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6 :dfqcbsf 15 x@163.com A7 -...

Preview:

Citation preview

三年前,家住十堰的胡先生不幸患上了颅内肿瘤。随着时间推移,肿瘤一步步蔓延到他的眼眶、鼻腔、口腔。近一年来,肿瘤更加疯狂的“侵占”着胡先生的面部组织,致使脸部严重变形,双眼失明。胡先生曾四处求医,可不少医生都给他下了“死亡判决书”。今年4月中旬,胡先生来到家乡的太和医院就诊,在医院多学科的联合诊疗下,最终成功为胡先生摘除了巨大颅鼻眶口沟通肿瘤,给了他重新生活的希望与勇气。

肿瘤侵犯眼、脑、口、鼻 临床中极为罕见

“近十年来,这样的肿瘤患者,我们仅收治过四例,这第五例的病情却是最复杂、严重的,在国内都较为罕见。”近日,太和医院神经外科一病区主任张力在向记者介绍胡先生的病情时如是说。

随后,医生向记者调出了胡先生术前的照片以及颌面部CT。从照片上可以看出,胡先生的脸部在肿瘤的吞噬下已经严重变形,眼距过宽、鼻子隆起、右侧脸部肿胀突出、嘴巴歪斜,极不协调的五官,看起来有些吓人。

今年 48 岁的胡先生早年就离开家乡在外地打工。三年前,他时不时就会出现强烈的头痛

感,当时他并没在意。直到去年,五官的严重变形、视力的丧失、进食困难等症状,使他再也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在四处求医的过程中,胡先生得知自己患上了肿瘤,而且他的肿瘤从颅底开始,沿着面部向鼻腔、口腔、眼眶内生长,由于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治疗,胡先生的病情恶化的非常快。

据张力主任介绍,由于患者视神经已遭到肿瘤的严重压迫,双眼均已失明,他是在家人搀扶下,才一步步踉跄走进诊室。同时,肿瘤也压迫着患者的咽部和食道,导致他频繁呕吐、无法正常进食,只能依靠水、牛奶等液体维持营养,因此患者极度营养不良,生命岌岌可危。

张力立刻将胡先生收进病房,并迅速安排相关检查,“通过颌面部 CT、颅脑核磁共振、颅脑颈部血管检查,显示患者为颅鼻眶口腔沟通肿瘤。颅底部分的肿瘤四处侵犯,包绕众多复杂、重要的神经及血管,同时肿瘤已填满患者的鼻腔、眼眶,侵蚀破坏了患者颅脑、面部的部分骨质,手术难度极大。”

10 位专家、耗时 16小时 为患者除瘤续命

人颅脑底部的区域叫颅底。颅底的部位深,有供应大脑的主

要血管和颅神经通过。颅底区的疾病,特别是颅底肿瘤,由于涉及颅内的大血管和颅神经等,手术风险非常高,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大出血、颅神经损伤,甚至危及生命。尤其像胡先生如此复杂的多部位沟通肿瘤,必须依靠多个学科的力量联合救治。

在患者入院后的第二天,张力就邀请了重症医学科、创伤骨科修复专业、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麻醉科、肿瘤科等 10 多位专家。大家一同研究患者的病情,广泛搜集国内外类似的案例,经过反复探讨,最终敲定了在不损伤患者面容的前提下,进行肿瘤摘除的手术方案,而这也成为患者活下去的唯一机会。

为确保手术成功率,医生为胡 先 生 定 制 了 周 密 的 手 术 方案。术前一周,为了给患者增加营养、改善体质,医生为胡先生插入胃管,同时进行静脉营养等治疗,以便于手术及术后康复。

4 月 25 日上午 8 点半,胡先生被推进了中心手术室,张力作为主刀医生,率领着神经外科的医护人员开始了第一部分颅腔内的肿瘤摘除。由于肿瘤位置深、分布较为零散,手术开始前,张力再次通过CT、核磁共振扫描多模式影像融合、显微镜、术中利用多普勒超声仪器等设备反复探测肿瘤的位置、大小及残存的骨性结构。

在对肿瘤情况了然于心后,医生确定了最佳的手术入路方式。随后,有着千余例颅底手术经验的张力轻车熟路的找到肿瘤位置,并小心翼翼的将覆盖在肿瘤表面的神经、血管和骨头一一进行分离、切除。为减少颅内感染的风险,医生们只有抓紧时间、精准解剖,在与时间赛跑中,他们顾不上休息,承受着专业水平和心理素质的双重考验。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转眼间,手术室的医护人员已连续作战了12个小时。晚上8点半,张力成功从患者的颅内取出直径约为10厘米的肿瘤,然而这仅完成了手术的第一环节。随后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专家持续接力,分别为其摘除了眼部、鼻腔、口腔内肿瘤。由于肿瘤切除后,颅底和面部部分组织被掏空,为了防止脑脊液漏等并发症,创伤骨科的专家必须要再利用患者的自体组织将窟窿补上,以恢复其容貌。

等到最后一步修复手术完成时,时间已是凌晨1点。让人欣慰的是,医护人员16个小时的辛苦奋战没有白费。胡先生的手术不仅非常成功,而且在术后也顺利度过了脑水肿关、感染关,恢复了自主进食。更为可喜的是,患者的左眼开始有瞳孔对光反射并且瞳孔较术前明显缩小,意味着左侧视神经已经开始有光敏的表现。目前胡先生已顺利出院,但

由于他的肿瘤属中等恶性,后期仍需放疗并定期复查。

出现不明原因的头疼、伴随视力下降需警惕颅内肿瘤

张力告诉记者,门诊中有不少患者在就诊时,肿瘤已经长很大了,如此便给手术带来很多的风险和并发症。其实大部分颅内肿瘤在发病初期有相似的特点,因此认识颅内肿瘤的早期

“预警”,很有必要。“颅底肿瘤的头疼与一般的

头疼不一样,这类头痛往往是从面部和鼻腔深部向外部放射状的头疼,特别是一夜睡眠醒来时头痛最重,起身后才会逐渐减轻。”张力介绍,呕吐也是疾病的特征之一,常伴随着头疼一起发生。

除了头疼,出现视力的突然下降、视觉模糊、重影,嗅觉失灵、月经不调、多尿及内分泌障碍等全身症状时,就应该警惕颅内肿瘤,并及时前往医院进行头部CT及核磁共振检查,查明病因后尽早手术治疗。

眼宽、鼻凸、脸肿 三年内男子悄然“变脸”10位医生、16小时接力 为其摘除颅内颌面部巨型肿瘤

■郑瑞 王慧

副刊·文艺 A720182018年年66月月 1515日日 星期五星期五

投稿邮箱:dfqcbsfjx@163.com 责编/赵巧焕 版式/方善艳 校对/肖芳

由于家庭的原因,我从2岁起就在姑姑家生活,在十堰工作的父母可能一年才回老家看望我一次,所以他们在我幼年的记忆中是模糊的,尤其是内向的父亲。

7岁时,母亲把我接到十堰上学,接站的父亲脸上仅仅是露出淡淡的笑容。那时我想久别重逢后的拥抱大概只会在故事书中出现吧。晚饭时,他把所有好吃的菜 夹 到 我 碗 里 ,依 旧 是 没 有 说话。后来自觉失宠的二姐不断抗议,甚至欺负我,父亲就对她吹胡子瞪眼甚至动手威胁。那时,我只觉得父亲好暴躁,好可怕。

我15岁时,父亲51岁。那年中考政治命题增加了时事政治,因此学校规定晚自习前一个小时的休息时间用于收看相关电视节目,于是所有的学生都不再回家吃晚饭,而是由家长送饭。大概三个月的时间里,父亲风雨无阻地站在学校门口,手里捧着饭盒等我下课。在笑面如花的“妈妈群”中,他那严肃无比的脸特别好认。但是看到我后,他总是快速地把饭盒递到我手上就离开了,没有任何嘘寒问暖。

我高二时,东风公司开始实施内退机制,父亲的名字出现在了第一批名单中。内退了,父亲却依旧早出晚归,母亲问他也不说干什么去了,也不让母亲跟着。就在全家都担心他时,父亲突然宣布要重新上班了,原来他自己找了一份私企工作。那时,我们都说父亲不会享福。

后来,我来到了武汉发展,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让自己离父母越来越远,连电话都打得少。偶尔打过去,父亲依旧是沉默寡言。后来陪母亲看一档相亲节目,就聊 起 她 和 父 亲 相 识 、结 婚 的 过程。我问母亲“我爸的脾气这么糟糕,你怎么可以忍受?”母亲羞涩地回答道“其实你爸除了脾气急躁,其他都挺好的”。接着母亲说了很多很多,她说父亲一直以来只做鱼,但自己不吃鱼的原因,并不是嫌鱼腥,而是为了让我们多吃点;他内退了还坚持在外打工,不是不想休息,而是坚信我能考上大学,要为我攒学费;他接到我们姊妹的电话不是不想聊,而是怕浪费我们的电话费……那时,我第一次感觉到眼前年老的

父亲有些温柔、有些可爱。后来父亲生病了,小脑萎缩,

记忆越来越差。2016年春天,父亲第一次走失,彻夜未回,一早接到母亲的电话我就返回十堰。很幸运,好心人将他送到派出所。我们到达时,他像个孩子一样满眼期待地拉着我的手问:“我们回家吗?”一路上他都不曾放开我的手。那是我记忆中第一次与父亲牵手,他的手因结满老茧而粗糙,任谁看到这双手,都会知道他是一位顾家的好父亲,即使他不善表达。

最近母亲学会了使用微信视频聊天,父亲入镜的频率也越来越多。曾经不苟言笑的父亲,如今反而爱笑了。当我们一遍一遍地告诉他,我们小时候做的错事、趣事,他总是静静地笑看我们侃侃而谈;有时我们也会拿他以往暴脾气的劣迹挤兑他,他也不生气,只顾咧着嘴笑问“你们又在说我的坏话?”

也许有一天,父亲不再想起我们是谁,但我们依旧会尽最大的努力让他快乐地度过每一天,正如他曾经用尽所有的精力培育我们长大成人。

端午节就快到了,各种口味的粽子早早就卖了起来,生活是越来越方便了。可是每年我都会和妈妈一起包粽子,听她说自己儿时的趣事,看到妈妈侃侃而谈很开心的样子,我也感到很满足。

前几日,我又和妈妈坐在一起包粽子,其实主要是妈妈包,我在旁边打杂。妈妈又给我讲她小的时候,我的外婆不会包粽子,每到端午节都要等别人忙完后,再去请人家来包。为了对人家的帮忙表示感谢,粽子包完后,不仅要煮给人吃,还要送一些给人带走。看到这一切,年幼妈妈就下定决心要学会包粽子。她就用吃过的粽叶,包沙子学。最终,学会包粽子的妈妈每年都给家里包一大缸粽子,让弟弟妹妹们吃个够。

相同的故事,年复一年在

传递,妈妈爱讲,我也愿意听。妈妈包的粽子,有四个角,很立体美观,又有芦苇叶的清香,再加上黏黏的糯米,真是吃的停不下来。

每年妈妈都会对我说:“你也学着包,等我不在了,你就不吃粽子了。”每次我都不说话,可是今年看妈妈绑粽子时手都有点发抖,70 岁的妈妈已经有些力不从心了,真心期望岁月能多多留情,让我继续与妈妈

“黏”在一起。

我的父亲 ■樊杜娟(东风鸿泰商务咨询)

与妈妈“黏”在一起■王杏远(东风商用车)

Recommended