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1 曾毅,简历 2018 11 月) 简介: 曾毅,教授,男,1952 9 5 日生于江西。1982 年获上海华东师大理学学 (经济地理)学位,1986 5 月以最优秀Summa Cum Laude, i.e. Greatest Distinction)成绩获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人口学博士学位,19861987 年在美国 普林斯顿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 现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瑞意 高等研究所首席科学家, 美国杜克大学医学院老龄与人类发展研究中心和老年医学部教 授(tenured full professor)、杜克大学中华人口与社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1998 年荣 获德国普朗克人口研究所杰出研究学者(Distinguished Research Scholar荣誉职位。 2010 5 月当选为荷兰皇家艺术与科学院外籍院士。 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国哲学人文社会科学 一等奖等十几项全国及省、部级学术奖,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突出贡献奖,以及国 家九部委和七个全国性非政府机构共同授予的"中华人口奖(科学技术奖) ”; 曾荣获美国 人口学会授予的 Dorothy Thomas 最优博士或博士后论文奖,北美政策科学学术刊物 克鲁维尔学术出版社(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授予的 Harold D. Lasswell 最优政策科学论文奖,美国公共卫生学会学术刊物美国公共卫生学刊(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最优论文奖。 2001 年和 2006 年二次高票当选连任(2001-2009 )国际人口科学联盟常务理 事;2006 年经国际专家委员会评议推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聘为由联合国首脑会 议决定出版的、已成为人类历史上引用最广、影响最大、包括人文、社会、经济、数、 理、化、天、地、生所有学科的《生命支持系统大百科全书》的人口学分卷主编 2006-2009 年)。2007-2010 年被聘为国际人口学术刊物中影响因子最高、学术上最 权威的美国人口学会学术刊物《Demography (人口学)》副主编。 截止 2018 2 月,曾毅在北美、欧洲发表英文学术论文 154 篇,其中 116 篇发 表在匿名评审的 SSCI SCI 国际期刊(其他为专著中的章或非 SSCI-SCI 刊物文章;在 国内发表论文 143 ,其中 109 篇发表在国家级核心学术期刊(其他是专著中的章);出版 著作 27 本,其中包括在欧美出版英文著作 10 本和在国内出版中文著作 17 本。在报纸 和大众刊物发表人口社会经济政策相关文章 18 篇,撰写递交给政府有关部门的政策咨 询报告 48 篇。根据杜克大学图书馆 2018 3 月下旬基于 Google Scholar 的检索报告, 曾毅发表出版的论著被其他学者引用 7975 次,h 指数(h-index)45(即有 45 篇论著 被他人至少应用 45 次以上),i10 指数(i10-index)为 130(即有 130 篇论著被他人引 用至少 10 次以上)。曾毅是 ISI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Institute) 2000 9 月公布的 1981 1998 全球 SCI SSCI 引用率高的高影响力论文学者之一(其中中国社会科学学者 有二位入选:林毅夫与曾毅)学位与学历 1986 5 月以最优秀Summa Cum Laude, i.e. Greatest Distinction)成绩获比 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人口学博士学位。 1986-1987,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并获得博士后研修证书。

克鲁维尔学术出版社(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nsd.pku.edu.cn/docs/20181228143630304213.pdf著作27本,其中包括在欧美出版英文著作10本和在国内出版中文著作17本。

  • Upload
    others

  • View
    2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克鲁维尔学术出版社(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nsd.pku.edu.cn/docs/20181228143630304213.pdf著作27本,其中包括在欧美出版英文著作10本和在国内出版中文著作17本。

1

曾毅,简历

(2018 年 11 月)

简介: 曾毅,教授,男,1952 年 9 月 5 日生于江西。1982 年获上海华东师大理学学

士(经济地理)学位,1986 年 5 月以“ 优秀”(Summa Cum Laude, i.e. Greatest Distinction)成绩获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人口学博士学位,1986-1987 年在美国

普林斯顿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 现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瑞意

高等研究所首席科学家, 美国杜克大学医学院老龄与人类发展研究中心和老年医学部教

授(tenured full professor)、杜克大学中华人口与社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1998 年荣

获德国普朗克人口研究所“杰出研究学者(Distinguished Research Scholar)”荣誉职位。

2010 年 5 月当选为荷兰皇家艺术与科学院外籍院士。

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国哲学人文社会科学

一等奖等十几项全国及省、部级学术奖,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突出贡献奖,以及国

家九部委和七个全国性非政府机构共同授予的"中华人口奖(科学技术奖)”; 曾荣获美国

人口学会授予的 Dorothy Thomas 优博士或博士后论文奖,北美“政策科学”学术刊物

与克鲁维尔学术出版社(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授予的 Harold D. Lasswell优政策科学论文奖,美国公共卫生学会学术刊物“美国公共卫生学刊(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优论文奖。

于 2001 年和 2006 年二次高票当选连任(2001-2009 年)国际人口科学联盟常务理

事;2006 年经国际专家委员会评议推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聘为由联合国首脑会

议决定出版的、已成为人类历史上引用 广、影响 大、包括人文、社会、经济、数、

理、化、天、地、生所有学科的《生命支持系统大百科全书》的“人口学分卷”主编

(2006-2009 年)。2007-2010 年被聘为国际人口学术刊物中影响因子 高、学术上

权威的美国人口学会学术刊物《Demography (人口学)》副主编。

截止 2018 年 2 月,曾毅在北美、欧洲发表英文学术论文 154 篇,其中 116 篇发

表在匿名评审的 SSCI 和 SCI 国际期刊(其他为专著中的章或非 SSCI-SCI 刊物文章;在

国内发表论文 143 篇,其中 109 篇发表在国家级核心学术期刊(其他是专著中的章);出版

著作 27 本,其中包括在欧美出版英文著作 10 本和在国内出版中文著作 17 本。在报纸

和大众刊物发表人口社会经济政策相关文章 18 篇,撰写递交给政府有关部门的政策咨

询报告 48 篇。根据杜克大学图书馆 2018 年 3 月下旬基于 Google Scholar 的检索报告,

曾毅发表出版的论著被其他学者引用 7975 次,h 指数(h-index)为 45(即有 45 篇论著

被他人至少应用 45 次以上),i10 指数(i10-index)为 130(即有 130 篇论著被他人引

用至少10次以上)。曾毅是 ISI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Institute) 2000年9月公布的1981

-1998 全球 SCI 和 SSCI 引用率高的“高影响力论文”学者之一(其中中国社会科学学者

有二位入选:林毅夫与曾毅)。

学位与学历

1986 年 5 月以“ 优秀”(Summa Cum Laude, i.e. Greatest Distinction)成绩获比

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人口学博士学位。

1986-1987,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并获得博士后研修证书。

Page 2: 克鲁维尔学术出版社(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nsd.pku.edu.cn/docs/20181228143630304213.pdf著作27本,其中包括在欧美出版英文著作10本和在国内出版中文著作17本。

2

1982 年 7 月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理学(地理)学士学位。

现任职

美国杜克大学医学院老年医学部老龄与人类发展研究中心和老年医学部终身教授

(tenured full professor)、并任杜克大学人口研究所与社会学系教授, 杜克大学中华人

口与社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瑞意高等研

究所首席科学家。

德国马普研究院人口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Demographic Research)杰

出研究学者。

荷兰皇家艺术与科学院外籍院士。

工作简历

2015.9—现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瑞意高等研究所首席科学家

2003.7 --现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0.1—2017.12:北京大学健康老龄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2001. 4―2009.12:北京大学老龄健康与家庭研究中心主任。

2006.7 --现在:美国杜克大学医学院老年医学部与老龄与人类发展研究中心终身

教授(tenured full professor)、并任人口研究所教授。

2002. 7―现在: 美国杜克大学中华人口与社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1999.1—2006.6:美国杜克大学人口研究中心和社会学系研究教授。

1997.1—1998.12: 德国马普研究院人口研究所资深研究科学家、家庭与人口老化研究室

主任。

1997.1―现在:经北京大学校长办公会议正式批准,在担任北京大学正式在编教授同时,

应聘国外高级学术职务。

1989.5—2003.6: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 博士生导师。经人事部批准为国家“百千万

人才工程”入选者。

1987.8—1989.5: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副教授

1987.8—1993.1: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副所长。

1993.2—1998.6: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

1992—1998:美国明尼苏达大学 Humphrey 公共政策学院客座教授(每年在该校

客座讲学 3 个月)。

1991,1992,1994:美国耶鲁大学经济系人口与经济研究中心客座教授(每年在

该校客座讲学 2-3 个月)。

1986.9—1987.8: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后研究人员。

1982.10—1986.8: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博士生。

1984.4—1986.8:荷兰人口研究所研究人员(从事博士论文研究)。

1978.9—1982.8: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经济地理)学生。

Page 3: 克鲁维尔学术出版社(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nsd.pku.edu.cn/docs/20181228143630304213.pdf著作27本,其中包括在欧美出版英文著作10本和在国内出版中文著作17本。

3

1973.2—1978.8:江西彭泽县黄岭中学教师。

1969.9—1973.2:江西彭泽县黄岭公社繁荣小学教师。

1968.11—1969.9:江西彭泽县黄岭公社繁荣大队插队知青。

1963.9—1966.7:江西彭泽县中学

学术奖与学术荣誉

国外:

曾毅等人关于中国老人健康和死亡率与环境因素的相关关系论文(Yi Zeng, Danan Gu,

Jama Purser, Helen Hoeing, and Nicholas Christakis. “Associations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with Elderly Health and Mortality in China.” 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2010;100(2):298-305),于 2012 年 10 月 30 日在美国公共卫生学会年会上荣获美国公

共卫生学刊(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2011 年度 优论文奖。美国公共卫生

学刊是美国公共卫生学会机关刊物,月刊,1911 年创刊至今已出版发行 101 年,2011

年影响因子为 3.93,在全球 131 家有影响的公共卫生、环境和职业健康相关期刊中排列

第三。在该刊 2010 年发表的约 400 篇论文中,经学术委员会参照论文发表 2 年后被引

用等评审,五篇论文获”美国公共卫生学刊 2011 年度 优论文奖”,曾毅等人的论文是其

中之一。

2010 年 5 月当选为荷兰皇家艺术与科学院外籍院士(终身荣誉称号)。

荣誉学术讲座:总部设在巴黎的“国际健康期望寿命研究组织(Réseau Espérance de

Vie en Santé (REVES))”邀请曾毅 2008 年 5 月 7-9 日在菲律宾马尼拉召开的 REVES

第 20 届大会上作以 REVES 创始人之一、世界著名老龄研究学者 George Myers 教授命

名、为时 1.5 小时的“George Myers 纪念讲座”(George Myers Memorial Lecture);曾毅

的演讲题目是:“人类可否在寿命延长同时实现健康老龄化?---来自中国健康长寿跟踪

调查研究的启示。” REVES 每届大会特邀一位国际著名老龄研究学者在大会上作此荣誉

学术报告。前六届“George Myers 纪念讲座”特邀演讲人是:Gary Andrews (澳大利亚),

Richard Suzman (美国), Jacques Vallin(法国), Naohiro Ogawa(日本), Johan

Mackenbach(荷兰), Eileen Crimmins(美国)等从事老龄研究的世界著名学者。

1998 年获德国马普研究院人口研究所(Distinguished Research Scholar;MPIDR)

授予“杰出研究学者”(Distinguished Research Scholar)终身荣誉职位(MPIDR 为此设

有专项经费,用于资助曾毅每年暑期携带两名研究助手赴德国访问研究的来往机票和在

德国的住房、生活等费用)。

1993 年获北美“政策科学”学术刊物与 Kluwer 学术出版社授予 Harold D. Lasswell 学

术奖。

1987 年 5 月获美国人口学会授予的 Dorothy Thomas 学术奖。

1986 年 8 月获美国人口理事会 Frank W Notestein 荣誉奖学金, 用于在普林 斯顿大

学从事博士后研究。

作为杰出学者被英国剑桥国际名人研究中心及美国名人研究所免费收入近 10 种世界

名人录。

Page 4: 克鲁维尔学术出版社(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nsd.pku.edu.cn/docs/20181228143630304213.pdf著作27本,其中包括在欧美出版英文著作10本和在国内出版中文著作17本。

4

国内:

作为第一主编和主要作者的专著《中国健康老龄发展趋势和影响因素研究》(科学出

版社出版)入选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著作 高荣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2017

年度)”。

主持撰写的“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1998-2012)及相关政策研究综述”和“健

康长寿典型地区 2009 和 2012 年调研进展报告”于 2013 年 6 月分别获中国老年学学会

授予的“第 20 届世界老年学与老年医学大会• 中韩论坛”优秀论文奖。

2009 年 7 月获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国家统计局授予的“第二

次全国农业普查招标课题评审二等奖”。

2009 年 1 月获国家人口计生委、科技部、人事部、中宣部、中组部、卫生部、教育部、

国家统计局、公安部等九部委和七个全国性非政府机构共同授予的"中华人口奖(科学

技术奖)。

1998 年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集体成果,查瑞传、曾毅、郭志刚为课题负责

人)

1997 年 9 月获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

1995 年 12 月获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

1995 年 12 月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中青年奖。

1994 年 9 月获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突出贡献奖。

1994 年 1 月获国家计生委与中国人口学会人口科学一等奖。

1994 年 2 月获全国计划生育优秀政务信息奖。

1992年 3月获国务院和人事部授予的“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并享受政

府津贴。

1991 年 11 月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1 年 9 月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1991年1月获国家教委与人事部授予“在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做出了突出贡献”的荣誉证书。

1991 年 9 月获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

1991 年 12 月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

1991 年 7 月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0 年 12 月获国家教委“霍英东高校青年教师”一等奖(研究类)。

在国际国内学术组织与政府咨询委员会中任职情况

中国人口学会顾问,2002—现在。

中国国家计生委人口专家委员会委员,1990—现在。

美国《Demography》(美国人口学学会会刊)副主编,2007 年 7 月 1 日-2010 年 8

月。

Page 5: 克鲁维尔学术出版社(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nsd.pku.edu.cn/docs/20181228143630304213.pdf著作27本,其中包括在欧美出版英文著作10本和在国内出版中文著作17本。

5

意大利《GENUS --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emography》编委会委员,2000 年

--现在。

德国《Demographic Research》编委会委员,1998 年--现在。

国际人口科学联盟(IUSSP)常务理事,2001 年-2009 年。

(注:IUSSP 是世界上唯一的国际人口学学会,成立于 1928 年。常务理事 9 名,

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各一人。每届常务理事会任期 4 年;曾毅于 2001 年和 2005

年两次当选为 IUSSP 常务理事,是 IUSSP 自 1928 年成立以来三位当选为 IUSSP

常务理事的中国学者之一,是唯一的当选一次以上的华裔学者。

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1993—2002。

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专家咨询组成员,1988—2000。

世界卫生组织人类生殖部社会科学研究协调指导委员会委员,1989—1995。

国际人口科学联盟第 22 届大会(1993 年在加拿大举行)国际组委会委员,

1989—1993。

国际人口科学联盟第 23 届大会(1997 年在北京举行)国际组委会核心组成员,

1993―1997。

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与校务委员会委员,1990—1997。

国际人口科学联盟提名委员会委员,1993—1997。

丹麦 Carlsberg 教授鳞选评估委员会委员,1997—1998。

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学术咨询委员会主任,1997—2004。

经贸部“联合国人口基金援华项目”专家顾问组成员,1988—1996。

中国卫生部国际卫生咨询委员会成员,1997—2002。

美国科学院人口老龄委员会委员,1998—2001。

美国老龄研究院顾问咨询组成员,2000.2—2002。

国际人口科学联盟健康与长寿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1998—2006。

被以下国际著名大学与研究机构特邀作学术报告(并支付机票等费用)

美国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密西根大学,耶鲁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斯坦福

大学,杜克大学,明尼苏达大学,布朗大学,北卡罗莱纳大学,科罗拉多大学,美国人

口理事会,联合国总部,美国东西方中心,加拿大 McMaster 大学,加拿大不列颠哥伦

比亚大学,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英国剑桥大学,日本 Nihon 大学,荷兰人口研究所,

丹麦 Odense 大学,德国联邦国家统计局人口研究所,美国国家统计局, 美国—德国科

学院暑期学院,芝加哥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科技大学。

2000 年以来曾毅被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特邀作了如下学术报告:

1. 被美国国家统计局特邀做“家庭人口预测新方法与应用”学术演讲,2000 年 11 月

29 日。

2. 被美国布朗大学人口研究中心特邀作“中国人口老化动态与对策”的学术演讲,

Page 6: 克鲁维尔学术出版社(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nsd.pku.edu.cn/docs/20181228143630304213.pdf著作27本,其中包括在欧美出版英文著作10本和在国内出版中文著作17本。

6

2000 年 11 月。

3. 被国际行为发展研究学会第 16 届大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特邀在大会

开幕式上作题为“中国人口老化与高龄老人”的开幕式上唯一的主旨学术演讲,

2000 年 7 月。

4. 被联合国人口司特邀在联合国纽约总部召开的高级专家会议上作题为“中国的人

口高速老龄化及老年人生活居住安排”的学术演讲,2000 年 2 月.纽约。

5. 被美国密西根大学人口研究中心与中国研究中心特邀分别作“人口老化与家庭人

口预测新方法”及“中国的婚姻与离婚研究”学术报告,2000 年 3 月。

6. 被美国布朗大学社会学系与人口研究培训中心特邀作题为“中国人口老化与老年

人家庭动态变化”学术报告,2000 年 11 月 27 日,美国布朗大学。

7. 被美国斯坦福大学特邀作题为“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学术报告,2001 年 2 月

21 日,美国斯坦福大学。

8. 被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特邀作题为“健康长寿的影响因素”学术报告,2001

年 22 日,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

9. 被丹麦 Odense 大学医学院特邀作题为“中国高龄老人及政策思考”学术报告,

2001 年 5 月 8 日, 丹麦 Odense 大学。

10. 被第 5 届“心脏病预防医学国际大会”特邀作题为“中国的快速人口老化及其对医

疗费用的影响”学术报告,2001 年 5 月 28 日,日本大阪。

11. 被世界银行与德国经济合作发展部特邀在“可持续发展与具有活力的经济”论坛

上作题为“中国农村养老保险与可持续发展”学术报告,2000 年 7 月 10-12 日,

德国柏林。

12. 被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特邀作题为“中国老龄健康研究”学术报告,2002 年 4 月 2

日,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

13. 被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总部特邀作关于家庭户与消费预测新方法与应用报告,

2003 年 6 月 2 日,美国 Detroit。

14. 被美国 STATA 软件公司总部特邀作关于家庭户预测新方法与软件研制的报告,

2003 年 11 月 10 日,美国 College Station。

15. 被亚洲与大洋洲第七届老年学大会特邀作关于中国健康长寿影响因素研究的大

会主旨报告,2003 年 11 月 28 日,日本东京。

16. 被日本国家人口与社会保障研究所特邀作关于中国健康长寿研究的学术报告,

2003 年 12 月 1 日,日本东京。

17. 被日本法政大学主办的老龄研究前沿国际研讨会特邀作关于中国老龄化与农村

养老保障的大会主旨报告,2003 年 12 月 2 日,日本东京。

18. 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管理学部特邀在“老年健康、家庭与照料需求成本”专家研

讨会上作主旨报告,2004 年 6 月 18 日,北京。

19. 被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特邀作“老龄健康研究”学术报告。2005 年 10 月 17 日。

Minneapolis。

20. 被美国国家统计局特邀做“州与小区域家庭人口预测方法与应用”学术演讲,2005

Page 7: 克鲁维尔学术出版社(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nsd.pku.edu.cn/docs/20181228143630304213.pdf著作27本,其中包括在欧美出版英文著作10本和在国内出版中文著作17本。

7

年 11 月 7 日,华盛顿。

21. 被美国著名的“国际合作与发展”(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Collaborative

International (PADCO))特邀在美国名人汇聚的华盛顿 Cosmos 俱乐部作关于

中国人口老化,城市化与发展“的学术报告,2005 年 11 月 8 日,华盛顿。

22. 被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系“老龄、生物人口学与健康研究中心”特邀做“中国老年

健康长寿跟踪调查及其研究发现”的学术报告,2006 年 3 月 17 日,芝加哥。

23. 被新加坡国立大学经济系特邀做“中国人口老化与退休金缺口预测分析” 的学术

报告,2006 年 5 月 3 日,新加坡。

24. 被香港科技大学和广州市政府特邀做“中国人口老化的挑战与机遇”主旨报告,南

沙科技论坛,2006 年 11 月.

25. 被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人口和社会研究所特邀主讲“家庭人口和老年居住安排预测

新方法与应用” 澳大利亚全国专题培训班,2007 年 12 月 6-7 日。

26. 美国联邦与 51 个州/特区政府负责人口预测与社会经济规划官员组成的协会

(Federal-State Cooperative Program for Population Projections -FSCPP)

特邀曾毅 2008 年 4 月 16 日在他们的年度会议上作安排在第一个大会发言的主

旨报告,演讲及示范曾毅与同事多年来研制的多维家庭人口预测新方法与软件。

27. 被上海财经大学特邀做关于“中国人口老化的挑战和机遇”学术演讲,2009 年 5

月 23 日。

28. 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学部两次特邀在其组织的关于老龄健康重大项目研

究立项论证全国专家研讨会上作唯一的主旨报告,2010 年 3 月 2 日和 4 月 9 日。

29. 被中国政法大学特邀做“明法”经济学系列讲座,2010 年 12 月 8 日。

30. 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特邀在“第三届系统科学论坛”做题为“中国

人口家庭结构与社会经济均衡发展的挑战与对策”演讲(三个主旨报告之一),

2011 年 10 月 26 日。

31. 被英国人口学会特邀在伦敦做题为“HOUSEHOLDS AND LIVING

ARRANGEMENTS PROJECTIONS AT NATIONAL AND SUB-NATIONAL

LEVEL -- An Extended Cohort-component Approach”的专场学术报告,2012 年

7 月 16 日。

32. 被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Applied System Analysis (IIASA)特邀做题为

“Household and Living Arrangement Projections: The ProFamy Extended

Cohort-Component Method and Applications to China and the U.S.的专场学术

报告,2013 年 8 月 6 日。

33. 被巴西 Campinas 大学人口系邀请,于 2016 年 9 月 26-30 举办以曾毅等(2014)

关于家庭人口预测方法和应用专著为教材、为期一周的“ProFamy 家庭人口预

测新方法及应用”培训班,特邀曾毅教授和王正联博士讲课,Campinas 大学和

来自巴西及阿根廷其他高校合计 22 位教员和研究生全程参加培训。

34. 被西班牙 Bankinter Innovation Foundation 特邀(并支付公务舱机票和旅馆等费

用)出席 2017 年 11 月 30 日-12 月 1 日在马德里举行的主题为“Future Trends

Page 8: 克鲁维尔学术出版社(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nsd.pku.edu.cn/docs/20181228143630304213.pdf著作27本,其中包括在欧美出版英文著作10本和在国内出版中文著作17本。

8

Forum: How Will Longevity Reshape the World? 并报告北京大学“中国老年健康

调查(1998-2018 年)”的相关创新研究成果。

35. 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特邀在 2017 年 12 月 20

日主办的“2017 年中国人口发展与粮食安全研讨会”上做题为“鼓励生育二孩

利国益民并有助于粮食安全”的主旨发言。

36. 被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特邀在《CEFS 前沿系列报告》作题为“ 家庭

户小型化和结构的变化对能源消费及人口老化问题影响显著“的学术报告。

曾毅作为会议学术组委会负责人,组织与主持的学术会议(仅列出 1998 年以来的会议)

1. 1998年 7月 26日-8月 2日在德国马普研究院人口研究所举办“家庭住户模型与应

用”研讨会,来自北美、欧洲、中国、墨西哥等国的 34 位学者(含二位美国科学院

院士、一位德国科学院院士,一位荷兰科学院院士)出席了研讨会。

2. 1999 年 12 月 31 日在北京召开,有三十几位知名专家学者及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调

研组及全国老龄协会有关负责人参加的“老龄健康对策”专家咨询研讨会。

3. 2001 年 3 月 2―3 日在北京大学召开,有来自全国各地(含香港)105 名专家学者参

加的“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学术研讨会”,共有 35 篇论文在会上宣读。

4. 由12人组成的中国学者代表团应邀于2001年8月中旬赴德国马普研究院人口研究

所参加“老龄健康”国际研讨会,与来自美国、德国、法国、丹麦等国学者进行学术

交流。

5. 2001 年 10 月 22-27 日在北京大学举办了以下三项国际学术会议与培训:

(1)、“中国老龄健康国际研讨会”(10 月 25 日)。共有 150 多位来自 11 个国家及全

国各地(含香港、台湾)的专家学者与会。会上宣读了 12 篇论文,其中 8 篇是曾毅

领导的“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课题组成员宣读的论文。

(2)、研讨各国老龄健康问题的“寿命延长与老龄健康”国际学术研讨会(10 月 22-

24 日)。11 个国家四十余位知名专家与会,共有 21 篇论文在会上宣读。

(3)、“老龄健康研究方法国际培训班”(10 月 26―27 日)。有来自中国大陆、香港、

台湾、美国、德国、墨西哥的共 60 位学员参加,5 位外国著名专家教授及 4 位中国

著名专家学者授课,并结合计算机实践操作。国际人口科学联盟长寿与健康委员会主

席、国际著名的老龄健康专家 Jean Marin Robin 教授(法国)自始自终参加了培训

班与研讨会,他说:“这次国 际培训班与前 3 天的国际研讨会是我所经历的 成功的

学术培训与研讨”。

6. 2002 年 6 月 19-21 日在香港召开了“华人人口与社会经济研究:2000/2001 年中

国大陆、台湾、香港人口普查数据分析研讨会”,72 位来自大陆、台湾、香港、北

美、加拿大、欧洲的学者与会,宣读了 52 篇论文。

7. 2004 年 5 月 10-11 日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召开了“老龄健康的人口视

Page 9: 克鲁维尔学术出版社(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nsd.pku.edu.cn/docs/20181228143630304213.pdf著作27本,其中包括在欧美出版英文著作10本和在国内出版中文著作17本。

9

窗――社会经济挑战与机遇”国际研讨会,国内外 60 多位知名学者与会。

8. 2004 年 5 月 12-13 日在北京大学召开了“老龄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全国研讨会,

国内 150 位左右学者与会。

9. 2004 年 6 月 18 日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委托,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召开

了“老龄健康、家庭与照料需求成本”专家研讨会。

10. 2004 年 8 月 2-4 日在德国马普研究院人口研究所组织的“健康长寿国际研讨会”,

15 位中国学者与会,与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德国、法国、丹麦等国学者进行学术

交流。

11. 2004 年 8 月 20-21 日在美国杜克大学组织的“中国老龄健康与社会经济的国际视

野”国际研讨会。

12. 2004 年 11 月 20 日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美国老年学会第 57 届年会期间召开的“中

国健康长寿跟踪调查研究”学术研讨分会。

13. 2005 年 9 月 21-23 日在四川召开了“健康长寿国际研讨会”。

14. 2005年12月24日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召开了“中国人口与经济发展”学术

研讨会。

15. 北京大学-杜克大学“老龄健康跨学科研究”第一次研讨会,2006 年 5 月 18-19 日

在北京大学举行。

16. 由曾毅作为主申请人,曾毅、杨焕明为执行主席,组织召开了中科院与科技部资助

的关于“健康长寿的社会、环境和遗传影响因素科学研究前沿”的香山科学会议,

2006 年 12 月 19 日-21 日,北京香山饭店。

17. 北京大学-杜克大学“老龄健康跨学科研究”第二次研讨会,2007 年 4 月 30 日-5

月 3 日在杜克大学举行。

18. 2007 年 10 月 22 日在北京大学召开“社会、行为、环境、遗传交叉学科研究老龄健

康社会安全重大科学问题”专家咨询研讨会。

19. 利用亚洲、大洋州第 8 届老年学与老年医学大会的机遇,于 2007 年 10 月 22 日晚

在北京大学召开“健康长寿国际合作网络”非正式会议。

20. 亚洲、大洋州第 8届老年学与老年医学大会的关于“人口老化与健康长寿”分会,2007

年 10 月 24 日,北京。

21.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论坛“低生育水平下的中国人口与经济

发展论坛”,2008 年 12 月 20 日,北京。

22. 由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 主办、北京大学健康老龄与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人口学

会与 UNESCO-EOLSS 联合委员会协办,“人口研究前沿与展望”国际研讨会,2010

年 5 月 19-20 日,北京;曾毅负责与会国际专家的邀请与学术组织。

23. 曾毅作为主申请人,获得由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教育部、

全国科协主办与资助的“香山科学会议”理事会批准,曾毅、杨焕明、胡鞍钢、蒋正

华、强伯勤为执行主席,组织召开“老龄健康影响因素与保障机制的综合交叉研究”

香山科学会议,2011 年 6 月 29 日-7 月 1 日。北京香山饭店。

24.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与国家统计局人口司联合主办“新时期中国人口与经济发

展战略论坛”,2012 年 6 月 16 日,北京。

25. “人口研究方法与应用:健康老龄的人口生物学与多状态事件历史分析

国际研讨会”,2012 年 10 月 15-18 日,北京、杭州.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健康老龄与发

Page 10: 克鲁维尔学术出版社(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nsd.pku.edu.cn/docs/20181228143630304213.pdf著作27本,其中包括在欧美出版英文著作10本和在国内出版中文著作17本。

10

展研究中心、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浙江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及社会科学基

础研究平台;国际协办单位德国马普研究院人口研究所、荷兰国立跨学科人口研究

所、美国杜克大学人口研究所和医学院老龄与人类发展研究中心。

26. 2014 年 4 月 28-29 日在美国杜克大学组织“老年长期照料和健康老龄化交叉学科

研究”国际研讨会。来自美国、中国、加拿大、荷兰、新加坡、日本等国家合计 66

位学者参会,中国国内有 22 位资深教授和青年学者应邀参会。

27. 于 2015 年 5 月 22-23 日在浙江大学成功举办“长期照料和健康老龄交叉学科研究”

国际研讨会。此次会议吸引了来自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和台湾、美国、英国、德国、

荷兰、丹麦、意大利、俄罗斯、澳大利亚、韩国、印度等 13 个国家和地区共计 95

位专家学者前来参会,其中包括国外学者 29 位,香港学者 1 位。在两天的会议中,

分别就基因组学和社会行为环境-遗传交互作用对老龄健康的影响分析、健康老龄化

的跨学科研究、老年照料需求和劳动力供给、老年长期照料的国际比较、老年人的

社会和家庭照护、社会心理因素对健康老龄化的影响、活力老龄化和成功老龄化等

主题,举行了 4 个全体大会和 12 个分会,合计宣读了 64 篇论文, 以及海报展示 8

篇。

28. 于 2015 年 7 月 12 日在北大医学部成功召开了全国性的“老龄健康的环境-遗传交互

作用与有效干预”协同攻关研讨会,合计 42 位健康老龄领域知名学者与会,全国政

协副主席、著名健康科学家韩启德院士、中科院副院长、著名生物遗传学家张亚平

院士和国家卫计委疾控局、国家老龄委、科技部科技与社会发展司、中国疾控中心

的领导出席。有 19 位著名专家在此次会上用 PPT 简短发言。7 月 12 日下午用 2.5

个小时时间深入讨论如何向科技部建议健康老龄化十三五国家重点专项立项。会后

经过与会专家们继续认真讨论,39 位知名专家联署于 7 月底向科技部递交了题为

“促进老龄健康的遗传-环境交互作用及有效干预研究”十三五国家重点专项立项建

议书。

29. 于 2015 年 12 月 17 日在北京召开了关于“老龄健康的科学基础及有效干预研究”十

三五重点研发计划研讨会。会议由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和北京大学健康老龄

与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发展研究院联合举办。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协

会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韩启德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主任陈

宜瑜院士,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亚平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衰老研究中心童坦君院

士,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陈润生院士、王志珍院士,华大基因研究院杨焕明

院士,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和荷兰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曾毅以及中科院生

物物理所徐涛所长等出席研讨会。出席研讨会的还有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华大

基因研究院、中国社科院、卫生部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解放军

总医院、中国疾控中心、首都医科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 26

家单位的代表共计 83 人。

30. 于 2016 年 11 月 11 日-12 日在北京大学举办“健康长寿前沿交叉学科研究”国内

学术研讨会,围绕“健康长寿与对照组人群队列研究”、“健康长寿与老年疾病影响

因素研究”、“健康长寿与衰老机制研究”、“环境-遗传交互作用研究”、“老年认知

功能、心理健康与有效干预”五个专题展开。来自全国各地高校和科研机构四十多

Page 11: 克鲁维尔学术出版社(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nsd.pku.edu.cn/docs/20181228143630304213.pdf著作27本,其中包括在欧美出版英文著作10本和在国内出版中文著作17本。

11

位知名专家学者应邀参会,展开了非常热烈深入的讨论,就有关资源共享、跨学科

协作等重要事项达成共识。

31. 于 2017年 11月 10-11日成功举办了“健康老龄前沿交叉学科研究(Interdisciplinary

& Frontier Research on Healthy Aging)”国际研讨会。此次会议不仅邀请了包括北

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等 10 多所国内高校与科研院所共 50 多

位在不同学科领域从事健康老龄研究的国内知名专家学者,还有来自美国、德国、

丹麦、日本、意大利、瑞典、瑞士、加拿大、韩国、新加坡等十多个国家共 19 位

国际健康老龄领域知名学者,包括欧洲、美洲及亚洲健康老龄研究项目的主要负责

人(或其代表)应邀参会。与会学者围绕以下八个相互联系的专题报告宣读了 41

篇研究成果论文:百岁老人研究,健康长寿的遗传相关性及其生物功能,老年认知、

痴呆与心理健康,健康老龄影响因素与应对策略,生物医学指标分析,健康老龄相

关基因、性别差异与多组学研究,环境—基因交互作用分析,人口老化、死亡与医

疗保险。大家就健康老龄前沿交叉学科问题展开了非常热烈而富有建设性的讨论,

国内外与会者们一致反映收获很大,会议异乎寻常地成功。

曾毅组织与主持的培训班(仅列出 1998 年以来的培训班)

1. 国家外专局重点项目“老龄人口与社会经济培训团”: 国家老龄工作委员会(包括中央

与省级机构)、国家人口与计生委与国家统计局等司、局、处级以上中青年领导干部

22 人. 2004 年 11 月 4-5 日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与 2004 年 11 月 6-28

日在美国杜克大学举行培训。

2. 国家人口与计生委“人口与和谐社会” 高官培训团”: 国家人口与计生委司局,各省市

自治区人口与计生委主任副主任高级领导干部 25 人 2005 年 8 月 18-19 日在北京

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与 2005 年 8 月 20 日-9 月 10 日在美国杜克大学举行培训。

3. 国家人口与计生委“人口与和谐社会” 高官培训团”: 国家人口与计生委司局,各省市

自治区人口与计生委主任副主任高级领导干部 21 人 2006 年 8 月 10-11 日在北京

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与 2006 年 8 月 12 日-9 月 3 日在美国杜克大学举行培训。

4. 2007 年 9 月 3-4 日,国家人口与计生委“人口与和谐社会” 高官培训团”: 国家人口

与计生委司局,各省市自治区人口与计生委主任副主任高级领导干部 25 人在北京大

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举行培训。

5. 2013 年 12 月 2 日至 4 日,“老年健康研讨暨数据分析培训会”在北京大学成功召开,

来自全国 23 个省级疾控中心、8 个县区疾控中心及相关地市疾控中心、中国疾病预

防控制中心、北京大学的老年健康领域研究人员共计 110 人参加了会议和培训。

曾毅目前主持或参加的研究课题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应对老龄社会的基础科学问题研究课题二)“健康老龄

化-- 老年人口健康影响因素及有效干预的基础科学问题研究”(项目批准号:71490732;

课题组长:曾毅;副组长:陆杰华、米红、闵军霞、雷晓燕), 2015年1月1日-2019年

12月31日,425万元;专家委员会对该项目中期评估结果是“优秀”。

2. 3P01AG031719-07S1, Yi Zeng (Project Leader), James W. Vaupel (Program Project Director), 09/30/2009–04/30/2021

Page 12: 克鲁维尔学术出版社(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nsd.pku.edu.cn/docs/20181228143630304213.pdf著作27本,其中包括在欧美出版英文著作10本和在国内出版中文著作17本。

12

“Sex difference in effects of genetics & GxE interactions on elderly cognition, mental health, and survival”, Yi Zeng is Project Leader of the Project 4 of this NIA/NIH P01 program project.

2P01AG031719, James W. Vaupel (Program Project Director) 09/30/2009–04/30/2021 “Demography of Sex Differences in Health and Survival”; Yi Zeng is a key investigator of Project 2 of this NIA/NIH P01 program project.

曾毅主持的已经完成的国内与国际合作课题

1. “四二一”家庭结构及社会保障问题研究,1993 年 7 月—1996 年 7 月, 国家教委社

科九五重点课题。

2. 人口预测与政策分析,国家计生委人口专家委员会课题,1991.1—1997.1。

3. 家庭人口预测模型:应用与软件研制。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992.1—1995.1.

4. 婚姻家庭的人口普查数据分析。国家统计局受联合国人口基金资助课题,

1991.7—1993.7。

5. 多区域人口预测。国家教委受联合国人口基金资助课题,1990.9—1995.9。

6. 婚姻家庭研究。国家教委受联合国人口基金资助课题,1990.9—1995.9。

7. 中国八十年代离婚研究。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991.7—1994.7。

8. 中国人口与家庭动态研究。国家教委优秀青年教师课题,1988.9—1993.9。

9. 1990 年普查的百岁老人死亡研究。德国马普研究院资助,1997.5—1998.12。

10. 人口增长与土地利用。中国科学院与美国科学院合作课题,1995.10—1998.10。

11. 1990 年普查百岁老人数据分析。丹麦 Odense 大学资助,1996.1—1998.1。

12. 中国生育率转变的系统分析及国际对比。荷兰国立公共卫生与环境保护研究院资助,

1995.9—1997.9。

13. 中国农村生育率及政策分析。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资助,1988.7—1992.7。

14. 中国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与生育率变动。美国耶鲁大学资助,1990.7—1993.7。

15. 中国人口老化文献综述及研究议程。美国老年研究院资助,1994.3—1994.6。

16. 社会文化因素对人口行为与政策制定、执行的影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资助,

1994.7—1995.7。

17. 中国出生性别比升高的原因及其后果。联合国人口基金资助,1991.7—1993.12。

18. 家庭人口学的多维模型。荷兰—中国文化交流基金资助。1991.1—1993.1。

19. “多维家庭人口预测新方法与应用”,国家发改委资助、由国家人口计生委和中国人

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人口执行的国家级重大项目“宏观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子课题,

2009 年 7 月-2011 年 12 月。

20. 老年人口家庭,健康,照料需求与成本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重点项

目。2006 年 1 月 1 日-2009 年 12 月 31 日。

21. 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研究,国务院农业普查办公室。2008 年 8 月 1 日-2009

年 12 月 31 日。

22. 中国老年人口健康状况调查数据库建设,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科学数据共享工

程公共卫生科学数据共享子项目,中国疾控中心/科技部。2008 年 12 月 1 日-2009

年 12 月 31 日。

23. 中国老年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跟踪调查(2008),联合国人口基金驻华代表处,2008

年 12 月-2009 年 12 月。

Page 13: 克鲁维尔学术出版社(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nsd.pku.edu.cn/docs/20181228143630304213.pdf著作27本,其中包括在欧美出版英文著作10本和在国内出版中文著作17本。

13

24. 老年健康照料需求成本数据搜集与分析, 2005年 1月―2005年 12月; 国家自然科学

基金科学部主任基金项目。

25. 胎内及婴幼儿发育对中老年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认知能力及痴呆的影响研究,

2002 年 10 月―2006 年 4 月。经费来源:美国老龄研究院/健康研究院(NLA/NIH)。

26. 中国农村储备积累式养老保险与计划生育。经费来源:国家计生委, 2001-2003。

27. 家庭户预测新方法及其在市场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中的应用。经费来源:美国联邦

统计局, 美国老龄研究院与美国能源部, 2001-2004。

28. 美国家庭结构变动对老年照料需求的影响。经费来源:美国老龄研究院, 2002-2003。

29. 21 世纪生育政策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九五重点课题,与张纯元教授合作主持(课

题申请报告由曾毅主笔,结题报告由张纯元教授主笔),1996—1999。

30. “老年照料成本与照料者负担的人口经济学分析”,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

地重大项目,2010 年 1 月-2012 年 12 月。

31. “我国未来人口规模、结构预测及相关分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学部主任基金

应急项目,2011 年 7 月 1 日-2012 年 4 月 30 日。

32. “中国家庭户住房需求分析与预测研究”, 国务院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

室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重点研究课题,2012 年 2 月 1 日-2012 年 8 月 30 日。

33. NIA/NIH 2R01AG023627, Yi Zeng (PI); Sept. 1, 2010 – May. 31, 2016.

Demographic Analysis of Healthy Longevity in China. NIH

3R01AG023627-06A2S1, Yi Zeng (PI).

34. Administrative supplement grant, 09/01/2010 – 08/31/2015, awarded by NIH

National Human Genome Research Institute (NHGRI) and Office of Behavioral and

Social Sciences Research (OBSSR). This supplement grant is associated with

ongoing R01 “Demographic Analysis on Determinants of Healthy Longevity in

China” (PI: Yi Zeng). This project is to collect additional data of standardized

PhenX measures, which have been developed by NIH to strength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on gene-environment interactions.

35. OTH-12-0003 (BJG06), Yi Zeng (PI); 09/01/2012 – 12/31/2015.Hang Kong Guo’s

Family Foundation: “Study on Effects of Interactions between Social/Behavioral

and Genetic Factors on Enhancing Healthy Aging.”

36. “健康老龄发展趋势和影响因素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重点项目(项目

批准号:71110107025; 课题组长:曾毅;副组长:陆杰华),2012 年 1 月 1 日-2016

年 12月 31日,240万元;专家委员会对该项目中期评估和结题评估结果都是“优秀”。

37. “关于改善老龄健康保障机制和科学管理效益的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项目批准号:71233001, 240 万元; 课题组长:曾毅;副组长:雷晓燕),2013

年 1 月 1 日-2017 年 12 月 31 日;专家委员会对该项目中期评估和结题评估结果都

是“优秀”。

38.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 计划)项目“血管衰老及相关疾病的生物学基础”

(2013CB530700;首席科学家:田小利;课题组负责人:倪挺);曾毅作为课题骨

干,独立负责“筛选并验证与衰老和老年疾病预防显著相关基因及其与环境交互作用

对老龄健康的影响分析”的研究任务。2013 年 1 月 1 日-2017 年 12 月 31 日。

Page 14: 克鲁维尔学术出版社(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nsd.pku.edu.cn/docs/20181228143630304213.pdf著作27本,其中包括在欧美出版英文著作10本和在国内出版中文著作17本。

14

媒体与刊物对曾毅研究成果的报道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中国时报,科技日报,中国经济时报,中国人口报,

中华老年报,农民日报,经济参考报,社会科学报,中国经济导报,中国教育报,中央

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北京广播电台,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美

国之音,东京广播与电视系统,世界日报等多次报道过曾毅的科研成果。

《国际人才交流》,《人物》,《中华英才》,《北京大学学报》,《人口》,《人口与经

济》,《南方人口》,《社会保险导刊》等刊物也以“人物专访“等形式专题报道过曾毅的科

研成果。

用英语撰写,在美国、欧洲出版发行的著作 Books Written In English And Published

In U.S. Or Europe:

1. Zeng Yi. 1990. User's Manual and software of "FAMY" --- A PC Computer program

for Family Status Life Table Analysis. Groningen, The Netherlands: iec ProGAMMA

(Inter-university Expert Center for Computer Software Development and

Distribution). Note: This research book, including the software, was peer-reviewed

before acceptance for publication.

2. Zeng Yi, Zhang Chunyuan and Peng Shongjian (eds.). 1990. Changing Family

Structure and Population Aging in China: A Comparative Approach.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also distributed by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partners in

Western countries).

3. Zeng Yi. 1991. Family Dynamics in China: A Life Table Analysis. Wisconsin: 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 Note: This research book was peer-reviewed before

acceptance for publication.

4. Zeng Yi. 2004. Population Aging and Family Research.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also distributed by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partners in Western countries).

5. Zeng Yi, Eileen Crimmins, Yves Carrière, Jean-Marie Robine (eds.). 2005. Longer

Life and Healthy Aging. Dordrecht: Springer Publisher.

6. Zeng Yi, Gu Danan, Xiao Zhenyu, Tao Liqun. 2005. Graphics of

Socio-Demographic and Health Profiles of Oldest-Old in China (in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Beijing: China Population Press.

7. Jean-Marie Robine, Eileen M. Crimmins, Shiro Horiuchi, and Zeng Yi (eds.). 2006.

Human Longevity, Individual Life Duration, and the Growth of the Oldest-Old

Population. Dordrecht: Springer Publisher.

8. Zeng Yi, Dudley Poston, Denese Ashbaugh Vlosky, and Danan Gu (eds.). 2008.

Healthy Longevity in China: Demographic, Socioeconomic, and Psychological

Dimensions. Dordrecht: Springer Publisher.

9. Zeng Yi (ed.). 2009. “Demography" volume of the Encyclopedia of Life Support

Systems (EOLSS) ( www.eolss.net ), coordinated by the UNESCO-EOLSS

Committee. Oxford: EOLSS Publishers Co.Ltd.

10. Zeng, Yi, Kenneth C. Land, Danan Gu, and Zhenglian Wang. 2014. Household and

Living Arrangement Projections: The Extended Cohort-Component Method and

Applications to the U.S. and China. New York: Springer Publisher.

Page 15: 克鲁维尔学术出版社(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nsd.pku.edu.cn/docs/20181228143630304213.pdf著作27本,其中包括在欧美出版英文著作10本和在国内出版中文著作17本。

15

用英语撰写,在北美、欧洲国际学术刊物(匿名评审)上发表的论文(*指通讯作者)

ARTICLES published in anonymous peer-reviewed journals in North America or

Europe (* means corresponding author)

1) Zeng, Yi*, J. Vaupel and A.Yashin. 1985. “Marriage and Fertility in China: A

Graphical Analysis.”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 11: 721-36.

2) Zeng, Yi*. 1986 “Changes in Family Structure in China: a Simulation Study.”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 12:675-703.

3) Zeng, Yi*. 1988. “Changing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Family Status of

Chinese Women.” Population Studies 42: 183-203.

4) Zeng, Yi* and J. Vaupel. 1989. “Impact of Urbanization and Delayed Childbearing

on Population Growth and Aging in China.”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

15: 425-445.

5) Zeng, Yi* 1989. “Is China's Family Planning Program Tightening Up?”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 Vol. 15, No. 2 :333-337.

6) Zeng, Yi*. 1989. “Aging of the Chinese Population and the Policy Issues: Lessons

Learned from a Rural-urban Dynamic Projection Model.” Referred and selected

articles for publication in International Population Conference, Volume 3: 81-101.

Liege: International Union for Scientific Studies of Population, 21st General

Conference.

7) Zeng, Yi*, Tu Ping, Guo Liu and Xie Ying. 1991. “A Demographic Decomposition of

Recent Increase in Crude Birth Rates in China.”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 17: 435-458.

8) James W. Vaupel* and Yi Zeng. 1991. “Population Tradeoffs in China.” Policy

Sciences 24: 389-406.

9) Zeng, Yi*, Tu Ping, Gu Baochang, Xu Yi, Li Bohua and Li Youngping. 1993.

“Causes and Implications of the Recent Increase in the Reported Sex Ratio at

Birth in China.”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 19: 283-302.

10) Zeng, Yi*, J.W. Vaupel, and Wang Zhenglian. 1993. “Marriage and Fertility in

China: 1950-1989.” Genus Vol.49, No. 3/4, 17-34.

11) Zeng, Yi*, and Wang Deming. 1993. “An Event History Analysis of Remarriage in

China.” Selected and referred article for publication in: International Population

Conference, Volume 3: 323-335. Liege: International Union for Scientific Studies

of Population, 22nd General Conference.

12) Zeng, Yi*, A. Coale, M.K. Choe, Z. Liang, and L. Liu. 1994. “Leaving Parental

Home: Census Based Estimates for China, Japan, South Korea, The United

States, France, and Sweden.” Population Studies 48: 65-80.

13) Zeng, Yi*. 1995. “Aging in China: Progress and Policy Responses.” Reviews in

Clinical Gerontology 5: 77-83.

14) Zeng, Yi*. 1995. “China's Agenda for an Old-age Insurance Program in Rural

Page 16: 克鲁维尔学术出版社(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nsd.pku.edu.cn/docs/20181228143630304213.pdf著作27本,其中包括在欧美出版英文著作10本和在国内出版中文著作17本。

16

Areas.” Journal of Aging & Social Policy 6: 101-14.

15) Schultz, T. Paul* and Yi Zeng. 1995. “Fertility of Rural China: Effects of Local

Family Planning and Health Programs.” Population Economics 8: 329-50.

16) Ma, Z* and K.L. LIAW and Yi Zeng. 1996. "Spousal Residence Separation Among

Chinese Young Couples."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A 28: 877-8.

17) Zeng, Yi*. 1996. “Is Fertility in China in 1991-1992 Far Below the Replacement

Level?” Population Studies Vol. 50: 27-34.

18) Ma, Z.*, K.L. Liaw, and Yi Zeng. 1997. "Migrations in the Urban/Rural Settlement

System of China: Insights from the Micro Data of the 1987 National Survey."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A 29: 709-30.

19) Zeng, Yi*, James W. Vaupel, and Wang Zhenglian. 1997. “A Multidimensional

Model for Projecting Family Households -- With an Illustrative Numerical

Application.” Mathematical Population Studies 6: 187-216.

20) Zeng, Yi*. 1997. “Dilemmas of Family Size Norms in China.” Selected and referred

article for publication in International Population Conference, Volume 3:

1405-1418. Liege: International Union for Scientific Studies of Population, 23rd

General Conference.

21) Vaupel, J.W.*, J.R. Carey, K. Christensen, T.E. Johnson, A.I. Yashin, N.V. Holm,

I.A. Iachine, V. Kannisto, A.A. Khazaeli, P. Liedo, V.D.Longo, Yi Zeng, K.G. Manton,

and J.W. Curtsinger. 1998. “Biodemographic Trajectories of Longevity.” Science,

280: 855-60.

22) Zeng, Yi*, James W. Vaupel and Wang Zhenglian. 1998. “Household Projection

Using Conventional Demographic Data.”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

Supplementary Issue: Frontiers of Population Forecasting. Volume 24: 59-87.

23) Wang Zhenglian, Yi Zeng*, Bernard Jeune, and J.W. Vaupel. 1998. “Age

Validation of Han Chinese Centenarians.” GENUS -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emography, Vol. LIV: 123-141.

24) Schultz, T. Paul* and Yi Zeng. 1999. “The Impact of Institutional Reform from 1979

to 1987 on Fertility in Rural China.” Chinese Economic Review 10: 141-60. (The

authors are listed alphabetically and share equally in the research design and

analysis).

25) Zeng, Yi*, Wang Zhenglian, Ma Zhongdong, Chen Chunjun. 2000. “A Simple

Method for Estimating and : An Extension of Brass Relational Gompertz Fertility Model.” Population Research and Policy Review, Volume 19, No. 6, pp.

525-549.

26) Zeng, Yi* and Linda George. 2000. “Family Dynamics of 63 Million (in 1990) to

More Than 330 Million (in 2050) Elders in China.” Demographic Research, Vol. 2,

No. 5: 113-119.

27) Zeng, Yi* and Wu Deqing. 2000. “A Regional Analysis of Divorce in China Since

Page 17: 克鲁维尔学术出版社(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nsd.pku.edu.cn/docs/20181228143630304213.pdf著作27本,其中包括在欧美出版英文著作10本和在国内出版中文著作17本。

17

1980.” Demography, 37 (2): 215-219.

28) Zeng, Yi* and Jiang Leiwen. 2000. "Does Rapid Economic Growth Accompanied

by Massive Migration Necessarily Result in Sever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 A

Case Study of Pear River Delta in China." Current Politics and Economics of China,

Vol. 3, No. 3. Pp. 427-445.

29) Zeng, Yi* and Kenneth C. Land. 2001. “A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The

Bongaarts-Feeney New Method for Adjusting Bias in Observed Period Total

Fertility Rates.” Demography, 38 (1): 17-28.

30) Zeng, Yi*, James W. Vaupel, Xiao Zhenyu, Zhang Chunyuang and Liu Yuzhi. 2001.

“The Healthy Longevity Survey and the Active Life Expectancy of the Oldest Old in

China.” Population: An English Selection, 13(1): 95-116.

31) Zeng, Yi*, James W. Vaupel, Xiao Zhenyu, Zhang Chunyuang and Liu Yuzhi. 2001.

“L’enquete sue la longevite en bonne sante: l’esperance de vie sans incapacite

des personnes tres agees en Chine.” Population: Longevite, 56(1/2): 109-132.

32) Zeng, Yi* and Linda George. 2002. “Extremely Rapid Aging and the Living

Arrangement of Elderly Persons: the Case of China.” In Living Arrangements of

Older Persons, Population Bulletin of the United Nations, Special Issue Nos. 42/43,

New York: United Nations.

33) Zeng, Yi* and Kenneth C. Land. 2002. “Adjusting Period Tempo Changes – with

an Extension of Ryder’s Basic Translation Equation.” Demography, Vol. 39, No. 2,

pp. 269-285.

34) Zeng, Yi*. 2001. “A Demographic Analysis of Family Households in China,

1982-1995.” Journal of Comparative Family Studies. Vol. 33, No. 1, pp. 15-34.

35) Zeng, Yi*, James W. Vaupel, Xiao Zhenyu, Zhang Chunyuan and Liu Yuzhi. 2002.

“Sociodemographic and Health Profiles of Oldest Old in China.”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 Vol. 28, No. 2: 251-273.

36) Zeng, Yi* and James W. Vaupel. 2002. “Functional Capacity and Self-Evaluation

of Health

and Life of the Oldest Old in China.”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58: 733-748.

37) Zeng, Yi*, T. Paul Schultz, Wang Deming, and Gu Danan. 2002. “Association of

Divorce with Socio-economic Covariates in China, 1955-1985: Event History

Analysis based on Data collected in Shanghia, Hebei, and Shaanxi.” Demographic

Research, Vol. 7, Article 11.

38) Zeng, Yi*. 2002. “Aging in China.” Ekerdt, David J. (ed.), Encyclopedia of Aging.

Macmillan Reference USA, an Imprint of the Gale Group, New York.

39) Zeng, Yi*, Liu Yuzhi, and Linda George. 2003. “Gender Differentials of Oldest Old

in China.” Research on Aging. 25: 65-80.

40) Zeng, Yi* and James W. Vaupel. 2003. “Oldest Old Mortality in China.”

Demographic Research, Vol. 8 (7): 215-244.

41) Zeng, Yi* and Zhenglian Wang. 2003. “Dynamics of Family and Elderly Living

Page 18: 克鲁维尔学术出版社(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nsd.pku.edu.cn/docs/20181228143630304213.pdf著作27本,其中包括在欧美出版英文著作10本和在国内出版中文著作17本。

18

Arrangements in China: New Lessons Learned from the 2000 Census.” The China

Review, Vol. 3, No. 2: 95-119.

42) Zeng, Yi*; Gu, Danan, and Land, K. C. 2004. “A New Method for Correcting

Underestimation of Disabled Life Expectancy and Application to Chinese

Oldest-Old.” Demography, Vol. 41 (2): 335-361.

43) Zeng, Yi*, and Vaupel, J.W. 2004. “Association of Late Childbearing With Healthy

Longevity among The Oldest-Old in China.” Population Studies, 58(1): 37-53.

44) Zeng, Yi*. 2004. “Chinese Longitudinal Healthy Longevity Survey and Some

Research Findings.” Geriatrics and Gerontology International, 2004; 4: S49-S52.

45) Zeng, Yi*, Eric Stallard, And Zhenglian Wang. 2004. “Computing Time-Varying

Sex-Age- Specific Rates of Marriage/Union Formation and Dissolution in Family

Household Projection or Simulation.” Demographic Research, 11, 264-299.

46) Zeng, Yi*, George L., Vaupel J., Goodkind D. 2004. Chinese longitudinal healthy

longevity survey: A unique data resource and research opportunities.

Gerontologist 44:194-195.

47) Gu, Danan*; and Zeng, Yi. 2004. Sociodemographic Effects on the Onset and

Recovery of ADL Disability among Chinese Oldest-old. Demographic Research,

11, 1-44.

48) Zeng, Yi*, Kenneth C. Land, Zhenglian Wang, and Gu Danan. 2006. “U.S. Family

Household Momentum and Dynamics -- Extension of ProFamy Method and

Application.” Population Research and Policy Review, 25(1): 1-41.

49) Gu, Danan*, Liu, Guangya, Vlosky, A. Denese and Zeng, Yi. (2007).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Place of Death among Chinese Oldest-old. Journal of Applied

Gerontology 26(1), 34-57.

50) Zeng, Yi*, Danan Gu, and Kenneth C. Land. 2007. “The Association of Childhood

Socioeconomic Conditions with Healthy Longevity at the Oldest-Old Ages in

China.” Demography. Vol 44, No. 3: 497-518.

51) Zeng, Yi*, 2007. “Options of Fertility Policy Transition in China.”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 Vol. 33 No. 2, Pp. 215-246 (Heading article).

52) Zeng, Yi*, Zhenglian Wang, Jiang Leiwen, and Danan Gu. 2008. “Future trend of

family households and elderly living arrangement in China”, GENUS -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emography, LXIV (No. 1-2): 9-36.

53) Zeng, Yi* (2008). “La Presion demografica sobre el envejecimiento de la

poblacion” (Demographic Pressure on Population Aging in Chin). Vanguardia

Dossier (Spanish Quarterly), Issue 28: 53-59.

54) Xiao, Xinhua, Zhenxin Zhang*, Harvey Jay Cohen, Heng Wang, Wenhui Li, Tong

Wang, Tao Xu, Aimin Liu, Mingying Gai, Ying Shen, Ole Schmitz, Yi Zeng (2008).

“Evidence of a Relationship between Infant Birth Weight and Later Diabetes

Mellitus and 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 in a Chinese Population”. Diabetes

Care, 2008 Mar;31(3):483-7.

55) Zhang, F.*, M Lewis, G Yang, J Iriondo-Perez, Yi Zeng, J Liu (2008).

“Apolipoprotein E polymorphism, life stress and self-reported health among older

Page 19: 克鲁维尔学术出版社(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nsd.pku.edu.cn/docs/20181228143630304213.pdf著作27本,其中包括在欧美出版英文著作10本和在国内出版中文著作17本。

19

adults.”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 Community Health. April 1, 2008; 62(4): e3.

56) Dupre, Matthew E.*; Gu, Danan; Warner, David F. and Zeng, Yi (2009). “Frailty

and Type of Death among Older Adults in China.”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338:

b1175. [PMC2667569].

57) Gu, Danan*; Dupre, Matthew E.; Sautter, Jessica; Zhu, Haiyan; Liu, Yuzhi; and

Zeng, Yi (2009). “Frailty and Mortality among Chinese at Advanced Ages.” Journal

of Gerontology: Social Sciences, 64B(2), 279-289. [PMC2655172]

58) Gu, Danan; Zhang, Zhenmei; and Zeng, Yi (2009). “Accessibility to Healthcare

Services Makes a Difference in Healthy Longevity among Older Chinese Adults.”

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 68:21-219. [PMC19038485]

59) Gu,D*, Dupre, M, Warner, F., Yi Zeng (2009). “Changing Health Status and Health

Expectancies among Older Adults in China: Gender Differences from 1992 to

2002”. 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 68: 2170-2179. [PMC 2727476]

60) Yang Li, Wen-Jing Wang, Huiqing Cao, Jiehua Lu, Chong Wu, Fang-Yuan Hu,

Jian Guo, Ling Zhao, Fan Yang, Yi-Xin Zhang, Wei Li, Gu-Yan Zheng, Hanbin Cui,

Xiaomin Chen, Zhiming Zhu, Hongbo He, Birong Dong, Xianming Mo, Yi Zeng*,

and Xiao-Li Tian* (2009). “Genetic association of FOXO1A and FOXO3A with

longevity trait in Han Chinese populations.” Human Molecular Genetics, 18: 4897

– 4904. (Xiao-Li Tian and Yi Zeng are co-corresponding authors) [PMC2790334]

61) You, D*, Gu, D, Yi Zeng (2010). “Familial Transmission of Human Longevity

among the Oldest-old in China”. Journal of Applied Gerontology. 2010,

29(3),308-332.

62) Zeng, Yi*, Danan Gu, Jama Purser, Helen Hoenig, and Nicholas Christakis (2010).

“Associations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with Elderly Health and Mortality in

China”.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100 (2): 298-305. [PMC 2804639]

63) Gu, Danan*, Jessica Sautter,Robin Pipkin, Yi Zeng (2010). “Sociodemographic

and Health Correlates of Sleep Quality and Duration among Very Old Chinese.

SLEEP, 33(5): 601-610. [PMC 2864875].

64) Shen, K. and Yi Zeng* (2010).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resilience and survival

among Chinese elderly. Demographic Research 23(5) 105-116. doi:

10.4054/DemRes.2010.23.5(July16, 2010) [ PMC 2990503].

65) Zeng, Yi*, Cheng, L., Chen, H., Cao, H., Hauser, E., Liu, Y., Xiao, Z., Tan, Q., Tian,

X., Vaupel, J.W. (2010). Effects of FOXO Genotypes on Longevity: A

Bio-demographic Analysis. The Journals of Gerontology Series A: Biological

Sciences and Medical Sciences, 65A (12): 1285-1299 (Yi Zeng and Xiao-Li Tian

are co-corresponding authors) [PMC 2990269].

66) Feng Q, Hoenig HM, Gu D, Yi Zeng, Purser JL*. (2010). Effect of new disability subtype

on 3-year mortality in Chinese older adults. J Am Geriatr Soc. 2010 Oct;58(10):1952-8.

doi: 10.1111/j.1532-5415.2010.03013.x. [PMID: 20929468/PMCID: PMC3385853].

67) Fan Z*, Zhang ZX, Li Y, Wang Z, Xu T, Gong X, Zhou X, Wen H, Yi Zeng (2010).

Relationship between birth size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China. Annals of

Medicine, 42(8): 596–602. [Epub ahead of print] [PMC3787846].

68) Xiao X, Zhang Z-X*, Li W-H, Feng K, Sun Q, Cohen HJ, Xu T, Wang H, Liu A-M,

Gong X-M, Ying S, Yi Zeng (2009). Low Birth Weight is Associated With

Page 20: 克鲁维尔学术出版社(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nsd.pku.edu.cn/docs/20181228143630304213.pdf著作27本,其中包括在欧美出版英文著作10本和在国内出版中文著作17本。

20

Components of the Metabolic Syndrome. Metabolism,

doi:10.1016/j.metabol.2009.12.001. [PMC 2895955].

69) Zeng, Yi* and Ke Shen (2010). Resilience Significantly Contributes to Exceptional

Longevity. Current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 Research, vol. 2010, Article ID

525693, [PMC 3004383].

70) Zeng, Yi*, Gu, Danan, and George, Linda (2010). Association of religious

participation with mortality among Chinese older adults. Research on Aging, 33(1):

51–83. [PMC3310377].

71) Gu, Danan*, Jessica Sautter, Cheng Huang, and Yi Zeng (2011). Health Inputs

and Cumulative Health Deficits among the Older Chinese. 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 72 (2011): 806-814. [PMC3150484].

72) Zeng, Yi*, Zhenxin Zhang, Tao Xu, Zhongjie Fan, Xinhua Xiao, Xia Chen, Zishi

Wang, Enling Ma, Danan Gu, Fengyu Zhang, and Joseph M. Corless (2011).

Association of Birth Weight with Health and Long-term Survival up to Middle and

Old Ages in China. Journal of Population Ageing, 3:143–159. [PMCID: PMC

3314426].

73) Zeng, Yi* (2011). Effects of Demographic and Retirement-Age Policies on Future

Pension Deficits, with an Application to China.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 37(3): 553–569. [PMID: 22167815, PMC Journal-In process].

74) Zeng, Yi*, Claude Hughes, Megan Lewis, Jianxin Li, Fengyu Zhang (2011).

“Interactions between Life Stress Factors and Carrying the APOE4 Allele

Adversely Impact Self-Reported Health in Old Adults”. Journal of Gerontology

Series A: Biological and Medical Sciences, 2011 October; 66A (10):1054–1061.

[PMC 3172565].

75) Feng, Qiushiu, Zhengliang Wang, Danan Gu and Yi Zeng* (2011). “Household

Vehicle Consumption Forecasts in the United States, 2000 to 2025”.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rket Research, 53(5):593-618.

76) Feng Jie, Jianyi Zhang, Ming Liu, Gang Wan, Keyan Qi, Chenguang Zheng,

Zeping Lv, Caiyou Hu, Yi Zeng, Simon G. Gregory, Ze Yang* (2011). Association of

mtDNA haplogroup F with healthy longevity in the female Chuang population,

China? Experimental Gerontology. 46(12):

987-93.doi:10.1016/j.exger.2011.09.001 [PMID: 21945877, PMC Journal-In

process].

77) Zeng, Yi*, Philip Morgan, Zhenglian Wang, Danan Gu, and Chingli Yang (2012). A

Multistate Life Table Analysis of Union Regimes in the United States-- Trends and

Racial Differentials, 1970-2002. Population Research and Policy Review,

31:207–234. doi:10.1007/s11113-011-9217-2.

78) Zhao-Xue Yin, Xiao-Ming Shi*, Virginia B. Kraus, Simon M. Fitzgerald, Han-zhu

Qian, Jian-wei Xu, Yi Zhai, Melanie D. Sereny, Yi Zeng* (2012) . High normal

plasma triglycerides are associated with preserved cognitive function in Chinese

oldest-old. Age and Ageing. 41(5): 600-606 doi: 10.1093/ageing/afs033 [PMCID:

PMC3500861].

Page 21: 克鲁维尔学术出版社(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nsd.pku.edu.cn/docs/20181228143630304213.pdf著作27本,其中包括在欧美出版英文著作10本和在国内出版中文著作17本。

21

79) Smith, S.K.*, Stefan Rayer, Eleanor Smith, Zhenglian Wang, Yi Zeng (2012).

“Population Aging, Disability and Housing Accessibility: Implications for

Sub-national Areas in the United States”. Housing Studies. 27(2): 252-266

doi:10.1080/02673037.2012.649468 (Available online: 01 Mar 2012; printed

version will be available later).

80) Zeng, Yi*, Huashuai Chen, Xiaoming Shi, Zhaoxue Yin, Ze Yang, Jun Gu and Dan

Blazer (2012). Health Consequences of Familial Longevity Influence among the

Chinese Elderly. The Journals of Gerontology Series A: Biological Sciences and

Medical Sciences. 2012, 68(4), 473-482. doi: 10.1093/gerona/gls203.[ PMCID:

PMC3593617]

81) Chen X, Zhang ZX*, George LK, Wang ZS, Fan ZJ, Xu T, Zhou XL, Han SM, Wen

HB, Zeng Y (2012). Birth measurements, family history,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later-life hypertensive status. Am J Hypertens. 2012, Apr

25(4):464-71. doi: 10.1038/ajh.2011.262. Epub 2012 Feb 2. [PMID: 22297260].

82) Feng L. *, J. Li, T.P. Ng, T.S. Lee, E.H. Kua, Yi Zeng (2012). Tea Drinking and

Cognitive Function in Oldest-Old Chinese, THE JOURNAL OF NUTRITION,

HEALTH & AGING. November 2012, Volume 16, Issue 9, pp

754-758.[PMC3675265]

83) Purser, Jama*, Qiushi Feng*, Zeng Yi, and Helen Hoenig. 2012. “A New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 and Disability in China: Subtypes Based on

Performance-based and Self-reported Measures.” Journal of Aging and Health

24(5):779-798. PMID: 22556391/PMCID: PMC3399922.

84) ZHAI Yi, SHI Xiao Ming*, FITZGERALD Simon Michael, QIAN Han Zhu, KRAUS

Virginia, SERENY Melanie, HU Perry, YIN Zhao Xue, XU Jian Wei, and ZENG, Yi*

(2012). 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Health

Predictors in Middle-Aged and oldest old Chinese. Biomedical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12, 25(3):257-266. doi: 10.3967/0895-3988.2012.03.002.

PMID22840575.

85) Zhao L, Yang F, Xu K, Cao H, Zheng GY, Zhang Y, Li J, Cui H, Chen X, Zhu Z, He

H, Mo X, Kennedy BK, Suh Y, Zeng Yi*, Tian XL* (2012). Common genetic variants

of the β2-adrenergic receptor affect its translational efficiency and are associated

with human longevity. Aging Cell, Volume 11, Issue 6, pages

1094–1101, December 2012. [PMC3633790].

86) Gu, Danan* and Yi Zeng (2012). “Healthiness of Survival and Quality of Death

Among Oldest Old in China Using Fuzzy Sets.” Journal of Aging Health. 24(7):

1091–1130. doi: 10.1177/0898264312453069, PMCID: PMC3532704, NIHMSID:

NIHMS422476.

87) Zeng*, Yi (2012). “Towards Deeper Research and Better Policy for Healthy

Aging--Using the Unique Data of Chinese Longitudinal Healthy Longevity Survey”,

China Economic Journal. Vol. 5, No. 2-3: 131-149.

88) Zeng*, Yi (2012) Interdisciplinary and Multilevel Research on Determinants of

Healthy Aging. Journal of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 Research, Vol. 1, No. 5:

1:e113. doi:10.4172/2167-7182.1000e113.

Page 22: 克鲁维尔学术出版社(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nsd.pku.edu.cn/docs/20181228143630304213.pdf著作27本,其中包括在欧美出版英文著作10本和在国内出版中文著作17本。

22

89) Zeng*, Yi., K.C. Land, Z. Wang, and D. Gu. 2013. “Household and Living

Arrangements Projections at the Sub-National Level: An Extended

Cohort-Component Approach”, Demography. 50:827–852, DOI

10.1007/s13524-012-0171-3. PubMed #: 23208782, NIHMSID #: 426281.

90) Zeng, Yi*. 2013. Extended Fixed Attribute Dynamics Method and an Illustrative

Application in Biodemographic- Genetic Analysis on Longevity. Annual Review of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33(1):217-232.

91) Zeng*, Yi, Lingguo Cheng, Ling Zhao,Qihua Tan, Qiushi Feng, Huashuai Chen,

Ke Shen, Jianxin Li, Fengyu Zhang, Huiqing Cao, Simon G Gregory, Ze Yang, Jun

Gu, Wei Tao, Xiao-Li Tian*, Elizabeth R. Hauser (2013).“Interactions between

Social/ behavioral Factors and ADRB2 Genotypes May be Associated with Health

at Advanced Ages in China.” BMC Geriatrics. 13:91;

http://www.biomedcentral.com/1471-2318/13/91.

92) Ruan, Rongping, Lei Feng, Jialiang Li, Tze-Pin Ng, Yi Zeng* (2013). “Tea

Consumption and Mortality among Oldest-Old Chinese”, Journal of 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 61:1937–1942.

93) Zeng, Yi*, Lan Li, Zhenglian Wang, Helin Huang, Jessie Norris (2013) Effects of

Changes in Households and Cohorts on Future Housing Demand in Hebei

Province, China. GENUS, LXIX (No. 2): 85-111.

94) Catherine A McCarty, Wayne Huggins, Allison E Aiello, Robert M Bilder, Ahmad

Hariri, Terry L Jernigan, Erik Newman, Dharambir K Sanghera, Timothy J

Strauman, Yi Zeng, Erin M Ramos and Heather A Junkins (2014). PhenX RISING:

real world implementation and sharing of PhenX measures. BMC Medical

Genomics 2014, 7-16; doi:10.1186/1755-8794-7-16.

95) Zeng, Yi* and Zhenglian Wang (2014). A Policy Analysis on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of Population/Household Aging in China. Journal of Population

Aging, Vol. 7, Issue 4, Page 255-281; DOI 10.1007/s12062-014-9102-y.

96) Zhaoxue Yin, Xiaoming Shi*, Virginia B. Kraus, Melanie Sereny Brasher,

Huashuai Chen,Yuzhi Liu, Yuebin Lv and Yi Zeng* (2014) Gender-Dependent

Association of Body Mass Index and Waist Circumference with Disability in the

Chinese Oldest Old, Obesity (Silver Spring). 2014;22(8):1918-25.

97) Shen K*, Zeng, Yi. 2014. Direct and indirect effects of childhood conditions on

survival and health among male and female elderly in China.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119 (1982): 207-214.

98) Chei CL, Raman P, Yin ZY, Shi XM, Zeng Y, Matchar DB (2014). Vitamin D Levels

and Cognition in the Elderly Population in China. J Am Geriatr Soc.62(11):

2125-2129, doi: 10.1111/jgs.13082.

99) Zeng, Yi*, Huashuai Chen, Zhenglian Wang and Kenneth C. Land (2015)

Implications of Changes in Households and Living Arrangements for Future

Home-based Care Needs and Costs of Disabled Elders in China. Journal of Aging

and Health, Vol. 27(3) 519–550 (DOI:

10.1177/0898264314552690.jah.sagepub.com). 100) Feng, Qiushi, Joonmo Son, and Yi Zeng. 2015. “Prevalence and correlates of

successful ageing: a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China and South Korea.” European Journal of Aging. Vol. 12, No. 2, pp 83-94.

Page 23: 克鲁维尔学术出版社(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nsd.pku.edu.cn/docs/20181228143630304213.pdf著作27本,其中包括在欧美出版英文著作10本和在国内出版中文著作17本。

23

http://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0433-014-0329-5. 101) Zeng, Yi*, Huashuai Chen, Ting Ni, Rongping Ruan, Lei Feng, Chao Nie,

Lingguo Cheng, Yang Li, Wei Tao, Jun Gu, Kenneth C. Land, Anatoli Yashin,

Qihua Tan, Ze Yang, Lars Bolund, Huanming Yang, Elizabeth Hauser, Craig D.

Willcox, Bradley J Willcox, Xiao-Li Tian*, James W. Vaupel (2015). GxE

Interactions between FOXO Genotypes and Tea Drinking A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Cognitive Disability at Advanced Ages in China. Journal of

Gerontology A: Biological and Medical Sciences. 70(4):426–433.

doi:10.1093/gerona/glu060.

102) Cheng, Lingguo, Hong Liu, Ke Shen, Ye Zhang, Yi Zeng (2015).The Impact of

Health Insurance on Health Outcomes and Spending of the Elderly: Evidence from

China’s New Cooperative Medical Scheme,Health Economics, 24(6): 672-691.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hec.3053/abstract.

103) Chei CL, Raman P, Ching CK, Yin ZX, Shi XM, Zeng Y, Matchar DB.

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Atrial Fibrillation in Chinese Elderly: Results from

the Chinese Longitudinal Healthy Longevity Survey. Chin Med J (Engl). 2015;

128(18):2426-32.

104) Zeng, Yi*, Regional Diversities of Population Aging in China: Handling

Demographic Changes. German Chamber Ticker. 2015, No. 5: 11-13.

105) Zeng, Yi*, Huashuai Chen, Ting Ni, Rongping Ruan, Chao Nie, Xiaomin Liu,

Lei Feng, Fengyu Zhang, Jiehua Lu, Jianxin Li, Yang Li, Wei Tao, Simon G

Gregory, William Gottschalk, Michael W. Lutz, Kenneth C. Land, Anatoli Yashin,

Qihua Tan, Ze Yang, Lars Bolund, Qi Ming, Huanming Yang, Junxia Min, D. Craig

Willcox , Bradley J Willcox, Jun Gu, Elizabeth Hauser, Xiao-Li Tian, James W.

Vaupel (2016). Interaction between FOXO1A-209 Genotype and Tea Drinking i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Reduced Mortality at Advanced Ages. Rejuvenation

Research, Vol. 19, No. 3, pp,195-203. doi: 10.1089/rej.2015.1737.

106) Zeng Yi*, Sereny, M., Gu, D. and Vaupel, J. W (2016). Older Parents Benefit

More in Health Outcome From Daughters’ Than Sons’ Emotional Care in China.

Journal of Aging and Health. Vol 28, Issue 8, pp. 1426-1447, First published date:

January-07-2016, DOI: 10.1177/0898264315620591.

107) Zeng, Yi*, Chao Nie, Junxia Min, Xiaomin Liu, Mengmeng L, Huashuai Chen,,

Hanshi Xu, Mingbang Wang, Ting Ni, Yang Li, Han Yan, Jin-Pei Zhang, Chun

Song, Li-Qing Chi, Han-Ming Wang, Jie Dong, Gu-Yan Zheng, Li Lin, Feng Qian,

Yanwei Qi, Xiao Liu, Hongzhi Cao, Yinghao Wang, Lijuan Zhang, Zhaochun Li,

Yufeng Zhou, Yan Wang, Jiehua Lu, Jianxin Li, Ming Qi, Lars Bolund, Anatoliy

Yashin, Kenneth C.Land, Simon Gregory, Ze Yang, William Gottschalk, Wei Tao,

Jian Wang, Jun Wang, Xun Xu, Harold Bae, Marianne Nygaard, Lene

Christiansen, Kaare Christensen, Claudio Franceschi, Michael W. Lutz, Jun Gu,

Qihua Tan, Thomas Perls, Paola Sebastiani, Joris Deelen, Eline Slagboom,

Elizabeth Hauser, Huji Xu, Xiao-Li Tian*, Huanming Yang*, James W. Vaupel

(2016). Novel loci and pathway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longevity. Scientific

Reports, 6, 21243;

http://www.nature.com/articles/srep21243.

108) Zeng, Yi*, Linda George, Melanie Sereny, Danan Gu and James W. Vaupel

Page 24: 克鲁维尔学术出版社(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nsd.pku.edu.cn/docs/20181228143630304213.pdf著作27本,其中包括在欧美出版英文著作10本和在国内出版中文著作17本。

24

(2016). Older parents enjoy better filial piety and care from daughters than sons in

China.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al Research. 3(1), 2016, pp. 244–272.

109) Zeng, Yi and Therese Hesketh (2016). The effects of China’s universal

two-child policy. Lancet; Vol. 388, No. 10054, pp. 1930–38.

110) Xinyi Zhu, Chengxuan Qiu, Yi Zeng and Juan Li (2016). Leisure activities,

education, and cognitive impairment in Chinese older adults: a population-based

longitudinal study. International Psychogeriatrics, Published online: 09 January

2017, 1–13, doi:httip://doi.org/10.1017/S1041610216001769.

111) Zeng, Yi, Qiushi Feng, Therese Hesketh, Kaare Christensen, and James

Vaupel (2017). Survival, disabilities in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nd physical and

cognitive functioning among the oldest-old in China: a cohort study. Lancet, 2017,

389:1619-29. http://dx.doi.org/10.1016/S0140-6736 (17)30548-2.

112) Zeng, Yi, Qiushi Feng, Danan Gu, and James Vaupel (2017) Demographics,

Phenotypic Health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tic Analysis of Centenarians in China.

Mechanism of Aging and Development, 165 (2017) 86-97.

http://dx.doi.org/10.1016/j.mad.2016.12.010.

113) Zeng, Yi*, Qiushi Feng, Therese Hesketh, Kaare Christensen, and James W

Vaupel. (2017). The oldest-old in China – Authors' reply. The Lancet. 390. 847.

10.1016/S0140-6736(17)31829-9.

114) Zeng, Yi* (2017), Preface of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on healthy aging,

Special Collection of Demographic Research, 2017.

115) Yin Z., Z. Fei, C. Qiu, M.S. Brasher, V.B. Kraus, W. Zhao, X. Shi*, Y. Zeng*

Dietary diversity and cognitive function among elderly people: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Journal of Nutrition, Health and Aging, 2017,21 (10):1089-1094.

116) Feng, Qiushi, Wei-Jun Jean Yeung, Zhenglian Wang, Yi Zeng (2018). Age of

Retirement and Human Capital in an Aging China, 2015–2050. European Journal

of population, https://doi.org/10.1007/s10680-018-9467-3.

117) Lv, Yue-Bin Lv, Xiang Gao, Zhao-Xue Yin, Hua-Shuai Chen, Jie-Si Luo,

Melanie Sereny Brasher, Virginia Byers Kraus, Tian-Tian Li, Yi Zeng, Xiao-Ming

Shi (2018). Revisiting the association of blood pressure with mortality in oldest old

people in China: community based, longitudinal prospective study.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BMJ 2018;361:k2158 | doi: 10.1136/bmj.k2158.

118) Zeng, Yi*, Chao Nie*, Junxia Min*, Huashuai Chen, Xiaomin Liu, Rui Ye,

Zhihua Chen, Chen Bai, Enjun Xie, Zhaoxue Yin, Yuebin Lv, Jiehua Lu, Jianxin Li,

Ting Ni, Lars Bolund, Kenneth C. Land, Anatoliy Yashin, Angela M O'Rand, Liang

Sun, Ze Yang, Wei Tao, Anastasia Gurinovich, Claudio Franceschi, Jichun Xie,

Jun Gu, Yong Hou, Xiao Liu, Xun Xu, Jean-Marie Robine, Joris Deelen, Paola

Sebastiani, Eline Slagboom, Thomas Perls, Elizabeth Hauser, William Gottschalk,

QihuaTan, Kaare Christensen, Xiaoming Shi, Mike Lutz, Xiao-Li Tian, Huanming

Yang, James Vaupel (2018). Sex Differences in Genetic Associations With

Longevity. JAMA Network Open. 2018; 1(4):

e181670.doi:10.1001/jamanetworkopen.2018.1670. [The NIHMS# is:

NIHMS988024].

119) Xin Zhao, Xiaomin Liu, Aiping Zhang, Huashuai Chen, Qing Huo, Weiyang Li,

Page 25: 克鲁维尔学术出版社(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nsd.pku.edu.cn/docs/20181228143630304213.pdf著作27本,其中包括在欧美出版英文著作10本和在国内出版中文著作17本。

25

Rui Ye, Zhihua Chen, Liping Liang, Qiong A. Liu, Juan Shen, Xin Jin, Wenwen Li,

Marianne Nygaard, Xiao Liu, Yong Hou, Ting Ni, Lars Bolund, William Gottschalk,

Wei Tao, Jun Gu, Xiao-Li Tian, Huanming Yang, Jian Wang, Xun Xu, Michael W.

Lutz, Junxia Min*, Yi Zeng*, Chao Nie* (2018). The correlation of copy number

variations with longevity in a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of Han Chinese.

AGING-US, Vol. 10, No. 6: 1206-1222.

在欧美出版的专著中的章 Chapters in books published in North America or

Europe

1) Zeng, Yi*. 1989. “Population Policy in China: New Challenge and Strategies.” Pp.

61-73. In An Aging World, edited by John M. Eekelaar and David Pearl.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 Zeng, Yi* and A. Coale. 1990. “Age Schedules of Leaving the Parental Home in

U.S.A., France, and Sweden.” In Changing Family Structure and Population Aging

in China: A Comparative Approach, edited by Zeng et al.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3) Zeng, Yi*. 1992. “Changes in family structure in China.” In The Population of

Modern China, edited by Dudley L. Poston and David Yaukey. Pp. 535-548. New

York: Plenum Press.

4) Zeng, Yi* and Zhang Qinwu. 1997. “Conditions in China Influencing

Out-migration.” In The Silent Debate: Asian Immigration and Racism in Canada,

edited by E. Laquian, A. Laquian, Terry McGee. Pp. 75-84. Institute of Asian

Research.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5) Wang Zhenglian, Yi Zeng*, Bernard Jeune, and J. Vaupel. 1997. “A Demography

and Health Profile of Centenarians in China.” In Longevity: To the Limits and

Beyond, edited by J-M. Robine et al. Pp. 91-104. New York/Berlin: Springer

Publisher.

6) Zeng, Yi*. 1999. “Population Aging in China: Policy Tradeoff and Challenges.” In

Population Aging: Challenges for Policies and Programs in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edited by R. Cliquet and M. Nizamuddin. Pp. 221-232.

Jointly published by United Nations Population Fund and Population and Family

Study Center, Belgium.

7) Zeng, Yi*. 2000. “Marriage Patterns in Contemporary China.” In The Changing

Population of China, edited by Xizhe Peng with Zhigang Guo.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ers.

8) Zeng, Yi*. 2000. “Prospective du vieillissement: le cas de la Chine et

comparaisons internationales”. In Les Cles du XXIe Siecle. Edited by Jerome

Binde and prefaced by Koichiro Matsuura, Director General of UNESCO, Paris:

Seuil, Editions UNESCO.

9) Zeng, Yi*. 2001. “Forecasting the Ageing of Populations: China and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s.” In Keys to the 21st Century, Jerome Binde (ed.). New

Page 26: 克鲁维尔学术出版社(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nsd.pku.edu.cn/docs/20181228143630304213.pdf著作27本,其中包括在欧美出版英文著作10本和在国内出版中文著作17本。

26

York/Oxford/Paris: Berhahn Books and UNESCO Publishing.

10) Zeng,Yi*. 2002. “Old Age Insuranc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Rural

China.” In Gudru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ith a Dynamic Economy.

Kochendörfer-Lucius and Boris Pleskovic (eds.). Washington: World Bank.

11) Zeng, Yi*. 2002. “Population Problems and Strategies in China.” In a book (in both

English and French languages) on Population of Contemporary China edited by

Isabelle Attane, Paris: INED.

12) Zeng, Yi*, Gu Danan and Kenneth C. Land. 2005. “A Method for Correcting the

Underestimation of Disabled Life Expectancy, with an Empirical Application to

Oldest-Old in China.” In Zeng,Yi, Eileen Crimmins, Yves Carrière, Jean-Marie

Robine (eds.). Longer Life and Healthy Aging. Dordrecht: Springer Publisher.

13) Zeng,Yi*, Liu Yuzhi and Linda K. George. 2005. “Female Disadvantages among

the Elderly in China.” In Zeng,Yi, Eileen Crimmins, Yves Carrière, Jean-Marie

Robine (eds.). Longer Life and Healthy Aging. Dordrecht: Springer Publisher.

14) Kenneth C. Land, Yang Yang, and Yi Zeng, 2005. “Mathematical Demography,”

Chapter 22, in D. L. Poston, Jr. and M. Micklin (editors). Handbook of Population.

New York: Springer Publishers.

15) Zeng,Yi* and James W. Vaupel. 2006. “Oldest-old Mortality in China.” In:

Jean-Marie Robine, Eileen M. Crimmins, Shiro Horiuchi, and Yi Zeng (eds.)

Human Longevity, Individual Life Duration, and the Growth of the Oldest-Old

Population. Dordrecht: Springer Publisher.

16) Zeng, Yi. 2007*. “Dynamics of Elderly Living Arrangements in China.” In: New

Perspectives in China and Aging, Pp 93-104, edited by Ian G. Cook and Jason L.

Powell. New York: Nova Science Publishers.

17) Dudley L. Poston, Jr. and Yi Zeng*, 2008. “Introduction: Aging and Aged

Dependency in China”, Chapter 1 in: Zeng,Yi, Dudley Poston, Denese Ashbaugh

Vlosky, and Danan Gu (eds.). 2008. Healthy Longevity in China: Demographic,

Socioeconomic, and Psychological Dimensions. Dordrecht: Springer Publisher.

18) Zeng,Yi*, 2008. “Introduction to the Chinese Longitudinal Healthy Longevity

Survey (CLHLS)”, Chapter 2 in: Zeng,Yi, Dudley Poston, Denese Ashbaugh

Vlosky, and Danan Gu (eds.). 2008. Healthy Longevity in China: Demographic,

Socioeconomic, and Psychological Dimensions. Dordrecht: Springer Publisher.

19) Zeng,Yi* and Danan Gu, 2008. “Reliability of Age Reporting among the Chinese

Oldest-old in the CLHLS Datasets”, Chapter 4 in: Zeng,Yi, Dudley Poston, Denese

Ashbaugh Vlosky, and Danan Gu (eds.). 2008. Healthy Longevity in China:

Demographic, Socioeconomic, and Psychological Dimensions. Dordrecht:

Springer Publisher.

20) Zeng,Yi, 2008. “Epilogue: Future Agenda”, Chapter 25 in: Zeng,Yi, Dudley Poston,

Denese Ashbaugh Vlosky, and Danan Gu (eds.). 2008. Healthy Longevity in

China: Demographic, Socioeconomic, and Psychological Dimensions. Dordrecht:

Springer Publisher.

21) Gu, Danan; Vlosky, A.Denese; and Zeng, Yi. Gender Differentials in Transitions

Page 27: 克鲁维尔学术出版社(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nsd.pku.edu.cn/docs/20181228143630304213.pdf著作27本,其中包括在欧美出版英文著作10本和在国内出版中文著作17本。

27

and Expected Years Spending in Seven Living Arrangements among the

Oldest-Old in China--- A Population-Based Decrement-Increment Life Table

Analysis. In Harriet T. Benninghouse and Andria G. Rosset (eds.). Women and

Aging: New Research. New York: Nova Publisher. 2008.

22) Zeng,Yi* and Linda K. George, 2010. Population Aging and Old-Age Care in China.

In: Dale Dannefer and Chris Phillipson (eds.) Sage Handbook of Social

Gerontology, Thousand Oaks/CA/USA: Sage Publications.

23) Shen, Ke and Yi Zeng. 2011*.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resilience and survival

among Chinese elderly. In Resnick B., L.P. Gwyther and K.A. Roberto (eds),

Resilience in Aging: Concepts, Research and Outcomes. New York: Springer

Publisher, 2011.

24) Gu, Danan, Qiushi Feng and Yi Zeng. 2016. Chinese Longitudinal Healthy

Longevity Study. In Nancy A Pachanan (ed.), Encyclopedia of Geropsychology.

Springer Science+Business Media Singapore 2016. DOI

10.1007/978-981-287-080-3_76-1.

用英语撰写,在北美、欧洲发布的其他科研报告论文

1) Zeng,Yi*. 1985. “A Demographic Profile of Family in China.” (Het Chinese gezin in

demografisch perspectief) Demos, April, 1985, Netherlands Interuniversity

Demographic Institute.

2) Zeng,Yi*. 1986. “Family Status Life Table: An Extension of Bongaarts' Nuclear

Family Model.” Working paper of Netherlands Interuniversity Demographic

Institute (NIDI), No. 70.

3) Zeng,Yi*. 1986. “Fertility and Family Dynamics in China.” Working paper of

Interuniversity Program in Demography, Brussels Free University. No. 86-6,

Brussels.

4) Zeng,Yi*. 1989. “A Model of Family Status Life Table and Its Application.” English

version of 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 Science 1: 77-94, published in the U.S.

by Allerton Press, Inc.

5) Zeng,Yi*. 1989. “A Policy in Transition.” People, Vol. 16, No. 1, 1989.

6) Zeng,Yi* 1989. “Population Trends in China: A New Challenge.” Pp. 197-196 in

Media Standards and Journalistic Accountability, Proceedings of the Ninth World

Media Conference, March 22-25, 1989, published by World Media Association.

7) Zeng,Yi. 1990*. “An Analysis of Changing Trends in China's Urban and Rural

Households.” English version of 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 Science 2:

187-200, published in the U.S. by Allerton Press, Inc.

8) Zeng,Yi. 1991*. “A Comparative Study of Family Dynamics in Rural and Urban

Areas in China.” In Fertility in China, Pp. 467-486. Published by the 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 Institute (ISI). The Hague: ISI.

9) Zeng,Yi*, Li Xiaoli and Ma Zhongdong. 1991. “The Trend and the Model Schedule

Page 28: 克鲁维尔学术出版社(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nsd.pku.edu.cn/docs/20181228143630304213.pdf著作27本,其中包括在欧美出版英文著作10本和在国内出版中文著作17本。

28

of Leaving the Parental Home after Marriage in China.” In Fertility in China, Pp.

421-450. Published by 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 Institute (ISI). The Hague: ISI.

10) Zeng,Yi*, Li Xiaoli and Ma Zhongdong. 1991. “A Chinese Female Postnuptial

Leaving Home Model--A Procedure for Analysing Main Parameters α and β in the

Setting up, Testing and Estimation of the Model.” English version of 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 Science 3: 205-18 published in the U.S. by Allerton Press,

Inc.

11) Zeng,Yi*, T. Paul Schultz and Wang Deming. 1992. “An Event History Analysis of

Divorce in China.” Economic Growth Center Discussion paper, No. 675, Yale

University.

12) Zeng,Yi*, Li Wei, and Liang Zhiwu. 1992. “The Status, Regional Differences, and

Trend of Chinese Family Structure.” English version of 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 Science 4: 263-84, published in the U.S. by Allerton Press, Inc.

13) Zeng,Yi*. 1993. “Some Important Issues of Popul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China.” In English version of the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China's Agenda in 21st Century.

14) Jiang Zhenghua and Yi Zeng*. 1994. “Changes in Household Size and Structure in

China.” China Population Today. 11 (6): 5-8.

用英文撰写,尚未发表但已用于课程教学和研究培训的教材

1) Zeng,Yi. 1996.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of Demographic Analysis. (注:曾毅于

1992-1996 年将这一并未出版的教材用于北京大学面向中国和外国研究生的人口

学方法英文课程;北京大学其他相关教员也曾使用此英文教材.

2) Zeng,Yi and Wang Zhenglian. “ProFamy: a New Method, Applications and

User-Friendly Computer Software for Family Household Projection.” 这一关于家庭

人口预测方法、应用和软件的培训教材的不同版本在以下国际培训班中被用作主要教

材:(1) 德国马普研究院人口研究所培训班,1998年7 月26 – 8月 2日;(2) 国际人口

科学联盟和德国马普研究院人口研究所联合举办的暑期学校,2005年7月;(3) 澳大

利亚国立大学人口与社会研究院培训班,2007年12月6-7日; (4) 巴西Campinas大

学人口学系2016年9月26-30举办来自巴西及阿根廷的教员和研究生参加的培训班。

应美国人口普查局邀请用英文撰写的研究报告

1. Zeng Yi and Zhenglian Wang. 2002. “U.S. Households Projection by Race Using

Demographic Rates as Input --Primary Progress Report,” Report No. 1 submitted

to the Census Bureau.

2. Zeng Yi, Chingli Yang, Zhenglian Wang, and Philip Morgan. 2002. “Marital Status

Transitions and Fertil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 Occurrence/Exposure Rates and

Frequencies of Marital Status Transitions & Marital and Non-Marital Fertility by

Race, Age, and Parity in Periods 1970-1996, and Cohorts born since 1920,”

Report No. 2 submitted to the Census Bureau.

3. Zeng Yi and Zhenglian Wang. 2002. “Preliminary Projection of U.S. Households by

Page 29: 克鲁维尔学术出版社(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nsd.pku.edu.cn/docs/20181228143630304213.pdf著作27本,其中包括在欧美出版英文著作10本和在国内出版中文著作17本。

29

Race,” Report No. 3 submitted to the Census Bureau.

在国内出版的专著,教材及译著

1. 曾毅著、王正联:《家庭状态生命表软件及其应用》。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2. 曾毅编著:《人口分析方法与应用》(教材)。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3. 曾毅著:《中国人口发展态势与对策探讨》。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4. 曾毅、郭志刚等译:《家庭人口学模型及应用》(译著;John Bongaats 原著)。北京

大学出版社,1994。

5. 曾毅等著:《中国八十年代的离婚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6. 查瑞传、曾毅、郭志刚等著:《中国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分析(上、下两集)》。高等

教育出版社,1996。

7. 张纯元、曾毅(主编):《市场人口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8. 曾毅、柳玉芝、张纯元、萧振禹等著:《健康长寿影响因素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年。

9. 曾毅著:《中国人口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0. 曾毅、顾大男、萧振禹、陶立群著:《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调查图集》。北京:中

国人口出版社,2005 (中英文)。

11. 曾毅, 李玲,顾宝昌,林毅夫等著:《21 世纪的中国人口与经济发展》。社会 科学文

献出版社。2006。

12. 曾毅、顾宝昌、郭志刚等著:《低生育水平下的中国人口与经济发展》,北京大学

出版社,2010年。

13. 曾毅等著:《老年人口家庭、健康与照料需求成本研究》,科学出版社,2010年。

14. 曾毅主编英文原著,马力、姜卫平主编译著,刘鸿雁、郭维民等译,游允中、顾宝

昌等校译:《生命支持系统大百科全书—人口学分卷》,中国人口出版社,2010年

出版(曾毅主编的英文原著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生命支持系统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出版)。

15. 曾毅、张震、顾大男、郑真真编著:《人口分析方法与应用(第二版)》,北京大

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 – 本书于2010年1月获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为对人才培养质量

有重大影响的、由市级以上教学名师奖获得者、著名学者、专家主编的精品课程教

材项目“重点支持项目”奖励。

16. 曾毅、顾宝昌、梁建章、郭志刚(主编):《生育政策调整与中国发展》,社会科

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出版。

17. 曾毅、陆杰华、雷晓燕、施小明 (主编):《中国健康老龄发展趋势和影响因素研

究》,科学出版社。--本书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2017 年度)”。

在国内中文学术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1. 曾毅:西藏高原的升起与中国自然环境的变迁。《地理教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2。

2. 曾毅:多增-减生命表的构造方法及其在中国妇女婚姻研究中的应用。《人口 研

究》,1987,No.3。

3. 曾毅:关于生育率下降如何影响我国家庭结构变动的探讨。《北京大学学报》,

1987,No.4。

4. 曾毅:试论人口城镇化对控制我国人口增长的影响。《人口与经济》,1987,No.6

Page 30: 克鲁维尔学术出版社(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nsd.pku.edu.cn/docs/20181228143630304213.pdf著作27本,其中包括在欧美出版英文著作10本和在国内出版中文著作17本。

30

5. 曾毅:六十年代以来美国家庭结构的变动。《青年地理学家》,1987, No.3。

6. 曾毅:人口要素变动对我国妇女家庭状态的影响。《中国人口科学》,1988,No.1。

7. 曾毅:家庭人口学—一门十分活跃的人口学分支学科。《中国人口科学》,1988,

No.6。

8. 曾毅:我国城乡家庭结构变动趋势分析。《中国人口科学》,1989,No.6。

9. 曾毅、李晓丽:从湖南、山西调查看农村妇女家庭生命历程与家庭结构变化。《人

口与经济》,1990,No.2。

10. 曾毅:逐步提高平均生育年龄对我国人口发展的影响。《人口与经济》,1990,No.2。

11. 曾毅:试论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的社会经济对策。《人口动态》,1990,No.3。

12. 蒋正华、曾毅、王胜今:实用人口学主要分支的介绍及评述。《人口动态》,1990,

No.6。

13. 曾毅、涂平、郭柳、谢英:全国及各省、市、自治区近年出生率回升原因的人口

学分析。《人口研究》,1991,No.1。

14. 曾毅、李晓丽、马忠东:中国女性婚后离家模型——模型的建立、检验及估测其

主要参数α与β的解析法。《中国人口科学》,1991,No.1。

15. 曾毅:人口城镇化对我国人口发展的影响。《人口学刊》,1991,No.2。

16. 曾毅、金沃泊:中国未来人口发展过程中的几个问题。《中国社会科学》,1991,

No.3。

17. 曾毅:逐步提高平均生育年龄对我国人口发展的影响。《人口与经济》,1991, No.

2。

18. 曾毅、李晓丽、贾同金、杨日章:初婚时居住方式与婚后离开公婆(父母)另立

门户的生命表分析。《人口动态》,1991,No.3。

19. 曾毅、邱沛玲:只要领导重视,措施得力,晚婚晚育是可行的。《人口学刊》,1992,

No.6。

20. 曾毅、李伟、梁志武:中国家庭结构的现状、区域差异及变动趋势。《中国人口科

学》,1992,No.2。

21. 曾毅:利用普查数据估算平均初婚年龄与平均初婚初育间隔的方法及其在四普资

料分析中的应用。《人口与经济》,1992,No.3。

22. 曾毅:从四普与三普资料看华东六省一市婚姻家庭的现状及变动趋势。《人口》,

1993,No.1。

23. 曾毅、顾宝昌、涂平、徐毅、李伯华、李涌平:我国近年来出生性别比升高的成

因及后果分析。《人口与经济》,1993,No.1。

24. 曾毅、蔡文媚、邱沛玲、宋静安:从昌平等地农村调查看晚婚晚育的必要性与可

行性。《人口与计划生育》,1993,No.2。

25. 曾毅、舒尔茨、王德明:上海、陕西、河北三省市的离婚分析。《人口研究》,1993,

No.5。

26. 曾毅:在农村建立储备积累式养老保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人口与计划生育》,

1993,NO.6。

27. 曾毅: 实用人口学与市场经济。《人口与经济》,1994, No. 2.

28. 曾毅:从海南的实践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中国人口科学》,1994,No.2

29. 曾毅:经世济民,学以致用。《市场与人口分析》,1995,No.1。

30. 曾毅:我国 1991-1992 年生育率是否大大低于替代水平。《人口研究》,1995,

No.3。

31. 曾毅、王德明:上海、陕西、河北三省市女性再婚研究。《中国人口科学》,1995,

Page 31: 克鲁维尔学术出版社(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nsd.pku.edu.cn/docs/20181228143630304213.pdf著作27本,其中包括在欧美出版英文著作10本和在国内出版中文著作17本。

31

No.5。

32. 曾毅、吴德清: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离婚水平与年龄分布的变动趋势。《中国社会科

学》,1995,No.6。

33. 曾毅:人口控制与财政政策,《财政研究》,1995,No.11。

34. 曾毅:不宜在纲领性文件中规定农村以家庭养老为主。《人口研究》,1997,No.6。

35. 曾毅、舒尔茨: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对生育率的影响。《中国社会科学》,1998,

No.1。

36. 曾毅、金沃泊、王正联:多维家庭人口预测模型的建立与应用。《中国人口科学》,

1998,No.5。

37. 曾毅:国际人口学研究的新动态与思考。《人口研究》,1998,No.6。

38. 任强、曾毅: 应对老龄化世界的挑战。《中国人口科学》,2001 年第 6 期。

39. 顾大男、曾毅、柳玉芝:健康期望寿命计算方法评述。«市场与人口分析»,2001

年第 4 期。

40. 任强,GR DeLong,曾毅,郑晓瑛. 2001.“新疆环境补碘的社会经济和人口健康

效应分析:结构方程模型”,《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第 35 卷(增刊.),第 67-74 页。

41. 顾大男、曾毅: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隶属等级分析。«中国人口科学»“中国高龄老人

健康长寿研究专辑”,2001 年。

42. 曾毅、萧振禹、张纯元、柳玉芝、战捷、金沃泊:中国 1998 健康长寿调查及高

龄老人生活自理期望寿命,«中国人口科学»,2001 年第 3 期。

43. 曾毅: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二高三大”特征及对策探讨。«人口与经济»,2001 年第

5 期。

44. 曾毅: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一体工程-计生系统面临的历史性

机遇。«人口研究»,2001 年第 6 期。

45. 顾大男、曾毅: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预期寿命研究。«人口与经济»,2002 年第 2

期。

46. 曾毅、顾大男:老年人生活质量研究的国际动态。《中国人口科学》,2002 年第 5

期。

47. 曾毅:农村计划生育与养老保障结合势在必行,在“农村计划生育与养老保障论坛”

上发表的评论,«人口与计划生育»,2002 年第 5 期。

48. 曾毅:计划生育与养老保障一体工程探讨。«人口与计划生育»,2002 年第 5 期。

49. 曾毅:健康长寿调查研究的新进展。《中国人口科学》增刊(老龄健康与社会经济

发展研究专辑), 2004 年。

50. 曾毅、柳玉芝、张纯元、萧振禹:中国高龄老人的社会经济与健康状况。《中国人

口科学》增刊(老龄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研究专辑), 2004 年。

51. 顾大男、曾毅:高龄老人个人社会经济特征与生活自理能力动态变化研究。《中国

人口科学》增刊(老龄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研究专辑), 2004 年,第 14-21 页。

52. 曾毅:对邦戈茨-菲尼方法的评述、检验与灵敏度分析。《中国人口科学》,2004

年第 1 期。

53. 顾大男、曾毅:高龄老人个人社会经济特征与生活自理能力动态变化研究。《中国

人口科学》,2004 年专刊。

54. 曾毅、金沃泊:晚育与健康长寿。《人口研究》,2004 年第 2 期。

55. 曾毅、金沃泊:中国高龄死亡模式及其与瑞典、日本的比较分析。《人口与经济》,

2004 年第 3 期。

56. 曾毅、王正联:中国家庭与老年人居住安排的变化。《中国人口科学》,2004 年第

Page 32: 克鲁维尔学术出版社(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nsd.pku.edu.cn/docs/20181228143630304213.pdf著作27本,其中包括在欧美出版英文著作10本和在国内出版中文著作17本。

32

5 期。

57. 曾毅:中国人口老化,退休金缺口与农村养老保障,《经济学季刊》,2005 年第 3

期。

58. 曾毅:以晚育为杠杆,平稳向二孩政策过渡。《人口与经济》,2005 年第 2 期。

59. 曾毅:国家财政保低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与人口安全。《中国社会保障》,2006

年第 8 期。

60. 曾毅: 论二孩晚育政策软着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中国社会科学》,2006 年第 2

期, 第 93-109 页。

61. 顾大男、曾毅:“1992-2002 中国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的变化。”《人口与经济》,

2006 No. 4: 9-13。

62. 曾毅, 顾大男, 凯.兰德: 健康期望寿命估算方法的拓展及其在中国高龄老人研究中

的应用。《中国人口科学》,2007 年第 6 期。

63. 顾大男、柳玉芝、章颖新、任红、曾毅 (2007). 我国老年人临终前需要完全照料

的时间分析,《人口与经济》,第 6 期 51-58 页。

64. 顾大男、曾毅、柳玉芝、曾宪新 (2007). 中国老年人虚弱指数及其与痛苦死亡的

关系研究,《人口研究》,2007 年第 5 期第 35-41 页。

65. 曾毅:“人口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人口研究》,2009 年第五期。此文被《新

华文摘》2009 年第 24 期(总第 444 期)全文转载。

66. 蒋承, 顾大男,柳玉芝,曾毅,“中国老年人照料成本研究--多状态生命表方法”,《人口

研究》,第 33 卷第 3 期 2009 年 5 月。

67. 曾毅:二孩晚育软着陆方案有利于解决我国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社会科

学》,2009 年第 8 期,第 54—59 页。

68. 曾毅:生育政策亟待软着陆。《社会科学报》,2009 年 1 月 15 日和 1 月 22 日 (连

载)。

69. 曾毅、王正联:“我国 21 世纪东、中、西部人口家庭老化预测和对策分析”,《人

口与经济》,2010 年第二期。

70. 施小明*,曾毅.加强老年健康研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J].中华预防医学杂

志,2010,44(2):94-96.

71. 施小明*,殷召雪,钱汉竹,翟屹,柳玉芝,徐建伟,曾毅.我国长寿地区百岁老人慢性病

及有关健康指标研究[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0,44(2):101-107.

72. 殷召雪,施小明*,徐建伟,翟屹,柳玉芝,曾毅.我国长寿地区 90 岁以上老人血浆超氧

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含量及影响因素[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0,44(2):

123-127.

73. 徐建伟,施小明*,殷召雪,柳玉芝,翟屹,曾毅.我国长寿地区高龄老人血浆微量元素

水平调查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0,44(2):119-122.

74. 翟屹,殷召雪,徐建伟,曾毅,柳玉芝,施小明*.我国长寿地区 80 岁以上老年人贫血患

病情况及影响因素[J].中华预防医学志,2010,44(2):115-118.

75. 曾毅*、沈可. 中国老年人口多维度健康状况分析。”《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0,

44(2)。

76. 徐建伟,翟屹,殷召雪,施小明*,柳玉芝,曾毅.我国长寿地区中老年人群高尿酸血症

患病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风湿病志,2011,15(3):155-158.

77. 徐建伟,施小明,陈亮*,翟屹,殷召雪,柳玉芝,曾毅.我国长寿地区百岁老人慢性肾脏

病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3):2530-2533.

78. 徐建伟,殷召雪,施小明*,翟屹,柳玉芝,曾毅.中老年人群血尿酸水平与甘油三酯关

Page 33: 克鲁维尔学术出版社(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nsd.pku.edu.cn/docs/20181228143630304213.pdf著作27本,其中包括在欧美出版英文著作10本和在国内出版中文著作17本。

33

系的研究[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1,42(7):562-565.

79. 翟屹,施小明*,钱汉竹,Simon Michael Fitzgerald,曾毅,殷召雪,徐建伟, 柳玉芝.贫血

对高龄女性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1,45(9):802-805.

80. 徐建伟,陈亮*,施小明,殷召雪,翟屹,柳玉芝,曾毅.长寿地区中老年人群心血管危险

因素与慢性肾脏病的关联研究[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1,15(12):1011-1013.

81. 曾毅:老龄健康影响因素跨学科研究国际动态综述.《科学通报》,2011,56(35):

2929-2940。

82. 徐建伟,施小明*,翟屹,殷召雪,柳玉芝,曾毅.长寿地区中老年人群血尿酸水平和早

期肾损害的关系[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8):4643-4645.

83. 殷召雪,施小明*,徐建伟,翟屹,柳玉芝,曾毅.长寿地区百岁老人生活方式和生物指

标研究[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2,16(6):490-494.

84. 殷召雪,施小明*,曾毅,翟屹,徐建伟,柳玉芝.高龄老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多维度影

响因素研究[J].老年医学与保健,2012,18(2):87-90,93.

85. 殷召雪,施小明*,徐建伟,翟屹,柳玉芝,曾毅.高龄老人高敏C反应蛋白与糖尿病的关

系[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2,20(5):332-335.

86. 曾毅:老龄健康的跨学科研究:社会、行为、环境、遗传因素及其交互作用。《中

国卫生政策研究》,2012,5(02).

87. 曾毅:普遍允许二孩,民众和国家双赢。《社会观察》,2012年第9期 (封面文章)。

88. 曾毅,陈华帅,王正联:“我国21世纪上半叶老年家庭照料需求成本变动趋势分析,”

《经济研究》,2012(10)。

89. 曾毅.关于中国现行人口政策的若干思考.《行政管理改革》, 2013, 05:24-31.

90. 陈华帅、曾毅:“新农保”使谁受益:老人还是子女?《经济研究》, 2013, 8:55-67

91. 曾毅.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1998-2012)及相关政策研究综述(上).《老

龄科学研究》,2013,01:65-72.

92. 曾毅. 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1998-2012)及相关政策研究综述(下).《老

龄科学研究》,2013,02:63-71.

93. 曾毅:普遍允许二孩与提倡适当晚育。《财经》,2013/08/19 总第365 期。

94. 曾毅:放开二胎,当机立断。《英大金融》,2013年9月刊;Pp. 51-52.

95. 曾毅:优化生育政策调整方案。《财经》,2013/10/07 总第370 期。

96. 曾毅. 生育政策不变,危及复兴大业.《上海经济》,2013,08:12-13+8.

97. 翟屹、徐建伟、施小明、殷召雪、曾毅、柳玉芝,2013,我国长寿老年人超敏C

反应蛋白升高与肾功能的关系,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3年第3期:296-299。

98. 王伟进,曾毅,陆杰华: 中国老年人的被动吸烟状况与其健康风险--基于个人生命

历程的视角。《人口研究》,2014年第一期,第98-112页。

99. 曾毅. 继续完善生育政策调整的思考。《中国国情国力》,2014年第二期,第 59-61

页。

100. 曾毅,顾大男,Jama Purser,Helen Hoenig,Nicholas Christakis:社会、经济

和环境因素对老年健康和死亡的影响-- 基于中国22省份的抽样调查。《中国卫生

政策研究》,第7卷第6期,2014年6月;第53-62页。

101. 曾毅、程令国、阮荣平、陈华帅、李建新、张风雨、陶伟、顾军、田小利,2014,

环境与遗传因素交互作用对老龄健康的影响--相关前期研究综述,医学与哲学,

第9A期:1-6,25。

102. 陈华帅, 文丽, 曾毅. “新农保” 受益的是老人还是子女?. 天津社会保险, 2014年,

第1期: 015.

Page 34: 克鲁维尔学术出版社(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nsd.pku.edu.cn/docs/20181228143630304213.pdf著作27本,其中包括在欧美出版英文著作10本和在国内出版中文著作17本。

34

103. 曾毅(2015), “尽快启动普遍二孩软着陆,实现人口经济社会均衡发展”,《中

国人口年鉴(2014)》,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1月出版。

104. 曾毅:尽快实施城乡“普遍允许二孩”政策既利国又惠民。《人口与经济》,第 36

卷第 5 期,36(5),2015 年。

105. 曾毅(2016):被忽略的“胡焕庸家庭户密度线”——家庭户小型化对能源消费和

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探索与争鸣》,2016 年第 1 期:38-41。

106. 曾 毅 (2017): 马 尔 萨 斯 人 口 论 仍 然 是 错 的 。《 科 学 通 报 》, 62(21),

2335-2345(2017);http://engine.scichina.com/doi/10.1360/N972016-00753。

107. 曾毅,冯秋石,Therese Hesketh, Kaare Christensen, James W Vaupel (2017):

中国高龄老人健康状况和死亡率的变动趋势分析, 《人口研究》,41(4):22-32

(2017). –本文 4000 字摘要应邀在《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2018 年第 2 期发表。

108. 曾毅,胡鞍钢 (2017),整合卫生计生服务与老龄工作,促进亿万家庭福祉,《人

口与经济》,223 (04):36~42.

109. 曾毅 (2018),鼓励生育二孩利国益民并有助于粮食安全,《科技促进发展》,

第 14 卷第 1 期:7~16。

在国内出版的专著中的章

1. 曾毅:关于黄乐林场发展和江西北部林业布局的几个问题。《地理学系文选集》,华

东师范大学,上海,1981

2. 曾毅:江西省彭泽县棉花-粮食生产结构量化分析初探。《地理学系文选集》,华东

师范大学,上海,1981。

3. 曾毅:提高文化教育水平与农村人口控制。《人口研究论文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出版社,1984。

4. 曾毅、金沃泊:中国人口发展进程中若干矛盾的分析。于景元主编:《现代中国人

口与发展》。中国社会出版社,1992。

5. 曾毅:人口与可持续发展。《中国 21 世纪议程国际研讨会论文集》,1993。

6. 曾毅:人口项目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叶文虎与陈继成主编:《中国可持续发展》,北

京大学出版社,1994。

7. 曾毅:第七篇“中国人口的婚姻与家庭结构分析”第二章“初婚年龄与初婚初育间隔的

变动”和第六章“子女离家率的估算与分析”。查瑞传,曾毅,郭志刚主编:《中国第

四次人口普查资料分析》第七篇“中国人口的婚姻与家庭结构分析”,1996 年,高等

教育出版社。

8. 曾毅:第十篇“多区域人口预测”第一章“地多区域人口预测模型”、第二章“生育率模

型及参数预测”、第七章“中国未来人口年龄结构变动趋势”、第八章“政策性思考与讨

论”。查瑞传,曾毅,郭志刚主编:《中国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分析》,1996 年,高

等教育出版社。

9. 曾毅、萧振禹、张纯元、柳玉芝: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基础调查数据质量评估。

《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监测调查数据集》第四章。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年。

10. 曾毅、萧振禹、张纯元、柳玉芝: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基础调查样本设计方案。

《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监测调查数据集》第二章。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年。

11. 曾毅、萧振禹、张纯元、柳玉芝: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项目的研究意义

及攻关目标。《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监测调查数据集》第一章。北京大学出版社。

Page 35: 克鲁维尔学术出版社(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nsd.pku.edu.cn/docs/20181228143630304213.pdf著作27本,其中包括在欧美出版英文著作10本和在国内出版中文著作17本。

35

2000 年。

12. 曾毅:中国老龄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简介。载于曾毅、柳玉芝、张纯元、萧振禹

主编《健康长寿影响因素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3. 顾大男、曾毅:中国老年健康长寿跟踪调查数据质量评估。曾毅、柳玉芝、张纯元、

萧振禹主编:《健康长寿影响因素分析》,第一章;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年。

14. 曾毅、金沃泊、萧振禹、张纯元、柳玉芝:生活自理能力期望寿命的性别与城乡差

异分析。曾毅、柳玉芝、张纯元、萧振禹主编:《健康长寿影响因素分析》,第七章;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5. 顾大男、曾毅: 健康隶属等级分。载于曾毅、柳玉芝、张纯元、萧振禹主编《健康

长寿影响因素分析》,第九章,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6. 曾毅、金沃泊:晚育与健康长寿。载于曾毅、柳玉芝、张纯元、萧振禹主编《健康

长寿影响因素分析》,第二十一章,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7. 曾毅、金沃泊:中国高龄老人死亡模式。载于曾毅、柳玉芝、张纯元、萧振禹主编

《健康长寿影响因素分析》,第二十二章,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8. 曾毅、顾大男:老年人生活质量研究的国际动态。载于曾毅、柳玉芝、张纯元、萧

振禹主编《健康长寿影响因素分析》,第二十六章,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9. 曾毅:二孩晚育政策软着陆--21世纪人口战略。曾毅, 李玲,顾宝昌,林毅夫等著《21

世纪的中国人口与经济发展》第二部分的一章。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20. 曾毅:从“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看尽快启动二孩晚育软着陆。曾毅、顾宝昌、郭志

刚等著:《低生育水平下的中国人口与经济发展》第十三章。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年。

21. 曾宪新、曾毅:老年健康综合指标的构造与分析。曾毅等著:《老年人口家庭、健

康与照料需求成本研究》第四章,科学出版社,2010 年。

22. 蒋承、顾大男、柳玉芝、曾毅:中国老年照料成本的多状态生命表分析。曾毅等著:

《老年人口家庭、健康与照料需求成本研究》第十一章,科学出版社,2010 年。

23. 曾毅:二孩晚育软着陆有利于解决我国出生性别比偏高将导致的家庭性别结构严重

失调问题。曾毅等著:《老年人口家庭、健康与照料需求成本研究》第十六章,科

学出版社,2010 年。

24. 曾毅、蒋耒文、王正联、顾大男:中国家庭户和老人居住安排的未来趋势分析。曾

毅等著:《老年人口家庭、健康与照料需求成本研究》第十二章,科学出版社,2010

年。

25. 曾毅、顾大男:老年生活质量研究的国际动态。梁在主编:《人口学》(西方人文社

科述评系列专著之一),第二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年。

26. 曾毅:“建议尽快实行‘普遍允许二孩与提倡适当晚育’ 政策 -- 六普等新数据分析的启

示”,曾毅、顾宝昌、梁建章、郭志刚(主编):《生育政策调整与中国发展》,第四章,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出版。

27. 曾毅、冯秋石、Therese Hesketh、Kaare Christensen和James W Vaupel:中国

高龄老人生活自理能力、躯体和认知功能及死亡率的变动趋势分析,曾毅、陆杰华、

雷晓燕、施小明 (主编):《中国健康老龄发展趋势和影响因素研究》第四章,科学

出版社,2018年出版。

28. 曾毅、陈华帅、王正联:我国21世纪上半叶老年生活自理能力状况和家庭照料需求

Page 36: 克鲁维尔学术出版社(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nsd.pku.edu.cn/docs/20181228143630304213.pdf著作27本,其中包括在欧美出版英文著作10本和在国内出版中文著作17本。

36

成本变动趋势分析,曾毅、陆杰华、雷晓燕、施小明 (主编):《中国健康老龄发展

趋势和影响因素研究》第六章,科学出版社,2018年出版。

29. 曾 毅、顾大男、Jama Purser、Helen Hoenig和Nicholas Christakis:社会、经济

和环境因素对老年健康和死亡的影响,曾毅、陆杰华、雷晓燕、施小明 (主编):

《中国健康老龄发展趋势和影响因素研究》第17章,科学出版社,2018年出版。

30. 曾毅、程令国、阮荣平、陈华帅、陆杰华、李建新、张风雨、顾军和田小利:

环境与遗传因素交互作用对老龄健康的影响,曾毅、陆杰华、雷晓燕、施小明 (主

编):《中国健康老龄发展趋势和影响因素研究》第18章,科学出版社,2018年出版。

31. 曾毅:普遍允许二孩”政策大大有利于应对人口老化严峻挑战,曾毅、陆杰华、雷

晓燕、施小明 (主编):《中国健康老龄发展趋势和影响因素研究》第27章,科学

出版社,2018年出版。

32. 曾毅和胡鞍钢:整合卫生计生服务与老龄工作,促进亿万家庭福祉,曾毅、陆杰华、

雷晓燕、施小明 (主编):《中国健康老龄发展趋势和影响因素研究》第28章,科

学出版社,2018年出版。

33. 曾毅:我的北大情结。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文集:《精神的魅力》(蒋朗朗主编),

第350-358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5月出版。

在报纸和大众刊物发表的文章

1. 曾毅:市场经济呼唤着应用人口学。《中国人口报》,1993 年 10 月 18 日。

2. 曾毅:积极发展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中国人口报》,1993 年 11 月 17 日。

3. 曾毅:养女儿防老胜过养儿防老。《农民日报》,2007 年 8 月 1 日。

4. 曾毅:从国际视野看我国生育政策的平稳过渡,《经济参考报》,2009 年 6 月 17 日。

5. 曾毅:生育政策亟待软着陆,《社会科学报》,2009 年 1 月 15 日和 1 月 22 日 (连载)

6. 曾毅:中国二孩政策平稳过渡的时机已到 -- 二孩加间隔试点地区和沿海五省市经验

的启示,《中国经济时报》,2009 年 5 月 20 日。

7. 曾毅:二孩加间隔政策十分成功,《中国经济导报》,2009 年 5 月 23 日。

8. 曾毅:人口老化与农村养老保障,《文汇报》,2009 年 5 月 23 日。

9. 曾毅:“人口战略”不等于“一胎战术”,《经济观察报》,2009 年 6 月 29 日。

10. 曾毅:中国应着手“二孩晚育软着陆”试点,《中国经济时报》,2010 年 3 月 31 日。

11. 曾毅:应普遍允许城乡居民有计划生育二孩,《中国经济时报》,2011 年 8 月 24 日。

12. 曾毅:力推“二孩晚育软着陆”。《财经》,2012年9月2日。

13. 曾毅:中国老龄化浪潮与社会养老体系的建立,《消费日报》,2012 年 10 月 25 日。

14. 曾毅:普遍允许二孩与提倡适当晚育,《财经》,2013年8月19日。

15. 曾毅:放开二胎,当机立断。《英大金融》,2013年9月19日。

16. 曾毅:优化生育政策调整方案。《财经》,2013年10月7日。

17. 曾毅:健康的老龄化是国家大事,《上海证券报》,2015 年 12 月 11 日。

18. 曾毅:以全 面 放 开 生 育 应 对 人 口 严 峻 挑 战,《社会科学报》,2018 年 11 月 8

日。

递交政府部门的政策咨询报告

1 曾毅: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二高三大”特征及对策探讨。政策咨询报告, 已递交国家

老龄委与国家计生委,1999 年。

2 我国高龄老人婚姻、家庭结构概况及有关对策建议。政策咨询报告, 已递交国家

老龄委与国家计生委, 1999 年。

Page 37: 克鲁维尔学术出版社(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nsd.pku.edu.cn/docs/20181228143630304213.pdf著作27本,其中包括在欧美出版英文著作10本和在国内出版中文著作17本。

37

3 曾毅:农村计生优质服务与养老保险一体工程:计生系统面临的历史机遇。政策

咨询报告,已递交国家计生委,2000 年。

4 曾毅:家庭户预测新方法及其应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简报,2003 年

第 10 期(总第 352 期)。

5 曾毅,胡鞍钢: 关于重视并研究快速增长的高龄弱势群体的建议。2003 年 9 月

11 日,这篇政策咨询报告得到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的批示。主要基于这篇

报告,全国老龄委制定并发布 2003 年第 48 号文件,自此,高龄老人在全国范

围内受到更多关注。

6 曾毅,李玲,易纲:医疗改革和养老保障——中国经济展望论坛第四场 ,中国

经济研究中心,2003 年。

7 曾毅:关于目前不宜取消生育间隔政策、而应平稳向二孩加间隔政策过渡的建议。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简报,2004 年第 24 期(总第 440 期)。

8 曾毅,陆学艺,黄季焜,P.Shultz:农村、城市化以及人口问题——中国经济研

究中心十周年庆典活动简报之七。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简报 2004 年第 44

期。

9 曾毅等:人口视窗及其影响:国际经验与中国现实。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简报 2004 年第 16 期。

10 曾毅,M.Feldstein, R. Moffitt, 赵耀辉,社会保障与劳动力流动——第六届

NBER-CCER 年会系列简报之二。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简报, 2004 年第

20 期(总第 436 期)。

11 曾毅:退休金缺口与国家财政保底的农村基本社会养老保障。北京大学中国经济

研究中心简报,2005 年第 45 期(总第 530 期)。

12 曾毅:计划生育综合改革与农村养老保障 -- 关于赴江苏、江西调研的汇报。国家

人口计生委办公厅《调查与研究》,2005 年第 18 期。

13 曾毅:我国二孩晚育政策软着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简报,2006 年第 1 期(总第 563 期)。这篇报告的早期版本于 2005 年 9 月 28

日得到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批示,2005 年 9 月 29 日得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

委员长华建敏的批示。温家宝总理将曾毅的这篇报告批转给当时的国家计划生育

委员会主任,国家计生委邀请曾毅前往计生委办公大楼向超过 35 位国家计生委

委、司、处领导们针对这篇政策报告做讲解。

14 曾毅:生育政策调整时机与解决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探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

究中心简报,2006 年第 52 期(总第 614 期)。

15 曾毅:人口老化、二孩晚育政策软着陆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国人口与经济发展研

讨会简报之二,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简报,2006 年第 6 期(总第 568 期)。

16 曾毅:对目前只允许农村独女户及城乡“双独或单独”夫妇生二孩生育政策的思考

与讨论。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简报,2006 年第 2 期(总第 564 期)。

17 曾毅:“尽快启动二孩晚育软着陆有利于解决我国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中科院-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国情报告》增刊第 1 期,2006 年。

18 曾毅:“关于尽快启动二孩晚育软着陆政策的建议",中科院-清华大学"国情报

告”,2007 年增刊第 3 期。

19 曾毅,胡鞍钢:“‘大人口'战略:整合人口计生与老龄工作势在必行”,中科院-清

华大学"国情报告",2007 年增刊第 5 期。

20 曾毅:农民养育女儿在老年所得回报优于儿子。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简报,

2007 年第 25 期(总第 662 期)。

Page 38: 克鲁维尔学术出版社(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nsd.pku.edu.cn/docs/20181228143630304213.pdf著作27本,其中包括在欧美出版英文著作10本和在国内出版中文著作17本。

38

21 曾毅:中国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人口压力,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高层国际论坛简报之六,2008 年第 49 期(总第 744 期)。

22 曾毅:尽快启动二孩晚育软着陆是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抉择,内部

政策研究咨询报告,已于 2008 年 9 月递交时任中央分管人口的李克强副总理和

国家人口计生委,并得到了时任李克强副总理的批示。

23 曾毅:关于五种不同生育政策方案的对比分析,内部政策研究咨询报告,已于

2008 年 7 月递交国家人口计生委。

24 曾毅:从二孩加间隔试点地区成功经验看我国生育政策平稳过渡。北京大学中国

经济研究中心简报 2009 年第 34 期(总第 795 期)。

25 曾毅(2009):中国老年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跨学科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北

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简报 2009 年第 84 期(总第 845 期;中国人群健康长寿

影响因素研讨会简报之一)。

26 曾毅:“二孩晚育软着陆助益降低出生性别比与实现人口均衡发展”,2010;被中

共中央宣传部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以《成果要报》第 70 期(总第 660 期,

2010 年 8 月 17 日)上报党中央政治局全体委员、国务院总理、所有副总理和国

务委员、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政策研究室和有关部委领导。

27 曾毅(2011):关于“现行生育政策不变或‘只开放双单独生二孩’极不利于降低出生

性别比和廉政建设,并将显著加大计划生育工作难度”的政策咨询报告,已呈报党

中央、国务院和国家人口计生委。

28 曾毅(2012):“建议尽快实行‘普遍允许二孩与提倡适当晚育’政策--六普等新数据分

析的启示” 的政策咨询报告于 2012 年 7 月递交中央分管人口的时任李克强副总理

和国家人口计生委,并得到了时任李克强副总理的批示。

29 曾毅(2012):“中国老龄化的新形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的《改革内参•

高层报告》,发布日期:2012-10-22。

30 曾毅(2012)尽快调整现行生育政策,实现二孩晚育软着陆。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

究院简报 2012 年第 023 期(总第 985 期;新时期中国人口与经济发展战略论坛简

报之一)。

31 曾毅(2013):二十几位著名学者集体撰写《生育政策调整与中国发展》专著。北

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简报 2013 年第 025 期(总第 1057 期)。

32 曾毅(2013):生育政策改革滞后不利于开发教育与制度红利。北京大学国家发展

研究院简报 2013 年第 024 期(总第 1056 期)。

33 曾毅(2013):“建议尽快实行‘普遍允许二孩与提倡适当晚育’政策” 的政策咨询报告,

被列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的《改革内参•高层报告》2013 年第 4 期(2013

年 2 月)《中国生育政策改革方向》专刊的“主报告”。

34 曾毅(2013):普遍允许二孩与提倡适当晚育远优于“只开放双单独”(简要报告)。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简报 2013 年第 028 期(总第 1060 期)。

35 曾毅(2013):“普遍允许二孩与提倡适当晚育远优于只开放双单独” 的政策咨询报告

(简要报告和总报告)于 2013 年 10 月底呈习近平总书记、主席。2013 年 12 月 8

日,习近平总书记办公室同志给曾毅的北大办公室打来电话,告知该政策咨询报告

已批转转给国家卫计委领导阅研。

36 曾毅:为祖国健康老龄化的科学与政策研究提供支持: 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

调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简报 2013 年第 059 期(总第 1091 期;老年健康

研讨会系列简报之一)。

37 曾毅(2015):“尽快实施“普遍允许二孩软着陆”,促进人口经济社会均衡发展” 的政

Page 39: 克鲁维尔学术出版社(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nsd.pku.edu.cn/docs/20181228143630304213.pdf著作27本,其中包括在欧美出版英文著作10本和在国内出版中文著作17本。

39

策咨询报告于 2015 年 1 月 28 日递交李克强总理,2 月 3 日得到李总理批转分管副

总理和国家卫计委主任阅研。这一政策咨询报告也于 2015 年 1 月底递交国家发改

委社会发展司,得到高度重视和积极反馈。

38 曾毅(2015):“建议尽快实施‘普遍允许二孩软着陆’政策” 的政策咨询报告,被列为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的《改革内参•高层报告》2015 年第 8 期(2015 年 4

月)《应加快建立适应人口减少的人口政策体系》专刊的“主报告”。

39 曾毅:健康老龄化,推进养老产业发展,发扬家庭养老优良传统。北京大学国家发展

研究院简报 2015 年第 006 期(总第 1192 期)。

40 曾毅:尽快实施城乡“普遍允许二孩”政策既利国又惠民。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简报 2015 年第 032 期(总第 1218 期)

41 曾毅:让老年人更健康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治本之策。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简报

2015 年第 045 期(总第 1231 期:健康老龄化与资源环境论坛系列简报之二)。

42 曾毅:有效应对家庭户小型化对能源消费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北京大学国家发展

研究院简报 2016 年第 001 期(总第 1244 期)。

43 曾毅和胡鞍钢:整合卫生、计划生育与老龄工作,促进亿万家庭福祉--建议尽快将

国家卫计委更名为“国家健康与家庭福祉委员会” 政策咨询报告,已于 2016 年 8

月初由原全国人副委员长彭佩云亲笔写函转呈李克强总理,李总理批转国家卫计委

领导阅研。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简报 2016 年第 047 期(总第 1290 期:第三

届“新兴城镇化与流动人口社会融合”论坛系列简报之四)。

44 曾毅:重视家庭户小型化对能源消费和人口老化的影响。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简报 2017 年第 027 期(总第 1356 期)。

45 曾毅:鼓励生育二孩既利国又惠民。2017 年政策咨询报告,于 2017 年 3 月上旬由

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佩云转呈李克强总理,李总理批转国家卫计委主任李

斌阅研。

46 曾 毅, 李 岚, 王正联(2017):河北家庭户能源消费分析及政策建议, 已递交河北省

政府和省委,并作为亚洲开发银行“京津冀协同发展:河北省的作用”技术援助咨

询项目报告之一(曾毅是该咨询研究课题组副组长)。

47 曾 毅, 李 岚, 王正联(2017):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家庭人口老化趋势分析及政

策建议, 已递交河北省政府和省委,并作为亚洲开发银行“京津冀协同发展:河北

省的作用”技术援助咨询报告之一(曾毅是该咨询研究课题组副组长)。

48 曾毅关于“全面放开生育政策并鼓励二孩,促进国家发展和家庭福祉”政策咨询报

告由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佩云转呈李克强总理,李总理批转国家卫计委主

任阅研;并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的《改革内参·高层报告》2018 年 9 月

11 日刊发,并于 2018 年 11 月 8 日由《社会科学报》刊发。

科研报告讨论稿

1. 曾毅:以晚育为杠杆,平稳向二孩政策过渡,2004。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

心,中文讨论稿,No.C2004010。

2. 曾毅,王正联:从 2000 人口普查看我国家庭与老年人居住安排的变化, 2004。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中文讨论稿,No.C2004011。

3. 曾毅:论二孩晚育政策软着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2005,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

究中心,中文讨论稿,No.C2005010。

4. 曾毅:关于我国生育政策调整时机与方案的探讨,2006,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

究中心,中文讨论稿,No.C2006016。

Page 40: 克鲁维尔学术出版社(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nsd.pku.edu.cn/docs/20181228143630304213.pdf著作27本,其中包括在欧美出版英文著作10本和在国内出版中文著作17本。

40

5. 曾毅:“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尽快启动二孩晚育软着陆:战略与策略的

探讨”,2009,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中心讨论稿,No. C2009001。

6. 曾毅、王正联、陈华帅:“ 我国 21 世纪老年家庭、健康和照料需求成本变动趋

势分析”,2011。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讨论稿系列

(No.C2011012)。

7. 曾毅:建议尽快实行“普遍允许二孩与提倡适当晚育”政策 -- 六普等新数据分析

的启示”。2012,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讨论稿系列

(No.C2012004)。

8. 曾毅:尽快实施城乡“普遍允许二孩”政策既利国又惠民。2015,北京大学国家

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讨论稿系列(No.C2015002).

9. 曾毅:家庭户小型化对能源消费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 并讨论“李总理之问”

与“胡焕庸线”,2016,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讨论稿系

列(No.C2016001).

10. 曾毅:整合卫生、计划生育与老龄工作,促进亿万家庭福祉”,2016,北京大

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讨论稿系列(No.C2016005).

11. 曾毅:全面放开生育政策并鼓励二孩,促进国家发展和家庭福祉,2018,北京

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讨论稿系列 (No.C2018008).

报纸和大众刊物记者或编辑写的曾毅关于二孩政策和人口老化相关政策研究的报道

1. 曹继军:倡议积极探索养老新模式,《光明日报》,2009 年 5 月 24 日。

2. 姚忆江:“人口政策不要陷入教条主义”,《南方周末》,2010 年 3 月 18 日。

3. 付毅飞:“人口老龄化”挑战,我们该如何应对?《科技日报》,2010 年 7 月 11 日。

4. 岳振:人口生育政策面临抉择,《中国经济时报》,2010 年 7 月 26 日。

5. 岳振:专家建议逐步实现普遍允许生二胎,《中国经济时报》,2010 年 10 月 13 日。

6. 岳振: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需引起重视,《中国经济时报》,2011 年 4 月 29 日。

7. 胡雅君:第六次人口普查生育率低于预期,学者聚清华献策人口调整新方案,《21

世纪经济报道》,2011 年 5 月 17 日。

8. 苏岭:中国陷入超低生育率陷阱,《南方周末》,2011 年 5 月 19 日。

9. 苏岭:“一胎”政策该调了,《南方周末》,2011 年 6 月 2 日。

10. 张奇锋:人口普查科学利器显功夫,《广东科技报》,2011 年 8 月 27 日。

11. 詹媛:他们为什么长寿?《光明日报》,2011 年 11 月 15 日。

12. 刘艳芳:成功老龄化群体——百岁老人有没有健康长寿秘诀?《中国食品报》,2012

年 4 月 17 日。

13. 陈永杰:计划生育政策调整不能踩急刹车,《北京科技报》,2012 年 7 月 9 日。

14. 刘炜:二胎政策十字路口,《民主与法制时报》,2012 年 7 月 16 日。

15. 叶晓楠:“银发”冲击波:我们如何应对,《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 年 10 月 23 日。

16. 唐杰:中国劳动人口总量萎缩的严峻挑战,《第一财经日报》,2013 年 1 月 14 日。

17. 梁敏:单靠生育政策难以破解人口老龄化难题,《上海证券报》,2013 年 1 月 16 日。

18. 林韵诗,人口学家曾毅:2013 年是放开二胎 后好时机,《财新网》,2013 年 1 月

18 日。

19. 李全棉: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原因系统分析,《中国人口报》,2013 年 3 月 25 日。

20. 海燕:计划生育政策调整需谨慎渐进,《中国商报》,2013 年 8 月 9 日。

21. 吴晶:关于生二胎,七嘴八舌说利弊,《新华每日电讯》,2013 年 8 月 10 日。

Page 41: 克鲁维尔学术出版社(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nsd.pku.edu.cn/docs/20181228143630304213.pdf著作27本,其中包括在欧美出版英文著作10本和在国内出版中文著作17本。

41

22. 赵北平:从社会性别视角看农村女儿赡养,《中国人口报》,2013 年 8 月 12 日。

23. 谢良兵:“单独二胎”待落地 计生利益是大阻力,《经济观察报》,2013 年 8 月 19

日。

24. 殷泓:养老产业:如何助力“老有所养”?《光明日报》,2014 年 5 月 22 日。

25. 陶舜:以人为本,重建生育伦理,《经济观察报》,2015 年 11 月 16 日。

26. 周頔:“人口老龄化”困扰中国,《民主与法制时报》,2015 年 11 月 22 日。

27. 曲一琳:中国智库建设跨入了新时代,《光明日报》,2015 年 12 年 3 日。

28. 贾韵航:北京大学和杜克大学曾毅:家庭小型化增加了社会压力,《新浪财经》,2016

年 5 月 31 日。

29. 杜娟:以科学态度应对“老龄化”的未来,《社会科学报》,2016 年 6 月 16 日。

30. 张若梦:数据显示:养女儿比养儿子回报更好,老人与子女同住可实现双赢,《中

国网》,2016 年 7 月 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