組織運作和發展方向做出規範。在新「皇家特

許」引起關注的同時,BBC除了提出「internet first」做為吸引年輕閱聽人目

標之外,BBC iPlayer 服務也從 2016年 9月起獲准收取收視費。

不同於亞洲發展趨勢。當韓國電視 4K/UHD 訊號於 2016年起進行地面波試

播,日本也積極測試 8K /UHD訊號。NHK 成功測試 UHF地上波(地面數位電視)

播放 8K/UHD訊號影像。英國和法國廣電業者的 4K/UHD策略又是什麼?兩國主管

機關的政策主張又是什麼?同時使用新科技收看節目已是不可逆轉趨勢,更多閱

聽人捨棄傳統電視節目表,自我掌握在何時、何地收看節目選擇權。英法主管機

關也指出,儘管網路電視、隨選視訊等新科技日益普及,但到目前為止絕大多數

閱聽人,仍然習慣透過天線、衛星、纜線等傳統方式收視。

台灣政府於 2016 年至 2019年框列四年 4K/UHD 發展預算同時,歐洲主要影

視大國——英國和法國又是如何發展?與日韓發展路徑是否一致?或是另闢蹊

徑?除了 4K/UHD進度之外,英法還有什麼公共廣電議題值得關注?這些都是作

者希望瞭解的研究方向。

貳、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傳統電視是一個進入門檻高和具有壟斷特質的媒體產業,如今正受到行動裝

置和 OTT TV 侵蝕,電視曾經獨占家庭客廳的核心角色正受到挑戰。影音 IP化

(internet protocol)趨勢下,閱聽人經由單一平台即可獲得影音、數據、語音

等服務,電信與傳播的結合成為現代創新傳輸平台,已經改變傳統收視習慣,app

也正取代電視頻道印象。

本研究擬針對英國和法國的電視業者和主管機關,進行深度訪談,期能有效

Page 6: 英法電視媒體和影音發展趨勢研究 - About PTS · 勢,評估服務內容和策略條件,這些也都是傳統電視位處此一關鍵時刻必須深思 細想的地方。

6

探究分析英法業者在 4K/UHD發展,同時瞭解兩國在廣電政策上的趨勢想法,做

為公共電視策略擬定和未來進一步進行相關研究參考。

一、研究目的

台灣公視於 2016 年開始進行 4K/UHD硬體建置,以及部分 4K/UHD節目製作,

在這同時網路也正在改變媒體生態,行動載具成為個人收視工具,影音內容持續

成長,面對閱聽人的收視習慣改變,公共媒體要如何維持競爭力,保有差異化優

勢,評估服務內容和策略條件,這些也都是傳統電視位處此一關鍵時刻必須深思

細想的地方。

此一研究以英國和法國電視媒體和主管機關做為研究對象,期待瞭解各家電

視媒體的策略想法,做為台灣公視擬定方向參考。基於研究動機,本研究之目的

歸納如下:

1. 分析英法 4K/UHD 發展趨勢,有那些創新應用做法。

2. 分析英法主管機關政策與公共廣電發展方向。

3. 分析英法公共廣電面對競爭的策略。

4. 綜合前述結果,嘗試提出建議做為台灣公視未來策略參考。

二、研究問題

根據研究目的,此一訪談之研究問題陳述如下:

1. 探究英國和法國公共廣電業者 4K/UHD策略?

2. 探究英國和法國公共廣電業者如何進行轉型?

3. 探究英國和法國公共廣電主管機關政策主張?

三、研究時間

研究時間自 2016 年 9月 19日至 9月 30日。

四、研究對象

訪問對象包括 BBC、英國廣電主管機關「通訊管理局」(Office of

Communication,以下簡稱 Ofcom)、BTTV(2015年成立英國第一家 4K/UHD 頻道);

法國部分訪問法國公視(France Televisions)、ARTE、法國廣電主管機關「高等

視聽委員會」(Conseil superieur de l’audiovisuel,以下簡稱 CSA),以及

長期研究媒體生態的巴黎第二大學教授等,共計 15人(受訪者詳見表三)。訪談

包括英國 5人、法國 10人,男性 11位、女性 3 位。在受訪者同意下全程錄音,

平均訪談時間 60分鐘至 150分鐘左右。

Page 7: 英法電視媒體和影音發展趨勢研究 - About PTS · 勢,評估服務內容和策略條件,這些也都是傳統電視位處此一關鍵時刻必須深思 細想的地方。

7

表三:受訪者一覽

編號 機構名稱 受訪者職銜 性別 地點 日期 形式

A1 BBC

Head of Technology BBC HD & UHD,

Chairman of the ITU Working

Party 6C

男 倫敦 2016年 9月 21日

面訪

A2 BTTV

Vice President

BT Media and Broadcast

男 倫敦 2016年 9月 21日

面訪

A3 BTTV

Director of Sales

BT Media and Broadcast

男 倫敦 2016年 9月 21日

面訪

A4 Ofcom

Principal

Strategy & Policy Team,

Head of Regulatory Business

男 倫敦 2016年 9月 22日

面訪

A5 Ofcom

Director

Ofcom Broadcaster

男 倫敦 2016年 9月 22日

面訪

A6 France

Televisions

Director of Future Media 男 巴黎 2016年 9月 26日

面訪

A7

France

Television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

Manager

男 巴黎 2016年 9月 26日

面訪

A8 France

Televisions

Digital Innovations Engineer 男 巴黎 2016年 9月 26日

面訪

A9 CSA Director

European and International

Affairs

女 巴黎 2016年 9月 27日

面訪

A10 CSA Chargee de Mission 女 巴黎 2016年 9月 27日 面訪

A11 ARTE Chargee de Programmes Unite Arts

et Spectacles Commissionning

Editor

女 巴黎 2016年 9月 28日

面訪

A12 ARTE Coordinateur Aupres de la

Direction de la Production

Herstellungsleiter in der

Hauptabteilung Produktion

男 巴黎 2016年 9月 28日

面訪

A13 ARTE Director of Technology 男 巴黎 2016年 9月 28日 面訪

A14 ARTE Director of New Projects 男 巴黎 2016年 9月 28日 面訪

A15 法國巴黎第二

大學

Centre d’Analyse et de

Recherche Interdisciplinaires

sur les Medias

(資訊與傳播科學學院)教授

男 巴黎 2016年 9月 29日 面訪

Page 8: 英法電視媒體和影音發展趨勢研究 - About PTS · 勢,評估服務內容和策略條件,這些也都是傳統電視位處此一關鍵時刻必須深思 細想的地方。

8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五、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取半結構式訪談方式,依訪談題綱進行,以訪談當時氣氛彈性調整

訪談內容,訪談對象以英國和法國公共電視主管和主管機關為主。研究訪談資料

處理是利用在訪談中所蒐集到的錄音內容,打成逐字稿分析,經由檢視、歸納,

比較分析概念間之關係,從實務資料中歸納英法兩國電視業者的 4K/UHD 思考重

點、創新應用做法,以及主管機關的媒體政策和監管法規。

參、訪談分析

歐洲恐攻氣氛下也影響了這次的訪談安排,原規劃會有單獨一個半天前往

BBC進行參訪也臨時取消,原因是防範恐攻。9月 27日 CSA邀請作者出席法國文

化部長 Audrey Azoulay 演講,也是維安嚴密,門禁森嚴,原因同樣是防範恐攻。

以下針對 BBC、BTTV、Ofcom、法國公視、ARTE、CSA訪談進行內容分析:

一、BBC

(一)透過機上盒,同時解決 4K/UHD 訊號傳送和閱聽人接收問題

BBC 曾在 2014年格拉斯哥大英國協運動會,成功透過 IP網路由蘇格蘭傳送

4K/UHD賽事,將傳送訊號降轉為 1080P,到達傳送點後再合成為 4K/UHD 畫質,

不被昂貴頻寬卡住,BBC 持續 7小時以 4K/UHD成功轉播體育賽事。BBC是否已排

定 4K/UHD發展時間表?如何解決龐大檔案的傳輸問題?負責 HD和 4K/UHD的 BBC

受訪者表示,自己如果想要收看 4K/UHD電影,出門前都會預先下載節目,回到

家,電影己下載完成,例如透過 SKY TV機上盒(SKY Box)下載體育節目為例,當

足球比賽開始,機上盒會顯示「觀賞 4K/UHD」選項,只要透過按鍵,就可以選

擇收看 4K/UHD內容。受訪者也提供個人使用經驗,分享影音傳輸做法:

這比英國剛開始透過衛星轉播的年代容易多了,主控室或是交換機房都不需

要另外建置 4K/UHD 設備,因為你不必持續提供 4K/UHD 內容,不用準備

4K/UHD 預告片或廣告,它自動就會跳回 HD 頻道。我相信有一天,閱聽人不

需要任何操作,機上盒甚至就會自動在兩者間切換。以英國 BBC2頻道為例,

我的機上盒輸入號碼 102,我收看的就是 BBC2 HD 頻道,但是我女兒房間只

有接受 SD訊號機上盒,她輸入 102,就只能收看 BBC2 的 SD頻道。同樣的

頻道號碼,但其實是兩個不同畫質的頻道(A1)。

所以,SKY TV有兩種傳送訊號方式,SKY TV 可以透過網路,也可以利用衛

星。SKY SPORTS頻道就是透過 IPTV收視,利用機上盒裡大容量硬碟儲存緩衝內

容,5分鐘後,收視戶就能開始播放而不需要等到整個節目下載完畢才能收看,

Page 9: 英法電視媒體和影音發展趨勢研究 - About PTS · 勢,評估服務內容和策略條件,這些也都是傳統電視位處此一關鍵時刻必須深思 細想的地方。

9

硬碟儲存的內容也可以讓閱聽人在收看的過程中避免播放不流暢問題發生。

(二)SD、HD、4K/UHD 傳輸分配更有效率,BBC 沒有考慮 4K/UHD頻道

透過共同傳輸平台,藉由製播/傳輸合理規劃頻譜使用,可以提供閱聽人不

同的畫質選擇,BBC受訪者指出,機上盒解決了收視畫質選擇問題。BBC1 頻道因

為屬於區域內容不同的關係,所以 BBC1的 SD跟 HD頻道就是不同號碼。透過這

樣的解決方案,BBC訊號傳輸和譜頻使用就會更有效率,閱聽人透過機上盒收看

BBC節目,需要輸入 SD 頻道或 HD 頻道的不同號碼。但是收看 BBC2,只需要輸

入同一個號碼,如果使用的機上盒是 HD的話,就可以收看 BBC2 HD,如果機上

盒只能接收 SD 訊號,就會看到 SD 的 BBC2:

所以 BBC 必須傳送兩種訊號,閱聽人也都能接收得到,這包括 MPEG-2的 SD

以及 H.264 的 HD,過去這需要兩個頻道號碼,但是現在只需要一個,透過

我的機上盒,102 頻道是 BBC2 HD,我女兒房間的機上盒,102頻道就是 SD

的 BBC2,她是看不到 HD 頻道,因為她的機上盒接收不到,所以 BBC 是可

以在同一個頻道號碼下提供兩種不同畫質的節目內容(A1)。

4K/UHD 傳輸一直是電視產業討論的重要議題,BBC的作法是只要閱聽人的機

上盒能夠支援 4K/UHD,閱聽人自然就可以收視 4K/UHD播放訊號,所以 BBC 不需

要 4K/UHD 電視頻道,閱聽人只要輸入一個頻道號碼,就可以看到全部的 4K/UHD

節目,BBC 能夠使用不同方式提供訊號內容:

所以,當播出 4K/UHD 節目時,你的機上盒如果支援 4K/UHD 就可以接收,

這樣我們就不用提供一個全天播放的 4K/UHD 頻道,一直重複相同的節目內

容,BBC 只要告知閱聽人節目播放時間,以及哪個節目會以 4K/UHD 播放。

如果閱聽人的機上盒支援 4K/UHD,自然就會看到 4K/UHD 訊號,當 4K/UHD

節目結束,我們就可以將這個頻道挪做其他用途,BBC 沒有播出 4K/UHD 節

目的時候,仍然可以有效利用頻道資源,這就是 BBC 的解決方案(A1)。

(三)BBC 沒有 4K/UHD 發展時間表,也沒有 4K/UHD 製作流程

BBC 受訪者指出,BBC早期開播 HD頻道時,節目內容很有限,HD頻道每天

只能播出 4小時 HD節目,因為當時 BBC只有一個 HD頻道,BBC必須想辦法以其

他節目填滿剩下的 20 小時。BBC受訪者認為,當部分電視台陸續開播 4K/UHD 專

屬頻道時,也會面臨很長一段時間只能重複播放同樣節目的困境。受訪者指出,

BBC雖然參與 4K/UHD 各項產業標準的制定,但是 BBC並沒有 4K/UHD節目:

Page 10: 英法電視媒體和影音發展趨勢研究 - About PTS · 勢,評估服務內容和策略條件,這些也都是傳統電視位處此一關鍵時刻必須深思 細想的地方。

10

BBC 沒有 4K/UHD 製作流程,也沒有 4K/UHD 的時間表,而是依照既有的 HD

流程走,BBC根據節目和傳輸需求會有不一樣的做法。BBC目前並沒有製作

4K/UHD 節目,因此並沒有每周播出 4K/UHD 節目的時數統計,BBC目前只有

BBC Worldwide 製播 4K/UHD 節目,BBC當前策略是快速轉向線上收視發展,

也就是,任何支付收視費的英國閱聽人都可以在任何時間和地點,透過

iPlayer 收看到 BBC 的節目(A1)。

(四)BBC iPlayer 預定在 2017 年新一季推出 4K/UHD 節目

BBC 總經理 Tony Hall 曾經不只一次提出,將打造 iPlayer成為 BBC 新媒體

門戶的構想,做為 BBC影音收視多螢入口,觸達更多英國年輕閱聽人。BBC 要求

iPlayer須提供高品質、快速和簡單近用介面、提供無可取代的 BBC原創節目,

確保閱聽人不會錯過任何節目。受訪者針對 iPlayer 營運已進行多次的 4K/UHD

測試:

我們已經針對 BBC iPlayer 做過 4K/UHD節目測試,而且 BBC也能提供使用

者多元選擇,我們己經做過多次測試,也計畫再做一次測試,希望明年

(2017)新一季的 iPlayer「地球脈動(Planet Earth)」節目能夠以 4K/UHD

推出。iPlayer目前在大多數連網裝置上都可以使用,所以連網電視也會建

置 iPlayer,所有支援 4K/UHD 的電視機,不管是透過網路或是 Wi-Fi,都

可以連結到 iPlayer,我家的電視就可以用 iPlayer 收視,如果電視支援

4K/UHD,我就能收看 4K/UHD 節目,未來看電視可以透過很多不同的方式,

關鍵在於如何讓閱聽人能夠輕鬆上手,如果機上盒的功能越來越強,使用

者就會越輕鬆,SKY TV 在這方面做得就很不錯,透過遙控器就能切換 HD、

4K/UHD,機上盒也可以自動切換(A1)。

從 BBC iPlayer到 NETFLIX的出現,可以看出閱聽人對隨選視訊需求更為殷

切,BBC、ITV、Channel 4、Channel 5等公共電視台總計有 51.1%市占率,如果

加上串流影音,市占率更提高到 58.7%。受訪者指出,iPlayer的功能仍在持續

增強,受訪者一面操作 BBC iPlayer app,一面說明:

現在這個是 BBC1 頻道直播,除了在周邊會有相關節目資訊,我在這上面還

可以倒轉,或重頭開始收看這個節目,現在收視有點不穩定,因為我現在

是 3G收視,我如果換成 4G或是 Wi-Fi,播放速度和畫質會更好,現在這是

720 HD內容,iPlayer 會自動隨著網路速度調整,如果透過機上盒看電視,

我可以從我上次停的地方開始繼續收看,我的觀賞體驗是無縫連續的,畫

質不是問題,重要的是收視彈性與搜尋節目便利性,我的 SKY Box會建議

我可能收看的節目,而我也可以利用電子節目表搜尋,我還有另外一個機

Page 11: 英法電視媒體和影音發展趨勢研究 - About PTS · 勢,評估服務內容和策略條件,這些也都是傳統電視位處此一關鍵時刻必須深思 細想的地方。

11

上盒 SKY Tube 跟兩個稱為 Satellite Box 的裝置,這些都是無線網路接收

,可以跟我的 SKY Box連結並記錄我看過什麼節目,所以我可以在一個房

間看一部電影,然後在另一個房間從我停下的地方繼續看下去(A1)。

BBC 受訪者指出,BBC iPlayer除了提供個人化的 All in one服務,也透過

數據分析提供個人化節目需求,同時提供內容分享功能,現在 BBC將嘗試學習

HBO在傳統頻道播出「冰與火之歌:權力遊戲」(Game of Thrones)第一集後,

其他內容就請上網收看的收視行為:

BBC 必須跳脫傳統想法,BBC 雖然同時擁有 iPlayer 跟傳統電視頻道,但是

這並不會限制 iPlayer 發展,當 BBC有了一個可以讓閱聽人在線上觀看的平台,

最容易的做法是在 iPlayer 上首播或是播放預告片,所以閱聽人在電視上看完前

面一集節目,馬上就可以在網路上看下一集。BBC 也在嘗試將戲劇節目第一集放

在電視播出後,接下來的劇情只會在 iPlayer上播放,這就好像 HBO 在電視上播

出「冰與火之歌:權力遊戲」(Game of Thrones)的第一集之後,會告訴閱聽人

想看第二集就請上網。閱聽人選擇網路是因為他們不喜歡電視頻道的內容嗎?還

是因為他們不喜歡被告知什麼時間要收看什麼節目?他們在網路上只能看得到

BBC給的內容嗎?如果這些內容在網路上,閱聽人要怎麼樣才能找到?這時候就

需要利用社群媒體等工具,讓閱聽人隨時能夠掌握到最新資訊(A1)。

BBC 必須開始思考閱聽人為什麼要看電視?例如為什麼以前全家人願意聚在

一起收看「東城故事」?受訪者強調,BBC已經注意到閱聽人收視習慣正在快速

改變,因為很多收看「東城故事」的閱聽人,實際收看時間會比其他的閱聽人慢

5到 10 分鐘,但是他們仍然會在播出時段收看,因為這樣才能同時在推特上發

文分享,也會看到有爆雷文,因為閱聽人知道有其他人會更晚收看節目,可以藉

此向別人炫耀自己已經知道結局了,閱聽人行為讓 BBC在影音創意上有了更大的

發揮空間。

(五)透過新媒體平台彰顯 BBC 公共價值

BBC 強調,希望透過新媒體平台彰顯民主價值、文化創意價值、教育價值和

社群價值,受訪者指出,必須將傳統頻道和新平台放在一起思考,應用在各種內

容提供上:

你可以就頻道來思考內容,試著單純就內容來看內容,所以傳統頻道可以

是一種做法,iPlayer 是另一種做法。BBC 做法是結合線性播出服務與網路

隨選視訊服務,使兩者無縫接軌,我可以在我想看的時間收看我想要看的

節目,我也可以在電視台列出的時間裡收看。比方說,在一個非線性環境

Page 12: 英法電視媒體和影音發展趨勢研究 - About PTS · 勢,評估服務內容和策略條件,這些也都是傳統電視位處此一關鍵時刻必須深思 細想的地方。

12

中,你會怎樣收看新聞?你要怎樣讓新聞變得重要?最簡單的做法就是用

跑馬燈,或是標示突發新聞,多數地區可以利用緊急播出系統和多平台,

中斷其他節目,播報重要新聞訊息(A1)。

BBC 轉型動見觀瞻,必須整合員工向心力,積極布局以因應產業變動,受訪

者強調,BBC並不需要教育員工,BBC的員工通常是帶動英國改變的人,BBC就

是要跟上製作人腳步,注意到不同的發展方向和趨勢,BBC有的製作人是以線性

頻道需求製作節目,這樣的節目可以在 BBC1、BBC2 跟 BBC4頻道播出,也有製作

人會提出不同的製作形式,BBC就是要確保每一位製作人都有機會做好節目,不

管何種形式,BBC都必須確保節目品質。

(六)BBC3 今年 2月進行「台網轉換」,網路收視人口持續增長

針對 BBC3「台網轉換」,受訪者表示,BBC3現在播出的內容都是傳送到 Video

Factory,BBC3「台網轉換」可以省下 3,000 萬英鎊,提供 BBC1 製作年度大戲,

BBC3所保有的 3,000 萬英鎊,其中 600萬是製作短版創新節目。受訪者指出,

BBC3和 BBC1、BBC2也是採取台網互補策略:

BBC3 已經不再是線性播出,閱聽人除了透過 iPlayer 收視,也可以利用機

上盒、遊戲機、手機、平板收視,根據 8月分統計,BBC3 在台網轉換後,BBC3

於 iPlayer上的收視成長了 6%,BBC在 2016年 2月將 BBC3從傳統電視頻道下架,

改為網路播出,其實是為了節省預算,這個策略現在證明成功了,BBC用更低的

成本吸引到更多的閱聽人(A1)。

在英國,閱聽人很習慣利用不同平台或載具收看電視。BBC將 BBC3 下架,

只透過 iPlayer播放,現在網路閱聽人持續成長,BBC3目標觀眾是介於 18~35

歲的年輕人、年輕上班族:

這個閱聽人群並不會依照電視節目表看電視,年輕人收看節目是受到品牌和

節目特色影響,BBC3 收視人數已提升,而且幅度很大,因為閱聽人知道可

以在想要收看的時候再來看,他們的手機也會提醒有什麼節目可以看,BBC

已經觀察到不同收視模式,閱聽人看電視的方式已經改變,社群媒體也讓

我們瞭解閱聽人仍然喜歡收看實況播出的電視節目,因為可以一邊看一邊

推文跟朋友分享。我們也發現,朋友間會相約同一個時間收看某個電視節

目,而不是電視台告訴我什麼時候收看什麼節目(A1)。

BBC 受訪者指出,閱聽人收看電視的方式會有大幅改變,也許不會變得很

快,但是會變得很不一樣,BBC要做得是讓一切變得簡單易懂,越簡單,才能夠

Page 13: 英法電視媒體和影音發展趨勢研究 - About PTS · 勢,評估服務內容和策略條件,這些也都是傳統電視位處此一關鍵時刻必須深思 細想的地方。

13

減少閱聽人的流失:

你看這個奇怪的符號(受訪者以手機連網 iPlayer 說明),這個是 BBC3,這

個網路頻道是沒有電視節目表的,但是 BBC 將 BBC3 以一般電視頻道加以看

待,BBC3 頻道有著更多的社群元素,而且這個頻道也不只是透過 iPlayer

播出,BBC 可以掌握數據,精確知道是那些人在收看 BBC3,這是透過網路

串流播出的平台,透過網路服務提供者,我們可以知道有多少人正在收看,

誰在收看,閱聽人的組成分佈,他們所在的位置,就好像 YouTube以及 Google

一樣,他們說不定連你收看時穿得是什麼衣服都可以知道(A1)。

(七)必須先清楚界定本身是線性頻道或是內容提供者

傳統收看電視閱聽人的流失,在未來將會改變電視人的工作模式。BBC 受訪

者指出,對於台灣公共電視來說,首先必須要確定的是,台灣公共電視是一個傳

統線性播出的頻道?還是一個內容提供者?傳統電視只能線性播出,但是內容提

供者是產製內容,可以讓閱聽人透過各種形式收視,兩者很不一樣:

我們都開始使用分享功能,每個人都對社群媒體感興趣,你會跟家人、朋

友分享新聞,而分享這個動作也變得很容易,這都跟內容有關,而不是如

何傳遞,我們的角色正在改變,線性傳播仍然會存在很長一段時間,你也

會希望維持一個線性傳播頻道。我曾經這樣形容 BBC1 這個頻道,它就像一

張試算表,在這裡播出的節目都是經過編排的,有人決定什麼時間播什麼

節目,這就變成了一個頻道。這跟你去參觀畫廊沒什麼兩樣,已經有人把

畫作都排好掛好了,你就順著動線參觀編排內容和進行探索,沒有人會阻

止你,但是如果你想從另一個方向來看,也沒有人會指示你要在某件作品

前停下來看個二十分鐘,還有品牌,這是另外一個重要的部分。如果你有

品牌,人們就會注意到並且看這個品牌(A1)。

受訪者認為,電視品牌是媒體產業變動中最重要的一部份,受訪者舉 BBC

幼兒頻道 CBeebies為例,強調 CBeebies的印象是安全的,這就是品牌。如果是

另外一個兒童節目頻道,閱聽人因為不清楚這個頻道,可能就不會讓孩子收看,

因為無法預知這個頻道會不會突然播出色情片。所以品牌相當重要,品牌代表了

一個承諾。品牌也會被傷害,有時品牌受損,再也無法挽回,受訪者強調很多品

牌就是這樣垮的。

(八)BBC 整體影音收視人數持續成長,關鍵是要讓閱聽人有選擇的機會

台灣電視正面臨收視挑戰,部分商業頻道的收視人口和廣告營收都不理想,

Page 14: 英法電視媒體和影音發展趨勢研究 - About PTS · 勢,評估服務內容和策略條件,這些也都是傳統電視位處此一關鍵時刻必須深思 細想的地方。

14

英國的媒體經驗是否可以提供台灣做為借鏡,受訪者針對台灣電視產業發展,是

否有什麼建議?

我沒有辦法說怎麼樣的策略適用台灣,因為我對台灣媒體文化不夠瞭解,

我的見解比較是基於對日本電視發展的看法,因為我認識很多在日本與韓

國兩地的電視人,這些人對 NHK 也相當瞭解,據我所知,他們對閱聽人分

眾化正努力應變中。有不少人說英國也有電視與網路閱聽人分眾化情形發

生,我並不這麼認為,BBC之所以增加了閱聽人人數,並不是因為閱聽人從

傳統線性播出的電視頻道轉向網路收視,而是因為閱聽人在收看傳統電視以

外,同時開始收看非線性播出的網路節目。

受訪者指出,自己也常會因為錯過電視節目播出,或是忘了預錄,或是有人

推薦而在 iPlayer上收看節目,BBC希望終結所謂「+1頻道」,因為 BBC 每個頻

道都有這樣一個像連體嬰的頻道,在主頻道播出後,重播一樣的節目。BBC 希望

這能改變現在的電視節目表,除了每天播出的肥皂劇、體育賽事或新聞,不少節

目是需要時間慢慢發酵的,什麼時候播出並不重要,因為閱聽人會錄下來看。受

訪者認為,為什麼不讓閱聽人能隨時想看就能看到這些節目呢?

二、BT TV

(一)BT TV 體育頻道搶占 4K/UHD 發展先機

英國地面數位電視基礎建設都是透過英國電信集團(BT)架設,全英地面數位

電視,包括 BBC、ITV、Channel 4、Channel 5都是經過 BT鋪設的基礎建設傳送,

受訪者 A2強調,BT訊號傳輸效率就是要達到 99.9999%高標。2015年播出的全

英第一家 4K/UHD超高畫質頻道—BT TV體育頻道,也讓 BT在歐洲的 4K/UHD 建

置上搶占先機:

BT TV 4K/UHD 體育頻道發展得很好,BT TV 成立 4K/UHD 製作部門,利用

4K/UHD 拍攝和 4K/UHD 後製,有著豐富經驗。我們這棟大樓(BT Tower,倫

敦市地標之一)有光纖電纜連接至英國的主要比賽球場,轉播車能夠到達任

何賽事現場,把訊號傳送回這裡,過去 4~5 年裡我們最大筆的投資都放在

4K/UHD,目前提供很多 4K/UHD 轉播服務。在亞太地區最好的例子是,我們

拍攝、製作、傳送 7場世界盃板球比賽到澳洲,現場直播上傳衛星到印度,

提供超過 10,000 個機上盒用戶同時收視,這是很大的 4K/UHD製播成就,因

為板球通常要打上好幾個小時(A2)。

BT 利用這樣的概念建立起 SD和 HD的全球傳輸鏈路,目前傳輸鏈路覆蓋新

加坡、香港、東京、澳洲雪梨、洛杉磯、紐約、華盛頓,不論在任何地區進行製

Page 15: 英法電視媒體和影音發展趨勢研究 - About PTS · 勢,評估服務內容和策略條件,這些也都是傳統電視位處此一關鍵時刻必須深思 細想的地方。

15

播或是移動至任何地方轉播,BT都可以透過此一鏈路傳輸。受訪者 A2指出,BT

也和台灣 TAS衛星(台亞)合作,透過衛星播出棒球、美式運動等體育項目。BT

提供內容給 TAS,並透過遠端傳送訊號進入台灣:

我們的網絡運作範圍涵蓋電視台、頻道、節目內容、後製等範圍,這也是為

什麼我們會在訊號覆蓋範圍內建立 10 gigabytes 的電視直播頻寬,目的就

是要提供多樣化服務,以亞洲業務為例,我們就傳送超過 100個 SD、HD電

視頻道到印度,在 4K/UHD 發展上 BT也是不遑多讓,今年的 2016 IBC 年會

上,我們也完成了第一個透過 HEVC編碼技術,使用單一編碼而不是 1/4 編

碼的 4K/UHD現場直播,我們第一天是透過光纖傳輸,隔一天就使用衛星傳

輸,所以 BT可以說是 4K/UHD 的領先者,現在我們正在研究高動態範圍(HDR)

,同時研究如何搭配適合的攝影機進行節目製播(A2)。

BT 在 2015年推出全英第一個 4K/UHD體育頻道,此一 24小時 4K/UHD 頻道

迄今仍占有一定的領先優勢,BT預估 SKY TV也將推出 24小時 4K/UHD頻道,目

前全歐大約有 20個 24 小時 4K/UHD頻道,BT評估接下來 12個月將是 4K/UHD 頻

道爆炸性成長期,呈現拋物線上升趨勢,決定性因素是 4K/UHD電視機購買潮正

進入大爆發階段,因為閱聽人對 4K/UHD節目有高度需求,以 NETFLIX(網飛)

4K/UHD節目為例,當閱聽人看過 4K/UHD節目後會覺得比高畫質更棒,就會覺得

高畫質已經不夠好了,高動態範圍技術就是使用改變的最好例子。受訪者 A3認

為,好的高動態範圍技術加上好的超高畫質節目就會吸引閱聽人改變收視習慣。

(二)8K/UHD 得確很棒,但是轉換家戶收視將面臨挑戰

日本正在積極發展 8K/UHD電視,2020年的東京奧運將是最大的實力展示機

會。受訪者 A2認為,如果是同樣投資金額,當然值得投資 8K/UHD,但是不確定

8K/UHD的市場是否存在,因為昂貴的建置成本會是考慮的關鍵因素,光是 8K/UHD

的鏡頭就要思考會有多大、會有多貴?另外就是螢幕問題,閱聽人的家用螢幕是

有大小限制,閱聽人必須很務實的考量是否一定要透過 8K/UHD才能收視:

我個人的意見是,我知道日本人對 8K/UHD 很樂觀,但是從閱聽人觀點來

看,4K/UHD加上高動態範圍技術已經夠好了,所以我不確定 8K/UHD 是否

還有市場,我在電影院看過 BBC 的 8K電影,品質非常好,但是對我來說聲

音比螢幕大小重要的多,不知道為什麼日本會對 8K/UHD 發展這麼樂觀,可

能是日本政府希望透過技術研發創造產業經濟。8K/UHD 得確很棒,但是我

不認為轉換到家戶收視是可行的,另外,價格也會是問題,日本現在跳過

4K/UHD 直接推動 8K/UHD,可能的理由是因為到了 2020 年日本閱聽人必須透

過 8K/UHD 收看奧運(A2)。

Page 16: 英法電視媒體和影音發展趨勢研究 - About PTS · 勢,評估服務內容和策略條件,這些也都是傳統電視位處此一關鍵時刻必須深思 細想的地方。

16

面對部分國家持續加快腳步投入 4K/UHD和 8K/UHD資源,除了傳輸問題迄仍

困擾電視業者之外,因為數據較 SD和 HD更為龐大,不只畫面容量,還有聲音容

量,要如何解決儲存問題?BT對 8K/UHD發展態度保留,因為必須要有很大的螢

幕才能展現 8K/UHD特點,對一般家庭也有困難,但是放在公共空間,8K/UHD 就

很適合,還必須考量到杜比聲音必須和原始聲音一致,但是有了杜比環繞音響,

就必須增加儲存空間:

「儲存」對 4K/UHD 和 8K/UHD 都很重要,務實來看,一旦發展到 8K/UHD 這

會是一個迫切問題,BT因此進行技術倡議,投入建立虛擬網路儲存硬碟,

因為網路也可以是數據儲存端,這是 BT正在努力的目標。BT在 2015 年曾

經投入資源研究 KDDI、日本電信 NTT DOCOMO、NHK 在 4K/UHD和 8K/UHD 上

的進度,BT為此完成了傳輸鏈路作業,隨時可以傳送 4K/UHD節目到日本,

只要日本電視節目決定開始傳送 4K/UHD或 8K/UHD 內容,BT都可以配合執

行,由於 BT已多年投入 4K/UHD 研發,同時已提供全球 4K/UHD服務,對 BT

來說並沒有太大的困難(A3)。

過去一年來,台灣廣電業者針對 4K/UHD節目傳輸進行討論,無線電波和 IP

傳輸都碰到資源不足困境,受訪者 A2也提出實際操作經驗,強調 4K/UHD 必須考

慮傳送問題,BT TV免費收視的頻道都是透過電波,體育頻道是透過網路 IP,BT

TV並沒有透過衛星,所以地面數位電視(DTTV)是免費的。透過 IPTV 平台的是

付費頻道,高畫質大約是 6~8megabytes,4K/UHD 是 12~15 Megabytes是透過寬

頻傳送,台灣如果要發展地面數位電視(DTTV)傳送 4K/UHD節目,同樣會面臨寬

頻不足問題,到一定的階段就必須思考捨棄 HD 頻道提供 4K/UHD使用,才可以讓

地面數位電視傳輸訊號。

(三)在可見的未來,網路電視並不會取代傳統電視

美國有線電視長期以來一直主導著影音收視市場,網路電視也越來越具有影

響力,但是歐洲則是不同於美國的發展經驗。受訪者 A2指出,歐洲是個非常傳

統的電視產業市場,現在雖然有不少新興收視平台,但是並不代表傳統電視正在

消失。對於地面數位電視(DTTV)是不是會被 IP網路電視所取代,對英國閱聽

人來說,傳統電視仍是閱聽人重要選擇:

我們(英國)市場的電視人口分布很不一樣,我們的連網電視、IPTV 發展已

經超過 10年,具有市場競爭力。IP網路電視成長迅速,並沒有煞車跡象,

最近對英國民眾所做的調查也顯示,96%英國受訪者選擇收看地面數位電視

(DTTV)節目,仍是排名第一,DTTV仍然受到歡迎,在英國,我們有很多

Page 17: 英法電視媒體和影音發展趨勢研究 - About PTS · 勢,評估服務內容和策略條件,這些也都是傳統電視位處此一關鍵時刻必須深思 細想的地方。

17

頻道可以選擇,超過 100 多個頻道,還有很棒的 SKY TV 平台,和一樣優質

的 BT TV 4K/UHD 體育頻道,事實上,到今天為止,仍然有很多的平台仍在

不斷發展和增加當中,雖然預測網路電視將取代傳統電視,但是目前尚未發

生,也沒有跡象顯示不久的將來會取代傳統電視,以我自己為例,我早上會

下載電影和影集,傍晚回家收視,這是英國閱聽人使用多種平台的收視習

慣,但是傳統電視仍是壓倒性的閱聽人第一選擇(A2)。

(四)整個影視產業都在抓盜版,但底線是誰來付錢?迄仍找不到答案

受訪者 A3指出,這也涉及到影音品質問題,網路傳送的影音電視品質並不

好,但是閱聽人會因為新奇而感到滿意,影視業者會希望影音品質能夠更好,但

是主要的問題是行動裝置不是設計看影片的,所以節目提供者只好設計提供手持

行動裝置收視的影音規格,10分鐘戲劇節目、5分鐘肥皂劇,取代了 30 到 60

分鐘的傳統常態性節目,節目內容都被設計成必須合乎行動裝置閱聽人收視形

式,但重點是如何才能夠獲利?

現在的孩子在過去 20年裡是成長在不用付費(網路大量免費提供)的年代,

以免費下載音樂為例,一定要有人付費才能製作,但是現在市場上至少有

10 個音樂網站可以免費下載,這個情形扼殺了音樂產業,影視產業也面臨

同樣窘境,對於電視電影產業來說,盜版仍是最大問題,我知道有些機上盒

可以直接解密免費收看盜版節目,現在產業界都在抓盜版,但到底是誰要來

付錢支持美術設計、演員、導演製作出好的節目,這些問題懸而未決,找不

到答案(A3)。

(五)ITV 的策略就是專注節目品質,而不是追逐新科技

ITV(獨立電視台)是英國第二大無線電視台,並不是 BT主要競爭對象,但

是受訪者A3過去在ITV的服務經驗,還是會關心老東家如何面對數位匯流挑戰?

有什麼樣的因應策略?以及如何獲利?

我記得 10年前在 ITV工作時,ITV進行了組織變革,專注自己的核心價值,

也就是努力製作吸引觀眾的節目,積極扭轉劣勢的結果,使得 ITV重新獲

利,除了提升節目品質,ITV也積極改善電視訊號、簡化作業流程,現在廣

告主和觀眾又重新回流,ITV的策略重點就是專注在節目品質上,而不是追

逐新科技和技術,但是 ITV 仍積極投入網路世界,成立 ITV HUB,獲得很好

的成績。BBC承受來自英國政府很大的壓力,必須改變經營模式成為更有效

率的組織,ITV和 BBC合作製作節目和基礎建設,專注在自己的節目強項,

製作了很棒的戲劇節目,找出最好的方式進行跨界合作,到目前為止發揮了

Page 18: 英法電視媒體和影音發展趨勢研究 - About PTS · 勢,評估服務內容和策略條件,這些也都是傳統電視位處此一關鍵時刻必須深思 細想的地方。

18

很不錯的加乘效果(A3)。

(六)台灣公視可以思考成立 4K/UHD 頻道,推出 HD 和 4K/UHD混合頻道

台灣公視自 2016 年起投入 4K/UHD設備建置和節目產製,各項流程細節仍在

摸索階段,如何善用資金,規劃合理的資源投入,還必須向已有 4K/UHD 經營經

驗的歐美廣電業者請益。受訪者 A2認為,重點在於何取得別人製作好的 4K/UHD

節目,在公視平台上播放,體育運動是個容易瞭解的例子,因為觀眾會付費看運

動頻道,如果是重要的足球、棒球、籃球等賽事,閱聽人都會願意付費收視:

他們很可能會為了收看 4K/UHD,願意多付 20%的收視費,特別是像籃球賽的

4K/UHD 轉播,會讓閱聽人覺得是置身其中,就像是現場比賽球員的一部分,

以 4K/UHD 籃球賽來說,就是很容易獲利的商業案例,戲劇就太不容易了,

大約只有一半的電影能夠獲利。我認為你們的電視台(公視)能夠做的是,

有遠見的成立一個 4K/UHD頻道,播放來自世界各地製作的 4K/UHD節目,直

到有一天在地的製作團隊有能力自製量產最新的台灣本土 4K/UHD節目,在

此同時,去找美國、英國、法國、日本、德國可能取得的 4K/UHD 節目播放,

因為唯一會驅動製作端的是、讓閱聽人看到 4K/UHD節目後,進而購買 4K/UHD

電視機,當廣告進入之後,商業頻道模式就會驅動成立,但是不要一開始就

大量產製自己的內容,因為很花錢(A2)。

受訪者 A2也指出,BBC的使命是教育、娛樂、資訊,閱聽人對台灣公視應

該也有相同期待,公共媒體必須回到國家文化根本:

如果製作的是台灣傳統文化、台灣歷史、在地風俗、風景等的 4K/UHD 節目

內容,看起來真的很棒,台灣公視應該做的是成立自己的付費頻道,提供體

育、電影、藝術、文化節目,當收視出現成長,再把頻道分開成獨立的付費

體育、付費電影、付費文化藝術頻道,在此同時 4K/UHD 規格就採取按鍵轉

換方式,用 4K/UHD 規格看自然景觀、野生動物,因為和體育、電影等節目

比較起來相對靜態,台灣公視可以思考推出 HD和 4K/UHD混合頻道(hybrid

channel),按鍵轉換提供頻道切換(A2)。

正如 BT TV受訪者指出的,4K/UHD投資是一項「Big, Big Investment」,

必須全盤思考,不能認為 4K/UHD只是一項設備的採購和畫質提升作業,應思考

如何發揮節目互動性、善用閱聽人巨量資料、建立新的商業模式,以及思考節目

多格式(Multi Format)、多載具(Multi Device Delivery)的應用。

三、Ofcom

Page 19: 英法電視媒體和影音發展趨勢研究 - About PTS · 勢,評估服務內容和策略條件,這些也都是傳統電視位處此一關鍵時刻必須深思 細想的地方。

19

Ofcom 是獨立於英國政府的獨立機構,委員會管轄範圍包括廣電頻譜分配和

電信產業規範,採取合議制,由政府任命董事會主席。Ofcom受訪的兩位官員,

A5之前在 BBC研發部門工作過很長一段時間,在 Ofcom大約有 5年資歷,主要

負責制訂英國高畫質電視和數位地面廣播標準。A4則是負責帶領團隊研發未來

電視產業需求,研究產業長期與短期趨勢,以及廣電產業管理規範。

(一)Ofcom 並沒有英國廣電產業的 4K/UHD發展時間表

Ofcom 受訪者 A5 和 A4指出,Ofcom在廣電業務上一直以來都專注在數位廣

播(DVB)標準規範的制定。以「英國數位電視集團」(Digital TV Group)為

例,正在考慮採用新的接收標準,以及調整製播方式,基本上 Ofcom 會針對頻譜

的合理分配及閱聽人權益進行規範,但會避免涉入電視台的商業行為:

針對 4K/UHD 節目製播,英國仍處於早期發展階段,我們發展尚未完全。一

般來說,Ofcom是尊重各家電視台決定在什麼時間點採用 4K/UHD技術、如

何做或製播哪一種類型的節目,以及有多少頻道採用 4K/UHD 畫質,Ofcom

做為廣電產業規管主管機關,我們是不會做這樣的決定,也不會告訴電視台

你要做什麼,從規管角度出發,我們的工作就是維護閱聽人的最大權益,我

們對 4K/UHD 發展也一直很有興趣,事實上 Ofcom對 4K/UHD也有相當程度涉

入,但是 4K/UHD 發展真正的決定權還是在各家電視台手上(A5)。

基本上,我們看到 4K/UHD技術的發展主要是運用在兩個領域,第一是衛星,

特別是體育轉播,一個很重要的例子是 SKY TV 採用 4K/UHD 轉播英格蘭足球

聯賽,幾個月前 BT TV也加入戰局,轉播英國足球賽事,這些仍屬於 4K/UHD

的早期發展階段,內容也很有限。第二是透過網路傳送,這是目前全球主要

影音媒體的操作方式,不只是英國,NETFLIX 已陸續推出不少的 4K/UHD 節

目,但是提供英國地區的 4K/UHD 節目並沒有太多(A4)。

(二)英國電視業者必須思考,閱聽人是否需要 4K/UHD電視頻道

受訪者 A5指出,BBC 正持續建置 4K/UHD相關設備,同時透過委製和購買方

式提供 4K/UHD節目,有一半屬於實驗性質,BBC 並沒有生產任何完整的 4K/UHD

節目,目前 BBC也沒有具備完整的 4K/UHD製播系統,應仍停留在試驗階段,即

使最近 BBC在 4K/UHD 上可能會有些大動作的傳言盛囂塵上,可能都只是媒體或

是報紙的臆測:

所以 Ofcom 在英國廣電發展上,都是讓各家電視台自主決定,過去,我們是

真的管得比較多,例如我們會重度干預,制訂法規以確保數位電視轉換,我

Page 20: 英法電視媒體和影音發展趨勢研究 - About PTS · 勢,評估服務內容和策略條件,這些也都是傳統電視位處此一關鍵時刻必須深思 細想的地方。

20

們也會涉入有關頻譜的規範,推出多樣化的電視,不久之前我們才鼓勵電視

台轉型到高畫質系統,現在我們傾向鬆手,讓各家電視台去自主決定,我們

仍然會提供協助,但不是強制立法規範,我們傾向不告訴電視台應該播出什

麼樣的節目,或是提供多少的頻道數(A5)。

受訪者 A4也強調,Ofcom的做法某種程度代表的是讓電視台更清楚瞭解,

當科技發展到成熟階段時再來運用 4K/UHD技術。這樣也才能讓大家真正思考是

否真的需要 4K/UHD的電視服務:

因為即使是 HD服務,在英國也是持續出現爭論,部份閱聽人表示有興趣收

視 HD,另一部份則表示沒興趣,對我來說這樣的結果也挺令人驚訝的,我

個人挺喜歡看 HD 電視的,我自己沒有 4K/UHD 電視機,如果要看電視,我會

選擇 HD,但是,在英國仍然有很多的閱聽人表示,對於 SD電視就很滿意了,

他們甚至對於 HD 電視是沒有需求的,所以 HD和 SD到今天都還是有爭議的。

只有很少數的閱聽人特別對 4K/UHD 感興趣,以英國整體人口來說,4K/UHD

在英國仍然屬於小眾產品,5~10%的收視者對 4K/UHD 畫質會感到興趣,對大

多數英國人來說,大概不知道 4K/UHD 是什麼(A4)。

受訪者 A4指出,這樣的現象正在改變當中,因為 4K/UHD已經成為廠商行銷

購買新電視機的重點策略,閱聽人也逐漸瞭解到 4K/UHD是什麼,雖然目前閱聽

人還沒有大量購買 4K/UHD 電視機的需求,但是受訪者 A4認為,這樣的情形將會

改變,現況的改變可能會更快,也有可能會很緩慢,但是 A4認為絕對會改變,

只不過目前英國閱聽人對於 4K/UHD的興趣仍然很有限。

(三)4K/UHD 發展並未列在英國政府和國會的議程當中

日本與南韓政府正在大力推動 4K/UHD 和 8K/UHD 研發和布建,展現成果的

關鍵時間將是 2020東京奧運,英國考慮的因素相對較多,受訪者 A5 強調,廣電

產業發展必須考慮到閱聽人接受度:

BBC 一直扮演著英國電視科技領導者角色,即使 BBC 研發預算持續萎縮,不

過 HD研發預算仍占了 BBC很大的比例,英國政府正在審查 BBC皇家特許,

英國國會也有權監督 BBC運作,如果英國政府要求 BBC 採用 4K/UHD 規格,

現在會是一個很好的時間點,比較有意思的是,4K/UHD 議題到現在還沒有

被大量討論,英國政府主要關心的重點是 BBC 節目是否涵蓋了新聞和時事等

節目?是否能夠和其他頻道有明顯區隔?因此 4K/UHD 議題還沒有列入討論,

也沒有被列為國家級的議題討論,我不是批評這樣是比較好還是比較不好,

但是就政府而言,對於 4K/UHD 的興趣和關注度還是很低的(A5)。

Page 21: 英法電視媒體和影音發展趨勢研究 - About PTS · 勢,評估服務內容和策略條件,這些也都是傳統電視位處此一關鍵時刻必須深思 細想的地方。

21

受訪者 A5也指出,這個情況某種程度也反映出英國閱聽人對 4K/UHD 不感興

趣的事實,A5認為也許有一天閱聽人可能會感到興趣,不過得隨著時間改變,

目前為止是電視製造商在推動 4K/UHD,積極鼓勵閱聽人購買新的 4K/UHD 電視

機,但這絕對要等到閱聽人對 4K/UHD節目產生高度需求才可能發生。受訪者 A4

指出,4K/UHD發展的另一個推動力量是來自付費平台,特別是 SKY TV 和 BT TV:

對這兩家電視業者來說,這是一個可以從閱聽人那裡賺到更多錢的方式,特

別是他們可以收取每個月額外的 10英鎊 4K/UHD 收視費,大幅提升了平均獲

利,對於免費播放收視的電視台而言,到今天還沒有找到獲利模式,因為

4K/UHD 並不會增加廣告收入,所以 BBC並不認為 4K/UHD 是優先目標,這也

有可能會改變,我們聽到不少有關 BBC的傳聞,指出他們正在嘗試朝 4K/UHD

發展,不過這些都還沒有獲得證實(A4)。

(四)政府不會編列 BBC特別預算或同意將收視費運用在 4K/UHD研發

做為 BBC的監管機關,受訪者 A4指出,英國政府補助 BBC發展 4K/UHD 的可

能性不高。A4表示,BBC 有執行研究與發展的義務,但是範圍非常廣,並沒有特

別要求投入 4K/UHD相關研究,BBC並沒有義務必須去研究或嘗試 4K/UHD,如果

BBC做了這方面的研究當然很好,嘗試和研發 4K/UHD,除了可以讓英國社會對

BBC有更高期待,也可能是 BBC看到了商業機會:

因為 BBC 必須拓展多源收入以支持公共服務,4K/UHD 的發展也許最終會有

一個結果,但是英國政府目前並沒有推動 4K/UHD計畫,我認為這和過去英

國無線電視數位轉換政策並不一樣,10年前英國政府非常積極推動無線電

視數位轉換,因為能夠釋出更多頻譜提供手機使用,頻譜重整或拍賣更可為

英國政府帶來可觀收入,所以站在政府部門的立場,這是必須要做的政策決

定,但是我認為 4K/UHD 處於一個很不同的狀況下,英國政府視 4K/UHD 是一

項發展創新,並沒有跡象顯示英國政府會資助或是在收視費上給予 BBC 協助

(A4)。

受訪者 A5也指出,BBC對於 4K/UHD的興趣是毫無疑問的,BBC已經在嘗試

4K/UHD,甚至是 8K/UHD,BBC和 Ofcom的研發單位也一直維持緊密關係,BBC隨

時可以進行 4K/UHD試驗,BBC也持續投入研發資源,突顯對於 4K/UHD 的高度興

趣,就像之前提到不少臆測 BBC可能推出 4K/UHD 服務的傳聞,但是 BBC 推出新

頻道必須依循一定的程序,過去 BBC要推出新頻道,或 BBC推出 HD時,都必須

經過「公共價值評量」,所以 BBC必需審視「公共價值」,決定要支出多少經費,

Page 22: 英法電視媒體和影音發展趨勢研究 - About PTS · 勢,評估服務內容和策略條件,這些也都是傳統電視位處此一關鍵時刻必須深思 細想的地方。

22

確保收視費是值得投入的,還有其他的配套測試,也要檢視 4K/UHD是否會造成

市場衝擊:

4K/UHD 對 BBC所產生的價值是一項值得關注的議題,就像 A4所說的,現在

還不清楚英國政府的政策會往哪個方向走,不像其他國家清楚的聚焦在 HD,

雖然最近英國開始有一些動作了,但是英國大多數電視還是 SD,多數頻道

也還是 SD規格,另外包括訊號傳輸技術標準,英國在 1990年代晚期推出

SD 電視時,DVB-T 的視訊編碼是採用 MPEG-2,為了要提供 HD服務,大約 2010

年時推出改良版的 DVB-T2標準,現在大家討論如果未來透過 DTTV接收,就

必須使用 HEVC,大家都在看標準會如何制訂,市面上販售的電視機已有

4K/UHD 規格,採用 DVB-T2和 HEVC標準,連結 IPTV,另外對於要使用 HDR

和 AVS,哪一項標準目前也存在爭議,我認為現在還處於發展階段,未來趨

勢,我們拭目以待(A5)。

(五)Ofcom 數據顯示,BBC 收視戶,90%是 SD,10%是 HD,4K/UHD 非常低

Ofcom 針對 BT TV 等英國廣電媒體,包括 4K/UHD 收視成長,以及收視戶付

費接受度等一直都有系統性的調查,其中 BBC收視戶當中,90%仍是以 SD收視

為主,受訪者 A4指出,Ofcom針對所有廣電媒體都有統計資料,BT TV 的 4K/UHD

收視數據仍然有限,以整體英國人口而言,理論上應該至少要超過 1~2%的收視

人口,因此 BT TV的 4K/UHD觸達人數仍有限:

英國收視率調查公司所做的 HD 收視調查,比較 BBC 的 SD和 HD電視收視人

口,數據顯示大約有 90%收視戶是 SD,10%收視戶是 HD,即使 HD 電視已

經存在相當長一段時間,收視數據仍然成長有限,4K/UHD 電視收視數據會

更低,所以對閱聽人來說,4K/UHD的接受度會很困難,Ofcom曾經做過調查,

詢問閱聽人對於 4K/UHD電視的看法,閱聽人回答 4K/UHD 電視是未來趨勢,

我們應該要有 4K/UHD 電視,但是當我們進一步詢問受訪者那你會真的收看

4K/UHD 電視嗎?他們的回答是不會,因為無法辨別兩者的差別,所以這是

一個很有意思的調查結果(A5)。

(六)英國 4K/UHD全面普及仍需要 3~5年時間

Ofcom 最近針對電視畫質所做的研究顯示,英國部份閱聽人仍停留在 SD電

視,並沒有意願升級到 HD,因為這些閱聽人就是不在乎畫質:

Ofcom 也針對電視螢幕大小做過研究,電視螢幕大小和 4K/UHD的關連性很

高,螢幕越大得到 4K/UHD 的正面評價越高,雖然英國平均電視尺寸仍持續

Page 23: 英法電視媒體和影音發展趨勢研究 - About PTS · 勢,評估服務內容和策略條件,這些也都是傳統電視位處此一關鍵時刻必須深思 細想的地方。

23

加大,但是還沒有到達收看 4K/UHD節目所需的理想尺寸,40~50吋電視螢

幕可以視為收視分水嶺,閱聽人收看 40~50 吋螢幕會認同 4K/UHD優點,小

一點的電視螢幕,部分閱聽人的意見是,看起來也和 HD差不多(A4)。

這個理由某種程度減緩了英國 4K/UHD發展速度,所以還是得回到 Ofcom 所

扮演的角色上,如果 Ofcom看到的數據顯示,閱聽人因為沒有 4K/UHD會感到很

可惜,就可能會引起部分人的關注,但是在目前這個階段,多數英國人對畫質並

沒有什麼興趣,這是左右英國發展 4K/UHD的關鍵:

Ofcom 是不會採取任何積極政策推動 4K/UHD,不過電視台的發展就相當有

趣,也可能加快改變時間,我們目前討論的是 2016 年的情況,4K/UHD 和 HD

通常有個特點,當收視者到朋友家、酒吧等場所看到 4K/UHD 傳送的體育賽

事畫面,可能會說這太厲害了,我也要有,即使如此,也是需要一點時間,

我不認為這會一夕間改變,應該還要 3~5年時間 4K/UHD 才可能普及(A4)。

(七)無助英國經濟利益,對 4K/UHD 發展的急迫性存疑

受訪者 A5也指出,很重要的一點是,付費頻道業者希望領導產業趨勢,

4K/UHD業者是有能力提供 4K/UHD節目,但是不想提供免付費節目,因為入不敷

出,英國 HD頻道也是獲利有限,演出成本和傳輸支出都是負擔沉重,電視業者

無法從廣告獲得額外收入,但是電視台也不想落後其他業者,所以即使 HD只有

10%收視率,電視台仍然會積極投入,就是不想輸給其他電視台。面對亞洲各國,

包括日本、韓國、台灣都積極投入 4K/UHD和 8K/UHD 發展,英國似乎不如亞洲國

家來的積極,受訪者 A4表示,這必須從閱聽人角度去思考:

Ofcom 現在不會以過去的思維方式看待現在的 4K/UHD 發展,因為以前英國

有很多的電視機製造商,現在英國已經不生產電視機了,發展 4K/UHD 也不

會讓國家經濟因此獲利,所以應該仔細思考 4K/UHD 是否真的對閱聽人有

利,轉換 4K/UHD 這一步是否有其必要性?總之很難看到英國有積極推動

4K/UHD 的需要(A4)。

(八)BBC 3台網轉換後的頻譜用途,交由 BBC合理規劃

針對大家所關心的頻譜議題,BBC 3「台網轉換」後,Ofcom會如何處理 BBC

3空出來的頻譜?轉賣?或是出租給其它電視業者?受訪者 A5指出,BBC3這個

案例是有點複雜,以數位電視頻譜使用的觀點來看,雖然 6個多重訊號承載了所

有的服務,但是頻譜都是互相連結,是一個多頻網絡,如果關閉某些頻譜,並不

Page 24: 英法電視媒體和影音發展趨勢研究 - About PTS · 勢,評估服務內容和策略條件,這些也都是傳統電視位處此一關鍵時刻必須深思 細想的地方。

24

代表這個頻譜就可以釋出供手機使用,手機的淨空頻段是 700MHz,Ofcom 必須發

展出新的頻率規劃:

重新分配多重訊號也是 Ofcom 目前在做的事,BBC在一定程度上,立法政策

規定 BBC 有自己的多重訊號必須提供 SD服務,另一個是很久以前 BBC 爭取

來的多重訊號,現在是混合 HD 和 SD訊號使用,播放 BBC HD 和一些商業服

務,部份 BBC的頻譜容量是可以轉售的,但是多重訊號是指配給了 BBC,BBC

是不必讓出頻譜給任何機構,所以當 BBC關掉 BBC3 HD進行台網轉換,並沒

有因此妨礙到其它的服務,不過這部份的頻譜現在並沒有使用,這是值得關

注的事,如果要問原因,可能要詢問 BBC比較恰當(A5)。

受訪者認為,多數解釋 BBC3「台網轉換」的理由是為了節省成本,最主要

的是可以減少頻道數量,整體而言 Ofcom並不認為訊號傳輸和衛星相比就能夠省

下多少成本支出。

(九)Ofcom 要求 BBC 台網轉換時,必須將閱聽人的利益擺第一

Ofcom 做為 BBC主管機關,BBC3 進行「台網轉換」,Ofcom對於 BBC 這樣的

轉換是否有任何的政策規範?受訪者指出,BBC3「台網轉換」有一個合理的解釋

是,鎖定年輕族群,非兒童,是青少年與年輕成人,BBC只有如此轉換才能夠成

功,因為年輕收視族群可以接受網路收視,但是英國多數老人對網路電視接受度

並不高,所以 BBC 3是可以成功,但是 Ofcom 不確定其他電視頻道是否也可以進

行如此的轉換:

舉例來說,英國也有幾個頻道是專門給兒童收視的,未來可能也可以參考

BBC3 模式,不過這樣的想法尚未獲得印證。BBC應該不會想要關閉更多電視

頻道,因為大約有 20%的英國家戶是無法取得寬頻,這代表部分地區的英國

閱聽人是沒有高品質的寬頻服務,BBC一項很重要的任務是內容的普及性,

地面廣播的吸引力就是多數家戶都能夠收視,商業電視台可以商業利益做為

主要考量,必須考量到降低成本導致收視戶下滑,可能造成營運虧損,這會

是商業電視台主要考量,但是 BBC不一樣,BBC 有它的政治考量,這是遠大

於商業利益(A4)。

如果有 10%~20%的英國家戶是無法收看到 BBC 服務,這對 BBC會是很糟糕的

一件事,因為英國每個家庭都有支付 BBC收視費,所以 Ofcom認為 BBC必須非常

謹慎處理「台網轉換」決策,BBC必須思考究竟要提供英國觀眾多少電視頻道。

根據 Ofcom 的 2015年英國收視調查,七成英國成年人(3,100萬)是透過連網電

視或電腦、手機平台上的 BBC iPlayer收看隨選節目:

Page 25: 英法電視媒體和影音發展趨勢研究 - About PTS · 勢,評估服務內容和策略條件,這些也都是傳統電視位處此一關鍵時刻必須深思 細想的地方。

25

今年 9月開始,所有透過 iPlayer 收看節目的人都必須支付收視費,對 BBC

而言,除了堵住長期的收視漏洞,BBC也可以因此獲利,但是挑戰並不在收

視費上,而是英國有很大部分的收視戶不是不想支付收視費,而是無法取得

寬頻服務,對 BBC 而言,這才是最大的挑戰,當收視戶被告知,從此只能從

網路收看頻道時,閱聽人的反應對 BBC就會是一項重大挑戰(A4)。

BBC這幾年不斷強調網路發展是BBC優先政策,這是英國的國家政策還是 BBC

政策?受訪者明確回答,「這是 BBC的政策」:

BBC 有 BBC的公共服務目的和五大使命,英國政府已經確立 BBC該播出什麼

節目,每一個使命大約有 10~20 個字的敘述,即使如此,還是由 BBC 決定要

如何傳遞這些內容,Ofcom對於 BBC具有監督管理責任,新的皇家特許文件

簽訂後,Ofcom會持續檢視 BBC 是否善盡責任,如果有做好我們會說,如果

做不好的地方我們也會說(A5)。

對 Ofcom來說,這還是和告訴 BBC需要做好公共服務傳播內容有所不同,受

訪者舉例指出,英國政府指派 BBC主席人選,這是個相當重要的治理 BBC的職務,

BBC主席可以決定是否要優先發展網路或是其它型式的策略目標,Ofcom 因此強

調,Ofcom 不會告訴 BBC 什麼才是 BBC的正確發展策略。

(十)2030 年網路可能取代電視,英國老齡人口滿足現狀抗拒改變

Ofcom 在 2016年英國收視調查統計,2014 年成年收視人口透過電視收看的

比例是 37%,2015年下降到 30%,使用手機收視的成年人口則是成長到 38%。調

查也指出,55歲以上閱聽人以電視收視為主,Ofcom 報告也指出,網路電視未來

(10~30年間)將會取代地面電視,這樣的預估是如何推論出來的?受訪者 A4指

出,Ofcom是曾經做過這樣的研究,網路取代電視未來是有可能發生,但是不確

定性也越來越高:

當時 Ofcom 認為大約在 2030 年應該可能發生,不會是在這 10年或下個 10

年,應該是在那之後,所以還有 15年時間,很長,我們應該都會看到取代

的發生,但是不是最近,其中最重要的一項議題是,在英國還有很大一塊區

域的收視戶是無法取得寬頻網路,我們必須處理好寬頻問題,或是每個人都

能夠很自然地使用寬頻,就像是收看電視頻道一樣,問題才可能解決,但是

英國人也是非常固執的,對寬頻與新科技沒有興趣,典型案例是年紀大的英

國人,他們習慣在客廳裡看電視機,不需要有很多的頻道,他們只需要大約

5~10 個喜歡的頻道就行了,所以英國政府必須要很勇敢的告訴這群人,你

Page 26: 英法電視媒體和影音發展趨勢研究 - About PTS · 勢,評估服務內容和策略條件,這些也都是傳統電視位處此一關鍵時刻必須深思 細想的地方。

26

們以後看電視就得透過網路收視,才有可能得到改變(A4)。

受訪者 A5指出,地面數位電視在英國仍然是最受歡迎的收視平台,大約 75%

的家戶是使用地面數位電視做為主要的收視管道,其中 40%的收視來源是電視

機,幾乎是付費衛星電視的兩倍。

(十一)電視收視必須反應不同族群需求,很沒效率卻也無奈

Ofcom 調查英國網路收視情形,48%的人每週會利用網路收看短片,78%的人

曾經利用網路收看短片,對比 2014年增加了 9 個百分點,七成閱聽人曾經利用

網路收看電視節目或電影。所以英國人對於迎向新科技的接受度並不低。受訪者

A4表示,談到英國影視產業發展,Ofcom必須要兼顧閱聽人的需求與興趣,英國

雖然有不少閱聽人擁有智慧手機、付費電視、付費收視 HD、寬頻,但是也有人

對新科技是完全不感興趣:

主要的原因有年紀、人口分佈原因,所以有很多立法上的挑戰,Ofcom 所做

的事必須要能夠反應兩邊的需求,英國政府不願意忽視任何一個族群,所以

推動政策的時間點會很困難,因為被簡單分類的這兩個族群的興趣、需求是

非常不一樣,這也是為什麼英國會使用多數人可以收視的電視平台,包括地

面電波、衛星、有線電視,以及越來越普及的網路電視進行收視服務,某種

程度來說,這樣是很沒效率的,但就是要反應不同族群的需求,也必須符合

所有人的需要(A4)。

(十二)年輕人收視行為正在改變,越來越少收看傳統電視

境外 OTT平台大舉登陸台灣,不少年輕閱聽人熱中收看韓劇、日劇、中劇,

影響傳統電視收視和廣告收入,英國是否也面對境外 OTT平台問題?Ofcom 在政

策上是如何管理?受訪者 A4表示,在英國是有看到類似狀況,但是沒有這麼嚴

重,年輕收視族群,越來越少收看傳統電視,越來越多短片規格的網路內容,的

確造成廣告衝擊,但到目前為止,並沒有造成巨大影響:

OTT 還沒有成為英國電視產業嚴重的問題,舉例來說鎖定年輕收視族群的

channel4,4~5 年前因為英國經濟衰退深受其害,不過營收反彈後持續成

長。目前為止 OTT對我們還沒有造成太大的問題,這也是我們很小心注意的

地方,因為我們意識到這可能是未來的趨勢,當年輕人長大以後,這樣的收

視行為會跟著他們走,年輕人會越來越少收看傳統電視,將來可能會有更戲

劇性的衝擊,不過目前還沒有發生(A4)。

Page 27: 英法電視媒體和影音發展趨勢研究 - About PTS · 勢,評估服務內容和策略條件,這些也都是傳統電視位處此一關鍵時刻必須深思 細想的地方。

27

受訪者 A5指出,Ofcom有好幾個混合頻道提議,因此會有地面數位電視

(DTTV)連接 IPTV平台的播放構想,這可能會限制閱聽人收視內容,產生直接影

響,在英國也只有少部分人會大量收看其他國家頻道和節目,如果閱聽人選擇網

路電視,大多數會傾向收看英國的自製節目。

(十三)BBC沒有收視下滑問題,閱聽人對 BBC 節目有著高度期待

全球不少的公共電視都面臨收視下滑困境,公共電視的未來在哪裡?有任何

扭轉困境的腹案嗎?受訪者 A5指出,英國公共電視的整體收視仍然相當穩定成

長,雖然年輕人較少接觸公共電視,不過比例相當小,BBC仍然是英國最大的電

視台:

不過總是有輿論會爭論 BBC 的規模是否太大,是否應該提供更多經費讓 BBC

可以做更多事,輿論爭論不是在英國是否需要 BBC,而是 BBC所製作的節目

當中,是否需要有多一點的新聞或娛樂節目,或是更專注於年輕人或年長者

的節目需要?這是關於內容製作的類型,也是輿論討論的重點,BBC 的存在

與否並不是討論重點,大概是因為大家都喜愛 BBC,受歡迎的東西不會被檢

討是否有存在必要,而是應該要多做點什麼,英國在這方面是有一些不同的

地方(A5)。

(十四)Ofcom的廣電規管哲學就是維護閱聽人權益

面對廣電產業發展和閱聽人權益的取捨和法規要求,Ofcom的管理哲學是什

麼?受訪者 A4指出,Ofcom整體的廣電媒體規管哲學就是維護閱聽人權益,確

保結果是對英國使用者有益的,如果 Ofcom看到任何議題可能會傷及閱聽人權

益,就會主動關切:

對於科技發展本身,我認為 Ofcom 並沒有相關法律條文是要求推動新科技,

Ofcom 想到的是創新,因為推廣新科技並不是 Ofcom 的任務,讓使用者產生

興趣才是 Ofcom的主要目標,如果 Ofcom看到英國閱聽人錯過某些很重要的

新科技,我們可能就會有所行動,但是基本上電視台業者比 Ofcom更清楚很

多的新技術,所以如果是發展對閱聽人有利和電視台業者積極推展的新服

務,Ofcom是會排除障礙提供協助,而不是由 Ofcom 和電視台業者支配技術

和資金(A4)。

受訪者 A5表示,從歐洲整體趨勢觀察,對於廣電媒體的新科技應用,Ofcom

是歐洲最不會涉入的主管機關,對比德國,德國為了提供更多的 HD服務,強制

業者轉換地面數位廣播 DVB-T必須利用 HEVC技術,同樣的,法國也要求業者從

Page 28: 英法電視媒體和影音發展趨勢研究 - About PTS · 勢,評估服務內容和策略條件,這些也都是傳統電視位處此一關鍵時刻必須深思 細想的地方。

28

SD轉換到 HD,類似的政策推動,Ofcom過去曾經涉入,不過現在少很多了,多

數是讓電視台業者自己決定。

(十五)Ofcom的創新關鍵是著眼法律目標和法律解釋上

什麼是 Ofcom的創新定義?如何將抽象概念具體化?受訪者有不同的看法:

我所提到的創新定義,是因為 Ofcom 有非常不同的法律目標,Ofcom所做的

每一件事,都必須思考法律目標,其中一項是,Ofcom 必須具備渴望創

新的能力,法律沒有詳述其意思,由我們自行解讀,但是很清楚的是當新科

技出現時,任何我們所做的支持新科技的事情,我們都會正面的討論與看待,

但是法律明文規定這絕不會是我們優先考量的事項,我們會做任何有利於使

用者的事,而不是直接說創新的重要性、正確性,因此 Ofcom 必須思考持續

創新,和強迫電視台業者創新,這只是不同的思考概念,即便是在歐洲也有

不同的做法,我不會說英國都是對的,就是法律上英國是這麼做,也的確適

合英國(A4)。

Ofcom 五年一次出版的媒體評估報告,是不是會要求媒體必須改變節目策

略,以符合主管機關的要求:

不會,這份報告比較是事實陳述的報告,根據法律規定 Ofcom必須提供相關

事實證據,給政府、電視台和其他任何我們規管的媒體,但是他們並沒有被

要求必須修正策略回應,整體來說,做為英國監管單位,Ofcom仍然要避免

告訴電視台業者應該如何做,而是要防止業者產生傷害或製造問題,例如有

害的、誤導的、冒犯歧視的、不正確的節目內容。Ofcom不會告訴電視台業

者哪些是你們該做的好節目。因此我們出版廣電媒體評估報告,這是一個長

達五年一次的評估,我們去年剛完成一次評估,我們的確注意到閱聽人對英

國電視台業者播放內容的反應,如果閱聽大眾表達對於沒有足夠兒童節目的

不滿,我們可以會更直接的告訴電視台業者,什麼部分你該多做一點,不過

這不是 Ofcom 經常會做的事,這也不是監管機關設定的角色,這應該是電視

台業者自己應該考慮到的(A4)。

四、法國公視

(一)法國公視沒有 4K/UHD 策略、沒有時程、沒有發展藍圖

法國是歐洲的影視大國,法國公視的 4K/UHD 策略是什麼?如何引領歐洲

4K/UHD影視產業發展,對於這樣的提問,法國公視受訪者 A6的回答和亞洲日韓

發展趨勢完全不同:

Page 29: 英法電視媒體和影音發展趨勢研究 - About PTS · 勢,評估服務內容和策略條件,這些也都是傳統電視位處此一關鍵時刻必須深思 細想的地方。

29

這個回答可能會讓您很驚訝,法國公視在 4K/UHD是沒有策略、沒有時程、

沒有發展藍圖。(訪問者好奇問為什麼?因為這和亞洲的日韓發展經驗非常

不一樣)因為法國人還不相信 4K/UHD,歐洲並沒有發展 4K/UHD的節目內

容,所以歐洲各國並不認為 4K/UHD 有這麼重要,當然,我認為法國沒有

4K/UHD 相關的策略、時程和發展藍圖是個錯誤。法國公視也沒有投入 4K/UHD

的資金,另一個問題是有些頻道甚至連 HD 都還沒有轉換(A6)。

(二)法國的電視頻道尚未全面 HD 化,4K/UHD發展只能透過外部壓力

由於法國的電視頻道並沒有全面 HD化,要求電視業者投入資源在 4K/UHD

建置上,是有實際上的困難:

沒有全面 HD化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法國的電視訊號傳輸基礎建設是無法承

載 4K/UHD,不過我還是可以讓你理解法國公視針對 4K/UHD所做的努力,我

們仍然做了很多的 4K/UHD 實驗,特別是在體育節目上,過去的 3年裡法國

公視在 4K/UHD體育節目上已有不小的進展,可惜的是,法國政府和法國公

視仍然沒有相關的 4K/UHD 策略,我認為境外 4K/UHD 發展將會持續形成轉換

的壓力(A6)。

受訪者 A6認為壓力是來自於網路 OTT業者,像是 NETFLIX、Amazon、YouTube

上的超高畫質節目,會帶給法國公視 4K/UHD的發展壓力,法國公視可能會因此

進行「台網轉換」,這有可能會終結地面數位電視(DTT),這是很有可能發生的,

因為數位地面電視系統是無法承載 4K/UHD,法國公視正持續面臨轉型壓力,

因為好萊塢已經開始以 4K/UHD拍攝電影,法國則是投入有限。

(三)法國公視 4年前進行現場節目測試,透過巴黎艾菲爾鐵塔傳輸 4K/UHD 訊號

台灣也面臨和法國電視業者相同的境外 OTT挑戰,像是 NETFLIX 製作的暢銷

影集紙牌屋就是 4K/UHD 拍攝。受訪者 A6認為,法國除了境外 OTT挑戰,傳輸和

相關技術問題也都必須一一克服:

這是很大的問題,法國公視沒有 4K/UHD對策,法國政府也沒有任何 4K/UHD

的想法,法國公視希望能針對 4K/UHD發展進行研究,所以是透過專案研發,

我們從 4年前開始,著手進行 4K/UHD 技術開發,印證 4K/UHD 概念,我們透

過現場節目測試 4K/UHD 是否可行,這也是當年法國唯一一個運用 4K/UHD

技術的節目,法國是採用地面數位電波發射,透過巴黎艾菲爾鐵塔進行訊號

傳輸(A6)。

Page 30: 英法電視媒體和影音發展趨勢研究 - About PTS · 勢,評估服務內容和策略條件,這些也都是傳統電視位處此一關鍵時刻必須深思 細想的地方。

30

法國公視當年在巴黎艾菲爾鐵塔進行直播 4K/UHD現場測試,瞭解製作條

件、訊號傳輸條件,以及訊號接收品質,這對法國公視和製造業界來說都是全新

的技術:

我們想要實驗看看攝影鏡頭捕捉到的畫面和電視接收訊號所呈現的畫面差

距,到現在將近 4年的時間裡,毎年播出的內容主要都是體育節目,我們也

利用衛星進行傳輸測試,頭 2年我們是透過現場直播測試,提升 4K/UHD 訊

號壓縮品質,第 3年的現場直播則是與 ARTE 一起進行,今年我們首次採用

地面電波測試現場直播品質,同時利用高畫質體育節目,測試 4K/UHD、SD、

HD 播出畫質的差別,但是這並不是法國公視的策略,這些資訊是用來提供

工程、播出、製作成本的參考依據,同時透過測試,我們才可以理解哪些條

件適合法國公視,透過這些研究現在才對 4K/UHD 有比較深刻的瞭解(A6)。

受訪者 A6表示,4K/UHD技術已經成為事實,4K/UHD電視機價格也變得非常

便宜,受訪者 3週前拜訪柏林電視製造商 Elfa 柏林廠,Elfa已經停產 HD 電視,

現在只生產 4K/UHD電視機,節目製作人也只要 3,000歐元就可以買到低價攝影

機,利用有限預算產製 4K/UHD節目。法國公視正著手測試 4K/UHD相關技術,事

情並沒有想像簡單,還必須搭配很多條件,以法國公視目前的技術只能生產 HD

節目,受訪者指出,如果要製作 4K/UHD節目,必須使用四條光纖纜線,傳輸技

術上有其複雜性。

(四)法國公視持續投入虛擬實境研發,明年採取新壓縮技術

受訪者 A7指出,對法國公視來說,虛擬實境是另一種形態的 4K/UHD 發展方

向,如果想要有高品質的虛擬實境畫面就必須具備 4K/UHD條件,甚至是 8K/UHD

條件:

法國公視仍然是法國第一家製作現場直播 4K/UHD節目的電視台,4 年前,

法國公視更是全球第一家這麼做的電視台,並採用 360 度虛擬實境,我們仍

在嘗試虛擬實境實驗,也會持續製作相關節目,如果要有好的品質就得使用

8K/UHD 的虛擬實境,但是對我們來說最大的問題是在 3G或 4G網路上播放,

虛擬實境的最大問題是檔案壓縮之後的品質,不過明年開始我們會採用新的

虛擬實境壓縮技術,希望能有更好的品質呈現(A7)。

(五)地面波傳送 4K/UHD 節目,首先將遇到頻譜和廣播系統選擇問題

法國公視在過去幾年做了不少的 4K/UHD研發和節目製作實驗,所以在透過

Page 31: 英法電視媒體和影音發展趨勢研究 - About PTS · 勢,評估服務內容和策略條件,這些也都是傳統電視位處此一關鍵時刻必須深思 細想的地方。

31

無線地面波或是衛星傳送和接收上有些什麼心得?

一開始我們是測試地面波接收,很多法國人是利用 IPTV收視 4K/UHD 節目,

所以法國公視主要是測試地面接收,網路電視所製作的節目是透過機上盒接

收相對單純,因為法國的電信營運商是透過 4K/UHD 機上盒傳送接收,法國

有 3 家電信營運商,分別是:Orange、Free、SFR,這些網路節目營運商提

供收視戶 4K/UHD 節目內容,如果法國公視要利用地面波提供 4K/UHD 節目,

我們只能在巴黎地區發送頻率,要在全法播送是不可能的事,我們沒有譜

頻,因為頻譜都已經拍賣給電信營運商,所以如果要將 4K/UHD節目透過地

面波播送是有實際上的困難,因為我們之前是採用 DVB-T,4K/UHD必須使用

DVB-T2地面廣播(A6)。

(六)思考製作混合 HD 和 4K/UHD 節目播出,明年推出 4K/UHD體育節目

南韓也是透過 DVB-T2地面廣播,今年起進行小區域試播 4K/UHD節目,法國

公視是否仍有技術問題待克服:

對,但是在法國低窪地區是不能使用 DVB-T2 地面無線電波,因為這些理由,

我們只能等待更好的條件,主要是要避免不一致的情形發生,所以我們在等

候提升基礎條件達到 4K/UHD 品質,我認為法國公視還是可以透過衛星和網

路電視進行傳輸,和傳統電視不同的地方是,我們想要開始嘗試一些特別的

播出平台,傳送4K/UHD畫質內容,從HD升級到4K/UHD,製作混合HD和4K/UHD

節目,以及高品質的運動足球等節目,這是法國公視一開始轉換成 HD頻道

時,我們就決定要將 HD和 SD混合播出,現在思考的做法也是朝 HD和 4K/UHD

混合方向(A7)。

沒錯,我們並沒有 4K/UHD 技術資源,我們也沒有 TNT的寬頻,我們只能在

衛星和 IP推出 4K/UHD 節目,預計明年推出,重點會放在體育節目,商業電

視台也將陸續推出 4K/UHD 體育頻道,至於閱聽人是否會訂閱 SVOD,這部分

得由閱聽人決定,會取決於收視戶訂閱的類型,然後給予不同的機上盒,加

上 4K/UHD 的節目選項,收視戶必須要付費才能夠收看(A6)。

(七) 透過法國網球公開賽,法國公視著手 8K/UHD 測試

針對 2020東京奧運,法國電視會使用什麼樣的規格進行轉播?

我們明年會針對 2020東京奧運開始推動相關測試計畫,因為今年我們想要

測試 8K/UHD品質,會是實驗性質的,我們會利用 SONY攝影機,用在法國網

Page 32: 英法電視媒體和影音發展趨勢研究 - About PTS · 勢,評估服務內容和策略條件,這些也都是傳統電視位處此一關鍵時刻必須深思 細想的地方。

32

球公開賽事上,不過這一切都還只是初步階段,就像 NHK的奧運 8K/UHD 計

畫一樣,8K/UHD 你會看到非常不一樣的品質,大家都在討論 4K/UHD 和超高

畫質,8K/UHD品質會有顯著不同,不過必須提醒的是,法國公視還沒有以

地面波傳輸的條件(A6)。

(八)4K/UHD 競爭關鍵,仍在節目創意上

受訪者 A7認為,4K/UHD設備成本持續下降,和 4年前比較,不少相容設備

正陸續上市,對設備建置和製作端將越來越容易,未來的 4K/UHD競爭關鍵還是

在節目創意:

3年前法國公視利用電影等級的 4K/UHD攝影機製作節目,必須 2台攝影機

來聚焦,一年前開始,因為新的攝影機設備,因此我們可以用新攝影機製作

4K/UHD 節目,至於 8K/UHD 我還沒有找到符合標準的鏡頭來製作 8K/UHD 內

容,我認為現在製作 4K/UHD 內容比較容易,現在的電腦也具備製作現場

4K/UHD 能力,舉例來說你可以利用(指著面前的電腦),後製 4K/UHD 攝影

機拍攝的內容,有了這些設備,製作 4K/UHD 並不用花大錢,這樣的條件下,

我認為新的電視製作形態即將開始,因為以前製作 4K/UHD很貴,現在不會

了,關鍵還是在節目創意(A7)。

受訪者 A6表示,EBU(歐洲廣播聯盟)針對 4K/UHD發展,同樣沒有具體計

畫。EBU在有關 4K/UHD 如何成功產出更高畫質節目,這部分研究有限,因為 EBU

重心是放在技術工程,這是提供影視製作人/設備供應商的全球技術規範,受訪

者認為,英國 BBC、BT TV的 4K/UHD策略聯盟模式會是很好的概念,彼此分享合

作成果。

(九)除了克服傳輸問題,必須要有足夠的 4K/UHD 節目內容

如何發揮 4K/UHD 節目創意是一項挑戰,如何提供足夠的 4K/UHD節目又是另

一個問題:

到目前為止法國政府也沒有針對 4K/UHD發展表示過任何意見,事實上我們

才剛剛利用 MPEG4轉換所有頻道成為 HD,所以這花了我們不少時間,未來

的 4K/UHD 節目,會先考慮 IPTV 播出,法國目前的 4K/UHD節目仍然有限,

只有少數平台,像是 NETFLIX 電影、IPTV 電視,即使衛星電視也只有兩個

頻道播放 4K/UHD 節目,也只有很少數法國人是收看衛星節目,多數人收看

IPTV,利用機上盒連結網路,50%是 IPTV,50%是無線電視,我們是有不

少的光纖用戶。法國大約有超過 100萬用戶是可以接收 4K/UHD節目,但是

Page 33: 英法電視媒體和影音發展趨勢研究 - About PTS · 勢,評估服務內容和策略條件,這些也都是傳統電視位處此一關鍵時刻必須深思 細想的地方。

33

法國有 5,000多萬人口,只有一百萬人可以接收網路 4K/UHD節目,但是現

在並沒有太多的 4K/UHD 節目,這會是一個問題(A7)。

法國要發展 4K/UHD 節目,必須要獲得閱聽人支持,但是受訪者 A6 也指出,

多數法國人是不知道 4K/UHD,也因為不知道,所以就沒有支持或是不支持的問

題:

事實上,我認為法國閱聽人可能根本不知道可以擁有超高畫質的節目內容,

只有少數的人知道 4K/UHD,多數法國人根本不知道,所以不是喜不喜歡的

問題,是根本不知道有這樣的畫質,因為 4K/UHD 太新了。另外,我們沒有

節目內容啊,如果你買了 4K/UHD 電視機,你能看什麼?但是我認為接下來

的 24個月,我們將會看到越來越多的 4K/UHD 內容產製,過去製作費很昂

貴,4K/UHD 製作成本也在下降,必須要有好的條件才能製作 4K/UHD 呈現在

電視上的畫質(A6)。

(十)吸引年輕人,法國公視 9 月 1日起推出 24小時 SD新聞頻道

面對收視人口高齡化,為了吸引年輕閱聽人,法國公視除了在 9月 1 日推出

SD的 24 小時新聞頻道,同時進行虛擬電視實驗,製作新的短格式電視節目

主要問題在於使用收視戶上,年輕人不用電視機看電視了,他們習慣用電腦

和智慧手機收看,他們同時收看不同平台節目,例如 YouTube、NETFLIX,

這樣的發展趨勢下,年輕人長大成人之後也不會買電視收看,法國公視對此

已定出策略,因為傳統收視戶平均年齡比較高,這是各國都面臨的相同問

題,我們必須重新規劃創新節目內容,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會進行虛擬電視實

驗,製作新的短格式電視節目,9月 1日我們才剛推出 SD的 24小時新聞頻

道,也是鎖定年輕人,透過行動裝置和電腦等載具隨時可以收看到即時新聞

(A7)。

作者追問受訪者為什麼是選擇成立新聞台?受訪者表示,法國公視認為新聞

台能夠符合多數閱聽人需求,同時新聞也很重要,閱聽人不信賴商業電視台的新

聞,但是相信法國公視,信賴對公共電視台而言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受訪者也指

出,由於法國公視採取多平台收視策略,整體收視人口也呈現成長趨勢。

五、ARTE

(一)2007 年最早播出 HD節目,5年前開始推出網路平台

ARTE 於 1990年 10 月 2日由法德合資,1992 年 7月 2日開播,使命是製播

Page 34: 英法電視媒體和影音發展趨勢研究 - About PTS · 勢,評估服務內容和策略條件,這些也都是傳統電視位處此一關鍵時刻必須深思 細想的地方。

34

國際文化節目,促進歐洲各民族間相互瞭解。法德兩國政府對等出資 50%。總部

位於法國史特拉斯堡和德國巴登巴登,雙語播出。董事會成員為法德各半,電視

台預算來自德法兩國收視費。受訪 ARTE工程主管也特別從史特拉斯堡前來 ARTE

巴黎總部與談:

首先容我簡單介紹 ARTE。ARTE 於 1992年創立,是由法德兩國共同合資成立

的電視频道,這個模式也代表 ARTE是一個全球獨一無二的示範,主要是透

過文化拉近德法兩國距離,成立之初我們只透過衛星播出,很快的(自 1992

年起)我們開始透過地面波傳送訊號,自此我們開始擴張,一開始我們不是

24 小時電視台,只在主要黃金時段播出,很快的延伸到下午,之後更進一

步 24小時播出,我們很早就開始 HD播出,ARTE 是少數幾家很早就推出 HD

節目的電視台,時間可以回溯到 2007年,HD一開始是衛星,接著是地面波

傳輸。ARTE是由 3個不同組織組成,你所在的地方是法國端的 ARTE -ARTE

Français,負責超過 50%的節目製播,位於德國那一端的 ARTE是 ARTE

Deutschland,由德國公共廣播集團的 ARD、ZDF共同成立公司運作,基本上

和法國端是平等的,另一個是位於史特拉斯堡的總部,負責所有技術工作,

包括拍攝和部分節目製作。雖然我們的收視率比不上商業頻道,但是我們還

是很滿意目前所達成的目標。過去 5~6年時間裡,ARTE積極將觸角延伸到

網路,開發網路平台,平台主要是負責舞蹈、音樂會等節目,另一個實驗性

平台,叫做 Creative ARTE,其它還有環境、電影、新聞、專題等主題節目

(A14)。

受訪者 A14也指出,ARTE目前是透過有線、衛星、DSL、地面數位廣播傳輸,

網路直播則是透過行動裝置,ARTE+7、ARTE video on demand 提供收視戶隨時

回放收看服務。

(二)ARTE CONCEPT 網路平台,提供音樂、戲劇、表演藝術多元收視選擇

擔任 ARTE文化藝術部門節目總協調的 A11 指出,ARTE不同時段會有不同的

節目策略,對於現場節目而言,拍攝的相關規範就很嚴格,例如 ARTE在法國拍

攝自然景觀就會有特殊拍攝要求,同時在網路節目上也用力很深:

上個禮拜我們剛完成義大利米蘭 La Scala 歌劇院(斯卡拉大劇院)莫札特歌

劇「魔笛」的黃金時段現場直播,法國和德國反應都很不錯,我們非常滿意

這樣的成績。ARTE 其中的一個節目使命就是將最好和最高品質的表演節目

帶給閱聽人,這是電視播出部分。我們另外有一個 ARTE CONCEPT 的網路平

台,只播出音樂、戲劇、表演藝術,提供很特別的內容,聚焦明星級或大型

古典音樂會現場直播,當然你也可以選擇線上收視或是 VOD點選,這是我們

Page 35: 英法電視媒體和影音發展趨勢研究 - About PTS · 勢,評估服務內容和策略條件,這些也都是傳統電視位處此一關鍵時刻必須深思 細想的地方。

35

的網路直播策略(A11)。

(三) 電視播出剪接後短版,網路播出長版內容,提供閱聽人選擇機會

ARTE 也提供網路獨家節目,但是網路節目是否也會在電視上播出?如何區隔

不同的播出版本?年輕人是否會進來收視?

我們一部份的節目是透過電視播出,也會提供網路 7天收視服務(類似台灣

公視+7),週日提供網路平台獨家節目,除了電影,ARTE所有的節目都採

取此一策略,為了吸引年輕人,所以播出的節目會比較短、剪接方式更活潑,

呈現另一種節目風格,我們嘗試接觸不同年齡層觀眾,因為你提到 ARTE 專

門為網路製作的節目,以音樂會節目為例,網路重播會比較短,我們現場直

播的是全程音樂會,另外電視錄影轉播是剪接後的短版,網路上的版本會比

較長,這些都是為了讓閱聽人可以有選擇機會(A14)。

受訪者 A14指出,法國電視的收視人口年齡很高,平均約 60歲,網路收視

年齡層較低,大約 35 歲左右,ARTE的節目策略就是希望吸引年輕收視人口。ARTE

的閱聽人收視輪廓和收視率又是如何?受訪者 A13指出,ARTE閱聽人年齡偏高,

5年前比較多是男性觀眾,現在比較多是女性,多數是高等教育知識分子,法國

區收視率約 2%,德國區收視率約 1%,傍晚有時候可以到 3%,這樣的情形並不多

見,電影很受到觀眾歡迎,可以達到 5%~6%的收視率,ARTE也有一些和北歐國家

合製的影集很受到歡迎。

(四)藝術表演節目類型多元,呈現歐洲藝文,吸引不進音樂廳的人進來收視

歐洲每天有這麼多的藝術表演活動,ARTE 是如何排檔,如何規劃和選擇節

目製播內容?

當然,我們有很清楚的節目策略,我的部門主要是製播和藝術相關活動,

例如歐洲大型展覽,舉例來說明年(2017)春天是法國雕刻家 Auguste

Rodin(奧古斯特·羅丹)逝世 100週年,他的作品非常有名,深刻影響 19世

紀歐洲,所以我們會有一系列紀錄片,介紹羅丹生平和他的作品。ARTE 宗

旨中有一部分是將文化帶給那些沒有接觸藝術管道的人,或者是那些居住

距離法國歌劇院、米蘭斯卡拉大劇院等演出地點很遠的民眾。明年我們聚焦

的活動也有紀念「達達運動」100週年,另外我們也製播傳奇人物節目,例

如歐洲知名歌劇女高音歌唱家 Maria Callas (瑪麗亞·卡拉絲)的相關紀錄

片(A11)。

Page 36: 英法電視媒體和影音發展趨勢研究 - About PTS · 勢,評估服務內容和策略條件,這些也都是傳統電視位處此一關鍵時刻必須深思 細想的地方。

36

我們討論到藝術節目時段,以繪畫來說,ARTE 剛取得一部很特別的紀錄片,

片長 1小時 22分,分為 2 部份,關於漫畫「丁丁」作者 Hergé(筆名艾爾吉)

的生平介紹,基本上我們所有的節目都在週五、週日傍晚播出,事實上是有

點晚,在週日時段,節目是鎖定全家收視,我們有 Hergé,他是所有兒童觀

眾的指導顧問,我們也現場直播 Hergé,這部分是要收費的。通常在週日晚

間會播放音樂會,大概 6點,這個概念是要吸引更多新的收視人口,也就是

那些不會進音樂廳的人進來收視(A14)。

ARTE 也嘗試提供多元文化藝術節目,不只是古典,也有通俗流行文化,包

括歌手麥可傑克森的人物紀錄片,從古典到超級巨星,文化遺產,例如人物介紹

羅丹、畢卡索,還有關於設計和建築的節目,沒有任何限制,ARTE希望能從一

個更廣泛的面向探討並呈現歐洲文化:

ARTE 不做別人做的,我們的目標不同,傍晚時段我們提供電影、調查性節

目、影集等,影集會多一點,這樣和閱聽人會比較有連結,因為觀眾年紀偏

高,下午時段比較輕鬆,多數是大自然探索和烹飪節目,白天和晚上的節目

是有區隔,ARTE有多次重播策略,首播 2天後就會在下午重播,原因是 ARTE

沒有足夠節目可以填滿 24 小時(A14)。

(五) ARTE有責任建置各種可能平台增加年輕收視族群

由於預算來自不同國家,法國、德國政府對 ARTE會有任何的政策指導嗎?

ARTE 是由法國、德國公共服務資助的電視台,我們有類似合約的簽定,例

如我們必須製作文化節目,這不能任意改變,介紹歐洲文化的節目,這是其

他電視台不會做的,某種程度是屬於公眾使命。使命很廣泛,ARTE 所有節

目主題必須和歐洲國家相關,ARTE 主要是文化節目,包括音樂、藝術、文

學、電影等,我們沒有體育、綜藝節目,所有藝術、文化的需求都會是我們

的使命。所以回答你的問題,我不認為節目會有你說的政府指導,當然有一

些規則必須遵守來完成我們的目標任務,但是並不會對節目指導規範,都會

遵重我們的專業(A13)。

因為我們是由兩個國家組成(德、法),原則之一是涉及領域遍及整個歐洲

國家,所以我們必須整合歐洲不同文化,呈現在電視螢幕,這是我們多項使

命之一,其他還有,抓住年輕觀眾,網路需求也越來越高,ARTE就是要透

過網路彌補電視頻道年齡偏高情況,以藝術節目掌握年輕收視族群,行銷部

門資料也顯示,閱聽人會交叉收視,他們在網路找節目,也會追蹤電視節目

Page 37: 英法電視媒體和影音發展趨勢研究 - About PTS · 勢,評估服務內容和策略條件,這些也都是傳統電視位處此一關鍵時刻必須深思 細想的地方。

37

表收看,觀眾在頻道和網路之間流動,ARTE 有責任建置各種可能平台增加

年輕收視族群(A12)。

(六)ARTE 新聞主題,必須確保能夠同時吸引法德觀眾

ARTE 閱聽人來自不同國家,對議題理解也不同,同樣一個新聞事件,可能

法國人有興趣,德國人可能興趣缺缺,要如何克服節目可能面臨的選材困境?

是呀,所以我們的節目必須要確保能同時吸引法國和德國的閱聽人,我們必

須考量同時間不能播放相同的節目(電視、網路平台同時播放相同節目),

舉例來說,介紹漫畫「丁丁」作者 Hergé 的節目,因為他是全球人士,所以

也吸引了兩國觀眾。如果這個人在法國有名,但是德國不有名也不行,例如

知名法瑞演員 Alain Delo (亞蘭·德倫),LocJuliette Binoche (茱麗葉·

畢諾許)喔!喔!沒有喔!沒人知道茱麗葉是法國人(開玩笑),所以我們必須

選擇兩邊觀眾都會關心的節目主題。舉例來說,我們可以在德國、法國黃金

時段播放一部份茱麗葉·畢諾許,然後晚上再播放另一部份,專題、電影我

們也用同樣操作模式(A13)。

ARTE 會根據不同主題、時段做調整,以新聞為例,談到法國政治,法國觀

眾很清楚法國政治情勢,相反的,德國人就不清楚,當節目談到法國前總統薩科

齊,對德國的閱聽人就必須解釋:

要不然,將會是很無聊的新聞主題,我們可以介紹薩科齊,什麼時候到什麼

時候擔任法國總統等,我們必須平衡那些也許在法國看起來很輕鬆,但是對德國

觀眾而言,卻很枯燥沉重的主題。舉例來說慕尼黑的難民議題、巴伐利亞(慕尼

黑所在聯邦)的政治,我們就必須讓法國觀眾理解,必須讓資訊變得有趣(A13)。

(七)ARTE 有 40位記者,新聞自製,部分新聞節目外製

ARTE 新聞節目操作方式非常的不一樣,ARTE 會花 1到 2小時時間解釋和介

紹發生了什麼新聞事件,很花時間,受訪者 A14 指出,這樣的新聞內容必須讓兩

邊的觀眾都要能接受:

新聞部是 ARTE團隊自製節目,新聞部大約有 40位記者,我們和國際通訊社

也有合作,我們最近在白天時段推出 50分鐘新聞節目,包括一天會播出 5~6

則紀錄片,此外和大型雜誌合作 50分鐘的新聞節目。法國節目一般都是 50

分鐘,這是一個展現德、法不同文化的內容,節目在黃金時段前播出,內容

是關於法國文化、政治、生活等,在德國地區是晚上播出,下一步是在德國

Page 38: 英法電視媒體和影音發展趨勢研究 - About PTS · 勢,評估服務內容和策略條件,這些也都是傳統電視位處此一關鍵時刻必須深思 細想的地方。

38

製作同樣類型的節目,可以跨國交叉播放,50分鐘新聞節目完全外製,另

外還有專門設計主題給年輕觀眾收看的新聞節目(A14)。

法國電視台剛推出 24小時新聞頻道,ARTE 主管則是對 24小時新聞頻道持

保留態度:

這太瘋狂了,請容我花幾分鐘解釋一下。我們必須專注於歐洲議題,同時也

要兼顧法國、德國事務,即使是處理單純的政治議題,我們也必須進行轉譯,

所以 24小時新聞台是不可能的事,最好的呈現方式還是短格式節目,非常

精準和深入的解釋新聞,我們的主題會著重在歐洲文化生活上,例如音樂

會、電影、影集,有關生命、歷史、科學、自然、世界旅遊等,整體來說我

們對文化相關議題採廣泛開放態度,ARTE 也有節目介紹世界和不同的藝術

演進史,採取目標導向(A13)。

(八)重點節目必須層層溝通,德法各製作 50%,播出時段也要一樣

新聞必須讓兩國人民都能共同理解,這已經很不容易了,節目呢?法國、德

國觀眾對同樣的節目都能滿意嗎?如果有爭論要怎麼解決?

這會有一個非常複雜精密的規範,舉例來說,法國端在我的部門如果要製作

有關羅丹的節目,我們會先詢問是否可以進行,德國端所做的事情也是一

樣,我們會在史特拉斯堡總部召開大會,共同決定,互相尊重,德法各製作

50%,播出時段也要一樣,也有相同編輯政策,舉例來說,如果我們(法國)

製作傳奇人物特輯,例如貓王,德國也會有一樣製作內容和在同一時段播出

(A11)。

受訪者表示,節目內容討論會是一個很有趣的過程,假設要介紹法國雕刻家

羅丹,要製播給法國和德國觀眾共同收視,ARTE 通常要在節目的最後增加很多

的解釋,受訪者現場播放影片,ARTE的法文版影片,德文版也有相同的歷史圖

片:

我們有非常堅強的多國語言陣容,不只翻譯,也要進行編輯,並且做跨文化

轉譯,雖然是相同的照片卻展現出不同的紀錄觀點,所以我們可以產製很多

跨文化的節目,即使一開始規劃是以法語為主,但是最後會有兩種成果,這

樣的節目也可以擴及到整個歐洲,加入其他語言,例如波蘭語、義大利語,

基本需求是法語和德語,歐洲也會有機會看到其他的語言版本,有好的法語

和德語版節目之後,我們可以輕鬆地轉譯成西班牙語、波蘭語等(A11)。

Page 39: 英法電視媒體和影音發展趨勢研究 - About PTS · 勢,評估服務內容和策略條件,這些也都是傳統電視位處此一關鍵時刻必須深思 細想的地方。

39

ARTE 的新聞和節目製播都有其複雜性,又涉及多國語言,從 ARTE 原本是雙

語播出節目,現在有 4、5種語言,要如何安排?

德文、法文節目是原始語言,外文電影會是原文播出配上字幕。其他的語

言可以用遙控器轉換,當兩個國家同時播放相同節目時,配音會有不同,例

如新聞節目,在德國是 7點播出,在法國是 8點播出,我們有兩種不同的黃

金時段定義,德國是晚上 7:45,法國是晚上 8:45,主要是因為兩國的收

視習慣不同,比方說,法國和德國人的吃飯時間就不同,所以我們必須做調

整(A12)。

(九)ARTE 思考重點不是自製率,而是節目創意

ARTE多數節目都是獨立製片製作,ARTE難道沒有自製率問題嗎?受訪者 A11

指出,關鍵在節目創意:

關鍵是創意、創意、創意,不在電視台自製率,當然我們有法語模式和德語

模式,我們的節目傳達許多獨到的見解,最終關鍵還是在創意,考量的是節

目是否具有創意。如果多方獨立製片參與,帶來的會是更多的觀點與面向,

甚至帶有一點競爭性和獨立性,而不是最後大家都做一樣形式的節目,對,

所以這樣會比較好,擁有強大的外部合作夥伴,這就是 ARTE的創意,也是

我們節目的根基之一,和獨立製片/導演合作是 ARTE 的重要基礎,除了製

作新聞的史特拉斯堡有攝影機之外,其他節目都沒有,我們認為這是非常非

常好的節目製作模式(A11)。

(十)ARTE 的 4K/UHD 發展是有點慢,但是並沒有加快速度的必要

很好奇 ARTE是否有任何 4K/UHD超高畫質的策略藍圖?

ARTE 節目決定權是在史特拉斯堡確立,我們 20%的台內自製節目是在史特拉

斯堡製作,我們有一些節目製作團隊人員是和工程師一起工作,我們是歐洲

第一家播放 HD節目的電視台,我們表現很好,有好的畫質和規格,現在我

們的 4K/UHD 藍圖會有些不同,因為各家電視台,只有我們傳送的高畫質畫

面是 Full-HD,和其它電視台相比,可以說 ARTE的電視畫質非常好,所以

4K/UHD 的腳步不需要特別急,我們的發展是有點慢,但是 2年前我們就已

經開始測試 4K/UHD(A13)。

ARTE 現階段是提升品質,尤其是歌劇和音樂會現場直播,ARTE利用數台攝

影機錄製同一個畫面,製作成 4K/UHD訊號,這是 ARTE目前所做的 4K/UHD 測試,

Page 40: 英法電視媒體和影音發展趨勢研究 - About PTS · 勢,評估服務內容和策略條件,這些也都是傳統電視位處此一關鍵時刻必須深思 細想的地方。

40

3年前,ARTE也成功測試過 3D,下一個階段,ARTE有 3個目標,第一是製作 4K/UHD

現場直播節目,ARTE 不少製作人是使用 4K/UHD 拍攝,拍攝電影、紀錄片,即使

傳送的是 HD,但是原始素材都是 4K/UHD,所以 ARTE正嘗試做一些介於兩者之間

的影音製播實驗:

這個計畫從今年開始,ARTE 想提供給紀錄片和專題影片工作者介於兩種畫

質之間(HD、4K/UHD)的製作實驗,今年 12月我們也會利用 4K/UHD設備錄影

轉播特別音樂節目,我們有非常好的合作夥伴,合作夥伴會幫我傳送影片訊

號,範圍涵蓋全歐洲,我們使用 EUTELSAT 衛星、Astra satellite 衛星,

除了播放 HD,我們也會以特殊概念製作 4K/UHD 節目,對我們來說,要呈現

這樣的概念並不難(A12)。

ARTE 也在思考如何接收 4K/UHD訊號,因為這將需要很大的資料庫系統,受

訪者 A12 認為,歐洲不可能透過 8K/UHD播出,因為傳輸就會是個大問題,同時

歐洲人很保守,不太願意改變,「再等 10年看看有沒有可能」。

(十一)持續投入 4K/UHD 傳輸實驗,發展 IPTV 的機上盒和 HbbTV平台測試

4K/UHD 傳輸一直是個重要議題,地面波接收也有一定困難,ARTE選擇和第

三方合作:

ARTE 現階段有合作夥伴共同發展 IPTV機上盒,我們也發展 HbbTV,ARTE

平台也開始提供 4K/UHD 即時串流服務,我們測試 HbbTV,也和 EHT 聯盟合

作,以 8 megabytes 測試 HbbTV,下一階段我們會有 HbbTV平台連結電視機,

包括 SONY和德國業者都會參與,平台上會有 5 場音樂會進行測試(A13)。

ARTE 會先讓觀眾嘗試接觸 4K/UHD節目,音樂會或是 ARTE預計 12月舉辦的

活動,透過 ARTE最擅長的行銷與溝通能力,帶動歐洲流行趨勢,吸引觀眾跟隨,

電視台和衛星供應商,以及 ARTE內容提供者都會一起合作,ARTE也期待新的方

式能夠吸引新的收視眾。

(十二)台灣公視可以直接告訴閱聽人,這個就是 4K/UHD 的節目或頻道

針對台灣公視正投入 4K/UHD建置和節目製作,受訪者認為多數觀眾是無法

分辨高畫質和超高畫質好壞,所以應該直接說明:

台灣公視可以直接告訴觀眾這個就是 4K/UHD 節目和頻道,這樣做會比較

好,不需要比較,因為有時候是可以變得很有趣,如果有好的攝影機和好的

Page 41: 英法電視媒體和影音發展趨勢研究 - About PTS · 勢,評估服務內容和策略條件,這些也都是傳統電視位處此一關鍵時刻必須深思 細想的地方。

41

燈光,可以拍攝出很漂亮的 4K/UHD 影像,如果你呈現暗部的畫面,則可以

展現很多細節,用遠鏡頭拍攝也可以拍到很多很棒的細節,觀眾會被好的影

像和畫質所吸引(A14)。

ARTE 受訪者也指出,ARTE的下一步是 4K/UHD 的 HDR高動態範圍影像實驗,

ARTE明年將進行主管輪換,也許會改變節目策略,不過現階段,增加 ARTE 相關

部門在 4K/UHD專業知識,增加傳送 4K/UHD 節目可能性,選擇好的編碼技術、好

的策略、好的流程,讓節目廣播或在多媒體平台上流暢播放。關於 2020 東京奧

運,因為 ARTE並沒有體育台,投入有限,但是 ARTE會透過和 NHK合作,向 NHK

學習 8K/UHD相關技術,將有利於 ARTE新科技研發。

六、CSA

CSA 於 1989年 1 月 17日成立,董事會目前有 8位董事成員。CSA做為法國

廣電產業規範監管獨立機關,業務包括廣電法規訂立、無線電波使用分配、電視

節目製作和電視電影法規,法國公視、法國廣播公司、法國國際廣播公司部分董

事,都是由 CSA提名,各台董事長也是由 CSA任命。4K/UHD並不在法國廣電產

業的發展時間表,目前政策重點聚焦境外影音平台規管。法國文化部長 Audrey

Azoulay於 9月 27日應邀至 CSA演講即強調,應做好影音平台規範監管,防範

OTT上出現歧視和仇恨言論。

9月 27日的演講,也是法國政府首次針對「後英國脫歐」(post Brexit)的

影視文化政策做出重要指示。法國政策很清楚,歐盟政經統合並未形塑出歐盟各

國的文化融合,部分國家因此無法對歐盟產生信任與認同,這從英國脫歐後部分

國家形成的脫歐主張,可以看出問題嚴重性。

(一)進行法國影音服務法修法工作,嚴格規範境外 OTT 影音平台

Audrey Azoulay 指出,法國提倡文化保護已經 30年,這幾年因為國外影音

平台的出現,使得法國處於關鍵轉型階段,所以有兩個法律層面必須特別注意,

首先是專門規範影音服務的法律 SMA(Directive sur les services de Medias

audiovisuels;影視法);其次是著作權,主要是討論兩個角色,第一是影視平

台,在確保自由的同時,並不必然與法規衝突,中間的關係必須依法維持。第二

個思考重點是,歐盟法規必須由各國執行,所以法規必須對應當地的文化與語

言,文化產業法規必須適應地域性。所以法國必須思考,這樣的趨勢對歐盟的衝

擊會是什麼?

1989 年制定的法規,僅規範歐洲電信業者,現在正在研修法條,部長今天

的指示很重要,這次的修法涉及到 SMA,將進一步規範影音平台業者,為了

Page 42: 英法電視媒體和影音發展趨勢研究 - About PTS · 勢,評估服務內容和策略條件,這些也都是傳統電視位處此一關鍵時刻必須深思 細想的地方。

42

保護歐洲文化,規定每一個頻道都必須要有一定的配額,提供歐洲影視作品

播出比例,歐盟要求 50%必須是歐洲節目,法國較歐盟又更為嚴謹,要求 60%

是歐洲節目,其中 40%是法文作品,在法國無論是節目製作或播出都有嚴格

比例規範(A9)。

(二)文化部長指示採取「共同規管」,防範 OTT 上的歧視和仇恨言論

Audrey Azoulay 同時要求規範境外影音平台,她指出,不能容許 OTT 業者

藏身在伺服器背後,卻不願負起應有責任,OTT 播出內容對於青少年可能產生的

暴力影響,以及 OTT上的仇恨言論究竟要如何規範,都必須要嚴肅面對。Audrey

Azoulay主張採取「共同規管」(co- regulation),透過 CSA貫徹法律和他律,

平台業者做好自律。隨著新平台出現,法律規管範圍也必須隨之擴大:

NETFLIX 等 OTT平台業者同樣是納入歐盟規範,因為只要在歐盟播出,擁有

歐盟收視戶,NETFLIX 等 OTT 平台業者就必須要投資一定比例金額在歐洲作

品創作,CSA也會規範不同的平台業者(actor),規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

隨選隨看的 OTT平台業者,歐盟設在荷蘭的委員會會進行審核,要求境外平

台業者必須遵守歐盟規範,另外是類似 YouTube 分享平台,CSA會從文化層

面進行規範,要求分享平台業者必須保護 18歲以下未成年人,同時不可以

有歧視和仇恨言論,保護文化多樣性(A10)。

(三)電視頻道獲利的 20%必須投入節目製作,電視台賺越多規範越多

美國政府高度保護本國影音產業,積極倡議網路中立性,促成 OTT影音平台

串流全球,成為傳播美國文化利器,法國非常清楚影視文化重要性,積極管理節

目產製,透過 CSA複雜的計算公式,將節目納入規範:

在節目製作配額部分,播出是沒有門檻限制,無論頻道大小,都會被要求必

須播出一定比例法語節目,但是製作部分必須達到一定規模才會受到規範,

投資同樣也有規範,投資多少金額在製作節目上也是有門檻限制,如果是電

影公司,必須每年產製 50部以上電影,才會受到規範,電視頻道也必須達

到一定規模,會要求獲利比例 20%必須投入節目製作,未獲利就不會有太多

要求,也就是賺越多規範就越多。CSA 不是以資本規範,是以播出時數規範,

彼此連動,CSA有一套複雜的計算公式,電視、電影、歐洲作品、法文作品

都有不同算法,超過比例就必須納入規範(A9)。

(四)法律規定,電視台的節目至少有 40%必須是法國自製的原創節目

Page 43: 英法電視媒體和影音發展趨勢研究 - About PTS · 勢,評估服務內容和策略條件,這些也都是傳統電視位處此一關鍵時刻必須深思 細想的地方。

43

文化發展向來是歐盟重要政策主張,1988年歐盟提出「文化例外」(cultural

exception)主張,堅決反對在文化市場實施自由開放貿易,1993年 GATT 最後烏

拉圭回合談判階段,將影視作品排除在其他商品之外,使其享有特殊待遇。Audrey

Azoulay即從歐盟角度發表對於影視平台看法,她指出「文化例外」並不是對外

談判的權宜之計,而是確保法國文化安全的長期國策。Audrey Azoulay 要求法

國影視業者,動員專家力量研商對策,因為歐盟以外國家已將觸角伸入歐盟,歐

盟必須投入足夠資金,支持原創作品,目前正是歐洲議會制定新法和修法的重要

時刻:

播出歐洲或是法文作品是歐盟法規的要求重點,投資歐洲或法文節目又是另

一項法規要求重點,影視節目製作和播出都會納入規範,不管是公共媒體或

是商業媒體都要遵守,法律規定電視台的節目至少 40%必須是法國自製的原

創節目,歐洲或歐盟作品必須占播出時數 60%(包含法國的 40%),此一要求

對有線電視與衛星電視也適用,這除了是保護創作者本身作品,也是協助法

語作品曝光,提供多元內容,確保持續性創意投資,讓新的作品可以持續創

作,產生良性循環(A9)。

(五)法國公視自製比例當中,75%的節目必須委由獨立製片

Audrey Azoulay 強調,當「英國脫歐」引起歐洲統合疑慮,歐洲各國更應

堅持開放,繼續保有文化企圖心,而不是關閉邊境、陷入自我孤立困境,因為文

化才是歐洲堅實基礎。法國政府重點之一是放在著作權保障,作者如何透過本身

的創作獲利產生良性循環,是法國政府必須關心的議題,這些作品可以是影視節

目,當然也可以是新聞,例如德國已經開始注意到記者權益和著作權問題,這些

都是很新和很重要的討論議題:

CSA 規範當中也會要求法國公共電視在自製比例當中,75%的節目必須委由

獨立製片,確保呈現多元聲音,所以 CSA工作重點就是掌握各家電視台是否

達到配額要求,CSA 會全面檢視電視台播出時數、預算比例、支出比例,充

分掌握相關數據。IPTV 也會有所規範,但是規管原則是差不多(A10)。

(六)法國公視推出 24小時新聞頻道,收視人口持續成長

新興 OTT平台和網路社群媒體正持續侵蝕傳統媒體和公共電視,使得收視人

口下滑,受訪者 A9表示,法國公視並沒有這個問題,總體收視人口持續成長,

透過新媒體也找回了年輕收視族群:

法國公視收視人口仍然持續蓬勃發展,並沒有閱聽人流失問題,而且法國公

Page 44: 英法電視媒體和影音發展趨勢研究 - About PTS · 勢,評估服務內容和策略條件,這些也都是傳統電視位處此一關鍵時刻必須深思 細想的地方。

44

視剛剛推出 24小時新聞頻道,事實上法國公視收視人口仍在持續成長當

中,並沒有收視人口下滑的問題,同時法國公視數位轉換之後,在新媒體上

也持續推出吸引年輕族群收視的節目,對於不太收看電視的年輕人,法國公

視仍然可以找回這些收視人口(A9)。

透過收視費和廣告費的穩定收入,法國公視製作不少優質影音節目,持續輸

出法國文化影響力,法國收視戶每年要繳交 130 歐元收視費給法國公視,這部分

的收入也會分配給法國公共影視機構,目前法國公視仍採取收視費和廣告費雙軌

並行制,但是晚上 8:30 以後是不能播放廣告,在法國公視營運過程中,CSA所

扮演的角色就是規範管理,同時負有任命法國公視董事長權責。

肆、研究建議

一、四點思考

根據上述研究分析結果,提出以下四點思考建議:

(一)思考增加 4K/UHD 播出時數可能性

台灣 4K/UHD電視漸趨普及,公視已在執行或正規劃中的 4K/UHD節目時數

仍然有限,可以思考是否採取 HD頻道推出初期,採購境外符合公共電視播

出之 4K/UHD節目,增加播出時數,提供國人更高品質的影視節目,除補充

時數有限之過渡需求,也可提供國內影視人才參考國外 4K/UHD節目的製作

經驗。

(二)思考公視 4K/UHD 付費頻道可行性

公視未來是否可能推出 HD和 4K/UHD混合頻道,以及開播 4K/UHD付費頻道

的可能營運模式,或許都可列入討論。由於公視並未累積使用者資料庫,因

此無法透過數據分析瞭解閱聽人是否願意付費收視 4K/UHD節目,仍須多方

思考節目內容、排播策略和可能收費方式等相關配套策略,才有可能建立合

理的付費模式。

(三)思考成立 24小時新聞頻道可能性

法國公視在今年 9月 1日推出多平台收視的 24小時新聞頻道,目的在增加

年輕人口,主管機關 CSA認為這是一項正確的頻道策略。BBC在 1997 年也

推出新聞頻道,透過嚴謹新聞製播,建立公信力和信賴度,收視人口穩定成

長。台灣公視或可列入討論,如何整合內外資源成立 24小時新聞頻道,服

務閱聽人,擴大公視影響力。

(四)思考網路創新應用,擴大公共服務

Page 45: 英法電視媒體和影音發展趨勢研究 - About PTS · 勢,評估服務內容和策略條件,這些也都是傳統電視位處此一關鍵時刻必須深思 細想的地方。

45

英國 BBC和法國公視積極投入網路創新應用,台灣公視在資源有限情況下,

如何整合電視資源和網路創新應用,或可考慮邀請內部和外部人士進行創意

提案,思考網路創新應用方向,擴大公共服務可能性。

二、解決資源困境

正如公視第五屆董事指出的,公視於 1998 年開播,迄今已有 18 年歷史。立

法院雖於 2001年 10月修正通過政府捐贈之法定預算維持 9億元,但是以台灣人

口 2,300 萬人計,每人分配到的公視預算是新台幣 39.10元。15年來,物價一

直上漲,但是「39.10 元」數字未曾調升,致使公視營運捉襟見肘。

公視董事同時比較台灣公視與蒙古公視狀況,指出蒙古人口 290萬,人均所

得 4,200 美元。2006 年,蒙古公視總經費為 1.38 億台幣,與台灣公視同時名列

亞洲公視預算最低的兩個國家。2014年,蒙古公視增至 4.48億新台幣,每人分

配到的公視預算為新台幣 154.48元,較台灣的「39.10元」,明顯超過將近 4倍。

公視第五屆董事因此呼籲,請新政府儘速修正公共電視法,提高每年捐贈給

公視之財源。但在該法修正之前,政府能編列特別預算,提供公視所需資源活水,

以引領台灣影視音產業之發展。上述四點思考建議,仍然必須回到政府如何提供

資源的配套方案上,才有可能順利推動上述想法。

圖說:法國文化部長 Audrey Azoulay(圖右)於 9月 27日演講,重點放在影音

平台規管政策,不少的法國媒體負責人到場聆聽,作者受邀出席,除瞭解法國影

視政策,也進一步認識法國媒體發展和法規走向。

Page 46: 英法電視媒體和影音發展趨勢研究 - About PTS · 勢,評估服務內容和策略條件,這些也都是傳統電視位處此一關鍵時刻必須深思 細想的地方。

46

圖說:BT TV的 24小時國際營運中心,採取輪班制,客戶遍及全球,包括日本、

洛杉磯、北歐國家、南美洲。BT TV也透過香港將訊號傳輸進入台灣。BT TV同

時和日本軟銀合作,建立網絡基礎建設。

致謝

謝謝孫青副總和新媒體部李洋提供 BBC 受訪者連絡 email

謝謝研發部王菲菲協助校訂英文訪談題網

謝謝英國在台協會提供 BTTV 和 Ofcom 聯絡人 email

謝謝法國在台協會提供法國公視、ARTE、CSA 聯絡人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