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 17 - http://www.j-es.org Scientific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March 2014, Volume 4, Issue 1, PP.17-26 Built Silt Dam for a Million, Creating Endless Profits for Generations Zailiang Ji GALAXY PLACE, VICTORIA, BC V8N 5J6, CANADA Email: [email protected] Abstract Continuously extracted Bohai sea water, artificial canals and pipes simultaneously, instilling in the western desert large and small playa, lagoons, dry basins. In the future, China Northwest wildernesses constitute a series of artificial seawater channel, artificial sea lake. In addition, China has to build a million dams, in the gullies, across the Loess Plateau. Two unprecedented projects could achieve anti-dust, anti-storms, anti-drought, waterlogging effect, changing the drought pattern of Loess Plateau, and eventually could chang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opulation status in China’s Western regions. This in terms will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estern economy, permanently. To bid farewell to two hundred forty million years, the average of dozens times per year, "dust salt junk" sand storm nightmare. The author strongly recommends the unprecedented projects to commence as soon as possible. Keywords: Loess Plateau; Transfer of Bohai Seawater to the Western Basins; Construction of Millions of Silt Dam; Benefit of Future Generations 筑淤地坝百万 造福千秋万代 姬再良 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滨海研究所 要:勃海海水,人工渠道和大型管道接连西调,灌输西部大大小小荒漠中的干盐湖、咸水湖、干枯盆地;筑淤地坝 百万,遍布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昭然若揭,两浩大世纪工程可减免危害华夏大地二百多万年来的沙尘暴(盐碱尘 暴)、抗旱、防涝,改变黄土高原生态格局;一举多得,还可促进西部经济的持久发展,造福千秋万代。要想彻底告别 二百四十万年来,年均几十次,波及华夏大地,地球大部,漫天飞舞的灰黄色“盐碱尘暴”的梦魇,那么这两项前所未 有的工程,就早应在华夏大地展开。 关键词:黄土高原;勃海水调西盆地;筑淤地坝百万;造福千秋万代 1 全面治理大西北荒原与黄土高原,迫在眉睫 不断抽取勃海海水,人工渠道和管道,双管齐下灌输西部大大小小荒漠中的干盐湖、咸水湖、干枯盆 地。构建成华夏西北荒原一系列的人造海水通道,人造海湖。展开海水西调,进一步深化黄土高原 [1] “功在 当代,利泽千秋 [2] ”退耕还林。筑起百万淤地坝,利泽千秋万代。人类及任何动植物,总是伴随着水源而流 动与迁移。显然,系列浩大工程,将会改变如今华夏大地人口分布不谐调状况,最终达到合理与和谐。 地球变暖与变冷(图 1[4] ,应是地球在太阳系和银河系所处位置的自然周期变化,即由冰期、间冰 期、温暖周期性循环,并非我们人类能“主导”,或“影响”。地球科学和气象科学家们依据地史信息共 认,地球正在由小间冰期过渡到小冰期,纯属气候自然变冷的小周期循环往复。这种周期性变异,我们一 两代人,是绝对不会明显感到的。不过,人类是环境的产物,是有能力改变我们生存的小环境。请不要继 续滥用和浪费周边的自然资源和能源,这很有可能加速区域性自然环境的恶化。为了适应于地球小周期变 冷自然规律,应对自古以来常见突发性极端气候的发生,人类应该采取力所能及的措施,改变人类居住

Built silt dam for a million, creating endless profits for generations

  • Upload
    menez

  • View
    220

  • Download
    6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Zailiang Ji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Built silt dam for a million, creating endless profits for generations

- 17 -

http://www.j-es.org

Scientific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March 2014, Volume 4, Issue 1, PP.17-26

Built Silt Dam for a Million, Creating Endless

Profits for Generations Zailiang Ji

GALAXY PLACE, VICTORIA, BC V8N 5J6, CANADA

Email: [email protected]

Abstract

Continuously extracted Bohai sea water, artificial canals and pipes simultaneously, instilling in the western desert large and small

playa, lagoons, dry basins. In the future, China Northwest wildernesses constitute a series of artificial seawater channel, artificial

sea lake. In addition, China has to build a million dams, in the gullies, across the Loess Plateau. Two unprecedented projects

could achieve anti-dust, anti-storms, anti-drought, waterlogging effect, changing the drought pattern of Loess Plateau, and

eventually could chang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opulation status in China’s Western regions. This in terms will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estern economy, permanently. To bid farewell to two hundred forty million years, the average of dozens

times per year, "dust salt junk" sand storm nightmare. The author strongly recommends the unprecedented projects to commence

as soon as possible.

Keywords: Loess Plateau; Transfer of Bohai Seawater to the Western Basins; Construction of Millions of Silt Dam; Benefit of

Future Generations

筑淤地坝百万 造福千秋万代 姬再良

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滨海研究所

摘 要:勃海海水,人工渠道和大型管道接连西调,灌输西部大大小小荒漠中的干盐湖、咸水湖、干枯盆地;筑淤地坝

百万,遍布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昭然若揭,两浩大世纪工程可减免危害华夏大地二百多万年来的沙尘暴(盐碱尘

暴)、抗旱、防涝,改变黄土高原生态格局;一举多得,还可促进西部经济的持久发展,造福千秋万代。要想彻底告别

二百四十万年来,年均几十次,波及华夏大地,地球大部,漫天飞舞的灰黄色“盐碱尘暴”的梦魇,那么这两项前所未

有的工程,就早应在华夏大地展开。

关键词:黄土高原;勃海水调西盆地;筑淤地坝百万;造福千秋万代

1 全面治理大西北荒原与黄土高原,迫在眉睫

不断抽取勃海海水,人工渠道和管道,双管齐下灌输西部大大小小荒漠中的干盐湖、咸水湖、干枯盆

地。构建成华夏西北荒原一系列的人造海水通道,人造海湖。展开海水西调,进一步深化黄土高原[1]“功在

当代,利泽千秋[2]”退耕还林。筑起百万淤地坝,利泽千秋万代。人类及任何动植物,总是伴随着水源而流

动与迁移。显然,系列浩大工程,将会改变如今华夏大地人口分布不谐调状况,最终达到合理与和谐。

地球变暖与变冷(图 1)[4],应是地球在太阳系和银河系所处位置的自然周期变化,即由冰期、间冰

期、温暖周期性循环,并非我们人类能“主导”,或“影响”。地球科学和气象科学家们依据地史信息共

认,地球正在由小间冰期过渡到小冰期,纯属气候自然变冷的小周期循环往复。这种周期性变异,我们一

两代人,是绝对不会明显感到的。不过,人类是环境的产物,是有能力改变我们生存的小环境。请不要继

续滥用和浪费周边的自然资源和能源,这很有可能加速区域性自然环境的恶化。为了适应于地球小周期变

冷自然规律,应对自古以来常见突发性极端气候的发生,人类应该采取力所能及的措施,改变人类居住

Page 2: Built silt dam for a million, creating endless profits for generations

- 18 -

http://www.j-es.org

地,仅占地球总面积 6%左右(图 2)的区域环境,力所能及地适应气候逐步变冷的大环境。中国的人口

94%居住在占全国土地面积 45%的东部地区,多近水域;只有 6%的人口居住在占全国面积 55%的西部地

区,靠近河流和湖泊。海水西调,不仅可抗旱,而且促进西部经济发展;筑淤地坝百万,更可抗旱防涝,

改变黄土高原生态格局,从而改变人口分布空间的现状。自然规律,人类,及任何动植物,最早源于水,

均会伴随着水源而流动与迁移。

图 1 四十一万五千年来气候变化周期

图 2 本世纪来世界人口密度分布,多数集中于水域

综观气候变化,大规模全面治理大西北地区,根治两黄。这样,不仅有利于华夏大地的环境,也可促

进自我经济的发展,以及振兴中华民族,持久繁荣而富强。

随着社会的进程,越来越敏捷的网络传媒,世界每个角落,正常的极端异常气候变化,瞬间会一触即

发,导致不少人神经过敏。如此神经敏感的环境,造就了举世闻名的骗局“气候门 Climate gate”[5];所谓

“人类造成全球变暖”;“绿色运动”为跨国企业,政府和精英赚了数十亿美元,估计戈尔靠炒作全球变

暖赚了 5 亿多,而且还将赚更多的钱;直接或间接地诱导数次“世界末日”[6]的危机。也许有人会问,场场

Page 3: Built silt dam for a million, creating endless profits for generations

- 19 -

http://www.j-es.org

是否有其用心?仅是为了钱财?制约发展中国家的闹剧?束缚发展中国家持续发展的阴谋?请读者们来定

论。不管目标如何,只是极少数的政客,与毫无良知,违背科学,操纵数据“气象学家们”,编造“全球

变暖”,滋生了一场又一场“世界末日”恐慌,趁机捞取了极为丰厚的暴利。

气候异常突然变冷或变暖,纯属周期性的自然现象。国家气候中心的张祖强曾指出,“雨带是逐渐转

移的,30 年为一个周期,10~15 年是半个循环,会有缓冲”。众所周知,中国是龙的故乡(龙就是山的象

征),一个多山区、多暴雨的国家。华夏的大江南北,各地均有暴雨出现。中国地质科学院王乃文老师曾

对作者数次提及,全球气候正常波动,副热带高压增强或减弱,雨带就会向北或南迁移。作者期望气候变

暖,温和,副热带高压增强,从而会缓解华夏大地北旱南涝的局面。遗憾的是,按史前地球气候小周期变

化来推断,恰处转换期,见上图四十一万五千年来气候变化周期,由不足两万年小间冰期转入较今更寒

冷、更漫长的达十万年小冰期。极端异常的气候,即区域性长期干旱,急剧降雨,台风、暴雨、大雪等强

对流天气史前有,不仅今天有,明天也会有,将会持续地发生。地球南北半球,正常气候的极端变异,导

致了澳洲 2013 年元月气温创新高;2012 年美国粮仓产区严重干旱;北京遭遇百年一遇的暴雨;近年云贵高

原连续干旱,2013 年江南持续炎热。回顾往日,根本不存在敏捷的高科技通讯,网络媒体操作,自然灾害

仅仅是极为有限的传说而已。二千多年来,黄河上游特大暴雨,导致下游溃堤达 1,500 多次,较大规模的改

道有 26 次[7]。水灾范围北至天津,南达江苏、安徽,广达 25 万平方公里,受灾人口以亿来计。我们推测,

未来的明天,黄土高原地区特大暴雨仍然会像过去一样,持久频繁地出现。早日实现海水西调,筑百万淤

地坝,彻底根治华夏的腹地,从而持续造福于后代。

2 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

就像人们对黄土高坡吟唱不已一样,地学家们对黄土高原的来源也争论不休。但公认的是,印度板块

向北移动与亚欧板块碰撞之后,印度大陆的地壳插入亚洲大陆的地壳之下,并把后者顶托起来。黄土高原

的形成,应与青藏高原的隆升密切相关。青藏高原的隆升加快了大西北地区的侵蚀和风化速度,在高原周

围的低洼地区堆积了大量卵石、沙子和更细的颗粒。

图 3A 黄土高原分布图 [8]

中科院刘东生院士[9]认为,黄土是地质时期沙尘暴形成的风成沉积物;黄土高原应该说是沙尘暴的一个

实验室,这个实验室积累了过去二百四十万年以来沙尘暴的记录。中国西北部沙漠和戈壁的风沙漫天漫地

洒过来,每年都要在黄土高原上留下一层薄薄的黄土。沙尘暴的杰作:黄土高原,一文论述到,240 万年以

前,中国的西北部就不断有沙尘飞舞的壮观景象,尘埃落定,终于形成了连绵约 30 多万平方公里的黄土高

原。黄土高原是生我、曾养我多年的地方,从事地球科学已是四十载有余,深信黄土高原极可能是二百四

十万年来沙尘暴的“功劳”与“奉献”。

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图 3A-B),誉为当今中国的“科威特”。“山

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即是古来描述陕甘,黄土高原自然风光的佳句。

Page 4: Built silt dam for a million, creating endless profits for generations

- 20 -

http://www.j-es.org

图 3B 黄土高原地貌及大地构造轮廓图

自秦汉以来黄土高原遭受、经历了三次滥伐滥垦高潮[12]。第一次是秦汉时期的大规模“屯垦”,即

“边防军有组织大垦荒”和“移民实边”开垦。这次大“屯垦”使晋北、陕北的森林遭到大规模破坏。第

二次是明王朝推行的大规模“屯垦”,使黄土高原北部,即内蒙古鄂尔多斯南部的生态环境遭到空前浩

劫,故明代推行“屯田”制对黄土高原环境破坏之严重。第三次大垦荒是清代,清代更是推行奖励垦荒制

度,垦荒范畴自陕北、晋北而北移至鄂尔多斯大部。黄土高原北部和鄂尔多斯高原数以百万亩计的草原被

开垦为农田,使大面积的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加剧。值得一提的是,自唐代以后,华夏大地,或大兴土木

建设、或连年战争烟火,森林植被被大面积砍伐和毁坏,导致黄土高原维持森林的涵养水源逐年减少,水

土保持失去平衡。整个黄土高原正常气候的作用条件减弱,土壤受暴雨流水侵蚀,逐渐失去了肥沃的表面

土层。土壤肥力逐渐下降,植被生长缓慢,气候变得越来越干旱,恶性循环,地面被流水侵蚀形成沟谷。

沟谷不断加深扩大,形成了如今的世界上奇特的千沟万壑景观[11]。

潘爱芳,赫英,马润勇 《水土保持通报》2006 年第二期,鄂尔多斯盆地基底断裂的环境地球化学效应

一文中[10],论及鄂尔多斯盆地的环境地球化学景观与水土流失分布特征与基底断裂关系密切,盆地基底断

裂控制了盆地的环境地球化学景观和元素分布特征,尤其是定边—绥德断裂带和华池—大同断裂带将盆地

分成两个截然不同的地球化学、地貌景观区;在某种程度上,鄂尔多斯盆地内的基底断裂控制了盆地的地

势、地形、地貌、新构造运动、岩石类型、岩性构造、土壤类型及其性质、浅层地下水及其性质,并间接

地控制了土壤岩石后期的改造、风与水的动力条件等因素。

黄河和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具有吸引力和挑战性的地方。数百年来,旱灾连年,造就中国的大多分的

贫困区县,都集中位于黄河流域与黄土高原地区。两百多万年来,沙尘暴一直危害着华夏腹地环境。波及

全球的沙尘暴,多为盐碱尘暴也发源于西部与此地,殷切早日展开百万淤地坝工程,一起与海水西调,引

勃入西部荒原盆地(另文叙述)并驾齐驱,改善华夏西部部严重缺水的环境(图 3C-D)。这绝不是愚儒、

无知与疯子们的幻想,而是无数智者们的出谋划策。要想全面治理华夏西部环境日趋恶化,拟持久发展,

这将是必经之道。把东部的海水调到西部,很多人觉得是天方夜谭。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海洋分会常

务副理事长曾恒一院士,曾表示海水西调和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等工程完全一样,完全可以实现。地球

上,每一个植物和动物均源于水,没有水源就无法维持生命。人类难以胜天胜地,但可改变我们自身所处

的生境,不是吗?

Page 5: Built silt dam for a million, creating endless profits for generations

- 21 -

http://www.j-es.org

图 3C 筑淤地坝百万和海水西调,从而治沙尘蓄水,造福千秋万代

图 3D 筑淤地坝百万,海水灌注于西部荒盆,缓解华夏西部的干旱

大盐湖 The GreatSalt Lake,位于美国犹他州北部,是西半球最大的咸水湖和为世界第四大终年湖。湖

泊面积约 4,400 平方公里 2,年乃变异。表面积上,它是美国五大湖区之外的最大的湖泊。被称为“美国的

死海”的大盐湖,不仅为数以百万计的本土鸟类,盐水虾,水鸟,水禽,包括世界上最多数量的威尔逊瓣

蹼鹬提供了栖息地,而且也为百万居民维持着丰衣足食的良好生境。大盐湖堪称犹他州的经济命脉,每年

的创汇远超过 13 亿美元。湖区健康发展与经济齐头并进,纯属高效的、独特的蜂巢经济结构。中国的海水

西调工程,早有众多学者们呼吁,遗憾的是至今尚未展开。海水西调,付诸实施,创建数十座华夏西北盐

湖城。这样一来,不仅可改变华夏大地人口布局不尽合理的状况,而且还会缓减逐步改善西北恶化环境局

面。中国应将西部与东部经济发展并驾齐驱,兴建起永久性发展的蜂巢经济体系。[19]

3 亮点工程——淤地坝[13]

最早的淤地坝是自然形成的,距今已有 400 多年历史。明代隆庆三年(公元 1569 年),陕西子洲县黄

土洼,因自然滑坡,形成“天然聚湫”,后经人工整修,形成坝高 60 米,淤地 800 多亩的淤地坝。坝地土

质肥沃,年年丰收,一直是当地人民群众旱涝保收的基本农田。有文献可考的人工修筑淤地坝的历史记

载,最早见于明代万历年间(公元 1573—1619 年)的山西汾西县。据《汾西县志》记载:明代万历年间,

Page 6: Built silt dam for a million, creating endless profits for generations

- 22 -

http://www.j-es.org

“涧河沟渠下湿处,淤漫成地易于收获高田,值旱可以抵租,向有勤民修筑”。当时的汾西县知县毛炯曾

布告鼓励农民打坝淤地,提出“以能相度砌棱成地者为良民,不入升合租粮,给以印帖为永业”。于是

“三载间给过各里砌筑成地孟复全三百余家”。从此,筑坝淤地在汾西县得到不断发展,到新中国建立前

夕,该县已有坝地数千亩。至清代,淤地坝已引起官方的重视,如当时的陕西省的监察御史胡定就在奏折

中建议修筑淤地坝。民国时期,我国近代水利科学先驱李仪祉先生,在 1922 年所著《黄河之根本治法商

榷》一书中指出:“皆谓沟洫可以容水,可以留淤,淤经渫取可以粪田,利农兼以利水,予深赞斯说”。

又说:“治水之法,有以水库节水者,各国水事用之甚多。然用于黄河,则未见其当,以其挟沙太多,水

库之容量减缩太速也。然若分散之为沟洫,则不啻亿千小水库,有其用而无其弊。且有粪田之利,何乐而

不为也”。

数百年来黄土高原地区一直广泛流传的“打坝如修仓,拦泥如积粮,村有百亩坝,再旱也不怕”,

“沟里筑道墙,拦泥又收粮”的佳话由来已久[3]。人们亲切地称淤地坝为“粮囤子”、“钱袋子”、“聚宝

盆”。这不仅是淤地坝建设形成了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基本农田和饲料基地,使农民由过去的广种薄收

改为少种高产多收,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为发展经济创造了条件,解除了群众的后顾之忧,而且这

一重要举措与当今国家退耕政策相配合,就能够确保现有坡耕地“退得下、还得上、稳得住、不反弹、能

致富”。一句话,打坝修渠利泽改变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也为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创造条件,为实现山川

秀美提供保证。特别值得一提是,中共中央《关于做好 2003 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加

强封山育林和小流域综合治理,采取“淤地坝”等多种工程措施,搞好水土保持。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促进农民致富、减少入黄泥沙的一举多得的重要措施”。水利部自 2003 年起,将淤地坝建设列入中国水利

三大“亮点工程”之一启动实施,经过近 5 年的大规模建设,已显示出了巨大的综合效益。凡是有淤地坝项

目实施的地方,都显示出了很好的“保土、保水、保肥和增地、增产、增收”综合效应,为促使“山绿,

水清,天蓝,村美,人富”的新农村建设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淤地坝已成了黄土高原地区的香饽饽(图 4

百万淤地坝之后的黄土高原未来景观)。

4 淤地坝工程可行性及操作

人民网 2003 年 8 月 18 日讯,水力部黄委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在抓住机遇 全面推进淤地坝建设创新

中强调:“淤地坝建设作为一项一举多得的重大战略性措施,从地方到中央已形成了广泛的共识”。现已

“认识到,机遇和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正在“力争实现以下目标:全面启动淤地坝建设,尽快

建成一定数量的沟道坝系;基本建成以淤地坝为中心的规划设计、基础研究、监督监测、建设管理、标准

规范“五个体系”;初步建立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影像、图形、基本信息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和应用服务

平台,开发小流域管理信息、淤地坝管理信息等软件系统,为实现淤地坝建设管理现代化目标而努力”。

图 4 营建百万淤地坝,黄土高原未来景观[14]

Page 7: Built silt dam for a million, creating endless profits for generations

- 23 -

http://www.j-es.org

正像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韭园沟示范区工程建设和管理文中指出的那样:“淤地坝建设对国家实施

的西部开发中退耕还林草措施有促进作用。淤地坝建设能增加足够的基本农田,使粮食产量稳步提高,实

现生态建设和粮食安全的可持续发展;而且有效地防止了沟岸扩张、沟底下切和沟头前伸,减轻沟道侵

蚀。黄土高原典范,韭园沟示范区建设(图 4),就是以相对稳定坝系建设为主要治理目标,区内共建治沟

骨干工程 8 座;新建大中型淤地坝 2 座,加高加固 22 座;加高加固小型淤地坝 40 座。目前沟道基本形成了

大、中、小、骨干合理布局的坝系,已淤地 262.5hm2,现有淤地坝全部淤满后可淤地 314.09hm

2,与流域面

积比为 1/22.5,坝系达到相对稳定阶段。由于坝系工程的建设,解决了农民的粮食问题,促进坡耕地的退耕

还林还草,土地利用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得到调整。”

5 筑百万淤地坝——“功在当代,利泽千秋”

建议把治理黄河流域一级支流以及数以万计个大,中,小沟壑做为当代《中国跨世纪绿色工程计划》工

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有的世行贷款,国际社团环保捐款、大小社团慷慨解囊款,提取部分水利款,

生态建设款,黄河治理款,退耕还林款项。众所周知,科威特是世界上资源能源最集中而丰富的区域。如今

誉为中国的“科威特”,就座落于黄土高原。据报道,人口 335万的榆林,亿万富翁超过 7000人,千万富翁

几乎达两万;鄂尔多斯亿万富豪超 7000 人,钟点工开越野车上班。呼包银榆经济区最终将作为西部地区第

四个经济增长极速发展区,成为实现我国东西部协调发展的关键地带,即“大河套”崛起能源“黄金版

图”。2012 年,黄土高原发现国内最大铀矿,打破了中国无世界级大铀矿局面。鄂尔多斯盆地海陆过渡相岩

系中,拥有极为丰富的煤系页岩气开发能源。不久的未来,将迅速促进本区页岩气发展工业。

借机一提,只用了 5 年的时间,建成了黄土高原上明珠,鄂尔多斯市新区——康巴什。鄂尔多斯市和开

发商们早年设计的初衷,拟将鄂尔多斯建成黄土高原上对外炫耀中心。遗憾的是,随着 2008 年以来世界经

济发展放缓,煤炭等资源需求减少,康巴什的经济发展放缓,此地房地产就被东西方媒体操作为泡沫的最

佳展品。2012 年,鄂尔多斯成为媒体曝光频率最高的城市。加拿大 CBC 也不放过这个大好时光,同年底,

作者观看了专题报道“鄂尔多斯,中国鬼城 Ordos, China’s ghost city”,当时深感震惊。随后几天,与亲朋

好友们联系,询问了故乡鄂尔多斯的现状。所获取的真实信息,并非是如今媒体的操作,常被忽悠或有被

愚弄的“味道”。

资源能源如此丰富的区域,财源茂盛,筑建百万淤地坝,堪称小事一桩。如此丰富的资源能源属于我

们民族大众,故而理所当然法定能源和资源开发商集团,全部承担开发区及周边区域复垦和环境治理与保

护的所需资金。在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直接监督下,筹集各种款项,集中统筹下,大规模在整个黄土

高原上每一角落展开华夏大地跨世纪绿色治理工程。这样才有可能再现黄土高原上昔日的绿洲绿川,渐渐

地使整个儿黄土高原日益下降的地下水位全面回升,解决黄土高原上数百年来人畜吃水困难问题,恢复黄

土高原的正常气候,告别数百万年来,年均几十次,每当春色满园春光明媚时,舜时漫天飞舞的灰黄色

“盐碱尘”的梦魇。不再重现或超越 2006 年四月十六夜间首都北京狂降 33 万吨沙尘和华夏大地及其邻国分

享 6000 万吨之多沙尘的历史记录。请读韩同林,2008 年第 1 期《科学》杂志《津京地区沙尘暴与盐碱尘浅

析》一文,了解华夏大地沙尘暴与盐碱尘的同异。

总面积约三十八万平方公里黄土高原,分布于北纬 34°~35°之间。坐落其中心,占黄土高原近四分之

一的中国第五大漠毛乌素沙漠与紧邻库布齐沙漠(面积共计近九万平方公里),目前仍在不断沙化扩大。

请您浏览文滙報“三天两夜,穿越库布齐沙漠无人区”一文,认识与了解库布齐沙漠。就像文中所述:

“如果您爱一个人,带他(她)去(世界上第七大沙漠——库布齐)沙漠,因为那里气象开阔,美如天

堂;如果您恨一个人,也带他到库布齐沙漠,因为那里险象丛生,艰苦如地狱。”

真诚地建议,今后数十年内,在黄河一级支流(特别是在达拉特的十大孔兑)上筑起主支渠道,大规

模疏洪灌溉下游沙,碱,盐化的平川田野;库布齐沙漠东端区域;锁沟筑坝,建造数以万计淤地库坝塘工

程,拦蓄洪水于大中小沟壑的阶梯式淤地库坝塘之中。加拿大著名气象学家 Mr. Blane Coulcher 也十分赞同

Page 8: Built silt dam for a million, creating endless profits for generations

- 24 -

http://www.j-es.org

我们的建议与主张,他指出,对恢复黄土高原植被和调节正常化气候,建造库坝塘是越多越好,多多益善

(The more, the better)。通过年复一年人工改变地形,地貌,水资源合理化利用的技术手段,来彻底根治

日益沙化每一寸黄土地。期望数十年后,遍布黄土高原已经治理好的数以万计大中小型水渠,库,坝,塘

中的水资源,日夜挥发和蒸发于大气之中,不管是借助东南风,还是西北风,吸引和汇集更多来自印度洋

和南太平洋水汽,凝聚成云,产生正常化的降雨过程,形成良性循环的气象条件。

黄土高原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早已引起共产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三代领导人对黄土高原地区的水

土流失治理都作过重要的指示和批示。中央明确提出:“加强封山育林和小流域综合治理,采取“淤地

坝”等多种工程措施,搞好水土保持,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促进农民致富、减少入黄泥沙的一举多得的

重要措施”。国家加大对淤地坝建设的投资,水利部将淤地坝建设列入水利工作的三大“亮点工程”之

一,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新中国成立后,淤地坝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20 世纪 70 年代以前,淤地坝发

展速度较快,现有淤地坝主要是这一时期建成的,大多数为中小型坝,但由于缺乏科学的规划设计,标准

低,目前大多数已淤满,需进一步加固配套。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针对淤地坝单坝规模小、中小型淤地坝数量多,遇到较大的暴雨洪水容易出现垮

坝的问题。经过科学研究,在沟道适当位置增建骨干坝,拦截上游洪水、保持下游中小型淤地坝安全,提

高了防洪标准,扭转了过去多次洪水淤积、一次较大洪水连锁垮坝、洪水泥沙俱下的所谓“零存整取”现

象。20 世纪 90 年代,为保证淤地坝的运行安全和充分发挥整体效益,经过反复的试验研究,确立了“以支

流为骨架、小流域为单元,骨干坝和中小型坝相配套,建设沟道坝系”的思路,建成了一批防洪标准高、

综合效益好的典型坝系。这些淤地坝在黄土高原不同类型区,对防止水土流失,减少入黄泥沙,改善生态

环境,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华夏西部,应能实现人类史无前例的海水西调,跨世纪工程;兴建黄土高原的百万淤地坝,逐步引发

良性的西部气候格局。告别如今的干旱气候,恢复郁郁葱葱古藤缠绕,鸟语花香的华夏大地。

据有关资料统计,截止到 2002 年底,黄土高原地区已建成淤地坝 11.35 万座,其中骨干工程 1480 座,

中小型淤地坝 11.2 万座,控制面积 9247 平方公里,总库容 13.75 亿立方米,拦蓄泥沙 210 亿立方米,淤成

坝地 32 万公顷,保护川台地 1.87 万公顷。这些淤地坝主要分布在陕西、山西、甘肃、内蒙古四省(区)。

6 应变全球危机 ,任何国家均需要自主和自我发展

复杂、交错、迷失、混乱八个字、四组词来概括 2008 年国际金融的表现。2009 年以来,世界经济好转

也很渺茫。2013 年,世界经济仍然面临困境,世界经济七强,都不择手段开机印钞,梦想从发展中国家的

经济体中捞到好处,挽救自己的经济继续下滑。因此,需要自我自信,稳定观望、自我经济为主去判断规

划、自我主张长远战略。自我经济发展和自我需求,适合自己就是最大和最重要的根本。这样一来,经济

才能不受它国左右,不断发展壮大。治理整个黄土高原,实际上也根治了黄河,制约了沙尘暴发生发展扩

大。一举几得,保护了我们的母亲河——黄河;净化了华夏大地空气。只要黄土高原上千沟万壑中蓄有

水,那么我们的母亲河——黄河就不会在下游出现断流。 治理黄土高原工程项目,需要众多的人力物力,

资源和机件设备等,也能使数百万失业待业能工巧匠有职有工,解决当今就业难的问题。现有的机件设备

就可利用,服务行业也可迎头赶上,毫无疑义是自我刺激经济发展的良方好药。

全力以赴,早日实现海水西调(另文通过西部地史变迁,来论证其可行性);全面性展开彻底治理黄

土高原,即在整个黄土高原各个角落,涉及中国六大省区,兴建起百万之多的大中小型淤地坝。只有这

样,才能早日彻底告别二百四十万年来的沙尘暴,抑制黄河流城经常泛滥成灾的历史状况,恢复郁郁葱葱

古藤缠绕,鸟语花香的华夏大地。在国务院直接领导下,设立《黄土高原治理中心》,综合经营黄土高原

和黄河的治理,监督,特别是防范利用行政审批特权,造假和泡沫工程,以及徇私舞弊,增加治黄经费,

给国家治理工程带来延误和损失。聘请当代治黄精英,挖掘象秦国大将王翦那样的治黄河人才,借用他她

Page 9: Built silt dam for a million, creating endless profits for generations

- 25 -

http://www.j-es.org

们的才华,早日筑起一道道、一片片大中小型百万淤地坝和水库,行成数以万计引洪灌田“郑国渠,郑白

渠”[15]和“赵老峪引洪灌区”[16],建成一片片十万,百万,千万顷的“秦王翦美田千顷之地”[17]。使我们

华夏大地上乾旱平原成为沃野良田,让我们华夏大地更加富饶,中国更加强大。尽早恢复郁郁葱葱华夏大

地的草原和森林吧,造福于我们华夏大地子孙万代。

几十年来华夏大地环保工程做了不少,但尚未在黄土高原的每个角落全面性地展开治理工程,特别是

西北荒漠区。建议即时展开全面彻底治理西北荒漠和黄土高原,治理整个儿黄河流域的每一寸土地,当作

中国当代首要重大世纪工程来做。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刺激华夏经济的持续发展,还会为保持和逐步改善

地球上人类可居住地(仅仅占地球表面 6%土地)现有的环境。

致谢

2000 年以来,为完善撰写黄土高原治理建议书,曾得到相关环境资源领域的李廷栋和肖序常院士;董

树文副院长;龙长兴所长;吕英,吕广润,刘基保,蔺忠福四位高级工程师;朱中一,赫英和刘吉善三教

授;刘瑞明经理;郑新民和王彪镇长;和加拿大著名气象学家 Mr. Blane Coulcher;原中国科学院研究员,

现居加拿大维多利亚陈光明博士;加拿大气候模拟与分析中心李江南博士的关注、指点和修改。此外,弟

弟姬宽良,表弟妹郑明,郑新民和美兰参与文字修饰和修改,在此一并深感谢意。

作者姬再良博士,愿参与黄土高原百万淤地坝的治理工程项目的规划与设计,为家乡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附记

《黄土高原治理中心》[18],应由中央直接管辖,将现有各省级、地区、县级黄土高原治理、管理以及研究

机构,归属于中心,统一管理。参见下图:

REFERENCES

[1] 黄土高原 http://www.huaxia.com/ly/shls/he/hh/htgy.html

[2] 退耕还林,功在当代,利泽千秋 http://www.lzxlyj.com/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1039

[3] 治理黄土高原造林不如打坝 http://news.sohu.com/60/82/news148088260.shtml

[4] 四十一万五千年来气候周期变化 http://www.iceagenow.com/Milankovich%20Cycle.png

[5] 气候门 Climate gate. http://blog.renren.com/share/232378595/1473363488

[6] 世界末日 http://tech.sina.com.cn/d/2010-04-16/19484069757.shtml

[7] 黄河特大暴雨,下游溃堤达 1,500 多次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36788075.html

[8] 黄土高原分布图 https://www.google.ca/search?q=%E9%BB%84%E5%9C%9F%E9%AB%98%E5%8E%9F%E5%88%86%

E5%B8%83%E5%9B%BE&rlz=1C1GGGE_zh-CNCA436CA437&aq=f&oq=%E9%BB%84%E5%9C%9F%E9%AB%98%

E5%8E%9F%E5%88% 86%E5%B8%83%E5%9B%BE&aqs=chrome.0.57j62l2.3132j0&sourceid=chrome&ie=UTF-8

[9] 刘东生《中国的黄土堆积》,1965 年 9 月第一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Page 10: Built silt dam for a million, creating endless profits for generations

- 26 -

http://www.j-es.org

[10] 潘爱芳,赫英,马润勇《水土保持通报》2006 年第二期,鄂尔多斯盆地基底断裂的环境地球化学效应

[11] 世界上奇特的千沟万壑景观 https://eachcloudasia.blob.core.windows.net/clips/YVYZY.htm

[12] 黄土高原遭受、经历了三次滥伐滥垦高潮 https://eachcloudasia.blob.core.windows.net/clips/YVYZY.htm

[13] 亮点工程——淤地坝 http://finance.people.com.cn/GB/8215/28575/

[14] 营 建 百 万 淤 地 坝 , 黄 土 高 原 未 来 景 观 http://baike.zwbk.org/(S(neszqueglehhlki3jz1axh45))/Default.aspx?Page

=%E6%B0%B4%E5%9C%9F%E4%BF%9D%E6%8C%81&NS=&AspxAutoDetectCookieSupport=1

[15] 郑国渠,郑白渠 http://www.cjk3d.net/project/viewnews-786-proj.html

[16] 赵老峪引洪灌区 http://www.fupingren.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1246

[17] 秦王翦美田千顷之地 http://bbs.tianya.cn/post-265-8331-1.shtml

[18] 黄土高原治理中心 http://scholar.google.ca/scholar?q=%E9%BB%84%E5%9C%9F%E9%AB%98%E5%8E%9F%E6%B2%

BB%E7%90%86%E4%B8%AD%E5%BF%83&hl=zh-CN&as_sdt=0&as_vis=1&oi=scholart&sa=X&ei= xamWUZHQJOfFigK_

uIDYBQ&sqi=2&ved=0CCsQgQMwAA

[19] 科学网博客论坛: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867053-739675.html

【作者简介】

姬再良博士(DR. ZAILIANG JI),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滨海研究所(Institute for Coastal and Oceans Research,

University of Victoria, Victoria, B.C. Canada)

Email: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