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ke Lugano House - jm a · 加諾湖畔小屋,身居其中,靈魂便也為山居情...

Preview:

Citation preview

Lake Lugano House

Location:SwitzerlandArea:350 m²

Architect:JM ARCHITECTURE—Jacopo Mascheroni, MilanoDesign Team:Paolo Basco (Project Manager), Rex Gapuz, Jansen Lara

Building Code Consultant Arch.:Enzo Albini, ChiassoStructural Engineering:Ing. Marco Bernasconi, Chiasso Electrical Engineering:Alpiq InTec Ticino SA, Mendrisio

Mechanichal Engineering:STR Progetti, BalernaGeneral Contractor:New Job Costruzioni SA, Noranco

Carpentry:Regensberger, Campo Tures (Bolzano)Manner of Construction:Concrete/ Steel

Supporting Structure:Concrete/ SteelWall Composition, Insulation:Wood/ Rockwool

Intermediate Floors:ConcreteFacade/ Surfacing:Structural Silicon Curtain-wall/ Larch Wood Siding Painted White/ Stucco

Roof(construction, pitch, cladding):Concrete/ Green Roof Wall Surfaces:Gypsum board / MDF painted white/ Laquered MDF

Ceiling Surfaces:Gypsum boardsEnergetic Concept(type of heating):Geothermic System, 3 pipes(85 meters deep), Electric

Heating Pump, Radiant Floor Heating

Lake Lugano House打開驚奇盒,擁有湖光山色的夢境

文字:高湘寧

圖片:JM ARCHITECTURE

36

「在空間上,我住在更接近於宇宙中最能吸引

我的地區;在時間上,我居住在更接近於歷史

上最能吸引我的時代。我所住的地方,像天文

家夜晚觀察的那些地方一樣遙遠。」梭羅的

《湖濱散記》寫在現代城市生活的開端,彼時,

他以隱居者與書寫者的姿態自資本主義社會中

抽離,聽任自己心靈的鼓聲而前行(march to

your own drummer),華爾騰湖畔成為一超

脫現實的遙遙惑星。今日,美好的生活經驗其

實不需遠求一光年之外,在城市、在鄉林,藉

由人、建築與自然的契合而譜寫完成。

永在未完之路 玻璃屋與湖光山色的對比映照

「湖濱小屋」給人的印象,通常是以沉

靜的氛圍呼應大自然,以簡約的外型對抗

都市文明,返身重回萬物的原初,樂享閒情

野 趣。 而 由 Jacopo Mascheroni 領 軍,JM

ARCHITECTURE團隊所設計的「盧加諾湖畔

小屋」,與盧加諾地區風行的義大利式建築迥

然相異,運用現代建築工法打造而成,房屋四

面鑲飾落地玻璃,造型前衛,其細部功能構造

則能與瑞士的自然環境和諧共生。在這座充滿

拉丁風情的古城中、在這片受到瑞士人熱愛的

度假別墅區中,這棟小屋彷彿一顆晶瑩剔透的

逗點,指向建築風格與造型的「未完」,試探、

挑戰、詮釋、創造—建築融入人文地貌的萬千

種可能。

盧加諾湖畔小屋坐落於山坡,朝西俯視盧加諾

湖畔。由於盧加諾湖是冰河減退後所形成,

湖岸地形陡峭,湖面細長,最寬處只有 3公

里,可以遠眺對岸義大利濱湖的城鎮。為了靈

活運用這樣特殊的地理位置與景致,Jacopo

Mascheroni設計了樓中樓作為小屋的基本結

構:整體造型是一個線條圓潤的多邊形玻璃亭

子,似乎和遠方山稜一同吐納起伏;小屋西側

的底部以直線形地基加高,作為樓中樓結構的

二樓,此處是客廳、餐廳、廚房和貯藏室;臥

室、浴室、車庫則在相對位置較低的一樓,即

小屋的東側。無論是哪一樓層,在生活機能與

景觀視野方面皆與戶外空間產生緊密的連結。

對於 Jacopo Mascheroni而言,建築的結構、

功能至於材質,工程的規劃、進行至於整合,

皆必須如服裝設計般考究,在精緻的細節中傳

遞永恆,替每一棟建築量身打造具獨創性的審

美品味。

37房屋四周鑲飾落地玻璃,樓中樓的生活機能與景觀視野皆與戶外空間產生緊密的連結

房屋南側和東側介於地界線和建築退後線

(依據當地建築法規,建築物必須往後稍退,

距離馬路遠一點)之間,由這裡的玻璃望出

去,群山環繞,綠意襲人;加上螺旋狀的圍牆

設計,形成一個相當隱密的空間,考慮到隔絕

性,因此將臥室設置於此。此外,為了符合當

地人喜愛沐浴在陽光下的習尚,房屋北側和西

側能夠接收充足的日曬,適合作為起居室使

用;外部則連接庭園,可將盧加諾湖景盡收眼

底。「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二者兼容的盧

加諾湖畔小屋,身居其中,靈魂便也為山居情

調與湖光夢境輕輕滌淨了。

盒中盒結構 設計與生活的連結轉換

Jacopo Mascheroni除了使用玻璃材質營造

出小屋之輕盈、流動感,圍牆的設計也是他的

空間魔術之一。圍牆和玻璃亭子之間形成一個

環狀空間,使得整體建築看起來比它的實際坪

數大得多了。且因環形空間的設計利於通風,

有助於起居室所在的建築北側能夠保持空氣流

通;再者,圍牆外觀經過白色電鍍和碎石鑲嵌

的處理,採取強調透視感的水平式處理工法,

可將來自南邊的陽光折射進室內,不但具有良

好的自然採光,又依據太陽位置移動而在室內

產生光影變幻的效果。夜晚降臨,自室內燈光

照明透出一點昏黃、一點朦朧,與小屋四周裝

設的 Hi-tech美術燈倒映在盧加諾湖中,宛如

繁星落水,刻畫出一幅如夢如醉的夜景。

樓中樓結構是盧加諾湖畔小屋的設計核心,

以房屋坪數尺寸與設計手法衡量之,不妨將之

形容為「盒中盒」。想像打開了一個玻璃盒,

首先看到位置較低的東側,潛沉著臥室與衛浴

間,私密空間換來安全感;目光來到位置較高

的西側,這裡有一個白色的小盒子,客廳、餐

廳、廚房和貯藏室即被包覆其中。屋內還包括

女用盥洗室、書架、機房、多種科技用品和視

聽設備,一應俱全,並統一以極簡的白色系呼

應整體建築的透明調性。

談及關於盧加諾湖畔小屋的設計中最令人滿

意之處,Jacopo Mascheroni認為是以全新觀

點看待並處理現代生活中的環境利用,達到居

住舒適又符合現代環保趨勢的雙贏。小屋使用

地熱能源,並建立雨水循環利用與屋頂綠化系

統。房屋主體大面積的玻璃則是選擇高效能、

低功率,中空充填氬氣的隔音玻璃,又在房屋

的西南方種植了落葉喬木,透過科技與非科技

的改造,皆能有效保暖及遮陽。因為加入了綠

化節能設計,盧加諾湖畔小屋更接近湖濱小屋

素樸的本質,而其外觀質感與湖山景致恰能互

相托襯,另一方面則可兼顧生活機能。

39

CO

RE

in

tast

e

夜晚時,室內燈光與屋外 Hi-tech美術燈倒映在盧加諾湖中

41

打開驚奇盒,玻璃外盒內藏著白色盒子,

是否亦象徵著設計感與生活感之間的連結轉

換?表層是建築物時尚俐落的流線外型和四周

美景,內裡則是與自然環境的互動及返璞歸真

的本心,缺一不可。如梭羅之語:「因為我們

的房屋被蓋得太笨重了,以致我們不是住在屋

裡,而是被囚禁在屋裡;那要躲避的惡鄰,

正是可鄙的自己。」盧加諾湖畔小屋以其特

殊的盒中盒設計,實踐並套用了設計/生活

的關聯,它的自然不是矯揉造作,它的前衛

亦非呢喃獨語,一切從「人」出發,Jacopo

Mascheroni聆聽自我內心想望,同時聽見了

現代人對於居處空間的企盼,或許,還聽見了

盧加諾湖的祕密之聲。

CO

RE

in

tast

e

房屋西側和北側自然光照充足,又可一覽湖景,適作起居室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