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

大事記 - data.digitalculture.twdata.digitalculture.tw/taichung/sites/default/files/object/text... · 大甲雙寮社及日南社番婦代魯禮子用大安溪下游濕地生長之藺草,編織成蓆。

  • Upload
    others

  • View
    1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大事記 - data.digitalculture.twdata.digitalculture.tw/taichung/sites/default/files/object/text... · 大甲雙寮社及日南社番婦代魯禮子用大安溪下游濕地生長之藺草,編織成蓆。

大事記

Page 2: 大事記 - data.digitalculture.twdata.digitalculture.tw/taichung/sites/default/files/object/text... · 大甲雙寮社及日南社番婦代魯禮子用大安溪下游濕地生長之藺草,編織成蓆。
Page 3: 大事記 - data.digitalculture.twdata.digitalculture.tw/taichung/sites/default/files/object/text... · 大甲雙寮社及日南社番婦代魯禮子用大安溪下游濕地生長之藺草,編織成蓆。

1689

大事記

大事記說明

一、 大甲大事記,以大甲所發生的人、事、地、物為主,會影響或解釋大甲

的相關資料為輔。

二、日期記錄,清朝時期,採用陰曆。日治以後採用陽曆。

四、歷史事件,大甲部分盡量詳細登錄。

五、目前散居各里的族群,登錄其祖先初來的記錄。

六、 登錄在地或旅外的地方人士榮譽,包括科舉、仕紳、企業家、省級以上

比賽、表揚、創作,或地方特殊產業工藝等。

七、 舉凡各校校長、郵電鐵公路、社團之首長,僅登錄首任者,以符大事記

規範。

史前

約 3 千年前,鐵砧山頂有一群人居住,遺留下來的石器、陶器文化內容,稱為

「坪頂遺址」。類似「大肚營埔文化」。同類型文化還有東陽國小一帶的水源地

遺址、火葬場遺址。

約 8 百年前,鐵砧山腰的番仔園一帶,人類遺留下來的墓葬文化與鐵器,考古

學家稱為「番仔園文化」,為臺灣鐵器文化代表。

崇禎15年(1642)

荷蘭人將臺灣劃分為四大地方會議區,據荷蘭番社戶口表,大甲社計有 106

戶,442 人。

明永曆4年(1650)

荷蘭人記錄大甲社計有 105 戶,401 人。

Page 4: 大事記 - data.digitalculture.twdata.digitalculture.tw/taichung/sites/default/files/object/text... · 大甲雙寮社及日南社番婦代魯禮子用大安溪下游濕地生長之藺草,編織成蓆。

1690

大事記

明永曆16年(1662)

2 月,荷蘭人退出臺灣,結束 38 年統治。鄭氏稱臺灣為「東都」。〔改赤崁城

為承天府。置萬年、天興(大甲屬之)兩縣〕

5 月 8 日,鄭成功感染風寒,病逝於東都臺灣城(今安平古堡),享年 39 歲。

11 月 11 日,鄭經率兵東渡臺灣,靖平明鄭內亂。

明永曆23年(1669)

8 月,鄭經命右武衛劉國軒督師駐半線(今彰化)。劉國軒遣兵設營盤,屯田

於大甲,以制崩山八社。

明永曆35年(1681)

1 月 28 日,鄭經病死,享年 39 歲。

12 月,淡水、基隆、南崁、竹塹、後壠、新港、蓬山(今大甲一帶)等七社

番受督運官吏的虐待與奴役,群起反叛。

明永曆36年(1682)

大甲等七社番造反,左協理陳絳率兵討之,殺戮甚慘。番遁入山。官吏洪磊言

寬之,因設北路安撫司,以林雲為安撫司,安撫北路諸社番。

明永曆37年(1683)

8 月 16 日,鄭克塽繳出延平郡王印降清,明鄭朔亡。

清康熙23年(1684)

4 月 14 日,設臺灣府,隸福建省,下置臺灣、鳳山、諸羅三縣。大甲隸屬諸

羅縣,大甲地區有大甲西社、大甲東社、雙寮社、南日社。

施琅奏請實施海禁,禁閩民攜眷來臺,禁粵民渡臺。不准貿易、捕魚。

康熙33年(1694)

高拱乾完成《臺灣府誌》,總圖載有「大甲社」社名。

Page 5: 大事記 - data.digitalculture.twdata.digitalculture.tw/taichung/sites/default/files/object/text... · 大甲雙寮社及日南社番婦代魯禮子用大安溪下游濕地生長之藺草,編織成蓆。

1691

大事記

康熙36年(1697)

浙江仁和人郁永河,來臺灣採硫磺,途經大甲,返國後著《裨海記遊》。載有

「4 月 23 日,渡凡三溪,率相越不半里,已過大甲社、雙寮社至宛里社宿」。

康熙40年(1701)

《諸羅縣誌》載,由鹿港方面北進及自大安港登陸之漢人,閩籍有林、張二

姓,粤籍有邱姓率眾開墾大安、三十甲、九張犁、日南、鐵砧山腳等荒埔。

康熙45年(1706)

閩粵人移居大甲,至此已成小街市。

康熙49年(1710)

《諸羅縣志》因洋盜鄭盡心潛匿淡水,故設「大甲塘」,目兵 5 名,屬八里坌

千總兼轄。

康熙52年(1713)

蓬山諸社番難以接受清廷的繇役,暗中連結謀反,北路參將阮蔡文得悉消息,

赴大肚、牛罵、大甲,沿西北抵竹塹撫番,而歸。

康熙53年(1714)

淡北初闢,墾民多為閩省流民至此,恐肇亂源,以大甲溪為界,人民踰大甲溪

北上者,非有官照不得行。

康熙56年(1717)

《諸羅縣誌》崩山港位大甲溪,港口多石,商船到此載芝麻。

康熙60年(1721)

5 月,朱一貴起義,稱「中興王」。6 月被擒,斬於京。餘黨繼之,歷 2 年始

平。總兵藍廷珍以中部肥沃,招漢人闢田灌溉,漢人紛紛移住中部海岸平

原。

Page 6: 大事記 - data.digitalculture.twdata.digitalculture.tw/taichung/sites/default/files/object/text... · 大甲雙寮社及日南社番婦代魯禮子用大安溪下游濕地生長之藺草,編織成蓆。

1692

大事記

清雍正元年(1723)

臺灣原為一府(臺灣府)三縣(臺灣、鳳山、諸羅),新設彰化縣、淡水廳、

澎湖廳,共為四縣兩廳,大甲屬淡水廳管轄。

設淡水同知,稽查北路,兼督彰化捕務。

設大甲舖站(郵遞)。

雍正2年(1724)

閩人渡臺開墾後壠,南至大甲。

雍正6年(1728)

准墾民攜眷過臺,並闢南北路曠地。

雍正7年(1729)

大甲雙寮社及日南社番婦代魯禮子用大安溪下游濕地生長之藺草,編織成蓆。

雍正8年(1730)

《鎮瀾宮誌》載湄洲林永興攜帶媽祖移居大甲。

雍正9年(1731)

2 月 7 日,吏部覆議福建總督劉世明等條奏:劃將大甲溪以北地方,刑名及錢

穀由彰化縣劃歸淡水同知管理。

12 月 24 日,大甲西社番於大甲溪邊攻擊半線遊巡兵 12 人。隨後攻至沙鹿之

淡水同知駐剳衙署,並眾攻彰化城。往後糾合中部平埔族 10 餘社危亂霧峰、

彰化、豐原、沙鹿、清水、苑裡、通霄一帶。臺灣鎮總兵呂瑞麟討之,屢戰

不克。

勞施港(大安港)闢為島內貿易港,船數限 10 艘。

Page 7: 大事記 - data.digitalculture.twdata.digitalculture.tw/taichung/sites/default/files/object/text... · 大甲雙寮社及日南社番婦代魯禮子用大安溪下游濕地生長之藺草,編織成蓆。

1693

大事記

雍正10年(1732)

4 月 23 日,大甲西社土官交臘猫倫率社番 419 名到岸裡舊社,向總兵呂瑞麟

招服,並起蓋草屋耕種,造冊安置。

閏 5 月 2 日,大肚、水裡、沙轆、牛罵等社番圍燒彰化縣治。其後紛亂不斷。

臺灣總兵呂瑞麟同臺灣道倪象愷、陸路提督王郡等帶領兵壯,剿撫兼行。

9 月 17 日,清軍剿捕大甲西社,焚燒積糧。22 日,吞霄、大甲二社土官率男

婦 4 百多名,泥首求生。25 日,猫盂、雙寮、苑裡等社土官率男婦 1 千多名,

赴軍前叩首乞命。29 日,雙寮社獻出媽媽等 42 名兇番;擒獲大甲西社首兇加

臘猫倫等 21 名正法,各社紛紛求降。

雍正11年(1733)

7 月 15 日,將大甲西社改名為「德化社」,而漢人多耕其地矣。

8 月,改革營制,加強北路軍備,分駐蓬山、後壠、中港、竹塹等地。

12 月,南北二路可通之地雖多,北路之海翁港(即大安港)、蓬山、惟小舟可

入。

臺灣道張嗣昌創土番社學,著手教育番童,大甲設蓬山社學、大甲東社學二

處。

墾民相繼開發大甲溪下游清水、大甲、大安一帶。

雍正12年(1734)

12 月 14 日,諭內閣:「臺灣北路大甲西等社番不法,官兵已經剿滅,餘黨亦

已就擒,叛犯之律,所有眷屬一并緣坐,無可寬待。朕念此等愚番,冥頑無

知,究非漢民可比。用是格外加恩,免其根就,妥協辦理,以安番眾」。

漳浦縣大墾戶林成祖率眾築大甲圳(疑今水美溪),入墾大甲,歲入穀萬石。

雍正13年(1735)

雍正年間大甲官民共建「國姓廟」。

雍正乾隆間李艮從福建泉州府同安縣灌口林地社移居大甲銅安厝。

Page 8: 大事記 - data.digitalculture.twdata.digitalculture.tw/taichung/sites/default/files/object/text... · 大甲雙寮社及日南社番婦代魯禮子用大安溪下游濕地生長之藺草,編織成蓆。

1694

大事記

乾隆 3 年(1738)

邱道芳從廣東省長樂縣橫流渡利田寨圓墩下移居大甲日南打鐵庄。

乾隆6年(1741)

劉良璧完成《重修福建臺灣府志》,載「大甲舖」,舖兵 3 名。

乾隆7年(1742)

乾隆初年林胤躬從福建泉州府同安縣營后鄉移居大甲。

乾隆19年(1754)

張壽買大甲西社土官東林武力、斗肉愛女坐落山腳飯店邊的生埔熟田。

乾隆23年(1758)

營盤埔蔡慶邊承買大甲西新社土目淡眉茅黃位於大甲西山腳坑尾大路墘的荒

埔。水圳主巧自徵,為原住民首領。

乾隆26年(1761)

陳任從福建省永春州德化縣半嶺春栗屋移居清水海風庄,開墾大甲六塊厝田。

乾隆35年(1770)

《淡水廳志》林對丹等捐建天后宮(今鎮瀾宮)。

乾隆36年(1771)

陳隱從福建興化府莆田縣陳埔移居大甲九張犁。

乾隆39年(1774)

黃振玉承買張杭、張祿墾東林武力、斗肉愛女坐落鐵砧山腳頂店前的荒埔二

處。

乾隆年間李永壽從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移居大甲。

Page 9: 大事記 - data.digitalculture.twdata.digitalculture.tw/taichung/sites/default/files/object/text... · 大甲雙寮社及日南社番婦代魯禮子用大安溪下游濕地生長之藺草,編織成蓆。

1695

大事記

乾隆40年(1775)

黃化瑞、黃俊開承買雙寮社番答礼夏月勞務坐落五里牌埔園。

乾隆中葉王時沃、時沙兄弟、王時服、時興堂兄弟 9 人從福建泉州府南安縣廿

八都象運鄉黃田入墾大甲庄尾。

乾隆41年(1776)

清廷允准來臺官員帶眷。

乾隆44年(1779)

貞節媽林春娘誕生於大安中庄。

乾隆45年(1780)

王文清開鑿大甲圳(疑今水尾溪)。

乾隆46年(1781)

鄭振楊從福建省漳州府龍溪縣南圾鄉移居大甲。

乾隆48年(1783)

通事林俊秀(墾號林成祖)墾大甲新庄街北勢坑大路墘。

乾隆50年(1785)

11 月,福建龍溪人陳峰毫(武舉),由閩安協標左營都司調任臺灣北路淡水營

都司,駐大甲,長生祿位牌供在鎮瀾宮。

乾隆51年(1786)

11 月 27 日,臺灣鎮總兵官柴大紀、知府孫景燧捕殺天地會成員,引發林爽文

起義,事件為時 15 個月方平。

Page 10: 大事記 - data.digitalculture.twdata.digitalculture.tw/taichung/sites/default/files/object/text... · 大甲雙寮社及日南社番婦代魯禮子用大安溪下游濕地生長之藺草,編織成蓆。

1696

大事記

乾隆52年(1787)

1 月,水師黃仕簡、陸路任承恩率兵 2 千在鹿耳門登陸,準備進攻林爽文部。

6 月 8 日,淡水同知徐夢麟南下堅守大甲。參贊藍元枚命守備潘國材率兵 600

前來大甲增援。徐鼎士領兵 18,00 來援,結營於大甲溪北,並鑄砲 2 百餘座,

使大甲成為剿林大本營。

12 月,巧他袁建立大甲西德化社於頂店旁的社尾(江南里番社)。

陳峰毫、連昆山、巧化龍發起重建鎮瀾宮。

乾隆53年(1788)

1 月,林爽文在老衢崎(竹南地區)被海蘭察逮捕,後斬於京師。

4 月 16 日,御筆「佑濟昭靈」匾一方掛鎮瀾宮,御賜臺閩地區知名媽祖廟懸

掛。

新設「大甲溪汛」,外委 1 名,兵 25 名駐劄大甲溪畔。

晉江人王天隨父子散財助官兵,平林爽文之役,朝廷欽賜千總之職。父親王嘉

獅,職任把總,誥封通議大夫。王家遷臺開墾大甲,居今孔門里。

乾隆54年(1789)

築大安港砲臺,駐水師游擊於此。

乾隆55年(1790)

蓬山社內分大甲東、日北、苑裡、貓盂、德化、房裡、雙寮、吞霄等 8 小社。

吳偏等捐修大甲鎮瀾宮。

乾隆60年(1795)

乾隆末年郭業皇從福建省泉州府晉江縣都吟鄉滄岑入墾大甲營盤口。

Page 11: 大事記 - data.digitalculture.twdata.digitalculture.tw/taichung/sites/default/files/object/text... · 大甲雙寮社及日南社番婦代魯禮子用大安溪下游濕地生長之藺草,編織成蓆。

1697

大事記

嘉慶1年(1796)

嘉慶年間,全臺爆發閩粵械鬥案,漸漸形成閩粵聚落。

嘉慶3年(1798)

邱福承墾日南社番雙寮大宇巴約位於日南庄尾屋北勢溪埔地。

李進從福建泉州府同安縣灌口林地社移居大甲銅安厝。

嘉慶9年(1804)

漳泉械鬥,拉攏平埔族人參與。

大甲社、吞霄社等社千餘人,越內山,逃至宜蘭五圍。

嘉慶13年(1808)

5 月 13 日,余萬發於家中創設關帝爺會,會員大甲街附近商業者。

嘉慶14年(1809)

2 月 14 日,大甲街漳州人創設開漳聖王會,會產為橫圳田 1.76 甲。

8 月 19 日,大甲泉民搶割漳民稻穀,雙方鬥殺,又有人趁機焚搶。清廷令許

文謨速往妥辦。

漳、泉分類械鬥,造成淡水、新莊、艋舺、中港、大甲、彰化沿線大肆焚殺。

鎮瀾宮收藏嘉慶皇帝賜匾「海國安瀾」匾。

嘉慶16年(1811)

大甲開始實施保甲門牌。

嘉慶17年(1812)

2 月,楊桂森任北路理番同知,兼鹿港海防同知。嘉慶 20 年楊桂森卸任。

林武力目休位於番仔寮庄東勢招耕給漢人呂溝、呂致契字。

Page 12: 大事記 - data.digitalculture.twdata.digitalculture.tw/taichung/sites/default/files/object/text... · 大甲雙寮社及日南社番婦代魯禮子用大安溪下游濕地生長之藺草,編織成蓆。

1698

大事記

淡水廳大甲堡轄 29 莊。

嘉慶19年(1814)

營盤口郭文曲、郭清盤開鑿大安圳(今頂店圳)。

淡水同知薛志亮獻匾「誠求立應」給大甲媽祖。

嘉慶20年(1815)

春,郭百年領彰化縣照,率眾千人墾埔里,殺社番,侵番地。造成日後日南、

雙寮等西部平埔族大遷移至埔里。

嘉慶21年(1816)

3 月 3 日,大甲街讀書人創設文昌會,祭祀文昌帝君神像。

鹿港巡檢移駐大甲,改為大甲巡檢。

大甲稱街,設巡檢衙門。有照牆、大門、大堂、上房、花廳。

中港以南至大甲歸大甲巡檢會同各汛兼司稽查海口。

嘉慶22年(1817)

2 月,張義盛署理北路理番同知,兼鹿港海防同知。

李紳繼任大甲巡檢。

嘉慶23年(1818)

2 月 25 日,粵籍家族出金創設三山國王會。香火田位於廍子庄與外埔庄。

大甲等八社番畏罪,遷往噶瑪蘭(宜蘭馬賽一帶)。

嘉慶24年(1819)

李蒙源署大甲巡檢。

Page 13: 大事記 - data.digitalculture.twdata.digitalculture.tw/taichung/sites/default/files/object/text... · 大甲雙寮社及日南社番婦代魯禮子用大安溪下游濕地生長之藺草,編織成蓆。

1699

大事記

嘉慶25年(1820)

楊潭承典雙寮社東勢番友郡巴納坐落海豐庄後(今龍泉里)的埔園。

李日承典房里社番加罵、兄加己蛤仔抵坐落船頭埔的埔園。

嘉慶末年杜仁和從後壠移居大甲街。

道光1年(1821)

11 月 15 日,大甲街附近商業者王姓宗會發起祖靈祭祀,祭祀王審知。《寺廟

台帳》

李紳回任大甲巡檢。

道光2年(1822)

浙江德清人沈應清(監生捐)署臺灣府淡水廳大甲巡檢。

邱匡聰承墾日南社番蒲氏甲叭坐落日南庄北勢埔田。

道光3年(1823)

3 月 15 日,大甲街泉州商人創設保生大帝會。

大甲雙寮社平埔族人遷入埔里愛蘭台地的崁頂居住,並沿用大甲故鄉舊地名,

有日南、雙寮、鐵尖山、鐵山、八股、房里、紅瓦厝等根著在愛蘭台地(埔里

高中一帶)。

邱匡聰承墾日南社番林武葛坐落日南庄後北勢田園。

道光4年(1824)

沈應清再署大甲巡檢。

道光5年(1825)

江蘇常熟人宗覲庭(監生捐九品)署任大甲巡檢,時閩粵械鬥頻。

Page 14: 大事記 - data.digitalculture.twdata.digitalculture.tw/taichung/sites/default/files/object/text... · 大甲雙寮社及日南社番婦代魯禮子用大安溪下游濕地生長之藺草,編織成蓆。

1700

大事記

道光6年(1826)

4 月,大甲溪洪水氾濫成災。

6 月,匪徒散播謠言,乘機焚搶。提督許松年駐大甲地方調度,北接應竹塹,

南控彰、嘉。

閩粤分類械鬥,禍及大甲以北。官方勸和無效,粵人竄逃。

7 月 6 日,大甲、葫蘆墩等庄,閩粵民人互相焚殺,並抗拒追捕,彰淡道路梗

塞。

9 月 13 日,閩浙總督孫爾準抵大甲,查辦銅鑼械鬥事。

12 月 12 日,改鎮標右營游擊為北路右營游擊,移駐竹塹。移竹塹守備 1 員駐

大甲,撥鎮標右營千總、把總、外委各 1 員,兵 2 百名,歸守備管轄。

道光7年(1827)

3 月 18 日,日南地區創設天上聖母會(疑日南三庄媽)。

紳民林志聰、林甲成倡議捐建大甲土堡。

大甲北門福德祠創立。

移竹塹中軍守備署駐大甲堡內,設守備、千總、把總、外委各 1 名,兵 2 百

名。及公所、兵房、軍裝局、火藥庫、演武廳等設施。負責彰化至竹塹間的安

全。

道光8年(1828)

7 月 26 日,宗覲庭由大甲巡檢陞任臺灣府經歷。大甲 53 庄民立長生祿位牌於

鎮瀾宮。

張朝錫繼任大甲巡檢。

西部平埔族第 3 波移居埔里盆地。

道光9年(1829)

7 月,大甲溪洪水氾濫,沖壞橋樑。

Page 15: 大事記 - data.digitalculture.twdata.digitalculture.tw/taichung/sites/default/files/object/text... · 大甲雙寮社及日南社番婦代魯禮子用大安溪下游濕地生長之藺草,編織成蓆。

1701

大事記

夏,欽命提督福建全省水師軍務統轄臺澎水陸官兵劉起龍獻「寰海慈航」匾給

大甲鎮瀾宮。

道光10年(1830)

畢以朗署大甲巡檢,旋即黃為紱繼任。

竹塹營守備分駐大甲,改稱「大甲中軍守備」。陳福龍為首任守備。

設大甲汛,駐守備 1 員、千總 1 員,把總 1 員,外委 1 員,兵 200 名。

王豐瑞開墾大甲西社番傳興烏蚋位於社尾後過溪仔溪埔水田。

道光11年(1831)

關桂署大甲中軍守備。

蔣律武署大甲巡檢。

邱匡聰承租曾阿貴向雙寮社番給墾坐落土名海豐庄荒埔濫田壹所。

道光12年(1832)

張朝森署大甲中軍守備。

春,福建閩縣南臺分縣沈應清獻「慈光普照」匾給大甲鎮瀾宮。

大安溪、大甲溪流氾濫。

許宗大承租雙寮東勢社番吧口六親、孫天喜遺下坐落後厝後埔園壹段。

道光13年(1833)

10 月,鄉紳劉獻廷(苗栗人)轉呈淡水廳同知報請旌表、建林氏貞孝牌坊。

時林春娘 55 歲。淡水同知曹仕桂領建貞節牌坊費 30 圓。

11 月,閩浙候補道知福建臺灣府,周彥獻「性貞守篤」匾給林春娘。

楊維城署大甲巡檢。

「大甲溪汛」外委 1 員,兵 10 名。

Page 16: 大事記 - data.digitalculture.twdata.digitalculture.tw/taichung/sites/default/files/object/text... · 大甲雙寮社及日南社番婦代魯禮子用大安溪下游濕地生長之藺草,編織成蓆。

1702

大事記

道光14年(1834)

沈長棻署大甲巡檢。岑廷高繼任大甲中軍守備。

道光15年(1835)

3 月 10 日,大甲街泉州人創設「保生大帝小公會」,為團結防衛組織團體。

六塊厝興建鎮安宮,供奉開臺聖王鄭成功。

大甲街林合利號承買擺亭社番九武勺、蛤猫下等祖父遺下坐落擺亭社(建興

里)東勢水田。

戴尚承買雙寮東勢社番天喜、姑吧蚋祖父遺下坐落海防庄(今龍泉里)後水田

一處。

道光16年(1836)

高品城、蔣律武先後署大甲巡檢。

清廷准,鄉紳劉獻廷呈報請建貞節媽林春娘旌坊。

道光17年(1837)

婁雲設大甲溪、房里溪官義渡,大甲設義渡船 2 隻,房里設義渡船 1 隻。

道光年間,李神助從福建省泉州府晉江縣十都小歸湖鄉移居外水尾。

道光18年(1838)

冬,署臺灣府淡水同知江西南昌人龍太惇獻「功參天一」匾給大甲鎮瀾宮。

道光19年(1839)

夏,魏文炳、葉彬徵與地方市紳捐資開闢東門義路。

鴉片戰爭,英船出沒大安、雞籠、淡水等沿海。

Page 17: 大事記 - data.digitalculture.twdata.digitalculture.tw/taichung/sites/default/files/object/text... · 大甲雙寮社及日南社番婦代魯禮子用大安溪下游濕地生長之藺草,編織成蓆。

1703

大事記

道光20年(1840)

《淡水廳志》大安港昔年水口寬身,內地大商船可到,近淺窄,為數百石小船

出入。

大甲街,駐守備 1 員、千總 1 員、兵 200 名。

道光21年(1841)

謝得琛再署大甲巡檢。

何必捷繼任大甲中軍守備。

淡水同知曹謹編查戶口,城南四堡(大甲)有 13,130 丁口。

道光22年(1842)

大安港口設砲臺。

1 月 24 日,英艦阿恩號犯大安港,姚瑩用漁船誘進土地公港,伏擊沈船一

艘,擊斃 11 人,擄獲紅、白、黑共 49 人,大砲 10 門等件。

道光23年(1843)

周晉昭署大甲巡檢。

湯得陞署大甲中軍守備,旋由劉紹春繼署。

道光24年(1844)

張紹裘署大甲巡檢。旋由俞國祺調署。

道光25年(1845)

曾廷亮署大甲中軍守備。

淡水同知曹謹調集義勇赴大甲捍衛,勒石勸漳泉和睦。

Page 18: 大事記 - data.digitalculture.twdata.digitalculture.tw/taichung/sites/default/files/object/text... · 大甲雙寮社及日南社番婦代魯禮子用大安溪下游濕地生長之藺草,編織成蓆。

1704

大事記

道光26年(1846)

江之源調署大甲巡檢。

鄒若陞署大甲中軍守備。

鹽戶金濟川因大甲鹽館課銀遭盜,將田典於板橋林家。(今社尾鹽館份田)。

道光27年(1847)

淡水同知曹士桂聞大甲分類械鬥,冒雨趕往勸和睦,致聽者垂淚而釋事。

「大甲溪汛」,外委 1 員,兵 30 名。

邱合和號承買雙寮社番林武力加己坐落五里牌田的大租粟。

道光28年(1848)

12 月,貞節牌坊完竣,林春娘 69 歲。貞節牌坊因張綱任職大甲,得淡水同之

黃開基捐 50 兩、新竹林占梅率先捐銀響應,並募捐共得 1,200 餘兩,才竣

工。碑柱刻滿多副對聯及題字,及「聖旨」兩字。

張紹裘再署大甲巡檢。

林祉遷臺居大甲東門一帶,子孫於大安港經營「益美號」船運,奉祀「林九牧

公」。

道光29年(1849)

8 月 2 日,大甲庄民於西門外,建路嬌姑廟,供奉路嬌姑。

12 月,歲進士候選訓導魏紹華撰「貞節牌坊題捐碑」。

陳連春署大甲中軍守備。

道光30年(1850)

陳灃任大甲巡檢。

洪金元署大甲中軍守備,旋由倪捷陞繼署。

Page 19: 大事記 - data.digitalculture.twdata.digitalculture.tw/taichung/sites/default/files/object/text... · 大甲雙寮社及日南社番婦代魯禮子用大安溪下游濕地生長之藺草,編織成蓆。

1705

大事記

道光年間,鄭用錫完成《淡水廳志稿》,載大甲堡有三十街庄。

咸豐2年(1852)

陳連春再署大甲中軍守備。

大甲平埔族潘長益率領潘、朱、張姓等 24 人,向番族購得四鬮雙寮社租地,

開墾埔里雙寮。

大甲平埔族陸續遷入埔里,道卡斯族大都沿用舊地名,有日南、雙寮、鐵尖

山、鐵山、房里等地名在愛蘭台地(埔里高中一帶)。

大甲平埔族人潘葛納西、潘加苞昆仲、愛口阿敦等奉迎媽祖金尊移居埔里。隨

祀家中,即今日埔里雙寮雙吉宮、日南的日南宮。

咸豐3年(1853)

6 月,大甲溪洪水氾濫。

房里溪官義渡因洪水毀壞而荒蕪。

咸豐4年(1854)

夏靖之署大甲巡檢。

詹國泰署大甲中軍守備。

臺南道臺設鹽務總局,於各縣設鹽館,大甲設之。

咸豐6年(1856)

楊建中署大甲中軍守備。

咸豐8年(1858)

10 月,淡水分府恩煜,諭立禁「漳泉械鬥諭示」碑於大甲。

大甲街黃洽勝號承租大甲西社番潘萬秀位於社尾庄公館後過溪仔田園。

Page 20: 大事記 - data.digitalculture.twdata.digitalculture.tw/taichung/sites/default/files/object/text... · 大甲雙寮社及日南社番婦代魯禮子用大安溪下游濕地生長之藺草,編織成蓆。

1706

大事記

咸豐9年(1859)

李坦署大甲巡檢。

陳連春回任大甲中軍守備。

咸豐10年(1860)

天津條約,臺灣開港,外商「怡記洋行」在大甲設立樟腦辦事處。

咸豐11年(1861)

戴捷春署大甲中軍守備。旋由洪金元再署。

陳乾承租大甲新社番婦菊仔烏蚋位於六塊厝庄後田園。

陳沛霖承買李元典下西勢社番烏龜加難、直加茅干坐落船頭埔同安厝東田一

所。

同治元年(1862)

3 月 19 日,八卦會黨人攻下彰化城,擁會首戴潮春,稱大元帥。下令蓄髮,

遵明制。4 月攻大甲,破大甲土堡,燬巡檢署。竹塹屯番隨代理同知張世英防

守大甲,戰死 270 餘人。

5 月 11 日,竹塹總局林占梅、遺勇首蔡宇率練勇 4 百名,同歲貢生陳緝熙赴

大甲,克復大甲。

5 月 6 日,戴潮春將領王和尚糾眾攻大甲清軍,斷城內水道,城人無所汲食,

洶洶欲走,乃請節婦余林春娘(年 84 歲)祈雨,林氏禱雨,雨隨降而解危。

11 月 10 日,林日晟至鐵砧山祈戰捷,後攻大甲。大安 18 庄響應,官兵大

敗。會黨圍大甲城,斷水道。26 日,節婦余氏 3 出禱雨,雨降,日晟乃去。

大甲何清霖申請興建文昌宮,內設義塾,獲上級允准,卻因廟地與經費欠缺而

作罷。

同治2年(1863)

1 月 18 日,四塊厝(霧峰四德)林日晟等糾其精銳復攻大甲。

Page 21: 大事記 - data.digitalculture.twdata.digitalculture.tw/taichung/sites/default/files/object/text... · 大甲雙寮社及日南社番婦代魯禮子用大安溪下游濕地生長之藺草,編織成蓆。

1707

大事記

11 月 22 日,丁曰健由淡水進駐大甲,進逼彰化剿匪。

福建陸路提督林文察(霧峰人)奉命回臺平戴潮春之役。

臺灣道陳方伯將艋舺料館改成樟腦館,在大甲設置小館,辦理樟腦產銷事。大

甲成為樟腦主要集散地之一。

朱應三由臺南道臺衙門退休,到大甲辦理鹽務至光緒 4 年(1878)止。

同治3年(1864)

1 月,大甲信士獻匾「護國佑民」給北門土地廟。

2 月 13 日,貞節媽卒,享年 86 歲。興建貞節祠,供奉貞節媽。婦巫氏亦以節

稱。

3 月,候補同知王楨、游擊鄭榮獻匾「慈芘兵戎」、「德保生民」匾給大甲媽

祖。署款「同治元年陸月統帶淡勇防甲進攻梧棲海埔厝等庄。

卜孔諧署大甲巡檢。

同治4年(1865)

張星煥、鄭福安先後署大甲巡檢。

同治5年(1866)

淡水廳同知顏金清建明善義倉於大甲土堡內,諭業戶謝玉麟、王崑岡、陳大

賓、蔡學禮等捐谷 1 千石。

孫綽署大甲巡檢。

同治6年(1867)

11 月 23 日,大地震。

大甲堡人何清霖,原籍福建惠安縣,中丁卯科王贊元榜擧人。

同知嚴金清建中港、後壠、貓盂、吞霄、大甲等社塾。撥義倉 3 千 6 百石為學

資,至 9 年社塾廢。

Page 22: 大事記 - data.digitalculture.twdata.digitalculture.tw/taichung/sites/default/files/object/text... · 大甲雙寮社及日南社番婦代魯禮子用大安溪下游濕地生長之藺草,編織成蓆。

1708

大事記

同治7年(1868)

王懋功、許其棻先後署大甲巡檢。

重修大甲巡檢署。

淡水同知嚴金清到大甲,傳集紳耆王崑崗、蔡學禮、陳大賓、生員何清霖、張

際文、童生王輯圭、陳福祺商議設義學,延師 1 人,月送脯銀 4 元,生徒以

16 人為限 ( 見義學碑 )。

王崑崗捐大甲東山嶺義塚。

大甲私販與洋人私下交易樟腦,官方查緝,引起官方與洋商的糾紛。

鹽務改革,由臺灣道臺兼任鹽務督辦,取締私鹽。大甲設總館,管轄大甲、後

壟、吞霄房里四子館。

《淡水廳志》載,大安港淺而狹,5 百石以上商船無有也。

同治8年(1869)

9 月,立「德化社番租諭示碑」、「德化社存剩租榖諭示碑」於鎮瀾宮前。

立「大甲營盤諭示碑」於今奉化里大智街 400 號一帶。

陳桐、劉估先後署大甲巡檢。

同治9年(1870)

冬,淡水同知陳培桂責大甲巡檢劉君佶與地方紳民王崑崗、陳應清捐建水神廟

於大甲南門外,祀水神與戴役陣亡義民。

德化社管大甲東西、日南、日北、雙寮五社 237 丁。

同治10年(1871)

5 月初,大甲溪洪水氾濫,沖成大溪 3 條,小溪 5、6 條。

6 月 22 日,大甲義渡田遭洪水沙壓,不敷供納,田佃首洪丁才等請總保勘

驗。

Page 23: 大事記 - data.digitalculture.twdata.digitalculture.tw/taichung/sites/default/files/object/text... · 大甲雙寮社及日南社番婦代魯禮子用大安溪下游濕地生長之藺草,編織成蓆。

1709

大事記

陳培桂《淡水廳志》出版,載大甲堡 63 庄,出現土地公港、白瓦厝港、腳踏

港等大量大甲資料。

《臺灣府輿圖纂要》記載,大甲堡稱為竹南四堡。

李國華署大甲巡檢,旋由許其棻回任。

同治11年(1872)

2 月 22 日,頂店泉州人陳家創設郭聖王會,祭祀廣澤尊王。創立時約 2 甲

田,因水害而收穫減少,賣掉部分充當祭祀金。

11 月 15 日起連 3 日,鎮瀾宮擴大建廟完竣建醮,並將廟名從「天后宮」改為

「鎮瀾宮」。

《臺灣兵備手抄》北路右營大甲汛,駐守備 1 員、千總 1 員、把總 1 員、外委

1 員、兵 200 名。

同治年間,大甲有金鼎三當鋪 1 間。以動產為擔保來貸金錢,並受官府保護。

同治13年(1874)

臺灣設置團練總局。

沈葆楨奏請移巡撫駐臺灣。

《淡新檔案》大甲閩庄共 351 戶,1,321 人。

光緒元年(1875)

2 月 26 日,大甲溪巡檢許其棻在大甲天后宮(今鎮瀾宮)前和合歇店內拿獲

硝磺犯案件。

10 月 30 日,廷議,閩撫冬春 2 季駐臺灣,夏秋 2 季駐福州省城。

12 月,淡水廳轄境分為淡水、新竹兩縣,新竹縣南至大甲溪與彰化縣之大肚

堡為界,北至頭重溪為界,大甲屬之。以大甲街為主邑,位於大安、大甲 2

溪下流之地,原屬大甲堡,今改稱「竹南四堡」。

Page 24: 大事記 - data.digitalculture.twdata.digitalculture.tw/taichung/sites/default/files/object/text... · 大甲雙寮社及日南社番婦代魯禮子用大安溪下游濕地生長之藺草,編織成蓆。

1710

大事記

光緒3年(1877)

陳郡從房里街移居大甲船頭埔。

光緒4年(1878)

朱應三在大甲辦理鹽務後定居大甲街。

光緒5年(1879)

大安舖戶合興號、益成號保舉金合泰承包大安口務。

光緒6年(1880)

曾清溪承租大甲西社番婦巧養市烏目崩山後國姓廟過大圳腳西北勢田園。

光緒7年(1881)

4 月 29 日,淡水、新竹二縣地震,縣府勘災。

10 月 15 日,朝廷以神靈顯應,頒臺灣各屬天后廟匾額「與天同功」。

冬,福建巡撫岑毓英巡視臺灣,修建大甲溪橋,以求南北相通,工程費銀 20

餘萬元。

霧峰林文明母親結束唐山告丁曰健御狀,其孫林朝棟召募社口林振芳、林其中

等 3 百多壯丁協助建大甲溪橋。

大甲設鴉片釐金關卡(稅金),一擔不分大小,抽 60 兩。光緒 9 年撤銷。

光緒8年(1882)

陳肇芳,大甲堡人,原籍福建同安縣,推舉恩貢生。

3 月,福建巡撫岑毓英建龍神廟 11 間於大甲溪中。

岑毓英建好大甲溪橋,卻毀於夏季水患。

8 月,加拿大長老教會牧師偕理士辦義塾。於是大甲以南屬倫敦教會,以北屬

加拿大教會。

Page 25: 大事記 - data.digitalculture.twdata.digitalculture.tw/taichung/sites/default/files/object/text... · 大甲雙寮社及日南社番婦代魯禮子用大安溪下游濕地生長之藺草,編織成蓆。

1711

大事記

光緒9年(1883)

徐銓、余寵先後署大甲巡檢。

10 月,法越事起,劉璈整飭軍備,大甲溪至蘇澳為北路,統軍 4 千由提督曹

志忠領之。

大甲街郊舖與舖戶合力保舉王文學為總理。

裁撤北路理番廳。

建立大甲溪水神廟於南門外。

光緒11年(1885)

4 月,大甲巡檢余寵稟新竹知縣,大甲街仔尾行臺口大埕及武營路因四通八

達,常有匪徒強劫,可否申請札大安之勇,2、3 班哨移駐大甲城內,以防

範。

5 月,大甲巡檢余寵,鹽務委員林鏘,幕友盛鵬程,生員郭鏡清,職員謝鏡

源、張程材等集資重建鐵砧山國姓廟,並刻有「國姓井」碑記。

5 月 4 日,大甲溪底龍王廟常有匪徒伺劫行旅,撥調兵哨駐紮。

5 月 8 日,大甲街職員林鳳儀懇請臺北知府撥調兵勇,配合民間募壯丁駐守大

甲溪兩岸,防匪徒劫奪。經費由大安舊港船隻載米,每石抽銀三點支應。

5 月 22 日,臺灣北路右營張德貴派林朝棟莊勇守大甲溪龍王廟。

11 月,林金春於岷山創建金華寺。

大甲巡檢余寵建大甲街仔頭柵門 16 處。

臺灣鹽務改革,鹽務歸臺灣巡撫掌理,大甲仍設鹽務總館,職員 16 人。

許其棻署大甲巡檢。

臺灣建省,劉銘傳為首任巡撫。

新竹知縣方祖蔭,恩貢生陳肇芳等倡捐建造大甲文昌祠。獲嚴金清批准。

Page 26: 大事記 - data.digitalculture.twdata.digitalculture.tw/taichung/sites/default/files/object/text... · 大甲雙寮社及日南社番婦代魯禮子用大安溪下游濕地生長之藺草,編織成蓆。

1712

大事記

光緒12年(1886)

劉銘傳實施清賦,清丈田畝,新訂賦則。

大甲平埔族巧勝材率軍隨林朝棟征大嵙崁番。

六塊厝陳秋芳承租大甲西社番交吉阿武位於六塊厝庄前水田。

光緒13年(1887)

《清實錄》載 2 月 17 日,以神靈顯應,劉銘傳諮部奏請光緒帝賜匾「慈雲灑

潤」,鎮瀾宮有匾。

2 月 24 日,河南按察使卲友濂為福建臺灣布政使。

3 月,興建文昌祠,由謝耀炎捐菜園地做文昌祠址,王俊捐建屋剩材,林鳳儀

出資。翌年 6 月完工。

4 月,唐景崧任分巡臺灣兵備道。

9 月,調整地方行政制度,分三府一直隸州,轄十一縣五廳。新置苗栗縣,轄

境北至中港溪與新竹縣為界,南至大甲溪與臺灣縣為界,轄苗栗一堡,吞霄

二堡,大甲三堡。

9 月 25 日,黃全創設林王爺會,會員大甲街附近商業者。

馬兆昌代理大甲巡檢,朱岱源繼署大甲巡檢。

板橋林維源與大甲地方仕紳開四成陂(欽差圳),灌溉后里台地、大甲街等

地。

光緒14年(1888)

3 月 4 日,劉銘傳發告示旗號木牌十道掛於大甲,曉諭車路經過,不准居民移

動。

4 月,鄭樹德承包大甲鹽務,5 艘船遭風襲沉,損失鹽貨 1 千 6 百石。

以大甲為主邑之竹南四堡改稱「苗栗三堡」。

Page 27: 大事記 - data.digitalculture.twdata.digitalculture.tw/taichung/sites/default/files/object/text... · 大甲雙寮社及日南社番婦代魯禮子用大安溪下游濕地生長之藺草,編織成蓆。

1713

大事記

光緒15年(1889)

湯效曾、朱岱源先後署大甲巡檢。

雙寮社民捐資興建建興宮,祭祀三府王爺。

杜清任文昌祠附設明善堂義倉董事。

大甲東陳肇芳舉報孝友。

新竹縣分新竹、苗栗兩縣,大甲屬苗栗縣苗栗三堡。

光緒16年(1890)

10 月,劉銘傳稱病辭職,職務由布政使沈應奎署理。

陳肇芳奉旨准旌,並任臺南府嘉義縣學正堂署理。

設大甲官櫃(街庄徵糧處)。

停止樟腦買賣。

建大甲觀音宮於山腳。

《苗栗縣志》載,大甲堡 83 莊(涵蓋大甲、大安、外埔、后里全部及苑裡山

柑莊)。

《苗栗縣志》載,大甲西社男女共 1 百餘丁口,屯丁 40 名;日南社男女共 1

百餘丁口,屯丁 74 名;雙寮社男女共 1 百餘丁口,屯丁 42 名;雙寮、東勢社

男女共 1 百餘丁口,屯丁 44 名。

光緒17年(1891)

4 月 2 日,調湖南巡撫卲友濂為福建臺灣巡撫。

4 月 28 日,六塊厝陳協和中壬辰科秀才,時年 28 歲。

臺南知府保舉大甲陳肇芳五品陞銜。

《苗栗縣志》大小番民計 3,841 戶,男 10,724 丁,女 7,585 口。

Page 28: 大事記 - data.digitalculture.twdata.digitalculture.tw/taichung/sites/default/files/object/text... · 大甲雙寮社及日南社番婦代魯禮子用大安溪下游濕地生長之藺草,編織成蓆。

1714

大事記

光緒18年(1892)

《苗栗縣誌》載:大甲街林鳳儀等捐資重修鎮瀾宮。

鐵砧山劍井旁勒石「國姓井」3 字。

大甲堡有 19,269 人,耕地 5,524 甲。全臺 2,545,731 人。

《苗栗縣志》大小番民計 3,886 戶,男 11,235 丁,女 8,034 口。

光緒19年(1893)

沈茂蔭完成《苗栗縣志》。載大甲 83 庄等大甲資料。

光緒20年(1894)

9 月,丘逢甲奉旨督辦團練,率土勇守新竹至彰化。

春月,標下賞帶棟字正營,臺前賞帶花翎都司銜,儘先補用守備劉紹基獻「慈

恩廣被」匾給大甲鎮瀾宮。

橫圳柯天助於大安鄉溫寮創設米棧與大陸帆船交易。

光緒21年(1895)

1 月,杜清任大甲輔安局董事。

4 月 17 日,訂馬關條約,割臺灣及所屬島嶼與日本。

4 月 27 日,臺灣紳民抗爭割臺,清廷不理,丘逢甲等創議自主,臺人義不歸

日。

5 月 2 日,唐景嵩就任臺灣民主國總統,年號「永清」。唐景崧總統守臺北,

劉永福為幫辦大臣守臺南,丘逢甲為副總統兼義勇大將軍,守全臺。

5 月 10 日,日政府根據馬關條約來臺接管。

5 月 12 日夜,唐景嵩由淡水遁走,並電楊汝翼、林朝棟、吳光亮、丘逢甲

「千急急」、「萬急急」赴援。候補道員楊汝翼率臺防軍四營守大甲 ( 原湘

勇 ),聞唐景嵩去,乘機席捲大甲餉銀遁福州,軍四散。

Page 29: 大事記 - data.digitalculture.twdata.digitalculture.tw/taichung/sites/default/files/object/text... · 大甲雙寮社及日南社番婦代魯禮子用大安溪下游濕地生長之藺草,編織成蓆。

1715

大事記

6 月 24 日,日本近衛師團陷苗栗,吳彭年、吳湯興、徐驤退大甲、彰化。

6 月 24 日,軍艦「吉野」砲轟大安港及大甲郊外 3 里處,鎮民震驚。大甲守

軍與黑旗軍副將李惟義率千人退守彰化。

7 月 3 日(國曆 8 月 23 日),日軍以騎兵直犯大甲,義軍傷亡慘重。

7 月 4 日,凌晨 3 時許,日軍大隊再攻大甲。湯人貴、徐驤由側突擊。臺民偽

裝敵兵突入大甲。鄉民黃海、吳朝宗、謝漢秋、朱麗等鄉紳前往大安港迎日

軍進北門,大甲街淪陷。

7 月 4 日(國曆 8 月 24 日),近衛師團北白川宮能久親王駐文昌祠。

9 月 4 日,臺南城陷,日本全面接管臺灣。

9 月,創設大甲第五野戰郵便局,主要為日軍與日僑而設。

12 月,五里牌郭章合等 60 多人,利用夜晚突襲大甲警察署及錢糧局,殺死日

人,帶走槍械銀元,銷毀鴉片後,向外埔土城撤退。翌日在苑裡山腳義軍總

部被捕,30 多人壯烈犧牲。

日治臺灣後苗栗改屬臺灣縣(今臺中),設苗栗支廳,大甲屬之。

林定(林興記)承買大甲西社番頭目潘林山承管林祥記日南庄水田的大租。

《新竹縣志初稿》知縣櫻井勉編查各辨務署管下煙戶,大甲堡共計 6,298 戶,

男 14,952 丁,女 11,455 口。

明治29年(1896)

7 月,中部各地義軍襲擊日軍。

9 月,在大甲街北借糧倉,設立大甲二等郵便局,處理民間信件。

大甲改屬新竹縣轄。

日商人成井元齡以日本草帽教苑裡西勢庄女子洪鴦用藺草模仿編織,名「大甲

草帽」,鄰近因而相仿效編織。

朝陽里林炳坤創設「關帝爺會」於家中,會員為大甲街附近商業者。

蕭傳家從大安港移居六塊厝。

Page 30: 大事記 - data.digitalculture.twdata.digitalculture.tw/taichung/sites/default/files/object/text... · 大甲雙寮社及日南社番婦代魯禮子用大安溪下游濕地生長之藺草,編織成蓆。

1716

大事記

明治30年(1897)

1 月 10 日,黃海任大甲街長,朱麗任副街長。

5 月,全省規劃六縣三廳,大甲屬新竹縣大甲辨務署第三堡。

大甲商人開始製造販賣大甲帽。

陳肇芳授佩臺灣紳章。

吳朝宗任新竹縣參事並獲臺灣總督府特授臺灣紳章。

大甲堡有 6,298 戶,男 14,952 人,女 11,455 人,共 26,407 人。

明治31年(1898)

2 月,設立苗栗講習所大甲分教場(今大甲國小前身),9 月廢止。10 月創立

大甲公學校。

6 月,廢新竹縣,廢大甲辨務署。大甲隸臺中縣大甲辨務署苗栗三堡管轄。

7 月,公佈保甲條例,設壯丁團。

大甲辨務署內有漁村 14 個,漁戶 859 戶,漁夫 3,609 人,漁船 145 艘,漁獲

量 213,210 斤。

明治32年(1899)

10 月,李進興任大甲壯丁團長。

12 月,杜清重修鎮瀾宮。

大甲街有本島人 651 戶,3,027 人;日本人 12 戶,199 人。

明治33年(1900)

大甲副街長朱麗受命奉派前往京都參觀全國貿易品博覽會,興起創設帽蓆念

頭。

Page 31: 大事記 - data.digitalculture.twdata.digitalculture.tw/taichung/sites/default/files/object/text... · 大甲雙寮社及日南社番婦代魯禮子用大安溪下游濕地生長之藺草,編織成蓆。

1717

大事記

明治34年(1901)

3 月,改苗栗辨務署為苗栗廳,轄苗栗一堡、二堡、三堡及 東上堡。大甲隸

屬苗栗三堡。轄 60 街庄。

謝漢秋任大甲街長。

杜清、李聰和朱麗合資創設「元泰商行」,為大甲第一個帽蓆商。

全臺鼠疫猖獗,死亡 3,619 人。

明治35年(1902)

1 月,修定郵便組織,大甲改稱三等郵便電信局。

9 月 18 日,大甲公學校新建校舍落成(建於清朝守備署土地,利用大甲溪龍

王廟舊材料建築)。

李聰和雇 5 名挑夫挑 2 千頂大甲藺帽至基隆搭船至神戶賣給大阪樋口商店,創

設大甲藺帽首次外銷記錄。

明治36年(1903)

3 月 1 日,杜清、李進興、朱麗、李城、李聰和、陳坤龍、陳瑚等創立「大甲

帽蓆株式會社」。

大甲改設辨務署。

第五回內國勸業博覽會,吳朝宗以大甲蓆得三等獎牌。朱麗以大甲帽得三等獎

牌。

明治37年(1904)

庄尾陳嘉瑜為大甲公學校第 1 屆畢業生。

外水尾李萬青授權販賣鴉片長達 12 年。

明治38年(1905)

1 月,臺北地方法院新竹出張所設分部於大甲鎮瀾宮內(大甲地政前身)。

Page 32: 大事記 - data.digitalculture.twdata.digitalculture.tw/taichung/sites/default/files/object/text... · 大甲雙寮社及日南社番婦代魯禮子用大安溪下游濕地生長之藺草,編織成蓆。

1718

大事記

10 月,改臺灣地方官制為 12 廳,臺中廳苗栗三堡大甲支廳,管轄大甲、大

安、外埔。

大甲實施第一次市區改正,拆除圍繞大甲街廓的城堡。

明治39年(1906)

8 月 6 日,朱麗任大甲區街長。

明治40年(1907)

大甲實施市區改正,拆除大甲城堡之東門。

正式設立戶籍制度,全臺人口 3,108,010 人。

明治41年(1908)

4 月 20 日,山線縱貫鐵路完竣,大甲民眾南下北上須往后里搭車。

大甲實施市區改正,拆除大甲城堡之南門和北門。

北門福德祠遷移北邊約 30 公尺處今址。

明治42年(1909)

4 月 10 日,大甲三等郵便電信局,提供電話事務服務。

9 月 18 日,全臺大水災,災情慘重。

10 月,公佈變更地方官制,廢 20 廳,全臺改設 12 廳。大甲隸屬臺中廳苗栗

三堡大甲支廳。

10 月,將原屬苗栗三堡的大甲劃歸臺中廳大甲支廳管轄。管大甲、五里牌、

大安、18 庄、外埔、溪底、內埔等 7 區。

杜清任臺中廳參事,臺灣總督府授與臺灣紳章。

庄尾陳嘉瑜任教大甲公學校,並應聘在文昌祠教授漢學。

Page 33: 大事記 - data.digitalculture.twdata.digitalculture.tw/taichung/sites/default/files/object/text... · 大甲雙寮社及日南社番婦代魯禮子用大安溪下游濕地生長之藺草,編織成蓆。

1719

大事記

明治43年(1910)

2 月,朱麗任大甲區長。

明治44年(1911)

3 月,大安圳竣工(水尾溪上游)。

4 月,發佈帽子檢查規則(即大甲等地所生產夏帽,今稱大甲帽)。設立臺中

州大甲帽蓆檢查所。

8 月 10 日,創立大甲消費市場於大甲街 139 號(今第一市場)。

新竹出張所(大甲地政前身)移至今址。

英國籍巴爾頓調查大甲飲水狀況,其學生野彌四郎規劃大甲水道(自來水

廠)。

大正元年(1912)

3 月,五里牌公學校創立(今日南國小),日人金子政吉主持籌備事宜。5 月 3

日擧行開學典禮,創校學生 39 名。

7 月 30 日,日皇明治逝世。太子嘉仁行嗣位典禮,改元大正。

8 月,暴風雨成災,溪水氾濫,五里牌公學校校舍全部沖毁,設備全部流失,

該校暫告停課。10 月借用日南社陳榮生家暫充校舍復課。11 月,新建校舍落

成,遷入授課。

帽蓆商元泰商行在神戶設立支店。

大甲正式供電,為臺中縣最早供電的鄉鎮。

大正2年(1913)

4 月 20 日,大甲水道(自來水)工事竣工,完成市區供水。(臺中縣第 1 個、

全臺第 9 個水廠)。

11 月,因張火爐起義事件,橫圳黃炳貴、頂店紀碢遭捕,判刑 12 年。後因羅

福星被捕,合稱「大甲大湖事件」。

Page 34: 大事記 - data.digitalculture.twdata.digitalculture.tw/taichung/sites/default/files/object/text... · 大甲雙寮社及日南社番婦代魯禮子用大安溪下游濕地生長之藺草,編織成蓆。

1720

大事記

朱麗、杜瑞抱、陳嘉瑜鼓勵大甲公學校 400 餘名男童剪除清朝髮辮子。

杜清標購臺中考棚舊木料,建自家「瑞蓮堂」。民國 81 年被毀。

當店口王家捐 300 多坪池塘地,建大甲「臺灣基督長老教會」。

頂店郭金灶隨父親郭榮參加孫中山來臺歡迎會,並繪大元帥戎裝像紀念。

大正3年(1914)

4 月,五里牌公學校改稱「日南公學校」。

成立「大甲帽蓆購買販賣組合」,杜清任組合長。

澎湖人彭清靠至大甲街開業「德仁醫院」,並任大甲教會長老。(三子彭明敏誕

生於大甲)。

大正4年(1915)

1 月,大甲公學校新建禮堂落成。

7 月 29 日,杜清、陳煌、陳藻芬、黃清波、郭木榮、高積前、許天催、李永

來等創立「大甲信用組合」(今大甲農會前身)。與「大甲帽蓆產業組合」合

署辦公。

11 月,朱麗獲授大正天皇御大典念章。

外水尾李萬青申請設立大甲牛墟及大甲屠場於南門外。

大正5年(1916)

11 月,設立大甲電燈散宿所(大甲電力服務所前身)於文武路 43 號址。

頂店郭榮經營「德春醬油」,為大甲較早經營醬油製造業。

大正6年(1917)

陳嘉邦取得大甲郡第一張司法代書執照。

社尾黃清波授佩「臺灣紳章」。

Page 35: 大事記 - data.digitalculture.twdata.digitalculture.tw/taichung/sites/default/files/object/text... · 大甲雙寮社及日南社番婦代魯禮子用大安溪下游濕地生長之藺草,編織成蓆。

1721

大事記

大正7年(1918)

4 月,大甲公學校與大安、外埔學區分離,創立中庄、磁磘 2 公學校。

11 月,李進興於營盤口建賞菊名園「臥龍居」,後改名「宜園」。民國 67 年拆

除。

張金波牧師為大甲基督教首任教師,並成立「治堂會」。

大正8年(1919)

竹南、後壠、通霄、苑裡至大甲間海岸線鐵路開工建築。

大正9年(1920)

1 月,惡性流行性感冒猖獗,死者甚眾,拜年者少。

北門口王順德建造「順德居」洋樓完竣,共花 3 年時間完成。

7 月,日政府公布改訂地方官制,大甲支廳與沙鹿支廳合併改稱大甲郡,郡役

所設於清水。

8 月,改稱臺中法院大甲出張所(大甲地政前身)。

10 月大甲郡警察課大甲分室改作「大甲派出所」。

建大甲街役場於大甲 518 號(今鎮政路,臺中商銀一帶)。

大甲改稱大甲庄,隸屬臺中州大甲郡。大甲庄轄 21 段落,並將六塊厝與松子

腳行政區域互換成今大甲各里。

大正10年(1921)

「大甲牧場」創立,陳家養乳牛數十隻。

大甲頂山腳居民集資興建「陞德宮」,供奉「三府王爺」。

社尾黃清波與記者柯天來等多人籌設「鳳舞臺戲院」,為大甲首家戲院。

Page 36: 大事記 - data.digitalculture.twdata.digitalculture.tw/taichung/sites/default/files/object/text... · 大甲雙寮社及日南社番婦代魯禮子用大安溪下游濕地生長之藺草,編織成蓆。

1722

大事記

大正11年(1922)

3 月,大甲產業組合分離設立大安產業組合。大甲產業組合遷入鎮瀾宮北室辦

公。

4 月,大甲庄改制為大甲街。李進興擔任第 1 任大甲街長。

8 月,大甲基督教首任長老陳其祥、陳其藻、職事陳山林、許添火、朱日。

10 月 10 日,於通霄舉行海線鐵路通車典禮,11 日從清水至竹南正式通車。

10 月 30 日,木構造的日南火車驛完工。

11 月,社尾陳啟明創立「德明商行」,為大甲帽出口商。

配合鐵路通車,大甲新闢 12.6 公尺的站前路(今蔣公路)。

「大甲小賣人」創於站前路(今蔣公路 68 號)專賣煙。

大正12年(1923)

春,梁清波、張青雲、許添催、李丁財等仕紳重修鐵砧山國姓廟,石刻「開臺

鄭國姓」碑。

12 月,總督府警務局查押臺灣議會關係人杜清、杜香國等人。

臺中廳埤圳改由水利組合方式管理。后里圳改名「后里圳水利組合」。

大正13年(1924)

4 月,大甲街置公設助產士。

4 月 1 日成立「大甲魚市場」。

4 月,北門口王錐經營「甲產商行」,銷售大甲帽至日本大阪、神戶。

7 月 7 日,大甲「公共游泳池」啓用。

12 月 29 日,志賀哲太郎跳水源地自殺,任教 26 年,享年 59 歲。遺言將書贈

大甲鎮民,李進興街長因而籌設中部海線第一個圖書館於第一市場樓上。學

生郭金焜捐贈墓地。

Page 37: 大事記 - data.digitalculture.twdata.digitalculture.tw/taichung/sites/default/files/object/text... · 大甲雙寮社及日南社番婦代魯禮子用大安溪下游濕地生長之藺草,編織成蓆。

1723

大事記

何永在大甲火車站前創設「振甲運輸公司」,與鐵路局合作托運。

大甲郡警察課分室設日南、頂後厝(今西岐)派出所。

神岡人林士安購貞節媽林春娘宅,開設「杏林醫院」。

大正14年(1925)

陳嘉邦發起組織「大甲漢學會」。

營盤口李炳焜任「臺灣日日新聞報」大甲街駐在記者。

大甲街五里牌海防庄民建龍泉里福德祠。

大正15年、昭和元年(1926)

1 月 10 日,「大甲日新會」成立於大甲鎮瀾宮,該會係抗日組織,參加者為杜

香國、陳煌、陳炘、陳嘉邦、吳淮水、李欽水、謝朝甚等 34 人。

4 月,大甲公共浴場設立,一天平均有 85 人使用。

6 月 14 日,大甲農民組合成立。

7 月,大甲溪、大安護岸工事落成。

10 月 30 日,志賀墓園立「志賀先生墓誌銘」。

12 月,大甲農民組合成立,旋與其他各組合統一組織設「臺灣農民組合」(為

政治結社)。

12 月 25 日,大正天皇崩,皇太子裕仁嗣位,改元「昭和」。

12 月 30 日,霧峰林獻堂與社尾陳炘、日南郭木榮、社尾黃清波等籌組「大東

信託」會社成立。

日南柳榮炎發起並籌資興建日南「玉皇宮」,祭祀玉皇大帝。

王燕翼任「中南拓殖株式會社」董事。

大甲創設「豐國紡織株式會社」,生產毛巾內衣褲。

高池任「臺中州米穀商會同業組合」評議員。

Page 38: 大事記 - data.digitalculture.twdata.digitalculture.tw/taichung/sites/default/files/object/text... · 大甲雙寮社及日南社番婦代魯禮子用大安溪下游濕地生長之藺草,編織成蓆。

1724

大事記

六塊厝成立「雅頌齋」,學習南管曲館。

昭和2年(1927)

3 月 18 日,大甲女子公學校奉准設立(今文昌國小前身)。4 月正式創立,暫

借公學校教室上課,富田豐兼任校長。

6 月 3 日,「臺灣民黨」被下令解散。林獻堂、吳淮水、蔡培火、蔣渭水等

人,籌組「臺灣民眾黨」。

8 月 15 日,「臺灣民眾黨」大甲支部成立,吳淮水因言論過激,被捕下獄。

10 月 17 日,大甲架設電話線,並通話。

11 月,大甲街庄眾弟子重建中山里「大興公祠」。

12 月 8 日,大甲郵便局遷移大甲 380 番地(順天路)新址。

大甲柯天來任日本桃源新報大甲出張所所長。

地方仕紳陳煌、陳炘、陳嘉邦、杜香國、張丁貴等創立「大甲讀書會」於鎮瀾

宮北廂房。

昭和3年(1928)

1 月 31 日,大甲女子公學校新建校舍竣工。

3 月,大甲女子公學校遷入新校址上課(校地為保生大帝田產)。

陳嘉邦前往廈門投資漁業養殖,帶回中國線裝書,掀起大甲的中國熱。

鐵山吳淮水創立「旗山拓殖會社」。

昭和4年(1929)

1 月,陳煌以資金 3 萬日圓創設「大甲興業株式會社」。

6 月 14 日,共榮自動車合資會社正式營運,經營大甲、后里、大安港間的客

貨。

11 月,大甲郡聯合青年團成立。

Page 39: 大事記 - data.digitalculture.twdata.digitalculture.tw/taichung/sites/default/files/object/text... · 大甲雙寮社及日南社番婦代魯禮子用大安溪下游濕地生長之藺草,編織成蓆。

1725

大事記

12 月,日南郭木榮創設「日南企業株式會社」,經營頂後厝—日南—山腳段的

鐵路公司。

孟春人董館創立「日進公司」,經營土木建築(大安溪堤防)工程。並在九張

犁栽培甘蔗供月眉製糖廠製糖。

杜聰朝在火車站前開設「日盛材木商行」。

陳嘉邦接受清水文化協會邀請前往紫雲巖演講,被吊銷代書執照。

黃興隆購一部汽車,創「萬源自動車商會」,經營大甲至大安南庄的客運。

昭和5年(1930)

2 月,日人柴田一平接大甲街第 2 任街長。

4 月 1 日,日南公學校頂後厝分教場創立,全校 3 個班級。

陳炘被選為臺中州協議會員,參與州政。

昭和6年(1931)

1 月 1 日,「日南企業株式會社」鋪設日南至五里牌、日南至苑裡山腳兩路線

輕便鐵道,經營客貨運輸。

7 月,大甲街王元吉創設「共友商行」,經營大甲帽輸出,聘王龍為駐日出差

員。

大安溪社尾公館堤防完成。

杜香國任蓬萊紙業株式會社社長,大甲信用購買販賣組合理事。

清水自動車合資會社三部車,經營大甲至清水間的營運。

昭和7年(1932)

1 月,因大甲公學校志賀哲太郎捐贈書籍而設立「大甲街圖書館」。

橫圳柯維泰與表兄合資創設義隆泉帽子出口商,維泰擔任首屆購買員。

大甲街高池當選大甲米榖(蓬萊米)改善協會會長。

Page 40: 大事記 - data.digitalculture.twdata.digitalculture.tw/taichung/sites/default/files/object/text... · 大甲雙寮社及日南社番婦代魯禮子用大安溪下游濕地生長之藺草,編織成蓆。

1726

大事記

昭和8年(1933)

大甲、大安、外埔 3 街庄人士出資,另購新坊地,遷移林氏貞孝坊至今址。

大甲溪公路橋樑通車。

大甲公學校編《大甲鄉土の概觀》,介紹資料豐富。

昭和9年(1934)

2 月,大甲縱貫路水尾溪橋竣工。

3 月,東安路口六塊厝橋竣工。

7 月,大甲實施第 2 次市區改正計畫,為中臺灣較早實施都市計畫鄉鎮。

大安溪、大甲溪公路橋樑通車,臺一線縱貫公路通車。

王錐任大甲街協議員。

李燕山、李皆得、李萬春合資創立「三元商行」,專營大甲帽與巴拿馬帽出口

日本。

昭和10年(1935)

春,大甲信用組合建辦公廳、工廠及倉庫等工程興工。9 月信用組合辦公廳工

程竣工。

4 月 21 日(農曆 3 月 19 日),發生清水大地震。震毀大甲文昌祠的三川殿。

海線鐵路停駛。

第 2 次市區改正,大街(順天路)拓寬為 16.2 公尺,兩側房屋須壁面裝飾,

並作藝術比賽。並拓寬東門街,大街以西新闢 12.7 公尺寬馬路。新舊街口稱

為「三角街」。

大甲街市區改正,基督教堂拆掉重建,王大猶捐五層樓塔聖殿,成為大甲地

標。

年底選大甲第 1 屆街庄協議會員,結果由陳天滿、陳藻芬、張金圭、林炳焜、

劉此、王水連、黃垚龍、飽田謹吉、蔡家興、許美等 10 人當選。

Page 41: 大事記 - data.digitalculture.twdata.digitalculture.tw/taichung/sites/default/files/object/text... · 大甲雙寮社及日南社番婦代魯禮子用大安溪下游濕地生長之藺草,編織成蓆。

1727

大事記

昭和11年(1936)

農曆 10 月 16 日,鎮瀾宮重修落成,並舉行祈安清醮大典。

苑裡、大甲間官設汽車客運,開始營運。

昭和12年(1937)

4 月,成立一年制大甲農業國民學校(今大甲高工前身)。

7 月,日本向中國作軍事侵襲,中日戰爭爆發。

7 月,大甲漁民成立「大甲街漁業者組合」。

11 月,日人村田勉任第 3 任大甲街長。

11 月 26 日,松本盛長於大甲營盤(奉化里郭家屋腳)發現「大甲營盤諭示

碑」,並拓印存今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系。

鎮瀾宮拆除北室,提供廟埕,創設「露店」,供民眾做買賣生意場所。

月眉糖廠大甲站從大甲火車站東南邊遷到今豐原客運位置。

大甲信用組合為擴展業務,改稱「保證責任大甲販賣購買信用利用組合」,並

於日南增設辦事處。

昭和13年(1938)

3 月,公布大甲帽出口檢查規則,並正式施行。

高積前創「新高造船所」及「豐南合資會社」,因應梧棲港的開設。

昭和14年(1939)

6 月 25 日,李進興捐田地 3 甲多,建大甲公學校新校舍落成(今大甲國小)。

12 月 30 日,大甲公學校立「金子先生之碑」。

設立株式會社彰化銀行大甲支店(今大甲彰化銀行)。

Page 42: 大事記 - data.digitalculture.twdata.digitalculture.tw/taichung/sites/default/files/object/text... · 大甲雙寮社及日南社番婦代魯禮子用大安溪下游濕地生長之藺草,編織成蓆。

1728

大事記

昭和15年(1940)

1 月,日政府廢止農曆新年,並訂為勞動週。

2 月,訂定臺人改日本姓名辦法。

7 月,日人秋山久七任第 4 任大甲街長。

8 月 14 日,日南家畜市場落成。

11 月,帽子檢查事務會議於大甲街召開。

大甲成立消防組,何永捐贈福特牌消防車一輛。

大甲、大安及外埔三街庄合資建立大甲家政女學校(省立大甲高中前身)。

大甲街役場請溪南每戶派公工進行勞動服務半年,完成 4 百公尺的紀念運動場

(今大甲中學運動場)。

大甲妙然法師創立「永光寺」於中山腳。

昭和16年(1941)

3 月,日南公學校頂後厝分教場獨立為「頂後厝公學校」,校長二宮禎二 ( 日

本人 ),全校共七個班級,同年 9 月改為「頂后厝國民學校」。

4 月 1 日,大甲公學校改稱大甲東國民學校、大甲女子公學校改稱「大甲南國

民學校」,兼收男女學生。日南公學校改稱「日南國民學校」。

4 月,一年制大甲農業國民學校改為二年制大甲實踐農業學校。

11 月 19 日,帽子檢查事務會議於大甲街。

臺灣總督府專賣局指定第 14 區大甲酒類賣捌所於岷山里(今華路 10 號)。

臺中州增設大甲街等 12 處消防單位。

昭和17年(1942)

3 月,豐原客運經營大甲、豐原間的客運。

9 月,日人甲斐善勇任第 5 任大甲街長。

Page 43: 大事記 - data.digitalculture.twdata.digitalculture.tw/taichung/sites/default/files/object/text... · 大甲雙寮社及日南社番婦代魯禮子用大安溪下游濕地生長之藺草,編織成蓆。

1729

大事記

昭和18年(1943)

7 月 18 日,六股堤防決潰,流失日南地區農田 1 千餘甲,死亡、失踪 168 餘

人。

保證責任大甲販賣購買信用利用組合,合併大甲街農會,畜產會及興農倡和

會,加強金融經濟生產指導等事業,更名為「大甲街農業會」。

每戶徵派 1 名公工,自帶便當至鐵砧山挖壕溝與砲臺。工作將近一年。

昭和19年(1944)

10 月 12 日至 14 日,盟機千餘架次空襲臺灣,各地成災。

何永兼辦大甲郡陸上運輸組合大甲支部業務。

大甲王守勇任「日本基督教團」臺灣教區區長。

大東信託被迫與屏東信託、臺灣興業信託合併成立「臺灣信託株式會社」。

昭和20年(1945)、民國34年

1 月至 7 月,盟機密集大舉空襲臺灣各地設施,死傷甚鉅。

8 月 15 日,日本天皇裕仁玉音廣播宣告「日本戰敗,已向盟軍投降,麥師總

部令中國軍隊進駐臺灣。

10 月,陳進得任戰後大甲火車站首任站長。蘇禎洪任日南火車站首任站長。

10 月 25 日,第 10 方面軍司令臺灣總督安藤利吉向陳儀提交投降書。

11 月,頂店郭金焜委派任大甲鎮長,頂店許等任大甲鎮副鎮長。

10 月,賴夏茂接掌大甲南國民學校。同時改稱「大甲第二國民學校」(今文昌

國小)。

10 月,杜萬福接掌大甲東國民學校,同時改稱「大甲第一國民學校」。(今大

甲國小)

12 月,賴明樹接日南國民學校第 1 任校長。

12 月 25 日,臺灣全省行政區域調整,將全省劃分為八縣。將「街」改為

Page 44: 大事記 - data.digitalculture.twdata.digitalculture.tw/taichung/sites/default/files/object/text... · 大甲雙寮社及日南社番婦代魯禮子用大安溪下游濕地生長之藺草,編織成蓆。

1730

大事記

「鎮」。「庄」「街」役場改為鄉鎮公所。公所下分設村(里)、鄰,各設辦公

處。

大甲街農業會,依合作法曁農會法之規定,分別成立合作社及農會。農會會長

為郭金焜,合作社理事主席為劉雲騰,合作社及農會人員互兼。

郭朝輝任大甲家政女學校戰後首任校長。

戰後「大甲街圖書館」改名「大甲鎮圖書館」並移至第一市場樓上。

戰後大甲出張所改稱「臺中土地整理處大甲收件所」。

民國35年(1946)

1 月,公布鄉鎮組織規程草案,並依此規程改「庄、街」為「鄉、鎮」,並定

里名。

1 月,柯石金任大甲專賣品零售商聯合配銷會會長,辦公會址在今金華路 10

號。

2 月,大甲鎮民代表、里長選擧,並成立里民大會。代表選舉為一里一代表。

2 月 1 日,創設大甲第三國民學校於武營路原公學校舊校址。將日人小學校讓

於大甲家政女學校使用。

3 月,大甲家政女學校,改稱為「大甲女子家政學校」。

3 月 29 日,全縣鄉鎮民代表分別投票選舉縣參議員 66 名。日南陳後成當選首

任臺中縣議員。

3 月 29 日,郭秋漢任光復後大甲鎮首屆鎮民代表會主席。代表會址在鎮公所

右側會議廳。

4 月 18 日,大甲女子家政學校,奉准改名為「臺中縣立大甲初級中學」,此日

成為校慶日。

4 月,大甲實踐農業學校,改稱「臺中縣大甲初級農業職業學校」。

5 月,頂後厝國民學校改稱「西岐國民學校」,校長張七章。

5 月 5 日「大甲三等郵便電信局」改稱「大甲郵電局」,陳三桂接首任局長。

Page 45: 大事記 - data.digitalculture.twdata.digitalculture.tw/taichung/sites/default/files/object/text... · 大甲雙寮社及日南社番婦代魯禮子用大安溪下游濕地生長之藺草,編織成蓆。

1731

大事記

11 月,由大甲鎮民代表會選舉郭金焜為大甲鎮鎮長。

11 月,陳炘籌組的臺灣株式會社改名為「臺灣信託公司」。

大甲派出所,改稱「大甲區警察所大甲派出所」。

民國36年(1947)

2 月,大甲第一國民學校改稱「大甲國民學校」。

2 月,大甲第三國民學校改稱「順天國民學校」。10 月增設幼稚園。

2 月 28 日臺灣發生 228 事件,由臺北引發至全省。

5 月 1 日,大甲第二國民學校改稱「文昌國民學校」。

10 月,鐵砧山國姓廟重修,改名為「開臺聖王祠」。

大甲溪北岸堤防潰堤,損失慘重。

吳敦禮、黃金爐、陳啟明、張丁貴創立「臺中縣帽蓆商業同業公會」,爭取臺

中縣帽蓆等日產。

民國37年(1948)

4 月 10 日至 30 日,臺中縣各鄉鎮市選舉第 2 屆鄉鎮民代表。

4 月 12 日,劉雲騰任第 2 屆鎮民代表會主席。

8 月 1 日,臺中縣立大甲初中,請准增設高中部,改名為臺中縣立大甲中學。

夏,釋小我、木子夕、及雨云等三人磨掉鐵砧山腰「開臺鄭國姓」五字碑,題

詩「敬祝國姓廟落成碑」。

11 月,大甲鎮民代表會選郭金焜為大甲鎮長。

大甲媽祖遶境進香始自日治時期,早年進香的香客以來自大甲區 53 庄村民為

主。二次大戰爆發後進香活動中斷了好幾年,至民國 37 年才恢復進香。

鐵砧山國姓廟建設完竣,私人獻地,鎮長為廟中當然主任委員。

Page 46: 大事記 - data.digitalculture.twdata.digitalculture.tw/taichung/sites/default/files/object/text... · 大甲雙寮社及日南社番婦代魯禮子用大安溪下游濕地生長之藺草,編織成蓆。

1732

大事記

民國38年(1949)

4 月,「大甲郵電局」改稱「大甲電信局」。

4 月 15 日,臺中縣政府地政科奉令正式開辦「耕地三七五減租」,減輕佃農負

擔。

5 月 20 日,宣布臺灣省實施戒嚴。

8 月,大甲區警察所大甲派出所改制為大甲警察分局。

11 月,臺中縣各鄉鎮農會合作社合併全部完成,統稱鄉鎮農會。

11 月 20 日,成立大甲鎮農會順天辦事處。

保警與榮民住進文昌祠,劃分成 13 個房間居住。

蔡輝煌、李萬春、康萬傳、莊少雲、莊龍、郭水、黃榜等創立詩社「陶社」。

大甲里杜秋雲將住宅前空地規劃為「中央商場」。

民國39年(1950)

5 月,臺灣省小麥增產競賽,大甲區榮獲冠軍。

9 月 8 日,省府頒佈「臺灣省縣市行政區調整方案」,廢除各區署,全省設 16

縣。

9 月,大甲衛生所設立於文昌祠前,隸屬臺中縣衛生院。

10 月,臺中縣第 1 屆運動大會於大甲鎮體育場舉行(今大甲高中操場)。

10 月,大甲鎮第 3 屆鎮民代表 59 名就任。第 3 屆里長就任,任期 2 年 3 個月。

10 月 21 日,臺中縣成立新縣政府,轄豐原鎮、內埔鄉(民國 44 年 10 月改名

為后里鄉)、大甲鎮等 21 鄉鎮,縣治設於豐原;馮世欣任新臺中縣長,原縣

長于國楨任彰化縣長,盧明任南投縣長。

10 月 1 日至 3 日,臺中縣各鄉鎮市選舉第 3 屆鄉鎮民代表。

10 月 26 日,劉雲騰任第 3 屆鎮民代表會主席(40 年 5 月劉雲騰當選縣議員

辭職,陳木霖接任)。

Page 47: 大事記 - data.digitalculture.twdata.digitalculture.tw/taichung/sites/default/files/object/text... · 大甲雙寮社及日南社番婦代魯禮子用大安溪下游濕地生長之藺草,編織成蓆。

1733

大事記

鎮民樂捐修舊游泳池,更名「大甲鎮立游泳池」。

大甲警察分局,改稱為「大甲分駐所」。

民國40年(1951)

1 月 21 日,實施地方自治,由人民直接選舉縣議員。

5 月,大甲自來水廠擴建。

5 月,臺灣民主自治同盟臺中地區組織被偵破,大甲郭萬福、郭阿坤、蘇海

樹、王三派、鍾來田、陳坤良、卲萬壽、賴登洲、葉金良等判死刑。孫家

冀、孫家駒、蔡輝煌、林文貴、杜清輝、王明德、王明哲、黃容、柯瓊揚、

洪成、賴世逢等各判數年不等徒刑。

5 月,後厝子劉雲騰當選第 1 屆臺中縣議員。

6 月 24 日,日南郭金童當選為大甲鎮第 1 屆民選鎮長。

10 月,大甲鎮公所暨鎮民代表會捐贈體育場、游泳池各一處給縣立大甲中學。

鎮瀾宮五榖王誕辰演戲後,社尾、庄尾等地牛車隊從水尾溪運石頭,堆積鎮瀾

宮廟埕,阻止露店搭建營業。

中秋,鎮瀾宮重修貞節牌坊,並重刻已毀的「東門義路」碑。露店公會寄附

「牌坊環境捐題碑」。

奉化成立飛龍團,楊緒卿倡立,陳攀明任總理。

蔡文興主教派馬道南神父在大甲創設天主教。

實施地籍總歸戶,做為耕者有其田依據。

民國41年(1952)

1 月,文武郭細寅當選第 5 屆代表會主席。

3 月 2 日,大甲自來水廠擴建工程放水典禮。

8 月,臺中、苗栗兩縣議會及地方人士爭取,縣立大甲中學奉省府令准改為

「省立大甲中學」。

Page 48: 大事記 - data.digitalculture.twdata.digitalculture.tw/taichung/sites/default/files/object/text... · 大甲雙寮社及日南社番婦代魯禮子用大安溪下游濕地生長之藺草,編織成蓆。

1734

大事記

9 月 13 日,順天國民學校設立文曲分班。

12 月 21 日,臺中縣各鄉鎮市選舉第 4 屆鄉鎮民代表,大甲鎮選出鎮民代表

30 名。

文昌國校棒球隊榮獲臺中縣第一名。

民國42年(1953)

1 月 25 日,大甲鎮第 4 屆鎮民代表 30 名就任,郭細寅當選第 4 屆鎮民代表會

主席。第 4 屆里長就任。

1 月 26 日,總統明令公佈「實施耕者有其田條例」。地主最多保留 3 甲水田、

6 甲旱田。

2 月 8 日,臺中縣第 2 屆民選議員投票選舉。

2 月,鐵砧山開臺聖王廟與中縣忠烈祠合併稱「臺灣省大甲忠烈祠」,並訂每

年 3 月 29 日及 9 月 3 日為春、秋二祭。

3 月,鐵砧山國姓井重修竣工,監察院長于右任親題草書「劍井」勒石永誌。

考試院長賈景德親撰「鐵砧山劍井記」於碑背。

5 月 1 日,臺中縣實施耕者有其田,公告土地征收及放領,至月底放領確定。

5 月 17 日,第 2 屆民選鄉鎮縣轄市長選舉,頂店郭金焜當選大甲第 2 屆民選

鎮長。

8 月,成立「臺中縣警察局大甲分局」,李郁任分局長。並於第一市場旁成立

大甲派出所。

8 月 16 日,「妮娜」颱風毀損大安溪公館、社尾堤防,淹沒「大拓農場」,流

走大安 30 甲以西一帶田園。名間鄉水上搶救對前來救援。

10 月 15 日,本縣各鄉鎮行政區域調整。文曲、松雅兩村里交換。

11 月,大甲鎮農會改組施行權能分開制,成現行農會,第 1 屆理事長李榮

仔、常務監事李烏龍、總幹事劉雲騰。

黃清波、吳敦禮、周和發、易金枝、楊緒乾、許雲陽等人創立大甲製粉廠,製

造金雞牌粉類。

Page 49: 大事記 - data.digitalculture.twdata.digitalculture.tw/taichung/sites/default/files/object/text... · 大甲雙寮社及日南社番婦代魯禮子用大安溪下游濕地生長之藺草,編織成蓆。

1735

大事記

王紹琦與謝朝甚創設光陸戲院於朝陽里。

各縣市成立消防警察隊。

民國43年(1954)

5 月 2 日,全縣公民投票選舉第 2 屆縣長、第 2 屆臨時省議會議員,陳水潭當

選縣長。

6 月 30 日,修復「妮娜」颱風毀損大安溪公館、社尾堤防完竣。

8 月,縣立大甲初級農業職業學校接受美援,定名為臺中縣立大甲示範農業學

校。

10 月 15 日,文武國民學校升格成立。

43 年底大甲有 6,678 戶,39,580 人。

民國44年(1955)

1 月 16 日,選舉臺中縣第 3 屆縣議員。日南陳木霖當選縣議員。

4 月 17 日,臺中縣各鄉鎮市選舉第 5 屆村里長及第 5 屆鄉鎮民代表。

4 月,國立臺灣大學地質學系教授林朝棨在大甲鐵砧山發現貝殼及古代人骨,

極具考古及文獻價值。

6 月 1 日,大甲鎮第 5 屆鎮民代表 35 名就職,營盤口郭細寅當選第 5 屆鎮民

代表會主席。

6 月 14 日,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兼臺大教授石璋如與臺大教授宋文薰,在鐵砧

山發現史前遺跡「貝塚」,18 日發現「俯身葬」骨骼兩具。20 日發現「紅陶」

及「磨製石斧」等史前遺物,極具考古價值。

6 月,大甲都市計畫公告實施,為光復後臺中縣最早實施都市計畫鄉鎮。

7 月 1 日,籌建甲種國民兵訓練營於水美山,並興工建造營房,縣府兵役科主

其事。12 月落成。

7 月 18 日,大甲鎮漁會改組為大甲區漁會。

Page 50: 大事記 - data.digitalculture.twdata.digitalculture.tw/taichung/sites/default/files/object/text... · 大甲雙寮社及日南社番婦代魯禮子用大安溪下游濕地生長之藺草,編織成蓆。

1736

大事記

8 月 28 日,國軍退除役官兵修建大安溪堤防完竣。

12 月 26 日,大安溪橋竣工通車。

民國45年(1956)

1 月,臺中縣大甲等 5 鎮,實施都市平均地權。

4 月 5 日,大甲鎮公有第二市場興建開工,7 月 31 日完工。

6 月 17 日,第 3 屆鄉鎮長投票,郭金焜當選連任大甲第 3 屆民選鎮長。

6 月,大甲鎮第 5 屆里長就任。

8 月 1 日,萬達颱風造成社尾堤防潰堤。

9 月 3 日,黛納颱風造成大甲淹水嚴重。

11 月,大甲水利委員會改稱大甲農田水利會。李晨鐘任第 1 屆會長。

11 月 15 日,成立「日南電信局」,林萬升為首任局長。

民國46年(1957)

3 月 1 日,大甲鎮攤販協會成立。

3 月,立鐵砧山「忠烈祠電燈裝置樂捐碑」於國姓廟牆。

4 月 21 日,第 3 屆縣長、臺灣臨時省議會第 3 屆(後改省議會第 1 屆)議員

選舉投票,林鶴年當選縣長,本縣蔡鴻文、李雅正(庄尾人)、李卿雲、陳林

雪霞 4 名當選臨時省議員。

7 月,臺灣省臨時議會第 3 屆省議員選舉,庄尾李雅正當選。

8 月 1 日,縣立大甲初級農業職業學校改為 5 年一貫制,陳潔繼任校長。

9 月,大甲鎮民慶祝庄尾朱江惟接掌臺灣省政府建設廳廳長、庄尾李雅正當選

省議員。

大甲鎮農會日南辦事處改建完成。

Page 51: 大事記 - data.digitalculture.twdata.digitalculture.tw/taichung/sites/default/files/object/text... · 大甲雙寮社及日南社番婦代魯禮子用大安溪下游濕地生長之藺草,編織成蓆。

1737

大事記

民國47年(1958)

1 月 19 日,第 4 屆縣議員選舉。

3 月,創設日南國民學校東明分校。

4 月 27 日,臺中縣各鄉鎮市選舉第 6 屆村里長及第 6 屆鄉鎮民代表。

6 月,大甲鎮第 6 屆鎮民代表 36 名就任,陳金城任第 6 屆鎮民代表會主席。

大甲鎮第 6 屆里長就任。

7 月 8 日,鐵砧山軍人公墓開工興建。12 月 25 日完工,省主席周至柔主持落

成典禮。

8 月,文昌國民學校設立東陽分校。

9 月林聯飛等人倡議興建城隍廟,9 月開工,10 月竣工。

完成鐵砧山「臺灣省臺中軍人公墓紀念碑」和「靈堂」。

民國48年(1959)

3 月 18 日,文昌國民學校東陽分校正式上課。

農曆 3 月,鎮瀾宮往北港進香,在西螺因故未停留西螺,回程改停北斗。

8 月 7 日,本省中南部豪雨成災,稱「八七水災」,全球華僑解囊救濟,政府

將救災剩餘款興建學校,以資紀念。(同 5 年 9 月)

11 月,大甲鎮農會引進洋菇,栽培推廣。

12 月,大甲農田水利會在日南地區鑿深井 5 口灌溉 950 公頃農田。

12 月 13 日,第 4 屆鎮長選舉。德化黃子建當選大甲鎮第 4 屆鎮長(民國 49

年 1 月 1 日就職)。

「大甲消防組」更名「臺中縣消防警察隊大甲分隊」。

民國49年(1960)

4 月 24 日,第 4 屆縣長、省議會第 2 屆議員選舉投票,何金生當選縣長。

Page 52: 大事記 - data.digitalculture.twdata.digitalculture.tw/taichung/sites/default/files/object/text... · 大甲雙寮社及日南社番婦代魯禮子用大安溪下游濕地生長之藺草,編織成蓆。

1738

大事記

7 月,大甲鎮農會推廣蘆筍種植。

7 月 30 日,路嬌姑廟重修完竣。

8 月 1 日,雪莉颱風來襲,造成「八一水災」,大甲溪橋被沖毀。

民國50年(1961)

1 月 15 日,第 5 屆縣議員選舉。

1 月 30 日,省主席周至柔定校名為臺中縣大甲鎮華龍國民學校。

4 月 23 日,臺中縣各鄉鎮市選舉第 7 屆村里長及第 7 屆鄉鎮民代表。

4 月 29 日,民族英雄鄭成功復臺 3 百週年紀念,臺中縣於鐵砧山塑建鄭成功

石像,陸軍裝甲司令蔣緯國中將親臨動土典禮。

6 月 1 日,黃枝才任第 7 屆鎮民代表會主席。黃木川為副主席。代表選舉改為

7 大選區。

7 月,日新客運首度行駛船頭埔至大甲的交通運輸。

8 月,文武國民學校獨立。李松岩任首任校長。

9 月,創立華龍國民學校,創校經費係從 48 年僑胞「八七」水災重建捐獻款

項下撥支,打鐵庄地主邱從德捐地。蔡清泉為第一任校長。

10 月 11 日,大甲城隍廟因夏季風災毀壞,今重建完竣。

大甲衛生所改隸大甲鎮公所。

民國51年(1962)

2 月,大甲自來水廠於幸福里設水廠供應日南地區人民用水。

4 月,大甲中學科學館落成,並接受美援實施科學教育。

8 月,縣立大甲示範農業學校增設高級部,招收初中畢業生。

8 月 1 日,大甲國民學校德化分部升格為德化國民學校,陳伯漁為首任校長。

10 月 25 日,鐵砧山鄭成功像竣工。

Page 53: 大事記 - data.digitalculture.twdata.digitalculture.tw/taichung/sites/default/files/object/text... · 大甲雙寮社及日南社番婦代魯禮子用大安溪下游濕地生長之藺草,編織成蓆。

1739

大事記

民國52年(1963)

4 月 28 日,選舉第 3 屆省議員,本縣蔡鴻文、李卿雲、陳林雪霞 4 人當選。

5 月 11 日,因久旱臺中縣長何金生主祭,率議長、縣議員、鎮長、農會理事

長等,在水尾溪祈雨。果然甘霖傾盆。

7 月,日南市場建立。

8 月,私立致用商業學校,由周楠創辦,並任校長。

9 月 9 日,「葛樂禮」颱風襲境,大甲及大安兩溪山洪暴發,溪水陡漲決堤數

處,大安溪橋南側潰堤,江南、德化與北大安一帶田園毀損,災情慘重。

9 月「葛樂禮」颱風使文昌祠正殿後壁崩塌。榮民整修並彩繪一騰龍。

大甲派出所遷至第二市場。

民國53年(1964)

1 月 26 日,臺中縣公民投票選舉第 6 屆縣議員、第 5 屆鄉鎮長;黃子建當選

大甲鎮長(3 月 1 日就職)。

5 月 17 日,臺中縣各鄉鎮市選舉第 8 屆鄉鎮民代表。

6 月 1 日,第 8 屆大甲鎮鎮民代表就職,黃枝才當選第 8 屆鎮民代表會主席

(56 年 2 月黃枝才辭,陳江河接任)、劉添喜為副主席。

7 月,大甲縱貫路水尾溪橋拓寬完工。

7 月,日南市場建立。

8 月,私立致用商業學校,由周楠創辦,並任校長。

11 月,因葛樂禮颱風損毀的農地,江南、德化、大安段成立「甲安農地重

劃」完竣,面積 1,261 公頃,使用人 1,778 戶。

建大甲鎮公所於大甲鎮新政路 2 號(今大甲郵局北面)。大甲鎮民代表會址在

鎮公所二樓。

大甲派出所遷至第二市場。

Page 54: 大事記 - data.digitalculture.twdata.digitalculture.tw/taichung/sites/default/files/object/text... · 大甲雙寮社及日南社番婦代魯禮子用大安溪下游濕地生長之藺草,編織成蓆。

1740

大事記

民國54年(1965)

6 月,大甲鎮第 8 屆鎮民代表就任,黃枝才任第 8 屆鎮民代表主席。56 年 2

月黃枝才辭,陳江河接任。劉添喜為副主席。

6 月,大甲鎮第 8 屆里長就任。

8 月 15 日,瓦 橋改建工程竣工。

8 月,義和里李天德創永信藥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建廠成立於頂店,資本額

新臺幣 150 萬元。

日南公有零售市場興建完成。

大甲派出所遷至文武路今址。

民國55年(1966)

1 月,省立大甲中學發生火災,初中部木造房屋焚毀。

2 月,鐵路局大甲車站新站房竣工,同時完成月臺通道地下化。並拆除通往月

臺的木造天橋。

6 月,大安溪雙寮堤防潰堤。

9 月 28 日,鎮民紀念志賀百年冥誕,在其墓園豎立,孫科撰文「中日親善垂

範先覺志賀先師語錄」碑。

陳基振以媽祖的 6 個允杯,開創裕珍馨餅店於媽祖廟埕南邊。

大甲詹宋妹創建妙法寺於鐵砧山。

民國56年(1967)

4 月,大甲鎮瀾宮媽祖遶境進香,經豐原回大甲(因爐主住豐原)。

6 月 27 日,總統頒佈命令,自 57 學年度開始實施 9 年國民教育。

民國57年(1968)

1 月 21 日,臺中縣選舉第 7 屆縣議員與第 6 屆鄉鎮長,郭朝天當選大甲第 6

Page 55: 大事記 - data.digitalculture.twdata.digitalculture.tw/taichung/sites/default/files/object/text... · 大甲雙寮社及日南社番婦代魯禮子用大安溪下游濕地生長之藺草,編織成蓆。

1741

大事記

屆鎮長(3 月 1 日就職)。

5 月 19 日,臺中縣各鄉鎮市選舉第 9 屆鄉鎮民代表。

6 月 1 日,鎮民代表就職,劉添喜當選第 9 屆鎮民代表會主席、蒲永裕為副主

席。

6 月,致用商業學校增設工科,奉准改名為「臺中縣私立致用商工職業學

校」,附設夜間補習。

7 月,政府延長 9 年國民義務教育,於大甲鎮設立大甲及日南兩所國民中學。

首任校長分別為王顯榮(順天里民)、邱贊坤(龍泉里民)。

8 月 1 日,全縣各國民學校配合 9 年國民教育,改稱國民小學。大甲中學停收

初中部。

8 月 6 日,捨己救人的林明源塑像在大安海水浴場石堤揭幕,縣長王子癸主

持。

8 月,縣立大甲示範農業職業學校升格為省立大甲高級農業職業學校,停招五

年制學生。

10 月 9 日,德化里民集資興建「德元宮」,祭祀朱李池三府王爺。

12 月,吳准水引進軒轅教傳入大甲鎮。

鎮瀾宮改制為管理委員會。

民國58年(1969)

1 月,劉雲騰接任縣農會總幹事。劉松藩接任大甲鎮農會總幹事。

3 月 4 日,臺灣第一座電視教學,在順天國民小學正式啟用。

6 月,第 9 屆里長就任。

7 月,戶政隸屬警察局,鎮長兼主任。

12 月 20 日,第 1 屆增額立委選舉投票。

夏,整建鐵砧山忠烈祠前的護坡。

Page 56: 大事記 - data.digitalculture.twdata.digitalculture.tw/taichung/sites/default/files/object/text... · 大甲雙寮社及日南社番婦代魯禮子用大安溪下游濕地生長之藺草,編織成蓆。

1742

大事記

新建大甲、日南農田水利辦公廳。

民國59年(1970)

7 月 1 日,庄美里因人口激增而增設新美里。

8 月,省立大甲中學改制為「省立大甲高級中學」。

9 月 1 日,大甲郵局搬遷於新政路 1 號新址。舊址設「大甲廟口郵局」。

11 月,月眉糖廠停辦大甲至大安,大甲至后里的客貨運業務。

民國60年(1971)

6 月 5 日,大甲國際獅子會創會。創會會長白棟樑,會員 30 人。

7 月,大甲鎮農會舉辦全省水稻一貫作業栽培示範觀摩,全省縣市長、建設局

長蒞臨指導。

9 月 14 日,日南紡織於日南打鐵庄正式開工。

11 月,正式公告大甲鎮都市計劃。

鎮瀾宮進入「管理委員會時代」,四鄉鎮首長、村里長、代表為信徒代表。選

出委員 17 人,監委 3 人,設一主任委員執事。

民國61年(1972)

3 月 24 日,大甲鎮瀾宮媽祖分靈至日本朝天宮。

5 月 1 日,大甲溪橋總工程費 1 億 1 千萬元,獲中美基金貸款興建。

5 月 2 日,省府下令解散大甲區漁會,由省漁會接管。

12 月 23 日,4 項公職人員選舉投票。

省立大甲高級農工職業學校,參加全省工職學校工科技藝競賽,榮獲電子設備

修護科第一名。

建興里蔡茂鐘召集鄰近農家,自資興建大安溪「小堤防」銜接「大堤防」防洪水。

Page 57: 大事記 - data.digitalculture.twdata.digitalculture.tw/taichung/sites/default/files/object/text... · 大甲雙寮社及日南社番婦代魯禮子用大安溪下游濕地生長之藺草,編織成蓆。

1743

大事記

民國62年(1973)

2 月 1 日,第 5 屆省議會成立,蔡鴻文、魏綸洲當選正、副議長。

3 月 17 日,第 7 屆鄉鎮長選舉,李元榮當選大甲鎮鎮長(4 月 1 日就職)。

8 月,大甲國中、日南國中奉准設立中級補校。

8 月 3 日,本縣成立農機一貫作業典禮,並在大甲鎮太白里舉行機械插秧觀摩

會。

10 月 6 日,各縣市第 10 屆鄉鎮縣轄市民代表暨第 10 屆村里長選舉;大甲鎮

選出鎮民代表(11 月 1 日就職),劉添喜當選主席,蒲永裕為副主席。

10 月,臺灣省第 7 屆童子軍大露營,中區營於鐵砧山擧行一週,參加者達 3

千餘人。

民國63年(1974)

2 月,大甲松柏漁港第一期建港工程,正式動工興建。

4 月 1 日,巨業客運正式通車營運大甲至臺中間交通。

6 月,開工興建大安溪新橋。

7 月 15 日,松柏港航道、曳船所、靠堤岸興建完竣。

9 月 10 日,公告實施大甲鎮擴大都市計畫。

10 月 12 日,大甲國際扶輪社創會授證。創社社長張文華,社員 33 人。

11 月 3 日由永信藥品公司主辦第 1 屆永信杯排球賽於鐵砧山擧行。

11 月 15 日桑野豐助於日本熊本縣出版「臺灣大甲の聖人―志賀哲太郎傳」。

縱貫鐵路單線改為雙線,但大安溪至大甲火車站仍保持單線。

縣府廢除鎮瀾宮頭家爐主制。

民國64年(1975)

3 月 7 日,大甲第二市場改建營運。

Page 58: 大事記 - data.digitalculture.twdata.digitalculture.tw/taichung/sites/default/files/object/text... · 大甲雙寮社及日南社番婦代魯禮子用大安溪下游濕地生長之藺草,編織成蓆。

1744

大事記

5 月 8 日,大甲國際青年商會成立,首任會長劉松齡。

8 月,縱貫路大甲溪新橋竣工,長 1,320 公尺。通行後於橋南收通行費。

9 月,大甲溪新大橋通車,全長 1,320 公尺,引道 1,295 公尺,工程費 1 億 3

千多萬元。過橋費 20 元,10 月 1 日徵收,鐵牛車與公務車一律免徵。

11 月 3 日,大甲鎮改建第一消費市場,貸款 5 千萬。

11 月,水源路甘泉橋竣工。

12 月,大安溪新大橋通車,全長 950 公尺,引道 2,500 公尺,工程費 1 億 5

千多萬元。

12 月,永信藥品李天德買大甲鐵砧山七甲多土地,設「永信育樂活動中心」,

開放鎮民使用,並當選全國好人好事代表。

中山里永光寺重建。

經濟部工業局於大甲日南地區設立 220 公頃的「臺中幼獅工業區」。

民國65年(1976)

3 月,縱貫路大安溪新橋竣工,長 985 公尺。通行後於橋南收通行費。舊橋停

用。

4 月 1 日,大甲郵局於孟春里設「大甲日南郵局」。於幼獅工業區設「大甲幼

獅郵局」。

7 月 9 日,三和塑膠工廠四周圍牆堵塞颱風豪雨的水流,引起附近數 10 間房

屋倒塌。

7 月 26 日,松柏港碼頭、挖泊浚地完竣。

10 月 27 日,大甲鎮軍公教福利中心成立營業。

10 月 25 日大甲天主教重建落成。

11 月,鎮瀾宮鎮瀾大樓成立圖書館。

12 月,大甲國際獅子會於大甲火車站前立鐘塔。

Page 59: 大事記 - data.digitalculture.twdata.digitalculture.tw/taichung/sites/default/files/object/text... · 大甲雙寮社及日南社番婦代魯禮子用大安溪下游濕地生長之藺草,編織成蓆。

1745

大事記

大甲青商會手球隊榮獲全國公開賽冠軍。

薰風里鄭進丁榮獲全國模範父親。

民國66年(1977)

1 月,鎮瀾大樓落成,舉行剪彩典禮,正式使用。

3 月,順天里長董振雄榮獲青年獎章,接受蔣經國總統表揚。

4 月,大甲國中王顯榮校長獲教育部評定科學教師教學優等獎;紀介人老師獲

教育部頒發科學教師學術創作獎。

4 月,大甲國中獲臺灣區中學聯運手球賽國男組冠軍。

7 月,大甲國中杜正大老師率大甲青商手球隊參加義大利國際盃手球賽,獲青

少年男子組冠軍。

10 月 30 日,日本國唐津扶輪社與大甲扶輪社結為姐妹社後豎碑,各界集資在

鐵砧山恭建蔣中正戎裝騎馬銅像(謝棟樑塑)揭幕。

11 月 19 日,李元榮當選第 8 屆大甲鎮長(12 月 31 日就職)。

12 月,日南國中參加教育廳舉辦國中學科測驗,獲第二名。

大甲高中參加全省高中工藝作品賽,榮獲冠軍。

大甲戶政事務所中山路遷今址。

民國67年(1978)

2 月,中華手球代表隊選拔賽,致用商工獲青少年組第一名。

4 月,第 1 屆臺中縣地方文物展覽於大甲國中舉行。

5 月,大甲通往外埔水美地區的美村橋竣工。

7 月,大甲國中手球隊參加義大利國際杯手球賽榮獲冠軍,同月再赴丹麥參加

世界杯手球公開賽,再獲青少年組冠軍。

8 月,大甲鎮瀾宮管理委員會,改組為「財團法人鎮瀾宮董監事會」(三月改

組選擧董監事),董監事會為依法選出第 1 屆董事長曾福輝及董監事處理廟

Page 60: 大事記 - data.digitalculture.twdata.digitalculture.tw/taichung/sites/default/files/object/text... · 大甲雙寮社及日南社番婦代魯禮子用大安溪下游濕地生長之藺草,編織成蓆。

1746

大事記

務。后里鄉僅留鄉長為信徒代表。執事的 15 名董事(大甲 8 人、大安外埔各

3 人、后里 1 名為代表會主席),5 名監事(大甲 3 人、大安外埔各 1 人)。

8 月,省立大甲高級農工職業學校,改制為省立大甲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8 月,義和里張天助當選國際同濟會中華民國總會主辦的第 2 屆 10 大傑出農

民。

10 月,大甲國際扶輪社捐資 40 萬,於鐵砧山興建扶輪亭及花園一座。

11 月,大甲電信局新建大樓竣工,正式啟用。

12 月,美國卡特總統宣佈明年元月 1 日,與中正正式建交,原訂 23 日投票之

增額中央民意代表選舉延期舉行,選舉業務及活動均停止。

12 月,全國中正盃手球賽,致用商工獲高男組第 1 名,大甲國中獲國男組第

2 名。

大甲幼獅工業區開發完成,總面積 218.47 公頃。廠商最多達 237 家,堪稱是

臺中縣內規模。

最大的幼獅工業區,因受縱貫鐵路阻隔,區分為東、西兩區。

順天里郭聯昌獲法國音樂博士畢業。(曾任輔大音樂指揮。其父郭金茂為日本

早稻田醫科畢業,在大甲順天路經營金茂醫院)。

臺灣省公路局將全省公路編號,臺北經新竹、大甲至高雄、楓港路線稱為「臺

一號公路」。

民國68年(1979)

2 月,在鳳山舉行全國手球代表隊選拔賽,大甲地區手球隊,獲青男 B 組、

青少男 A 組、青少男 B 組等 3 組冠軍。

3 月,鎮公所為改建第一消費市場,設臨時攤販於蔣公路尾。

3 月,致用商工獲臺灣區中學聯運手球賽,高男組第 1 名。大甲國中獲國男組

第 2 名。

3 月 29 日,大甲登山會成立,朝陽里陳崇仁任首任會長。

Page 61: 大事記 - data.digitalculture.twdata.digitalculture.tw/taichung/sites/default/files/object/text... · 大甲雙寮社及日南社番婦代魯禮子用大安溪下游濕地生長之藺草,編織成蓆。

1747

大事記

5 月,大甲松柏漁港第 3 期擴建工程竣工。

7 月,松柏港加寬航道、築保固砂石的水箭。

7 月,西部幹線完成鐵路電氣化並通車。

夏,貞節牌坊勒石「余林氏碑記」,為李晨鐘恭錄《臺灣通史》資料,贈送教

化村民。

8 月 1 日,日南國小東明分校升格為東明國民小學,蔡伯源任首任校長。

8 月 3 日,葉金鑾任第 11 屆鎮民代表會主席。顏榮燦為副主席。

10 月,以大甲子弟為班底的臺中縣手球代表隊,獲臺灣區運會男子組冠軍。

10 月 30 日,頂店萬綱煙火公司,發生巨大爆炸案,造成 12 人死亡,66 人輕

重傷,廠房全倒四間,半倒 15 間之慘劇。

大甲鎮公所成立大甲清潔隊。

大甲鎮公所重修貞節牌坊,建光明路入口。大甲國際獅子會捐石獅一對。

民國69年(1980)

2 月,大甲國中手球教練杜正大表現優異,經民生報選為全國 10 大傑出教

練。

5 月 18 日,鎮瀾宮,因橫樑腐朽,恐有倒坍之虞,經該宮董事會召開信徒代

表大會,決定拆除舊廟,原址改建,於同年 6 月 5 日舉行動土典禮。金石軒

黃文晉買下石雕。

6 月,由工商界鉅子何永捐贈之「大甲鎮中正紀念館」,動土興建。

6 月,第 10 屆中華杯全國少年排球賽於大甲國中舉行。

8 月,大甲、大安、外埔三鄉鎮的社區報紙,鐵砧山週刊社成立並發行專刊,

王振民任發行人,林天慶任社長。

8 月,第 8 屆全國手球公開賽於大甲國中舉行,永信藥品(致用商工)獲社男

甲組第一名,致用商工獲社男丙組第一名。

9 月 1 日,成立臺中幼獅工業區管理中心。

Page 62: 大事記 - data.digitalculture.twdata.digitalculture.tw/taichung/sites/default/files/object/text... · 大甲雙寮社及日南社番婦代魯禮子用大安溪下游濕地生長之藺草,編織成蓆。

1748

大事記

9 月,文昌國小學童王鴻儒獲韓國國際學童美展特優獎,世界兒童畫展優選

獎。

9 月,大甲地區有三和塑膠公司、立華工業公司、巨大機械工業公司、統一塑

膠公司、三勵工業公司等多家工廠因外銷績優,榮獲政府表揚。

9 月,大甲鎮民眾服務分社,新建辦公大樓落成。

11 月 11 日,成立大甲鎮農會西岐辦事處。

12 月,增額中央民意代表選舉,武陵里劉松藩當選立法委員。

69 年至 79 年劉松藩任臺中港繁榮促進會會長。

鎮瀾宮結束廟埕「露店」經營。

民國70年(1981)

8 月 1 日,文昌國小增設幼稚園,開始招生上課。

8 月,陳明終等出版《大甲風貌》。

8 月,大甲手球隊各獲義大利、丹麥賽冠軍。

10 月 25 日,大甲登山會舉辦從大甲經白鷺鷥保護區登水美國小的大型健行活

動。

12 月 30 日,大甲日南地區都市計畫公告實施。

拆除鐵砧山的牌坊式歡迎門。

大甲自來水廠鑿淨水場 1、2、3 號深井。

民國71年(1982)

1 月 16 日,辦理第 10 屆縣議員、鄉鎮市長選舉;西岐林英雄任大甲鎮第 9 屆

鎮長(3 月 1 日就職)。

8 月 1 日,顏榮燦任大甲鎮第 12 屆鎮民代表會主席。王玲惠為副主席。(王玲

惠當選省議員辭職,李裕松接任)

8 月 10 日,大甲溪鐵橋遭洪水沖毀,大甲至甲南間鐵路中斷約二個月。

Page 63: 大事記 - data.digitalculture.twdata.digitalculture.tw/taichung/sites/default/files/object/text... · 大甲雙寮社及日南社番婦代魯禮子用大安溪下游濕地生長之藺草,編織成蓆。

1749

大事記

8 月,大甲手球隊各獲挪威、丹麥賽冠軍。

大甲鎮農會增設農民購物中心。

庄美里三和塑膠公司董事長鄭春霖獲頒全國好人好事楷模。

民國72年(1983)

5 月 30 日,大甲鎮都市計畫第 1 次主要計畫通盤檢討公告實施。

6 月 20 日,艾爾西颱風沖毀雙寮堤防。

8 月,第一傳統市場完工,開始營業。

8 月,大甲手球隊在丹麥比賽獲冠軍。

11 月,鎮瀾宮重修落成,行政院長俞國華贈「德蔭桑梓」、省主席李登輝贈匾

「護國佑民」。

頂店里永信製藥公司董事長李天德獲頒臺灣省模範父親。

裕珍馨餅店將大甲酥餅研發為奶油酥餅。

東明路口鐵路線截彎取直。

拆除文昌祠前的「北白川宮紀念碑」。

民國73年(1984)

1 月,順天里董振雄榮獲全國後備軍人楷模。

8 月,大甲手球隊在丹麥、瑞典比賽各獲冠軍。

8 月 1 日,東陽國民小學正式獨立。

12 月 24 日,鎮瀾宮舉行安座三獻禮大典,並舉辦 27 項民俗才藝活動。

文昌國小獲得全省手球比賽冠軍。

榮民搬離文昌祠,安置於光明路尾住宅。

政府推行「一鄉鎮一圖書館」,於大甲國小處新建「大甲鎮立圖書館」。

Page 64: 大事記 - data.digitalculture.twdata.digitalculture.tw/taichung/sites/default/files/object/text... · 大甲雙寮社及日南社番婦代魯禮子用大安溪下游濕地生長之藺草,編織成蓆。

1750

大事記

鐵砧山軍人公墓重修,新建靈堂 3 層,墓園外築圍牆。

大甲衛生所成立日南衛生室。

孟春黃苗祠重建完成。相傳黃苗於日治時期遭處死刑於大甲南門外。托夢樹仔

腳董店尋到一節指頭,而建小廟。

民國74年(1985)

2 月 10 日至 3 月 11 日,臺中縣觀光節在大甲舉行。以民俗、編織、燈謎、大

甲歷史為主。

3 月 27 日,王繁洲創立「大甲北區扶輪社」授證。

5 月,鐵砧山風景特定區計畫公告實施。

8 月,大甲手球隊在挪威、瑞典各比賽獲冠軍。

8 月 19 日,內政部以臺內民字第 338095 號函告指定「大甲林氏貞節坊」為

第三級古蹟。

10 月,朝陽里陳文德文〈大甲貞節牌坊〉,獲臺灣史蹟源流研究會論文比賽第

三名。

11 月 20 日,大甲郵局於庄美里經國路處設「大甲庄美郵局」。

11 月 16 日,舉行第 8 屆省議員、第 10 屆縣長選舉投票;陳庚金當選縣長。

11 月 27 日,內政部以臺內民字第 37272 號函告指定「大甲文昌祠」為第三級

古蹟。

大甲鎮農會頂店白米加工廠落成啟用。

年底大甲第二市場因火災燒燬。

正式啟用第一示範公墓。

民國75年(1986)

3 月 1 日,林英雄任大甲鎮第 10 屆鎮長。

6 月 1 日,鎮民代表就職,顏榮燦當選大甲鎮第 13 屆鎮民代表會主席。楊永

Page 65: 大事記 - data.digitalculture.twdata.digitalculture.tw/taichung/sites/default/files/object/text... · 大甲雙寮社及日南社番婦代魯禮子用大安溪下游濕地生長之藺草,編織成蓆。

1751

大事記

昌為副主席(楊永昌當選縣議員後辭職,王美濃接任)。

6 月 11 日,華龍國小遷建幼獅工業區新校舍落成,陳庚金縣長剪綵。

7 月 1 日,平安里林城創設大甲國聖獅子會。

7 月 9 日,鎮瀾宮選出第 3 屆董事長王金爐及董監事,主持廟務。

8 月 22 日,韋恩颱風來襲,后里排水溝潰堤,流走郭萬添巡視堤防員。

8 月,大甲手球隊在丹麥、瑞典比賽各獲冠軍。

8 月 31 日,鐵路局新大安溪橋雙線工程竣工。但鐵砧山至大甲間仍為單線,

故僅行西線。

11 月,大甲清潔隊辦公室移至中山里今址。

12 月,順天里董振雄膺選全國好人好事代表。

庄美里陳明終獲全國優秀青年獎。

民國76年(1987)

1 月,大甲鎮農會增設稻穀烘乾中心,加強服務農民。

1 月,重建鐵砧山「臺中軍人忠靈祠紀念碑」,頂端為「青天白日」12 道光

芒,靈堂也改建北方建築型完竣。

2 月,鐵路局新大甲溪橋雙線工程竣工。

8 月,大甲手球隊在丹麥、瑞典比賽各獲冠軍。

10 月 30 日(農曆 9 月 9 日前),大甲鎮瀾宮董監事們突破政府禁忌,一行 16

人分兩批,前往大陸湄洲媽祖祖廟參加媽祖成道千年祭。並請回千年祭湄洲

媽祖。

大甲屠宰場遷奉化里農安路 167 號民地。

徵收雁門路文小預定地,由大甲體育會認養,設壘球場、槌球場。

Page 66: 大事記 - data.digitalculture.twdata.digitalculture.tw/taichung/sites/default/files/object/text... · 大甲雙寮社及日南社番婦代魯禮子用大安溪下游濕地生長之藺草,編織成蓆。

1752

大事記

民國77年(1988)

4 月,鎮瀾宮與北港朝天宮因分靈事件,而改變進香路線至嘉義新港奉天宮,

並將北港進香終止刈火儀式,改成遶境進香。

4 月,新建游泳池一座於美人山上。

5 月 18 日,在鎮瀾宮北邊金亭旁掘出「天后宮」界址碑。

5 月,臺中縣議會 11 屆第 5 次定期大會擇定大甲鎮光明路學校預定地,籌備

大甲鎮第 3 國中(今順天國中)。

8 月,大甲手球隊在挪威、瑞典比賽各獲冠軍。

12 月 4 日(農曆 11 月 1 日)至 12 月 10 日,鎮瀾宮重建落成,並舉行五朝慶

成祈安清醮大典。

12 月 4 日,頂店郭清治製作大型「媽祖救世」銅雕、大甲木雕師父朱銘「八

仙」、「神農大帝」銅雕揭幕展示。

新港奉天宮贈送大甲鎮瀾宮大石獅子。(民國 84 年立於廟埕)。

大甲、國聖兩獅子會整建劍井環境,並請陳松塑「鄭成功祈水圖」。

「大甲電信局」與「日南電信局」合併,而改稱「大甲電信營業處」。

大甲自來水廠鑿水源 4 號井於文曲路。

大甲 12 位義消夫人,組「12 金釵媽祖會」,自湄洲祖廟迎回一尊媽祖供奉。

龍泉里籍洪俊河獲巴黎 Bussy ST Georges 區庭園設計比賽第一名。

77 年、78 年,劉松藩任立法院中美國會議員聯誼會會長。

民國78年(1989)

3 月 29 日,大甲登山會長蔡境錡,舉辦創會 10 週年慶,由大安溪登鐵砧山三

角點健行活動。

4 月 28 日(農曆 3 月 23 日)鎮瀾宮董監事與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媽祖祖廟締結

至親廟。

Page 67: 大事記 - data.digitalculture.twdata.digitalculture.tw/taichung/sites/default/files/object/text... · 大甲雙寮社及日南社番婦代魯禮子用大安溪下游濕地生長之藺草,編織成蓆。

1753

大事記

6 月,建興掩埋場完工。

6 月,遷大甲鎮公所於中山里中正紀念館暫用。

8 月,大甲手球隊在丹麥比賽獲冠軍。

10 月 8 日(農曆 9 月 9 日),鎮瀾宮往福建省莆田縣賢良港天后祖祠,恭迎聖

父母積慶公、積慶公夫人首次渡臺奉祀。

11 月,大甲北區扶輪社與日本鳩ヶ谷武南扶輪社締結姊妹社,並由日本空運

櫻花植於鐵砧山中正公園。

12 月,大甲鎮日南地區都市計畫第 1 次通盤檢討公告實施。

水汴頭紀竹雄參加美國洛杉磯第 2 屆世界盃國際武術錦標賽暨世界名人高段表

演賽,獲得最高貢獻獎。

鎮公所開始徵收公共設施保留地與文昌國小合建地下停車場。

大甲電話由 6 碼改成 7 碼,並廢除大甲區與臺中縣市其他鄉鎮為長途電話系

統。

大安溪橋、大甲溪橋停止收費,並裁撤收費管理站。

大甲鎮民代表會址,暫用大甲鎮立圖書館 3 樓。

民國79年(1990)

3 月 1 日,蔡金福任大甲鎮第 11 屆鎮長。

8 月 1 日,劉家賓任大甲鎮第 14 屆鎮民代表會主席。王美濃為副主席。

8 月 7 日,水源路拓寬,甲中旁 19 棟房屋後移後出現建蔽率不足,公所同意

放寬後移深度,由 10 公尺增為 16 公尺。

8 月,大甲手球隊在丹麥比賽獲冠軍。

10 月 9 日,太白里民 30 餘人至公所抗議自來水壓力不足,缺水已兩年。鎮長

緊急通知通霄營運所前來處理。因日南地區自來水屬於通霄自來水營運所管

理,並於日南地區鑿五口井。

10 月 26 日(農曆 9 月 9 日),大甲鎮瀾宮為紀念媽祖昇天 1 千週年慶典往湄

Page 68: 大事記 - data.digitalculture.twdata.digitalculture.tw/taichung/sites/default/files/object/text... · 大甲雙寮社及日南社番婦代魯禮子用大安溪下游濕地生長之藺草,編織成蓆。

1754

大事記

洲媽祖祖廟、賢良港天后祖祠謁祖進香及媽祖塑像奠基,小樣揭幕儀式,特

捐建牌坊舉行落成剪彩典禮。

11 月 14 日,上午 9 時 40 分,公所強制拆除豐原客運大甲站前鐵絲網、水泥

樁。

成立「大甲鎮夜市攤販協會」,林敏雄任理事長。

79 年至 81 年,武陵里民劉松藩任立法院副院長。

民國80年(1991)

1 月 17 日,臺大醫學博士張天鈞至西岐國小檢查 674 位學童,發現 12%女

生,5.5%男生有甲狀腺腫大症,里民亦達 8%,開刀患者有 30 幾位,未開刀

有 10 餘位,屬於流行區域,懷疑與工業區和地下水有關。

1 月 24 日,全省環境清潔競賽,大甲鎮獲第 3 名,獎金 100 萬。

3 月 15 日,日南火車站改為甲種簡易站,只負責通勤靠站,由大甲站管理。

6 月,火車站前,大甲國際獅子會立郭清治塑「孝慈勤儉」塑像。

8 月,大甲手球隊在丹麥比賽獲冠軍。

10 月 8 日,永信公司於鐵砧山立「觀世音菩薩銅像」。

12 月 22 日,張愿壽成立「大甲中央扶輪社」。

臺中農業改良場借江南里薛秋男農田,研究芋頭「軟腐病」2 年,並提供高雄

一號檳榔心芋 300 顆試種(10 年後成為大甲特產之一)。

民國81年(1992)

3 月,順安醫院在大甲開幕服務。

3 月,大甲鎮公所經與地方各界 6 次命名討論,正式定名為「臺中縣立順天國

民中學」。

4 月,大甲鎮都市計畫第 2 次主要計畫通盤檢討公告實施。

4 月 6 日,省主席連戰贈匾「護國佑民」給鎮瀾宮。並和各界首長及民意代表

Page 69: 大事記 - data.digitalculture.twdata.digitalculture.tw/taichung/sites/default/files/object/text... · 大甲雙寮社及日南社番婦代魯禮子用大安溪下游濕地生長之藺草,編織成蓆。

1755

大事記

一同歡送大甲媽祖遶境進香起駕。臺灣電視公司 30 週年慶,現場立即直播進

香起駕實況。

農曆 5 月 16 日早上,空軍 104 戰機墜毀於義和里,傷擊東陽食品工廠。

8 月,成立「臺中縣立順天國民中學」,省府核派楊志成為首任校長。9 月暫

借大甲國中 11 間教室上課。

8 月,大甲國中手球隊在義大利比賽獲冠軍。

8 月 29 日,梁清吉創立臺中縣大甲正勤愛心協會。

9 月,縱貫路大甲溪新橋擴寬成四線道。

10 月,大甲鎮農會新建辦公大樓落成;鄉點傳統米食推廣中心開幕營業。農

產品直接供應營業。

11 月,大甲鎮農會頂店工廠經檢查符合國家標準,獲核定為 CAS 工廠。

11 月,順天里民王炤烈當選全國十大優秀優秀青年工程師(鐵、公路橋樑工

程)。

11 月 24 日,成立大甲鎮農會幼獅辦事處。

鎮公所推薦建興里民柯莊屘以大甲藺編織「龍鳳蓆」,獲教育部民族藝術薪傳

獎。

劉松藩當選立法院院長。

新美里徐黃玉貞獲頒全國孝行獎。

教育部補助近 5 千萬興建大甲體育場。

旅法大甲籍藝術家洪俊河回大甲規劃建築庭園藝術。

民國82年(1993)

2 月 26 日,大甲中央國獅際子會成立大會。3 月 14 日舉行創會受証典禮。第

1 屆創會長柯朝枝,2000 年與臺北市亞太獅子會結盟為兄弟會。

3 月,順天國中第 1 期校舍工程完工,正式遷入新校舍上課。

Page 70: 大事記 - data.digitalculture.twdata.digitalculture.tw/taichung/sites/default/files/object/text... · 大甲雙寮社及日南社番婦代魯禮子用大安溪下游濕地生長之藺草,編織成蓆。

1756

大事記

5 月,郭慶崇、董嘉琦成立「大甲鎮青溪救援隊」。

7 月,大甲鎮農會設置芋頭冰工廠;增設大型稻穀低溫冷藏散裝筒。

8 月,大甲手球隊 14 歲組、16 歲組在丹麥比賽各獲冠軍。

9 月,社尾玉橋、農安橋竣工。

10 月 23 日(農曆 9 月 9 日),鎮瀾宮人員往湄洲媽祖祖廟、賢良港天后祖祠

謁祖進香,於賢良港天后祖祠主持捐贈鐘鼓樓啟用剪彩典禮。

11 月,郭清治塑雕順天國中校園「新視界」作品。

12 月 7 日,杜清古宅,因財務糾紛,被强力拆除。

12 月 19 日,法國在臺協會雷歐訪問大甲,鎮長蔡金福陪同介紹。

大甲高中學生陳永尉獲全國技能競賽家具木工金牌。

大甲鎮農會業績榮獲全臺農會第一名。

大甲經國路外環道竣工。

江南里福德祠因外環道開闢,而遷移重建於今址。

民國83年(1994)

1 月,縱貫路大安溪新橋擴寬成四線道。

3 月 1 日,吳弘富任大甲鎮第 12 屆鎮長。

5 月 4 日,鎮瀾宮「鎮瀾文化大樓」依計畫開工興建,1 億 8 千多萬工程發

包。

6 月 1 日,鄭銘富任大甲鎮第 15 屆鎮民代表會主席。郭智州為副主席。

8 月,大甲手球隊 14 歲組在丹麥比賽獲冠軍。

8 月 9 日,鎮瀾宮召開第 5 屆信徒代表大會,選出第 5 屆董事長王金爐及董監

事,爆發代投弊端。

10 月,成立幼獅義勇消防分隊,李隆基擔任分隊長。

Page 71: 大事記 - data.digitalculture.twdata.digitalculture.tw/taichung/sites/default/files/object/text... · 大甲雙寮社及日南社番婦代魯禮子用大安溪下游濕地生長之藺草,編織成蓆。

1757

大事記

11 月 26 日,李總統登輝至鎮瀾宮參拜祈求國運昌隆頒賜「鎮海安瀾」木匾。

12 月 9 日,「一鄉鎮一停車場」文昌國小地下停車場、地上運動場硬體工程完

工。

12 月,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出版,張憲卿製作 5 萬分之一的「大甲地質

圖」。

船頭埔地區農地重劃。

大甲人王志誠(筆名路寒袖)受邀替鳳飛飛、蔡秋鳳、王識賢寫歌,鳳飛飛演

唱「思念的歌」獲頒金曲獎。同年完成「臺北新故鄉」、「春天的花蕊」2 首

歌。

孔門里民林文貴當選第 13 屆臺灣區鋼鐵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

設立大甲鎮苗圃 1,300 平方公尺,於鐵砧山山腰。

鐵砧山風景旅遊服務中心完成。

民國84年(1995)

3 月 29 日,吳敏濟首辦耕德盃籃球邀請賽。

7 月,大甲鎮農會建立稻米分級檢驗制度,首創稻米評鑑比賽。

8 月,大甲手球隊 14 歲組、16 歲組在丹麥比賽各獲冠軍。

9 月,致用商工奉准增設高中部普通科。

10 月,鐵路局中部通勤電聯車正式啟用。

11 月 9 日,義和里因開闢道路,而移植一顆老榕樹於體育場。85 年 5 月立

碑。

民國85年(1996)

1 月,鐵砧山「臺中軍人公墓」更名為「臺中軍人忠靈祠」。

2 月,大甲街柯生得(日名:磯村生得)著《失落祖國的人》出版。記述出征

南洋日本兵的故事。

Page 72: 大事記 - data.digitalculture.twdata.digitalculture.tw/taichung/sites/default/files/object/text... · 大甲雙寮社及日南社番婦代魯禮子用大安溪下游濕地生長之藺草,編織成蓆。

1758

大事記

3 月 4 日,元宵節李總統登輝蒞臨鎮瀾宮,主持元宵節花燈展覽開燈典禮。

4 月,大甲鎮農會幼獅辦事處大樓落成啟用。

5 月 8 日,福建莆田市湄洲祖廟董事長林文豪、常務董事長林聰致來訪大甲鎮

瀾宮。

5 月 12 日,李綜合醫院在大甲啟用,並舉辦第 1 屆李綜合盃繪畫比賽。

7 月,大甲戶政資訊化。

7 月 31 日,賀伯颱風沖毀社尾堤防 600 公尺,幸僅淹蓋農地,無人傷亡。

8 月,鎮公所委託東海大學建築研究所提出「臺中縣大甲鎮社區總體整體規劃

研究」。

8 月,大甲手球隊 14 歲組在丹麥、14 歲組、16 歲組在瑞典比賽各獲冠軍。

9 月,西岐賴龍柱獲馬尼拉亞太地區國際廚藝競賽,蔬果雕金牌。

10 月,卓英男創設鐵砧山文教基金會,獎勵大甲高中優秀學生。

11 月,卓英男成立鐵砧山雕塑廣場推展委員會,建置鐵砧山雕塑公園。

12 月 9 日,大甲鎮農會成立庄美辦事處;鄉點專賣店開幕。

大甲鎮農會成立「大甲帽蓆文化館」。

岷山里民黃天來的「鐵山鐘聲」獲行政院文建會民族工藝獎,打響大甲鐵壺名

氣。

江南里賴清標農耕一貫作業,獲國際同濟會「臺灣十大傑出農民獎」。

民國86年(1997)

1 月 1 日,大甲鎮農會於大智街、雁門路口設「市民農園」。

1 月,福建莆田市湄洲祖廟天上聖母巡臺遶境,大甲鎮瀾宮拒絕捐獻。

1 月 17 日,爆發第 15 屆鎮民代表會正副主席賄選案。除陳神章外,14 人被

約談或收押。

6 月 23 日,大甲長青活動中心謝土。25 日大甲鎮公所暫用為臨時辦公室。

Page 73: 大事記 - data.digitalculture.twdata.digitalculture.tw/taichung/sites/default/files/object/text... · 大甲雙寮社及日南社番婦代魯禮子用大安溪下游濕地生長之藺草,編織成蓆。

1759

大事記

7 月 4 日,推動大甲順天路商店廣告示範區。

7 月 14 日,致用女子手球隊,參加義大利蒂摩拉國際分齡賽,獲 19 歲組冠

軍,17 歲組季軍。

7 月,大甲高中手球隊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獲得國際分齡賽 18 歲組冠軍。

7 月,大甲國中手球隊獲得瑞典斯德哥爾摩 16 歲、14 歲祖雙料冠軍。丹麥朗

德士 14 歲組冠軍。

8 月,成立大甲殯儀館於鐵砧山南麓山腰。

8 月 29 日,婦女館興建整地,移植 10 餘顆老榕樹於長青活動中心庭園。

8 月,大甲手球隊 16 歲組在匈牙利比賽獲冠軍。

9 月 3 日,大甲良質米評鑑,陳煌獲得「米王」殊榮,巫柏霖、張長庚獲頭等

獎。

9 月 10 日,第 10 屆臺中縣美術家接力展,民族工藝獎得主大甲黃天來打頭

陣。

9 月,致用商工配合教育政策增設綜合高中部 。

9 月 27 日,鐵砧山風景旅遊服務中心,點交大甲鎮公所維護管理。

10 月 4 日,全臺開臺聖王廟百餘間廟宇,首度在大甲鐵砧山舉辦民族英雄鄭

成功復臺 335 週年法會。

10 月 3 日,鎮農會首創使用渡鋅鋼板錐底桶倉,冷藏稻米。

10 月 19 日,大甲國小舉辦創校百年活動。

11 月 9 日,鐵砧山雕塑廣場揭幕,郭清治完成「太陽之門」、「儷人行」雕

塑。

12 月,大甲鎮農會補助設置江南里花卉集貨場。

第 1 屆大甲高中「荷塘藝展」揭幕。

大甲槌球隊獲總統盃國際槌球賽冠軍。

光田醫院大甲分院通過衛生署之合併評鑑為「區域教學醫院」。

Page 74: 大事記 - data.digitalculture.twdata.digitalculture.tw/taichung/sites/default/files/object/text... · 大甲雙寮社及日南社番婦代魯禮子用大安溪下游濕地生長之藺草,編織成蓆。

1760

大事記

岷山里黃天來獲殘障人士工藝競賽首獎,以及國立手工業研究所永久典藏的殊

榮。

中山里李成發獲臺灣民俗村牛年造型獎第 1 名。

完成大甲街污水下水道規劃。

民國87年(1998)

1 月 6 日,李登輝總統由經濟部長王志剛陪同參觀巨大公司,並騎電動及人力

搭配的新產品腳踏車。

1 月,大甲高中校長莊達田榮登中華民國名人錄。

1 月,大甲高中前校長王顯榮榮登中華民國現代名人錄。

1 月,大甲鎮體育場內增建 PU 網球場 3 座。

2 月 24 日,大甲種植芋頭達 400 公頃,居全省之首。

3 月 1 日,劉家賓任大甲鎮第 13 屆鎮長。

3 月 5 日,84 年從義和里移植體育場的老榕樹,不敵豪雨而傾倒。

3 月,致用商工機械科陳志信參加臺灣區高中職校工業類科技藝競賽獲模具工

金手獎。

4 月 3 日,留學義大利聲樂家,朝陽里郭美女帶「小木偶劇坊」回大甲中正紀

念館演出。

4 月 9 日,大甲鎮代會主席鄭銘富指出鎮瀾宮 3 年來未依章程召開信徒代表大

會,而成為私人企業。信徒代表 41 人在朱元宏律師協助下,說明法令規章。

總幹事卓金田表示王金爐不在,會轉達。結果董事長不在無法開會。

4 月 14 日,福建莆田市湄洲祖廟名譽董事長林文豪、董事長林金榜、副董事

長吳桂芳、陳金鉢等蒞大甲鎮瀾宮參訪。

8 月,大甲手球隊 14 歲組、16 歲組在丹麥比賽各獲冠軍。

8 月 1 日,鎮民代表就職,鄭銘宗當選大甲鎮第 16 屆鎮民代表會主席、陳裕

村為副主席。

Page 75: 大事記 - data.digitalculture.twdata.digitalculture.tw/taichung/sites/default/files/object/text... · 大甲雙寮社及日南社番婦代魯禮子用大安溪下游濕地生長之藺草,編織成蓆。

1761

大事記

11 月 30 日,菲律賓第一夫人琪雅偕農業官員來大甲觀摩水稻系列機械操作,

期兩國農機合作。

12 月,臺中區中小企銀大甲銀行,改制為「臺中商業銀行大甲分行」。

臺中縣成立消防局,大甲更名「大甲消防分隊」。

蓮心志工隊成立,以服務大甲四鄉鎮獨居老人及重度殘障老人的團體。

民國 88 年(1999)

1 月 20 日,鎮瀾宮信徒代表大會選出第 6 屆董事長顏清標,副董事長鄭銘坤

及董監事,並於 24 日交接宣誓就職。

3 月,大甲媽祖文化祭主題「來去 GOTO 大甲鎮」。

4 月 18 日,三和企業董事長鄭春霖逝世;7 月 1 日其子女成立財團法人春霖

文教基金會。

5 月 1 日,順天里民董嘉琦榮獲全國模範勞工表揚,並獲李登輝總統召見。

5 月,媽祖廟後方大甲高中校地眷舍有償撥用予大甲鎮公所。

7 月,西濱快速道路大安溪橋竣工,總長 980 公尺。

8 月,大甲手球隊 14 歲組、16 歲組在丹麥比賽各獲冠軍,華龍國小獲亞軍。

8 月,鐵砧山歡迎門「川流不息」完成。

9 月,縣府完成大甲中山路大甲帽雕塑品。

9 月 21 日凌晨,發生 7.3 級的「集集大地震」,中部死傷慘重。大甲鎮鐵砧山

中正公園東北側,地層龜裂塌陷,(呈東西向)並危及 S 彎環山道路,大甲花

園城、光田醫院及部份民宅龜裂,4 民宅半倒,人員無傷。

10 月 11 日,921 地震鎮瀾宮捐 1 千萬賑災,22 日至 25 日運送 27 車賑災物資

至東勢,另信徒捐獻則透過中臺禪寺發送。在新莊抓到假借鎮瀾宮之名募捐

之徒。

10 月 21 日,因地震災害,大甲鎮公所募 824 萬,大甲分配認養新社鄉。

10 月 21 日,鎮瀾宮、鎮公所各捐助 3 千斤白米,繞道宜蘭,送達梨山救災。

Page 76: 大事記 - data.digitalculture.twdata.digitalculture.tw/taichung/sites/default/files/object/text... · 大甲雙寮社及日南社番婦代魯禮子用大安溪下游濕地生長之藺草,編織成蓆。

1762

大事記

10 月 30 日,大甲中正紀念館重新啟用,並辦大甲藝術家聯展。

11 月 1 日,大甲清潔隊發動 500 名環保義工於建興海邊淨灘。

11 月 2 日凌晨,賊偷貞節牌坊。石雕聖旨摔破,兩翼暫保管鎮公所。不久發

生 6.9 級地震,大甲無恙。

12 月,大甲鎮農會供銷部通過 ISO9002 品質認證。

12 月 9 日,鎮瀾宮董監事訪問湄洲,爭取農曆 5、6 月直航進香,國務院指示

莆田市長陳少勇全力配合落地簽證。(交通部核准繞第三地行駛兩岸)。

12 月 22 日,鎮瀾宮與光田醫院、李綜合聯合捐贈外埔、大安及大甲幼獅工業

區消防隊各一部救護車。

12 月,在臺中縣文化局及大甲鎮公所積極推動文昌祠古蹟保存,發包進行週

邊環境景觀及左右廂房之整修工程。

李綜合榮獲全國第一家行政院文建會文馨獎,鼓勵推動藝文活動兼顧心靈內涵

之醫療院所。

鐵砧山軍人公墓改為戶外軍事博物館公園,擺置退役的陸、海、空軍武器。

民國89年(2000)

1 月 19 日,臺中縣消防局成立婦女防火宣導隊,首任隊長林淑敏。鳳凰志工

隊(任務為緊急救護),董嘉琦擔任隊長。幼獅婦女防火宣導隊,首任隊長林

秀絨。

2 月 1 日,省立大甲高級中學改制為「國立大甲高級中學」。

2 月,省立大甲高級職業學校改制為「國立大甲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2 月 18 日,行政院主辦全國社區舞獅比賽在鎮瀾宮廣場與附近馬路舉行。共

1 百多支隊伍參加。

4 月 8、9 日,春霖文教基金會舉辦第 1 屆春霖盃英語演講比賽,計 245 人參

加。

5 月 7 日,臺中縣婦女福利中心落成啟用。

Page 77: 大事記 - data.digitalculture.twdata.digitalculture.tw/taichung/sites/default/files/object/text... · 大甲雙寮社及日南社番婦代魯禮子用大安溪下游濕地生長之藺草,編織成蓆。

1763

大事記

6 月 3 日拆除鎮瀾宮 21 個違規攤販鐵鑄固定攤架設備。佔用馬路,移送法

辦。

7 月 8 日大甲基督長老教會「五棧樓」,因 921 地震受傷而拆除,計畫明年底

重建完成。

7 月 16 日,鎮瀾宮動員 3 千人參加 6 天 5 夜,往湄洲祖廟,賢良港天后祖祠

等地進香。

7 月 18 日,鐵砧山雕塑公園,「早春」、「前景」二銅雕作品遭竊。「旭日東

昇」遭破壞。

7 月 22 日,中山里罷免里長投票案,僅 213 人出席投票,罷免未通過。

8 月,大甲手球隊 14 歲組、16 歲組在丹麥比賽各獲冠軍。

8 月,實施大甲廣告招牌統一更新。

9 月 6 日,福建省莆田市湄洲祖廟榮譽董事長林文豪率團,再度訪問大甲鎮瀾

宮。

9 月 9 日,臺中縣文化局推出一鄉鎮一文化節,大甲推出「芋的故鄉嘉年華

會」。

9 月 9 日,大甲鎮農會稻米產業文化館落成啟用。

9 月,大甲衛生所租賃德興路 34-30 號為辦公服務所。

9 月,致用商工奉准改制為高級中學。

10 月 2 日,甘比亞等 17 個國家,22 名農業研習員訪問大甲鎮農會,參觀

「稻米產業文化館」。

10 月,65 歲以上人口有 6,340 人,佔全鎮 8%。90 歲以上有 103 位。年紀最

長有新美里紀林幼 107 歲、中山里蔡吳勉 100 歲、孟春里郭洪月娥 100 歲。

12 月 21 日,幸福里陳聰永運用電腦控溫培育洋菇成功。

12 月,大甲鎮農會龍泉里產銷班獲全省有機米產銷第一名。原鄉味有機米獲

全省特優等獎。

Page 78: 大事記 - data.digitalculture.twdata.digitalculture.tw/taichung/sites/default/files/object/text... · 大甲雙寮社及日南社番婦代魯禮子用大安溪下游濕地生長之藺草,編織成蓆。

1764

大事記

頂店里廖勝文獲 54 屆全省美展優選,參加總統府藝廊特展。

民國90年(2001)

1 月 1 日,中央及省府補助的大甲體育場交臺中縣政府管理,縣府委託順天國

中代管。

1 月 1 日,大甲電話由 7 碼改成 8 碼,完成「數位化」服務。

1 月 12 日,鎮瀾宮後面「停三」簡易停車場啟用。

3 月 18 日,在鎮瀾文化大樓,由靜宜教授郭應哲主持舉行武術的故鄉展,大

甲傳統武術觀摩。

5 月,武曲里黃室煌的「麥牙糖仙生」,獲臺灣區木雕創作比賽第 1 名,獲總

統接見,此作品典藏總統府。

6 月 29 日,臺灣汽車客運公司大甲站結束營業,巨業客運租當大甲站。

7 月 13 日,武曲里民黃室煌獲全國木雕創作比賽第 1 名,獲陳總統召見。

7 月 28 日,桃芝颱風來襲,日南社區淹水 1 百多公分,西濱公路成擋水牆,

造成傳統古宅倒塌多間。

7 月 28 日,桃芝颱風來襲,大甲青溪救援隊全體動員協助義和里、頂店里災情。

7 月,成立臺中縣義勇消防總隊第 5 大隊,梁清吉擔任大隊長。

7 月,大甲手球隊在丹麥朗德士,獲 14、16 歲組雙料冠軍。

8 月 3 日,「總統府地方文化展―臺中縣」,大甲有柯莊屘、朱周貴春藺草編

織、林秀敏的押花、先麥的美食等在總統府參展。

8 月,大甲街實施蔣公路、順天路市區招牌規格化。

8 月 24 日,全國鐵砧山盃手球賽,共 108 隊參賽。並邀請日本國家少年男子

隊,韓國慶熙大學男子隊參加友誼賽。

9 月 17 日,那莉颱風來襲,大甲地區淹水。

10 月 4 日,第 28 屆永信盃排球賽開打,共有 279 隊參加。邀請臺北美國學校

組隊參加友誼賽。

Page 79: 大事記 - data.digitalculture.twdata.digitalculture.tw/taichung/sites/default/files/object/text... · 大甲雙寮社及日南社番婦代魯禮子用大安溪下游濕地生長之藺草,編織成蓆。

1765

大事記

10 月 6 日,第 1 屆大甲鐵砧山藝文季登場。展現大甲人文、觀光與產業。

10 月 6 日,德化黃宅、大甲老街入選中縣歷史建築 10 景。

10 月 9 日,鎮農會「鄉點」米食小吃,受邀總統府烹煮國宴 500 份,招待駐

華使節和華僑。

10 月 17 日,鎮長劉家賓拜訪全縣第一人瑞,108 歲新美里紀林幼老太太。

11 月 1 日,銅安里長壽路 0.5 公頃土地遭受鎘污染。

12 月 27 日,大甲鎮日南地區都市計畫第 2 次通盤檢討公告實施。

12 月,一鄉一休閒農漁園區,大甲建興、西岐「匠師的故鄉」開園。

民國91年(2002)

1 月 18 日,大甲鎮公所遷於大甲鎮孔門里民權路 52 號。

1 月 26 日,第 14 屆大甲鎮長選舉;當日同時辦理第 15 屆縣議員選舉。

3 月 1 日,薰風里劉家賓任大甲鎮第 14 屆鎮長。

3 月 30 日,鎮瀾宮召開董事會,將 93 名信徒代表,擴增陣頭等 40 名席次,

遭信徒代表易錦隆依集會遊行法申請,率眾抗議。

4 月,裕珍馨旗艦店落成於光明路 67 號。

6 月 12 日,鎮公所規劃並實施民權路 6 公尺寬漕化島。

6 月 28 日,縣長黃仲生指示,「大甲媽祖節」納入中縣十大旗艦計劃。

7 月 1 日,失竊之鐵砧山孔碑,被孔門里民吳朝龍發現於興安路草叢中,目前

保管於文昌祠。

7 月 18 日,行政院衛生署舉辦第 1 屆全國衛生保健績優志工,賀黎秀春獲得

金牌,陳許燕得銀牌。

7 月,「林氏貞孝坊」重修完竣,並建碑亭。

8 月 1 日,鄭銘宗任大甲鎮第 17 屆鎮民代表會主席,張健一為副主席。後因

張健一賄選案遭解職,朱心愉接任。

Page 80: 大事記 - data.digitalculture.twdata.digitalculture.tw/taichung/sites/default/files/object/text... · 大甲雙寮社及日南社番婦代魯禮子用大安溪下游濕地生長之藺草,編織成蓆。

1766

大事記

9 月,國道三號大安溪橋竣工,總長 855 公尺。

9 月,國立大甲高中實施為綜合高中。

10 月 14 日,大甲長青活動中心(老人會館)開館使用。

12 月,大甲觀光產業促進協會成立,郭敬學任首任理事長。

12 月 11 日,臺中縣政府正式公告日南火車站為縣定古蹟。

大甲鎮民代表會址遷大甲鎮行政大樓 5、6 樓。

民國92年(2003)

年初 SARS 病毒席捲全世界,全臺抗 SARS,活動減少。

2 月,大甲民防隊、義勇警察隊、義勇警察交通隊進行編制、名稱整編。

2 月 27 日,臺南市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修復完成「林氏貞孝坊」碎掉

的聖旨,採「置換浸泡」法加固。

3 月 17 日,順天里民董振雄於鎮瀾文化大樓舉辦「百尊媽祖展」,材質有金、

玉、水晶、銅、瓷、木雕、石等種類。

3 月 23 日,裕珍馨旗艦店成立大甲三寶館,展示大甲「媽祖、藺草、奶油酥

餅」等地區風華。

3 月 29 日,民國 74 年起整修的文昌祠舉行謝土典禮。

4 月 1 日,建興西勢愛鄉協會編直徑 6 公尺,高 1 公尺的大甲草帽。20 餘名

成員編 3 週。

4 月 5 日,鎮瀾宮在橫圳購 2 千多坪土地興建育幼院,立法院長王金平主持動

工典禮。

4 月 8 日,大甲媽祖進香首次遶境雲林縣虎尾鎮。

4 月 11 日,大甲與北斗兩鎮在媽祖見證下,締結姊妹市。

4 月 30 日,大甲高中手球隊勇奪全中運 13 連霸。

6 月 25 日,臺灣高鐵大安溪橋段竣工,總長 900 公尺。

Page 81: 大事記 - data.digitalculture.twdata.digitalculture.tw/taichung/sites/default/files/object/text... · 大甲雙寮社及日南社番婦代魯禮子用大安溪下游濕地生長之藺草,編織成蓆。

1767

大事記

9 月 1 日,松柏港安檢所,改由行政院海岸巡防署巡防局第三岸巡總隊執行。

11 月 10 日,臺灣高鐵大甲溪橋段竣工,總長 1,085 公尺。

12 月 18 日,大甲行政大樓舉行落成典禮。

12 月 19 日,裕珍馨文教基金會成立,並創刊《馨世代》專刊。

民國93年(2004)

1 月 11 日,國道三號全線開通,大甲設交流道於外埔大東村。幼獅工業區鄰

近苑裡交流道。

1 月,成立大甲戶政事務所日南便民辦公室於孟春里。

4 月 11 日,鎮瀾宮辦理 160 臺布袋戲從下午 3 點到晚上同時演出。從彰化銀

行沿順天路排到水尾溪橋前,每逢十字路口與鎮瀾宮前安置大型戲臺。

4 月 10 日,配合媽祖新港遶境進香,於鎮瀾文化大樓舉辦「千尊媽祖展」(實

際約 200 尊),神像年代從宋代到現在,材質有石、銅、瓷、樟木等多種類。

4 月,大甲媽祖國際觀光文化節開鑼,內容有「臺灣獅藝表演」、「傳統武藝武

林大會」及日本民俗舞、印度舞團、大陸江西采茶劇團、武當山北體大武術

表演等表演。

5 月 30 日,本鎮與法國碧西市(位巴黎東方)締結姊妹市,該市將結盟日定

為「臺灣日」。

5 月,文建會補助大甲鎮立圖書館空間及營運改善計畫竣工。

6 月,鐵砧山風景特定區計畫第 2 次通盤檢討公告實施。

6 月,大甲人文協進會成立,鄭明彰任首任會長。

7 月 2 日,敏督莉颱風造成谷關地區災難,大甲無恙。大甲青溪救援隊赴災區

搶救協助。大甲溪、大安溪沖來許多漂流木,有紅檜、臺灣肖楠、紅豆杉等

珍貴木材。

7 月,大甲國中手球隊於西班牙聖伊斯揚的國際手球錦標賽中,獲得 14 歲、

16 歲組雙料冠軍。

Page 82: 大事記 - data.digitalculture.twdata.digitalculture.tw/taichung/sites/default/files/object/text... · 大甲雙寮社及日南社番婦代魯禮子用大安溪下游濕地生長之藺草,編織成蓆。

1768

大事記

8 月 20 日,朱心愉接任大甲鎮第 17 屆鎮民代表會副主席。

8 月 20 日至 9 月 26 日,大甲鎮農會舉辦「海線心三溪情—芋米之鄉:藺類道

卡斯活動」。

8 月 31 日,劉松藩參加立院外交委員會訪美團,出席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

提名大會,活動結束後不返臺。因 87 年與前廣三集團總裁曾正仁共同向臺中

商銀超貸 15 億元,抽佣 1 億 5 千萬元,經臺中高分院判處 4 年徒刑,併科 3

千萬元。

11 月,朝陽里民陳邦治晉升為海軍總司令。

12 月,大甲鎮公所出版《大甲老照片(二)》、《大甲村庄史(一)》。

民國94年(2005)

2 月 23 日,鎮瀾宮運用信徒捐獻金牌,打造 276 公斤(約 7 千兩)黃金媽

祖,高 4 尺 2 寸,並設置媽祖文化廳,供遊客及信徒參觀。

2 月,西岐、建興里成立「匠師的故鄉」社區營造團隊,權遊公司老闆林美源

任創會會長。

3 月 30 日,頂店洪德次接任大甲鎮第 17 屆鎮民代表會主席。

4 月 2 日,鎮瀾宮廣場舉辦「亞太地區舞龍舞獅大匯演」。

9 月 1 日,泰利颱風來襲,文昌祠、鎮瀾文化大樓、國姓廟屋頂受損,民間多

家車庫、古宅屋頂被掀、玻璃破碎。

9 月 15 日,韓國全國農民會總聯盟全羅北道聯盟農業專家 25 人在 Mr.Kim,

Bok-Su 的帶領下,參觀訪問大甲鎮農會。

9 月 30 日,外貿協會公佈「2004 年十大臺灣國際品牌價值調查」,巨大公司

名列第 7 名,品牌價值為 80.85 億台幣。

10 月 16 日,大甲扶輪社與各分社於大甲體育場舉辦議長盃「百獅獻瑞、百鼓

齊鳴」舞獅擂鼓錦標賽。

12 月 1 日,大甲衛生所於德興路新建落成。

12 月 3 日,縣長、鎮長、縣議員「三合一」選舉。黃仲生當選第 15 屆臺中縣

Page 83: 大事記 - data.digitalculture.twdata.digitalculture.tw/taichung/sites/default/files/object/text... · 大甲雙寮社及日南社番婦代魯禮子用大安溪下游濕地生長之藺草,編織成蓆。

1769

大事記

縣長,蔡信豐當選鎮長,楊永昌、李榮鴻、姚應龍、顏榮燦、林素貞當選第

16 屆縣議員。

民國95年(2006)

1 月 1 日,火炎山隧道通車。

1 月 15 日,大甲三勝製帽數年前隨政府投資中美洲海地工廠,因當地政變而

關閉,經數年補救,今宣布遣散大甲所有員工,重新聘員工。

3 月 1 日,幸福里蔡信豐任大甲鎮第 15 屆鎮長。

8 月 1 日,頂店里洪德次接任大甲鎮第 18 屆鎮民代表會主席。新美里李世昌

接副主席。

Page 84: 大事記 - data.digitalculture.twdata.digitalculture.tw/taichung/sites/default/files/object/text... · 大甲雙寮社及日南社番婦代魯禮子用大安溪下游濕地生長之藺草,編織成蓆。

1770

大事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