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構啟示錄(下) - Baptist · 2007-02-14 · 姓名:何綺蓮 英文名:HO Yee-lin, Risa...

Preview:

Citation preview

姓名:何綺蓮

英文名:HO Yee-lin, Risa

生日日期:9月21日

中學母校:恒生商學書院

最喜歡的經文:你們要先求祂的國和祂的

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

們了。(太六33)

最喜歡的聖經人物:耶穌基督、摩西

事奉上的恩賜:與人分享信仰

事奉上的願望:順服神旨,除去私念

嗜好:閱讀、跟丈夫一起靈修、親近大自然和接觸小動物

專長:凡事交託給神

喜歡的顏色:配搭得宜便可

喜歡的食物:海蜇和自製沙律

喜歡的書籍:〈主工人的性格〉倪柝聲著

懷念的地方:大埔海濱公園

最難忘的一件事:肯定自己重生得救

姓名:楊麗群

英文名:Leona

生日日期:2月14日

中學母校:全完中學

最喜歡的經文:「除你以外,在天上我有

誰呢?除你以外,在地上

我也沒有所愛慕的。我

的肉體和我的心腸衰殘;

但神是我心裡的力量,又是我的福分,直到永

遠。」(詩七十三25-26)

最喜歡的聖經人物:雅各之子約瑟

事奉上的恩賜:講見證

事奉上的願望:更多人信主

嗜好:旅行

專長:協助、聆聽

喜歡的顏色:藍色

喜歡的食物:蟹和麵包

喜歡的書籍:聖經

懷念的地方:英國倫敦

最難忘的一件事:到歐洲自助旅行

生命樹麥 兆 輝 牧 師 解 構 啟 示 錄 ( 下 )

「文學體裁」解構法約聖經原以希腊文撰寫而成的,啟示錄書首以「啟

示」(apokalys is)這希腊文字開始,故後人以「啟

示錄」命名此書。不少學者也同意此書不單屬教會書信,更

屬啟示文學(apocalyt ic l i terature)、先知文學(prophetic

l iterature)或末世論文學(eschatological l iterature),故此

主張以文學的風格解讀和解構〈啟示錄〉。

  猶太人的啟示文學盛行於公元前三世紀至公元一世紀。啟

示文學的特色如下:第一,它喜歡用數字、形象、隱喻和異象

等符號語言,來傳遞作者的訊息。第二,它相信這世界是二元

的,由善神和惡魔所組成,互相爭競。第三,它輕視今世而重

視來世,相信善神介入今世,戰勝惡魔,重建新生。

  綜觀〈啟示錄〉一書,約翰採用了啟示文學這二元特色,

以「天上」和「地上」、「今生」和「來生」這二重角度,描

述基督與撒但的爭鬥,最終被殺的羔羊戰勝了大淫婦、毁滅了

邪惡的巴比倫城,重建耶路撒冷城。

A 天上 B 地上

君王:基督顯現 啟1 子民:七間教會 啟2-3

禮讚 (1):唱新歌 啟4-5 審判 (1):七印 啟6

禮讚 (2):蓋印記 啟7 審判 (2):七號 啟8-9

七雷 啟10 地震 啟11

爭戰:小孩與龍 啟12 爭戰:龍與獸 啟13

禮讚 (3):唱新歌 啟14-15 審判 (3):七碗 啟16-18

禮讚 (4):迎娶新婦 啟19 審判 (4):白色寶座 啟20-22

  這種天上地上的「AB交替式」解構〈啟示錄〉,與貫

穿全書的敬拜情境,反映了作者的寫作心意。約翰寫〈啟示

錄〉時,正值多馬田(Domit ian,81-96AD)作羅馬君王。

他熱衷於朝拜皇帝的禮儀,遍地推行凱撒崇拜(empe ro r

worship)。他下令全國臣民在凱撒像前焚香跪拜,更要求臣

民尊他為神。凡違抗諭旨者,立即處死。在此政治文化之下,

約翰透過〈啟示錄〉的敬拜神學主旨,闡述真正敬拜(true

worsh ip)是在天上,非地上。其次,信徒遭受逼害是短暫

的,基督即將來臨(immediate future),拯救他的子民,審

判其他叛民。

  然而,有學者卻以猶太人的另類文學寫作技巧「ABA交

义式」解構〈啟示錄〉,藉此探索本書的中心思想。「ABA

交义式」猶如漢堡飽,二塊麵包夾著一塊牛肉,顧名思義,漢

堡牛肉就是這包的特色。在啟示錄一書裏,多處經文可分析為

「ABA交义式」的文體,例如啟示錄的七號:

    A 七位天使拿著七枝號 啟8:2

    B 另一位天使拿著金香爐 啟8:3-5

    A' 七位天使拿著七枝號 啟8:6

  波特瑞(V. S. Poythress)在其書《君王再臨》,以這種

「ABA交义式」文學技巧,全方位解構啟示錄,其結構分析如

下:

 A 異象開始               1:1-11

  B 基督顯現             1:12-20

   C 給七教會的信         2:1-3:22

    D 寶座異象         4:1-5:14

     E 七印         6:1-8:1

      F 七號       8:2-11:9

       G 被救贖者   12:1-6

        H 撒但的抵擋12:7-17

        I 海獸的抵擋 13:1-10

        H' 地獸的抵擋13:11-18

       G' 被救贖者   14:1-20

      F' 七碗       15:1-19:10

     E' 白馬的審判      19:11-20:10

    D' 寶座異象         20:11-15

   C' 給教會的信息         21:1-8

  B' 聖殿顯現            21:9-22:5

 A' 異象結束              22:6-21

  這交义結構圖表,突顯出〈啟示錄〉的中心思想是神的子

民遭受撒但的攻擊和抵擋。這大型而詳細的分析,是它優勝之

處,卻也正是它的敗筆所在。它未曾正面地揭示〈啟示錄〉的

中心思想;充其量,只是隱約地顯露本書的主旨。它過分高舉

撒但的勢力和攻擊,描繒了撒但的化身,顯示了邪惡的三位一

體(撒但、海獸、地獸)。

  上世紀七十年代,弗蘭莎(E.S. F iorenza)主張以政治

修辭方法(rhetorical-pol it ical approach)解讀〈啓示錄〉。

她鼓吹放棄靜態、邏輯、直線時序的歷史思維(tempora l -

historical)方式,代之而起的是動態、旋轉、末世意識的先知

思維法(prophetic-eschatological)。直線時序的歷史思維意

指七印、七號和七碗皆按著歷史的過去、現在、將來的先後次

序而發生,末世意識的先知思維則指歷史按著神的應許一一應

驗,至於歷史的審判則在世界末日臨在之下發生。換言之,神

在任何時間皆可能介入歷史當中,彰顯祂的主權、建立祂的國

度。這猶如舊約的出埃及事蹟,神藉摩西介入歷史,叫法老和

埃及即時面臨「末日的審判」。弗蘭莎對〈啟示錄〉的結構分

析如下:

  A 序 1:1-8

   B 上帝諭告:全教會群體 1:9-3:22

    C 「埃及之災」:七碗、七號 4:1-9:21

     D 書卷打開:爭戰 10:1-15:4

    C' 「出埃及記」:離開巴比倫 15:5-19:10

   B' 上帝之城:新耶路撒冷 19:11-22:9

  A' 跋 22:10-21

  〈啟示錄〉羅列的災難猶如出埃及記的十災,羅馬君王和

羅馬帝國如昔日的法老和埃及,皆因心硬而終告滅亡。受逼迫

的信徒,如忠心追隨基督的以色列民,將會在玻璃海旁,頌唱

摩西之歌和羔羊之歌(啟15:3)。最終,得以進入應許之地

─新天新地,並新耶路撒冷城。

  根據弗蘭莎所言,〈啟示錄〉的主旨在11:15-19,以

顯明神國度(Kindgom of God)的即時臨在為中心----「天就

有大聲音說:世上的國,成了我主和主基督的國,他要作王,

直到永永遠遠。」(啓11:15)約翰引用「出埃及」的歷史

事例,說明「誰掌管這世界」的真理。故此,〈啟示錄〉的重

點不在歷史,乃在主權,側重於末世論的史觀(history under

eschato logy)。簡言之,〈啟示錄〉顯示了神和羔羊的主

權,不單彰顯在個人信徒生命之上,也彰顯在全世界及其政權

之上。

  基督教暢銷書的作者如何凌西(Ha l L i n d s e y),鄔

維德(J .F . Wa l v oo r d),華人作家如黃丹尼,均視〈啟

示錄〉為預言書,採取「對號入座」的進路(one- to -one

correspondence approach),努力解碼(decode),在現今

世代中找出書中的符號語言所指涉的對象或事件。

  1970年,何凌西的《曲終人散》出版,在美國售出七百

萬本,書中直指蘇聯是敵基督,宣揚末日的來臨。1974

年,鄔維德的《哈米吉多頓大戰:石油與中東危機》出版,

同樣風靡美國。此兩書間接助長了八十年代的美蘇軍備競

賽。1984年,列根競選美國統時,曾提及哈米吉多頓大戰

(Armageddon)並形容蘇聯為邪惡帝國(evil empire),以

爭取基督徒的選票。他的政敵卻稱列根為666的化身,因他的

三個英文名字(Ronald Wi lson Reagan)每個皆含有六個字

母。

  1990年,《哈米吉多頓大戰:石油與中東危機》再版,

次年發生海灣戰爭,很多美國人認為末日戰事的序幕真的掀起

了。從聖經詮釋學而言,種種猜測皆犯了「附會」和「隨機」

的釋經錯誤。更甚的是,他們缺乏對〈啓示錄〉全書結構的

深入分析,只採取過去(啓1)、現在(啓2-3)和將來(啓

4-22)直線時序的預言模式和〈啓示錄〉的三分結構模式作一

對觀。

結語

  〈啓示錄〉開宗明義言明,這是一封教會書信,但內含啓

示和預言。書中既有不同內容,自有不同的解讀和解構方法。

綜觀「經文導引」、「多重七式」和「文學體裁」三種解構

法,以柯玲絲的二分法最為可取,鮑曼的七重七式最有特色,

而弗蘭莎的ABA交义式則最具前瞻性。若問何種解構法最具持

續性的研究方向,那便首推「文學體裁」解構法,因其他各種

方法的發展空間已相當有限。

全文完

■作者為本會牧師兼訓練主任;電郵:joemak@baptist.org.hk

二零零七年二月 第十三期城浸雙月報

2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