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民想.明享 台灣產業與科技趨勢季刊 第二期 出版日期:民國九十九年八月 原生特色 繽紛顛覆 文化創意產業需要地方風土的養分, 在地獨特美學需要生活的實踐, 想像2020,創意台灣的新願景 —— 原生特色如何走向品牌時尚, 把在地創意變成競爭實力?

原生特色 - itis.org.t · 得;至於文化環境,台灣本有原住民、福佬、客家、 新住民等四大族群,南島的海洋文化,及大陸漢文化 的海陸交會、融合,孕育出多元而精采的魅力。這些

  • Upload
    others

  • View
    1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原生特色 - itis.org.t · 得;至於文化環境,台灣本有原住民、福佬、客家、 新住民等四大族群,南島的海洋文化,及大陸漢文化 的海陸交會、融合,孕育出多元而精采的魅力。這些

民想.明享

台灣產業與科技趨勢季刊 第二期 出版日期:民國九十九年八月

原生特色繽紛顛覆文化創意產業需要地方風土的養分,

在地獨特美學需要生活的實踐,

想像2020,創意台灣的新願景——

原生特色如何走向品牌時尚,

把在地創意變成競爭實力?

Page 2: 原生特色 - itis.org.t · 得;至於文化環境,台灣本有原住民、福佬、客家、 新住民等四大族群,南島的海洋文化,及大陸漢文化 的海陸交會、融合,孕育出多元而精采的魅力。這些

02

目錄

03

01 文化的蛻變,來自雨露滋養,百花齊放

編者的話

04 王志剛 不斷創新價值,掌握關鍵十年

08 吳思華 集眾人願力,為台灣想像一個未來!

12 陳育平 直覺產業,引領潮流

願景專訪

16 原生特色 繽紛顛覆

圓桌論壇與會:

文建會副主委 李仁芳、法藍瓷創辦人 陳立恆

白鷺鷥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陳郁秀、趨勢觀察家 詹偉雄

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專任副教授 劉維公

主題故事

32 台灣產業發展願景與策略

風向球

38 台灣況味 國際舞台發光

人物特寫:

華陶窯執行長 陳育平、宏碁集團創辦人 施振榮 專家觀點

《Envision 2020 民想.明享》

台灣產業與科技趨勢季刊 第二期

發行人/經濟部技術處

編輯顧問/蘇孟宗、張超群、洪立瑜、黃楹鈞

出版者/工業技術研究院產經中心IEK

地址/新竹縣竹東鎮中興路四段195號

電話/03-582-0100

網址/www.itri.org.tw

專案統籌/天下雜誌群 政府專案規劃組

(統籌)陳亦珍、白雲香、張桂娟、

呂巧涵

(文字)金玉梅、洪明秀、李筑音、

謝其濬、饒怡雲、蕭蔓

(攝影)王竹君、天下雜誌圖庫

(美術)陳俐君

地址/台北市104南京東路二段139號11樓

電話/02-2507-8627

Page 3: 原生特色 - itis.org.t · 得;至於文化環境,台灣本有原住民、福佬、客家、 新住民等四大族群,南島的海洋文化,及大陸漢文化 的海陸交會、融合,孕育出多元而精采的魅力。這些

16

主題故事

17

在魯凱族的神話中,蝴蝶代表了「英雄」。

在過去交通不方便的時代,行動必須像蝴蝶展翅一

樣快速,才能解救族人。因此,在魯凱族的傳統文化

中,蝴蝶是百步蛇之外,另一個重要的圖騰。

台灣,也是名聞全球的蝴蝶王國,在這座島上,曾

經出現過四百多種蝴蝶,牠們繽紛的姿態,是自然界

最美麗的風景,而蝴蝶加工業,不但為光復後的台灣

帶來大量外匯,也將台灣生態多樣性的環境特色,推

上國際舞台。

由陳立恆創辦的「法藍瓷」,曾經以台灣的蝴蝶做

為發想,結合了敦煌壁畫中的天女彩帶,空靈縹緲的

線條,很難讓人不感到驚豔,一舉拿下了二○○二年

紐約禮品展的「年度最佳收藏品獎」。

台灣,福爾摩莎之島,你的名字就是美麗。

台灣的原生生命力 等待琢磨發光

在前中正文化中心董事長陳郁秀眼中,台灣就像

是一顆鑽石,充滿了多樣的地理和文化環境,只

要稍加琢磨,必定璀璨發光。

以地理環境為例,台灣的生態豐富性,全亞洲中居

冠,北半球將近五分之四的生態體系,都可在台灣覓

得;至於文化環境,台灣本有原住民、福佬、客家、

新住民等四大族群,南島的海洋文化,及大陸漢文化

的海陸交會、融合,孕育出多元而精采的魅力。這些

自然景觀和人文資產,是台灣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絕

佳優勢,也提供了台灣躍上國際舞台的雄厚實力。

過去,科技代工產業曾為台灣創造了傲視國際的競

爭力,下一波文明盛世,就在「原生特色,繽紛顛覆」。

二○○二年起,政府就將文化創意產業列為國家

重點發展計畫,也深受產官學界的重視,甚至視為台

灣未來經濟實力的主要核心。不過,文化涵蓋層面很

廣,也不容易準確定義,在二○一○年通過的「文化

創意產業法」中,所謂文化創意產業,內容涵蓋了音

樂、出版、表演藝術、電影、工藝設計、建築設計等

各種相關產業,看似一網打盡,卻也可能陷入多頭馬

車、各行其道的窘境。事實上,在推動文化創意產業

上,若以「原生特色」為主軸,集中資源發展,必能

「繽紛顛覆」,最後產生百花齊放的盛景。

為什麼要強調「原生特色」?

文化,來自生活,來自人與土地之間的關係,無

法憑空創造,也不能抄襲複製。既是台灣的文化創意

產業,就要具備在地的台灣基因。一旦缺乏「原生特

色」,即使品質再精美,也是其他文化的複製品,很

難得到認同和肯定。陳郁秀也舉例說,台灣的劇團即

便把「羅密歐與茱麗葉」演得再精采,恐怕也不易獲

得國際邀約,反觀「雲門舞集」以「原生特色」作為

創作核心,因而能揚名海外。

「能夠在國際上具備能見度的,就是最具本土特色

的東西,」政治大學廣播電視系教授郭力昕直言。他

提醒,本土特色不是顧著舊的傳統、原生態,而是落

實在台灣生活經驗下所產生出,一個舊材料的新生。

近年來中國興起,成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台灣

社會發展出來的多元價值,卻是中國大陸無法企及,

台灣若能充份發揮自己的特色,即使身處於中國這個

「大巨人」身邊,仍然能保有很大的影響力和發展空

間。

轉換、重新創造,才能「繽紛顛覆」

「當代台灣很獨特,開放二十年來的養分慢慢

累積,內在體質逐漸轉變,這是台灣唯一的資

產,」郭力昕強調。

「原生特色」必須經過轉化,深刻的吸收後,再

重新創造,將在地文化賦予新鮮風貌,這是「繽紛顛

覆」的過程。陳郁秀提倡的「原鄉時尚」,正以此出

發:「原鄉,就是跟土地、人和社會有關,是源自土

地,是一群人怎麼認同土地,凝聚特色,學習運用。

什麼是時尚?就是會用國際的語言溝通,讓人家認識

你。原鄉要夠深,才能廣布到全世界,如果不創新,

變成國際性的語言,它也無法被國際接受。」

近年來受歡迎的「阿嬤的花布」,是「原生特色、

繽紛顛覆」的絕佳示範。源自客家人節儉天性,以

原生特色,就是跟土地、人和社會有關,是源自土地,是一群人怎麼認同土地,凝聚特色,學習運用;

繽紛顛覆,就是用創新、時尚的語言和包裝,將原生特色賦予新鮮風貌。

台灣的文化創意產業必須走向「原生特色,繽紛顛覆」,才能打造下一波的文明盛世。

文│謝其濬

原生特色 繽紛顛覆

Page 4: 原生特色 - itis.org.t · 得;至於文化環境,台灣本有原住民、福佬、客家、 新住民等四大族群,南島的海洋文化,及大陸漢文化 的海陸交會、融合,孕育出多元而精采的魅力。這些

18

主題故事

19

零碎的布料拼湊成衣物,形成所謂的「客家花布」,

是許多人童年中難忘的記憶,有「阿嬤的花布」的親

切名稱。以現代審美觀看起來稍嫌俗豔的花布,在藝

術家林明弘手上,變成讓人驚豔的裝置藝術作品,又

有服裝設計師黃嘉祥以花布製作成禮服,「花布熱」

一時方興未艾,南投中寮鄉的社區阿嬤以花布製成提

包,更是熱銷歐美。

此外,源自於廟會文化的「電音三太子」,將傳統

宗教習俗注入時尚感,在二○○九年的高雄世運登場

後,亦迅速爆紅,不但成為許多活動炒熱氣氛的必備

戲碼,最近更紅到了上海世博的台灣館,吸引不少遊

客前來一睹「電音三太子」的動感舞蹈。

多元生活型態,科技加值,

孕育龐大創意能量

而台灣的「原生特色」,除了生態與傳統文化,

還有多元的生活型態。

知名作家王文華曾應邀到香港演講,以「混搭」

概念詮釋台灣充滿多元創意的生活型態。從飲食到穿

著,從二十四小時不打烊的誠品書店,到特色迥異的

永康街風格店鋪,台灣人以開放的態度接納、吸收外

來文化,再融合、轉化,形成獨一無二的台灣文化。

在這樣的文化氛圍下,也孕育出台灣人巨大的創意能

量,展現在流行音樂、影視等文化上,相當可觀。

縱橫華人音樂界長達十年的藝人周杰倫,在穿著造

型上流行感十足,唱的卻是「青花瓷」、「髮如雪」

等洋溢中國風的歌曲,這種「繽紛顛覆」的獨樹一

幟,讓他至今仍是兩岸三地無人可以超越的唱片界天

王。另一位女歌手陳綺貞,在她的音樂創作裡,有著

生活的況味、浪漫的遐想、淡然的哲學,都是在台灣

的生活裡才有的氛圍,不僅在本地受到歡迎,當她至

上海開演唱會,更曾讓全場一萬人感動得哭成一團。

台灣的電視綜藝節目、偶像劇,也在華人世界中

佔有一席之地。台灣製作的「康熙來了」、「全民亂

講」,是華人社區必看的經典節目,主持人小S、陶晶

瑩、吳宗憲,是眾多年輕人心中的偶像。偶像劇也逐

步進化中,除了能販售海外版權,對於明星塑造、娛

樂事業結盟、周邊商品,也都有專業的操作力。「台

灣的年輕人,各自有不同的氣質和主張,他們的創作

像在角落裡開的花,吸引全世界的目光,」中子創新

執行長張培仁看見展現在各領域的創意,便是台灣最

大的資產。

同時,在台灣也看見了未來趨勢—將藝術與科技整

合,文化創意產業透過科技的「加值」,更顯如虎添

翼。「新媒體藝術是台灣的強項,」陳郁秀表示,未

來十年一項重要趨勢就是跨科技整合,這必須學有專

精,同時了解別的領域。台灣在科技方面的實力向來

有目共睹,因此可將藝術和科技結合,在各種媒體上

表現。過去藝術多半由藝術家單向創作,在有了科技

的「加持」後,形成互動平台,讓觀眾也能參與創作

的一環,除打破創作者和觀眾間的界線,更可能超越

時空限制,有助讓台灣的在地文化向全世界發聲。

打造五十個台灣文創品牌

在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過程中,政府可扮演何者

角色?過去台灣的產業發展軌跡,是從製造業走

向科技業,因此政府在推動文化創意產業時,難

脫離製造、科技產業的邏輯和思維,但這套模式

放在文創產業卻行不通。

「文創業需要不同的觀念和管理方式,而不是政府

資本放在開放基金,最後變成什麼人有關係,什麼人

就去申請,」張培仁指出,「台灣的資本家、政府資

金運用上,需要更考量有關文化產業的運作,無法用

傳統方式進入投資。」

學學文創志業董事長徐莉玲更不諱言,官方經常

至國外考察,參考如英國、韓國等地的作法,「我們

的產業結構不一樣,如果不是把能量釋放到民間去獎

勵投資,而讓一套文創產業發展草案、產業創新條款

去適用所有產業,結果反而會綁手綁腳。每個行業不

原鄉要夠深,才能廣布到全世界,

如果不創新,變成國際性的語言,

它也無法被國際接受。

Page 5: 原生特色 - itis.org.t · 得;至於文化環境,台灣本有原住民、福佬、客家、 新住民等四大族群,南島的海洋文化,及大陸漢文化 的海陸交會、融合,孕育出多元而精采的魅力。這些

20

主題故事

21

同,規模細節也不同。」

做好文創產業的「環境建設」,應是政府著力的

重點。張培仁認為,所謂的環境建設,包括了稅法調

整、場地空間使用規範、兩岸智慧財產權談判、採購

法等重要項目,「剩下的,就是讓產業去搏鬥、發展

了。」人才的培育上,除了產業相關的人才,更重要

的是,台灣需要孕育更多具備審美能力的人。

陳立恆憂心忡忡地指出,根據教育學者的研究調

查,從國小到高中,與美學、藝術相關的課程,一共

是七百二十個小時,換算起來,只有三十天,也就是

說,一個人一生中所需要的美感意識,以及對藝術品

的欣賞能力,就是靠這三十天養成,實在太有限了。

台灣藝術大學設計學院院長林榮泰也認為,大家

應該都懂一點藝術,但不是每個人都要變成畢卡索,

「教育的目的不是訓練天才,而是畫一條線,保證品

質。」

當環境建設和人才培育都齊全了,自然就會有好

的文創產品出現,像角落裡盛開的花朵,很快就會有

人「聞香而來」。製造業和科技業,曾經讓台灣在國

際上站穩一席之地,放眼未來十年,台灣要更上一層

樓,非要靠文化和創意不可,正如陳立恆指出,當國

際出現五十個台灣的文創品牌,台灣,會是全世界必

須屏息注視的名字。

在二○二○的未來,台灣如何能在開放融合氛圍

裡,透過多元創意、科技加值、資金挹注、行銷平

台,引領台灣的創意經濟?台灣的「原生特色」,何

時會蛻化成彩蝶,向全世界展現「繽紛顛覆」的魅力

和丰采?

為了探討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的願景,七月初,《天

下雜誌》與工研院IEK共同舉辦了「原生特色,繽紛

顛覆」圓桌會議,希望藉由主題式討論,凝聚產學研

領袖意見,提供台灣思辯與前進的空間。以下為論壇

精采內容實錄。

(部份內容取材自《Envision 2020 台灣十年產業發展願

景》)

原生特色 .繽紛顛覆

圓桌論壇實錄

2010年7月1日

主持人:金玉梅(天下雜誌編輯顧問)

與談人:李仁芳(文建會副主任委員)

陳立恆(法藍瓷創辦人)

陳郁秀(白鷺鷥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詹偉雄(作家、趨勢觀察家)

劉維公(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專任副教授)

主持人:台灣有哪些原生特色?這些原生特色如何

變成產業?對於未來產業的轉型又會帶來何種幫助?

十年後,在最好的狀況之下,台灣在文化創意方面會

出現何種面貌?

陳郁秀:所謂「原生特色,

繽紛顛覆」,就是如何用台灣

的原鄉特色,走向一個品牌台

灣,我認為,文化創意產業是

一個非常關鍵的政策。

我把文化創意產業分成三種,第一是文化產品,包

括所有工藝產品、日用產品;第二種是文化服務,包

括表演藝術、展演藝術,在心靈上提供一種服務,以

及在文化藝術事業上幫你服務的人,例如經紀人、行

銷人員所提供的服務;第三種是文化空間,包括了博

物館、音樂廳、劇場、小型休閒中心。我們要了解文

化創意產業有這樣的架構,每一種需求都不同,但是

政府把十三項產業放在一起談,我覺得會有點混淆。

文化創意產業應該是以國土規劃為依歸,以追求人

民幸福的生活為最終極目標的一個政策。在全球化的

今天,所有的技術都可以學習,只有源自於土地、生

活所產生的創意是無法複製的,而且也難以預測。

試想,如果台灣的表演團體演出「羅密歐與茱麗

葉」,國外會請我們去巡演嗎?機會應該不大。但是

像「雲門舞集」,表演內容完全是台灣原創,全世界

爭相邀約。所以我們強調「原生特色」,就是你一定

要找到異於別人、「你沒有而我有」的DNA去從事文

創產業,才能夠讓別人口服、心服。

Page 6: 原生特色 - itis.org.t · 得;至於文化環境,台灣本有原住民、福佬、客家、 新住民等四大族群,南島的海洋文化,及大陸漢文化 的海陸交會、融合,孕育出多元而精采的魅力。這些

22

主題故事

23

我提倡一個「原鄉時尚」的概念,「原鄉」的台

灣,加「時尚」的台灣,就是「鑽石」的台灣。鑽石

原本只是一顆礦石,但是經過發掘、切割後,就是一

顆閃閃發光的鑽石。因此,「鑽石台灣」的概念裡,

有「原鄉」跟「時尚」。

像我常帶一些外國使節和國會議員去迪化街的「有

記茶莊」喝茶,那是一個不起眼的地方,可是古色古

香,有人在教如何喝茶,有濃濃的茶香,樓上還有人

在演奏南管,是一個很有歷史傳統的地方,也是台灣

精緻文化的展現,那些外國人都愛死了。或是我會帶

他們去看地方的酒廠,請地方耆老出來跟他們解說,

他們都覺得好棒。羅東有個不老部落,保存了原住民

的生活方式,也很值得去看,還有高雄縣的藤枝森林

區,有很多台灣特有的生物,有特色的景點很多。

其實,台灣藏了很多瑰寶,只是大家都不知道,所

以我覺得台灣很有潛力,對台灣的未來並不擔心。

打造台灣品牌 攫住世界目光

陳立恆:台灣地方不大,

但是物種多,生態豐富,

在文化上,承襲中華文

化,加上我們很早就跟世

界接軌、交流,荷蘭人、

西班牙人、英國、法國、

日本、美國人都在這塊土地上,帶來很多文化的

衝擊,這就是我們原生特色。

該怎麼把這樣的特色轉換成創意的產業?我以法蘭

瓷的「蝶舞」系列為例,蝴蝶是台灣的代表,台灣曾

經是蝴蝶王國,蝴蝶本身也很有意思,從地上爬,最

後變成天上飛,象徵了「蛻變」,也帶給人們無限的

想像空間。「蝶舞」系列拿到了二○○二年美國紐約

國際禮品展的首獎,從此之後,我們的產品就代表了

台灣的特色,以「敬天」的思維來創作產品,強調人

對大自然的崇敬,這就是產品的內涵,來自人和土地

的關係。

談到原生特色,我不得不強調,文化創意產業並不

是一下子跳到為外國人服務的定位,而是必須在台灣

本土形成共識。所謂文化,本來就是一種共識,這需

要由本土的媒體來樹立標竿、典範,然後在這塊土地

上生根、茁壯。

那麼,什麼是「時尚」?我認為,當你創造了一種

生活方式,引發眾人的共鳴,讓大家很想跟隨,那就

是時尚了。重點在於有無共鳴,沒有共鳴,根本沒人

理你,有了共鳴,才有共識,才會吸引人掏錢出來購

買商品,而且買得很歡喜。

我舉iPhone為例,消費者是徹夜排隊購買的,而且

一買到就很歡喜,背後的原因就是蘋果拋出來的生活

方式是引發共鳴和共識的,這就是時尚,也才能形成

產業。所以我認為,從原生特色要轉換成文化創意產

業,要靠全體的力量。除了政府要創造一個有利的環

境,台灣的媒體如何支持一個台灣品牌,也很重要。

當年可口可樂差點遭百事可樂打敗,但是在美國人

的愛國心驅使下,可口可樂才能繼續穩居飲料界的龍

頭。台灣的地方很小,如果沒有政府或媒體來樹立標

竿,力量、資源會無法集中。

老天爺給台灣很多寶藏,我們必須要好好利用,發

展出屬於台灣的品牌,因為只有品牌,別人才會知道

你的存在。過去台灣一直強調代工,你永遠只是知名

品牌的隱形人,沒有人知道你是誰。所以文化創意產

業的願景是好好集中資源,發展出揚名世界的品牌。

當台灣的產業能夠擁有五十個世界級的品牌,我們在

國際上的影響力就更為可觀。

劉維公:對於台灣的文化

創意產業,我有一個「四、

三、二、一」的觀點。所謂

「四」,就是支撐這個產業的

四根柱子。

一、「故事」:〈海角七號〉賣到五億時,大家認

為是曇花一現,但是根據我當時的觀察,接下來一定

會有很多賣座的國片,果不其然,〈艋舺〉出來了,

緊接著後來的幾部國片,票房雖然沒有上億,卻也能

締造千萬佳績。

再看看賴聲川的舞台劇,你會發現越來越多舞台劇

很會說故事、表現故事。或是像王偉忠的〈全民最大

黨〉,他可以把每一天發生的新聞變成故事。你會發

現台灣已經發展到可以訴說自己的故事,而且是攸關

當代、跨越不同族群的故事,不再只是悲情的訴求。

二、「影像」:從台灣紅、高山青,到客家文化,

都有非常搶眼的視覺效果,還有幾米、蕭青陽,他們

在插畫或封面設計都有傑出表現。或者我一再強調

的,創意市集會的潮T、街頭上的塗鴉、新一代設計

展⋯,你會看到視覺表現能量非常強。

三、「品味」:最近幾年來,品味這件事,在台灣

開始邁向成熟,知識水準逐漸提升,因為大家經常有

機會出國,看到、接觸到國外的生活方式,因此我們

Page 7: 原生特色 - itis.org.t · 得;至於文化環境,台灣本有原住民、福佬、客家、 新住民等四大族群,南島的海洋文化,及大陸漢文化 的海陸交會、融合,孕育出多元而精采的魅力。這些

24

主題故事

25

也慢慢把品味視為生活的一部份。我想誠品書店就是

很好的例子,誠品出現在台北,不是發生在上海,也

不是其他城市。

誠品從八○年代到現在,已經是一個「品味」的象

徵。誠品之外,我們有越來越多有品味的品牌,像陳

立恆的法藍瓷,或是王俠軍的八方新氣,或是齊云的

花藝,或是黃聲遠在宜蘭獨樹一幟的空間設計,都流

露出台灣人自己的品味,這也是一種「原生特色」。

四、「生活價值」:最典型的例子像是「食養山

房」、「清香齋」,「齊民有機中國火鍋店」,他們不只

是賣吃的,而是賣一種價值觀,還有「掌生穀粒」,

販售的是一種對自然環境、農村生活的憧憬。從台灣

在地的生活中,發展出一種生活價值,再將生活價值

轉變為產品或服務,這樣的例子開始像雨後春筍般地

冒出來。這四大支柱其實也是台灣的競爭優勢,如果

能夠順利架起來,台灣的競爭優勢就起來了。

台灣具備「個體化」的優勢

詹偉雄:我最近看了一部

電影〈Into the Wild〉,

改編原著的中文書名是

《阿拉斯加之死》,內容

是講述一九九二年維吉尼

亞州一名富家子,因為無

法跟人相處,選擇走入荒野中,花了兩年從維吉

尼亞州流浪到阿拉斯加,最後誤食有毒的植物,

死在公車裡。這個新聞在當時造成轟動,寫這本

書的作者也是離群索居、不喜歡跟人打交道,因

此他對這位主人翁很感興趣,想要找出他放逐自

己、與世隔絕的原因,於是寫成了這本書。

對我來說,這個故事代表了「個體化」的過程,

也就是一個人為了確認自己的存在,追求個人的理想

時,所做的生命探索,從這個角度來看,文化創意產

業也是一種「個體化」的結果,是個人在追求自我人

生可能性時,所創造出來的經濟行動。

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基礎就是在「個體化」,就是

要自我實現、追求個人主體性的多元豐富的經驗,因

為不耐煩過去的自我,而要創造新的自我,創造新的

生命,我稱之為live to new。像我就認為蘋果電腦本質

上是一種文化創意產業,因為Steve Jobs一心追求的不

是去創建一個全世界最大的科技公司,而是想搞清楚

自己到底是怎麼回事,存在的意義跟價值是什麼,這

樣的探索過程,反而成就了他與眾不同的事業。

我對台灣非常樂觀,因為東亞經濟體中,台灣有破

碎的歷史、混雜的住民,有不為世界所重視的成長經

歷,這反而提供了我們邁向「個體化」的最佳優勢。

在亞洲諸國中,中國、韓國、日本等國家,在過

去百年歷史中,有一個「集體化」的結構深化過程,

我舉日本為例,像日本人很喜歡來台灣,為什麼?因

為他們覺得來台灣可以享受自由。難道日本社會不自

由嗎?他們的不自由,不在於政府立法規範個人生活

這個面向,而是整個社會有著非常牢不可破的約束機

制,讓每個人的自我成長空間限制得非常小,所以你

在日本創業,非常困難,每個人都活在「集體化」那

張無形的大網子底下。

像韓國,也是一樣,他們也有集體化的過去,中國

大陸更不用說了,同樣是拍武俠電影,張藝謀的〈英

雄〉就和李安的〈臥虎藏龍〉非常不一樣,在張藝謀

的電影裡,你看到個體是被綁在一個巨大的體制裡

頭,但是李安強調的是每個人對自己的生命抉擇,從

這兩部電影裡,你就知道,台灣是比較自由、開放、

重視個體化的發展。

所以我們如果是用台灣過去發展高科技產業的方

式,來推動文化創意產業,就大錯特錯了。文化創意

產業中,最重要的是,這個社會裡存在著眾多想要創

造自己不同生命藍圖的創意工作者。

在台灣,現在有三種生意非常受到年輕人的歡迎─

─開咖啡館、麵包烘焙店,還有餐館,這三種行業都

非常強調「個體化」的經驗,你可以從自己的經驗出

發,建構成一種經營的模式,再透過這種建構,慢慢

地察覺到自己的存在,而這就形成了文化創意產業。

在咖啡館中,有各式各樣的感官體驗跟未知的遭

遇;在吃烘焙麵包的過程,會得到完全不同的意境,餐

館也是。在這兩年內,台北市出現了許多必須花一百

塊美金吃一頓晚餐的餐廳,我預計未來還會更多。

李仁芳:原生才會強健,

原生才會鮮明,更具有國際賣

點。用方文山的歌詞來舉例,

他會說:「門環惹銅綠,芭蕉

惹驟雨」,像圖像,也像特寫

鏡頭,這些東西就很原生,是

從古典文化的土壤裡長出來,可是又有時尚感,很東

方,但是又很前衛。這樣的作品,不但感動我們,大

陸人也喜歡。

方文山的歌詞傳達的是一種閒適的心情,而這是台

從24小時不打烊的誠品書店,

到特色迥異的永康街風格小店,

台灣人以開放的態度接納、吸收外來文化,再融合、

轉化,形成獨一無二的台灣文化。

Page 8: 原生特色 - itis.org.t · 得;至於文化環境,台灣本有原住民、福佬、客家、 新住民等四大族群,南島的海洋文化,及大陸漢文化 的海陸交會、融合,孕育出多元而精采的魅力。這些

26

主題故事

27

灣特有的生活型態,從台

灣土壤裡才會長出來的東

西。或是像夏姿連續四年

參加巴黎時裝週,這是華

人世界中很難得的紀錄,

你仔細看夏姿的設計,萬

變不離其宗,就是原生特

色,從原生的土壤長出來

的東西,才有動人的力

量,這是毫無疑問的。

講原生特色,我覺得有

三個重點,第一個是天地

山川,就是陳董事長以前

推動的台灣紅、高山青;

其次是歷史人文的佈景,

這個我們需要加強;最後

則是創意、工藝的道具,

如果整個能夠發展起來,

台灣的機會就很大。

台灣在許多方面的設計

都有世界級的水準,但是

我覺得卡到了一件事,就是街廓、外部空間的設計,

比方說,我去夏姿開的「采采」茶館喝茶吃飯,裡頭

的空間設計、氣氛都是一流的,但是只要你一出門,

看到狹窄的街道,停放的摩托車全都擠在一起,視覺

上立刻造成很大的落差,我們好像都習慣了,不以為

意,其實這樣是不行的。要做創意經濟或美學經濟,

一定要有美麗的空間,才會有美麗的心靈。

政府要建構創意產業生產鏈

主持人:台灣的原生特色相當豐富,也很有機會

為台灣創造新的產業機會,在這個發展的過程

中,政府的角色是什麼?另外,台灣現有的產業

要怎麼轉型,進入美學經濟的領域?台灣擁有很

強大的科技優勢,對於我們在推動文化創意產業

時,能夠帶來什麼助益?

陳郁秀:台灣的文化創意產業,還是要從國土規劃

的高度來看,如果不用國土規劃的角度切入,你也做

不出城鄉風貌、空間,以及其他氛圍的營造。政府在

推動文化創業產業,只靠文建會是不夠的,需要跨部

會進行。在世界各國,文化政策都是採取跨部會的形

式,用文化的角度來治國,不把這個高度拉高,很難

把事情做好,必須透過很多跨部會的配套措施,把孕

育創意的環境打造出來。

有那個環境,創意就會冒出來,政府不需要規劃一

個框框,扼殺所有的創意,但是要建構出健全的生產

鏈制度,這只有政府做得到。政府該做的另一件事,

就是提供民眾接近藝術的可能性,當全民都具備足夠

美的修養,自然能帶動整個文化創意產業,當然國家

和國民的品質也會跟著提升。藝術和科技結合,是未

來的趨勢,藝術可以激發想像力,讓科技去研究,台

灣科技很強,不應只做代工,應該用藝術文化、未來

願景帶動科技,便有無限機會。

陳立恆:我認為,政府的角色,可以從基礎的教

育、環境的塑造下手,才能帶來「加值」的效果。

我們講文化創意產業,或是美學經濟,但是如果全

民缺乏足夠的美學涵養,很難發展得起來。我最近看

到一個調查,計算台灣從小學到高中,美學或藝術教

育其實只有七二○小時,換算成天數,是三十天,如

果說一般人的平均壽命是七十五歲,那麼我們就是靠

著這三十天的美學教育,活到七十五歲,這絕對是不

夠的。而且,出了學校之後,自己主動再去加強美學

教育的人,實在太少了,我們不像歐美國家的民眾,

把去藝廊、美術館、博物館當作生活的一部份,所以

政府在民眾的美感基礎教育上,是應該再強化或是提

升。

我最近在辦費城美術館在台灣北美館的展覽,從這

些作品中感受到,從十八世紀工業革命為契機,人們

開始尋生命的意義,因此印象派畫盛行,因為過去的

繪畫都是在為王公貴族、政治、宗教服務,但是從印

象派畫作開始,到野獸派、立體派,畫家的繪畫是表

達他們對生命、對這個世界的看法。比方說,你看莫

內畫的睡蓮,裡頭看不見具體的小橋和睡蓮,而是一

抹顏色、一種氣氛,莫內畫的是他的內在感受。或是

看畢卡索的畫作,他曾說過,窮其一生,他都在學習

小孩如何畫畫,因為他認為小孩最單純的表達方式,

才是美的極致,因此他會把很多不同感受,像塗鴉般

地,呈現在同一個畫面上。沒有美學教育的引導,我

們其實很難體會這種深沉的內心探索,當然也很難體

會他對生命的體悟,所產生的文化和創意。

在教育方面,除了美學教育,人心的教育也很重

要,這個社會如果不能保持一些美好的價值觀,像是

真誠、道德、勇氣、正義等,整個社會的價值觀就會

很混亂,浮動的人心是無法產生好的藝術和文化,當

然也就很難出現優秀的文化創意產業。

至於政府要塑造的環境,我倒覺得不在於提供獎

勵,而是立標竿、給榮耀,這就夠了。對於創意人,

政府不一定要給錢,榮耀可能更有價值。比較可惜的

是,現在的台灣在樹立標竿和典範上,是有點混亂

的,政府和媒體應該要好好想想,台灣到底需要的是

Page 9: 原生特色 - itis.org.t · 得;至於文化環境,台灣本有原住民、福佬、客家、 新住民等四大族群,南島的海洋文化,及大陸漢文化 的海陸交會、融合,孕育出多元而精采的魅力。這些

28

主題故事

29

什麼樣的標竿和典範。

坦白說,台灣並不需要很多國際品牌,只要五十個

就能奠定台灣作為創意經濟島的地位了,屆時,大家

都很羨慕台灣,都把台灣視為優質的華人居住城市,

這就成功了。

台灣要成為亞太地區的創意集散中心

劉維公:延續我的「四、三、二、一」理論,發

展文化創意產業有三個目的,第一個目的就是觀

光,台灣要發展觀光,這是非常重要的方向,來

台灣的觀光客的人數的確在增加中,根據《聯合

報》報導,新加坡人、香港人愈來愈喜歡台灣,特

別是台北,日本觀光客也在成長,非常值得注意。

我要強調的是,運用文化創意產業,可以成為台

灣發展觀光的重要策略,而且一定會成功。第二個目

的,是人才的培育,人才一向是台灣的優勢,我不認

為大陸吸引台灣的人才是隱憂,最重要的是,我們該

如何讓國際人才進來,這才是值得討論的問題。第三

個是街區的營造,其實就是「聚落」的概念。我所謂

的「聚落」,並不是做科學園區的概念,而是像永康

街,或是台北光點戲院附近的聚落、有很多精采的街

區。類似這樣的街區,我們目前發現台北有十一個,

當然希望台中、高雄未來也都能出現。

所謂的「二」,就是兩條鏈,一條就是資金鏈,

像副主委他們大力推動把資金的系統做出來,可是我

個人比較偏好是另外一條鏈,就是產業輔導系統。如

果你仔細去觀察,台灣產業輔導鏈非常獨特,因為香

港、大陸缺乏這種輔導機制,大陸只有管理辦法,而

我們有這套輔導辦法,源自於以前經濟部工業局對製

造業、科技業的那套輔導系統,只是現在大量運用到

文化創意產業。

這套輔導機制,從最基礎的部份,像是學生比賽、

人才育成、創業,到所謂的產業升級,就是透過政府

的輔導和協助,解決企業經營上的問題。我覺得台灣

現在最欠缺的是利基市場的輔導,而這需要更成熟的

概念跟更專業的作法。最後,所謂的「一」,是指

Creative Hub,台灣要成為亞太地區的創意集散中

心,Hub我翻做集散中心,集中又散播出去,我認為

台北市非常適合扮演這個角色,雖然這樣講,有點是

以台北看天下,但是台北最具有條件成為這個集散中

心。

在文化創意產業中,城市本來就是非常重要的單

位,而我發現,台北市有這樣的優勢。把台北凸顯出

來,可能會有人憂慮,這會不會造成城鄉差異,獨厚

北部,而其他區域發展不好,不過,我個人認為,只

要把輔導機制做好,城鄉差異的問題應該會被解決。

雖說這套輔導機制有許多遭人批評之處,不過,坦

白說,它還是具有其存在的價值,因為輔導機制就像

是把錢放在這些企業,不會再拿回來,不是創投也不

是融資,就是真的把錢、知識、行政資源都放在這些

企業裡,其中有很多都是微型企業。

如果當人們要找最新的流行趨勢、創意潮流、人

才、點子時,馬上想到的是台灣,在國際上台灣就找

到了戰略位置,這個戰略位置比什麼都重要。

我的「四、三、二、一」理論,對台灣文化創意

產業有高度自信,有期待,而且很樂觀。我最喜歡提

的例子,是韓國偶像團體一大堆,像Super Junior、

Wonder Girls全部都走集體化的策略,大家可能覺得

韓國這一套好厲害,但是我認為,台灣其實不必跟著

走這個路線,因為台灣的流行音樂製作人雖然知道怎

麼操作偶像,但是我們強調音樂是要走個性,從李宗

盛,到周杰倫、陳綺貞,都是個性派的歌手,所以台

灣在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時,絕對不要忘了我們是強調

個性這件事,城市要有性格,國家要有性格,透過個

性,才能發展議題,這就是一種「原生特色」。

我認為,「原生特色」,就是說自己的故事,表

達自己的價值觀,過自己想過的生活品味,自己用影

像去表現,台灣在這方面的發展是有目共睹的,尤其

新一代的文化創意工作者,都陸續交出很搶眼的成績

單。我認為,我們不要老是在談文化創意產業,最後

應該走向創意經濟、美感經濟,而且在各行各業都能

萌芽茁壯,這麼一來,台灣的產業就真的成熟了。

詹偉雄:我的看法偏向消極,就是政府最好什麼都

不要做,做了往往只是徒勞無功。從人口學的角度來

說,成人世界中,每年就要換四十五萬人有選舉權,

接下來十年換四百五十萬,二十年換九百萬,在社會

結構上,所有的權力擁有者最終會因為時間的推移而

離開,因此,十年、二十年後台灣,會是現在的我們

所難以想像的世界。

新世代從小就誕生在自由的空氣裡面,熟悉網路,

不知髮禁為何物,比我們見多識廣,但是他們會活

得比我們更焦慮,因為他隨時都要問自己,「我是

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往哪裡去?」我們這

個世代是活在集體化的世界,人生的目標也是遵守集

體化的主流價值,我們要做什麼事,只要跟著主流價

值、按照前人留給我們的經驗準則去做就好了,但

是這一代年輕人就不一樣,他們必須去創造屬於他們

台灣有破碎的歷史、混雜的住民,

有不為世界所重視的成長經歷,

這反而提供了我們邁向

「個體化」的最佳優勢。

台灣有破碎的歷史、混雜的住民,

有不為世界所重視的成長經歷,

這反而提供了我們邁向

「個體化」的最佳優勢。

Page 10: 原生特色 - itis.org.t · 得;至於文化環境,台灣本有原住民、福佬、客家、 新住民等四大族群,南島的海洋文化,及大陸漢文化 的海陸交會、融合,孕育出多元而精采的魅力。這些

30

主題故事

31

的「個體化」世界。因此,對於他們的未來,我並不

太擔心,反而是我們進入這些中年的人是否已經準備

好了去面對那個世界。那麼企業該做什麼?我舉日本

Sony公司為例,十多年前公司董事長和總經理發現,

他們再繼續掌權下去的話,公司會完蛋,因此他們找

了習音樂出身的大賀典雄來擔任行銷部經理,後來把

整個公司交給他,他也順利為公司發展出Sony Music

等新事業,成為娛樂業巨人之一,不再只是硬體製造

公司了。這個案例值得我們思考。

我建議大家可以看看倫敦,在那座城市,物質系

統、符號系統發展得淋漓盡致,這是台灣將在未來

二、三十年會發展成的面貌。當然,我相信個人的審

美能力是很重要的,假如我們看到藝術品,眼睛只看

到它的售價,那就是缺乏審美能力。為什麼博物館那

麼重要,因為在博物館中,每個作品提供的就是一個

累積審美能力的體驗。台灣是個審美能力匱乏的地

方,因為製造業的集體化生產要求非常專注、不能有

情感,這跟強調個人化的美感體驗會有所衝突。

可是,當個體化的世界來臨時,我們必須要把這個

美的能力找回來,不過,我認為民間自己會去找到出

路,因為公部門所營造的美感經驗非常差,所幸台北

現在出現了好多小藝廊,相較於官方博物館、大型的

美術展場,他們帶來更為豐富的美感體驗,這是民間

在美感上的自力救濟。

我認為,台灣最荒謬的現象之一,就是故宮博物院

居然還是政府機構,應該是個法人機構才對。我對台

灣的民間是高度樂觀,而政府做好兩件事可以了,第

一,做一個smart buyer(聰明的採購者),第二,

讓基層文官每天生活過得快樂,而不是在委屈、無意

義、疏離的心態下工作,如果他們每天早上醒來都能

期待趕快去上班,這就已經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事了。

勤奮的力量 VS.美麗的力量

李仁芳:大前研一最近在總統府演講,他把台灣

發展分成四個時代,而鴻海的跳樓事件象徵了第

三個時代的結束,不過,重點是他認為台灣的第

四個世代,核心精神就是sense and life,跟今天

所談的主題,完全是一樣的。

文化創意產業可以看成一個三角形,分成上半部和

下半部,上半部是政府在文創產業的相關輔導,關於

這一點,原則上我並不擔心,政府要做的事,就是將

投資融資、獎助補助跟輔導措施的環境整備起來,只

要把辦法加以落實,今年八月,相關政策就會陸續上

路。我比較擔心的是三角形的下半部,就是文化空間

的營造跟生活美學。很多原生特色必須是從生活裡長

出來的,所以文化空間的經營、國土規劃的概念非常

重要,必須做長期的基礎建設,這是三角形中很重要

的部份,但是你也不能太心急,必須投入很多心血,

慢慢去做,才能把地方的風貌建造出來。

對於政府到底應該多做還是少做,我其實不是很擔

心,真正困擾我的是,就是年輕人都相信,可是有權

勢的人還不相信一件事,那就是美麗的力量。以前我

們相信的是勤奮的力量,愛拚才會贏,這是我們的基

本價值,之後就強調知識的力量,因此開始談知識經

濟,而台灣也就趁勢在國際崛起。

現在應該要談的是美麗的力量、文化的力量,或是

歡愉的力量。你看,像愛迪生專利創新那麼多,他工

作很認真,一天只睡四、五的小時,大家都看到他勤

奮的部份,可是他曾經說過,自己沒有一天在工作,

其實都在遊戲,所以他能夠這麼投入其中,而這就是

歡愉的力量。

很多人還是不能理解,真正的創造,來自於美麗的

空間、歡愉的空間,所幸很多年輕人都知道這件事。

我們可以看到,很多企業家第二代都開始經營這一

塊,去做跟文化、美感相關的事業。身為台灣人,我

們的價值建立在勤奮、知識、科技,當我們開始相信

美麗、文化,台灣就會變得很不一樣。

詹偉雄:其實現在的年輕人也很勤奮,只是跟老

一輩的勤奮,在本質上有點不一樣,老一輩的勤奮是

為他人而勤奮,是為了擺脫匱乏的恐懼,可是年輕人

的勤奮,是為了在自己的選擇裡有快感而勤奮,他有

強大的遊戲感,他的工作、學習、遊戲、享樂是結合

在一起的,可是對於我們這一代,工作和享樂是分開

的,這是因為我們過去為了求生存,把自己定位在世

界工廠的角色,在社會發展過程裡面留下太深刻的文

化烙印,結果變成了我們現在的包袱。

李仁芳:勤奮的智慧,和歡愉的智慧,兩種智慧不

太一樣,我們應該向年輕人學習歡愉的智慧。

不過怎麼說,我對台灣在文化創產業的發展上,還

是相當樂觀,因為在十四億的華人地區裡面,台灣是

真正的優質生活地區、創意生活中心,目前看起來,也

還是創意設計中心,這絕對就是台灣最大的優勢。■

身為台灣人,

我們的價值建立在勤奮、知識、科技,

當我們開始相信美麗、

文化,台灣就會變得很不一樣。

身為台灣人,

我們的價值建立在勤奮、知識、科技,

當我們開始相信美麗、

文化,台灣就會變得很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